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整体式地下结构钢-混凝土组合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1427119.9

文献号 : CN11269580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霞高国飞姜厚挺

申请人 :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装配整体式地下结构钢‑混凝土组合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连接构造包括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后浇混凝土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在迎水侧的一端相互支撑以形成构件拼装支撑区,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在背水侧的一端向内凹入以形成后浇混凝土叠合区,所述后浇混凝土构件成型于后浇混凝土叠合区,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迎水侧和背水侧设有钢筋,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构件拼装支撑区内设置有附加架立钢筋以保证强度;在后浇混凝土叠合区,通过连接扁钢、第一扁钢、第二扁钢、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及其对应螺母将第一和第二构件的受力钢筋连接成整体的钢筋骨架。由此,本发明克服了现有装配整体式地下结构灌浆套筒连接接头的不足,受力合理,造价低,施工方便,省时省工,防水性能好,且能有效的缩短工期,同时该接头具有良好的抗剪性能,亦适用于地下结构抗震结构体系中,在我国地下结构建设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该连接构造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 :

1.一种装配整体式地下结构钢‑混凝土组合连接构造,包括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后浇混凝土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在迎水侧的一端相互支撑以形成构件拼装支撑区,两者支撑之间形成一后浇混凝土缝,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在背水侧的一端向内凹入以形成后浇混凝土叠合区,所述后浇混凝土构件成型于后浇混凝土叠合区,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迎水侧分别设有第一迎水侧钢筋和第二迎水侧钢筋,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背水侧分别设有第一背水侧钢筋和第二背水侧钢筋,所述第一迎水侧钢筋和第二迎水侧钢筋形成为中间弯折的Z字型,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迎水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附加架立钢筋和第二附加架立钢筋以保证构件拼装过程中拼装支撑区的强度;

还设有连接预埋装置,所述连接预埋装置包含连接扁钢、第一扁钢、第二扁钢、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所述连接扁钢的两端分别焊接连接于第一背水侧钢筋和第二背水侧钢筋,所述第一扁钢焊接固定于第一迎水侧钢筋,第二扁钢焊接固定于第二迎水侧钢筋,所述第一螺杆的两端分别贯通伸出连接扁钢和第一扁钢,伸出连接扁钢的一端与第一连接螺母螺纹固定,螺纹连接并伸出第一扁钢的一端与第一固定螺母螺纹固定,所述第二螺杆的两端分别贯通伸出连接扁钢和第二扁钢,伸出连接扁钢的一端与第二连接螺母螺纹固定,螺纹连接并伸出第二扁钢的一端与第二固定螺母螺纹固定,从而形成预制构件拼装支撑区与叠合区的连接预埋装置,在后浇混凝土时能提供三个构件的稳固连接,形成更好的连接固定效果,所述第二迎水侧钢筋的第二竖直部延伸至第一扁钢并焊接固定,以将两个迎水侧钢筋进行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整体式地下结构钢‑混凝土组合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迎水侧钢筋和第二迎水侧钢筋的第一竖直部和中间倾斜连接部分别位于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内,第二竖直部则分别位于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外侧并相互对应,便于第二竖直部与第一扁钢焊接,同时分区构件拼装支撑区和后浇混凝土叠合区,所述第一附加架立钢筋和第二附加架立钢筋为L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整体式地下结构钢‑混凝土组合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在后浇混凝土缝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水条预留槽和第二防水条预留槽,以安装橡胶‑防水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整体式地下结构钢‑混凝土组合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水侧钢筋和第二背水侧钢筋均为竖直设置,一端伸入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内,另一端伸出且对应位于后浇混凝土叠合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整体式地下结构钢‑混凝土组合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迎水面设有柔性防水层,所述柔性防水层为贴敷于迎水面的混凝土面上柔性防水卷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整体式地下结构钢‑混凝土组合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在后浇混凝土叠合区分别设置第一止水带和第二止水带,同时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与后浇混凝土构件接触的混凝土面均形成波纹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整体式地下结构钢‑混凝土组合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混凝土构件通过微膨胀混凝土进行浇筑以保证后浇叠合区与预制构件的粘结,所述连接扁钢的上部间隔设有多个第一螺杆安装孔,下部间隔设有多个第二螺杆安装孔,且所述第二螺杆安装孔的下端设有延伸至连接扁钢下端的第二螺杆预留卡槽以便于第二螺杆就位。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装配整体式地下结构钢‑混凝土组合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一: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钢筋笼制作完成后,预埋连接扁钢、第一扁钢、第二扁钢、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第一止水带、第二止水带以及第一模板支撑和第二模板支撑;

