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面浮油回收船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1546238.6

文献号 : CN11259101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人 : 湖南湘船重工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面浮油回收船,包括船体、回收系统和吸油系统。具体地,吸油系统包括第一支臂、第二支臂、升降架、吸油棉柱、挤压套环、横移机构、收集槽和提放机构。该水面浮油回收船具有较强的机动灵活性,实现了对水面浮油高效持续的回收,降低了劳动强度,具有回收成本低、治理水面浮油效果好等优点,可适用于海面、江面、湖面的浮油回收。

权利要求 :

1.一种水面浮油回收船,其特征在于:包括:

船体;

回收系统,其安装在所述船体上,其用于回收油水混合液;以及

吸油系统,所述吸油系统包括:

第一支臂,其滑动连接在所述船体上,其一端伸出所述船体外;

第二支臂,其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臂伸出所述船体外的一端;

升降架,其沿竖向升降配合在所述第二支臂上;

吸油棉柱,其呈圆柱状,所述吸油棉柱设置在所述升降架上;

挤压套环,其穿套在所述吸油棉柱上,其内径小于所述吸油棉柱的外径;

横移机构,其安装在所述升降架上,其用于驱动所述挤压套环沿所述吸油棉柱的长度方向移动;

收集槽,其转动安装在所述升降架上并与所述回收系统连通,其用于收集所述挤压套环挤压所述吸油棉柱所流下的油水;以及提放机构,其用于驱动所述收集槽转动,所述提放机构包括可锁止卷线轮、拉线和多个导环,所述可锁止卷线轮安装在所述第一支臂上,多个所述导环沿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拉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收集槽上,其另一端依次穿过多个所述导环后与所述可锁止卷线轮连接;

所述横移机构包括第一丝杆、移动座和第一旋转驱动组件,所述第一丝杆转动连接在所述升降架上,所述第一丝杆的中轴线分别与所述吸油棉柱的中轴线、所述挤压套环的中轴线平行布置,所述移动座螺纹配合在所述第一丝杆上,并与所述挤压套环连接,所述第一旋转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升降架上,所述第一旋转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丝杆旋转;

所述升降架包括顶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升降电机和第二丝杆,所述顶板布置在所述第一支臂的上方;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在所述顶板的一端,所述第一侧板沿竖向活动贯穿所述第二支臂;所述第二侧板连接在所述顶板的另一端并与所述第一侧板平行布置,所述第二侧板沿竖向活动贯穿所述第二支臂;所述升降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二支臂上,所述第二丝杆沿竖向连接在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丝杆贯穿所述顶板并与其螺纹配合;

还包括转轴和第二旋转驱动组件,所述吸油棉柱同轴穿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第二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二旋转电机、第二上同步轮、第二下同步轮和第二同步带;所述第二侧板内设置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二旋转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上,其输出轴伸入所述第二腔室内并连接所述第二上同步轮;所述转轴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二腔室内并连接所述第二下同步轮,所述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第二同步带依次缠绕在所述第二上同步轮和所述第二下同步轮上;

所述收集槽的两侧分别设有转臂,所述转臂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收集槽沿其长度方向的两槽壁倾斜布置,所述收集槽的槽底呈倾斜状设置,所述回收系统与所述收集槽槽底较低的一端连通;

还包括刮板,所述挤压套环的外壁上设有与其轮廓适形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两相对侧壁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刮板的顶部适形滑动配合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刮板的两侧分别设有支耳,所述支耳适形滑动配合在对应一个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刮板的底部边缘与所述收集槽的斜槽壁轮廓适形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浮油回收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旋转电机、第一上同步轮、第一下同步轮和第一同步带;

所述第一侧板内设置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旋转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上,其输出轴伸入所述第一腔室内并连接所述第一上同步轮;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腔室内并连接所述第一下同步轮,所述第一丝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第一同步带依次缠绕在所述第一上同步轮和所述第一下同步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浮油回收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向驱动组件,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臂转动,所述转向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向齿轮,所述第一支臂靠近所述第二支臂的一端设有U形口,所述U形口内沿竖向固定有第一轴杆,所述第一转向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一轴杆上;

第二转向齿轮,所述第二支臂靠近所述第一支臂的一端设置有两块呈上下平行布置的支板,每块所述支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轴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向齿轮位于两个所述支板之间;两块所述支板之间沿竖向转动连接有第二轴杆,所述第二转向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二轴杆上,并与所述第一转向齿轮啮合传动;

