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1583548.5

文献号 : CN11268718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亚威张鼎张欢喜

申请人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用于设置感光元件;所述第一显示区以及所述第二显示区均设置有多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包括像素电路以及发光元件;所述第一显示区以及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每列所述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有源层具有间断点;所述间断点位于同一列相邻两个子像素之间,或者,位于每个所述子像素内。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避免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出现分屏的现象。

权利要求 :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用于设置感光元件;

所述第一显示区以及所述第二显示区均设置有多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包括像素电路以及发光元件;

所述第一显示区以及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每列所述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有源层具有间断点;所述间断点位于同一列相邻两个子像素之间,或者,位于每个所述子像素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所述间断点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显示中所述间断点的位置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层为多晶硅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数据写入模块、阈值补偿模块、发光控制模块、第一复位模块和第二复位模块;

所述数据写入模块用于向所述驱动晶体管提供数据信号;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驱动晶体管以及发光元件串联,用于控制驱动电流是否流过所述发光元件;所述阈值补偿模用于检测和自补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偏差;所述第一复位模块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用于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复位;所述第二复位模块与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用于对所述发光元件复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断点与所述驱动晶体管之间的距离大于5u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子像素的所述有源层在所述第二复位模块与所述发光控制模块之间设置有所述间断点;所述第二复位模块的有源层与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有源层通过第一金属线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复位信号线层;所述复位信号线层位于所述有源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复位信号线层包括多条复位信号线;第i行子像素的第二复位模块以及第i+1子像素的第一复位模块与同一所述复位信号线电连接;i为正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复位信号线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复位信号线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多条数据线以及所述第一金属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复位信号线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三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二金属层与所述第三金属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多条数据线以及多条第一正性电源信号线;所述第三金属层包括多条第二正性电源信号线以及第一金属线;所述第二正性电源信号线与第一正性电源信号线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列的第i行子像素与第i+1行子像素的有源层在第i行子像素的所述第二复位模块与第i+1行子像素的所述第一复位模块之间设置有所述间断点;i为正整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复位信号线层;所述复位信号线层位于所述有源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复位信号线层包括多条复位信号线;

间断点处的所述第i行子像素的有源层通过第二金属线与复位信号线电连接;间断点处的所述第i+1行子像素的有源层通过第三金属线与复位信号线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以及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每行子像素所在位置设置有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线和第三扫描线;

所述第一复位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扫描线电连接;所述数据写入模块的控制端以及所述阈值补偿模块的控制端均与所述第二扫描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复位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三扫描线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扫描线与所述第一扫描线或所述第二扫描线接收的扫描脉冲信号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中,间断点处的第i子像素的第二复位模块以及第i+1子像素的第一复位模块与同一所述复位信号线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每行子像素所在位置设置有第一复位信号线和第二复位信号线;所述第一复位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复位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电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金属层;

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复位信号线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复位信号线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多条数据线、所述第二金属线以及所述第三金属线。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复位信号线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三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二金属层与所述第三金属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多条数据线以及多条第一正性电源信号线;所述第三金属层包括多条第二正性电源信号线、第二金属线以及所述第三金属线;所述第二正性电源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正性电源信号线电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数据线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阈值补偿模块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

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与第一正性电源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

所述第一复位模块包括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端与复位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复位模块包括第六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复位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第二区位于所述第一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之间;

所述第一区中的子像素排布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区中子像素排布密度;所述第二区中子像素排布密度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中子像素排布密度。

