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水封石油洞库油泥沉积的发油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1492086.6

文献号 : CN11271754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殷丹丹杨森竺柏康朱根民赵东锋

申请人 : 浙江海洋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水封石油洞库油泥沉积的发油装置,属于石油化工技术领域,本装置包括:初级分离器,初级分离器通过第一传送管体与潜液泵连接,潜液泵设于储油洞库内底部;油泥分离器,油泥分离器用于接收初级分离器排出油泥并进行油泥分离;油水分离器,油水分离器用于接收初级分离器排出油水并进行油水分离;油泥分离器出油端通过第一传送管体将分离获得油体送入第二传送管体,增压泵将油体送回储油洞库;本发明实现了对油泥进行流水线式连续处理,克服油泥处理过程中油气损耗以及存在安全隐含的问题,并避免或降低油泥与处理设备的粘附,油泥复原成原油的回收率高,实现原油回收,减小环境污染。

权利要求 :

1.一种处理水封石油洞库油泥沉积的发油装置,包括:初级分离器(60),所述初级分离器(60)通过第一传送管体(10)与潜液泵(13)连接,所述潜液泵(13)设于储油洞库(100)内底部;

油泥分离器(70),所述油泥分离器(70)用于接收初级分离器(60)排出油泥并进行油泥分离;

油水分离器(50),所述油水分离器(50)用于接收初级分离器(60)排出油水并进行油水分离;

增压泵(40),所述增压泵(40)通过第二传送管体(41)与油水分离器(50)出油端连接;

其中,所述油泥分离器(70)出油端通过第一传送管体(10)将分离获得油体送入第二传送管体(41),所述增压泵(40)将油体送回储油洞库(100);

其中,所述储油洞库(100)外设有第一气体收集器(30),所述第一气体收集器(30)通过第一传送管体(10)与储油洞库(100)连通;

所述初级分离器(60)包括初级分离箱体(61),所述初级分离箱体(61)内通过竖直设置的分离网板(611)将初级分离箱体(61)内部空间分割为第二腔室(612)和第一腔室(68),所述第二腔室(612)和第一腔室(68)内底部分别设有加热件(69);所述第二腔室(612)上部的初级分离箱体(61)上部连接有第一进料管体(63),所述第一腔室(68)底部的初级分离箱体(61)连接有第一排料管(610),所述第一腔室(68)侧壁上部的初级分离箱体(61)连接有第一排液管(67),

所述第一腔室(68)上部的初级分离箱体(61)连接有第一排气管(65),所述第一排气管(65)连接有第二气体收集器(66);

所述第二腔室(612)内设有搅拌组件(62),所述搅拌组件(62)包括:第一驱动电机(64),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4)设于第二腔室(612)上部的初级分离箱体(61)外,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4)的搅拌转轴(622)延伸至第二腔室(612)内,且所述搅拌转轴(622)底部同轴连接圆盘状的搅拌转盘(623),搅拌底板(627),所述搅拌底板(627)为圆盘状,所述搅拌底板(627)表面设有至少两个固定插槽(629),所述搅拌转盘(623)底面通过与固定插槽(629)数量对应的搅拌杆体(624)与固定插槽(629)连接,所述搅拌杆体(624)倾斜设置,其中,所述搅拌底板(627)侧边连接有搅拌环套(626),所述搅拌环套(626)表面环绕开设第一搅拌通孔(625),所述搅拌底板(627)中部开设有圆形且同心的第二搅拌通孔(628),所述搅拌底板(627)上设有环绕第二搅拌通孔(628)开设的扇形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水封石油洞库油泥沉积的发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储油洞库(100)外设有氮气发生器(20),所述氮气发生器(20)通过第一传送管体(10)与储油洞库(10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处理水封石油洞库油泥沉积的发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油泥分离器(70)包括:

