一种线切割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1570835.2

文献号 : CN11254824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孙晓霞李春璟

申请人 : 景荣精密模具(深圳)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涉及切割设备的领域,更具体地说,其涉及一种线切割机,包括工作台、滑移装置、夹持装置和调节装置,夹持装置包括支撑架和第一承载块,第一承载块与支撑架转动连接;调节装置包括承载机构、升降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板、升降板、涡轮和齿条;支撑板固定于工作台,滑移杆与支撑板滑移配合;滑移杆穿过滑移槽的一端与涡轮转动连接,齿条固定于支撑板上,涡轮与齿条相互啮合,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涡轮旋转;承载机构包括承载架和连接件,第一承载块的一端与承载架转动连接,连接件的一端与承载架固定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第四燕尾槽滑移配合。本申请能够限制线切割机在加工工件的过程中工件发生晃动。

权利要求 :

1.一种线切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滑移装置(2)、夹持装置(3)和调节装置(4),所述滑移装置(2)设置于所述工作台(1)上;

所述夹持装置(3)包括支撑架(311)和第一承载块(313);所述支撑架(311)固定设置于所述滑移装置(2)上,所述第一承载块(313)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311)转动连接;

所述调节装置(4)包括承载机构(41)、升降机构(42)和第二驱动机构(43);

所述升降机构(42)包括支撑板(421)、升降板(422)、蜗轮(423)和齿条(424);所述支撑板(421)固定设置于所述工作台(1)上,所述支撑板(421)上开设有贯穿的滑移槽(4211),所述升降板(422)上固定设置有滑移杆(4222),所述滑移杆(4222)穿过所述滑移槽(4211),所述滑移杆(4222)与所述滑移槽(4211)滑移配合;

所述滑移杆(4222)穿过所述滑移槽(4211)的一端与所述蜗轮(423)转动连接,所述齿条(424)固定于所述支撑板(421)上,所述蜗轮(423)与所述齿条(424)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3)用于驱动所述蜗轮(423)旋转;

所述承载机构(41)包括承载架(411)和连接件(412),所述第一承载块(313)的一端与所述承载架(411)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412)包括连接杆(4121)和第四燕尾块(4122),所述连接杆(4121)的一端与所述承载架(41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41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燕尾块(4122)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422)上开设有第四燕尾槽(4221),所述第四燕尾块(4122)与所述第四燕尾槽(4221)滑移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3)包括第四支撑块(431)和蜗杆(432);所述第四支撑块(431)固定设置于所述升降板(422)背离所述第四燕尾槽(4221)的侧壁,所述蜗杆(432)与所述蜗轮(423)相互啮合,所述蜗杆(432)朝向第四支撑块(431)的一端固定有第三驱动杆(4321),所述第三驱动杆(4321)远离所述蜗杆(432)的一端穿过所述第四支撑块(431),所述第三驱动杆(4321)与所述第四支撑块(431)转动连接;

所述调节装置(4)还包括换向机构(44),所述换向机构(44)用于驱动所述第三驱动杆(4321)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机构(44)包括安装块(444)、换向杆(443)、驱动件、第一锥齿轮(441)和第二锥齿轮(442);

所述安装块(444)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块远离所述升降板(422)的一端,所述换向杆(443)靠近所述安装块(444)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块(444)并与所述安装块(444)转动连接,所述换向杆(443)远离所述安装块(444)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升降板(422)并与所述升降板(42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441)套设于所述换向杆(443)上,所述第一锥齿轮(441)与所述换向杆(44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杆(4321)远离所述蜗轮(423)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锥齿轮(442)的中心,所述第三驱动杆(4321)与所述第二锥齿轮(44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441)与所述第二锥齿轮(442)相互啮合,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换向杆(443)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第三手轮(445),所述第三手轮(445)固定设置于所述换向杆(443)穿过所述安装块(444)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411)包括两个第二承载块(4111)、连接块(4112)和第三旋转轴(4113);两个所述第二承载块(4111)和连接块(4112)的形状均为长方体,两个第二承载块(4111)的下表面均与连接块(41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两个第一承载块(313)的下表面均焊接有旋转部(3132),第三旋转轴(4113)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旋转部(3132),第三旋转轴(4113)与两个旋转部(3132)转动连接,第三旋转轴(41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承载块(4111)相互靠近的侧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444)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换向杆(443)的紧固件(4441),所述紧固件(4441)包括第二螺杆(44411),所述第二螺杆(44411)与安装块(444)螺纹配合,所述第二螺杆(44411)的端部抵接于所述换向杆(443)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4441)还包括旋钮(44412),所述旋钮(44412)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螺杆(44411)远离所述换向杆(443)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21)朝向蜗杆(432)的侧壁开设有供所述蜗杆(432)沿竖直方向滑移的避位槽(4213)。