转向电机,所述转向电机安装在所述支板上,其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轴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面浮油回收船,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吸油系统分别布置在所述船体的两侧,其中,两组所述吸油系统构成一个吸油单元;

还包括伸缩齿轮和第三旋转电机,所述第三旋转电机安装在所述船体上,所述伸缩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三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

所述第一支臂沿所述船体的宽度方向布置,所述吸油单元的两个所述第一支臂平行布置在所述伸缩齿轮的两侧,所述第一支臂上设置有从动齿条,所述从动齿条与所述伸缩齿轮啮合传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面浮油回收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单元的数量有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浮油回收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系统包括:浮油回收箱,其设置在所述船体上;

抽吸泵,其一端与所述浮油回收箱连通;以及

吸油软管,其安装在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上,其一端与所述抽吸泵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收集槽槽底较低的一端连通。

说明书 :

一种水面浮油回收船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面浮油回收船。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造船工业和海洋石油开采的迅速发展,海洋、江河及湖泊受到来自船舶、石油开采平台或陆地工厂的油污泄露和排放造成水面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浮油不仅污染了船
舶、码头、滩涂等基础设施,还容易引发火灾及水面微生物灾害,水面上的油膜阻碍了氧的
流通,使水中生物大量死亡。
[0003] 目前,水面浮油收集大多只是靠人工进行打捞、人工放挡油绳索拦截,其不足是回收连续性不高、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以及清理成本高。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面浮油回收船,可实现对水面浮油高效持续的回收,在提升浮油收集效果的同时,也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的。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水面浮油回收船,包括船体,回收系统,其安装在所述船体上;吸油系统,所述吸油系统包括:第一支臂,其滑动连接在所述船体上,其一
端伸出所述船体外;第二支臂,其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臂伸出所述船体外的一端;升降
架,其沿竖向升降配合在所述第二支臂上;吸油棉柱,其呈圆柱状,所述吸油棉柱设置在所
述升降架上;挤压套环,其穿套在所述吸油棉柱上,其内径小于所述吸油棉柱的外径;横移
机构,其安装在所述升降架上,其用于驱动所述挤压套环沿所述吸油棉柱的长度方向移动;
收集槽,其转动安装在所述升降架上并与所述回收系统连通,其用于收集所述挤压套环挤
压所述吸油棉柱所流下的油水;提放机构,其用于驱动所述收集槽转动。
[0006] 优选地,所述横移机构包括:第一丝杆,其转动连接在所述升降架上,所述第一丝杆的中轴线分别与所述吸油棉柱的中轴线、所述挤压套环的中轴线平行布置;移动座,其螺
纹配合在所述第一丝杆上,其与所述挤压套环连接;第一旋转驱动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升降
架上,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丝杆旋转。
[0007] 优选地,所述升降架包括:顶板,其布置在所述第一支臂的上方,第一侧板,其连接在所述顶板的一端,所述第一侧板沿竖向活动贯穿所述第二支臂;第二侧板,其连接在所述
顶板的另一端并与所述第一侧板平行布置,所述第二侧板沿竖向活动贯穿所述第二支臂;
升降电机,其安装在所述第二支臂上;第二丝杆,其沿竖向连接在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轴
上,所述第二丝杆贯穿所述顶板并与其螺纹配合。
[0008] 优选地,所述第一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旋转电机、第一上同步轮、第一下同步轮和第一同步带;所述第一侧板内设置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旋转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