油泥分离壳体(711),所述油泥分离壳体(711)上部设有密封盖板(77),所述密封盖板(77)底面设有第一柱套(76)和进料圆环(710),所述第一柱套(76)设于油泥分离壳体(711)内,所述进料圆环(710)固设在第一柱套(76)外壁,所述密封盖板(77)上设有穿过其的第五进料管体(79),所述第五进料管体(79)穿过进料圆环(710)且出料口设于进料圆管(710)底部,

破碎柱体(713),所述破碎柱体(713)由第二驱动电机(78)驱动旋转,所述第二驱动电机(78)设于密封盖板(77)外部,所述破碎柱体(713)侧面螺旋环绕布设短片状的第二破碎叶片(7132),所述破碎柱体(713)侧面底部螺旋环绕布设长片状的第一破碎叶片(7131),所述第一破碎叶片(7131)与第二破碎叶片(7132)螺旋布设方向相反;

其中,所述油泥分离壳体(711)底部设有第二排料管(72),上部设有第三排料管(75),所述油泥分离壳体(711)底部还设有第三进气通孔(71),所述第三进气通孔(71)进气方向为油泥分离壳体(711)中心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处理水封石油洞库油泥沉积的发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进料圆环(710)内部开设圆环状的环形通孔(7101),所述第五经过管体(79)穿过环形通孔(71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处理水封石油洞库油泥沉积的发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柱套(76)外侧面底部环绕布设油泥导流叶板(712),所述第二驱动电机(78)的输出轴连接同轴第五驱动转轴(7133),所述第五驱动转轴(7133)与第一柱套(76)同轴设置且底端连接破碎柱体(7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处理水封石油洞库油泥沉积的发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油水分离器(50)的出水端连接有污水收集箱(5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处理水封石油洞库油泥沉积的发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传送管体(10)上设有流量计(11)和/或压力计(12)。

说明书 :