第一扁钢与第一构件迎水侧钢筋的第二竖直部焊接,第二扁钢与第二构件迎水侧钢筋的第二竖直部焊接,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分别螺入第一扁钢和第二扁钢后通过第一固定螺母和第二固定螺母与扁钢螺纹连接;

第一螺杆穿过连接扁钢一端的第一螺杆安装孔后,将连接扁钢一端与第一构件背水侧钢筋末端焊接,之后安装第一连接螺母以固定第一螺杆和扁钢;

第一模板支撑和第二模板支撑分别与第一背水侧钢筋和第二背水侧钢筋绑扎连接固定;

步骤二: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预制成型后,安装两构件的橡胶防水条,贴敷柔性防水层,并在两构件连接处预留有柔性防水层的搭接长度;

步骤三: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构件拼装支撑区相互对齐定位,并完成柔性防水层的防水卷材的搭接施工;

步骤四:调整第二迎水侧钢筋,并将第二迎水侧钢筋与预埋在第一构件迎水侧的第一扁钢进行焊接,以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迎水侧钢筋连接起来;

步骤五:调整第二螺杆,通过连接扁钢上的第二螺杆预留卡槽置于第二螺杆安装孔中,通过第二连接螺母将第二螺杆与连接钢板固定,再将第二背水侧钢筋与连接扁钢焊接固定,以形成整体钢骨架;

步骤六:在第一模板支撑和第二模板支撑间安装叠合区后浇混凝土模板;

步骤七:通过微膨胀混凝土在后浇混凝土叠合区进行浇筑,以形成后浇混凝土构件,使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后浇混凝土构件形成一个整体。

说明书 :