上,其输出轴伸入所述第一腔室内并连接所述第一上同步轮;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伸入所
述第一腔室内并连接所述第一下同步轮,所述第一丝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侧板
上,所述第一同步带依次缠绕在所述第一上同步轮和所述第一下同步轮上。
[0009] 优选地,还包括转轴和第二旋转驱动组件,所述吸油棉柱同轴穿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第二旋转驱动组件
包括第二旋转电机、第二上同步轮、第二下同步轮和第二同步带;所述第二侧板内设置有第
二腔室,所述第二旋转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上,其输出轴伸入所述第二腔室内并连接
所述第二上同步轮;所述转轴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二腔室内并连接所述第二下同步轮,所述
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第二同步带依次缠绕在所述第二上同步轮和
所述第二下同步轮上。
[0010] 优选地,所述收集槽的两侧分别设有转臂,所述转臂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收集槽沿其长度方向的两槽壁倾斜布置,所述收集槽的槽底呈倾斜状设置,所述回收系统
与所述收集槽槽底较低的一端连通;
[0011] 所述提放机构包括可锁止卷线轮、拉线和多个导环,所述可锁止卷线轮安装在所述第一支臂上,多个所述导环沿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
拉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收集槽上,其另一端依次穿过多个所述导环后与所述可锁止卷线轮
连接。
[0012] 优选地,还包括转向驱动组件,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臂转动,所述转向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向齿轮,所述第一支臂靠近所述第二支臂的一端设有U形口,所述U形口内沿竖
向固定有第一轴杆,所述第一转向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一轴杆上;第二转向齿轮,所述第二支
臂靠近所述第一支臂的一端设置有两块呈上下平行布置的支板,每块所述支板分别与所述
第一轴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向齿轮位于两个所述支板之间;两块所述支板之间沿竖向
转动连接有第二轴杆,所述第二转向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二轴杆上,并与所述第一转向齿轮
啮合传动;转向电机,所述转向电机安装在所述支板上,其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轴杆连接。
[0013] 优选地,两组所述吸油系统分别布置在所述船体的两侧,其中,两组所述吸油系统构成一个吸油单元;还包括伸缩齿轮和第三旋转电机,所述第三旋转电机安装在所述船体
上,所述伸缩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三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支臂沿所述船体的宽度
方向布置,所述吸油单元的两个所述第一支臂平行布置在所述伸缩齿轮的两侧,所述第一
支臂上设置有从动齿条,所述从动齿条与所述伸缩齿轮啮合传动。
[0014] 优选地,所述吸油单元的数量有多个。
[0015] 优选地,所述回收系统包括:浮油回收箱,其设置在所述船体上;抽吸泵,其一端与所述浮油回收箱连通;吸油软管,其安装在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上,其一端与所述
抽吸泵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收集槽槽底较低的一端连通。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7] 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面浮油回收船,通过调整升降架的高度,使吸油棉柱部分浸入被浮油污染的水中时,船体在移动过程中,会使吸油棉柱充分吸收污油。当吸油棉柱吸
收到一定饱和状态下,再调整升降架的高度,使吸油棉柱脱离液面,操作提放机构使收集槽
转动到吸油棉柱的下方,然后通过横移机构驱动挤压套环沿吸油棉柱的长度方向移动,从
而将吸油棉柱吸收的油水挤压出来,挤压出来的油水会流落到收集槽内,回收系统将收集
槽内收集的油水抽吸至船体上,完成收集。然后,操作提放机构使收集槽转动到吸油棉柱的
上方或斜上方,再调整升降架的高度,使吸油棉柱再次浸入被浮油污染的水中,如此往复进
行浮油回收。
[0018] 该水面浮油回收船具有较强的机动灵活性,实现了对水面浮油高效持续的回收,降低了劳动强度,具有回收成本低、治理水面浮油效果好等优点,可适用于海面、江面、湖面
的浮油回收。