一种处理水封石油洞库油泥沉积的发油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处理水封石油洞库油泥沉积的发油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申请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0003] 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素有“工业血液”之称的石油成为不可缺少的能源,地下水封洞库因其占地面积少、存储量大、应急能力强、成本低、安全性能高、备战能力强等
优点,目前己经成为国际上越来越重要的石油储备方式。原油是由胶体溶液、固体烃、沥青
质、微粒泥沙分散相等着组成的混合物,地下原油洞库长期运营之后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沉
积问题。由于地下洞库具有规模大、工程施工技术复杂、安全运行要求高等特点,目前我国
尚未开发出较为成熟的油泥清除与洞库清理技术,而油泥具有易燃、有毒、自然降解困难等
特点,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为HW08类危险固废,现有的油泥处理设备通常存在二次
污染同时对油泥中的油气资源浪费严重,或者处理费用高,难以实现产业化、小型化的高效
快速无害化处理。
[0004]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
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水封石油洞库油泥沉积的发油装置,对油泥进行流水线式连续处理,克服油泥处理过程中油气损耗以及存在安全隐含的问题,并避免或降
低油泥与处理设备的粘附,油泥复原成原油的回收率高,实现原油回收,减小环境污染。
[0006]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处理水封石油洞库油泥沉积的发油装置,包括:
[0007] 初级分离器,初级分离器通过第一传送管体与潜液泵连接,潜液泵设于储油洞库内底部;
[0008] 油泥分离器,油泥分离器用于接收初级分离器排出油泥并进行油泥分离;
[0009] 油水分离器,油水分离器用于接收初级分离器排出油水并进行油水分离;
[0010] 增压泵,增压泵通过第二传送管体与油水分离器出油端连接;
[0011] 其中,油泥分离器出油端通过第一传送管体将分离获得油体送入第二传送管体,增压泵将油体送回储油洞库;
[0012] 其中,储油洞库外设有第一气体收集器,第一气体收集器通过第一传送管体与储油洞库连通。
[0013] 本发明通过设计初级分离器对储油洞库内部抽取的油泥进出初级分离,将油泥中能够分离的水油混合物进行初步分离,送入至油水分离器内进行油水分离,回收油水混合
物中的原油,而经过初级分离器的油泥送入至油泥分离器内进行深度分离,分离获得的油
泥中原油进行回收,具体的油水分离以及油泥分离获得的原油能够实现达到98%以上沉积
物复原成原油经过第一传送管体送回至储油洞库内,实现对油泥进行流水线式连续处理并
回收,为保证整个回收获得的原油输送顺利,通过设置增压泵的方式来保证原油高效输送
回储油洞库,同时,设计第一气体收集器对储油洞库内部油气进行收集,以降低油气随油泥
排出几率提升,克服油泥处理过程中油气损耗以及存在安全隐含的问题,本发明油泥复原
成原油的回收率高,实现原油回收,减小环境污染。
[0014]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初级分离器包括初级分离箱体,初级分离箱体内通过竖直设置的分离网板将初级分离箱体内部空间分割为第二腔室和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一
腔室内底部分别设有加热件;第二腔室上部的初级分离箱体上部连接有第一进料管体,第
一腔室底部的初级分离箱体连接有第一排料管,第一腔室侧壁上部的初级分离箱体连接有
第一排液管,优选的,第一腔室上部的初级分离箱体连接有第一排气管,第一排气管连接有
第二气体收集器。加热件为电热加热件,通过分离网板将处理分离器内部分隔为第二腔室