2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说明书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终端大屏占比的发展,显示屏的周边边框区域越来越窄,例如已经出现无边框的显示屏。但前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光学部件还是需要集成在显示屏上,因此需要在显
示屏上方开设一空间,来放置上述光学部件,以实现显示装置中光学部件的功能。但设置光
学部件的区域无法进行显示。于是人们提出了“全面屏”的概念。为了实现全面屏显示,目前
的一种设计是将摄像头等光学部件隐藏在屏幕之下。环境光可以入射至隐藏在屏幕下方的
光学部件,因此隐藏在屏幕下方的摄像头等光学部件可以实现摄像等功能,该区域由于也
设置有像素,因此也可以进行显示,进而能够实现全面屏显示。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以避免显示面板出现分屏的问题。
[0004]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0005] 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用于设置感光元件;
[0006] 所述第一显示区以及所述第二显示区均设置有多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包括像素电路以及发光元件;
[0007] 所述第一显示区以及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每列所述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有源层具有间断点;所述间断点位于同一列相邻两个子像素之间,或者,位于每个所述子像素内。
[0008]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0009]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二显示区用于设置感光元件,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均可以进行显示。第一显示区以及第二显示区的每
列子像素的像素电路有源层均具有间断点,间断点可以位于同一列相邻两个子像素之间,
或者位于每个子像素内。由于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每列子像素的有源层均具有间断
点,因此可以减小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子像素的像素电路晶体管特性的差异,使第
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子像素显示效果趋于均一,从而避免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出
现分屏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0]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1] 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中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晶体管IV特性曲线图;
[0012]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间断点设置位置示意图;
[0015] 图5为第一显示区中像素电路的版图示意图;
[0016] 图6为第二显示区中像素电路的版图示意图;
[0017] 图7为现有技术第一显示区中像素电路的版图示意图;
[0018] 图8为第一显示区中的像素电路膜层版图的逐层展示;
[0019] 图9为第二显示区中的像素电路膜层版图的逐层展示;
[0020]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间断点设置位置示意图;
[0021]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显示区的像素电路版图示意图;
[0022]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二显示区像素电路版图示意图;
[0023] 图13为图11中像素电路膜层版图的逐层展示;
[0024] 图14为图12中像素电路膜层版图的逐层展示;
[0025]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完整地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
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
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8] 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由于第二显示区为摄像头设置区,第二显示区的子像素排列稀疏,子像素之间的间距较大,以使环境光能够透过子像素
的间隙进入第二显示区设置的摄像头,进而实现图像的采集。第一显示区的子像素排列比
较紧密,沿子像素列方向,第一显示区采用连续的有源层进行信号传输。第二显示区由于子