说明书 :

一种线切割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切割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线切割机。

背景技术

[0002] 线切割机主要由机床、数控系统和高频电源这三部分组成。数控系统由单片机、键盘、变频检测系统构成,具有间隙补偿、直线插补、圆弧插补、断丝自动处理等主要功能。能
切割材料,如高强度、高韧性、高硬度、高脆性、磁性材料,以及精密细小和形状复杂的零件。
线切割技术、线切割机床正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0003] 相关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803385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线切割机,包括:机座;承载于所述机座上的承载座;承载于所述承载座上的承载板;固定端转动连接于所述
承载板的、对加工件起到承载作用且用于夹持所述待加工件的夹持组件;驱动所述夹持组
件的活动端相对所述固定端转动的转动组件;驱动所述承载座相对所述机座移动的驱动组
件;以及承载于所述机座一侧且用于对所述夹持组件上的所述待加工件进行线切割的切割
组件。
[0004] 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承载于所述承载座上的驱动气缸;以及螺纹连接于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且抵接于所述承载板下表面的抵接轴,所述抵接轴的上端装配有滚珠,且所
述承载板的下端面加工成型有供所述滚珠卡嵌以及滑动的燕尾槽。
[0005]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在工作的过程中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缺陷:通过气缸驱动抵接轴伸缩,以使装配于输出轴顶端的滚珠在承载板下表面的燕尾槽内滑移,
从而实现对承载板倾斜角度的调节,滚珠对承载板只有向上的承载作用,但是没有实现对
承载板的固定作用,线切割机在加工工件的过程中,承载板容易发生晃动。