[0019] 2、通过将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设计成转动连接,在收集工作结束后,通过开启转向电机,转向电机带动第二转向齿轮转动,由于第一转向齿轮固定在第一轴杆上,因此,第
二转向齿轮会绕第一转向齿轮转动,并带动两个支板绕第一轴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支臂
转动绕第一轴杆转动,如此,可将第二支臂转动收折至船体的一侧,有效减小了该回收船吸
油系统的占用空间,使其外形更加简洁美观。
[0020] 3、通过在每个吸油单元内设计伸缩齿轮,通过第三旋转电机带动伸缩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与其啮合的两个第一支臂做相互靠近或远离动作,进而带动相应的第二支臂伸出
或缩回,根据需要来调整第二支臂的位置,提高该回收船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002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
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2]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水面浮油回收船的俯视图;
[0023] 图2为第二支臂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为升降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为图3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0026] 图5为收集槽转至吸油棉柱斜上方的示意图;
[0027] 图6为收集槽转至吸油棉柱斜下方的示意图;
[0028] 图7为转向驱动组件的示意图;
[0029] 图8为刮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9为刮板跟随收集槽转动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10为安装有刮板的挤压套环的剖面示意图。
[0032] 附图标记:
[0033] 1‑船体,2‑回收系统,21‑吸油软管,31‑第一支臂,311‑U形口,32‑第二支臂,321‑支板,4‑升降架,41‑顶板,42‑第一侧板,421‑第一腔室,43‑第二侧板,431‑第二腔室,44‑升降电机,45‑第二丝杆,5‑吸油棉柱,6‑挤压套环,61‑凹槽,62‑导向槽,7‑横移机构,71‑第一丝杆,72‑移动座,73‑第一旋转电机,74‑第一上同步轮,75‑第一下同步轮,76‑第一同步带,
8‑收集槽,81‑转臂,91‑拉线,92‑导环,101‑转轴,102‑第二旋转电机,103‑第二上同步轮,
104‑第二下同步轮,105‑第二同步带,20‑刮板,201‑支耳,30‑转向驱动组件,301‑第一转向
齿轮,302‑第一轴杆,303‑第二转向齿轮,304‑第二轴杆,305‑转向电机,40‑伸缩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
[0035]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36]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7]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8]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
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
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9]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
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0] 如图1‑10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水面浮油回收船,包括船体1、回收系统2和吸油系统。
[0041] 吸油系统包括第一支臂31、第二支臂32、升降架4、吸油棉柱5、挤压套环6、横移机构7、收集槽8和提放机构,其中,第一支臂31沿船体1的宽度方向滑动配合在船体1上,第一
支臂31的一端伸出船体1外。第二支臂3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支臂31伸出船体1外的一
端,升降架4沿竖向升降配合在第二支臂32上,吸油棉柱5呈圆柱状,吸油棉柱5设置在升降
架4上,挤压套环6穿套在吸油棉柱5上,挤压套环6的内径小于吸油棉柱5的外径,横移机构7
安装在升降架4上,其用于驱动挤压套环6沿吸油棉柱5的长度方向移动。收集槽8转动安装
在升降架4上并与安装在船体1上的回收系统2连通,收集槽8用于收集挤压套环6挤压吸油
棉柱5所流下的油水,提放机构用于驱动收集槽8转动。
[0042] 回收系统2包括浮油回收箱、吸油软管21和抽吸泵,浮油回收箱设置在船体1上,抽吸泵的一端与所述浮油回收箱连通。吸油软管21安装在第一支臂31和第二支臂32上,其一
端与抽吸泵连通,其另一端与收集槽8槽底较低的一端连通。收集槽8的油水在抽吸泵作用
