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施工用低震动环氧地坪漆搅拌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000094.2

文献号 : CN11280811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蔡伟

申请人 : 乐清市路航电气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内施工用低震动环氧地坪漆搅拌装置,装置本体、支架、正反转电机、进料口、主轴、搅拌叶机构、刮料机构和出料口,所述装置本体与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底端与地面相接触,所述正反转电机设于装置本体的顶端,所述进料口位于正反转电机的一侧,所述主轴以竖直方向穿设于装置本体的内部,主轴的一端穿过装置本体的侧壁与正反转电机的作用端相连,主轴与装置本体之间通过轴承密封连接,所述刮料机构、搅拌叶机构依次穿设于主轴上,所述刮料机构位于搅拌叶机构的上方,刮料机构的一端与主轴活动连接,刮料机构的另一端与搅拌叶机构固定连接,刮料机构横向贴合装置本体的内侧壁设置,所述出料口设于装置本体的一侧。

权利要求 :

1.一种室内施工用低震动环氧地坪漆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地坪漆搅拌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支架(2)、正反转电机(3)、进料口(4)、主轴(5)、搅拌叶机构(6)、刮料机构(7)和出料口(8),所述装置本体(1)与支架(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架(2)的底端与地面相接触,所述正反转电机(3)设于装置本体(1)的顶端,所述进料口(4)位于正反转电机(3)的一侧,所述主轴(5)以竖直方向穿设于装置本体(1)的内部,主轴(5)的一端穿过装置本体(1)的侧壁与正反转电机(3)的作用端相连,主轴(5)与装置本体(1)之间通过轴承密封连接,所述刮料机构(7)、搅拌叶机构(6)依次穿设于主轴(5)上,所述刮料机构(7)位于搅拌叶机构(6)的上方,刮料机构(7)的一端与主轴(5)活动连接,刮料机构(7)的另一端与搅拌叶机构(6)固定连接,刮料机构(7)横向贴合装置本体(1)的内侧壁设置,所述出料口(8)设于装置本体(1)的一侧;所述进料口(4)、出料口(8)均设有阀门(41);

所述搅拌叶机构(6)包括套筒(61)、搅拌杆(62)、搅拌板(63)和插杆(64),所述套筒(61)活动穿设于主轴(5)上,所述搅拌杆(62)以水平方向且对称设于套筒(61)的侧壁上,所述搅拌杆(62)远离主轴(5)的一端设有震动转换部件(9),所述搅拌板(63)交错排布于搅拌杆(62)的侧壁上,所述插杆(64)平行于主轴且对称设于套筒(61)的底端;所述主轴(5)分为螺纹段与平滑段,所述套筒(61)内圆壁对应主轴(5)的螺纹段设有螺纹;

所述震动转换部件(9)包括螺纹筒(91)、活动环(92)、限位环(93)、弹性弹簧(94)和推杆(95),所述搅拌杆(62)远离主轴(5)的一端设有螺纹端(621),所述螺纹筒(91)与螺纹端(621)以螺纹形式相连,所述活动环(92)活动穿设于螺纹端(621)上,活动环(92)位于螺纹筒(91)靠近套筒(61)的一侧,所述限位环(93)位于活动环(92)远离螺纹端(621)的一侧并固定穿设于搅拌杆(62)上,所述活动环(92)与限位环(93)之间通过弹性弹簧(94)相连,所述推杆(95)的一端与螺纹筒(9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推杆(95)的另一端与装置本体(1)的内侧壁相抵触;

所述刮料机构(7)包括限位杆(71)、连接轴承(72)、转环(73)、连杆(74)、拉力弹簧(75)和刮料板(76),所述限位杆(71)平行且对称设于主轴(5)的外侧,限位杆(71)的一端与连接轴承(72)固定连接,限位杆(71)的另一端与套筒(6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承(72)分别穿设于主轴(5)上,处于主轴(5)远离正反转电机(3)一端的连接轴承(72)内壁设有螺纹,所述连杆(74)以水平方向设置,连杆(74)的一端与连接轴承(72)活动连接,连杆(74)的另一端设有滑块(741),所述滑块(741)与转环(73)滑动连接,所述拉力弹簧(75)穿设于转环(73)上,拉力弹簧(75)的两端分别与滑块(741)的一侧相连,所述刮料板(76)平行且均匀排布于主轴(5)的四周,刮料板(76)的一端分别与转环(73)固定连接,刮料板(76)的另一端与装置本体(1)的内侧壁相接触,刮料板(76)的材质具有弹性;

所述搅拌叶机构(6)还包括出料板(65)和压力弹簧(66),所述压力弹簧(66)均匀排布于装置本体(1)底端的内侧壁上,所述出料板(65)以水平方向穿设于主轴(5)上,出料板(65)的侧壁贴合装置本体(1)的内侧壁设置,出料板(65)与主轴(5)、装置本体(1)的内侧壁的衔接处分别设有密封橡胶圈(67),出料板(65)位于套筒(61)与压力弹簧(66)之间 ;所述出料板(65)远离压力弹簧(66)的一侧均匀排布有若干凸起(652);

所述套筒(61)内部设有可伸缩部件,所述可伸缩部件包括支撑块(612)和压缩弹簧(613),所述套筒(61)的内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的凹槽(611),所述支撑块(612)分别位于凹槽(611)处,所述压缩弹簧(613)的一端延伸至凹槽(611)内部与套筒(61)内壁固定连接,压缩弹簧(613)的另一端与支撑块(612)固定连接;