和第一腔室目的在于实现对油泥过滤和分级,具体为:将需处理的油泥通过潜液泵抽取至
第二腔室内部之后,通过加热件对第二腔室内部的油泥进行加热,第二腔室内的油泥经过
加热后流动性得到提高有助于原油与泥土、沙粒等的分离,同时油泥中的挥发性气体能够
通过第一排气管排入至第二气体收集器内,加热后的油泥流动性得到提高其通过分离网板
进入到第一腔室内继续加热进一步提升油泥的流动性有利于油体中的水体分离,这样通过
设有的第一排液管将油泥上层的介质排出至油水分离器进行处理,第二腔室内油泥可能存
在的结块物能被截留继续加热处理避免了结块物造成输送管道的堵塞同时油泥中的大颗
粒物也能够被截留防止管体堵塞,而剩余在第一腔室油泥经第一排料管排入至油泥分离器
进行原油回收处理。
[0015]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第二腔室内设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
[0016] 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设于第二腔室上部的初级分离箱体外,第一驱动电机的搅拌转轴延伸至第二腔室内,且搅拌转轴底部同轴连接圆盘状的搅拌转盘,
[0017] 搅拌底板,搅拌底板为圆盘状,搅拌底板表面设有至少两个固定插槽,搅拌转盘底面通过与固定插槽数量对应的搅拌杆体与固定插槽连接,搅拌杆体倾斜设置,
[0018] 其中,搅拌底板侧边连接有搅拌环套,搅拌环套表面环绕开设第一搅拌通孔,搅拌底板中部开设有圆形且同心的第二搅拌通孔,
[0019] 第二腔室内送入的油泥为从储油洞库内抽取,其流动性较差,沉积物相对聚集,单一通过加热件对油泥进行加热,油泥的流动性提高效果较差且时间过长,通过在第二腔室
内设置搅拌组件的方式来辅助提高油泥的流动性以及缩短油泥处理时间,具体的,设计第
一驱动电机驱动搅拌轴旋转带动圆盘状的搅拌转盘,搅拌转盘旋转的同时带动其底部搅拌
杆体旋转,搅拌杆体的旋转能够对油泥进行搅拌处理,提升油泥流动性,也有利于油泥之间
的热传递以此进一步提升油泥流动性,而将搅拌杆体设计成倾斜状态对于搅拌效果具有相
对提升,优选将搅拌杆体向搅拌转轴心处倾斜设置,这样对于搅拌过程能够起到使油泥向
中部聚集的效果,能够扩大油泥之间的热传递效果,且减小油泥向第二腔室腔壁方向流动,
减小与腔壁的接触来降低粘附腔壁可能性,在搅拌杆体底部设置搅拌底板以及搅拌底板侧
边设置搅拌环套的目的在于,增大搅拌组件的搅拌范围并使搅拌的油泥形成较为规律的流
动,这样能够减小对油泥搅拌过程中搅拌部件的搅拌速度过快导致油泥剧烈翻动所带来的
油气损耗更避免可能出现的静电,同时搅拌底板和搅拌环套能够对搅拌过程中的油泥起到
箱中心处聚集效果,而聚集的油泥在通过第一搅拌通孔和第二搅拌通孔向下落出,形成较
为规律的流动,搅拌环套的设计能够促进油泥向搅拌中心聚集,进而相对减小油泥在搅拌
腔室内壁停留或接触时间来降低油泥与腔壁的粘附率。
[0020]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搅拌底板上还环绕圆形的第二搅拌通孔开设有扇形孔,用于实现扩大油泥的流通通道面积范围,保证形成较为规律的流动。
[0021]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储油洞库外设有氮气发生器,氮气发生器通过第一传送管体与储油洞库连通。氮气发生器用于对储油洞库内部送入氮气储油洞库内用于抑制储油
洞库内部的氧气浓度以及油气浓度。
[0022]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油泥分离器包括:
[0023] 油泥分离壳体,油泥分离壳体上部设有密封盖板,密封盖板底面设有第一柱套和进料圆环,第一柱套设于油泥分离壳体内,进料圆环固设在第一柱套外壁,密封盖板上设有
穿过其的第五进料管体,第五进料管体穿过进料圆环且出料口设于进料圆管底部,
[0024] 破碎柱体,破碎柱体由第二驱动电机驱动旋转,第二驱动电机设于密封盖板外部,破碎柱体侧面螺旋环绕布设短片状的第二破碎叶片,破碎柱体侧面底部螺旋环绕布设长片
状的第一破碎叶片,第一破碎叶片与第二破碎叶片螺旋布设方向相反;
[0025] 其中,油泥分离壳体底部设有第二排料管,上部设有第三排料管,油泥分离壳体底部还设有第三进气通孔,第三进气通孔进气方向为油泥分离壳体中心处。第三进气孔所进
