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件和电动吸尘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80062836.5

文献号 : CN11275253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堀部勇布施野裕介赤瀬美树

申请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摘要 :

吸入件(2)具有能够与延长管连接的延长管连接部(6)和吸入件主体(4)。吸入件(2)在吸入件主体(4)的后方且比吸入件主体(4)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形成有旋转体配置空间(10),延长管连接部(6)的顶端位于该旋转体配置空间(10),在吸入件主体(4)中的位于旋转体配置空间(10)的前方的位置具有作为比旋转体配置空间(10)下方的吸入件主体(4)的上表面向上方凸起的部分的丘部(7)。延长管连接部(6)的顶端在旋转体配置空间(10)中能够相对于吸入件主体(4)转动地连接于吸入件主体(4)。由此,能够提供使用者能够容易地旋转、移动吸入件(2)且能够避免吸入件(2)与延长管的连接部分附近的破损的吸入件(2)。

权利要求 :

1.一种吸入件,其具有能够与延长管连接的延长管连接部、旋转体和吸入件主体,该旋转体具有弹性,与该延长管连接部的顶端连接,在侧面形成有曲面,其中,在所述吸入件主体的长边方向的后方且比所述吸入件主体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形成有旋转体配置空间,所述旋转体位于该旋转体配置空间,在所述吸入件主体中的位于所述旋转体配置空间的下方的位置形成有具有曲面的第1凹部,在位于所述第1凹部的前方的位置具有作为比所述第1凹部向上方凸起的部分的丘部,

在所述吸入件主体的短边方向上,在所述旋转体配置空间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台座部,所述旋转体能够以形成于所述旋转体的侧面的曲面在所述第1凹部上滑动的方式或者与所述第1凹部之间隔着微小间隙的方式以沿着所述吸入件主体的长边方向延伸的轴为中心在所述吸入件主体的短边方向也就是左右方向上旋转,通过使所述延长管连接部与所述台座部抵接,从而将所述吸入件的旋转角度在左右方向上限制在大约180度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件,其中,所述延长管连接部能够在所述吸入件主体的长边方向上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旋转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入件,其中,所述旋转体具有以在所述吸入件主体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开口的旋转体开口部,所述延长管连接部在所述旋转体开口部内与所述旋转体间隙配合且能够沿着所述旋转体开口部在所述吸入件主体的所述长边方向上转动。

4.一种电动吸尘器,其中,该电动吸尘器包括:

把手部,其具有集尘部、吸引马达以及电源部;

延长管;以及

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件,

所述延长管在一个端部连接有所述把手部,在所述延长管的另一个端部连接有所述吸入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中,所述把手部具有:

操作部,其配置于所述把手部的上表面侧,供使用者进行操作;

电源孔,其配置于所述把手部的背面侧,供电源插头插入;以及电源槽部,其形成为包含所述电源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中,所述电源槽部以在相对于所述把手部所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中,所述电源槽部形成于在所述把手部的相对于所述把手部所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截面上表现的假想圆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中,所述把手部具有槽部,该槽部相对于所述把手部所延伸的所述方向形成于左右侧面,能够供使用者的手指的至少1部分伸入地形成,所述槽部和所述电源槽部形成于同一所述假想圆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中,所述槽部以在相对于所述把手部所延伸的所述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中,所述槽部以在所述把手部所延伸的所述方向上延伸的轴为中心而形成于所述把手部的外周的对称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中,所述电源槽部形成于所述把手部的配设有所述电源部的部位的背面侧。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中,所述把手部具有配置于上表面的接受来自使用者的指示操作的操作部,在所述操作部的周围具有以从所述把手部的外表面突出的方式形成的操作突部。

说明书 :