装配整体式地下结构钢‑混凝土组合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整体式地下结构钢‑混凝土组合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预制装配技术因其具有环保、节能、绿色、机械化程度高等特点,在我国地上建筑结构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地下结构中,预制装配技术在盾构隧道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并历经地震考验,盾构隧道的抗震优越性凸显;同时,在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小断面明
挖隧道、综合管廊等地下工程中,预制装配技术也已有工程应用。
[0003] 装配整体式结构结合了现浇整体式和预制装配式两者的优点,既节省模板,缩短工期,降低工程费用,又可以提高工程的整体性和抗震性,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在我国
地下空间开发迅猛发展的大形势下,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以其特有的优势必将具有广阔的
应用前景。
[0004] 接头是装配整体式结构与传统现浇结构最大的区别之一,是决定结构受力性能的关键。目前,装配整体式地下结构的接头型式主要采用地上结构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接头型
式即预埋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该连接接头通过在接头的一侧预制构件中预埋钢筋套
筒,在拼装预制构件时,将一侧预制构件预留的钢筋插入另一侧预制构件对应预埋钢筋套
筒中,并向钢筋套筒灌浆的方法达到连接预制构件的目的,该方法通过套筒直接连接钢筋,
传力明确,结构受力等同现浇结构。该类接头应用在钢筋较少的构件中具有一定优势,如地
上民用建筑中预制梁、柱连接。但地下结构荷载大,构件尺寸大,配筋密,装配整体式地下结
构采用该接头需要预埋大量套筒,采用该方法势必大大增加工程成本,且地下结构接头一
侧预制构件预留的大量钢筋需同时插入另一侧预制构件的对应套筒中,给工程施工带来极
大难度,且需逐个钢筋套筒注浆,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很难推广应用。
[0005] 为此,本发明的设计者鉴于上述缺陷,通过潜心研究和设计,综合长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经验和成果,研究设计出一种装配整体式地下结构钢‑混凝土组合连接构造及施
工方法,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整体式地下结构钢‑混凝土组合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且受力合理,施工方便,省时省工,造价低廉,防水性
能好,且能有效的缩短工期,同时该接头具有良好的抗剪性能,适用于地下结构抗震结构体
系。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整体式地下结构钢‑混凝土组合连接构造,包括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后浇混凝土构件,其特征在于:
[0008] 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在迎水侧的一端相互支撑以形成构件拼装支撑区,两者支撑之间形成一后浇混凝土缝,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在背水侧的一端向内凹入以形成
后浇混凝土叠合区,所述后浇混凝土构件成型于后浇混凝土叠合区,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
构件的迎水侧分别设有第一迎水侧钢筋和第二迎水侧钢筋,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背
水侧分别设有第一背水侧钢筋和第二背水侧钢筋,所述第一迎水侧钢筋和第二迎水侧钢筋
形成为中间弯折的Z字型,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迎水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附加架立钢筋
和第二附加架立钢筋以保证构件拼装过程中拼装支撑区的强度。
[0009] 其中:所述第一迎水侧钢筋和第二迎水侧钢筋的第一竖直部和中间倾斜连接部分别位于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内,第二竖直部则分别位于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外侧并相互
对应,以便于第二竖直部与第一扁钢焊接,同时分区构件拼装支撑区和后浇混凝土叠合区,
所述第一附加架立钢筋和第二附加架立钢筋为L型。
[0010] 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在后浇混凝土缝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水条预留槽和第二防水条预留槽,以安装橡胶防水条。
