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的内罩紧固结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985578.2

文献号 : CN11255053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中村拓郎津田遥莲沼亮

申请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内罩紧固结构,能够提高灯泡维护时的作业性。自动二轮车(10)具备前内罩(54),该前内罩(54)包括:维护盖(112、113),其用于车体前部所具备的前转向灯的灯泡维护;以及作为位于维护盖(112、113)的下方的内底罩的基罩下部(111a),维护盖(112、113)、基罩下部(111a)与内上罩(115)是分体的。

权利要求 :

1.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内罩紧固结构,其具备内罩(54),该内罩(54)包括:维护盖(112、

113),其用于车体前部所具备的照明装置的灯泡维护;内底罩,其位于所述维护盖(112、

113)的下方;以及内上罩(115),其位于所述内底罩的上方,所述鞍乘型车辆的内罩紧固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维护盖(112、113)、所述内底罩与所述内上罩(115)是分体的,所述维护盖(112、113)被紧固在配置于所述维护盖(112、113)的前侧的内基罩(111)与配置于所述维护盖(112、113)的后侧的所述内上罩(11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罩紧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前罩(51)上设置有左右一对作为所述照明装置的前转向灯(74),在所述内基罩(111)的上部设置有左右一对维护开口(111c),所述维护开口(111c)用于所述前转向灯(74)的灯泡维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罩紧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维护盖(112、113)具备被紧固至所述内基罩(111)的被紧固部(112c、113c),所述被紧固部(112c、113c)相对于设置于所述维护盖(112、113)的内侧缘部的内侧基面(112h)向后方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罩紧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维护盖(112、113)的所述被紧固部(112c、113c)位于比把手罩(53)靠下方且比乘员就座的座椅(22)靠上方的位置,所述把手罩(53)覆盖对前轮(13)进行转向的把手(34)。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罩紧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上罩(115)被能够拆装地安装于所述内基罩(111)。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罩紧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维护盖(112、113)具备所述被紧固部(112c、113c)和与所述内上罩(115)卡合的被卡合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罩紧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上罩(115)具备与所述维护盖(112、113)卡合的左右一对卡合部,所述被紧固部(112c、113c)设有左右一对,并配置在比左右的所述卡合部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罩紧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上下隔开地设有一对,所述被紧固部(112c、113c)配置在所述卡合部中的一方的附近。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罩紧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基罩(111)具备对所述被紧固部(112c、113c)进行紧固的基罩紧固部,所述被紧固部(112c、113c)被定向成相对于所述基罩紧固部的背面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罩紧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底罩的上缘(111b)以向上方凸出的方式弯曲,在所述内底罩的比所述上缘(111b)靠下方的位置安装有钩挂物品的挂物钩(116)。