发明内容

[0006] 为了限制线切割机在加工工件的过程中工件发生晃动,本申请提供一种线切割机。
[0007]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线切割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 一种线切割机,包括工作台、滑移装置、夹持装置和调节装置,所述滑移装置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
[0009] 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支撑架和第一承载块;所述支撑架固定设置于所述滑移装置上,所述第一承载块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
[0010]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承载机构、升降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
[0011]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板、升降板、蜗轮和齿条;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贯穿的滑移槽,所述升降板上固定设置有滑移杆,所述滑移杆穿
过所述滑移槽,所述滑移杆与所述滑移槽滑移配合;
[0012] 所述滑移杆穿过所述滑移槽的一端与所述蜗轮转动连接,所述齿条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蜗轮与所述齿条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蜗轮旋转;
[0013] 所述承载机构包括承载架和连接件,所述第一承载块的一端与所述承载架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和第四燕尾块,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承载架固定连接,所述
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燕尾块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上开设有第四燕尾槽,所述第四
燕尾块与所述第四燕尾槽滑移配合。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要调节第一承载块的角度时,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蜗轮旋转,蜗轮沿齿条的长度方向滑移,从而带动滑移杆沿滑移槽的长度方向
滑移,滑移杆带动升降板沿竖直方向滑移,同时第四燕尾块在第四燕尾槽内沿水平方向滑
移,第四燕尾块带动连接杆沿水平方向滑移,连接杆带动承载架沿水平方向滑移,以使承载
架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同步实现滑移,承载架带动第一承载块绕支撑架旋转,从而实现
第一承载块角度的调节,相比于背景技术,承载架对第一承载块有固定作用,限制了线切割
机在加工工件的过程中工件发生晃动。
[0015] 可选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四支撑块和蜗杆;所述第四支撑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升降板背离所述第四燕尾槽的侧壁,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相互啮合,所述蜗杆朝向第
四支撑块的一端固定有第三驱动杆,所述第三驱动杆远离所述蜗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四支
撑块,所述第三驱动杆与所述第四支撑块转动连接;
[0016] 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换向机构,所述换向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三驱动杆旋转。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换向机构驱动第三驱动杆旋转,第三驱动杆带动蜗杆旋转,蜗杆带动蜗轮沿竖直方向旋转,蜗轮带动滑移杆沿竖直方向滑移,滑移杆带动升降
板沿竖直方向滑移,升降板带动第四支撑块沿竖直方向滑移,第四支撑块带动第三驱动杆
沿竖直方向滑移,第三驱动杆带动蜗杆沿竖直方向滑移,从而保证蜗杆始终与蜗轮相互啮
合。
[0018] 可选的,所述换向机构包括安装块、换向杆、驱动件、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
[0019] 所述安装块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块远离所述升降板的一端,所述换向杆靠近所述安装块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块并与所述安装块转动连接,所述换向杆远离所述安装块的一
端穿设于所述升降板并与所述升降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套设于所述换向杆上,所
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换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杆远离所述蜗轮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
二锥齿轮的中心,所述第三驱动杆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
二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换向杆旋转。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件驱动换向杆旋转,换向杆带动第一锥齿轮旋转,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三驱动杆旋转,相比于直接手动旋转第三驱动杆,提供了工作人员更
大的操作空间。
[0021] 可选的,所述驱动件为第三手轮,所述第三手轮固定设置于所述换向杆穿过所述安装块的一端。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旋转第三手轮,以使第三手轮带动第三驱动杆旋转,相比于直接旋转第三驱动杆,具有省力的作用。
[0023] 可选的,所述承载架包括两个第二承载块、连接块和第三旋转轴;两个所述第二承载块和连接块的形状均为长方体,两个第二承载块的下表面均与连接块的上表面固定连
接;两个第一承载块的下表面均焊接有旋转部,第三旋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旋转部,第
三旋转轴与两个旋转部转动连接,第三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承载块相互靠近的侧
壁固定连接。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承载架同时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滑移的过程中,第一承载块远离支撑架的一端绕第三旋转轴旋转;由于第四燕尾块不会在第四燕尾槽内旋
转,只能沿第四燕尾槽的长度方向滑移,以使连接杆不会发生旋转,进而使承载架不会发生
旋转,以使承载架对第一承载块远离支撑架的一端有稳定的支撑作用。
[0025] 可选的,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换向杆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包括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与安装块螺纹配合,所述第二螺杆的端部抵接于所述换向杆的表面。
[002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调节好第一承载块的角度后,通过第二螺杆的端部抵接于换向杆的表面,第二螺杆对换向杆有固定作用,从而限制换向杆旋转,从而以
使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蜗杆和蜗轮等均无法继续旋转,从而对升降板有固定作用,进
而对承载机构有固定作用,以使承载机构对第一承载块远离支撑架的一端有固定作用。
[0027] 可选的,所述紧固件还包括旋钮,所述旋钮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螺杆远离所述换向杆的一端。
[002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旋转旋钮来旋转螺杆,相比于直接旋转螺杆,增加了工作人员与螺杆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加省时省力。
[0029] 可选的,所述支撑板朝向蜗杆的侧壁开设有供所述蜗杆沿竖直方向滑移的避位槽。
[003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位槽提供了蜗杆沿竖直方向滑移的空间,以使蜗杆在旋转的过程中不会接触到支撑板的侧壁,增加了蜗杆旋转的流畅性。
[0031]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32] 1.当工作人员需要调节第一承载块的角度时,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蜗轮旋转,蜗轮沿齿条的长度方向滑移,从而带动滑移杆沿滑移槽的长度方向滑移,滑移杆带动升降
板沿竖直方向滑移,同时第四燕尾块在第四燕尾槽内沿水平方向滑移,第四燕尾块带动连
接杆沿水平方向滑移,连接杆带动承载架沿水平方向滑移,以使承载架在水平方向和竖直
方向同步实现滑移,承载架带动第一承载块绕支撑架旋转,从而实现第一承载块角度的调
节,相比于背景技术,承载架对第一承载块有固定作用,限制了线切割机在加工工件的过程
中工件发生晃动;
[0033] 2.通过换向机构驱动第三驱动杆旋转,第三驱动杆带动蜗杆旋转,蜗杆带动蜗轮沿竖直方向旋转,蜗轮带动滑移杆沿竖直方向滑移,滑移杆带动升降板沿竖直方向滑移,升
降板带动第四支撑块沿竖直方向滑移,第四支撑块带动第三驱动杆沿竖直方向滑移,第三
驱动杆带动蜗杆沿竖直方向滑移,从而保证蜗杆始终与蜗轮相互啮合;
[0034] 3.避位槽提供了蜗杆沿竖直方向滑移的空间,以使蜗杆在旋转的过程中不会接触到支撑板的侧壁,增加了蜗杆旋转的流畅性。

