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调用人脸系统、方法及云人脸数据处理端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1491571.1

文献号 : CN11256068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方璐孙延海刘大伟

申请人 : 神思(山东)医疗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态调用人脸方法、系统及云人脸数据处理端,接收每个终端发送的人脸获取信息,且分别与每个终端建立单独的数据通信链路;人脸信息处理模块用于解析出人脸获取信息中的人脸算法信息,将人脸算法信息与人脸信息库中的预设人脸算法信息进行匹配;人脸信息调用模块用于将匹配成功的人脸算法信息所对应的人脸信息进行封装;数据收发模块将封装后的人脸信息通过数据通信链路传输给对应的终端。实现根据配置动态切换人脸算法的同时可以做到无感同步人脸库,将之前人脸算法的人脸库同步到人脸基础库中,无需再次对人脸进行采集,减少开发成本和升级成本。

权利要求 :

1.一种动态调用人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收发模块、人脸信息处理模块、人脸信息调用模块以及人脸信息库;

数据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每个终端发送的人脸获取信息,且分别与每个终端建立单独的数据通信链路;

人脸信息处理模块用于解析出人脸获取信息中的人脸算法信息,将人脸算法信息与人脸信息库中的预设人脸算法信息进行匹配;

人脸信息调用模块用于将匹配成功的人脸算法信息所对应的人脸信息进行封装;数据收发模块将封装后的人脸信息通过数据通信链路传输给对应的终端;

数据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新配置的人脸算法信息;

人脸信息处理模块还用于基于人脸算法信息匹配人脸信息库中的人脸信息,并将匹配上的人脸信息,与新配置的人脸算法信息进行匹配;同时将新配置的人脸算法信息储存到人脸信息库;

数据收发模块接收终端发送的人脸获取信息;

人脸信息处理模块用于解析出人脸获取信息中的人脸算法信息,将人脸算法信息与人脸信息库中的预设人脸算法信息进行匹配;

人脸信息调用模块用于将匹配成功的人脸算法信息所对应的人脸信息进行封装;同时将人脸信息所对应的新配置人脸算法信息也进行封装;

数据收发模块将封装后的人脸信息通过数据通信链路传输给对应的终端;

终端接收并保存所述人脸信息对应的新配置人脸算法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调用人脸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身份验证模块;

数据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每个终端发送的人脸获取信息,身份验证模块提取人脸获取信息中的终端身份信息,并对身份信息进行验证;

验证通过后,人脸信息处理模块对人脸获取信息进行解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调用人脸系统,其特征在于,人脸信息库中配置有多个人脸算法、人脸数据和人脸库映射表;

每个人脸数据配置有人脸ID;

人脸库映射表设有预设的人脸算法,每个预设人脸算法对应映射有多个人脸I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调用人脸系统,其特征在于,数据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每个终端发送的人脸信息以及人脸信息对应的人脸算法信息;

人脸信息处理模块还用于提取所述终端的身份信息,并将所述终端的人脸信息以及人脸信息对应的人脸算法信息,匹配储存到人脸信息库对应的储存预设位置;

将人脸信息与身份信息进行绑定;

还对所述终端发送的人脸信息配置人脸ID;将人脸ID以及人脸算法信息配置到人脸库映射表中;

人脸信息库还用于配置数据储存区,每个终端配置有单独的数据储存区储存人脸算法信息和人脸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调用人脸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切换模块;

切换模块用于当某一数据储存区储存的人脸算法信息和人脸信息达到预设切换条件时,启动切换进程,将人脸信息切换到人脸基础库中,供终端访问使用。

6.一种动态调用人脸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动态调用人脸系统;

方法包括:

接收每个终端发送的人脸获取信息,且分别与每个终端建立单独的数据通信链路;

人脸信息处理模块用于解析出人脸获取信息中的人脸算法信息,将人脸算法信息与人脸信息库中的预设人脸算法信息进行匹配;

