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吸机构及无线充电座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1383058.0

文献号 : CN11270174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江移超

申请人 : 深圳市倍力奇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磁吸机构及无线充电座,磁吸机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中部设有适配位,所述支架的一端面上设有多个安装位,多个所述安装位围绕所述适配位设置;第一隔磁环,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隔磁环围绕所述适配位设置,且所述第一隔磁环间隔于所述适配位与所述安装位之间;以及,多个磁体;各所述安装位中分别设有所述磁体,且各所述磁体与所述第一隔磁环相磁吸。本申请中的磁吸机构及无线充电座,通过采用第一隔磁环,能够减小磁体穿过无线充电线圈的磁感线,有利于减小磁体磁性对无线充电线圈产生的干扰,有利于降低无线充电线圈充电时的能量损耗,降低发热量,提高无线充电线圈的充电效率。

权利要求 :

1.磁吸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中部设有适配位,所述适配位用于安装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支架的一端面上设有多个安装位,多个所述安装位围绕所述适配位设置;

第一隔磁环,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隔磁环围绕所述适配位设置,且所述第一隔磁环间隔于所述适配位与所述安装位之间;以及,多个磁体;

各所述安装位中分别设有所述磁体,且各所述磁体与所述第一隔磁环相磁吸;

所述安装位内设置有相互磁吸固定的两个所述磁体,且该两个所述磁体沿所述第一隔磁环的径向排列;

各所述磁体的磁极分别位于该所述磁体沿所述第一隔磁环轴线方向的两端,各所述安装位中靠近所述第一隔磁环一侧的磁体的磁极排列方向相同,各所述安装位的两个磁体的磁极方向相反,以使所述磁体沿所述第一隔磁环径向方向发散的磁感线向所述磁体端部集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机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安装位间隔设置;于多个所述安装位所在的圆周上:相邻两个所述安装位之间的弧长与各所述安装位对应的弧长的比值范围为0.5‑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呈矩体结构;

和/或,所述支架为塑胶件;

和/或,所述支架呈环形或多边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架另一端的第二隔磁环,所述磁体与所述第二隔磁环相磁吸。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磁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位为贯穿所述支架的通孔或开槽。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磁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中部开设有中心孔或中心槽,所述中心孔或所述中心槽形成所述适配位;或,所述支架另一端的端面于第一隔磁环内的部分形成所述适配位。

7.无线充电座,包括壳体、无线充电线圈和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座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磁吸机构,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安装于所述适配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支撑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隔磁板,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和所述电路板分别位于所述隔磁板的两侧。

说明书 :

磁吸机构及无线充电座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属于无线充电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磁吸机构及无线充电座。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面上无线充电器已经较为常见,为了便于电子设备固定于无线充电器上,现有的一种无线充电器上设置有磁吸环,利用磁吸的方式将待充电设备固定。磁吸环包括
环形件和多个磁体,多个磁体呈弧形,多个磁体沿环形件拼接呈环状结构。在磁吸环生产
时,需要先将不具有磁性的磁材制成与各磁体对应的弧形结构,即制备不具有磁性的磁体;
然后将磁体拼接并固定在环形件上,形成环状结构;最后对固定在环形件上的磁体进行磁
化,使得磁材具有磁性,形成多个磁体拼接的磁吸环。磁体与环形件固定时,通常需要用黏
胶固定,导致磁体排列和拼接较为不方便,影响磁吸环的装配效率。而且,由于磁体呈弧形,
需要与电子设备上的磁环相匹配,导致磁体都需要单独生产,增大了生产成本,影响磁吸环
的生产效率。
[0003] 现有的磁吸环采用磁体吸附手机,在无线充电器充电时,无线充电器内的无线充电线圈会产生变化的磁场,无线充电线圈的磁场会与磁吸环的磁场存在一定的重叠,导致
无线充电线圈的磁场与磁吸环的磁场相互干扰,影响无线充电器的充电效率。