像素之间的间距比较大,为避免列方向上连续的有源层产生较大的线阻,将第二显示区的
有源层在列方向断开。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中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晶体管IV
特性曲线图。如图1所示,由于第二显示区列方向上有源层断开,第一显示区列方向上有源
层连续,因此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像素电路的晶体管的IV特性差异比较大。由于第
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像素电路晶体管的IV特性不同,会导致同一数据电压驱动时,子
像素的发光亮度不同,使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出现比较明显的分屏现象。
[0029]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10和第二显示
区20。第一显示区10至少部分围绕第二显示区20,第二显示区20用于设置感光元件,感光元
件例如可以摄像头等感光元件。第一显示区10和第二显示区20均可以进行显示。第一显示
区10以及第二显示区20均设置有多个子像素;子像素包括像素电路以及发光元件。第一显
示区10以及第二显示区20中,每列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有源层具有间断点;间断点可以位
于同一列相邻两个子像素之间,或者位于每个子像素内。
[0030] 由于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每列子像素的像素电路有源层均具有间断点,因此可以减小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子像素的像素电路晶体管特性的差异,使第一显示
区和第二显示区的子像素显示效果趋于均一,从而避免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出现分屏
的现象。
[0031] 可选的,第一显示区中间断点的位置与第二显示中间断点的位置相同。本发明实施例设置第一显示区中间断点的位置与第二显示中间断点的位置相同,可以尽可能的减小
第一显示区的有源层设计与第二显示区的有源层的设计差异引起的显示不均问题。例如可
以设置第一显示区中每列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有源层间断点位于同一列相邻两个子像素
之间,第二显示区中每列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有源层间断点也位于同一列相邻两个子像素
之间。亦或者,设置第一显示区中每列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有源层间断点位于每个子像素
内,第二显示区中每列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有源层间断点也位于每个子像素内。
[0032]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有源层材料可以是多晶硅材料、金属氧化物材料、非晶硅材料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有源层的材料不做具体限定。对于载流子迁移率
较大的有源层材料,第一显示区有源层在子像素列方向上无间断点,第二显示区有源层在
子像素列方向上有间断点时,引起的晶体管特性差异比较大。因此对于有源层采用多晶硅
等载流子迁移率较大的材料时,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分屏现象改善
效果更明显。
[0033]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T、数据写入模块30、阈值补偿模块40、发光控制模块50、第一复位模块60和第
二复位模块70。数据写入模块30用于向驱动晶体管T提供数据信号。发光控制模块50分别与
驱动晶体管T以及发光元件80串联,用于控制驱动电流是否流过发光元件80。阈值补偿模40
用于检测和自补偿驱动晶体管T的阈值电压的偏差。第一复位模块60与驱动晶体管T的控制
端连接,用于对驱动晶体管T的控制端复位;第二复位模块70与发光元80件电连接,用于对
发光元件80复位。
[0034] 可选的,数据写入模块30包括第一晶体管M1,阈值补偿模40包括第二晶体管M2,发光控制模块50包括第三晶体管M3和第四晶体管M4,第一复位模块60包括第五晶体管M5,第
二复位模块70包括第六晶体管M6。驱动晶体管T的第一端与第一晶体管M1的第二端电连接;
第一晶体管M1的第一端与数据线电连接。第二晶体管M2的第一端与驱动晶体管T的第二端
电连接,第二晶体管M2的第二端与驱动晶体管T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五晶体管M5的第一端与
复位信号线Vref电连接,第五晶体管M5的第二端与驱动晶体管T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三晶体
管M3的第一端与第一正性电源信号线PVDD1电连接,第三晶体管M3的第二端与驱动晶体管T
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三晶体管M3的控制端与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 i电连接。第四晶体管M4