人脸信息调用模块用于将匹配成功的人脸算法信息所对应的人脸信息进行封装;数据收发模块将封装后的人脸信息通过数据通信链路传输给对应的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态调用人脸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每个终端发送的人脸信息以及人脸信息对应的人脸算法信息;

提取所述终端的身份信息,并将所述终端的人脸信息以及人脸信息对应的人脸算法信息,匹配储存到人脸信息库对应的储存预设位置;

将人脸信息与身份信息进行绑定;

对所述终端发送的人脸信息配置人脸ID;将人脸ID以及人脸算法信息配置到人脸库映射表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态调用人脸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某一数据储存区储存的人脸算法信息和人脸信息达到预设切换条件时,启动切换进程,将人脸信息切换到人脸基础库中,供终端访问使用。

9.一种实现动态调用人脸系统的云人脸数据处理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及动态调用人脸系统;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及动态调用人脸系统,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动态调用人脸系统。

说明书 :

一种动态调用人脸系统、方法及云人脸数据处理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人脸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态调用人脸系统、方法及云人脸数据处理端。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人脸算法的厂商众多,每个厂商的人脸算法、识别精度、注重的功能等也各有不同,当用户对接使用其中一种人脸算法后,在对人脸信息进行处理时,如果不同厂商的人脸算法,人脸信息混合存储,以及交叉通信的话容易造成,用户基于自身的人脸算法无法获取到相对应的人脸信息,用户当前的人脸算法无法解析到人脸信息,使得用户无法正常使用人脸信息,影响用户对人脸信息的使用。
[0003] 而有些在使用系统过程中换人脸算法不管是开销还是开发成本都比较高,升级的时候原先的人脸库无法通过算法的重新对接而做到人脸库的迁移,人脸算法更换后,所有的人脸采集都要重新进行,增加了人脸数据的复杂程度,增加了系统数据处理量,增加了人脸算法的处理成本。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动态调用人脸系统,包括:数据收发模块、人脸信息处理模块、人脸信息调用模块以及人脸信息库;
[0005] 数据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每个终端发送的人脸获取信息,且分别与每个终端建立单独的数据通信链路;
[0006] 人脸信息处理模块用于解析出人脸获取信息中的人脸算法信息,将人脸算法信息与人脸信息库中的预设人脸算法信息进行匹配;
[0007] 人脸信息调用模块用于将匹配成功的人脸算法信息所对应的人脸信息进行封装;数据收发模块将封装后的人脸信息通过数据通信链路传输给对应的终端。
[0008]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还包括:身份验证模块;
[0009] 数据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每个终端发送的人脸获取信息,身份验证模块提取人脸获取信息中的终端身份信息,并对身份信息进行验证;
[0010] 验证通过后,人脸信息处理模块对人脸获取信息进行解析。
[0011]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人脸信息库中配置有多个人脸算法、人脸数据和人脸库映射表;
[0012] 每个人脸数据配置有人脸ID;
[0013] 人脸库映射表设有预设的人脸算法,每个预设人脸算法对应映射有多个人脸ID。
[0014]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数据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每个终端发送的人脸信息以及人脸信息对应的人脸算法信息;
[0015] 人脸信息处理模块还用于提取所述终端的身份信息,并将所述终端的人脸信息以及人脸信息对应的人脸算法信息,匹配储存到人脸信息库对应的储存预设位置;
[0016] 将人脸信息与身份信息进行绑定;
[0017] 还对所述终端发送的人脸信息配置人脸ID;将人脸ID以及人脸算法信息配置到人脸库映射表中。