发明内容

[0004]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吸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线充电器中无线充电线圈的磁场与磁吸环的磁场存在一定的重叠,影响无线充电器的充电效率的
技术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磁吸机构,包括:
[0006] 支架,所述支架的中部设有适配位,所述支架的一端面上设有多个安装位,多个所述安装位围绕所述适配位设置;
[0007] 第一隔磁环,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隔磁环围绕所述适配位设置,且所述第一隔磁环间隔于所述适配位与所述安装位之间;以及,
[0008] 多个磁体;
[0009] 各所述安装位中分别设有所述磁体,且各所述磁体与所述第一隔磁环相磁吸。
[001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位内设置有相互磁吸固定的两个所述磁体,且该两个所述磁体沿所述第一隔磁环的径向排列。
[0011]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磁体的磁极分别位于该所述磁体沿所述第一隔磁环轴线方向的两端,各所述安装位中靠近所述第一隔磁环一侧的磁体的磁极排列方向相同,各所
述安装位的两个磁体的磁极方向相反。
[0012]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安装位间隔设置;于多个所述安装位所在的圆周上:相邻两个所述安装位之间的弧长与各所述安装位对应的弧长的比值范围为0.5‑5。
[0013] 可选地,所述磁体呈矩体结构。
[0014] 可选地,所述支架为塑胶件;
[0015] 可选地,所述支架呈环形或多边形。
[0016]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吸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架另一端的第二隔磁环,所述磁体与所述第二隔磁环相磁吸。
[0017]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位为贯穿所述支架的通孔或开槽。
[0018] 可选地,所述支架的中部开设有中心孔或中心槽,所述中心孔或所述中心槽形成所述适配位
[0019] 可选地,所述支架另一端的端面于第一隔磁环内的部分形成所述适配位。
[0020]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座,包括壳体、无线充电线圈和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座还包括上述任一
实施例中的磁吸机构,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安装于所述适配位。
[002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支撑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隔磁板,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和所述电路板分别位于所述隔磁板的两侧。
[002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位于所述隔磁板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所述弹性垫沿所述电路板周向设置。
[0023] 本申请提供的磁吸机构及无线充电座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磁吸机构采用多个磁体围绕适配位设置,可使得待充电设备与磁吸机构吸附稳定,无线
充电线圈位于第一隔磁环内侧,有利于无线充电线圈准确对位。在磁体安装于安装位后,磁
体靠近适配位一侧的磁感线能够向第一隔磁环偏移,从而能够减小磁体穿过无线充电线圈
的磁感线,有利于减小磁体磁性对无线充电线圈产生的干扰,有利于降低无线充电线圈充
电时的能量损耗,降低发热量,提高无线充电线圈的充电效率。