说明书 :

鞍乘型车辆的内罩紧固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内罩紧固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作为鞍乘型车辆的内罩,已知有具备与维护盖成为一体的内下罩的内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1333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5]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6] 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内罩形成为一体,因此例如在前罩具备照明装置,在对作为照明装置的光源的灯泡进行维护时,会拆下位于照明装置后方的内罩来进行灯泡维护。由
于内罩很大,因此内罩的拆卸作业变得繁杂。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灯泡维护时的作业性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罩紧固结构。
[0008]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09] 鞍乘型车辆的内罩紧固结构具备前内罩54,该内罩54包括:维护盖112、113,其用于车体前部所具备的照明装置74的灯泡维护;内底罩111a,其位于所述维护盖112、113的下
方;以及内上罩115,其位于所述内底罩111a的上方,所述鞍乘型车辆的内罩紧固结构的特
征在于,所述维护盖112、113、所述内底罩111a与所述内上罩115是分体的。
[0010]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维护盖112、113被紧固在配置于所述维护盖112、113的前侧的内基罩111与配置于所述维护盖112、113的后侧的所述内上罩115之间。
[0011]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维护盖112、113具备被紧固至所述内基罩111的被紧固部112c、113c,所述被紧固部112c、113c相对于设置于所述维护盖112、113的内侧
缘部的内侧基面112h向后方突出。
[0012]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维护盖112、113的所述被紧固部112c、113c位于比把手罩53靠下方且比乘员就座的座椅22靠上方的位置,所述把手罩53覆盖对前轮13进
行转向的把手34。
[0013]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内上罩115被能够拆装地安装于所述内基罩111。
[0014]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维护盖112、113具备所述被紧固部112c、113c和与所述内上罩115卡合的被卡合部133a、133b。
[0015]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内上罩115具备与所述维护盖112、113卡合的左右一对卡合部137a、137b,所述被紧固部112c、113c设有左右一对,并配置在比左右的所
述卡合部137a、137b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
[0016]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卡合部137a、137b上下隔开地设有一对,所述被紧固部112c、113c配置在所述卡合部137a、137b中的一方的附近。