[0011] 其中:所述第一背水侧钢筋和第二背水侧钢筋均为竖直设置,一端伸入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内,另一端伸出且对应位于后浇混凝土叠合区。
[0012] 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迎水面设有柔性防水层,所述柔性防水层为贴敷于混凝土构件迎水面上的柔性防水卷材。
[0013] 其中:还设有连接预埋装置,所述连接预埋装置包含连接扁钢、第一扁钢、第二扁钢、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所述连接扁钢的两端分别焊接连接于第一背水侧钢筋和第二背
水侧钢筋,所述第一扁钢焊接固定于第一迎水侧钢筋,第二扁钢焊接固定于第二迎水侧钢
筋,所述第一螺杆的两端分别贯通伸出连接扁钢和第一扁钢,伸出连接扁钢的一端与第一
连接螺母螺纹固定,螺纹连接并伸出第一扁钢的一端与第一固定螺母螺纹固定,所述第二
螺杆的两端分别贯通伸出连接扁钢和第二扁钢,伸出连接扁钢的一端与第二连接螺母螺纹
固定,螺纹连接并伸出第二扁钢的一端与第二固定螺母螺纹固定。
[0014] 其中:所述第二迎水侧钢筋的第二竖直部延伸至第一扁钢并与第一扁钢焊接固定,以固定两个构件的迎水侧钢筋。
[0015] 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在后浇混凝土叠合区分别设置第一止水带和第二止水带,同时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与后浇混凝土构件接触的混凝土面均形成有波纹状。
[0016] 其中:所述后浇混凝土构件通过微膨胀混凝土进行浇筑以保证后浇叠合区构件与预制构件的粘结,所述连接扁钢的上部间隔设有多个第一螺杆安装孔,下部间隔设有多个
第二螺杆安装孔,且所述第二螺杆安装孔的下端设有延伸至连接扁钢下端的第二螺杆预留
卡槽以便于第二螺杆就位。
[0017] 两构件背水侧预埋叠合区后浇混凝土模板支撑,该模板为定型模板,模板上间隔一定距离设有混凝土浇筑孔。
[0018] 还公开了一种装配整体式地下结构钢‑混凝土组合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0019] 步骤一: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钢筋笼制作完成后,预埋连接扁钢、第一扁钢、第二扁钢、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第一止水带、第二止水带以及第一模板支撑和第二模板支撑;
[0020] 第一扁钢与第一构件迎水侧钢筋的第二竖直部焊接,第二扁钢与第二构件迎水侧钢筋的第二竖直部焊接,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分别螺入第一扁钢和第二扁钢后通过第一固
定螺母和第二固定螺母与扁钢螺纹连接;
[0021] 第一螺杆穿过连接扁钢一端的第一螺杆安装孔后,将连接扁钢一端与第一构件背水侧钢筋末端焊接,之后安装第一连接螺母以固定第一螺杆和扁钢;
[0022] 第一模板支撑和第二模板支撑分别与第一背水侧钢筋和第二背水侧钢筋绑扎连接固定。
[0023] 步骤二: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预制成型后,安装两构件的橡胶防水条,贴敷柔性防水层,并在两构件连接处预留有柔性防水层的搭接长度;
[0024] 步骤三: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构件拼装支撑区相互对齐定位,并完成柔性防水层的防水卷材的搭接施工;
[0025] 步骤四:调整第二迎水侧钢筋,并将第二迎水侧钢筋与预埋在第一构件迎水侧的第一扁钢进行焊接,以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迎水侧钢筋连接起来;
[0026] 步骤五:调整第二螺杆,通过连接扁钢上的第二螺杆预留卡槽置于第二螺杆安装孔中,通过第二连接螺母将第二螺杆与连接钢板固定,再将第二背水侧钢筋与连接扁钢焊
接固定,以形成整体钢骨架;
[0027] 步骤六:在第一模板支撑和第二模板支撑间安装叠合区后浇混凝土模板;
[0028] 步骤七:通过微膨胀混凝土在后浇混凝土叠合区进行浇筑,以形成后浇混凝土构件,使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后浇混凝土构件形成一个整体。
[0029] 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的装配整体式地下结构钢‑混凝土组合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具有如下效果:
[0030] 1、解决了现有装配整体式地下结构通过预埋大量钢筋套筒逐根连接受力钢筋,并逐个钢筋套筒灌浆,施工难度极大,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问题。
[0031] 2、构造受力合理,施工方便,支撑强度高,省时省工,造价低廉,防水性能好,且能有效的缩短工期,同时该接头具有良好的抗剪性能,适用于地下结构抗震结构体系中。
[0032] 3、通过钢筋与扁钢的连接装置,能与混凝土共同抵抗接头所受弯曲作用,通过连接螺杆与混凝土共同抵抗接头所受剪切作用,连接更为稳固。
[0033] 4、通过前后的钢筋、附加架立钢筋的设置,能更好的稳定支撑,支撑强度更高。
[0034] 5、防水条和后浇混凝土缝除起到永久防水的作用外,也起到叠合区二次混凝土浇筑时抵挡混凝土浆液溢出的作用,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
[0035] 本发明的详细内容可通过后述的说明及所附图而得到。