气体为氮气。
[0026] 对于经过初级分离器分离的油泥而言其内部水体含量较少,存留的物质普遍以原油、泥土、沙粒等,通过设计离心分离方式对油泥进行固液分离,在固液分离过程中,利用油
泥分离壳体内部的破碎柱体带动油泥在油泥分离壳体形成旋转运动,在离心力和重力作用
下,原油中的泥土颗粒以及沙粒颗粒能够被分离并通过位于油泥分离壳体底部的第二排料
管排出,实现泥沙等的排出,而原油为油液其在离心力作用在甩至油泥分离壳体内壁方向
并且能够位于油泥分离壳体上部,分离获得额原油因此能够通过第三排料管排出,在具体
油泥分离过程中,第三进气孔从油泥分离壳体底部进气并且向壳体中心方向进气,这样对
于壳体中心处聚集的油泥而言在氮气的上浮作用力下能够促进氮气带动原油向上浮,提高
原油与泥沙的分离效果,且氮气的充入有效降低油泥分离过程中油气浓度,保证油泥分离
安全性,同时氮气箱壳体中心处进气有利于与破碎柱体接触,对于破碎柱体表面可能存在
的粘附物具有辅助脱离效果,而在破碎柱体上分别设置螺旋旋向不同的第一破碎叶片和第
二破碎叶片的方式对于底部向上的氮气具有相对的减缓其向上移动速度的效果,且各破碎
叶片对油泥而言的旋转效果能够适当得到提升,如油泥之间的热传递效果。
[0027]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进料圆环内部开设圆环状的环形通孔,第五经过管体穿过环形通孔。环形通孔底部环绕开设向下贯通的通孔,设计进料圆环的方案目的在于实现
油泥进入油泥分离壳体内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圆环状的环形通孔由多个方向落入油泥分
离壳体内,实现油泥在油泥分离壳体内落料的分布均匀性以及缓解入料口的输入压力。
[0028]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第一柱套外侧面底部环绕布设油泥导流叶板,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同轴第五驱动转轴,第五驱动转轴与第一柱套同轴设置且底端连接破碎
柱体。油泥导流叶板的设计用于实现对上方的油泥进行导流,促进油泥在进入油泥分离壳
体后较佳的沿油泥导流叶板落至破碎柱体附近,而降低油泥直接落至油泥分离壳体内壁方
向,而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五驱动转轴设计目的在于,第五驱动转轴直接穿过套筒状的第一
柱套,第五转轴与第一柱套之间无摩擦或触碰影响。
[0029]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油水分离器的出水端连接有污水收集箱,用于收集油水分离获得的污水,以防分离的污水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
[0030]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第一传送管体上设有流量计和/或压力计,流量计的设计用于监控各第一传送管体输送介质的流量,便于计算原油回收率,其中压力计的设计用于
监控各管体内部压力,避免输送压力不足难以实现介质输送,同时压力的监控以便于保证
整个油泥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
[003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设计初级分离器对储油洞库内部抽取的油泥进出初级分离,将油泥中能够分离的水油混合物进行初步分离,送入至油
水分离器内进行油水分离,回收油水混合物中的原油,而经过初级分离器的油泥送入至油
泥分离器内进行深度分离,分离获得的油泥中原油进行回收,具体的油水分离以及油泥分
离获得的原油能够实现达到98%以上沉积物复原成原油经过第一传送管体送回至储油洞
库内,实现对油泥进行流水线式连续处理并回收,为保证整个回收获得的原油输送顺利,通
过设置增压泵的方式来保证原油高效输送回储油洞库,同时,设计第一气体收集器对储油
洞库内部油气进行收集,以降低油气随油泥排出几率提升,克服油泥处理过程中油气损耗
以及存在安全隐含的问题,本发明油泥复原成原油的回收率高,实现原油回收,减小环境污
染。