[0017]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内基罩111具备对所述被紧固部112c、113c进行紧固的基罩紧固部111t、111t,所述被紧固部112c、113c被定向成相对于所述基罩紧固部
111t、111t的背面垂直。
[0018]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内底罩111a的上缘111b以向上方凸出的方式弯曲。
[0019] 发明效果
[0020] 鞍乘型车辆的内罩紧固结构使维护盖、内底罩、内上罩为分体的,因此,当进行灯泡维护时,无需拆下内底罩而仅拆下维护盖,就能够进行灯泡维护作业,因此能够提高作业
性。
[0021] 在上述结构中,维护盖被紧固在配置于维护盖的前侧的内基罩与配置于维护盖的后侧的内上罩之间,因此,能够利用内上罩从后方覆盖维护盖的紧固部,紧固部不会露出到
外部,因此能够提高外观性。
[0022]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维护盖具备被紧固至内基罩的被紧固部,被紧固部相对于设置于维护盖的内侧缘部的基面向后方突出,因此在组装维护盖时,容易确认被紧固部的位
置,能够提高组装性。
[0023]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维护盖的被紧固部位于比把手罩靠下方且比乘员就座的座椅靠上方的位置,所述把手罩覆盖对前轮进行转向的把手,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盖的
紧固作业。
[0024]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内上罩被能够拆装地安装于内基罩,因此,不需要工具就能够容易地相对于内基罩拆装内上罩,能够提高灯泡维护时的作业性。
[0025]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维护盖具备被紧固部和与内上罩卡合的被卡合部,因此,通过设置被紧固部和被卡合部这样不同的结构,能够防止组装错误,并且能够减少紧固部位
而实现组装作业的简化。此外,通过内上罩与维护盖的卡合,能够抑制内上罩自身的松动和
维护盖的松动。
[0026]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内上罩具备与维护盖卡合的一对卡合部,被紧固部设有左右一对,并配置在比左右的卡合部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提高内上罩的组装性。
[0027]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卡合部上下隔开地设有一对,被紧固部配置在卡合部中的一方附近,因此,能够将被紧固部与卡合部中的一方牢固地卡合。
[0028]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内基罩具备对被紧固部进行紧固的基罩紧固部,被紧固部被定向成相对于基罩紧固部的背面垂直,因此,能够提高维护盖的紧固时的作业性。
[0029]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内底罩的上缘以向上方凸出的方式弯曲,因此,在内底罩设置挂物钩的情况下,能够将挂物钩配置得更高,能够容易地挂更大的物品。

附图说明

[0030] 图1是采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罩紧固结构的自动二轮车的左视图。
[0031] 图2是示出自动二轮车的正视图。
[0032] 图3是示出把手罩、前内罩及其周围的后视图。
[0033] 图4是示出从前内罩拆下内上罩后的状态的后视图。
[0034] 图5是示出图3的状态的左视图。
[0035] 图6是示出车体前部的车体罩的立体图。
[0036] 图7是从图6的状态拆下内上罩后的立体图。
[0037] 图8是从图7的状态拆下左右的维护盖后的立体图。
[0038] 图9是示出维护盖的后视图。
[0039] 图10是示出维护盖的右视图。
[0040] 图11是示出内上罩的正视图。
[0041] 图12是示出内上罩的左视图。
[0042] 图13是示出内基罩的上部的后视图。
[0043] 标号说明
[0044] 10:自动二轮车(鞍乘型车辆);
[0045] 13:前轮;
[0046] 22:座椅;
[0047] 34:把手;
[0048] 53:把手罩;
[0049] 54:前内罩(内罩);
[0050] 74:前转向灯(照明装置);
[0051] 111:内基罩;