的第一端与驱动晶体管T的第二端电连接,第四晶体管M4的第二端与发光元件80的阳极电
连接。第六晶体管M6的第一端与复位信号线Vref电连接,第六晶体管M6的第二端与发光元
件80的阳极电连接。如图3所示,像素电路还包括存储电容Cst,存储电容Cst的第一极板与
第一正性电源信号线PVDD1电连接,存储电容Cst的第二极板与驱动晶体管T的控制端电连
接。示例性的设置,第五晶体管M5的控制端与扫描线Scan i电连接,第二晶体管M2的控制端
与扫描线Scan i+1电连接,第四晶体管M4的控制端与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 i电连接,第六
晶体管M6的控制端与第二扫描线Scan i+1电连接。其中i为正整数。
[0035] 需要说明的是,图3示例性的提供一种可选的像素电路的功能模块示意图,以及一种可选内部元器件结构示意图,而并非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例如图3所示的像素电路包
括7个晶体管和1个电容,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显示面板的实际需求对像素电路的
内部元器件组成、连接方式进行调整,根据像素电路的功能需求增加、减少、更替图3中的功
能模块以及连接关系等。
[0036] 由于有源层设置间断点后,后续可能会设置金属线、过孔等,将间断处的有源层连接,用于传输信号。因此若间断点与驱动晶体管距离过近,后续的金属线、过孔等制程会对
驱动晶体管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为了避免有源层的间断点影响驱动晶体管的稳定性,
本发明实施例设置间断点与驱动晶体管之间的距离尽量远一些。例如设置间断点与驱动晶
体管之间的距离大于5um。
[0037] 根据像素电路中各元器件的版图设计,以及间断点与驱动晶体管之间的距离要求可选择间断点的位置。例如参见图3所示,将间断点设置在第一复位模块60(例如包括第五
晶体管M5)与阈值补偿模块40(例如包括第二晶体管M2)之间、阈值补偿模块40(例如包括第
二晶体管M2)与发光控制模块50(例如包括第四晶体管M4)之间、第二复位模块70(例如包括
第六晶体管60)与发光控制模块50(例如包括第四晶体管M4)之间,亦或者设置在第i行子像
素的第二复位模块70(例如包括第六晶体管60)与第i+1行子像素的第一复位模块60(例如
包括第五晶体管M5)之间等。以下均以像素电路为图3所示电路结构为例进行介绍。
[0038]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间断点设置位置示意图。图4仍以图3所示电路结构以及连接关系为例进行介绍。如图4所示,每个子像素的有源层在第二复位模块70与发光
控制模块50之间设置有间断点P。第二复位模块70的有源层与发光控制模块50的有源层通
过第一金属线(图4中未示出)电连接。图5为第一显示区中像素电路的版图示意图。图6为第
二显示区中像素电路的版图示意图。图7为现有技术第一显示区中像素电路的版图示意图。
为更加清晰的展示像素电路的版图结构,图8对第一显示区中的像素电路膜层版图进行逐
层展示,图9对第二显示区中的像素电路膜层版图进行逐层展示。
[0039]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均以像素电路的各模块按照图3所示结构为例,进行电路版图结构的介绍。
[0040] 如图7所示,有源层采用100表示。现有技术中第一显示区设置第二复位模块(第六晶体管M6)的有源层与发光控制模块(第四晶体管M4)的有源层之间连续,发光元件(图中未
示出)与第二复位模块(第六晶体管M6)以及发光控制模块(第四晶体管M4)之间连续有源层
连接,从而实现发光控制模块与发光元件之间的信号传输,以及第二复位模块与发光元件
之间的信号传输。参见图5、图6、图8以及图9,第一显示区以及第二显示区每个子像素的有
源层100在第二复位模块(第六晶体管M6)与发光控制模块(第四晶体管M4)之间断开,形成
间断点。
[0041]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在每个子像素的有源层在第二复位模块(第六晶体管M6)与发光控制模块(第四晶体管M4)之间设置间断点,为实现信号的正常传输,将间断
点处的第二复位模块的有源层与发光控制模块的有源层通过第一金属线91电连接。
[0042] 可选的,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复位信号线层。复位信号线层位于有源层背离衬底的一侧。复位信号线层包括多条复位信号线。第i行子像素的第二复位模块以及第i+1子
像素的第一复位模块与同一复位信号线电连接;i为正整数。如图5以及图6所示,第i行子像
素的第二复位模块(第六晶体管M6)以及第i+1子像素的第一复位模块(第五晶体管M5)与同
一复位信号线电连接。若第二复位模块包括第六晶体管M6,第一复位模块包括第五晶体管
M5,那么第i行子像素的第六晶体管M6以及第i+1子像素的第五晶体管M5与同一复位信号线
Vref i+1电连接。复位信号线Vref i+1为第i行子像素的第六晶体管M6以及第i+1子像素的
第五晶体管M5提供复位信号。由于第一复位模块(第五晶体管M5)向驱动晶体管T的控制端,
以及第二复位模块(第六晶体管M6)向发光元件的阳极提供的复位信号可以是相同信号,因
此可以设置第i行子像素的第六晶体管M60以及第i+1子像素的第五晶体管M5与同一复位信
号线Vref i+1电连接,避从而可以减少显示面板中的复位信号线的数量。