吸入件和电动吸尘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吸入件和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0002] 公开了大量与在延长管的一端连接有吸入件且在另一端设有供使用者把持的把手部的吸尘器即所谓的杆式吸尘器相关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另外,公开了在相当于吸入口体的长边方向的一端的面将吸入口体与吸入管连结的电动吸尘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0004] 然而,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电动吸尘器中,由于将吸入口体与吸入管连结,因此存在即使使用者想要将吸入口体按压于地面,其力也未充分地传递的可能性。
[0005] 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电动吸尘器中,在使用者将吸入件向前方推出时,有时吸入口体的顶端与家具等碰撞。此时,过度的力施加于吸入口体与吸入管的连结部分,吸入口体
与吸入管的连结部分有可能破损。
[0006] 并且,在专利文献2的电动吸尘器中,仅是将吸入口体与吸入管连结。因此,使用者无法容易地进行手柄操作以使吸入口体向期望的方向旋转、前进、后退等。
[0007] 现有技术文献
[0008] 专利文献
[0009]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122346号公报
[0010]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2145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是一种吸入件,其具有能够与延长管连接的延长管连接部和吸入件主体。吸入件在吸入件主体的后方且比吸入件主体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形成有旋转体配置空
间,延长管连接部的顶端位于该旋转体配置空间,在吸入件主体中的位于旋转体配置空间
的前方的位置具有作为比旋转体配置空间下方的吸入件主体的上表面向上方凸起的部分
的丘部。并且,延长管连接部的顶端在旋转体配置空间中能够相对于吸入件主体转动地连
接于吸入件主体。
[0012]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吸入件主体相对于延长管顺畅地转动。并且,在吸入件主体的后方且位于吸入件主体的上表面的旋转体配置空间中,延长管连接部的顶端连接于吸入件
主体。因此,能够防止过度的力作用于吸入件主体的一端的面。由此,能够避免吸入件的破
损。
[0013]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包括:把手部,其具有集尘部、吸引马达以及电源部;延长管;以及上述吸入件。延长管在一个端部连接有把手部,在延长管的另一个端部连
接有吸入件。
[0014] 根据该结构,防止过度的力作用于吸入件主体的一端的面,能够提供能够更可靠地避免吸入件的破损的电动吸尘器。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侧视图。
[0016] 图2是该电动吸尘器的吸入件的侧视图。
[0017] 图3是该电动吸尘器的吸入件的顶面图。
[0018] 图4是该电动吸尘器的吸入件的底面图。
[0019] 图5是该电动吸尘器的吸入件的立体图。
[0020] 图6是该电动吸尘器的吸入件的立体图。
[0021] 图7是该电动吸尘器的吸入件的立体图。
[0022] 图8是该电动吸尘器的吸入件的立体图。
[0023] 图9是表示该电动吸尘器的吸入件的截面的图。
[0024] 图10是该电动吸尘器的侧视图。
[0025] 图11是使图10所示的电动吸尘器的把手部向箭头E的方向转动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6] 图12是使图10所示的电动吸尘器的把手部向箭头F的方向转动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7] 图13是表示使该电动吸尘器的把手部和吸入件转动时的吸入件的动作的立体图。
[0028] 图14是表示使该电动吸尘器的把手部和吸入件转动时的吸入件的动作的立体图。
[0029] 图15是表示使该电动吸尘器的把手部和吸入件转动时的吸入件的动作的立体图。
[0030] 图16是该电动吸尘器的把手部的立体图。
[0031] 图17是表示使用者把持该电动吸尘器的把手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2] 图18是表示该电动吸尘器的把手部的截面的图。
[0033] 图19是从上方观察该电动吸尘器的把手部而得到的俯视图。
[0034] 图20是从下方观察该电动吸尘器的把手部而得到的俯视图。
[0035] 图21是该电动吸尘器的把手部的立体图。
[0036] 图22是从左方向观察图19而得到的把手部的左视图。
[0037] 图23是从右方向观察图19而得到的把手部的右视图。
[0038] 图24是表示使该电动吸尘器立靠于墙壁等的状态的侧视图。
[0039] 图25是从右斜上方观察该电动吸尘器的前方部而得到的立体图。
[0040] 图26是从左斜上方观察该电动吸尘器的前方部而得到的立体图。
[0041] 图27是从右斜下方观察该电动吸尘器的前方部而得到的立体图。
[0042] 图28是从右斜下方观察该电动吸尘器的中间部和后方部而得到的立体图。
[0043] 图29是从右斜后方观察该电动吸尘器的把手部而得到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相同或相当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0045] (实施方式)
[0046] 以下,参照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概略结构。
[0047]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立体图。
[0048]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包括延长管1、吸入件2、把手部3等。在延长管1的顶端连接有吸入件2。另一方面,在延长管1的后端连接有供使用者把持并操作的把手
部3。也就是说,使用者能够把持把手部3而使电动吸尘器移动。