附图说明

[0035]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线切割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线切割机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滑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8] 附图标记说明:1、工作台;2、滑移装置;21、第一滑移机构;211、第一滑移板;2111、第一滑移块;2112、第一燕尾块;212、第一导向块;2121、第一燕尾槽;213、第一支撑块;214、
第一丝杆;215、第一手轮;2151、第一驱动杆;22、第二滑移机构;221、第二滑移板;2211、第
二滑移块;2212、第二燕尾块;2213、第一挡块;2214、第二挡块;222、第二导向块;2221、第二
燕尾槽;223、第二支撑块;224、第二丝杆;225、第二手轮;2251、第二驱动杆;3、夹持装置;
31、夹持机构;311、支撑架;3111、第三支撑块;3112、固定块;312、翻转块;3121、第一旋转
轴;3122、第三燕尾槽;313、第一承载块;3131、第三燕尾块;3132、旋转部;3133、调节槽;
314、夹持板;3141、第一固定部;315、定位块;3151、第一螺杆;3152、螺母;32、第一驱动机
构;321、翻转部;322、承载部;323、双向丝杆;3231、隔离部;324、第一电机;4、调节装置;41、
承载机构;411、承载架;4111、第二承载块;4112、连接块;4113、第三旋转轴;412、连接件;
4121、连接杆;4122、第四燕尾块;42、升降机构;421、支撑板;4211、滑移槽;4212、安装板;
4213、避位槽;422、升降板;4221、第四燕尾槽;4222、滑移杆;4223、第二旋转轴;4224、轴承;
423、蜗轮;424、齿条;43、第二驱动机构;431、第四支撑块;4311、第二固定部;432、蜗杆;
4321、第三驱动杆;44、换向机构;441、第一锥齿轮;442、第二锥齿轮;443、换向杆;444、安装
块;4441、紧固件;44411、第二螺杆;44412、旋钮;445、第三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0]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线切割机。参照图1和图2,线切割机包括工作台1、滑移装置2、夹持装置3、调节装置4和切割装置。工作台1的形状为长方体,工作台1的水平截面为矩
形。滑移装置2安装于工作台1上表面,夹持装置3安装于滑移装置2上,夹持装置3用于夹紧
工件,滑移装置2用于驱动夹持装置3沿水平方向滑移,调节装置4用于调节夹持装置3的角
度,切割装置用于切割工件。
[0041] 参照图1和图3,滑移装置2包括第一滑移机构21和第二滑移机构22,第一滑移机构21用于驱动夹持装置3沿工作台1的宽度方向滑移,第二滑移机构22用于驱动夹持装置3沿
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滑移。
[0042] 参照图1,第一滑移机构21包括第一滑移板211、两个第一导向块212、两个第一支撑块213、第一丝杆214和第一手轮215。两个第一导向块212的形状均为长方体,两个第一导
向块212的下表面均与工作台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导向块212的长度方向均与工
作台1的宽度方向相同。第一滑移板211的下表面一体成型有第一滑移块2111,第一滑移板
211与第一滑移块2111的形状均为长方体,第一滑移板211与第一滑移块2111的水平截面均
为矩形。第一滑移块2111的下表面均抵接于两个第一导向块212的上表面,第一滑移块2111
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一燕尾块2112,两个第一导向块212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第一燕
尾槽2121,两个第一燕尾槽2121的长度方向均与工作台1的宽度方向相同,第一燕尾槽2121
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呈开口设置,两个第一燕尾块2112分别与两个第一燕尾槽2121滑移配
合。
[0043] 继续参照图1,两个第一支撑块213均固定于工作台1的上表面,两个第一支撑块213相互平行,丝杆的长度方向与工作台1的宽度方向相同,丝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
撑块213转动连接。丝杆穿过第一导向块212,丝杆与第一导向块212螺纹配合。第一手轮215
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驱动杆2151,第一驱动杆2151远离第一手轮215的一端与丝杆的一端一
体成型。工作人员通过旋转第一手轮215,第一手轮215带动第一驱动杆2151旋转,第一驱动