附图说明

[0032] 图1为一种处理水封石油洞库油泥沉积的发油装置示意图;
[0033] 图2为初级分离器内部示意图;
[0034] 图3为搅拌组件示意图;
[0035] 图4为搅拌底板俯视图;
[0036] 图5为油泥分离器内部示意图;
[0037] 图6为破碎柱体和第一柱套示意图;
[0038] 图7为导流环和加热环示意图。
[0039] 附图标号:100‑储油洞库;10‑第一传送管体;11‑流量计;12‑压力计;13‑潜液泵;20‑氮气发生器;30‑第一气体收集器;40‑增压泵;41‑第二传送管体;50‑油水分离器;51‑污
水收集箱;60‑初级分离器;61‑初级分离箱体;62‑搅拌组件;622‑搅拌转轴;623‑搅拌转盘;
624‑搅拌杆体;625‑第一搅拌通孔;626‑搅拌环套;627‑搅拌底板;628‑第二搅拌通孔;629‑
固定插槽;63‑第一进料管体;64‑第一驱动电机;65‑第一排气管;66‑第二气体收集器;67‑
第一排液管;68‑第一腔室;69‑加热件;610‑第一排料管;611‑分离网板;612‑第二腔室;70‑
油泥分离器;71‑第三进气通孔;72‑第二排料管;73‑导流环;74‑加热环;75‑第三排料管;
76‑第一柱套;77‑密封盖板;78‑第二驱动电机;79‑第五进料管体;710‑进料圆环;7101‑环
形通孔;711‑油泥分离壳体;712‑油泥导流叶板;713‑破碎柱体;7131‑第一破碎叶片;7132‑
第二破碎叶片;7133‑第五驱动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41] 实施例1:
[0042] 参见附图1‑6所示,一种处理水封石油洞库油泥沉积的发油装置,包括:
[0043] 初级分离器60,初级分离器60通过第一传送管体10与潜液泵13连接,潜液泵13设于储油洞库100内底部;
[0044] 油泥分离器70,油泥分离器70用于接收初级分离器60排出油泥并进行油泥分离;
[0045] 油水分离器50,油水分离器50用于接收初级分离器60排出油水并进行油水分离;
[0046] 增压泵40,增压泵40通过第二传送管体41与油水分离器50出油端连接;
[0047] 其中,油泥分离器70出油端通过第一传送管体10将分离获得油体送入第二传送管体41,增压泵40将油体送回储油洞库100;
[0048] 其中,储油洞库100外设有第一气体收集器30,第一气体收集器30通过第一传送管体10与储油洞库100连通。
[0049] 本发明通过设计初级分离器60对储油洞库10内部抽取的油泥进出初级分离,将油泥中能够分离的水油混合物进行初步分离,送入至油水分离器50内进行油水分离,回收油
水混合物中的原油,而经过初级分离器60的油泥送入至油泥分离器70内进行深度分离,分
离获得的油泥中原油进行回收,具体的油水分离以及油泥分离获得的原油能够实现达到
98%以上沉积物复原成原油经过第一传送管体10送回至储油洞库100内,实现对油泥进行
流水线式连续处理并回收,为保证整个回收获得的原油输送顺利,通过设置增压泵40的方
式来保证原油高效输送回储油洞库100,同时,设计第一气体收集器30对储油洞库100内部
油气进行收集,以降低油气随油泥排出几率提升,克服油泥处理过程中油气损耗以及存在
安全隐含的问题,本发明油泥复原成原油的回收率高,实现原油回收,减小环境污染。
[0050] 初级分离器60包括初级分离箱体61,初级分离箱体61内通过竖直设置的分离网板611将初级分离箱体61内部空间分割为第二腔室612和第一腔室68,第二腔室612和第一腔
室68内底部分别设有加热件69;第二腔室612上部的初级分离箱体61上部连接有第一进料
管体63,第一腔室68底部的初级分离箱体61连接有第一排料管610,第一腔室68侧壁上部的
初级分离箱体61连接有第一排液管67,优选的,第一腔室68上部的初级分离箱体61连接有
第一排气管65,第一排气管65连接有第二气体收集器66。加热件69为电热加热件,通过分离
网板611将处理分离器60内部分隔为第二腔室612和第一腔室68目的在于实现对油泥过滤
和分级,具体为:将需处理的油泥通过潜液泵13抽取至第二腔室612内部之后,通过加热件
69对第二腔室612内部的油泥进行加热,第二腔室612内的油泥经过加热后流动性得到提高
有助于原油与泥土、沙粒等的分离,同时油泥中的挥发性气体能够通过第一排气管65排入