[0049] 此外,延长管1期望为伸缩自如的形状,但也可以是不伸缩的形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延长管1的长度为约65cm的结构为例来进行说明,但不限于该长度。也可以由延
长管1的长度为例如25~50cm等长度较短的延长管1构成。
[0050] 另外,延长管1由例如铝合金、ABS树脂、PP(聚丙烯)等材料形成。吸入件2的壳体由例如ABS树脂、PP(聚丙烯)、PC(聚碳酸酯)等材料形成。并且,把手部3的壳体由例如ABS树
脂、PP(聚丙烯)、PC(聚碳酸酯)等材料形成。此外,上述延长管1、吸入件2的壳体以及把手部
3的壳体的材料是一个例子,不限定于此。
[0051] 吸入件2具有形成于吸入件主体4(参照图2)的背面(下方)侧的用于吸入尘埃的吸入口9(参照图4)。把手部3在内部配置有电源部25(参照图18)、吸引马达24(参照图18)以及
集尘部23(参照图18)等。并且,把手部3在外周侧表面配置有操作部17(参照图16),该操作
部17包含用于接通或断开吸引马达24的驱动的电源按钮18(参照图16)等。
[0052] 并且,当使用者操作电源按钮18时,吸引马达24被驱动而产生吸引风。利用吸引风,从吸入件2的吸入口9吸引尘埃。吸引的尘埃通过延长管1而收纳于把手部3内的集尘部
23。
[0053] 此外,集尘部23例如也可以是设有集尘袋的结构,也可以是具备旋风分离器式的集尘部的结构。
[0054] 电动吸尘器如以上那样构成。
[0055] 接着,参照图2~图5,说明电动吸尘器的吸入件2的结构。
[0056] 此外,以下,例如如图2的纸面中所示,将吸入件2的配置有延长管连接部6的一侧作为后方或上方并将相反侧作为前方或下方来进行说明。并且,如图3等的纸面中所示,将
从前方观察吸入件2时的左侧作为左方并将右侧作为右方来进行说明。不过,当在使用者进
行清扫时把持把手部3的状态下,在从使用者观察把手部3的情况下,上述的右方对应于左
侧,左方对应于右侧。
[0057] 图2是图1所示的吸入件2的侧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吸入件2的顶面图。图4是吸入件2的底面图。图5是吸入件2的立体图。
[0058]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吸入件2具有吸入件主体4、旋转体5以及延长管连接部6等。旋转体5在吸入件主体4的后方能够相对于吸入件主体4转动地连接于吸入件主体
4。延长管连接部6能够相对于旋转体5转动地与旋转体5间隙配合。并且,电动吸尘器的延长
管1装卸自如地连接于延长管连接部6。
[0059] 吸入件主体4的上方侧的表面具备丘部7,该丘部7的从前端到中间部分由逐渐平缓地隆起的曲面形成,该丘部7的从中间部分到供旋转体5连接的部分以预定的高度形成。
[0060] 另外,如图4所示,吸入件2具备在吸入件主体4的大致中央(包含中央)的下表面侧形成的用于吸入尘埃的吸入口9。
[0061] 此外,图5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吸入件2的吸入件主体4以例如在长边方向(前后方向)上约16cm、在短边方向(左右方向)上约6cm的长度形成。另外,吸入件主体4从长边方向
上的后方的一端面朝向吸入件2的内侧而在约3cm的长度的范围内具有例如形成为圆弧状
的凹陷。在凹陷的部分配置有旋转体5。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下,将自凹陷的部分向上
方的位置称为“旋转体配置空间10”来进行说明。此外,上述的长度是一个例子,也可以以不
同的长度进行设计,这是不言而喻的。
[0062] 吸入件主体4在旋转体配置空间10的下方具有截面由曲面形成的第1凹部11。第1凹部11在左右两侧具备形成为凸缘状的台座部12。由此,旋转体5能够转动地连接于吸入件
主体4的丘部7的后端部分的第1凹部11。
[0063] 另外,旋转体5的左右方向的侧面由曲面形成。由此,旋转体5以在吸入件主体4的第1凹部11的曲面上滑动的方式或在与第1凹部11之间具有微小的间隙的方式能够转动地
连接。即,旋转体5能够在吸入件主体4的左右方向上转动地连接。也就是说,旋转体5能够从
图5所示的箭头A的方向向箭头B的方向或从箭头B的方向向箭头A的方向转动。
[0064] 此外,如上述那样,延长管连接部6能够转动地连接于旋转体5。关于延长管连接部6,之后详细地说明。在该情况下,在图5中,也能够视为延长管连接部6的一端配置于吸入件
主体4的旋转体配置空间10。
[0065] 电动吸尘器的吸入件2如以上那样构成。
[0066] 接着,参照图6~图8,说明吸入件2的旋转体5的动作(运动)。
[0067] 图6是表示使图5所示的吸入件2的旋转体5向箭头B方向转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使图5所示的吸入件2的旋转体5向箭头A方向转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使吸
入件2的旋转体5向箭头C方向和箭头D方向转动的动作的立体图。
[0068] 如图6所示,当使旋转体5向箭头B方向转动时,延长管连接部6抵接于第1凹部11的一个台座部12(图6中存在于吸入件2的左右方向的远侧(左侧)的台座部12)。由此,旋转体5
的向B方向的进一步的转动被限制。
[0069] 另外,如图7所示,当使旋转体5向箭头A方向旋转时,延长管连接部6抵接于第1凹部11的另一个台座部12(图7中存在于吸入件2的左右方向的近侧(右侧)的台座部12)。由
此,旋转体5的向A方向的进一步的转动被限制。
[0070] 也就是说,旋转体5从图6所示的状态到图7所示的状态或从图7所示的状态到图6所示的状态例如在约180度的角度的范围内转动。因此,旋转体5以在吸入件2的前后方向上
延伸的轴(未图示)为转动轴而连接于吸入件主体4。由此,旋转体5以转动轴为支点,在吸入
件2的左右方向上,在约180度的角度的范围内转动。
[0071] 并且,如图8所示,旋转体5具有从旋转体5的后方(图8所示的箭头D方向)到旋转体5的前方(图8所示的箭头C方向)开口的旋转体开口部8。延长管连接部6具有大致半球状(包
含半球状)的顶端部分6a(延长管连接部6的吸入件主体4侧的部分)。此外,只要延长管连接
部6的顶端部分6a能够转动,就也可以以大致球状(包含球状)形成。并且,旋转体5具有形成
于内部且能够进行间隙配合地收纳延长管连接部6的大致半球状(包含半球状)的顶端部分
6a的空间。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下,将该空间称为“第2凹部13”来进行说明。
[0072] 也就是说,延长管连接部6的顶端部分6a与第2凹部13间隙配合。因此,延长管连接部6能够在吸入件2的前后方向上即从图8所示的箭头C向箭头D的方向或从箭头D向箭头C的