[0018]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人脸信息库还用于配置数据储存区,每个终端配置有单独的数据储存区储存人脸算法信息和人脸信息。
[0019]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还包括:切换模块;
[0020] 切换模块用于当某一数据储存区储存的人脸算法信息和人脸信息达到预设切换条件时,启动切换进程,将人脸信息切换到人脸基础库中,供终端访问使用。
[002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动态调用人脸方法,方法包括:
[0022] 接收每个终端发送的人脸获取信息,且分别与每个终端建立单独的数据通信链路;
[0023] 人脸信息处理模块用于解析出人脸获取信息中的人脸算法信息,将人脸算法信息与人脸信息库中的预设人脸算法信息进行匹配;
[0024] 人脸信息调用模块用于将匹配成功的人脸算法信息所对应的人脸信息进行封装;数据收发模块将封装后的人脸信息通过数据通信链路传输给对应的终端。
[0025]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接收每个终端发送的人脸信息以及人脸信息对应的人脸算法信息;
[0026] 提取所述终端的身份信息,并将所述终端的人脸信息以及人脸信息对应的人脸算法信息,匹配储存到人脸信息库对应的储存预设位置;
[0027] 将人脸信息与身份信息进行绑定;
[0028] 对所述终端发送的人脸信息配置人脸ID;将人脸ID以及人脸算法信息配置到人脸库映射表中。
[0029]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当某一数据储存区储存的人脸算法信息和人脸信息达到预设切换条件时,启动切换进程,将人脸信息切换到人脸基础库中,供终端访问使用。
[0030]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动态调用人脸系统的云人脸数据处理端,包括:
[0031]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及动态调用人脸系统;
[0032]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及动态调用人脸系统,以实现动态调用人脸系统。
[0033]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34] 本发明提供的动态调用人脸系统及方法中,每个终端与云人脸数据处理端分别设置单独的数据通信链路。数据通信链路之间相互独立,也就是数据通信链路之间数据信息相互隔离,保证每个终端的人脸信息具有一个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人脸信息处理模块用于解析出人脸获取信息中的人脸算法信息,将人脸算法信息与人脸信息库中的预设人脸算法信息进行匹配;人脸信息调用模块用于将匹配成功的人脸算法信息所对应的人脸信息进行封装;数据收发模块将封装后的人脸信息通过数据通信链路传输给对应的终端。
[0035] 每个终端的人脸算法,人脸信息,数据通信链路以及数据储存区在系统中均具有单独的处理过程及处理方式。终端之间的数据相互独立。如果终端之间采用了不同厂商的人脸算法,以及人脸算法获取的人脸信息,这样在进行信息操作时,不会混淆,可以使终端各自独立使用相对于的信息。
[0036] 本发明提供的动态调用人脸系统及方法可以实现根据配置动态切换人脸算法的同时可以做到无感同步人脸库,将之前人脸算法的人脸库同步到人脸基础库中,无需再次对人脸进行采集,减少开发成本和升级成本。
[0037] 本发明提供的动态调用人脸系统及方法中,终端使用人脸算法后,终端无需对接新的人脸算法,人脸信息处理模块负责对接新的人脸算法,终端无需修改之前的对接代码就可用新的人脸算法,节约对接新算法的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003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9] 图1为动态调用人脸系统示意图;
[0040] 图2为动态调用人脸系统实施例示意图;
[0041] 图3为动态调用人脸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3] 本发明涉及的动态调用人脸系统架构可以包括终端101、102、103中的一种或多种,终端基于网络104和云人脸数据处理端105。网络104是用以在终端101、102、103和云人脸数据处理端105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04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0044] 应该理解,图1中的终端、网络和云人脸数据处理端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网络和云人脸数据处理端。云人脸数据处理端可以采用服务器的形式进行配置,云人脸数据处理端可以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等。