至第二气体收集器66内,加热后的油泥流动性得到提高其通过分离网板611进入到第一腔
室68内继续加热进一步提升油泥的流动性有利于油体中的水体分离,这样通过设有的第一
排液管67将油泥上层的介质排出至油水分离器50进行处理,第二腔室612内油泥可能存在
的结块物能被截留继续加热处理避免了结块物造成输送管道的堵塞同时油泥中的大颗粒
物也能够被截留防止管体堵塞,而剩余在第一腔室68油泥经第一排料管610排入至油泥分
离器70进行原油回收处理。
[0051] 第二腔室612内设有搅拌组件62,搅拌组件62包括:
[0052] 第一驱动电机64,第一驱动电机64设于第二腔室612上部的初级分离箱体61外,第一驱动电机64的搅拌转轴622延伸至第二腔室612内,且搅拌转轴622底部同轴连接圆盘状
的搅拌转盘623,
[0053] 搅拌底板627,搅拌底板627为圆盘状,搅拌底板627表面设有至少两个固定插槽629,搅拌转盘623底面通过与固定插槽629数量对应的搅拌杆体624与固定插槽629连接,搅
拌杆体624倾斜设置,
[0054] 其中,搅拌底板627侧边连接有搅拌环套626,搅拌环套626表面环绕开设第一搅拌通孔625,搅拌底板627中部开设有圆形且同心的第二搅拌通孔628,
[0055] 第二腔室612内送入的油泥为从储油洞库100内抽取,其流动性较差,沉积物相对聚集,单一通过加热件69对油泥进行加热,油泥的流动性提高效果较差且时间过长,通过在
第二腔室612内设置搅拌组件62的方式来辅助提高油泥的流动性以及缩短油泥处理时间,
具体的,设计第一驱动电机64驱动搅拌轴622旋转带动圆盘状的搅拌转盘623,搅拌转盘623
旋转的同时带动其底部搅拌杆体624旋转,搅拌杆体624的旋转能够对油泥进行搅拌处理,
提升油泥流动性,也有利于油泥之间的热传递以此进一步提升油泥流动性,而将搅拌杆体
624设计成倾斜状态对于搅拌效果具有相对提升,优选将搅拌杆体624向搅拌转盘623轴心
处倾斜设置,这样对于搅拌过程能够起到使油泥向中部聚集的效果,能够扩大油泥之间的
热传递效果,且减小油泥向第二腔室612腔壁方向流动,减小与腔壁的接触来降低粘附腔壁
可能性,在搅拌杆体624底部设置搅拌底板627以及搅拌底板627侧边设置搅拌环套626的目
的在于,增大搅拌组件的搅拌范围并使搅拌的油泥形成较为规律的流动,这样能够减小对
油泥搅拌过程中搅拌部件的搅拌速度过快导致油泥剧烈翻动所带来的油气损耗更避免可
能出现的静电,同时搅拌底板627和搅拌环套626能够对搅拌过程中的油泥起到箱中心处聚
集效果,而聚集的油泥在通过第一搅拌通孔625和第二搅拌通孔628向下落出,形成较为规
律的流动,搅拌环套626的设计能够促进油泥向搅拌中心聚集,进而相对减小油泥在搅拌腔
室内壁停留或接触时间来降低油泥与腔壁的粘附率。
[0056] 搅拌底板627上还环绕圆形的第二搅拌通孔628开设有扇形孔,用于实现扩大油泥的流通通道面积范围,保证形成较为规律的流动。
[0057] 储油洞库100外设有氮气发生器20,氮气发生器20通过第一传送管体10与储油洞库100连通。氮气发生器20用于对储油洞库100内部送入氮气储油洞库100内用于抑制储油
洞库100内部的氧气浓度以及油气浓度。
[0058] 油泥分离器70包括:
[0059] 油泥分离壳体711,油泥分离壳体711上部设有密封盖板77,密封盖板77底面设有第一柱套76和进料圆环710,第一柱套76设于油泥分离壳体711内,进料圆环710固设在第一
柱套76外壁,密封盖板77上设有穿过其的第五进料管体79,第五进料管体79穿过进料圆环
710且出料口设于进料圆管710底部,
[0060] 破碎柱体713,破碎柱体713由第二驱动电机78驱动旋转,第二驱动电机78设于密封盖板77外部,破碎柱体713侧面螺旋环绕布设短片状的第二破碎叶片7132,破碎柱体713
侧面底部螺旋环绕布设长片状的第一破碎叶片7131,第一破碎叶片7131与第二破碎叶片
7132螺旋布设方向相反;
[0061] 其中,油泥分离壳体711底部设有第二排料管72,上部设有第三排料管75,油泥分离壳体711底部还设有第三进气通孔71,第三进气通孔71进气方向为油泥分离壳体711中心
处。第三进气孔71所进气体为氮气。
[0062] 对于经过初级分离器60分离的油泥而言其内部水体含量较少,存留的物质普遍以原油、泥土、沙粒等,通过设计离心分离方式对油泥进行固液分离,在固液分离过程中,利用
