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板带火焰加热装置及其加热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1559271.2

文献号 : CN11255342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马德高包仲南徐泷

申请人 : 瓯锟科技温州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金属板带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金属板带火焰加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螺纹连接有上盖,所述上盖的上端一侧安装有贯穿上盖的气管,所述固定板的上端设置有转动机构,且通过转动机构水平固定有齿轮盘,所述壳体的外部另一侧上端安装有多个贯穿壳体的火焰喷射器本体,所述火焰喷射器本体的一端均通过连通管与供气装置相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上端两侧均平行固定有两个夹板,多个所述夹板之间夹持固定有金属板带。本发明在对金属板带稳定夹持的状态下,实现均匀加热的效果,同时能够达到储能的效果,使得在此对板材进行加热时,能够对储备的能量实现利用。

权利要求 :

1.一种金属板带火焰加热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上端螺纹连接有上盖(13),所述上盖(13)的上端一侧安装有贯穿上盖(13)的气管(2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侧下端水平焊接有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的下端设置有储温机构,所述固定板(11)的上端设置有转动机构(3),且通过转动机构(3)水平固定有齿轮盘(20),所述齿轮盘(20)与壳体(1)的外部一侧中端设置有动力机构,所述壳体(1)的外部另一侧上端安装有多个贯穿壳体(1)的火焰喷射器本体(14),所述火焰喷射器本体(14)的一端均通过连通管与供气装置相连接,所述固定板(11)的上端两侧均平行固定有两个夹板(10),多个所述夹板(10)之间夹持固定有金属板带(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板带火焰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温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固定板(11)中部的漏气管(12)以及安装在壳体(1)内侧下端的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上固定安装有隔温板(19),所述隔温板(19)的上端面高度与漏气管(12)的下端面高度相互匹配,所述隔温板(19)的尺寸大于漏气管(12)的下端面尺寸,所述隔温板(19)的下端两侧与壳体(1)的内侧底部之间还设置有两组限位机构(4),且两组限位机构(4)的方向与隔温板(19)移动的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板带火焰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部下端一侧的轴座(7)以及安装在壳体(1)内部下端另一侧的密封轴承(15),所述壳体(1)的外侧转动有贯穿密封轴承(15)的螺纹杆(17),所述螺纹杆(17)的一端延伸至轴座(7)的内侧,所述螺纹杆(17)上还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管(18),所述螺纹套管(18)与螺纹杆(17)之间相互配合,所述螺纹套管(18)的上端与隔温板(19)的下端中部相互连接,所述壳体(1)外侧的螺纹杆(17)一端固定焊接有转把(1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板带火焰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4)包括固定安装在壳体(1)下端一侧的直板(42)以及开设在隔温板(19)下端一侧的方形槽(41),所述直板(42)的上端位于方形槽(41)的内侧,且直板(42)的尺寸与方形槽(41)的尺寸相互匹配,所述隔温板(19)的长度大于两个直板(42)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板带火焰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3)包括固定安装在固定板(11)上端外侧的环形座(33)以及安装在齿轮盘(20)下端外侧的环形板(31),所述固定板(11)的上端中部开设有环形槽(32),所述环形板(31)转动设置在环形槽(32)内,且环形槽(32)与环形板(31)间隙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板带火焰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壳体(1)外部一侧的支撑板(6)以及安装在壳体(1)一侧中部的轴承(2),所述支撑板(6)的上端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步进电机(5),所述步进电机(5)的输出轴贯穿轴承(2)并延伸至壳体(1)的内侧,所述壳体(1)内侧的步进电机(5)的输出轴末端竖直安装有主齿轮(9),所述主齿轮(9)与齿轮盘(20)之间相互啮合。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金属板带火焰加热装置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对金属板带(8)的安装固定:将上盖(13)开启,操作人员通过起吊设备将金属板带(8)吊入壳体(1)的内部,并将金属板带(8)夹持在两组夹板(10)之间,同时转动转把(16),使得隔温板(19)的上端面与漏气管(12)的下端面之间相互不接触;

S2、将上盖(13)螺纹连接在壳体(1)的上端,开启步进电机(5)的开关电源,打开火焰喷射器本体(14)以及天然气供应装置的阀门,实现加热;

S3、加热结束后,将步进电机(5)的开关电源关闭,同时转动转把(16),使得隔温板(19)的上端面完全覆盖漏气管(12),经一段时间冷却后将金属板带(8)取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金属板带火焰加热装置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金属板带(8)固定夹持在夹板(10)之间,保证金属板带(8)下端中点与齿轮盘(20)的上端圆心相互吻合。