[0052] 111a:基罩下部(内底罩);
[0053] 111b:上缘;
[0054] 111t:紧固座(基罩紧固部);
[0055] 112、113:维护盖;
[0056] 112c、113c:被紧固部;
[0057] 112h:内侧基面;
[0058] 115:内上罩;
[0059] 133a:缘部上部被卡合部(被卡合部);
[0060] 133b:缘部下部被卡合部(被卡合部);
[0061] 137a:上部角部卡合部(卡合部);
[0062] 137b:下部角部卡合部(卡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63]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说明中,关于前后左右及上下这样的方向的记载,如果没有特别记载,则与相对于车体的方向相同。此外,各图
所示的标号FR表示车体前方,标号UP表示车体上方,标号LH表示车体左方。
[0064] 图1是采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罩紧固结构的自动二轮车10的左视图。
[0065] 自动二轮车10在车架11的前端部经由前叉12安装有前轮13,在车架11的下部经由连杆(未图示)连结有动力单元16,在动力单元16的后端部安装有后轮17。
[0066] 此外,自动二轮车10是这样的鞍乘型车辆:在车架11的后部上部设置有收纳箱(未图示),骑跨坐在安装于该收纳箱的上部的座椅22上。
[0067] 车架11具有前立管24、下框架25、左右一对底部框架26以及左右一对后框架27。
[0068] 前立管24构成车架11的前端部。下框架25从前立管21向下斜后方延伸。左右的底部框架26的前端部与下框架25的左右连结并且该左右的底部框架26向后方延伸。左右的后
框架27从左右的底部框架26的后端分别一体地向后斜上方延伸。
[0069] 车架11的大部分由车体罩31覆盖。
[0070] 前叉12在下端部经由车轴33安装有前轮13,在上端部安装有把手34。
[0071] 动力单元16经由连杆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与左右的底部框架26连结。动力单元16构成为包括构成前部的发动机36和一体地设置于发动机36的后部的无级变速器37。
[0072] 发动机36具备曲轴箱38和从曲轴箱38向前方延伸的气缸部(未图示),在气缸部所具备的气缸盖(未图示)上连接有包括空气滤清器41的进气装置42。
[0073] 无级变速器37在设置于后端部的输出轴44上安装有后轮17。此外,在无级变速器37的后端部和后框架27的后部架设有后缓冲单元46。
[0074] 车体罩31具备前罩51、把手罩53、前内罩54、脚踏板57、左右一对踏板侧裙部58、以及左右一对后侧裙部59。
[0075] 另外,车体罩31具有中央罩61、左右一对车体侧罩62、以及后中央罩63。
[0076] 前罩51覆盖前叉12的上部的前方。把手罩53覆盖把手34的中央部。
[0077] 前内罩54配置在前罩51的后方及后方的下方,前内罩54从后方覆盖前叉12,并与前罩51的左右端连接而从前方覆盖驾驶员的腿部。
[0078] 脚踏板57从前内罩54的下端部向下方及后方延伸而成为驾驶者的搁脚部。左右的踏板侧裙部58从脚踏板57的左右缘部向下方延伸。左右的后侧裙部59被设置成与左右的踏
板侧裙部58各自的后端连续。
[0079] 中央罩61从脚踏板57延伸到座椅22的前端部下方。左右的车体侧罩62分别从脚踏板57和中央罩61在座椅22的侧缘下方向车体后方延伸。后中央罩63在座椅22的后方覆盖左
右车体侧罩62的后端部之间。
[0080] 前轮13由前挡泥板65从上方覆盖,后轮16由后挡泥板47从上方覆盖。
[0081] 在把手罩53上,在前部设置有前照灯71,在上部设置有挡风玻璃72,在左右端部的上部设置有左右一对后视镜73。在前罩51上设置有左右一对前转向灯74和位置灯75。
[0082] 在左右一侧(左侧)的底部框架26上设置有侧支架77,在曲轴箱38的下部设置有主支架78。
[0083] 在左右的后框架27的后部安装有供同乘者抓握的扶手81,在扶手81的后部安装有行李箱82。
[0084] 图2是示出自动二轮车10的正视图。
[0085] 前罩51构成为包括上部罩87和左右一对下部罩85,该上部罩87设置在位于左右下部罩85的上部之间的前灯总成86的上方。
[0086] 左右的下部罩85和前灯总成86形成了开口部88。
[0087] 前叉12的下部、前轮13以及前挡泥板65等从开口部88向外部突出。
[0088] 前灯总成86形成为正面观察时呈V字形状,构成为包括:左右隔开地配置的左右一对前转向灯74;和配置在左右的前转向灯74之间的位置灯75。