方向转动地间隙配合。
[0073] 此外,以上,以延长管连接部6的顶端部分6a与旋转体5的第2凹部13间隙配合的结构为例而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只要是延长管连接部6的顶端部分6a能够相对于
旋转体5转动地连接于旋转体5的结构,就也可以是其他结构。
[0074] 具体而言,当使延长管连接部6向图8所示的箭头C的方向转动时,如图5所示,成为延长管连接部6相对于吸入件主体4以大致90度(包含90度)的角度竖立设置的状态。也就是
说,通过延长管连接部6的转动,延长管连接部6的前方侧的侧面抵接于旋转体开口部8的前
方的端部8a。由此,延长管连接部6相对于吸入件主体4超过大致90度的角度而向图8所示的
箭头C的方向的进一步的转动被限制。
[0075] 另一方面,当使延长管连接部6向图8所示的箭头D的方向转动时,成为延长管连接部6相对于吸入件主体4以大致140度(包含140度)的角度(相对于地面逆时针旋转约40度的
角度)倾斜的状态(参照图9)。也就是说,通过延长管连接部6的向箭头D的方向的转动,延长
管连接部6的后方侧的侧面抵接于在旋转体5的后方侧设置的旋转体开口部8的端部8b。由
此,延长管连接部6相对于吸入件主体4超过大致140度的角度而向图8的箭头D的方向的进
一步的转动被限制。
[0076]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限制延长管连接部6相对于吸入件主体4向图8的箭头D的方向超过大致140度的角度的转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角度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为
以其他角度范围限制转动的结构。
[0077]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的吸入件2和具备吸入件2的电动吸尘器中,旋转体5配设于吸入件主体4的旋转体配置空间10。并且,延长管连接部6与旋转体5间隙配合。因此,当使用者
把持把手部3而将电动吸尘器的吸入件2向前方推出时,使用者的力向延长管1、延长管连接
部6、旋转体5以及吸入件主体4可靠地传递。由此,能够构成易于将吸入件2向前方推出且易
于进行清扫的电动吸尘器。
[0078] 在此,若为旋转体5在设于吸入件主体4的后方的第1凹部11的上表面滑动的结构,则使用者的力从旋转体5向吸入件主体4可靠地传递。
[0079] 另一方面,当在旋转体5与设于吸入件主体4的后方的第1凹部11的上表面之间具有微小的间隙的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利用树脂等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旋转体5,从而在使用
者进行操作时,使用者的力向旋转体5传递,旋转体5弹性变形,从而旋转体5和第1凹部11的
上表面接触,使用者的力从旋转体5向吸入件主体4可靠地传递。
[0080] 另外,假设在使用者把持把手部3并施加较强的力而进行清扫的情况下,利用旋转体5的弹性力,旋转体5抵接于第1凹部11,使用者的力不仅传递至延长管连接部6与吸入件
主体4的连接部分,还分散至第1凹部11。
[0081] 因此,不易向延长管连接部6与吸入件主体4的连接部分施加过度的载荷。其结果,能够大幅抑制延长管连接部6与吸入件主体4的连接部分处的破损的产生。
[0082]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吸入件2和具备吸入件2的电动吸尘器还具有以下的效果。
[0083] 首先,如图2所示,旋转体5以不从吸入件主体4的后方部分向后方突出的方式配设。因此,吸入件主体4的美观性提高。
[0084] 另外,延长管连接部6能够在吸入件2的前后方向上即从图8所示的箭头C向箭头D的方向转动地连接。并且,延长管连接部6能够在吸入件2的左右方向上即从图7所示的箭头
A向箭头B的方向转动地连接。也就是说,延长管连接部6能够相对于吸入件主体4在吸入件2
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上转动地连接于吸入件主体4。因此,使用者能够根据
状况而使吸入件2向各个方向转动而进行清扫。由此,与以往的电动吸尘器相比,电动吸尘
器的操作自由度显著提高。
[0085] 另外,吸入件主体4具有上表面从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包含中央部分)朝向顶端而以平滑的曲线形成的丘部7。由此,即使吸入件主体4的丘部7与例如家具等碰撞,也
能够抑制家具的损伤等。另外,通过丘部7的曲线形状,美观性提高。并且,通过平滑的曲线
形状,能够容易地将吸入件主体4插入狭小的场所而进行清扫。
[0086] 接着,参照图9,说明吸入件2的内部结构。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吸入件2的侧方的截面的图。
[0087] 如图9所示,延长管连接部6具有大致半球状(包含半球状)的顶端部分6a,顶端部分6a与旋转体5间隙配合。因此,延长管连接部6能够相对于旋转体5在吸入件主体4的前后
方向上转动。
[0088] 另外,旋转体5在前方侧的顶端部分具备例如凹凸形状的旋转体嵌合部14。另一方面,吸入件2的吸入件主体4在与旋转体5的顶端部分连接的部分具备例如凹凸形状的吸入
件嵌合部15。并且,旋转体嵌合部14和吸入件嵌合部15相互能够转动地嵌合。由此,旋转体5
能够相对于吸入件主体4在吸入件主体4的左右方向上转动。
[0089] 另外,吸入件主体4具有形成于底面的吸入口9。并且,吸入口9、吸入件主体4内的流路16、旋转体5的内部以及延长管连接部6的内部经由在各自形成的空间而相互连通。因
此,从地面等经由吸入口9吸引的尘埃在通过这些空间之后,通过延长管1的内部的空间而
收集于把手部3的集尘部23(参照图18)。
[0090] 此外,以上,虽未特别提及,但也可以在吸入件主体4内的流路16、旋转体5的内部、延长管连接部6的内部中的任一位置配置检测尘埃的具有发光元件(发光部)和受光元件
(受光部)等的传感器(所谓的垃圾传感器)。此时,也可以将由在传感器检测到尘埃时发光
的例如LED(Light Emitting Diode)构成的发光部设于吸入件主体4的外表面。具体而言,
将发光部设于吸入件主体4的外表面例如丘部7,并且在吸入件主体4的内部配置用于驱动
传感器和发光部的电源(例如二次电池)。由此,使用者能够通过发光部的发光来容易地识
别尘埃是否被吸引到吸入件主体4。此外,只要是使用者能够视觉识别发光的部位,就不限
于吸入件主体4的丘部7,发光部的设置部位可以是任意的。