[0043] 可选的,参见图8以及图9,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金属层A1,第一金属层A1用于形成显示面板的扫描线Scan和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
[0044] 可选的,参见图8以及图9,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金属层A2。第二金属层A2位于复位信号线层AC背离衬底的一侧。复位信号线层AC与第二金属层A2之间设置有绝缘层,以实现
电绝缘。第二金属层AC包括多条数据线Data以及第一金属线91。如图5、图6、图8以及图9所
示,数据线Data以及第一金属线91位于同一层,均采用第二金属层A2制备形成。本发明实施
例采用第二金属层A2同时制备形成数据线Data以及第一金属线91,通过第一金属线91将间
断点处的第二复位模块的有源层与发光控制模块的有源层电连接,无需为第一金属线91额
外设置一金属膜层,因此可以减少工艺制程。
[0045] 可选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第二金属层位于复位信号线层背离衬底的一侧。第三金属层位于第二金属层背离衬底的一侧。第二金属层与第三金属层
之间设置有绝缘层,以实现电性绝缘。第二金属层包括多条数据线Data以及多条第一正性
电源信号线PVDD1。第三金属层包括多条第二正性电源信号线以及第一金属线,第二正性电
源信号线与第一正性电源信号线电连接。即沿背离衬底的方向,显示面板依次设置有有源
层、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绝缘层、第三金属层。采用第三金属层形成多条第二正性电源
信号线以及第一金属线。第二金属层包括多条数据线以及多条第一正性电源信号线。第一
正性电源信号线用于向像素电路提供正性电源信号,数据线Data用于向像素电路提供数据
信号。第三金属层包括多条第二正性电源信号线以及第一金属线。由于需要向显示面板中
各子像素的像素电路提供正性电源信号,但由于第一正性电源信号线具有线阻,因此有可
能会导致不同位置的子像素接收的正性电源信号具有差异,从而影响显示效果。因此本发
明实施中的显示面板还通过第三金属层制备第二电源信号线,第二正性电源信号线与第一
正性电源信号线电连接,第二电源信号线也用于向像素电路提供正性电源信号。第二正性
电源信号线和第一正性电源信号相当于并联,因此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向像素电路提供正
性电源信号时的线阻。本发明实施例在用同一制程,通过第三金属层形成第二电源信号线
以及第一金属线,无需为第一金属线额外设置金属膜层,因此同样可以减少工艺制程。
[0046] 可选的,同一列的第i行子像素与第i+1行子像素的有源层在第i行子像素的第二复位模块与第i+1行子像素的第一复位模块的连接处设置有间断点;i为正整数。图14为本
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间断点设置位置示意图。图10仍以图3所示电路结构以及连接关
系为例进行介绍。如图10所示,同一列的第i行子像素与第i+1行子像素的有源层在第i行子
像素的第二复位模块70与第i+1行子像素的第一复位模块60之间设置有间断点P。
[0047] 可选的,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复位信号线层;复位信号线层位于有源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复位信号线层包括多条复位信号线,间断点处的第i行子像素的有源层通过
第二金属线与复位信号线电连接;间断点处的第i+1行子像素的有源层通过第三金属线与
复位信号线电连接。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显示区的像素电路版图示意
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二显示区像素电路版图示意图。为更加清晰的展
示像素电路的版图结构,图13对图11中像素电路膜层版图进行逐层展示,图14对图12中像
素电路膜层版图进行逐层展示。
[0048] 图11和图12中同一列的第i行子像素与第i+1行子像素的有源层在第i行子像素的第二复位模块(第六晶体管M6)与第i+1行子像素的第一复位模块(第五晶体管M5)之间设置
有间断点,即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中的间断点P均位于第i行子像素的第二复位模块与
第i+1行子像素的第一复位模块之间。
[0049] 参见图11、图12、图13以及图14,复位信号线层AC包括多条复位信号线Vref。间断点P处的第i行子像素的有源层通过第二金属线92与复位信号线Vref电连接;间断点P处的
第i+1行子像素的有源层通过第三金属线93与复位信号线Vref电连接。参见图7,现有技术
中在第一显示区设置第i行子像素的第二复位模块(第六晶体管M6)的有源层与第i+1行第
一复位模块(第五晶体管M5)的有源层连续,第i行子像素的第二复位模块(第六晶体管M6)
和第i+1行子像素的第一复位模块(第五晶体管M5)之间的有源层与一条复位信号线电连
接,用于获取复位信号。本发明实施例在同一列的第i行子像素与第i+1行子像素的有源层
在第i行子像素的第二复位模块(第六晶体管M6)与第i+1行子像素的第一复位模块(第五晶
体管M5)之间设置有间断点,因此需要将复位信号线分别与间断处的第i行子像素的第二复
位模块(第六晶体管M6)有源层,以及与第i+1行子像素的第一复位模块(第五晶体管M5)的
有源层电连接,所以如图11、图12、图13以及图14所示,间断处的第i行子像素的第二复位模