说明书 :

一种金属板带火焰加热装置及其加热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金属板带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板带火焰加热装置及其加热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金属板带在加工后,需要实现热处理,而热处理最好的方式为利用火焰实现对板材的加热,而现有市场上的火焰加热装置无法对板材的全部位置实现均匀加热的效果,同时无法达到储能的效果,使得能量消耗较大。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实现均匀加热的效果,同时无法达到储能的效果,使得能量消耗较大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金属板带火焰加热装置及其加热方法。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 设计一种金属板带火焰加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螺纹连接有上盖,所述上盖的上端一侧安装有贯穿上盖的气管,所述壳体的内侧下端水平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端设置有储温机构,所述固定板的上端设置有转动机构,且通过转动机构水平固定有齿轮盘,所述齿轮盘与壳体的外部一侧中端设置有动力机构,所述壳体的外部另一侧上端安装有多个贯穿壳体的火焰喷射器本体,所述火焰喷射器本体的一端均通过连通管与供气装置相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上端两侧均平行固定有两个夹板,多个所述夹板之间夹持固定有金属板带。
[0006] 优选的,所述储温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中部的漏气管以及安装在壳体内侧下端的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上固定安装有隔温板,所述隔温板的上端面高度与漏气管的下端面高度相互匹配,所述隔温板的尺寸大于漏气管的下端面尺寸,所述隔温板的下端两侧与壳体的内侧底部之间还设置有两组限位机构,且两组限位机构的方向与隔温板移动的方向一致。
[0007] 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壳体内部下端一侧的轴座以及安装在壳体内部下端另一侧的密封轴承,所述壳体的外侧转动有贯穿密封轴承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延伸至轴座的内侧,所述螺纹杆上还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管,所述螺纹套管与螺纹杆之间相互配合,所述螺纹套管的上端与隔温板的下端中部相互连接,所述壳体外侧的螺纹杆一端固定焊接有转把。
[0008]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壳体下端一侧的直板以及开设在隔温板下端一侧的方形槽,所述直板的上端位于方形槽的内侧,且直板的尺寸与方形槽的尺寸相互匹配,所述隔温板的长度大于两个直板之间的距离。
[0009] 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上端外侧的环形座以及安装在齿轮盘下端外侧的环形板,所述固定板的上端中部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板转动设置在环形槽内,且环形槽与环形板间隙配合。
[0010] 优选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壳体外部一侧的支撑板以及安装在壳体一侧中部的轴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贯穿轴承并延伸至壳体的内侧,所述壳体内侧的步进电机的输出轴末端竖直安装有主齿轮,所述主齿轮与齿轮盘之间相互啮合。
[001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金属板带火焰加热装置的加热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12] S1、对金属板带的安装固定:将上盖开启,操作人员通过起吊设备将金属板带吊入壳体的内部,并将金属板带夹持在两组夹板之间,同时转动转把,使得隔温板的上端面与漏气管的下端面之间相互不接触;
[0013] S2、将上盖螺纹连接在壳体的上端,开启步进电机的开关电源,打开火焰喷射器本体以及天然气供应装置的阀门,实现加热;
[0014] S3、加热结束后,将步进电机的开关电源关闭,同时转动转把,使得隔温板的上端面完全覆盖漏气管,经一段时间冷却后将金属板带取出。
[0015] 优选的,所述在将金属板带固定夹持在夹板之间,保证金属板带下端中点与齿轮盘的上端圆心相互吻合。
[0016]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金属板带火焰加热装置及其加热方法,有益效果在于:该金属板带火焰加热装置的加热方法在对金属板带稳定夹持的状态下,实现均匀加热的效果,同时能够达到储能的效果,使得在此对板材进行加热时,能够对储备的能量实现利用。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金属板带火焰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图1的一种金属板带火焰加热装置的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图1的一种金属板带火焰加热装置的B部的结构放大图。