附图说明

[0036] 图1显示了本发明的装配整体式地下结构钢‑混凝土组合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2显示了本发明中第一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3显示了本发明中第二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4显示了图1中A‑A向的示意图。
[0040] 图5显示了图1中B‑B向的示意图。
[0041] 图6显示了本发明中部分构件的示意图。
[0042] 图7显示了本发明中连接扁钢的示意图。
[0043] 附图标记:
[0044] 10、第一构件;11、第一迎水侧钢筋;111、第一竖直部;112、中间倾斜连接部;112、第二竖直部;12、第一背水侧钢筋;13、第一附加架立钢筋;14、第一扁钢;15、第一止水带;
16、第一螺杆;17、第一连接螺母;18、第一固定螺母;19、第一预埋模板支撑;20、第二构件;
21、第二迎水侧钢筋;22、第二背水侧钢筋;23、第二附加架立钢筋;24、第二扁钢;25、第二止
水带;26、第二螺杆;27、第二连接螺母;28、第二固定螺母;29、第二预埋模板支撑;30、后浇
混凝土构件;40、连接扁钢;41、第一螺杆安装孔;42、第二螺杆安装孔;43、第二螺杆预留卡
槽;50、柔性防水层;60、后浇混凝土缝;70、防水条;71、第一防水条预留槽;72、第二防水条
预留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参见图1至图7,显示了本发明的装配整体式地下结构钢‑混凝土组合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
[0046] 所述装配整体式地下结构钢‑混凝土组合连接构造的主体包括第一构件10、第二构件20和后浇混凝土构件30,所述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在迎水侧的一端相互支撑以形
成构件拼装支撑区,两者支撑之间形成一后浇混凝土缝60,所述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
在背水侧的一端向内凹入以形成后浇混凝土叠合区,所述后浇混凝土构件30后浇成型于后
浇混凝土叠合区,同时参见图2,所述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的迎水侧分别设有第一迎水
侧钢筋11和第二迎水侧钢筋21,所述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的背水侧分别设有第一背水
侧钢筋12和第二背水侧钢筋22,所述第一迎水侧钢筋11和第二迎水侧钢筋21形成为中间弯
折的Z字型,同时参见图6,图中仅仅以第一迎水侧钢筋为例进行标注,所述第一迎水侧钢筋
11和第二迎水侧钢筋21的第一竖直部111和中间倾斜连接部112分别位于第一构件10和第
二构件20内,第二竖直部113则分别位于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的外侧并相互对应,以便
于第二竖直部与第一扁钢焊接,同时分区构件拼装支撑区和后浇混凝土叠合区,在构件拼
装过程中,构件拼装支撑区作为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安装支撑部位,便于构件定位和叠合
区混凝土浇筑用模板定位,在预制的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的构件拼装支撑区分别设置
有第一附加架立钢筋13和第二附加架立钢筋23,以保证构件拼装过程中拼装支撑区的强
度。
[0047] 其中,所述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在构件拼装支撑区靠近迎水侧的后浇混凝土缝60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水条预留槽71和第二防水条预留槽72,以安装橡胶的防水条
70。
[0048] 其中,所述第一背水侧钢筋12和第二背水侧钢筋22均为竖直设置,一端伸入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内,另一端伸出且对应位于后浇混凝土叠合区。
[0049] 其中,所述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迎水面设有柔性防水层50,所述柔性防水层50为贴敷于迎水面的混凝土面上柔性防水卷材,所述柔性防水卷材与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
件20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发生化学反应而与预制构件密贴,在预制构件靠近后浇混凝土缝60
的接缝处,留出两构件拼装后的搭接长度,在构件拼装后完成防水卷材的搭接施工。
[0050] 其中,为实现第一构件10、第二构件20以及后浇混凝土构件30的稳固连接,特别设置了本发明中的连接预埋装置,同时参见图4和图5,所述连接预埋装置包含连接扁钢40、第
一扁钢14、第二扁钢24、第一螺杆16和第二螺杆26,所述连接扁钢40的两端分别焊接连接于
第一背水侧钢筋12和第二背水侧钢筋22,所述第一扁钢14焊接固定于第一迎水侧钢筋11,
第二扁钢24焊接固定于第二迎水侧钢筋21,所述第一螺杆16的两端分别贯通伸出连接扁钢
40和第一扁钢14,伸出连接扁钢40的一端与第一连接螺母17螺纹固定,螺纹连接并伸出第