[0089] 左右的前转向灯74位于正面观察时呈V字形的前灯总成86的上部的两端部。
[0090] 位置灯75与左右的前转向灯74相邻地设置在前灯总成86的中央部,位置灯75在内部具备将来自光源的光引导向位置灯75的车宽方向中央侧(左右方向中央侧)及位置灯75
的下部的导光部件91。
[0091] 在前灯总成86设置有左右的前转向灯74和位置灯75共用的一体的透镜93。透镜93形成左右的前转向灯74及位置灯75的前表面。
[0092] 把手34的两端部被左右一对把手防护件95从前方覆盖。
[0093] 图3是示出把手罩53、前内罩54及其周围的后视图。
[0094] 把手罩53具备:左右一对把手侧罩103、104,其配置在把手34所具备的左右一对把手握把97、98的车宽方向内侧;以及把手中央罩105,其配置在左右的把手侧罩103、104的车
宽方向内侧。
[0095] 在左右的把手侧罩103、104分别设置有多个开关类装置。在把手中央罩105的上部中央设置有仪表106。
[0096] 前内罩54具备内基罩111、左右一对维护盖112、113、收纳部盖114以及内上罩115。
[0097] 内基罩111安装于前罩51(参照图2)的左右的下部罩85上,仅有形成内基罩111的下部的向后方鼓出的基罩下部111a向后方露出。
[0098] 基罩下部111a的上缘111b以向上方凸出的方式弯曲,在基罩下部111a,在其上缘111b的附近的比上缘111b靠下方的位置安装有钩挂物品的挂物钩116。挂物钩116的上端
116a配置在比基罩下部111a的上缘111b靠下方的位置。
[0099] 左右的维护盖112、113是从后方覆盖维护开口(未图示)的部件,该维护开口用于对左右的前转向灯74(参照图2)各自的光源即灯泡101(参照图2)进行维护。左右的维护盖
112、113能够装卸地安装于左右的下部罩85及内基罩111。
[0100] 收纳部盖114是配置在一侧(左侧)的维护盖112的下方并能够开闭地覆盖设置于内基罩111的收纳部(未图示)的部件。收纳部盖114的下端部能够摆动且能够拆装地支承于
内基罩111,收纳部盖114的上端部能够与内基罩111侧卡合。
[0101] 在维护盖112的下端部及收纳部盖114的上端部分别具备上侧凹部112a和下侧凹部114a,该上侧凹部112a形成于维护盖112,用于形成用手打开收纳部盖114时供手插入的
空间,该下侧凹部114a形成于收纳部盖114。
[0102] 上侧凹部112a是向前方凹陷的部分,是抑制与手的干涉的部分。下侧凹部114a是向后方凹陷的部分,是在打开收纳部盖114时供手勾住的部分。
[0103] 内上罩115配置在维护盖112及收纳部盖114与维护盖113之间、即配置在前内罩54的车宽方向中央。此外,内上罩115位于基罩下部111a的上方。
[0104] 内上罩115能够拆装地安装于内下罩111及左右的维护盖112、113。
[0105] 图4是示出将内上罩115从前内罩54拆下后的状态的后视图,图5是示出图3的状态的左视图。
[0106] 如图4所示,在另一侧(右侧)的维护盖113上开设有开口113a。开口113a是使安装有主开关117及副开关118的开关支承部121露出的部分。
[0107] 自动二轮车10具备智能钥匙系统,当持有智能钥匙的乘员乘车时,通过操作主开关117,能够进行发动机36(参照图1)的启动等。副开关118设置在主开关117的侧方,例如是
打开覆盖燃料的供油口的油箱盖(未图示)或座椅22(参照图1)的开关。
[0108] 当拆下内上罩115(参照图3)时,在内基罩111出现将左右的维护盖112、113各自的内端部紧固的左右一对紧固部123。这样,由于左右的紧固部123被内上罩115从后方覆盖,
因此能够提高外观性。
[0109] 如图5所示,左右的紧固部123在把手罩53的后部正下方设置在内基罩111(参照图4)的上端部。这些紧固部123设置在比构成座椅22(参照图1),详细而言是构成座椅22的前
部的驾驶员用座椅的座面高的位置。由此,在通过左右的紧固部123对维护盖112、113(仅图
示一个维护盖112)进行紧固或解除紧固时,座椅22不会成为障碍,能够提高作业性。
[0110] 图6是示出车体前部的车体罩31的立体图,图7是从图6的状态拆下内上罩115后的立体图,图8是从图7的状态拆下左右的维护盖112、113后的立体图。在图6~图8中,处于收
纳部盖114打开的状态。
[0111] 如图6所示,前罩51(参照图2)的上部罩87、内基罩111、左右的维护盖112、113各自的上端部形成了供前叉12(参照图1)的上部贯通的罩上部开口125。罩上部开口125被把手
罩53(参照图5)从上方覆盖而不易露出到外部。
[0112] 维护盖112、113各自的内侧缘部112b、113b和内上罩115的两侧的外侧缘部115a、115b在前后方向上重叠。