块(第六晶体管M6)的有源层需要通过第二金属线92与复位信号线电连接,间断处的第i+1
行子像素的第一复位模块(第五晶体管M5)的有源层需要通过第三金属线93与复位信号线
电连接。
[0050] 可选的,第一显示区以及第二显示区的每行子像素所在位置设置有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线和第三扫描线。第一复位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一扫描线电连接;数据写入模块的
控制端以及阈值补偿模块的控制端均与第二扫描线电连接;第二复位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三
扫描线电连接。对比图7与图11,图6与图12,若将间断点设置在同一列第i行子像素的第二
复位模块与第i+1行子像素的第一复位模块之间,那么可以设置第一显示区以及第二显示
区中每行子像素所在位置都有3条扫描线控制。例如图11所示,第i行子像素的第一复位模
块(第五晶体管M5)的控制端与第一扫描线Scan i电连接。第一复位模块(第五晶体管M5)受
控于第一扫描线Scan i提供的扫描信号,对驱动晶体管T的控制端进行复位。数据写入模块
(第一晶体管M1)的控制端以及阈值补偿模块(第二晶体管M2)的控制端均与第二扫描线电
连接Scan i+1。数据写入模块(第一晶体管M1)以及阈值补偿模块(第二晶体管M2)受控于第
二扫描线Scan i+1提供的扫描信号,对驱动晶体管T进行数据写入。第二复位模块(第六晶
体管M6)的控制端与第三扫描线Scan i+1电连接。第二复位模块(第六晶体管M6)受控于第
三扫描线Scan i+1提供的扫描信号,对发光元件进行复位。参见图11和图图12,第i行子像
素的第二复位模块(第六晶体管M6)可以无需与第i+1行子像素的第一复位模块(第五晶体
管M5)共用一扫描线,两行子像素可以实现单独控制。
[0051] 可选的,第三扫描线可以与第一扫描线或第二扫描线接收的扫描脉冲信号相同。即,同一行子像素的第二复位模块的复位阶段可以与该行子像素的第一复位模块的复位阶
段同时进行,还可以是同一行子像素的第二复位模块的复位阶段与该行子像素的数据写入
模块以及阈值补偿模块的数据写入补偿阶段同时进行。只要在子像素发光阶段之前实现第
二复位模块对发光元件的复位即可。图11至图12中,示例性的设置第三扫描线与第二扫描
线接收的扫描脉冲信号相同,因此第二扫描线以及1第三扫描线均采用Scan i+1来表示。
[0052] 可选的,第一显示区中,间断点处的第i子像素的第二复位模块以及第i+1子像素的第一复位模块与同一复位信号线电连接。由于第一显示区中子像素排布比较紧密,因此
可以例如像图11所示,设置间断点处的第i子像素的第二复位模块(第六晶体管M6)和第i+1
子像素的第一复位模块(第五晶体管M5)与同一复位信号线Vref i+1电连接。这样设置可以
减少显示面板中信号线的数量。
[0053] 可选的,第二显示区中,第二显示区的每行子像素所在位置设置有第一复位信号线和第二复位信号线;第一复位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复位信号线电连接;第二复位模块的
输入端与第二复位信号线电连接。例如参见图12,每行子像素对应设置两条复位信号线,第
i行子像素所在位置设置有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 i和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 i+1。第i行子像
素的第一复位模块(第五晶体管M5)的输入端与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 i电连接;第二复位模
块(第六晶体管M6)的输入端与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 i+1电连接。由于第二显示区需要设置
感光元件,因此相比于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的子像素排列稀疏,以使外界环境光能够较
多的透射至第二显示区的感光元件(例如摄像头等元件)。若相邻两行的子像素仍共用同一
复位信号线,由于相邻两行子像素距离较远,因此需要设置较长的连接线以使同一复位信
号线能够为相邻两行子像素提供复位信号。但较长的连接线一方面会增加线阻,另一方面
占用相邻两行子像素之间的透光区,会减少透射至感光元件的外界环境光,影响感光元件
的工作效果。据此,本发明实施例设置第二显示区的每行子像素所在位置均有第一复位信
号线和第二复位信号线,每行子像素的第一复位模块通过第一复位信号线获取复位信号,
第二复位模块通过第二复位信号线获取复位信号,可以避免相邻两行子像素共用复位信号
线导致影响第二显示区的感光元件工作效果的问题。
[0054] 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金属层。第二金属层位于复位信号线层背离衬底的一侧。复位信号线层与第二金属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第二金属层包括多条数据线、第二金
属线以及第三金属线。参见图13以及图14,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金属层A1,第一金属层A1用于
形成显示面板的扫描线Scan和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金属层
A2。第二金属层A2位于复位信号线层AC背离衬底的一侧。复位信号线层AC与第二金属层A2
