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O-Z源的Sepic电路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1374440.5

文献号 : CN11256447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罗王琛琛周明利吕哲陈兴辉

申请人 : 上海理工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O‑Z源的Sepic电路,包括:直流电源Vs、与直流电源Vs连接的O‑Z源网络以及与O‑Z源网络连接的主电路,其中,O‑Z源网络包括:储能电容C,其阳极连接于直流电源Vs正极;电力二极管D1,其阳极连接于直流电源Vs正极;耦合电感线圈,包括与电力二极管D1串联的一次侧线圈N1以及与储能电容C串联的二次侧线圈N2,主电路包括:储能电容C1,与耦合电感线圈连接;电力二极管D2,其阳极与储能电容C1连接;负载电阻R,一端与电力二极管D2阴极连接,另一端连接至直流电源Vs负极;电容C2,与负载电阻R并联;感应线圈L,一端连接于电力二极管D2阳极,另一端连接至直流电源Vs负极;开关管IGBT,一端与耦合电感线圈连接,另一端连接至直流电源Vs负极。

权利要求 :

1.一种基于O‑Z源的Sepic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源Vs、与所述直流电源Vs连接的O‑Z源网络以及与所述O‑Z源网络连接的主电路,其中,所述O‑Z源网络包括:

储能电容C,具有阳极与阴极,且所述阳极连接于所述直流电源Vs的正极;

电力二极管D1,具有阳极与阴极,且所述阳极连接于所述直流电源Vs的正极;以及耦合电感线圈,包括与所述电力二极管D1串联的一次侧线圈N1以及与所述储能电容C串联的二次侧线圈N2,所述主电路包括:

储能电容C1,其一端与所述耦合电感线圈连接;

电力二极管D2,其阳极与所述储能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

负载电阻R,一端与所述电力二极管D2阴极连接,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直流电源Vs的负极;

电容C2,与所述负载电阻R并联;

感应线圈L,一端连接于所述电力二极管D2的阳极,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直流电源Vs的负极;以及开关管IGBT,一端与所述耦合电感线圈连接,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直流电源Vs的负极,当所述开关管IGBT导通时,负载端电路短路,所述一次侧线圈N1承受所述直流电源Vs电压,并在所述二次侧线圈N2两端感应出电压,由于二次侧线圈匝数少于一次侧线圈,使得储能电容C也同时在储能,并经所述开关管IGBT形成回路,所以,此时所述O‑Z源网络中的所述耦合电感线圈和所述储能电容C储能,当所述开关管IGBT关断,负载正常工作,所述O‑Z源网络中的所述耦合电感线圈和所述储能电容C释放能量,给所述负载电阻R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O‑Z源的Sepic电路,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一次侧线圈N1以及与所述二次侧线圈N2均具有同名端与异名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O‑Z源的Sepic电路,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一次侧线圈N1的所述同名端与所述电力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一次侧线圈N1的所述异名端与所述主电路相连,所述二次侧线圈N2的所述异名端与所述一次侧线圈N1的所述异名端相连,所述二次侧线圈N2的所述同名端与储能电容C的阴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O‑Z源的Sepic电路,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一次侧线圈N1的匝数多于所述二次侧线圈N2的匝数,且匝数比越大,升压比越大。

说明书 :

一种基于O‑Z源的Sepic电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O‑Z源的Sepic电路。