附图说明

[002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
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
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为图1中无线充电座的爆炸图;
[0027] 图3为图2中磁吸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28] 图4为图2中磁吸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29] 图5为图3中磁吸机构的爆炸图;
[0030] 图6为图5中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 图7为图2中磁吸机构磁极的示意图;
[0032]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隔磁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 图9为对比例一的磁场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磁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5]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36] 1‑壳体;11‑盖体;12‑下壳;13‑弹性垫;
[0037] 2‑磁吸机构;21‑支架;210‑适配位;211‑安装位;212‑卡槽;213‑成型槽;22‑磁体;23‑第一隔磁环;24‑第二隔磁环;240‑缺口;
[0038] 31‑无线充电线圈;32‑隔磁板;33‑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
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40]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
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41]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
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
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42]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3]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磁吸机构2进行说明。磁吸机构2包括支架21、第一隔磁环23和多个磁体22,支架21的中部设有适配位210,适配位210用
于安装无线充电线圈31。请一并参阅图5,支架21的一端面上设有多个安装位211,多个安装
位211围绕适配位210设置。第一隔磁环23设于支架21上,第一隔磁环23围绕适配位210设
置,且第一隔磁环23间隔于适配位210与安装位211之间。多个磁体22用于吸附位于支架21
一端的外部磁环,即外部磁环吸附于支架21靠近磁体22的一端。各安装位211中分别设有磁
体22,各磁体22与第一隔磁环23相磁吸。其中,外部磁环可以是设置于手机、平板电脑等内
部的磁环,也可以是设置于保护套上的磁环,这里对安装外部磁环的设备不作唯一限定。
[0044] 本申请中通过多个磁体22围绕适配位210设置,可使得待充电设备与磁吸机构2吸附稳定,无线充电线圈31位于第一隔磁环23内侧,有利于无线充电线圈31准确对位。请一并
参阅图9及图10,在磁体22安装于安装位211后,磁体22靠近适配位210一侧的磁感线能够向
第一隔磁环23偏移,从而能够减小磁体22穿过无线充电线圈31的磁感线,有利于减小磁体
22磁场对无线充电线圈31产生的干扰,有利于降低无线充电线圈31充电时的能量损耗,降
低发热量,提高无线充电线圈的充电效率。第一隔磁环23也可避免磁体22受到无线充电线
圈31磁场影响,保障磁体22磁性稳定。
[0045]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隔磁环23由磁性材料制成,采用磁性材料能够引导磁体22的磁感线由第一隔磁环23通过,使得磁体22的磁感线偏移至第一隔磁环23中,从而减小
磁体22磁场穿过无线充电线圈31的磁通量。
[0046] 可选地,第一隔磁环23由软磁材料制成,采用软磁材料磁通较大,有利于减少磁体22磁场穿过适配位的磁通量;有利于减小第一隔磁环23的厚度,减小无线充电线圈充电时
第一隔磁环23内的涡流。采用软磁材料能够避免第一隔磁环23在磁体22或无线充电线圈31
磁场中被磁化产生剩磁,能够防止第一隔磁环23长时间磁化后,导致第一隔磁环23产生磁
场与无线充电线圈31或磁体22干扰,有利于保障磁体22的磁场强度和无线充电线圈的充电
效率。第一隔磁环23不具有磁性,第一隔磁环23的安装不需要考虑磁场极性,这样便于第一