[0091] 此外,传感器不限于检测尘埃通过发光元件与受光元件之间的传感器,也可以由例如检测尘埃的碰撞的传感器构成。
[0092] 吸入件2的内部如以上那样构成。
[0093] 接着,参照图10~图12,说明随着把手部3的转动动作而进行的吸入件2的动作(运动)。
[0094] 图10是该电动吸尘器的侧视图。图11是使该电动吸尘器的把手部3向箭头E的方向转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使该电动吸尘器的把手部3向箭头F的方向转动的状态的立体
图。
[0095] 具体而言,当使用者以把持把手部3的状态使把手部3向图10的箭头E的方向转动(从把持把手部3的使用者来看向右侧转动)时,如图11所示,吸入件2的前方侧也向箭头E的
方向(从把持把手部3的使用者来看向右侧)转动。
[0096] 另一方面,当使用者以把持把手部3的状态使把手部3向图10的箭头F的方向转动(从把持把手部3的使用者来看向左侧转动)时,如图12所示,吸入件2的前方侧也向箭头F的
方向(从把持把手部3的使用者来看向左侧)转动。
[0097] 也就是说,当使用者使把手部3向右侧(箭头E的方向)转动时,吸入件2也向右侧(箭头E的方向)转动。另外,当使把手部3向左侧(箭头F的方向)转动时,吸入件2也向左侧
(箭头F的方向)转动。因此,使用者仅通过使把手部3向左右方向转动,就能够使吸入件2向
期望的方向(与把手部3相同的方向)转动。
[0098] 以下,参照图13~图15,详细地说明使用者以把持把手部3的状态向图10的箭头F的方向转动时的吸入件2的动作。
[0099] 图13~图15是表示使把手部3和吸入件2向箭头G侧(从把持把手部3的使用者来看向左侧)转动时的吸入件2的动作的立体图。
[0100] 首先,当使用者使把手部3向左侧(图10的箭头F的方向)转动时,如图13所示,延长管连接部6也同样向箭头G侧转动。此时,如图14所示,随着延长管连接部6的转动,旋转体5
朝向箭头H的方向转动。延长管连接部6进一步朝向前方(箭头I的方向)转动而抵接于旋转
体开口部8的端部8a。之后,当使延长管连接部6进一步转动时,如图15所示,成为吸入件主
体4和延长管连接部6相互大致垂直(包含垂直)的状态。也就是说,吸入件主体4和延长管连
接部6成为大致L字状(包含L字状)的状态。
[0101] 如以上那样,当从把持把手部3的使用者来看使把手部3向左侧转动时,吸入件2也同样向左侧转动。
[0102] 另一方面,当从把持把手部3的使用者来看使把手部3向右侧转动时,吸入件2也同样向右侧转动。也就是说,在把手部3的向右侧的转动时,进行与把手部3的向左侧的转动的
情况相同的动作,因此省略说明。
[0103] 接着,参照图16,说明把手部3的外部结构。
[0104] 图16是把手部3的立体图。此外,如上述那样,把手部3的整体由例如ABS树脂、PP(聚丙烯)等形成。
[0105] 如图16所示,把手部3包含安装于顶端的延长管连接部42。延长管连接部42由例如铝合金等形成,与延长管1连接。
[0106] 使用者通常在延长管连接部42连接延长管1而进行清扫。但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也能够以在延长管连接部42不连接任何构件的状态仅利用把手部3进行清扫。也就
是说,能够将把手部3作为所谓的手持式的电动吸尘器来使用。此时,使用者也能够进一步
在把手部3的延长管连接部42连接例如吸嘴(未图示)等来使用。
[0107] 把手部3包含配置于上表面侧的操作部17。在操作部17配置有作为输入部的电源按钮18、作为显示部的电源灯19以及垃圾丢弃灯20等。电源按钮18通过例如按压动作来使
吸引马达24(参照图18)的驱动开始或停止。电源灯19表示在电源部25(参照图18)是否还存
在电力或是否在充电中等。垃圾丢弃灯20表示集尘部23(参照图18)是否装满尘埃。
[0108]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部17包含接受来自使用者的输入操作的输入部、对使用者显示电动吸尘器的状态的显示部等,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仅是输入部或仅是显示部。
另外,作为操作部17的输入部,以利用电源按钮18构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操作部17的输
入部也可以由触摸面板等器件构成。并且,作为操作部的显示部,也可以使用例如液晶显示
装置等器件。
[0109] 另外,如图16所示,操作部17构成为被在操作部17的周围配置的从把手部3的壳体表面突出的操作突部21包围。通过操作突部21的配置,能够预先避免误按下电源按钮18等
使用者的误操作。
[0110] 此外,以上,以在操作部17的周围形成操作突部21的结构为例而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仅在上述的电源按钮18的周围形成操作突部21。由此,能够更可靠地
避免使用者的电源按钮18的误操作。
[0111] 把手部3具备沿着操作部17的左右两侧的外周形成的槽部22。如图16所示,槽部22沿着把手部3的上下方向延伸地形成。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槽部22例如以宽度约9mm、长
度约36mm、深度约2mm的尺寸形成。此外,这些数值不限于上述的值,根据把手部3的形状等,
也可以是其他数值。
[0112] 也就是说,当在把手部3未设置槽部22的情况下,在使电动吸尘器向前后左右等各个方向移动而进行清扫时,有时使用者的手指在把手部3上滑动。因此,存在使用者的力未
充分地传递至电动吸尘器的可能性。
[0113]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把手部3形成槽部22,使用者例如如图17所示那样使手指(拇指和食指等)接触于把手部3的槽部22。由此,使用者的手指能够不在把手部3的表面
上滑动地可靠地把持把手部3。此外,上述的使手指接触于槽部22也包含例如手指的一部分
嵌入或伸入槽部22等的意思。
[0114] 在此,在图16和图17中,将把手部3的配置有操作部17的面作为上表面侧并将与上表面侧相反的面作为下表面侧(或背面)来进行说明。并且,如图16的纸面中所示,将从延长
管连接部42观察把手部3时的右侧作为右侧面并将左侧作为左侧面来进行说明。但是,当在
使用者进行清扫时把持把手部3的状态的情况下,在从使用者观察把手部3时,上述的右侧
面对应于左侧,左侧面对应于右侧。
[0115] 接着,参照图18,更详细地说明把手部3的内部结构。
[0116] 图18是表示将把手部3沿着前后方向剖切而得到的截面的图。