[0045] 用户可以使用终端101、102、103通过网络104与云人脸数据处理端105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终端101、102、103可以是具有显示屏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式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数字电影放映机等等。
[0046] 云人脸数据处理端105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用户利用终端103(也可以是终端101或102)向云人脸数据处理端105发送人脸获取信息。云人脸数据处理端105基于终端发送的人脸获取信息向终端发送人脸信息。
[0047] 作为本发明的动态调用人脸系统中,如图2所示,包括:数据收发模块、人脸信息处理模块、人脸信息调用模块以及人脸信息库;
[0048] 数据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每个终端发送的人脸获取信息,且分别与每个终端建立单独的数据通信链路;
[0049] 也就是说每个终端与云人脸数据处理端分别设置单独的数据通信链路。数据通信链路之间相互独立,也就是数据通信链路之间数据信息相互隔离,保证每个终端的人脸信息具有一个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0050] 人脸信息处理模块用于解析出人脸获取信息中的人脸算法信息,将人脸算法信息与人脸信息库中的预设人脸算法信息进行匹配;
[0051] 人脸信息调用模块用于将匹配成功的人脸算法信息所对应的人脸信息进行封装;数据收发模块将封装后的人脸信息通过数据通信链路传输给对应的终端。
[0052] 本发明涉及的人脸信息库配置数据储存区,每个终端配置有单独的数据储存区储存人脸算法信息和人脸信息。这样将每个终端对于的人脸信息以及人脸算法进行了隔离储存。
[0053] 可以理解的是,每个人脸信息的采集或者是获取,均是基于一定人脸算法来实现的。通常来讲,人脸信息在获取时,基于人脸算法的获取过程可以为:
[0054] 人脸检测:检测人脸位置、锁定人脸坐标。人脸跟踪:精确定位并跟踪面部区域位置。人脸比对:比较两张人脸的相似度。人脸查询:在人脸库中查询相似的人脸。人脸属性:检测人脸性别、年龄等属性。活体检测:检测是否真人,预防恶意攻击。
[0055] 当然目前在对人脸算法的设置基于使用环境的不同,操作系统的不同以及人脸采集要求的不同有着许多种人脸采集算法。在对人脸信息进行调取并使用时,优选地要与采集时的人脸算法进行匹配使用。
[0056] 而为了保证人脸算法和人脸信息的匹配,本发明中将人脸获取信息中的人脸算法信息进行了提取,并基于预先匹配的人脸算法信息所对应的人脸信息进行封装;发送给终端进行使用。保证人脸信息满足终端用户的使用要求,而且人脸算法与人脸信息相匹配,便于人脸信息的后期使用及处理。
[0057] 本发明中涉及的人脸信息库配置数据储存区,每个终端配置有单独的数据储存区储存人脸算法信息和人脸信息。
[0058] 当然本发明还有一种人脸基础库,储存人脸信息,人脸基础库中储存的人脸信息可以基于每个终端来调取使用。或者作为系统储存的人脸信息,对于每个人脸信息的人脸算法可以基于不同的人脸算法来进行配置。
[0059]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涉及的人脸信息库,或数据储存区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RadioFrequency,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0060] 本发明中涉及的一种实施例,如果某一或某几个终端因为某些原因,比如终端对于的用户与算法厂商合作到期、算法厂商满足不了后面的需求等,需要切换其他厂商的人脸算法,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系统可以提供切换模块;切换模块用于当某一数据储存区储存的人脸算法信息和人脸信息达到预设切换条件时,启动切换进程,将人脸信息切换到人脸基础库中,供终端访问使用。
[0061] 其中,切换模块还可以将之前放在上一个使用的人脸信息库中的人脸信息切换到人脸基础库中。切换方式是从数据储存区中提取,数据储存区所对应终端之前储存的所有人脸信息,包括人脸照片,人脸用户信息等,将之前储存的所有人脸信息存到人脸基础库中,对于使用的这些人脸信息来说,只修改人脸信息以后要调用的算法类型的配置,无需动修改关于人脸调用的代码,就可以直接使用人脸基础库中的人脸信息。