[0113] 当从该状态拆下内上罩115时,如图7所示,可视觉辨认出:分别设置于维护盖112、113的内侧缘部112b、113b的被紧固部112c、113c用小螺丝等紧固部件127紧固在内基罩111
的上部。
[0114] 被紧固部112c、113c位于比把手罩53(参照图5)靠下方且比座椅22(详细而言,驾驶员就座的座椅22的前部)靠上方的位置。
[0115] 进一步,当拆下紧固部件127等,拆下左右的维护盖112、113时,如图8所示,形成在内基罩111的上部左右的左右一对维护开口111c露出。
[0116] 在该状态下,能够穿过左右的维护开口111c使左右的前转向灯74(参照图2)的灯泡101(参照图2)进出来进行维护。
[0117] 在图6~图8中,包括上述的基罩下部111a的内基罩111、左右的维护盖112、113、与内上罩115是分体的。
[0118] 图9是示出维护盖112的后视图,图10是示出维护盖112的右视图。
[0119] 维护盖112、113(参照图4)由于针对下部罩85(参照图8)、内基罩111(参照图7)及内上罩115(参照图6)的安装部(紧固部及卡合部)的形状几乎相同,因此,在此仅说明一个
维护盖112。
[0120] 如图9及图10所示,维护盖112一体地具备上侧凹部112a、内侧缘部112b、被紧固部112c、倾斜部112d、以及内侧延伸部112e。
[0121] 倾斜部112d具有以车宽方向内侧处比车宽方向外侧处靠后方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上侧凹部112a设置在倾斜部112d的下端部。内侧缘部112b配置在倾斜部112d的车宽方
向内侧,并与内上罩115(参照图6)的前方重叠。内侧延伸部112e配置在比内侧缘部112b靠
前方的位置,从倾斜部112d的上端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
[0122] 维护盖112具备:与下部罩85卡合的下部罩卡合部131;与内基罩111卡合的外侧基罩卡合部132;以及与内上罩115卡合的外侧上罩卡合部133。
[0123] 下部罩卡合部131具备在倾斜部112d的外缘部各自隔开间隔而形成的多个大卡合部131a及多个小卡合部131b。大卡合部131a和小卡合部131b形成于维护盖112的内表面
112f,大卡合部131a与小卡合部131b交替配置。
[0124] 在图8~图10中,多个大卡合部131a分别与形成于下部罩85的上部侧缘处的多个纵长缘部85a的车宽方向内侧(下部罩85的内表面)卡合。多个小卡合部131b分别与形成于
下部罩85的上部侧缘处的多个侧缘卡合孔85b卡合。
[0125] 在图7、图9及图10中,外侧基罩卡合部132具有:内侧上部卡合部132a,其以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形成于内表面112f的上部;以及内侧下部卡合部132b,其以向前方突出的方式
形成于内表面112f的下部。
[0126] 内侧缘部112b在上部具备被紧固部112c,外侧上罩卡合部133具备:与被紧固部112c的上部相邻形成的缘部上部被卡合部133a;以及从被紧固部112c向下方隔开而形成于
内侧缘部112b的缘部下部被卡合部133b。在被紧固部112c上开设有供紧固部件127(参照图
7)通过的紧固部件贯插孔112g。缘部上部被卡合部133a和缘部下部被卡合部133b是借助于
内上罩115(参照图6、图11)卡合的部分。
[0127] 内侧缘部112b具备指向后方的纵长的内侧基面112h,在内侧基面112h上以向后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被紧固部112c。
[0128] 此外,维护盖112在内侧延伸部112e的末端部具有与前罩51(参照图2)的上部罩87(参照图2)的上部的侧缘部卡合的上部罩卡合部134。
[0129] 图11是示出内上罩115的正视图,图12是示出内上罩115的左视图。
[0130] 如图11及图12所示,内上罩115一体地具备后壁115c、上壁115d、以及左右一对侧壁115e。
[0131] 后壁115c的背面115x指向后斜下方。上壁115d从后壁115c的上缘向前斜上方延伸。
[0132] 左右的侧壁115e形成为随着从后壁115c的左右的侧缘靠向前方而逐渐打开,分别一体地具备形成于上部的上部前缘部115f和形成于下部的下部前缘部115g。在上部前缘部
115f与下部前缘部115g的边界形成有向前方变尖的缘部角部115h。
[0133] 此外,内上罩115具备与内基罩111(参照图6)卡合的内侧基罩卡合部136和与左右的维护盖112、113(参照图6)卡合的内侧维护盖卡合部137。