[0117] 如图18所示,把手部3在内部从前方起配置有集尘部23、产生吸引风的吸引马达24、主要驱动吸引马达24的电源部25等。集尘部23由例如布制或纸制等的集尘袋构成。电源
部25由例如锂离子电池等能够充电的二次电池构成。此外,电源部25也可以不是二次电池,
而是无法充电但能够更换的一次电池。
[0118] 在操作部17的下方配置有包含控制部等的电路基板45。电路基板45例如在上表面侧形成有用于检测按键按下的图案,在下表面(背面)侧形成有电源电路和其图案等,该电
源电路控制具有调节器、二极管等的电源部25。电源部25、电路基板45、吸引马达24通过例
如引线等而电连接。
[0119]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把手部3由被称为前方部26、中间部27以及后方部28的3个部分构成。前方部26相当于集尘部23所配置的部位。中间部27相当于吸引马达24所配置的部
位。后方部28相当于电源部25所配置的部位。
[0120] 接着,参照图19和图20,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把手部3的外部结构。
[0121] 图19是从上方观察把手部3而得到的俯视图。图20是从下方观察把手部3而得到的俯视图。
[0122] 如图19所示,操作部17配设于沿着把手部3的外周形成的2个槽部22之间。在操作部17的周围形成有上述的操作突部21。通过操作突部21,避免使用者在抓住槽部22时误按
下电源按钮18等。
[0123] 并且,如图17所示,在使用者例如利用食指和拇指抓住2个槽部22时,在食指与拇指之间形成有空间。并且,操作部17位于空间。因此,避免使用者误操作电源按钮18。
[0124] 如图20所示,把手部3具备在后方部28的下表面(底面)侧形成的电源槽部30。电源槽部30形成于在把手部3的左右两侧面形成的2个槽部22之间。电源槽部30例如以宽度9mm、
长度24mm、深度4mm的尺寸形成。另外,电源槽部30具有在大致中央部分(包含中央部分)的
下方侧形成的电源孔31。电源孔31供例如电源适配器的电源插头33(参照图24)插入。此外,
上述数值是一个例子,不限定于这些值,也可以设为其他数值。
[0125] 另外,把手部3具有在前方部26的顶端安装的延长管连接部42。把手部3具有在后方部28的后端形成的带安装部32。在带安装部32安装有带、绳等。并且,把手部3具备在中间
部27的一个侧面(在图20中为左侧面)形成的排气口29。排气口29将利用吸引马达24产生并
从吸入件2通过集尘部23的吸引风向外部排出。
[0126] 接着,参照图21,更详细地说明把手部3的槽部22的结构。
[0127] 图21是把手部3的立体图。此外,图21是用于说明2个槽部22与电源槽部30的位置关系的图。
[0128] 如图21所示,假想轴A是与把手部3所延伸的方向(前后方向)对应的轴。并且,在把手部3的左右两侧面形成的槽部22以假想轴A为基准而以对称的位置和对称的形状形成。
[0129] 假想圆C相当于以在上下左右方向上形成的平面剖切把手部3的槽部22而得到的截面。并且,2个槽部22和电源槽部30沿着假想圆C形成于把手部3的外周。
[0130] 接着,参照图22和图23,说明把手部3的左右侧面的结构。
[0131] 图22是在图19中从左方向观察把手部3而得到的左视图。图23是在图19中从右方向观察把手部3而得到的右视图。
[0132] 如图22所示,把手部3包含形成于侧面(图19的左侧的侧面)的排气口29。排气口29是设想惯用右手的使用者把持把手部3而进行清扫的情况来配设的。由此,在清扫时,能够
防止从排气口29排出的空气等朝向使用者排出。也就是说,在使用者利用右手把持把手部3
而进行清扫时,从使用者来看排气口29朝向右方向。
[0133] 另外,如图23所示,把手部3具有形成于上表面的操作部17、形成于侧面的槽部22以及形成于下表面(底面)的电源槽部30。并且,把手部3具有安装于前方部26的顶端(前方)
的延长管连接部42。
[0134] 接着,参照图24,说明立靠于墙壁43等时的电动吸尘器的状态。
[0135] 图24是表示将电动吸尘器立靠于墙壁43等的状态的侧视图。
[0136] 如图24所示,通常电动吸尘器通过使把手部3的后端抵接于墙壁43等而以从地面44朝向墙壁43倾斜地立靠的状态收纳。此时,与电源线34连接的电源插头33插入从把手部3
的表面(下表面)以凹形状形成的电源槽部30(参照图20)的电源孔31,电源部25被充电。通
过上述收纳状态,能够避免插入电源槽部30的电源孔31的电源插头33的背面与墙壁43等的
抵接。
[0137]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中,例如,电源插头33的高度为15mm,电源槽部30的深度为4mm,从把手部3的后端到电源槽部30的长度为100mm,从延长管1的顶端部分(吸
入件2部分)到把手部3的后端的长度即电动吸尘器的长度为910mm。通过该尺寸结构,能够
避免电源插头33的背面与墙壁43的抵接。此外,上述各数值是一个例子,只要是电源插头33
不与墙壁43抵接的范围内的值,就也可以是其他数值。
[0138] 接着,参照图25和图26,说明把手部3的前方部26的结构。
[0139] 图25和图26是表示将把手部3的前方部26从把手部3的中间部27卸下的状态的立体图。
[0140] 如图25和图26所示,把手部3的前方部26包含与中间部27连接的内壁35和外壁38。内壁35具有向内侧突出的多个(例如3个)嵌合突部36。嵌合突部36仅形成于内壁35。
[0141] 另外,前方部26具有以贯通内壁35和外壁38的方式形成的至少1个孔部37。孔部37例如沿着周向以较长的大致长方形(包含长方形)形状形成。并且,前方部26在内部配置有
集尘部23,在顶端侧安装有延长管连接部42。
[014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把手部3的前方部26设置3个嵌合突部36的结构为例而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考虑到与把手部3的中间部27嵌合时的机械强度、从中间
部27卸下等的作业性,也可以改变嵌合突部36的数量。具体而言,嵌合突部36的数量也可以
是2个或4个以上。
[014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孔部37以大致长方形(包含长方形)形状形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孔部37的形状也可以是例如圆形、正方形等其他形状。由此,能够
与各种形状的突部41匹配。
[0144] 接着,参照图27和图28,说明把手部3的中间部27和后方部28的结构。
[0145] 图27和图28是表示从把手部3的中间部27卸下前方部26的状态下的中间部27和后方部28的立体图。