[0062] 本发明提供的动态调用人脸系统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0063] 本发明提供的动态调用人脸系统的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0064]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系统还包括:身份验证模块;数据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每个终端发送的人脸获取信息,身份验证模块提取人脸获取信息中的终端身份信息,并对身份信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人脸信息处理模块对人脸获取信息进行解析。
[0065] 这样在人脸获取信息先预设了终端身份信息,需要请求获取的人脸信息以及人脸算法等信息。人脸信息处理模块基于人脸获取信息进行解析,得到需要处理的文件。比如需要进行身份验证时,由身份验证模块执行验证过程。
[0066] 本发明中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0067] 作为本发明的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平板电脑(PAD)、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Portable Media Player)、导航装置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下面,假设终端是移动终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0068] 终端可以包括无线通信单元、音频/视频(A/V)输入单元、用户输入单元、感测单元、输出单元、存储器、接口单元、控制器和电源单元等等。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替代地实施更多或更少的组件。将在下面详细描述移动终端的元件。
[0069] 系统内部的通信方式可以基于无线互联网接入技术,可以包括无线局域网络(Wi‑Fi,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无线宽带(Wibro)、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等等。
[0070]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人脸信息库中配置有多个人脸算法、人脸数据和人脸库映射表;每个人脸数据配置有人脸ID;人脸库映射表设有预设的人脸算法,每个预设人脸算法对应映射有多个人脸ID。
[0071] 也就是在人脸信息库中配置了人脸库映射表,这样在对人脸信息或人脸算法进行操作时,可以基于人脸库映射表的匹配方式来进行处理。比如基于人脸ID就可以找到相对于的人脸信息和人脸算法。基于人脸算法就可以找到相对应的人脸信息等等。这里的操作可以是对信息的增删改查。
[0072]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数据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新配置的人脸算法信息;
[0073] 人脸信息处理模块还用于基于人脸算法信息匹配人脸信息库中的人脸信息,并将匹配上的人脸信息,与新配置的人脸算法信息进行匹配;同时将新配置的人脸算法信息储存到人脸信息库;
[0074] 数据收发模块接收终端发送的人脸获取信息;
[0075] 人脸信息处理模块用于解析出人脸获取信息中的人脸算法信息,将人脸算法信息与人脸信息库中的预设人脸算法信息进行匹配;
[0076] 人脸信息调用模块用于将匹配成功的人脸算法信息所对应的人脸信息进行封装;同时将人脸信息所对应的新配置人脸算法信息也进行封装;
[0077] 数据收发模块将封装后的人脸信息通过数据通信链路传输给对应的终端;
[0078] 终端接收并保存所述人脸信息对应的新配置人脸算法信息。
[0079] 本发明提供的动态调用人脸系统及方法中,终端使用人脸算法后,终端无需对接新的人脸算法,人脸信息处理模块负责对接新的人脸算法,并将新配置人脸算法信息配置到终端。终端无需修改之前的对接代码就可用新的人脸算法,节约对接新算法的开发成本。
[0080] 本发明中,还可以接收用户输入的人脸信息,人脸算法等相关信息,具体的,[0081] 数据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每个终端发送的人脸信息以及人脸信息对应的人脸算法信息;人脸信息处理模块还用于提取所述终端的身份信息,并将所述终端的人脸信息以及人脸信息对应的人脸算法信息,匹配储存到人脸信息库对应的储存预设位置;将人脸信息与身份信息进行绑定;还对所述终端发送的人脸信息配置人脸ID;将人脸ID以及人脸算法信息配置到人脸库映射表中。