油泥分离壳体711内部的破碎柱体713带动油泥在油泥分离壳体711形成旋转运动,在离心
力和重力作用下,原油中的泥土颗粒以及沙粒颗粒能够被分离并通过位于油泥分离壳体
711底部的第二排料管72排出,实现泥沙等的排出,而原油为油液其在离心力作用在甩至油
泥分离壳体711内壁方向并且能够位于油泥分离壳体711上部,分离获得额原油因此能够通
过第三排料管75排出,在具体油泥分离过程中,第三进气孔71从油泥分离壳体711底部进气
并且向壳体中心方向进气,这样对于壳体中心处聚集的油泥而言在氮气的上浮作用力下能
够促进氮气带动原油向上浮,提高原油与泥沙的分离效果,且氮气的充入有效降低油泥分
离过程中油气浓度,保证油泥分离安全性,同时氮气箱壳体中心处进气有利于与破碎柱体
713接触,对于破碎柱体713表面可能存在的粘附物具有辅助脱离效果,而在破碎柱体713上
分别设置螺旋旋向不同的第一破碎叶片7131和第二破碎叶片7132的方式对于底部向上的
氮气具有相对的减缓其向上移动速度的效果,且各破碎叶片对油泥而言的旋转效果能够适
当得到提升,如油泥之间的热传递效果。
[0063] 进料圆环710内部开设圆环状的环形通孔7101,第五经过管体79穿过环形通孔7101。环形通孔7101底部环绕开设向下贯通的通孔,设计进料圆环710的方案目的在于实现
油泥进入油泥分离壳体711内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圆环状的环形通孔7101由多个方向落入
油泥分离壳体711内,实现油泥在油泥分离壳体711内落料的分布均匀性以及缓解入料口的
输入压力。
[0064]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第一柱套76外侧面底部环绕布设油泥导流叶板712,第二驱动电机78的输出轴连接同轴第五驱动转轴7133,第五驱动转轴7133与第一柱套76同轴设
置且底端连接破碎柱体713。油泥导流叶板712的设计用于实现对上方的油泥进行导流,促
进油泥在进入油泥分离壳体711后较佳的沿油泥导流叶板712落至破碎柱体713附近,而降
低油泥直接落至油泥分离壳体711内壁方向,而第二驱动电机78和第五驱动转轴7133设计
目的在于,第五驱动转轴7133直接穿过套筒状的第一柱套76,第五转轴7133与第一柱套76
之间无摩擦或触碰影响。
[0065] 油水分离器50的出水端连接有污水收集箱51,用于收集油水分离获得的污水,以防分离的污水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
[0066] 第一传送管体10上设有流量计11和/或压力计12,流量计11的设计用于监控各第一传送管体10输送介质的流量,便于计算原油回收率,其中压力计12的设计用于监控各管
体内部压力,避免输送压力不足难以实现介质输送,同时压力的监控以便于保证整个油泥
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
[0067] 实施例2:
[0068]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方案为:参见附图7所示,油泥分离壳体711内壁环绕布设有加热环74,加热环74具有柱状弧面凸起,加热环74呈间隔布设在油泥分
离壳体711内壁上,且加热环74之间设有导流环73,导流环73具有倾斜的导流斜面。间隔布
设的加热环74能够较为均匀的对壳体内部的油泥起到加热效果,提升油泥的流动性,有助
有原油与泥沙之间的分离,而且进一步设计加热环74表面具有柱状弧面凸起,这样在油泥
经过加热环74表面的接触面积得到扩大且相对的油泥经过柱状弧面凸起向壳体中部的流
动几率扩大,以便于进一步离心分离,而且油泥在沿壳体内壁流动过程中导流环73表面具
有的斜面能够引导被甩至壳体内壁方向的原油向上流动,在原油沿导流斜面向上流动过程
中其能够经过间隔布设的加热环74进而进一步的提升原油加热效果以便于提升出油效率。
[0069]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
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