[0146] 如图27和图28所示,把手部3的中间部27包含在与前方部26的内壁35连接的连接部分形成的侧壁39。侧壁39具有多个(例如3个)嵌合槽40。嵌合槽40以一端向侧壁39的前方
侧的端部开放的大致L字状(包含L字状)的凹陷形状形成。
[0147] 并且,从开放的嵌合槽40插入前方部26的嵌合突部36,例如使中间部27向右侧方向转动。由此,把手部3的前方部26与中间部27嵌合。
[0148] 另外,中间部27具有以从侧壁39的内部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的至少1个突部41。突部41被例如弹簧等弹性构件(未图示)从侧壁39的内侧向外侧施力。突部41在前方部26与
中间部27嵌合时与在前方部26形成的孔部37嵌合。
[0149] 以下,具体地说明把手部3的前方部26与中间部27的连接方法。
[0150] 首先,将前方部26的嵌合突部36从中间部27的嵌合槽40的开放的端部插入。此时,随着前方部26的插入,中间部27的突部41被前方部26的内壁35向内侧按压而克服弹性构件
的弹性力向侧壁39的内侧移动。
[0151] 接着,使嵌合突部36沿着在侧壁39的周向上延伸的嵌合槽40转动。也就是说,在使前方部26的内壁35覆盖中间部27的侧壁39的状态下,使用者使前方部26顺时针转动。此时,
前方部26的嵌合突部36抵接于中间部27的嵌合槽40的周向的大致L字状(包含L字状)的凹
陷的顶端部分。同时,中间部27的突部41从前方部26的孔部37向外侧突出。由此,嵌合突部
36嵌合于嵌合槽40,并且突部41嵌合于孔部37。其结果,前方部26连接于中间部27。
[0152] 另一方面,在将把手部3的前方部26从中间部27卸下的情况下,使用者将中间部27的突部41向侧壁39的内侧压入,并且使前方部26逆时针转动。然后,将前方部26的嵌合突部
36从中间部27的嵌合槽40的开放的端部抽出。由此,能够将前方部26从中间部27卸下。
[0153] 此外,如图28和图29所示,把手部3的后方部28如上述那样具有在后端附近形成的供绳、带等通过的带安装部32。
[0154] (本实施方式所能够采用的其他实施方式)
[0155] 上述实施方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的最佳的方式,但也可以考虑如以下这样实施。
[0156]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吸入件2的旋转体5在旋转体配置空间10转动的结构为例而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使旋转体5和延长管连接部6构成为一
体且旋转体5同延长管连接部6一起转动的结构。或者,也可以设为以下结构:不设置旋转体
5,直接使延长管连接部6连接于吸入件主体4,延长管连接部6至少在吸入件主体4的短边方
向(左右方向)上转动。
[015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入件2的旋转体5能够以吸入件2的长边方向(前后方向)为轴而转动地连接于吸入件主体4的结构为例而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
为以下结构:在旋转体5的侧面(与吸入件主体4连接的前方侧的侧面)设置大致球体状(包
含球体状)的突出部分,使突出部分与吸入件主体4的吸入口9的部分间隙配合。
[015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吸入件2的延长管连接部6向图8所示的箭头C的方向转动时,如图5所示,成为延长管连接部6相对于吸入件主体4大致90度(包含90度)的角度的
状态。以此时延长管连接部6的侧面抵接于旋转体开口部8的端部8a而限制延长管连接部6
相对于吸入件主体4超过大致90度的角度而向图8的箭头C的方向的进一步的转动的结构为
例而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该角度。例如,也可以设为以90度以外的其他角度进行限制的
结构。在该情况下,角度的调整能够通过例如改变旋转体开口部8的前方的端部8a的前后方
向的位置来任意地调整。
[0159]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限制吸入件2的延长管连接部6相对于吸入件主体4超过大致140度的角度而向图8所示的箭头D的方向的进一步的转动的结构为例而进行了说明,
但角度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延长管连接部6相对于吸入件主体4转动至大致180度
的角度的结构,也可以设为以其他角度进行限制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角度的调整能够通过
例如改变旋转体开口部8的后方的端部8b的上下方向的位置来任意地调整。
[0160]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是一种吸入件,其具有能够与延长管连接的延长管连接部和吸入件主体。吸入件在吸入件主体的后方且比吸入件主体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
置形成有旋转体配置空间,延长管连接部的顶端位于该旋转体配置空间,在吸入件主体中
的位于旋转体配置空间的前方的位置具有作为比旋转体配置空间下方的吸入件主体的上
表面向上方凸起的部分的丘部。并且,延长管连接部的顶端在旋转体配置空间中能够相对
于吸入件主体转动地连接于吸入件主体。
[0161] 另外,期望以下结构:本实施方式的吸入件具有配置于旋转体配置空间的旋转体,旋转体能够在吸入件主体的短边方向(左右方向)上转动地连接于吸入件主体,并且延长管
连接部的顶端连接于旋转体。
[0162] 另外,期望以下结构:在本实施方式的吸入件中,延长管连接部能够在吸入件主体的长边方向(前后方向)上转动地连接于旋转体。由此,延长管连接部能够在吸入件主体的
长边方向上转动。因此,使用者能够使吸入件主体顺畅地转动或移动。
[0163] 另外,期望以下结构:本实施方式的吸入件的旋转体具有表面为曲面的部分,吸入件主体在与旋转体配置空间相对的上表面部分具有第1凹部,该第1凹部具有曲面,旋转体
通过在第1凹部上转动而在吸入件主体的短边方向(左右方向)上转动。
[0164] 另外,期望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吸入件的旋转体具有以在吸入件主体的长边方向(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开口的旋转体开口部,延长管连接部构成为,在旋转体开口部内