杆2151带动第一丝杆214旋转,第一丝杆214带动第一滑移块2111沿工作台1的宽度方向滑
移,进而带动第一滑移板211沿工作台1的宽度方向滑移。
[0044] 参照图3,第二滑移机构22包括第二滑移板221、两个第二导向块222、两个第二支撑块223、第二丝杆224和第二手轮225。两个第二导向块222的形状均为长方体,两个第二导
向块222的下表面均与第一滑移板2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两个第二导向块222的长度方向
均与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二滑移板221的下表面一体成型有第二滑移块2211,第二
滑移板221与第二滑移块2211的形状均为长方体,第二滑移板221与第二滑移块2211的水平
截面均为矩形。第二滑移块2211的下表面均抵接于两个第二导向块222的上表面,第二滑移
块2211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二燕尾块2212,两个第二导向块222的上表面均开设有
第二燕尾槽2221,两个第二燕尾槽2221的长度方向均与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二燕尾
槽2221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呈开口设置,两个第二燕尾块2212分别与两个第二燕尾槽2221滑
移配合。
[0045] 继续参照图3,两个第二支撑块223均固定于第一滑移板211的上表面,两个第二支撑块223相互平行,丝杆的长度方向与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相同,丝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
二支撑块223转动连接。丝杆穿过第二导向块222,丝杆与第二导向块222螺纹配合。第二手
轮225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驱动杆2251,第二驱动杆2251远离第二手轮225的一端与丝杆的一
端一体成型。工作人员通过旋转第二手轮225,第二手轮225带动第二驱动杆2251旋转,第二
驱动杆2251带动第二丝杆224旋转,第二丝杆224带动第二滑移块2211沿工作台1的长度方
向滑移,进而带动第二滑移板221沿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滑移。
[0046] 参照图1和图3,为了限制在加工工件的过程中工件从第二滑移板221的边沿滑落至地面,第二滑移板221的上表面一体成型有两个第一挡块2213和两个第二挡块2214,第一
挡块2213的长度方向与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二挡块2214的长度方向与工作台1的宽
度方向相同。两个第一挡块2213分别位于第二滑移板221两侧长度方向的边沿,两个第二挡
块2214分别位于第二滑移板221两侧宽度方向的边沿。两个第一挡块2213与两个第二挡块
2214组合形成矩形框。
[0047] 参照图1和图2,夹持装置3包括夹持机构31和第一驱动机构32,夹持机构31包括支撑架311、翻转块312、两个第一承载块313、两个夹持板314和两个定位块315。在本实施例
中,支撑架311包括两个第三支撑块3111和固定块3112,两个第三支撑块3111和固定块3112
的形状均为长方体。两个第三支撑块3111相互平行,两个第三支撑块3111的底端均与固定
块3112的上表面一体成型,固定块3112的下表面抵接于第二滑移板221的上表面,固定块
3112与第二滑移板221固定连接。
[0048] 参照图1,翻转块312的两端均焊接有第一旋转轴3121,两个第一旋转轴3121远离翻转块312的一端分别穿设于两个第三支撑块3111,两个第一旋转轴3121分别与两个第三
支撑块3111转动连接。翻转块312的上表面开设有贯穿的第三燕尾槽3122,第三燕尾槽3122
的长度方向与翻转块312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三燕尾槽3122的两端均呈封闭设置。两个第一
承载块313的下表面均一体成型有第三燕尾块3131,两个第三燕尾块3131均与第三燕尾槽
3122滑移配合。
[0049] 继续参照图1,两个夹持板314分别固定于两个第一承载块313的上表面,两个夹持板314的形状均为长方体。为了增加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夹持板314的便捷性,夹持板314两
个相对的侧壁均一体成型有两个第一固定部3141,两个第一固定部3141的形状均为长方
体,两个第一固定部3141的下表面均抵接于第一承载块313的上表面,每个第一固定部3141
上均穿设有螺栓,每个螺栓均与第一承载块313螺纹配合,从而将第一固定部3141固定于第
一承载块313的上表面,进而将两个夹持板314分别固定于两个第一承载块313的上表面。夹
持板314的宽度小于第一承载块313的宽度,两个夹持板314相背离的侧壁分别与两个第一
