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个双层片的套针拼合方法和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1000763.5

文献号 : CN11276079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黄辉

申请人 : 智能针织软件(深圳)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个双层片的套针拼合方法及装置,用于编织毛衫衣物,第1‑4行,是互不相连的两个双层片,循环编织行数,编织至需要拼合位时,通过扩展和移动第一双层片和第二双层片的编织针位完成不同的编织动作;将两个纱嘴对应针位的两个线圈合并为1个线圈,完成拼合,再通过编织的方式完成套针;所述套针,双层片原面层线圈,先翻到底针床,编织1行底线圈后踢纱嘴,双层片原底层线圈,先翻到面针床,编织1行面线圈后踢纱嘴。本发明解决了无需缝合的毛衫类衣物穿着的舒适感不足的问题,使得相连部位有一个平位,主要在腋下、裤裆位置等,从而使衣物更符合人体工学,穿着更舒适。

权利要求 :

1.一种两个双层片的套针拼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编织毛衫衣物,第1‑4行,是互不相连的两个双层片,循环编织行数,编织至需要拼合位时,通过扩展和移动第一双层片和第二双层片的编织针位完成不同的编织动作;

将两个纱嘴对应针位的两个线圈合并为1个线圈,完成拼合,再通过编织的方式完成套针;

所述套针,双层片原面层线圈,先翻到底针床,编织1行底线圈后踢纱嘴,双层片原底层线圈,先翻到面针床,编织1行面线圈后踢纱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个双层片的套针拼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套针的过程中,对应需要翻针的位置之前,执行打花指令,完成压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个双层片的套针拼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完成合并线圈的同时,同步做移针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个双层片的套针拼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原面层线圈,编织使用纱嘴是套针前编织面的纱嘴,原底层线圈,编织使用纱嘴是套针前编织底的纱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个双层片的套针拼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纱嘴编织带至边位或连续编织2行面线圈后采用可补洞的打花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个双层片的套针拼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套针前,将底针床上的线圈翻至面针床,在第98行编织面层之前,将编织位对应底针床的线圈翻回至底针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个双层片的套针拼合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双层片所用纱嘴为3号纱嘴,第二双层片所用纱嘴为5号纱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两个双层片的套针拼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完成双层面的套针拼接后,在108行采用打花方式将停在套针位影响连通后第109行线圈编织的5号纱嘴送出。

9.一种两个双层片的套针拼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编织模块,循环编织第1‑4行,第1‑4行是互不相连的两个双层片,编织至需要拼合位时,通过扩展和移动第一双层片和第二双层片的编织针位完成不同的编织动作;

拼合模块,用于将两个纱嘴对应针位的两个线圈合并为1个线圈,完成拼合,再通过编织的方式完成套针;

第二编织模块,用于完成套针,双层片原面层线圈,先翻到底针床,编织1行底线圈后踢纱嘴,双层片原底层线圈,先翻到面针床,编织1行面线圈后踢纱嘴。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两个双层片的套针拼合方法。

说明书 :

一种两个双层片的套针拼合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针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个双层片的套针拼合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基于人体工学的考量,衣服在腋下(或裤子裆位)位置,一般会做一个平位。需缝制的毛衫类衣物一般会做套针,无需缝合的毛衫类衣物,常见的是不做套针的,导致穿着的舒
适感极大降低。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两个双层片的套针拼合方法及装置。
[0004] 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两个双层片的套针拼合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编织毛衫衣物,第1‑4行,是互不相连的两个双层片,循环编织行数,编织至需要拼合位时,通过扩展和移动第一双层片和第
二双层片的编织针位完成不同的编织动作;
[0006] 将两个纱嘴对应针位的两个线圈合并为1个线圈,完成拼合,再通过编织的方式完成套针;
[0007] 所述套针,双层片原面层线圈,先翻到底针床,编织1行底线圈后踢纱嘴,双层片原底层线圈,先翻到面针床,编织1行面线圈后踢纱嘴。
[0008]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套针的过程中,对应需要翻针的位置之前,执行打花指令,完成压针。
[0009]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完成合并线圈的同时,同步做移针动作。
[0010]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原面层线圈,编织使用纱嘴是套针前编织面的纱嘴,原底层线圈,编织使用纱嘴是套针前编织底的纱嘴。
[0011]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纱嘴编织带至边位或连续编织2行面线圈后采用可补洞的打花方式。
[0012]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套针前,将底针床上的线圈翻至面针床,在第98行编织面层之前,将编织位对应底针床的线圈翻回至底针床。
[0013] 进一步地,第一双层片所用纱嘴为3号纱嘴,第二双层片所用纱嘴为5号纱嘴。
[0014] 所述方法还包括:完成双层面的套针拼接后,在108行采用打花方式将停在套针位影响连通后第109行线圈编织的5号纱嘴送出。
[0015]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个双层片的套针拼合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0016] 第一编织模块,循环编织第1‑4行,第1‑4行是互不相连的两个双层片,编织至需要拼合位时,通过扩展和移动第一双层片和第二双层片的编织针位完成不同的编织动作;
[0017] 拼合模块,用于将两个纱嘴对应针位的两个线圈合并为1个线圈,完成拼合,再通过编织的方式完成套针;
[0018] 第二编织模块,用于完成套针,双层片原面层线圈,先翻到底针床,编织1行底线圈后踢纱嘴,双层片原底层线圈,先翻到面针床,编织1行面线圈后踢纱嘴。
[0019]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两个双层片的套针拼合方法;
[0020]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所述两个双层片的套针拼合方法。
[0021]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两个双层片的套针拼合方法在编织后做出来的衣物,在相连部位有一个平位,主要在腋下、裤裆位置等,从而使衣物更符合人体工学,穿着更舒适。