[0134] 内侧基罩卡合部136具备前侧上部卡合部136a、前侧下部卡合部136b、以及左右一对前侧下缘卡合部136c。
[0135] 前侧上部卡合部136a形成在后壁115c的前表面115j的上部处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前侧下部卡合部136b形成在后壁115c的前表面115j的下部处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左右的前
侧下缘卡合部136c形成于比前侧下部卡合部136b靠下方处的、后壁115c的靠下缘115k的前
表面115j上。
[0136] 内侧维护盖卡合部137具备:左右一对上部角部卡合部137a,其在后壁115c与左右的侧壁115e之间的角部处形成在上壁115d附近的位置;左右一对下部角部卡合部137b,其
在后壁115c与左右的侧壁115e之间的角部处形成比左右的上部角部卡合部137a靠下方的
位置。
[0137] 上部角部卡合部137a与下部角部卡合部137b上下隔开而设置。
[0138] 上述的被紧固部112c、113c(参照图4)被配置在上部角部卡合部137a的附近(也参照图9)。
[0139] 左右的上部角部卡合部137a及左右的下部角部卡合部137b是分别与左右的维护盖112、113的缘部上部被卡合部133a(参照图9)、缘部下部被卡合部133b(参照图9)卡合,并
且按压左右的维护盖112、113的内侧缘部112b、113b(参照图7)来抑制松动的部分。
[0140] 在图4和11中,上述的左右的被紧固部112c、113c配置在比左右的上部角部卡合部137a及左右的下部角部卡合部137b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
[0141] 图13是示出内基罩111的上部的后视图。
[0142] 在图3和图13中,内基罩111具备:配置左右的维护盖112、113的左右一对维护盖配置部111D、111E;配置收纳部盖114的收纳部盖配置部111F;以及配置内上罩115的上罩配置
部111G。
[0143] 左右的维护盖配置部111D、111E具备:左右一对卡合孔111h、111j,其分别供维护盖112、113的内侧上部卡合部132a(参照图10)及内侧下部卡合部132b(参照图10)卡合;以
及左右一对紧固座111t,其对维护盖112、113(详细而言是被紧固部112c、113c(参照图7))
进行紧固。
[0144] 左右的紧固座111t是分别形成有供紧固部件127(参照图7)螺纹结合的左右一对螺纹孔111s的部分。
[0145] 在图5中,紧固座111t的背面在侧视观察时相对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面后倾,被紧固部112c(以及被紧固部113c(参照图4))的平面指向后斜下方。即,被紧固部112c、113c被
定向为相对于紧固座111t的背面垂直。
[0146] 在图3及图13中,将维护盖112、113紧固于内基罩111的紧固部123(参照图4)由左右的紧固座111t、被紧固部112c、113c及左右的紧固部件127构成。
[0147] 收纳部盖配置部111F具备:摆动轴支承部111k,其支承收纳部盖114的摆动轴(未图示);卡合部安装孔111m,其供能够拆装地与收纳部盖114的上部卡合的盖上部卡合部141
(参照图8)进行安装;以及作为收纳部(未图示)的开口的收纳部开口111n。
[0148] 上罩配置部111G具有分别供内上罩115的前侧上部卡合部136a(参照图11)、前侧下部卡合部136b(参照图11)以及左右的前侧下缘卡合部136c(参照图11)卡合的卡合孔
111p、111q、111r、111r。
[0149] 在图8~图10、图13中,通过将左右的维护盖112、113形成为在多个部位与下部罩85和内基罩111卡合并与内基罩111的一个部位紧固的结构,能够牢固且不松动地安装维护
盖112、113,并且安装变得容易,能够提高组装作业性。而且,通过利用内上罩115卡合并按
压左右的维护盖112、113,能够进一步抑制维护盖112、113的松动。
[0150] 此外,在图11及图13中,通过使内上罩115在多个部位与内下罩111卡合,并且与维护盖112、113卡合而且能够拆装,能够抑制内上罩115的松动且能够容易地进行拆装。
[0151] 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鞍乘型车辆的自动二轮车10具备作为内罩的前内罩54,该前内罩54包括:维护盖112、113,其用于车体前部所具备的作为照明装置的左右的前转向灯