承载块313相背离的侧壁齐平。
[0050] 继续参照图1,两个定位块315分别固定于两个第一承载块313上,两个定位块315的形状均为长方体。为了便于工作人员沿第一承载块313的长度方向调节定位块315的位
置,第一承载块313的上表面开设有贯穿的调节槽3133,调节槽313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承载
块313的长度方向相同。两个定位块315的下表面均焊接有第一螺杆3151,两个第一螺杆
3151的底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一承载块313上的调节槽3133,两个第一螺杆3151的底端均螺
纹配合有螺母3152,从而将两个定位块315分别固定于两个第一承载块313的上表面。
[0051] 参照图2,第一驱动机构32包括两个翻转部321,两个承载部322、双向丝杆323和第一电机324,翻转部321和承载部322的形状均为长方体。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翻边部均焊接
于翻转块312的上表面,两个翻转部321分别位于翻转块312的两端。两个承载部322分别固
定于两个第一承载块313的表面,两个承载部322位于两个翻转部321之间。双向丝杆323的
中间固定设置有限位部,限位部的形状为圆柱体。双向丝杆323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承载部
322,双向丝杆323分别与两个承载部322螺纹配合。双向丝杆323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翻
转部321,双向丝杆32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翻转部321转动连接。第一电机324安装于其中一
个翻转部321的侧壁,第一电机324的输出轴与双向丝杆323的端部固定连接。通过电机驱动
双向丝杆323旋转,双向丝杆323带动两个承载部322朝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滑移,
从而带动两个第一承载块313朝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滑移,从而调节两个第一承
载块313之间的距离。
[0052] 继续参照图2,为了限制两个第一承载块313在滑移的过程中撞击在一起,双向丝杆323的中间一体成型有隔离部3231,隔离部3231的形状为圆柱体,隔离部3231的轴线方向
与双向丝杆323的轴线方向相同。
[0053] 参照图1和图2,调节装置4包括承载机构41、升降机构42、第二驱动机构43和换向机构44。
[0054] 参照图2,升降机构42包括支撑板421、升降板422、蜗轮423和齿条424。支撑板421的形状为长方体,支撑板421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支撑板421位于工作台1背离第一手轮
215的侧壁,支撑板421的侧壁与工作台1的侧壁焊接。支撑板421靠近工作台1的侧壁开设有
贯穿的滑移槽4211,滑移槽4211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滑移槽4211的两端均呈封闭设置。
升降板422形状为长方体,升降板422的长度方向为水平方向,升降板422靠近支撑板421的
侧壁焊接有滑移杆4222。滑移杆4222的形状为长方体,滑移杆4222远离升降板422的一端穿
设于滑移槽4211,滑移杆4222与滑移槽4211滑移配合。
[0055] 继续参照图2,滑移杆4222远离升降板422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二旋转轴4223,第二旋转轴4223通过轴承4224与蜗轮423转动连接,齿条424固定于支撑板421背离工作台1的
侧壁,齿条424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蜗轮423与齿条424相互啮合,第二驱动机构43用于
驱动蜗轮423旋转。
[0056] 参照图1和图2,承载机构41包括承载架411和连接件412,承载架411包括两个第二承载块4111、连接块4112和第三旋转轴4113。两个第二承载块4111和连接块4112的形状均
为长方体,两个第二承载块4111的下表面均与连接块41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两个第二承
载块4111的下表面均焊接有旋转部3132,第三旋转轴4113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旋转部
3132,第三旋转轴4113与两个旋转部3132转动连接,第三旋转轴41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
二承载块4111相互靠近的侧壁焊接。连接件412包括连接杆4121和第四燕尾块4122,连接杆