下经吸油软管21吸进浮油回收箱,可再通过水油分离装置进行水、油分离,再将分离后的水
排出。由于收集槽8在工作时需要转动,同时,第二支臂32也会绕第一支臂31转动,因此,吸
油软管21选用可弯折,或者同时具备弯折、伸缩的软管,以此来适应收集槽8和第二支臂32
的转动。当然,抽吸泵和吸油软管21的数量与吸油系统的数量相匹配。
[0043] 本实施例的水面浮油回收船,通过调整升降架4的高度,使吸油棉柱5部分浸入被浮油污染的水中时,船体1在移动过程中,会使吸油棉柱5充分吸收污油。当吸油棉柱5吸收
到一定饱和状态下,再调整升降架4的高度,使吸油棉柱5脱离液面,操作提放机构使收集槽
8转动到吸油棉柱5的下方,然后通过横移机构7驱动挤压套环6沿吸油棉柱5的长度方向移
动,从而将吸油棉柱5吸收的油水挤压出来,挤压出来的油水会流落到收集槽8内,回收系统
2将收集槽8内收集的油水抽吸至船体1上,完成收集。然后,操作提放机构使收集槽8转动到
吸油棉柱5的上方或斜上方,再调整升降架4的高度,使吸油棉柱5再次浸入被浮油污染的水
中,如此往复进行浮油回收。该水面浮油回收船具有较强的机动灵活性,具有回收成本低、
治理水面浮油效果好等优点,可适用于海面、江面、湖面的浮油回收。
[0044] 在一实施例中,横移机构7包括第一丝杆71、移动座72和第一旋转驱动组件,其中第一丝杆71转动连接在升降架4上,第一丝杆71的中轴线分别与吸油棉柱5的中轴线、挤压
套环6的中轴线平行布置。移动座72螺纹配合在第一丝杆71上,移动座72与挤压套环6固定
连接。第一旋转驱动组件设置在升降架4上,其用于驱动第一丝杆71旋转。当吸油棉柱5吸收
到饱和状态后,操作第一旋转驱动组件(下文将作进一步说明)使第一丝杆71转动,由于挤
压套环6被限制在吸油棉柱5上,因此,第一丝杆71转动会带动移动座72沿第一丝杆71移动,
从而带动挤压套环6沿吸油棉柱5移动,来挤压吸满油水的吸油棉柱5,使绝大部分的油水脱
离吸油棉柱5,挤压出来的油水会流落到收集槽8内,回收系统2将收集槽8内收集的油水抽
吸至船体1上,完成收集,如此往复进行浮油回收,在具有良好吸油效果的同时,也可有效减
少吸油棉柱5的更换成本。
[0045] 在一实施例中,升降架4包括顶板41、第一侧板42、第二侧板43和升降驱动组件,其中,顶板41布置在第一支臂31的上方,第一侧板42连接在顶板41的一端,第一侧板42沿竖向
活动贯穿第二支臂32。第二侧板43连接在顶板41的另一端并与第一侧板42平行布置,第二
侧板43沿竖向活动贯穿第二支臂32。具体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升降电机44和第二丝杆45,
升降电机44,其安装在第二支臂32上,第二丝杆45沿竖向连接在升降电机44的输出轴上,第
二丝杆45贯穿顶板41并与其螺纹配合。通过在顶板41上设计与第二丝杆45螺纹配合的螺
母,第二丝杆45穿设在上述螺母内,当启动升降电机44,由于第一侧板42和第二侧板43沿竖
向被活动限制在第二支臂32上,因此,第二丝杆45转动会带动螺母和顶板41上移或下降,从
而达到对升降架4整体高度调整的目的。
[0046]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旋转电机73、第一上同步轮74、第一下同步轮75和第一同步带76;第一侧板42内设置有第一腔室421,第一旋转电机73设置在第一
侧板42上,其输出轴伸入第一腔室421内并连接第一上同步轮74;第一丝杆71的一端伸入第
一腔室421内并连接第一下同步轮75,第一丝杆7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侧板43上,第一
同步带76依次缠绕在第一上同步轮74和第一下同步轮75上。当启动第一旋转电机73,第一
旋转电机73带动第一上同步轮74旋转(正转或反转,来使移动座72左移或右移),由于第一
上同步轮74和第一下同步轮75通过第一同步带76连接,因此,第一下同步轮75也会跟随第
一上同步轮74旋转,从而带动第一丝杆71转动,进而带动移动座72沿第一丝杆71移动,从而
带动挤压套环6沿吸油棉柱5移动,来挤压吸满油水的吸油棉柱5。当然,为了避免油水进入
到第一腔室421内,第一丝杆71和第一旋转电机73均与第一腔室421采用密封转动连接。当
然,为了避免挤压套环6脱离吸油棉柱5,可在第一丝杆71上设置限位块,从而使得挤压套环
6在移动座72带动下不会脱离吸油棉柱5。
[0047] 在一实施例中,吸油系统还包括转轴101和第二旋转驱动组件,吸油棉柱5同轴穿设在转轴101上,转轴10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侧板42和第二侧板43上;第二旋转驱
动组件包括第二旋转电机102、第二上同步轮103、第二下同步轮104和第二同步带105;第二
侧板43内设置有第二腔室431,第二旋转电机102设置在第二侧板43上,其输出轴伸入第二
腔室431内并连接第二上同步轮103;转轴101的一端伸入第二腔室431内并连接第二下同步
轮104,转轴10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侧板42上,第二同步带105依次缠绕在第二上同步轮
103和第二下同步轮104上。
[0048] 当启动第二旋转电机102,第二旋转电机102带动第二上同步轮103旋转,由于第二上同步轮103和第二下同步轮104通过第二同步带105连接,因此,第二下同步轮104也会跟
随第二上同步轮103旋转,并带动转轴101转动,从而带动吸油棉柱5旋转,通过将吸油棉柱5
设计成可转动的结构,如此,可使吸油棉柱5的周向柱身与浮油进行充分的接触和吸附,提