隔磁环23的加工和安装。当然地,第一隔磁环也可以采用硬磁材料或矩磁材料等。
[0047] 可选地,第一隔磁环23为硅钢环,采用硅钢环,一方面在磁体22安装后,不会被磁体22磁化产生磁性,有利于保障磁体22的磁力强度;另一方面加工方便,价格便宜,有利于
降低生产成本。
[0048]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5,第一隔磁环23呈筒状,采用筒状结构能够将磁体与无线充电线圈分隔开,且有利于减小漏磁。
[0049]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5,安装位211内设置有两个磁体22,该两个磁体22相互磁吸固定,且两个磁体22沿第一隔磁环23的径向排列。采用两个磁体22能
够与外部磁环相匹配,能够增强磁力强度。而且,在靠近适配位210一侧:靠近第一隔磁环23
的磁体22的磁感线由适配位210偏移至第一隔磁环23中,远离第一隔磁环23的磁体22的磁
感线偏移至靠近第一隔磁环23的磁体22中,使得两个磁体22靠近第一隔磁环23的一侧,磁
感线均向适配位210外侧偏移,有利于将磁体22的磁感线集中在适配位210外侧。当然地,在
其它实施例中,各安装位中也可固设一个磁体,或者各安装位中也可固设多对磁体。
[0050]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及图7,各磁体22的磁极分别位于该磁体22沿第一隔磁环23轴线方向的两端,各安装位211的两个磁体22的磁极方向相反,各安装位211中靠近适配位
210一侧的磁体22的磁极排列方向相同。即,磁体22内部的磁感线方向垂直于第一隔磁环23
轴线方向,所有安装位211中靠近适配位210一侧的磁体22方向相同,所有安装位211中远离
适配位210一侧的磁体22的方向相同,且同一安装位211中两个磁体22的磁极方向相反。可
将外部磁环的两个磁极设置为沿外部磁环的径向方向上,在磁吸机构2吸附外部磁环时,磁
体22磁极与外部磁环的距离最近,有利于增强磁吸机构2吸附外部磁环时的稳定性。在磁吸
机构2与外部磁环吸合时,同一安装位211的两个磁体22能够与外部磁环形成闭合磁路,使
得磁体22靠近外部磁环一端的磁感线朝向外部磁环偏移,使得磁体22沿第一隔磁环23径向
方向发散的磁感线向磁体22端部集中,有利于减小磁体22穿过待充电设备中线圈的磁通。
[0051]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及图7,多个安装位211间隔设置,这样能够减小相连安装位211之间磁体22安装时的相互干扰。在磁吸机构2组装时,可先将第一隔磁
环23与支架21固定,由于支架21不能被磁化,磁体22能够吸附第一隔磁环23,可利用第一隔
磁环23与磁体22之间的磁吸作用,将磁体22固定在相应的安装位211,这样便于磁体22的安
装,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采用现有的磁铁组装,不需要将磁材切割成弧形后与支架固
定再进行磁化,省去了磁体成型和磁化步骤,磁体22组装也更加方便,有利于降低成本,提
高生产效率。当然地,在其它实施例中,多个安装位也可连接成环形。
[0052]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及图7,在多个安装位211所在的圆周上:相邻两个安装位211之间的弧长与各安装位211对应的弧长的比值范围为0.5‑5,这样既可保障磁吸机构2的磁
力,使得磁吸机构2能够与外部磁环吸紧,也能够减少磁体22的数量,节约成本。同时,也有
利于减小相邻两个安装位211中磁体22之间的相互排斥,便于磁体22的装配,有利于减小相
邻两个安装位211中磁体22的干扰,避免由于相邻两个安装位211的磁体22排斥导致磁感线
沿第一个隔磁环23径向向适配位210内偏移。
[0053] 可选地,在多个安装位211所在的圆周上:相邻两个安装位211之间的圆心角的范围为3°‑60°,各磁体22对应的圆心角的范围为3°‑45°,安装位211的数量范围为3‑36,这样
能够保障磁吸机构2受力均衡,保障磁吸强度,减小相邻安装位211中磁体22的干扰。相邻两
个安装位211之间的圆心角可以是10°、20°、30°或40°等,各磁体22对应的圆心角可以是5°、
10°、20°、30°或40°等,安装位211的数量可以是5个、8个、10个、15或24个等,这样可以根据
相应待充电设备上线圈和外部磁环的大小等选择合适的磁吸机构2设计数据。
[0054] 可选地,相邻两个安装位211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1mm,相邻两个安装位211之间的间隔可以是1.5mm、2mm或5mm,这样能够减小相邻两个安装位211中磁体22之间的干扰。
[0055]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及图7,磁体22呈矩体结构,采用矩体结构,加工方便,成本低,装配方便。而且,能够选用市场上现有的钕磁铁,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0056] 可选地,磁体22为钕磁铁,采用钕磁铁磁性强,且磁性较为稳定。