附图说明

[0022]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 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3]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编织流程图;
[0024]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编织流程图;
[0025]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编织流程图;
[0026]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编织流程图;
[0027]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装置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
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9] 两个双层片的套针拼合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1‑4行,是互不相连的两个双层片,通过纱嘴来区分,3号纱嘴在1‑2行编织E‑V针位,5号纱嘴在3‑4行编织A‑D针位。
或循环编织行数,亦可是第3‑6行。
[0030] 第7行的 5号纱嘴的后幅编织区域,由原来的至D针位,扩展至第F针位,同时,第13行3号纱嘴的前幅编织区域,由原来的E针位,扩展至C针位。
[0031] 为使面层效果更美观,第9行、11行、13行,由原本与第5行一样的编织动作,分不同的密度段来组合完成(第11行,使用紧密度)。
[0032] 第17、18行,先将2个双层片的面底针做一个交叉,避免相连后有洞。同步在16行和19行完成压线动作。
[0033] 第14行、15行、22行,将原本两个的双层片的底针翻至面针床。
[0034] 图2接图1的行数,欲完成第24行H针位的移针动作,需先把3号纱嘴向左移动以避免粘连(第23行动作)。
[0035] 套针拼合方法,是将5号纱嘴编织的D针位与B针位的线圈合并为1个线圈,把5号纱嘴编织的C针位与A针位的线圈合并为1个线圈,把3号纱嘴编织的F针位与H针位的线圈合并
为1个线圈,把3号纱咀编织的E针位与G针位的线圈合并为1个线圈,再通过编织的方式完成
套针,具体通过以下动作完成。
[0036] 5号纱嘴的面层:28行将C位线圈移至I位后针床,29行将I位后针床线圈移至E位的前针床,31行将E位的前针床线圈移至I位的后针床;27行将A位线圈移至G位后针床,34行将
G位后针床线圈移至E位面针床,36行将E位面针床线圈移至I位的后针床,从而达到C针位与
A针位的线圈合并为1个线圈(重叠在I位的后针床)的效果。
[0037] 5号纱嘴的底层:28行将D位线圈移至J位后针床,29行将J位后针床线圈移至F位前针床;27行将B针位线圈移至H位后针床,30行将H位后针床线圈移至F位前针床,从而达到D
针位与B针位的线圈合并为1个线圈(重叠在F位的前针床)的效果。但因为之前5号纱嘴的面
层线圈是移至I位的后针床,面层与底层线圈不可分离太远,故需再通过36行的动作,将F针
位前针床线圈移至J针位的后针床。
[0038] 3号纱嘴的面层:27行将E针位的线圈移至K针位的后针床,38行将G针位的线圈移至K针位的后针床,从而达到E针位与G针位的线圈合并为1个线圈(重叠在K针位的后针床)
的效果。
[0039] 3号纱嘴的底层:24行将H针位的线圈移至L针位的后针床,27行将F针位的线圈移至L针位的后针床,从而达到F针位与H针位的线圈合并为1个线圈(重叠在L针位的后针床)
的效果。
[0040] 至此,原5号纱嘴面层在I针位后针床叠针,原5号纱嘴底层在J针位后针床叠针,原3号纱嘴面层在K针全后针床叠针,原3号纱嘴底层在L针位后针床叠针。
[0041] 套针,使用方法为:原面层线圈,需要先翻到底针床,编织1行底线圈再踢纱嘴,编织使用纱嘴是套针前编织面的纱嘴;原底层线圈,需要先翻到面针床,编织1行面线圈再踢