之间设置有绝缘层,以实现电绝缘。第二金属层A2包括多条数据线Data、第二金属线92以及
第三金属线93。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第二金属层A2同时制备形成数据线Data、第二金属线92
以及第三金属线93,间断处的第i行子像素的第二复位模块(第六晶体管M6)的有源层通过
第二金属线92与复位信号线Vref电连接,间断处的第i+1行子像素的第一复位模块(第五晶
体管M5)的有源层通过第三金属线93与复位信号线Vref电连接。无需为第二金属线92以及
第三金属线93额外设置一金属膜层,因此可以减少工艺制程。
[0055] 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第二金属层位于复位信号线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第三金属层位于第二金属层背离衬底的一侧;第二金属层与第三
金属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第二金属层包括多条数据线以及多条第一正性电源信号线。第
三金属层包括多条第二正性电源信号线、第二金属线以及第三金属线;第二正性电源信号
线与第一正性电源信号线电连接。
[0056] 第二金属层包括多条数据线以及多条第一正性电源信号线。第三金属层包括多条第二正性电源信号线、第二金属线以及第三金属线,第二正性电源信号线与第一正性电源
信号线电连接。即沿背离衬底的方向,显示面板依次设置有有源层、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
层、绝缘层、第三金属层。
[0057] 第一正性电源信号线用于向像素电路提供正性电源信号,数据线用于向像素电路提供数据信号。第三金属层包括多条第二正性电源信号线、第二金属线以及第三金属线。由
于需要向显示面板中各子像素的像素电路提供正性电源信号,但由于第一正性电源信号线
具有线阻,因此有可能会导致不同位置的子像素接收的正性电源信号具有差异,从而影响
显示效果。因此本发明实施中的显示面板还通过第三金属层制备第二电源信号线,第二电
源信号线也用于向像素电路提供正性电源信号。第二正性电源信号线和第一正性电源信号
相当于并联,因此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向像素电路提供正性电源信号时的线阻。本发明实
施例在用同一制程,通过第三金属层形成第二电源信号线、第二金属线以及第三金属线,无
需为第二金属线以及第三金属线额外设置金属膜层,因此同样可以减少工艺制程。
[0058] 可选的,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可以包括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二区位于第一区与第二显示区之间;第一区中的子像素排布
密度大于第二区中子像素排布密度;第二区中子像素排布密度大于第二显示区中子像素排
布密度。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本发明实
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10包括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第二区12位于第一区11与
第二显示区20之间。第一区11中的子像素排布密度大于第二区12中子像素排布密度;第二
区12中子像素排布密度大于第二显示区20中子像素排布密度。第二显示区20中需设置感光
元件,因此第二显示区20中的子像素排布密度小于第一显示区10中的子像素排布密度,以
使尽可能多的环境光透射至感光元件。为避免第一显示区10和第二显示区20子像素排布密
度的差异导致显示亮度等的明显差异,本发明实施例将第一显示区10分为第一区11和第二
区12,并设置第二区12的子像素排布密度小于第一区11中的子像素排布密度,第二区12中
子像素排布密度大于第二显示区20中子像素排布密度。即第二区12相当于第一区11与第二
显示区20之间的过渡区,第二区12的子像素排布密度介于第一区11和第二显示区20的子像
素排布密度之间,从而可以避免第一显示区域第二显示区中的子像素排布密度差异过大导
致显示亮度差异过大等不良显示效果。
[0059] 基于同上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备本发明实施例
提供的显示面板相应的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示例性的,该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电脑、
智能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以及车载显示设备等电子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
限定。
[0060] 示例性的,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1。
[0061]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
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
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
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