[0057]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架21为绝缘体,且支架21由非磁体材质制成,这样可避免支架21中形成环形电流,防止支架21产生磁场或涡流,避免支架21干扰磁体22磁性或
干扰无线充电线圈31。
[0058] 可选地,支架21为塑胶件,采用塑胶件具有一定的柔性,便于磁体22的安装和固定,可以利用塑胶件的柔性实现磁体22的过盈配合,以保障磁体22的稳定;塑胶件可通过注
塑直接成型,加工方便,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塑胶件不具有磁性,有
利于将磁体22与外部隔开,避免支架21外周吸附外部磁吸件;塑胶件不利于导热,能够避免
无线充电线圈31充电时发热影响磁体22磁场强度。当然地,支架也可采用硅胶件或塑料件
等。
[0059]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及图7,支架21呈圆环形,采用圆环形结构有利于减小支架21的横截面积,降低支架21尺寸。支架21的横截面也可以是采用多边形
结构,如四边形、六边形或八边形等结构;第一隔磁环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结构,也可以是
多边形结构,如四边形、六边形或八边形等结构。
[0060]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5,磁吸机构2还包括第二隔磁环24,第二隔磁环24设于支架21的另一端,磁体22与第二隔磁环24相磁吸。通过第二隔磁环24,能够
使得磁体22靠近第二隔磁环24的一端的磁感线向第二隔磁环24靠近,减小磁体22靠近第二
隔磁环24一端磁场的泄露,有利于减小磁体22受外部磁吸件的干扰,防止磁体22与外部磁
吸件发生磁化现象导致磁体22磁力降低。而且,第二隔磁环也能起到方便磁体固定的作用。
[0061] 可选地,请参阅图5,第二隔磁环24与第一隔磁环23可以是相互独立的两部分,也可以是一体结构。请参阅图8,第一隔磁环可以是由呈环形阵列的多块隔磁板组成,第一隔
磁环也可以是一体结构。第二隔磁环可以是由呈环形阵列的多块隔磁片组成,第二隔磁环
24也可以是一体结构。
[006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隔磁环24由磁性材料制成,在磁体22靠近第二隔磁环24一端受到第二隔磁环24的作用,改变磁感线的方向,使得磁感线朝向第二隔磁环24偏移,并
通过第二隔磁环24与相邻磁体22的磁感线连通,进一步减小磁体22磁场穿过无线充电线圈
31的磁通量。
[0063] 可选地,第二隔磁环24由软磁材料制成,采用软磁材料磁通较大,有利于减少磁体磁场穿过适配位210的磁通量。采用软磁材料能够避免第二隔磁环24在磁体22或无线充电
线圈31磁场中被磁化产生剩磁,能够防止第二隔磁环24长时间磁化后,导致第二隔磁环24
产生磁场与无线充电线圈31或磁体22干扰,有利于保障磁体22的磁场强度和无线充电线圈
31的充电效率。第二隔磁环24不具有磁性,第二隔磁环24的安装不需要考虑磁场极性,这样
便于第二隔磁环24的加工和安装。当然地,第一隔磁环也可以采用硬磁材料或矩磁材料等。
[0064] 可选地,第二隔磁环24为硅钢环,采用硅钢环,一方面在磁体22安装后,不会被磁体22磁化产生磁性,有利于保障磁体22的磁力强度;另一方面加工方便,价格便宜,有利于
降低生产成本。
[0065]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隔磁环24呈片状结构,磁体22的端面吸合在第二隔磁环24表面上,采用片状结构加工方便,便于第二隔磁环24贴合在支架21的端面上,占用
厚度小,且对磁体22磁场强度影响小,能使磁感线集中在磁体22端部表面。
[0066]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及图6,安装位211为贯穿支架21的通孔,通孔位于支架21另一端的开口分别供第一隔磁环23和第二隔磁环24与磁体22对应表面磁吸
固定,采用通孔能够使得磁体22吸合在第二隔磁环24及第二隔磁环24上,减小磁吸机构2的
厚度,同时,减小泄露的磁感线,以降低无线充电线圈31充电时的损耗。安装位211也可为开
槽,开槽贯穿支架21,开槽位于支架21靠近适配位210一侧,这样也能够使得第一隔磁环23
和第二隔磁环24可同时与磁体22磁吸固定。
[0067]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架21的中部开设有中心孔,中心孔形成适配位210。通过中心孔能够容纳无线充电线圈31,便于无线充电线圈31的对位,且能够减小无线充电
线线圈到待充电设备的距离,有利于提高无线充电线圈31的充电效率。
[0068]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支架的中部也可开设中心槽,中心槽形成适配位。这样通过中心槽可以实现无线充电线圈31的对位。当然地,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架另一端的端
面位于第一隔磁环内的部分形成适配位,可在支架上不开设中心孔或中心槽,将无线充电
线圈31贴合在支架端面上,以控制无线充电线圈31的安装位置。