一扁钢14的一端与第一固定螺母18螺纹固定,所述第二螺杆26的两端分别贯通伸出连接扁
钢40和第二扁钢24,伸出连接扁钢40的一端与第二连接螺母27螺纹固定,螺纹连接并伸出
第二扁钢24的一端与第二固定螺母28螺纹固定,从而形成预制构件拼装支撑区与叠合区的
连接预埋装置,在后浇混凝土时能提供三个构件的稳固连接,其连接固定效果非常好。
[0051] 其中,所述第二迎水侧钢筋22的第二竖直部延伸至第一扁钢14并焊接固定,以将两个迎水侧钢筋进行固定。
[0052] 其中,所述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在后浇混凝土叠合区分别设置第一止水带15和第二止水带25,同时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与后浇混凝土构件30接触的混凝土面均形
成有波纹状,从而便于后浇筑混凝土构件30的稳固粘结。
[0053] 其中,所述后浇混凝土构件30通过微膨胀混凝土进行浇筑,以保证后浇叠合区构件30与第一第二构件很好的粘结。
[0054] 参见图2和图3,所述第一构件10的背水侧设有第一预埋模板支撑19,所述第二构件20的背水侧设有第二预埋模板支撑29。
[0055] 参见图6,所述第一附加架立钢筋13和第二附加架立钢筋23为L型。
[0056] 参见图7,所述连接扁钢40的上部间隔设有多个第一螺杆安装孔41,下部间隔设有多个第二螺杆安装孔42,且所述第二螺杆安装孔42的下端设有延伸至连接扁钢40下端的第
二螺杆预留卡槽43,以便于第二螺杆26在连接扁钢40上的第二螺杆安装孔42中就位。
[0057] 其中,本发明的装配整体式地下结构钢‑混凝土组合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0058] 步骤一: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钢筋笼制作完成后,预埋连接扁钢40、第一扁钢14、第二扁钢24、第一螺杆16、第二螺杆26、第一止水带15、第二止水带25以及第一模板支撑
19和第二模板支撑29;
[0059] 第一扁钢14与第一构件10迎水侧钢筋的第二竖直部112焊接,第二扁钢24与第二构件20迎水侧钢筋的第二竖直部112焊接,第一螺杆16和第二螺杆26分别螺入第一扁钢和
第二扁钢后通过第一固定螺母和第二固定螺母与扁钢螺纹连接;
[0060] 第一螺杆穿过连接扁钢一端的第一螺杆安装孔后,将连接扁钢一端与第一构件背水侧钢筋末端焊接,之后安装第一连接螺母以固定第一螺杆和扁钢;
[0061] 第一模板支撑和第二模板支撑分别与第一背水侧钢筋和第二背水侧钢筋绑扎连接固定。
[0062] 步骤二: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预制成型后,安装两构件的橡胶防水条,贴敷柔性防水层,并在两构件连接处预留有柔性防水层的搭接长度;
[0063] 步骤三: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构件拼装支撑区相互对齐定位,并完成柔性防水层的防水卷材的搭接施工;
[0064] 步骤四:调整第二迎水侧钢筋,并将第二迎水侧钢筋与预埋在第一构件迎水侧的第一扁钢进行焊接,以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迎水侧钢筋连接起来;
[0065] 步骤五:调整第二螺杆,通过连接扁钢上的第二螺杆预留卡槽置于第二螺杆安装孔中,通过第二连接螺母将第二螺杆与连接钢板固定,再将第二背水侧钢筋与连接扁钢焊
接固定,以形成整体钢骨架;
[0066] 步骤六:在第一模板支撑和第二模板支撑间安装叠合区后浇混凝土模板;
[0067] 步骤七:通过微膨胀混凝土在后浇混凝土叠合区进行浇筑,以形成后浇混凝土构件,使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后浇混凝土构件形成一个整体。
[0068]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69] 1、解决了现有装配整体式地下结构通过预埋大量钢筋套筒逐根连接受力钢筋,并逐个钢筋套筒灌浆,施工难度极大,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问题。
[0070] 2、构造受力合理,施工方便,支撑强度高,省时省工,造价低廉,防水性能好,且能有效的缩短工期,同时该接头具有良好的抗剪性能,适用于地下结构抗震结构体系中。
[0071] 3、通过钢筋与扁钢的连接装置,能与混凝土共同抵抗接头所受弯曲作用,通过连接螺杆与混凝土共同抵抗接头所受剪切作用,连接更为稳固。
[0072] 4、通过前后的钢筋、附加架立钢筋的设置,能更好的稳定支撑,支撑强度更高。
[0073] 5、防水条和后浇混凝土缝除起到永久防水的作用外,也起到叠合区二次混凝土浇筑时抵挡混凝土浆液溢出的作用,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
[0074] 显而易见的是,以上的描述和记载仅仅是举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应用或使用。虽然已经在实施例中描述过并且在附图中描述了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制
由附图示例和在实施例中描述的作为目前认为的最佳模式以实施本发明的教导的特定例
子,本发明的范围将包括落入前面的说明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任何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