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建筑屋顶的保温通风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211560.1

文献号 : CN11279646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景君官铖蔡玉卓姜润峰袁茂强

申请人 : 东亚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属于低碳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低碳建筑屋顶的保温通风装置,针对现有技术中建筑屋顶的保温效果差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固定有面板,且面板的底部固定有第一隔热层,所述基座设置成顶部开口的箱体状结构,且第一隔热层设置于基座内壁的顶端,所述基座的底部内壁固定有第二隔热层,且第二隔热层顶部和第一隔热层底部之间构成有分隔腔。本发明中,使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之间构成有分隔腔,分隔腔内的底部填充有水,使水面与第一隔热层之间留有间隙,利用水的导热性低于空气的导热性,而避免顶部直接隔热的第一隔热层直接将热量传导至底部的第二隔热层以及建筑内,从而提高实际的保温效果。

权利要求 :

1.低碳建筑屋顶的保温通风装置,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的顶部固定有面板(3),且面板(3)的底部固定有第一隔热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设置成顶部开口的箱体状结构,且第一隔热层(2)设置于基座(1)内壁的顶端,所述基座(1)的底部内壁固定有第二隔热层(4),且第二隔热层(4)顶部和第一隔热层(2)底部之间构成有分隔腔(5),所述基座(1)的内壁涂覆有防水层(8),所述分隔腔(5)一侧内壁的底端固定有补水管(9),且分隔腔(5)一侧内壁的顶部固定有导水管(10),导水管(10)的顶端与第一隔热层(2)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隔热层(2)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弧形结构的凹槽(17),且凹槽(17)的内壁与面板(3)之间不接触;所述第一隔热层(2)的底部开设有多个辅助槽(18),且辅助槽(18)的顶部内壁设置成弧形结构;所述面板(3)顶部外壁的两端和两侧均开设有多个漏孔(12),且第一隔热层(2)顶部与漏孔(12)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穿透设置的连接孔(13),漏孔(12)设置成完整的L型结构,漏孔(12)的顶端设置成圆台状结构;所述分隔腔(5)的底部内壁固定有多个限位件(6),且多个限位件(6)围设有多个格腔,限位件(6)外壁的底部开设有多个通孔(11);所述第一隔热层(2)底部与限位件(6)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水平方向等距离分布的导热件(7),且导热件(7)的截面设置成梯形结构,导水管(10)的顶端位于导热件(7)的底部位置;所述分隔腔(5)底部内壁与格腔对应的位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竖直放置的固定杆(14),且固定杆(14)外壁的顶端固定有环形阵列分布的导流条(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碳建筑屋顶的保温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条(15)的截面设置成半圆形,且导流条(15)的顶部设置成弧形,导流条(15)设置成流线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碳建筑屋顶的保温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条(15)的顶部开设有多个贯穿设置的导流孔(16)。

说明书 :

低碳建筑屋顶的保温通风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低碳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低碳建筑屋顶的保温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随着居民对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
[0003] 传统建筑的屋顶表面会因为长时间受到日光照射,会将热量传导至屋内造成温度过高,现有技术中的低碳建筑屋顶会在顶面基层和表面层之间设置有铝材或隔热材料铺设
的隔热层,使屋顶表面长时间经受日光照射的热量留存在隔热层内而实现对建筑内的保温
效果,但是长时间使用过程中,隔热层聚集大量热量会向建筑内部传导,而影响实际的保温效果。