[0082] 基于上述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动态调用人脸方法,如图3所示,方法包括:
[0083] S101,接收每个终端发送的人脸获取信息,且分别与每个终端建立单独的数据通信链路;
[0084] S102,人脸信息处理模块用于解析出人脸获取信息中的人脸算法信息,将人脸算法信息与人脸信息库中的预设人脸算法信息进行匹配;
[0085] S103,人脸信息调用模块用于将匹配成功的人脸算法信息所对应的人脸信息进行封装;数据收发模块将封装后的人脸信息通过数据通信链路传输给对应的终端。
[0086]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动态调用人脸方法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0087] 作为本发明的方法中,接收每个终端发送的人脸信息以及人脸信息对应的人脸算法信息;
[0088] 提取所述终端的身份信息,并将所述终端的人脸信息以及人脸信息对应的人脸算法信息,匹配储存到人脸信息库对应的储存预设位置;
[0089] 将人脸信息与身份信息进行绑定;
[0090] 对所述终端发送的人脸信息配置人脸ID;将人脸ID以及人脸算法信息配置到人脸库映射表中。
[0091] 也就是说,在接收终端发送的人脸信息时,也是基于建立单独的数据通信链路来进行处理,并储存到对应的储存区域。
[0092] 本方法中,当某一数据储存区储存的人脸算法信息和人脸信息达到预设切换条件时,启动切换进程,将人脸信息切换到人脸基础库中,供终端访问使用。
[0093] 这里切换方式是从数据储存区中提取,数据储存区所对应终端之前储存的所有人脸信息,包括人脸照片,人脸用户信息等,将之前储存的所有人脸信息存到人脸基础库中,对于使用的这些人脸信息来说,只修改人脸信息以后要调用的算法类型的配置,无需动修改关于人脸调用的代码,就可以直接使用人脸基础库中的人脸信息。
[0094] 进一步的讲,本发明动态切换算法库的功能,主要是使用了spring的动态获取bean功能,动态获取当前调用系统所使用的算法,使用算法对应的key值获取算法的对接类和方法。本发明的人脸基础库记录着所有使用人脸算法的人脸信息,并对应各个终端,某个终端切换算法需要同步人脸库时,本发明通过从人脸基础库中获得到该终端下的用户信息,并同步到新算法的人脸库中。
[0095] 进一步的讲,本发明各个终端对人脸数据进行处理,数据收发模块接收到终端的传输数据,人脸信息处理模块解析该终端的功能需求,对入参进行合法验证,验证通过后,获取当前系统专属人脸算法配置,并将它放到Context中由ContextManager进行管理,ContextManager会根据不同的终端隔离每次系统每次请求的配置,每个终端可以配置自己独有的人脸算法配置并不会相互影响和干涉,并且该配置将贯穿整次请求,获取完成后,则进入对应的人脸信息调用模块。
[0096] 人脸信息调用模块会对终端请求的相应功能进行逻辑处理,例如终端请求需要添加人脸,人脸信息处理模块会通过人脸算法交互模块,将人脸添加到终端配置的某个人脸算法的人脸库中,并在人脸信息库中做映射将人脸信息在人脸基础库保存一份。
[0097] 人脸信息处理模块会根据每个系统不同的设置动态调用不同的厂家的人脸算法完成不同的功能,对于上层调用来说,它们无需理会不同算法的不同调用方式和传参,人脸算法交互模块会根据不同算法封装不同的调用方式进行调用使用。
[0098] 人脸信息处理模块从人脸库映射表中找到该系统所需要的真实调用的人脸算法的库id,将人脸通过人脸算法交互模块添加到对应的人脸算法的人脸库中,再将返回的人脸id保存到人脸映射表中,并保证跟添加人脸信息的用户身份进行绑定。
[0099] 人脸信息保存完毕后,会在人脸信息库中也添加同样一份用户信息,终端与终端之间用户人脸信息是绝对隔离的,不会出现系统之间使用混乱的情况。
[0100] 本发明记录所有的人脸比对的请求数据和照片,可以轻松看到不合格照片的情况,方便选择合适的使用场景和阈值。
[0101] 基于上述系统及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实现动态调用人脸系统的云人脸数据处理端,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及动态调用人脸系统;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及动态调用人脸系统,以实现动态调用人脸系统。
[0102] 实现动态调用人脸系统的云人脸数据处理端是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0103] 实现动态调用人脸系统的云人脸数据处理端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0104]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