[0020] 图4为图1的一种金属板带火焰加热装置的C部的结构放大图。
[0021] 图中:壳体1、轴承2、转动机构3、环形板31、环形槽32、环形座33、限位机构4、方形槽41、直板42、步进电机5、支撑板6、轴座7、金属板带8、主齿轮9、夹板10、固定板11、漏气管12、上盖13、火焰喷射器本体14、密封轴承15、转把16、螺纹杆17、螺纹套管18、隔温板19、齿轮盘20、气管21。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 实施例1
[0024] 参照图1‑4,一种金属板带火焰加热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上端螺纹连接有上盖13,上盖13的上端一侧安装有贯穿上盖13的气管21,气管21能够防止壳体1内部的热量增大,导致上盖13受到较大的抬升力而造成上盖13的磨损。
[0025] 壳体1的内侧下端水平焊接有固定板11,固定板11的下端设置有储温机构, 储温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固定板11中部的漏气管12以及安装在壳体1内侧下端的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部下端一侧的轴座7以及安装在壳体1内部下端另一侧的密封轴承15,壳体1的外侧转动有贯穿密封轴承15的螺纹杆17,螺纹杆17的一端延伸至轴座7的内侧,螺纹杆17上还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管18,螺纹套管18与螺纹杆17之间相互配合,螺纹套管18的上端与隔温板19的下端中部相互连接,壳体1外侧的螺纹杆17一端固定焊接有转把16,转动转把16,使得螺纹杆17能够带动隔温板19实现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当装置在收集能量时,转动螺纹杆17,使得螺纹套管18带动隔温板19移动,使得隔温板19与漏气管12之间相互不接触,将热量排入固定板11的下端,当需要对能量实现保存时,调节隔温板19的位置,使得隔温板19与漏气管12之间完全重合,从而实现对热量的保存,便于再次对板材加热时,提供预热的热量。
[0026] 移动机构上固定安装有隔温板19,隔温板19的上端面高度与漏气管12的下端面高度相互匹配,隔温板19的尺寸大于漏气管12的下端面尺寸,隔温板19的下端两侧与壳体1的内侧底部之间还设置有两组限位机构4,且两组限位机构4的方向与隔温板19移动的方向一致,限位机构4包括固定安装在壳体1下端一侧的直板42以及开设在隔温板19下端一侧的方形槽41,直板42的上端位于方形槽41的内侧,且直板42的尺寸与方形槽41的尺寸相互匹配,隔温板19的长度大于两个直板42之间的距离,直板42与方形槽41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有效的实现对隔温板19的位置限定,避免隔温板19发生翻转的情况。
[0027] 壳体1的外部另一侧上端安装有多个贯穿壳体1的火焰喷射器本体14,火焰喷射器本体14的一端均通过连通管与供气装置相连接,固定板11的上端两侧均平行固定有两个夹板10,多个夹板10之间夹持固定有金属板带8,该结构能够对金属板带8实现快速的固定。
[0028]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金属板带火焰加热装置的加热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9] S1、对金属板带8的安装固定:将上盖13开启,操作人员通过起吊设备将金属板带8吊入壳体1的内部,并将金属板带8夹持在两组夹板10之间,同时转动转把16,使得隔温板19的上端面与漏气管12的下端面之间相互不接触,在将金属板带8固定夹持在夹板10之间,保证金属板带8下端中点与齿轮盘20的上端圆心相互吻合;
[0030] S2、将上盖13螺纹连接在壳体1的上端,开启步进电机5的开关电源,打开火焰喷射器本体14以及天然气供应装置的阀门,实现加热;
[0031] S3、加热结束后,将步进电机5的开关电源关闭,同时转动转把16,使得隔温板19的上端面完全覆盖漏气管12,经一段时间冷却后将金属板带8取出。
[0032] 实施例2
[0033] 参照图1,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齿轮盘20与壳体1的外部一侧中端设置有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壳体1外部一侧的支撑板6以及安装在壳体1一侧中部的轴承2,支撑板6的上端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步进电机5,步进电机5的输出轴贯穿轴承2并延伸至壳体1的内侧,壳体1内侧的步进电机5的输出轴末端竖直安装有主齿轮9,主齿轮9与齿轮盘20之间相互啮合,步进电机5提供导线与供电装置相连接,且导线上安装有外接控制开关,步进电机5带动主齿轮9实现转动,同时主齿轮9与齿轮盘20之间相互啮合,从而使得齿轮盘20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带动金属板带8实现转动,有效的提高金属板带8受热的均匀性。
[0034] 固定板11的上端设置有转动机构3,且通过转动机构3水平固定有齿轮盘20,转动机构3包括固定安装在固定板11上端外侧的环形座33以及安装在齿轮盘20下端外侧的环形板31,固定板11的上端中部开设有环形槽32,环形板31转动设置在环形槽32内,且环形槽32与环形板31间隙配合,环形槽32与环形板31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对齿轮盘20的位置实现限定,同时齿轮盘20转动时更加的稳定。
[003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