背景技术

[0002] 相对于传统的线性稳压电源,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输出功率大、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等优点,随着电子元器件工艺的进步和新型元件的出现,开关电源的的优势在不断放大,DC‑DC(直流转直流)是开关电源中一个重要研究方向。DC‑DC变换是将大小固定的直流电压变换成大小可调的直流电压的变换,也称直流斩波,它在电力电子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本文进一步研究了DC‑DC中的Sepic电路。
[0003] 传统Sepic电路能简单的实现升压和降压的功能,而且电源的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都是连续的,有利于输入、输出滤波,但它的升压比为D/(1‑D),D为开关的导通比,当D<0.5时实现降压功能,当D>0.5时实现升压功能,而且要实现很高的升压比时,开关的导通比D会比较高,这样开关导通时间过长而截止时间过短,会导致损耗和温升过大,对开关造成损伤,影响实用。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电路。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O‑Z源的Sepic电路。
[00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O‑Z源的Sepic电路,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直流电源Vs、与直流电源Vs连接的O‑Z源网络以及与O‑Z源网络连接的主电路,其中,O‑Z源网络包括:储能电容C,具有阳极与阴极,且阳极连接于直流电源Vs的正极;电力二极管D1,具有阳极与阴极,且阳极连接于直流电源Vs的正极;以及耦合电感线圈,包括与电力二极管D1串联的一次侧线圈N1以及与储能电容C串联的二次侧线圈N2,主电路包括:储能电容C1,其一端与耦合电感线圈连接;电力二极管D2,其阳极与储能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负载电阻R,一端与电力二极管D2阴极连接,另一端连接至直流电源Vs的负极;电容C2,与负载电阻R并联;感应线圈L,一端连接于电力二极管D2的阳极,另一端连接至直流电源Vs的负极;以及开关管IGBT,一端与耦合电感线圈连接,另一端连接至直流电源Vs的负极,当开关管IGBT导通时,负载端电路短路,一次侧线圈N1承受直流电源Vs电压,并在二次侧线圈N2两端感应出电压,由于二次侧线圈匝数少于一次侧线圈,使得储能电容C也同时在储能,并经开关管IGBT形成回路,所以,此时O‑Z源网络中耦合电感线圈和储能电容C储能,当开关管IGBT关断,负载正常工作,O‑Z源网络中耦合电感线圈和储能电容C释放能量,给负载电阻R供电。
[0006] 在本发明提供的基于O‑Z源的Sepic电路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一次侧线圈N1以及与二次侧线圈N2均具有同名端与异名端。
[0007] 在本发明提供的基于O‑Z源的Sepic电路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一次侧线圈N1的同名端与电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一次侧线圈N1的异名端与主电路相连,二次侧线圈N2的异名端与一次侧线圈N1的异名端相连,二次侧线圈N2的同名端与储能电容C的阴极连接。
[0008] 在本发明提供的基于O‑Z源的Sepic电路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一次侧线圈N1的匝数多于二次侧线圈N2的匝数,且匝数比越大,升压比越大。
[0009] 发明的作用与效果
[0010]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基于O‑Z源的Sepic电路,由于于O‑Z源网络采用的耦合电感线圈在故障暂态下工作于变压器模式,其暂态电流不会导致磁饱和,所以与传统限流电抗器相比耦合电感线圈体积得以显著缩减;由于将O‑Z源网络加进Sepic电路的拓扑,所以与传统Sepic电路相比减少了电路元器件,进而降低了成本,获得了更高的工作效率。
[0011] 综上,本发明的基于O‑Z源的Sepic电路,与加了Z源网络的Sepic电路相比,对基于Z源网络的Sepic电路做出了改进,使其电路元器件更少,从而使其电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因此,把O‑Z源网络引入Sepic电路中进行拓扑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Sepic电路存在的问题,还能有效地提升了电路的升压能力。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基于O‑Z源的Sepic电路拓扑示意图;
[0013]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开关管IGBT导通、负载短路时的原理示意图;
[0014]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开关管IGBT关断、负载正常工作时的原理示意图;
[0015]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开关导通比D为0.35时仿真测试结果输出电压波形图;