纱嘴,编织使用纱嘴是套针前编织底的纱嘴。
[0042] 第39行,3号纱嘴编织I和 K针位后针床,即原5号纱嘴面层的叠针位和原3号纱嘴面层的叠针位,完成两个双层片的面层线圈套针;
[0043] 第41、42行,将I、J、K、L的后针床线圈,移至E、F、G、H针位的前针床。
[0044] 第45行,5号纱嘴编织F和H针位前针床,即原5号纱嘴底层的叠针位和原3号纱嘴底层的叠针位,完成两个双层片的底层线圈套针。
[0045] 通过以上方法,不断的完成两个双层片的面层线圈套针和底层线圈套针。
[0046] 图2中第26行、32行、35行、40行的动作,是在对应需要翻针的位置之前,使用打花指令,完成压针以使套针动作更稳定。
[0047] 第37行动作与第23行同理,是为避免翻针时将3号纱嘴绕进去导致粘连。
[0048] 而在做套针动作时,5号纱嘴原编织位的线圈,是所有线圈跟随摇床,在完成重叠线圈的同时,同步做移针动作。而具体摇床数量,是根据机器摇床限制与实际套针支数配合
计算得出。
[0049] 图1至图4,共完成3号纱嘴的4支套针和5号纱嘴的4支套针。而重复上述动作的,都只有各自的3支针,可通过套针的编织行来查看。具体分别为39与45行一组、62与68行一组、
85行与100行一组。在倒数第2次套针时,因为3号纱嘴编织带至边位(第98行),为避免面层
有洞,分别于94行和95行分别在M针位和K针位做打花动作补洞。
[0050] 最后一次套针,采用边收针的方式完成(第101行‑107行),套针方向是向右套针。在此之前,3号纱嘴已完成编织,可以先织至边位(第98行)。由于套针前,先将所有底针床上
的线圈翻至面针床,为了避免面底层的交叉粘连,在第98行编织面层之前,需将编织位对应
底针床的线圈翻回至底针床(第93行)。收针套最后一次针时,翻针位至第3次套针的线圈位
置。第85行3号纱嘴编织的线圈分别为E针位和G针位,通过87、88的移针动作,线圈移至I针
位和K针位的面针床,而100行编织的5号纱嘴的针位在J和L针位的面针床,5号纱嘴编织的
是底层线圈的套针,所以先将应属底层的线圈(B、D、F、H、J、L)翻到后针床,再完成后针床的
收针动作。同样因为是向右套针,最边2支针需要反搭,线圈收针才好看。反搭的2个线圈分
别为第102行的J、L针位以及104行的L和N针位。至此完成所有底层的套针动作。面层线圈的
最后一次套针行数为105‑107行,其中105行的I针位和K针位以及107行的K针位和M针位是
反搭的线圈。完成双层面的套针拼接后,5号纱咀仍然停在套针位,会影响连通后的线圈编
织(第109行),所以在108行将该纱嘴打花送出。
[0051] 由于9‑13行、98行,在套针里侧(向右套针)编织了1转的面线圈,所以109行编织底1行之后,在110‑113行连续在套针外侧编织1转的面线圈。连续编织2行面线圈会在回转位
置有洞,需要采用打花方式补洞,即111行M针位的动作,且使用特别的度目段以调紧度目,
使补洞更美观。
[0052] 114与115行,是两个双层片通过套针拼合在一起后的编织,编织后在相连部位有一个平位,主要在腋下、裤裆位置等,从而使衣物更符合人体工学,穿着更舒适。
[0053] 实现两个双层片的套针拼合方法的装置,包括:
[0054] 第一编织模块101,循环编织第1‑4行,第1‑4行是互不相连的两个双层片,编织至需要拼合位时,通过扩展和移动第一双层片和第二双层片的编织针位完成不同的编织动
作;
[0055] 拼合模块102,用于将两个纱嘴对应针位的两个线圈合并为1个线圈,完成拼合,再通过编织的方式完成套针;
[0056] 第二编织模块103,用于完成套针,双层片原面层线圈,先翻到底针床,编织1行底线圈后踢纱嘴,双层片原底层线圈,先翻到面针床,编织1行面线圈后踢纱嘴。
[0057]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两个双层片的套针拼合方法;
[0058]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所述的两个双层片的套针拼合方法。
[0059]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