[0069] 可选地,请参阅图6,支架21上开设有成型槽213,成型槽213位于相邻两个安装位211之间。通过成型槽213能够使得通孔侧壁形成薄壁结构,有利于通孔内壁的形变,有利于
降低安装位211的加工精度,便于磁体22的装配与固定。而且,成型槽213有利于磁体22散
热。
[0070] 可选地,支架21包括环形板、凸环和多组侧板,凸环由环形板的外周朝向靠近第二隔磁环24的一侧延伸。安装位211贯穿环形板,安装位211位于凸环和第一隔磁环23之间,在
磁体22由贯穿孔放入安装位211时,磁体22靠近第一隔磁环23的一面吸附在第一隔磁环23
上,凸环止挡在磁体22远离第一隔磁环23的一面,这样减小了第一隔磁环23与磁体22之间
的距离,有利于防止漏磁,且能够保障磁体22装配的稳定。
[0071] 可选地,支架21还包括多个侧板,侧板形成安装位211的侧壁,侧板由凸环延伸至第一隔磁环23,各安装位对应的两个侧板与凸环围成贯穿槽,贯穿槽贯穿环形板,并形成安
装位211。这样采用贯穿槽,能够使得磁体22吸合固定在第一隔磁环23表面,也有利于保持
安装位211中磁体22的稳定。而且支架21具有一定的柔性,有利于环形板与壳体贴紧,有利
于磁体22的装配和散热,且能够节省材料。相邻两个连接位之间还设有连接板,位于两个安
装位211上且相邻的两个侧板分别与连接板的两端相连。在装入磁体之后,连接板能够增强
支架21的结构强度。
[0072] 可选地,环形板延伸至侧板靠近中心孔的一侧,第一隔磁环23的一端抵持于环形板上,第一隔磁环23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隔磁环24,贯穿槽贯穿环形板形成贯穿孔,这样能
够通过环形板的边缘和连接板起到定位作用,以便第一隔磁环23的安装;而且能够减小第
一隔磁环23靠近第二隔磁环24一端的漏磁。
[0073]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座,请参阅图1至图3,无线充电座包括壳体1、无线充电线圈31和电路板33,无线充电线圈31与电路板33电连接,电路板33安装在壳体1
内。无线充电座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磁吸机构2,支架21固定在壳体1上,无线充电线
圈31安装于适配位210。通过采用磁吸机构2能够与待充电设备吸合固定,以便无线充电线
圈31与待充电设备的位置对齐和固定。而且,有利于降低磁体22对无线充电线圈31的干扰,
有利于降低能耗;能够简化无线充电座的制造过程,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0074] 可选地,请参阅图2,壳体1内还设有隔磁板32,隔磁板32支撑无线充电线圈31,无线充电线圈31和电路板33分别位于隔磁板32的两侧。采用隔磁板32能够减小无线充电线圈
31充电时磁场的泄露,提高无线充电线圈31的充电效率,减小无线充电线圈31磁场对外部
的影响。
[0075] 可选地,请参阅图2,壳体1内还设有弹性垫13,弹性垫13位于隔磁板32靠近电路板33的一侧,弹性垫13沿电路板33周向设置。采用弹性垫13能够推顶隔磁板32带动无线充电
线圈31抵持在壳体1内壁上,以保障隔磁板32位置的稳定,有利于减小无线充电座充电时,
无线充电线圈31与待充电设备之间的垂直距离,减小无线充电线圈31充电时的能量损耗。
[0076] 可选地,弹性垫13为泡棉垫。由于弹性垫13保障了无线充电线圈31和隔磁板32位置稳定,能够避免无线充电线圈31或隔磁板32位置移动导致磁体22与无线充电线圈31之间
干扰造成的能量损耗增大。
[0077] 可选地,请参阅图2,壳体1包括下壳12和盖体11,盖体11盖合在下壳12上,盖体11用于与待充电产品相适配。磁吸机构2和无线充电线圈31贴紧盖体11内表面,有利于增强无
线充电座与待充电设备吸合的稳定性,降低无线充电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无线充电座还包
括连接线,连接线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连接线贯穿下壳12并与电路板33连接。连接线伸入
壳体1中的一端设有卡块,支架21上开设有卡槽212,卡槽212与卡块卡接配合;第二隔磁环
24上开设有缺口240,缺口240可供连接线端部置于卡槽212中,避免第二隔磁环24阻碍连接
线端部的安装。这样能够增强无线充电线圈31、支架21、壳体1和导线之间的稳定性,防止导
线受到拉力时无线充电线圈31和支架21的位置相对移动。
[0078]电量\时间 0h 1h 2h 3h 4h
实施例一 0 16% 34% 51% 73%
对比例一 0 13% 22% 23% 23%
[0079] 上表为实施例一和对比例一分别为手机充电时电量与时间的数据,其中:实施例一为具有第一隔磁环的无线充电座;对比例一为无第一隔磁环的无线充电座。由表中数据
可知,实施例一的充电效率明显高于对比例一的充电效率。而且随着手机充电时间的增加,
对比例一中手机的电量增加速度逐渐减缓,在手机电量达到23%后基本不再增加;而实施
例一能够保持较高的充电速度。由此可见,在增加第一磁环之后,能够明显降低磁体对无线
充电线圈的干扰,能够显著提高无线充电效率,有利于将待充电设备充至电量饱和。
[0080]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