高吸油棉柱5的吸附效果。当然,为了避免油水进入到第一腔室421和第二腔室431内,转轴
101与第一腔室421和第二腔室431采用密封转动连接,第二旋转电机102与第二腔室431采
用密封转动连接。
[0049] 在一实施例中,收集槽8的两侧分别设有转臂81,转臂81转动连接在转轴101上;其中,提放机构包括可锁止卷线轮、导环92和拉线91,可锁止卷线轮安装在第一支臂31上,多
个导环92沿第一支臂31和第二支臂3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拉线91的一端连接在收集槽8
上,拉线9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多个导环92后与可锁止卷线轮连接。当需要将收集槽8转动到
吸油棉柱5的下方时,通过回转可锁止卷线轮,让可锁止卷线轮放线,收集槽8在重力作用
下,转臂81会绕转轴101转动,从而带动收集槽8转至吸油棉柱5的下方,再收集通过挤压套
环6挤压吸油棉柱5挤压出来的油水,回收系统2将收集槽8内收集的油水抽吸至船体1上,完
成收集。在收集完成后,通过操作可锁止卷线轮收线,使拉线91向上拉动收集槽8,并将收集
槽8转至吸油棉柱5的斜上方,并避开第一丝杆71,再锁好可锁止卷线轮即可。可锁止卷线轮
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50] 如图8‑图10所示,由于收集槽8在转至吸油棉柱5的斜上方时,收集槽8内部可能还存在少部分油水,为了使回收系统2尽量将收集槽8内吸收完全,该吸油系统还包括刮板20,
挤压套环6的外壁上与其轮廓适形配合的凹槽61,凹槽61的两相对侧壁上设有导向槽62,刮
板20的顶部适形滑动配合在凹槽61内,刮板20的两侧分别设有支耳201,支耳201适形滑动
配合在对应一个导向槽62内;刮板20的底部边缘与收集槽8的斜槽壁轮廓适形配合。通过在
挤压套环6上设置有可绕挤压套环6中轴线(也可描述为转轴101的中轴线)转动的刮板20,
由于刮板20底部轮廓与收集槽8的斜槽壁适形配合,当挤压套环6沿吸油棉柱5移动,刮板20
会将收集槽8的斜槽壁上的油水刮入槽底,从而减少油水在收集槽8槽壁上的附着,使回收
系统2充分收集。当转臂81会绕转轴101转动时,在收集槽8的带动下,刮板20也会沿挤压套
环6上的凹槽61绕挤压套环6的中轴线转动。
[0051] 在一实施例中,吸油系统还包括转向驱动组件30,其用于驱动第二支臂32转动,转向驱动组件30包括第一转向齿轮301、第二转向齿轮303和转向电机305。其中,第一支臂31
靠近第二支臂32的一端设有U形口311,U形口311内沿竖向固定有第一轴杆302,第一转向齿
轮301固定在第一轴杆302上。第二支臂32靠近第一支臂31的一端设置有两块呈上下平行布
置的支板321,每块支板321分别与第一轴杆302转动连接,第一转向齿轮301位于两个支板
321之间。两块支板321之间沿竖向转动连接有第二轴杆304,第二转向齿轮303固定在第二
轴杆304上,并与第一转向齿轮301啮合传动。转向电机305安装在支板321上,其输出轴与第
二轴杆304连接。
[0052] 通过将第一支臂31与第二支臂32设计成转动连接,在收集工作结束后,通过开启转向电机305,转向电机305带动第二转向齿轮303转动,由于第一转向齿轮301固定在第一
轴杆302上,因此,第二转向齿轮303会绕第一转向齿轮301转动,并带动两个支板321绕第一
轴杆302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支臂32转动绕第一轴杆302转动,如此,可将第二支臂32转动收
折至船体1的一侧,有效减小了该回收船吸油系统的占用空间,使其外形更加简洁美观。而
在使用前,根据上述原理,通过开启转向电机305,可将第二支臂32转动打开,如此,可使该
回收船的结构更加优化。
[0053] 在一实施例中,两组吸油系统分别布置在船体1的两侧,其中,两组吸油系统构成一个吸油单元;吸油单元还包括伸缩齿轮40和第三旋转电机,第三旋转电机安装在船体1
上,伸缩齿轮40安装在第三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一支臂31沿船体1的宽度方向布置,吸
油单元的两个第一支臂31平行布置在伸缩齿轮40的两侧,第一支臂31上设置有从动齿条,
从动齿条与伸缩齿轮40啮合传动。通过在每个吸油单元内设计伸缩齿轮40,通过第三旋转
电机带动伸缩齿轮40转动,从而带动与其啮合的两个第一支臂31做相互靠近或远离动作,
进而带动相应的第二支臂32伸出或缩回,根据需要来调整第二支臂32的位置,提高该回收
船的通用性。其中,第一旋转电机73、第二旋转电机102、第三旋转电机、转向电机305和升降
电机44均选用减速电机。
[0054]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该回收船的回收效果,吸油单元的数量有多个。
[0055] 本发明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
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0056]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
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
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