与旋转体间隙配合,能够沿着旋转体开口部在吸入件主体的长边方向(前后方向)上转动。
[0165] 根据上述的吸入件的结构,能够使吸入件主体相对于电动吸尘器的供延长管连接的延长管连接部顺畅地转动或移动。
[0166] 并且,在吸入件主体的后方且位于吸入件主体的上表面的旋转体配置空间中,延长管连接部的顶端经由旋转体连接于吸入件主体,旋转体由树脂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
[0167] 因此,施加于旋转体的力不仅传递至吸入件主体与旋转体的连接部分,还分散至旋转体和存在于旋转体配置空间的下方的吸入件主体部分,因此能够防止过度的力作用于
吸入件主体的一端的面,避免吸入件的破损。
[0168] 另外,期望以下结构: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包括:把手部,其具有集尘部、吸引马达以及电源部;延长管;以及上述吸入件,延长管在一个端部连接有把手部,在延长管的
另一个端部连接有吸入件。
[0169] 另外,期望以下结构: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把手部具有:操作部,其配置于把手部的上表面侧,供使用者进行操作;电源孔,其配置于把手部的背面侧,供电源插头插
入;以及电源槽部,其形成为包含电源孔。由此,在使把手部的后端部接触于墙壁等而立靠
于墙壁而进行收纳或充电时,能够更可靠地避免由电源插头与墙壁等的抵接导致的不良现
象。
[0170] 另外,也可以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电源槽部以在相对于把手部所延伸的方向(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
[0171] 另外,也可以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电源槽部形成于把手部的在相对于把手部所延伸的方向(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上的截面上表现的假
想圆上。
[0172] 另外,期望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把手部具有槽部,该槽部相对于把手部所延伸的方向(前后方向)形成于左右侧面且能够供使用者的手指的至少1部分伸入地形
成,槽部和电源槽部形成于同一假想圆上。
[0173] 另外,期望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槽部以在相对于把手部所延伸的方向(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更可靠地
防止在使用者把持电动吸尘器的把手部而操作时使用者的手在把手部上滑动。
[0174] 另外,期望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槽部以在把手部所延伸的方向(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为中心而形成于把手部的外周的对称的位置。由此,使用者能够从把手部
的左右侧可靠地保持把手部。
[0175] 另外,期望以下结构: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把手部具有:集尘部,其从把手部的前方朝向后方配置,用于收纳尘埃;吸引马达,其用于产生吸引风;以及电源部,其用于
驱动吸引马达。由此,能够将把手部设为大致棒状(包含棒状),能够使把手部小型化。
[0176] 另外,期望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电源槽部形成于把手部的配设有电源部的部位的背面(上下方向的下表面)侧。由此,在使电动吸尘器倚靠于墙壁时,能够以将
与电源部连接的电线从电动吸尘器主体朝向下方悬吊的状态即电线不成为妨碍的状态收
纳电动吸尘器。
[0177] 另外,期望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把手部具有接受来自使用者的指示操作的操作部,在操作部的周围具有操作突部,该操作突部以从把手部的外表面突出的方
式形成。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避免使用者对操作部的误操作。
[0178] 另外,期望以下结构: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中,当使把手部向右侧转动时,吸入件向右侧转动,当使把手部向左侧转动时,吸入件向左侧转动。由此,能够实现能够根
据使用者的把手部的操作而使吸入件自由地转动、旋转、前后移动的电动吸尘器。
[0179] 根据上述的电动吸尘器的结构,能够使吸入件的吸入件主体相对于延长管顺畅地转动、移动。
[0180] 并且,在吸入件主体的后方且位于吸入件主体的上表面的旋转体配置空间中,延长管连接部的顶端经由旋转体连接于吸入件主体,旋转体由树脂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
[0181] 因此,施加于旋转体的力不仅传递至吸入件主体与旋转体的连接部分,还分散至旋转体和存在于旋转体配置空间的下方的吸入件主体部分,因此能够防止过度的力作用于
吸入件主体的一端的面。由此,能够提供能够避免吸入件的破损的电动吸尘器。
[0182]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83] 本发明的吸入件和具备该吸入件的电动吸尘器能够广泛地应用于要求优异的清扫性和操作性的家庭用的电动吸尘器或在办公室、工厂等使用的商务用的电动吸尘器等。
[0184] 附图标记说明
[0185] 1、延长管;2、吸入件;3、把手部;4、吸入件主体;5、旋转体;6、42、延长管连接部;6a、顶端部分;7、丘部;8、旋转体开口部;8a、8b、端部;9、吸入口;10、旋转体配置空间;11、第
1凹部;12、台座部;13、第2凹部;14、旋转体嵌合部;15、吸入件嵌合部;16、流路;17、操作部;
18、电源按钮;19、电源灯;20、垃圾丢弃灯;21、操作突部;22、槽部;23、集尘部;24、吸引马
达;25、电源部;26、前方部;27、中间部;28、后方部;29、排气口;30、电源槽部;31、电源孔;
32、带安装部;33、电源插头;34、电源线;35、内壁;36、嵌合突部;37、孔部;38、外壁;39、侧
壁;40、嵌合槽;41、突部;43、墙壁;44、地面;45、电路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