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缆绝缘层接续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1377559.8

文献号 : CN11270092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沈小平郭红彪孙胜军沈林林沈建成关志超沈伟康魏晶晶

申请人 : 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涉及一种漏缆绝缘层接续方法,使用半圆柱形的下模具和上模具具有安装方便的优点,电阻加热线圈能够加热发泡体外表面,结合加压使得发泡体的外表面热收缩,之后,通过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使内导体加热,从而使发泡体的外表面热收缩,从而使接续用发泡体与两侧发泡体本体实现连接,并使得连接更加牢固,不易断裂。

权利要求 :

1.一种漏缆绝缘层接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接续处两侧的发泡体(2)进行处理,使发泡体(2)的端面平整;

S2:取接续用发泡体(4)置于接续处,接续用发泡体(4)为两个半圆柱形,且接续用发泡体(4)长度大于接续处的空隙2‑3cm;

S3:由半圆柱形的下模具(51)和上模具(52)安装并覆盖到接续用发泡体(4)上,电阻加热线圈工作使下模具(51)和上模具(52)内表面发热,并通过压力装置使下模具(51)和上模具(52)相互靠近;

S4:下模具(51)和上模具(52)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3)电性连接后,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3)开始工作,使内导体(1)发热,并同时保持下模具(51)和上模具(52)的压力,当下模具(51)和上模具(52)完全合模时,继续保持压力30‑50min,之后松开下模具(51)和上模具(52),完成漏缆绝缘层接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缆绝缘层接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51)和上模具(52)之间的间隙低于1cm时即开始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缆绝缘层接续方法,其特征在于,下模具(51)和上模具(52)之间的间隙平面与接续用发泡体(4)之间的间隙平面呈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缆绝缘层接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51)和上模具(52)外还设置有密闭箱(6),所述密闭箱(6)与抽真空设备或者惰性气体供给设备连接,密闭箱(6)保证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3)加热的内导体(1)处于负压环境或者惰性气体气氛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缆绝缘层接续方法,其特征在于,接续处两侧的发泡体(2)呈内凹结构,接续用发泡体(4)呈外凸结构。

说明书 :

一种漏缆绝缘层接续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属于电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漏缆绝缘层接续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和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默认是现有技术。
[0003]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和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默认是现有技术。
[0004] 漏缆‑‑漏泄同轴电缆是具有信号传输作用,又具有天线功能,通过对处导体开口的控制,可将受控的电磁波能量沿线路均匀的辐射出去及接收进来,实现对电磁场盲区的
覆盖,以达到移动通信畅通的目的。漏缆的结构如图1所示,从内到外依次为内导体1、绝缘
层2、外导体及外护套,绝缘层2即为发泡体。生产过程中,发泡体通常长度有限,在生产过程
中会在中间出现中断的情况,需要将两个发泡体接续起来,目前尚无很好的接续方法。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漏缆绝缘层接续方法。
[0006]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 一种漏缆绝缘层接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 S1:将接续处两侧的发泡体进行处理,使发泡体的端面平整;
[0009] S2:取接续用发泡体置于接续处,接续用发泡体为两个半圆柱形,且接续用发泡体长度大于接续处的空隙2‑3cm;
[0010] S3:由半圆柱形的下模具和上模具安装并覆盖到接续用发泡体上,电阻加热线圈工作使下模具和上模具内表面发热,并通过压力装置使下模具和上模具相互靠近;
[0011] S4:下模具和上模具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电性连接后,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开始工作,使内导体发热,并同时保持下模具和上模具的压力,当下模具和上模具完全合模时,继
续保持压力30‑50min,之后松开下模具和上模具,完成漏缆绝缘层接续。
[0012] 优选地,本发明的漏缆绝缘层接续方法,
[0013] 所述下模具和上模具之间的间隙低于1cm时即开始电性连接。
[0014] 优选地,本发明的漏缆绝缘层接续方法,
[0015] 下模具和上模具之间的间隙平面与接续用发泡体之间的间隙平面呈90°。
[0016] 优选地,本发明的漏缆绝缘层接续方法,所述下模具和上模具外还设置有密闭箱,所述密闭箱与抽真空设备或者惰性气体供给设备连接,密闭箱保证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加热
的内导体处于负压环境或者惰性气体气氛下。
[0017] 优选地,本发明的漏缆绝缘层接续方法,接续处两侧的发泡体呈内凹结构,接续用发泡体呈外凸结构。
[00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漏缆绝缘层接续方法,使用半圆柱形的下模具和上模具具有安装方便的优点,电阻加热线圈能够加热发泡体外表面,结合加压使得发泡体
的外表面热收缩,之后,通过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使内导体加热,从而使发泡体的外表面热收
缩,从而使接续用发泡体与两侧发泡体本体实现连接,并使得连接更加牢固,不易断裂。