发明内容

[0004] 基于现有技术中建筑屋顶的保温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低碳建筑屋顶的保温通风装置。
[0005] 本发明提出的低碳建筑屋顶的保温通风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固定有面板,且面板的底部固定有第一隔热层,所述基座设置成顶部开口的箱体状结构,且第一隔热层设置于基座内壁的顶端,所述基座的底部内壁固定有第二隔热层,且第二隔热层顶部
和第一隔热层底部之间构成有分隔腔,所述基座的内壁涂覆有防水层,所述分隔腔一侧内
壁的底端固定有补水管,且分隔腔一侧内壁的顶部固定有导水管,导水管的顶端与第一隔
热层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
[0006] 所述第一隔热层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弧形结构的凹槽,且凹槽的内壁与面板之间不接触;所述第一隔热层的底部开设有多个辅助槽,且辅助槽的顶部内壁设置成弧形结构。
[0007] 优选地,所述面板顶部外壁的两端和两侧均开设有多个漏孔,且第一隔热层顶部与漏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穿透设置的连接孔,漏孔设置成完整的L型结构,漏孔的顶端设置成圆台状结构。
[0008] 优选地,所述分隔腔的底部内壁固定有多个限位件,且多个限位件围设有多个格腔,限位件外壁的底部开设有多个通孔。
[0009]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热层底部与限位件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水平方向等距离分布的导热件,且导热件的截面设置成梯形结构,导水管的顶端位于导热件的底部位置。
[0010] 优选地,所述分隔腔底部内壁与格腔对应的位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竖直放置的固定杆,且固定杆外壁的顶端固定有环形阵列分布的导流条。
[0011] 优选地,所述导流条的截面设置成半圆形,且导流条的顶部设置成弧形,导流条设置成流线型结构。
[0012] 优选地,所述导流条的顶部开设有多个贯穿设置的导流孔。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低碳建筑屋顶的保温通风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 1、该低碳建筑屋顶的保温通风装置,装置将基座设置成顶部开口的壳体状结构,并在基座的顶部固定面板构成屋顶平面整体,装置在面板底部和基座底部内壁分别固定有
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且使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之间构成有分隔腔,分隔腔内的
底部填充有水,使水面与第一隔热层之间留有间隙,而避免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之间
直接接触,利用水的导热性低于空气的导热性,而避免顶部直接隔热的第一隔热层直接将
热量传导至底部的第二隔热层以及建筑内,从而提高实际的保温效果。
[0015] 2、该低碳建筑屋顶的保温通风装置,通装置在面板的边缘位置开设有多个漏孔与第一隔热层对应的连接孔连通,可将雨水导流至分隔腔内进行隔热使用,且通过漏孔和连
接孔的连通可实现分隔腔内位于水面上方的通风效果,利用水的导热性能相较于空气的导
热性能差,可利用通风将第一隔热层和水面之间积结的热气排出而提高对第一隔热层底部
的散热效果,且将漏孔设置成弯折的L型结构,避免阳光直射至分隔腔内,从而保证第一隔热层长时间有效的隔热效果。
[0016] 3、该低碳建筑屋顶的保温通风装置,装置在分隔腔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限位件围成多个格腔,并在限位件顶部和第一隔热层之间连接有水平方向等距离分布的导热件,使导
热件的底端与分隔腔内水的顶部接触,而使水面位置通过固体导热件与第一隔热层直接接
触,建筑屋顶表面被照射的阳光会呈倾斜方向,而使屋顶表面位置的温度在短时间内存在
差异,由于导热件的直接导热而使水面温度在短时间内也存在差异,实现水面区域会因为
温差产生流动而抵挡导流条转动,从而增加热量的分散效果以增强实际通风的散热效果。
[0017] 4、该低碳建筑屋顶的保温通风装置,进一步的,装置在第一隔热层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弧形结构的凹槽,而减小第一隔热层顶部与面板的直接接触面,而避免第一隔热层顶
部的热量积结过快,并将第一隔热层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弧形结构的辅助槽,而增强其顶部
的散热效果,从而进一步保证屋顶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低碳建筑屋顶的保温通风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低碳建筑屋顶的保温通风装置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低碳建筑屋顶的保温通风装置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低碳建筑屋顶的保温通风装置的限位件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低碳建筑屋顶的保温通风装置的导流条结构示意图;
[0023]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低碳建筑屋顶的保温通风装置的面板和第一隔热层连接位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 图中:1基座、2第一隔热层、3面板、4第二隔热层、5分隔腔、6限位件、7导热件、8防水层、9补水管、10导水管、11通孔、12漏孔、13连接孔、14固定杆、15导流条、16导流孔、17凹槽、18辅助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7] 实施例1
[0028] 参照图1‑5,低碳建筑屋顶的保温通风装置,包括基座1,基座1的顶部固定有面板3,且面板3的底部固定有第一隔热层2,基座1设置成顶部开口的箱体状结构,且第一隔热层
2设置于基座1内壁的顶端,基座1的底部内壁固定有第二隔热层4,且第二隔热层4顶部和第一隔热层2底部之间构成有分隔腔5,基座1的内壁涂覆有防水层8,分隔腔5一侧内壁的底端固定有补水管9,且分隔腔5一侧内壁的顶部固定有导水管10,导水管10的顶端与第一隔热
层2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
[0029] 本发明中,面板3顶部外壁的两端和两侧均开设有多个漏孔12,且第一隔热层2顶部与漏孔12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穿透设置的连接孔13,漏孔12设置成完整的L型结构,漏孔12的顶端设置成圆台状结构;
[0030] 分隔腔5的底部内壁固定有多个限位件6,且多个限位件6围设有多个格腔,限位件6外壁的底部开设有多个通孔11,第一隔热层2底部与限位件6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水平方
向等距离分布的导热件7,且导热件7的截面设置成梯形结构,导水管10的顶端位于导热件7的底部位置;
[0031] 分隔腔5底部内壁与格腔对应的位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竖直放置的固定杆14,且固定杆14外壁的顶端固定有环形阵列分布的导流条15,导流条15的截面设置成半圆形,
且导流条15的顶部设置成弧形,导流条15设置成流线型结构,从而保证导流条15搅动效果
的同时减小其外壁受到的阻力,导流条15的顶部开设有多个贯穿设置的导流孔16。
[0032] 使用时,使第一隔热层2和第二隔热层4之间构成有分隔腔5,通过漏孔12将雨水导流至分隔腔5内进行隔热使用,或通过补水管9向分隔腔5内注入水,避免第一隔热层2和第
二隔热层4之间直接接触,利用水的导热性低于空气的导热性,而避免顶部直接隔热的第一隔热层2直接将热量传导至底部的第二隔热层4以及建筑内,且通过漏孔12和连接孔13的连
通可实现分隔腔5内位于水面上方的通风效果,利用水的导热性能相较于空气的导热性能
差,可利用通风将第一隔热层2和水面之间积结的热气排出而提高对第一隔热层2底部的散
热效果,且将漏孔12设置成弯折的L型结构,避免阳光直射至分隔腔5内,从而保证第一隔热层2长时间有效的隔热效果;
[0033] 建筑屋顶表面被照射的阳光会呈倾斜方向变化,会使屋顶表面位置的温度在短时间内存在差异,由于导热件7的直接导热而使水面温度在短时间内也存在差异,实现水面区域会因为温差产生流动而带动导流条15转动,从而增加热量的分散效果以增强实际通风的
散热效果。
[0034] 实施例2
[0035] 参照图1‑6,低碳建筑屋顶的保温通风装置,第一隔热层2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弧形结构的凹槽17,且凹槽17的内壁与面板3之间不接触,第一隔热层2的底部开设有多个辅助
槽18,且辅助槽18的顶部内壁设置成弧形结构。
[0036] 使用时,装置在第一隔热层2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弧形结构的凹槽17,而减小第一隔热层2顶部与面板3的直接接触面,而避免第一隔热层2顶部的热量积结过快,并将第一隔热层2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弧形结构的辅助槽18,而增强其顶部的散热效果,从而进一步保证屋顶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保温效果。
[003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