4121的一端与靠近支撑板421一端的第二承载块4111的侧壁焊接,连接杆4121的另一端与
第四燕尾块4122一体成型。升降板422背离支撑板421的侧壁开设有第四燕尾槽4221,第四
燕尾槽4221的长度方向为水平方向,第四燕尾槽4221的两端均呈开口设置,第四燕尾块
4122与第四燕尾槽4221滑移配合。
[0057] 参照图2,第二驱动机构43包括第四支撑块431和蜗杆432,第四支撑块431固定于升降板422背离第四燕尾槽4221的侧壁。具体的,第四支撑块431的形状为长方体,第四支撑
块431两个相对的侧壁均一体成型有第二固定部4311,两个第二固定部4311的形状也为长
方体,两个第二固定部4311的侧壁均抵接于升降板422背离第四燕尾槽4221的侧壁,两个第
二固定部4311上均穿设有螺栓,两个螺栓均与升降板422螺纹配合,从而将两个第二固定部
4311固定于升降板422上,从而将第四支撑块431固定于升降板422上。
[0058] 继续参照图2,蜗杆432与蜗轮423相互啮合,蜗杆432朝向第四支撑块431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三驱动杆4321,第三驱动杆4321远离蜗杆432的一端穿过第四支撑块431,第三
驱动杆4321与第四支撑块431转动连接,换向机构44用于驱动第三驱动杆4321旋转。
[0059] 继续参照图2,为了限制蜗杆432在旋转的过程中蜗杆432抵接于支撑板421的侧壁,支撑板421朝向蜗杆432的侧壁开设有供蜗杆432沿竖直方向滑移的避位槽4213,避位槽
4213提供了蜗杆432在竖直方向上滑移的空间,以使蜗杆432在升降的过程中不会与支撑板
421发生相对摩擦,提高了蜗杆432旋转的灵活性。
[0060] 继续参照图2,换向机构44包括安装块444、换向杆443、驱动件、第一锥齿轮441和第二锥齿轮442。安装块444的形状为长方体,安装块444一体成型于支撑块背离升降板422
的一端,安装块444与支撑块相互垂直。换向杆443靠近安装块444的一端穿过安装块444并
与安装块444转动连接,换向杆443远离安装块444的一端穿设于升降板422并与升降板422
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441套设于换向杆443上,第一锥齿轮441与换向杆443固定连接。第三
驱动杆4321远离蜗轮423的一端穿设于第二锥齿轮442的中心,第三驱动杆4321与第二锥齿
轮442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441与第二锥齿轮442相互啮合。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为第三
手轮445,第三手轮445固定设置于换向杆443穿过安装块444的一端。
[0061] 参照图1和图2,安装块444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换向杆443的紧固件4441,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4441包括第二螺杆44411和旋钮44412,第二螺杆44411穿设于安装块444,第二
螺杆44411与安装块444螺纹配合,旋钮44412焊接于第二螺杆44411远离换向杆443的一端。
具体的,旋钮44412可以为蝶形螺母3152。
[0062] 参照图2,为了便于工作人员穿引用于切割金属的金属丝,升降板422上还设置有安装板4212,金属丝套设于安装板4212与第二滑移板221之间,金属丝的安装技术为现有技
术,在此不做赘述。
[0063]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线切割机的实施原理为:当工作人员需要调节第一承载块313的角度时,通过旋转旋钮44412来旋转第二螺杆44411,解除第二螺杆44411对换向杆443的
固定作用,通过旋转第三手轮445来旋转换向杆443,换向杆443带动第一锥齿轮441旋转,第
一锥齿轮441带动第二锥齿轮442旋转,第二锥齿轮442带动第三驱动杆4321旋转,第三驱动
杆4321带动蜗轮423旋转,蜗轮423沿齿条424的长度方向滚动,蜗轮423带动第二旋转轴
4223沿竖直方向滑移,第二旋转轴4223带动滑移杆4222沿竖直方向滑移,滑移杆4222带动
升降板422沿竖直方向滑移,升降板422带动第四燕尾块4122在第四燕尾槽4221内滑移,第
四燕尾块4122带动连接杆4121沿第四燕尾槽4221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杆4121带动承载架
411沿第四燕尾槽4221的长度方向滑移,以使两个第一承载块313上的旋转部3132绕第二旋
转轴4223旋转,从而实现对两个第一承载块313的角度的调节;最后通过旋转旋钮44412来
旋转第二螺杆44411,以使第二螺杆44411的端部抵接于换向杆443的表面,从而实现对换向
杆443的固定,进而实现对第一承载块313的固定,相比于背景技术,增加了固定装置固定第
一承载块313的牢固性。
[0064]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