74的灯泡维护;基罩下部111a,其作为位于维护盖112、113的下方的内底罩;以及内上罩
115,其位于基罩下部111a的上方。维护盖112、113、基罩下部111a、与内上罩115是分体的。
[0152] 根据该结构,当进行灯泡维护时,无需拆下基罩下部111a而仅拆下维护盖112、113,就能够进行灯泡维护作业,因此能够提高作业性。
[0153] 如图3、图4、图6~图8所示,维护盖112、113被紧固在配置于维护盖112、113的前侧的内基罩111与配置于维护盖112、113的后侧的内上罩115之间。
[0154]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内上罩115从后方覆盖维护盖112、113的紧固部123,紧固部123不会露出到外部,因此能够提高外观性。
[0155] 此外,如图6、图7及图9所示,左右的维护盖112、113具备分别紧固于内基罩111的被紧固部112c、113c,左右的被紧固部112c、113c相对于作为设置于维护盖112、113的内侧
缘部112b、113b的基面的内侧基面112h向后方突出,因此在组装维护盖112、113时,容易确
认被紧固部112c、113c的位置,能够提高组装性。
[0156] 如图1及图5所示,维护盖112、113的被紧固部112c、113c位于比把手罩53靠下方且比乘员就座的座椅22靠上方的位置,所述把手罩53覆盖对前轮13进行转向的把手34。
[0157] 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盖112、113的紧固作业。
[0158] 如图11及图13所示,内上罩115能够拆装地安装于内基罩111。
[0159] 根据该结构,不需要工具就能够容易地相对于内基罩111拆装内上罩115,能够提高灯泡维护时的作业性。
[0160] 如图6、图7、图9及图10所示,维护盖112、113具备被紧固部112c、113c和作为与内上罩115卡合的被卡合部的缘部上部被卡合部133a及缘部下部被卡合部133b。
[0161] 根据该结构,通过设置被紧固部112c、113c与缘部上部被卡合部133a及缘部下部被卡合部133b这样不同的结构,能够防止组装错误,并且能够减少紧固部位而实现组装作
业的简化。此外,通过内上罩115与维护盖112、113的卡合,能够抑制内上罩115自身的松动
和维护盖112、113的松动。
[0162] 此外,如图6、图7、图9和图11所示,内上罩115具备作为与维护盖112、113卡合的左右一对卡合部的上部角部卡合部137a和下部角部卡合部137b,被紧固部112c、113c设有左
右一对,并配置在比左右的上部角部卡合部137a和下部角部卡合部137b靠车宽方向内侧的
位置。
[0163]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内上罩115的组装性。
[0164] 此外,如图7、图9及图11所示,上部角部卡合部137a和下部角部卡合部137b上下隔开地设有一对,被紧固部112c、113c被配置在上部角部卡合部137a和下部角部卡合部137b
中的一方附近。
[0165]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被紧固部112c、113c牢固地与上部角部卡合部137a和下部角部卡合部137b中的一方卡合。
[0166] 此外,如图5、图7及图13所示,内基罩111具备作为对被紧固部112c、113c进行紧固的基罩紧固部的紧固座111t、111t,被紧固部112c、113c被定向成相对于紧固座111t、111t
的背面垂直。
[0167]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维护盖112、113的紧固时的作业性。
[0168] 此外,如图3及图7所示,基罩下部111a的上缘111b以向上方凸出的方式弯曲。
[0169] 根据该结构,在基罩下部111a设置了挂物钩116的情况下,能够将挂物钩116配置得更高,能够容易地挂更大的物品。
[0170] 上述的实施方式仅示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地进行变形和应用。
[0171] 本发明不限于应用于自动二轮车10的情况,也可以应用于还包括自动二轮车10以外的车辆的鞍乘型车辆。另外,所谓鞍乘型车辆,包括骑跨车体乘车的所有车辆,不仅包括
自动二轮车10(也包括带原动机的自行车),而是包括被分类为ATV(越野行驶车辆)的三轮
车辆或四轮车辆的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