附图说明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0] 图1是现有技术的漏缆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是需要接续的漏缆的发泡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是下模具和上模具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 4 是下模具和上模具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是漏缆绝缘层安装于密闭箱内状态示意图。
[0025] 图中的附图标记为:
[0026] 1 内导体;
[0027] 2 发泡体;
[0028] 4 接续用发泡体;
[0029] 6 密闭箱;
[0030] 51 下模具;
[0031] 52 上模具;
[0032] 53 电磁感应加热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4]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
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
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
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
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
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5]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
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
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
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36]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0037] 实施例1
[003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漏缆发泡体接续方法,
[0039] 如图3所示,使用的模具包括:
[0040] 半圆柱形的下模具51和上模具52;
[0041] 下模具51和上模具52内分别设置有电阻加热线圈,下模具51和上模具52内的电阻加热线圈能够分别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热;
[0042] 所述下模具51和上模具52内还设置有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3,所述下模具51和上模具52合模时(即下模具51和上模具52接触时)所述下模具51和上模具52内的电磁感应加热
线圈53能够电性连接形成闭合的通路,并作用内导体1使内导体1发热;
[0043] 压力装置,用于向下模具51和上模具52施加压力。压力装置可以是常见的液压加压装置。
[0044] 为了防止线圈之间相互干扰,电阻加热线圈和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3只能有一个处于工作做。可在电阻加热线圈与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3的供电电路上加上开关,当电磁感应
加热线圈53工作时,关闭电阻加热线圈的供电。
[0045] 所述下模具51和上模具52之间通过插接结构进行电性连接。
[0046] 下模具51和上模具52的长度比接续用发泡体4的长度长10‑20cm。
[0047] 所述下模具51和上模具52外还设置有密闭箱6,所述密闭箱6与抽真空设备或者惰性气体供给设备连接,密闭箱6保证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3加热的内导体1处于负压环境或者
惰性气体气氛下,通过抽真空设备减少氧气含量,从而使内导体1加热过程中不发生氧化。
密闭箱6也分为两半结构,发泡体2从密闭箱6的两端穿出,且接触面具有橡胶圈,以提高气
密性,需要说明的是发泡体本身是多孔结构,本身就会存在一定的泄露作用,因此密闭箱6
不能产生较高的真空度,但可以尽量减小氧气含量,但是还可以向密闭箱6冲入氮气或者惰
性气体以降低氧气含量。
[0048] 优选地,所述下模具51和上模具52之间的间隙低于1cm时即开始电性连接。也即使得内导体1发热导致发泡体2的收缩量在1cm左右。
[0049] 本实施例的漏缆发泡体接续模具,使用半圆柱形的下模具51和上模具52具有安装方便的优点,电阻加热线圈能够加热发泡体2外表面,结合加压使得发泡体2的外表面热收
缩,之后,通过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3使内导体1加热,从而使发泡体2的外表面热收缩,从而
使接续用发泡体与两侧发泡体本体实现连接,并使得连接更加牢固,不易断裂。
[0050] 漏缆发泡体接续方法,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0051] S1:将接续处两侧的发泡体2进行处理,使发泡体2的端面平整;
[0052] S2:取接续用发泡体4置于接续处,接续用发泡体4为两个半圆柱形,且接续用发泡体4长度大于接续处的空隙2‑3cm;优选地,接续处两侧的发泡体2呈内凹结构,接续用发泡
体4呈外凸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接触面,并且使力向内部集中;
[0053] S3:由半圆柱形的下模具51和上模具52安装并覆盖到接续用发泡体4上,电阻加热线圈工作使下模具51和上模具52内表面发热,并通过压力装置使下模具51和上模具52相互
靠近;
[0054] S4:下模具51和上模具52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3电性连接后,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3开始工作,使内导体1发热,并同时保持下模具51和上模具52的压力,当下模具51和上模
具52完全合模时,继续保持压力30‑50min,之后松开下模具51和上模具52,完成漏缆绝缘层
接续。
[0055] 下模具51和上模具52之间的间隙平面与接续用发泡体4之间的间隙平面呈90°。
[0056] 以上述依据本申请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申请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申请的技术
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