[0016]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开关导通比D为0.6时仿真测试结果输出电压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具体阐述。
[0018] 实施例:
[0019]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O‑Z源的Sepic电路,包括:直流电源Vs、与直流电源Vs连接的O‑Z源网络Ⅰ以及与O‑Z源网络连接的主电路Ⅱ。
[0020] O‑Z源网络Ⅰ包括:储能电容C、电力二极管D1以及耦合电感线圈。
[0021] 储能电容C具有阳极与阴极,且阳极连接于直流电源Vs的正极,且储能电容C在负载电阻R短路时吸收电能保护电路,在正常状态时释放电能使得输出电压升高。
[0022] 电力二极管D1具有阳极与阴极,且阳极连接于直流电源Vs的正极。
[0023] 耦合电感线圈包括与电力二极管D1串联的一次侧线圈N1以及与储能电容C串联的二次侧线圈N2,其中,电力二极管D与一次侧线圈N1串联支路中耦合电感线圈在负载电阻R短路时电压升高并超过电源电压,迫使电力二极管D1关断,从而保护电路,此外,储能电容C与二次侧线圈N2的串联支路中储能电容C用于负载电阻R侧短路时吸收一次侧线圈N1与二次侧线圈N2电压差的能量,并在负载电阻R工作时释放能量。
[0024] 本实施例中,一次侧线圈N1以及与二次侧线圈N2均具有同名端与异名端,且一次侧线圈N1的同名端与电力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一次侧线圈N1的异名端与Sepic主电路相连,二次侧线圈N2的异名端与一次侧线圈N1的异名端相连,二次侧线圈N2的同名端与储能电容C的阴极连接。
[0025] 本实施例中,一次侧线圈N1的匝数多于二次侧线圈N2的匝数,且匝数比越大,升压比越大。
[0026] 此外,当Z源网络中包含两个电感与两个电容,元器件比较多,两个电容电压应力过大,升压能力有限,因此,本实施例的Z源网络中的电容及耦合线圈的数量均只有1个。
[0027] 主电路Ⅱ包括:储能电容C1、电力二极管D2、负载电阻R、电容C2、感应线圈L以及开关管IGBT。
[0028] 储能电容C1,其一端与耦合电感线圈连接。
[0029] 电力二极管D2,其阳极与储能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
[0030] 负载电阻R,一端与电力二极管D2阴极连接,另一端连接至直流电源Vs的负极。
[0031] 电容C2与负载电阻R并联。
[0032] 感应线圈L,一端连接于电力二极管D2的阳极,另一端连接至直流电源Vs的负极。
[0033] 开关管IGBT一端与耦合电感线圈连接,另一端连接至直流电源Vs的负极。
[0034] 本实施例中,当开关管IGBT导通时,负载端电路短路,一次侧线圈N1承受直流电源Vs电压,并在二次侧线圈N2两端感应出电压,由于二次侧线圈匝数少于一次侧线圈,使得储能电容C也同时在储能,并经开关管IGBT形成回路,所以,此时O‑Z源网络中耦合电感线圈和储能电容C储能,如图2所示。
[0035] 本实施例中,当开关管IGBT关断,负载正常工作,O‑Z源网络中耦合电感线圈和储能电容C释放能量,给负载电阻R供电,如图3所示。
[0036] 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对本实施例进行测试,本测试以100V直流电源为例,在不同占空比下进行仿真测试,输出电压波形如图4、5所示:
[0037] 当开关导通比D为0.35时,由于D小于0.5,传统Sepic电路处于降压状态,输出电压远小于直流电源100V,而加了O‑Z源的Sepic主电路此时输出电压已经超过100V,电路开始升压。
[0038] 当开关导通比D为0.6时,传统Sepic电路处于升压状态,按照升压比D/(1‑D),输出电压约为150V,而加了O‑Z源的主电路Ⅱ此时输出电压已经达到250V,升压幅度远远大于传统Sepic电路。
[0039] 测试结果证明了本实施例所提出的将O‑Z源加入传统Sepic电路的拓扑能够在开关导通比D小于0.5时就实现电路的升压功能,并且在相同占空比情况下,加了O‑Z源的Sepic电路升压幅度远远高于传统Sepic电路,而且与加Z源网络相比,少了一个电容,电路元器件的减少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0040] 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0041] 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基于O‑Z源的Sepic电路,由于O‑Z源网络采用的耦合电感线圈在故障暂态下工作于变压器模式,其暂态电流不会导致磁饱和,所以与传统限流电抗器相比耦合电感线圈体积得以显著缩减;由于将O‑Z源网络加进Sepic电路的拓扑,所以与传统Sepic电路相比减少了电路元器件,进而降低了成本,获得了更高的工作效率。
[0042] 此外,本实施例对基于Z源网络的Sepic电路做出改进,把O‑Z源网络引入Sepic电路中进行拓扑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Sepic电路存在的问题,当开关器件处于导通状态时,Z源网络中的两个电感都参与储能,当开关器件处于关断状态时,Z源网络中两电感释放能量,而加了O‑Z源网络的Sepic电路有效地提升了电路的升压能力,并且在开关导通比D小于0.5时即可实现电路的升压。
[0043] 因此,本实施例的基于O‑Z源的Sepic电路,与加了Z源网络的Sepic电路相比,电路元器件更少,电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Sepic电路存在的问题,还能有效地提升了电路的升压能力。
[0044]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