所述插杆(64)的底端设有弹簧片(641),所述弹簧片(641)呈V字型,所述出料板(65)远离压力弹簧(66)的一端设有环形的插槽(651),所述插槽(651)的开口大小与弹簧片(641)相对应;

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端设有电磁线圈(10),所述电磁线圈(10)环绕主轴(5)设置,电磁线圈(10)位于各压力弹簧(66)之间,所述套筒(61)的材质具有磁性,所述电磁线圈(10)于通电状态下对套筒(61)呈磁性相吸;

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侧壁上对应设有环形的限位槽(11),所述限位槽(11)的开口大小与推杆(95)的横截面积对应设置;

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侧壁上对应设有复位块,所述复位块位于出料口(8)的上方。

说明书 :

一种室内施工用低震动环氧地坪漆搅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环氧地坪漆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室内施工用低震动环氧地坪漆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环氧地坪漆采用整体聚合物面层,主要成分为环氧树脂和固化剂。环氧地坪漆具有耐强酸碱、耐磨、耐压、耐冲击、防水防尘以及防静电、电磁波等优良特性,且颜色多样,易
清洁,被广泛应用于厂房车间、地下停车场等领域。
[0003] 环氧地坪漆的渗透性较强,在施工之前需加入稀释剂进行稀释,还可根据施工需求配色调色,此过程需要环氧地坪漆搅拌装置来实现。现有技术中,环氧地坪漆的搅拌装置
多存在内壁物料堆积、物料混合不均匀等现象,浪费原料的同时,也加大了施工难度;其次,
搅拌装置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力大多情况下是任其流失,造成资源浪费。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室内施工用低震动环氧地坪漆搅拌装置,可最大程度避免内壁物料堆积,将振动力转化为其他方向的搅拌力,使得物料混合达到最高均匀度,从而实现最佳
的搅拌效果;另外,本发明还可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可在搅拌完成后将物料尽数排出。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施工用低震动环氧地坪漆搅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室内施工用低震动环氧地坪漆搅拌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支架、正反转电机、进料口、主轴、搅拌叶机构、刮料机构和
出料口。装置本体与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支架的底端与地面相接触,正反转电机设于装置
本体的顶端,进料口位于正反转电机的一侧。主轴以竖直方向穿设于装置本体的内部,主轴
的一端穿过装置本体的侧壁与正反转电机的作用端相连,主轴与装置本体之间通过轴承密
封连接。刮料机构、搅拌叶机构依次穿设于主轴上,刮料机构位于搅拌叶机构的上方,刮料
机构的一端与主轴活动连接,刮料机构的另一端与搅拌叶机构固定连接,刮料机构横向贴
合装置本体的内侧壁设置。刮料机构设置的目的在于进料到出料的整个过程中,对装置本
体的内侧壁实现扫刮作用,避免物料堆积的同时,也可保证物料间的充分混合效果。搅拌叶
机构旨在实现环氧地坪漆搅拌装置的最佳搅拌效果,达到物料间混合更加充分的目的,同
时可将物料内部的气泡尽数排出。出料口设于装置本体的一侧。进料口、出料口均设有阀
门,设置目的在于控制进出料的进程。
[0007]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叶机构包括套筒、搅拌杆、搅拌板和插杆。套筒活动穿设于主轴上,可与主轴间产生相对位移。搅拌杆以水平方向且对称设于套筒的侧壁上,是实现搅拌
作用的主要部件。搅拌杆远离主轴的一端设有震动转换部件,旨在将搅拌运作过程中所产
生的震动力转换为其他方向的搅拌作用力,打乱物料的行走轨迹,从而实现最佳的搅拌效
果,达到物料间混合充分的目的。搅拌板交错排布于搅拌杆的侧壁上,设置的目的在于增大
与物料间的接触面积,即加大物料的运行阻碍,以增加物料间的接触时长,使得物料混合更
充分。插杆平行于主轴且对称设于套筒的底端。主轴分为螺纹段与平滑段,套筒内圆壁对应
主轴的螺纹段设有螺纹。与主轴的不同段落位置的相接,套筒可作出相应动作,从而带动搅
拌杆、搅拌板等实现作用。
[0008] 进一步的,所述震动转换部件包括螺纹筒、活动环、限位环、弹性弹簧和推杆。搅拌杆远离主轴的一端设有螺纹端,螺纹筒与螺纹端以螺纹形式相连。活动环活动穿设于螺纹
端上,活动环位于螺纹筒靠近套筒的一侧,限位环位于活动环远离螺纹端的一侧并固定穿
设于搅拌杆上,活动环与限位环之间通过弹性弹簧相连。螺纹筒对活动环产生挤压力,弹性
弹簧因自身特性被压缩,而当挤压力消失,弹性弹簧带动活动环作复位运动,由此实现往复
运动。推杆的一端与螺纹筒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推杆的另一端与装置本体的内侧壁相抵触。
推杆将装置本体所产生的震动力传递至螺纹筒,螺纹筒将水平方向上的震动力转化为水平
方向上的驱动力而产生往复直线运动,与搅拌杆的螺纹端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使得搅拌杆
作旋转运动,完成震动转换过程。
[0009] 进一步的,所述刮料机构包括限位杆、连接轴承、转环、连杆、拉力弹簧和刮料板。限位杆平行且对称设于主轴的外侧,限位杆的一端与连接轴承固定连接,限位杆的另一端
与套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旨在将刮料机构与搅拌叶机构联系起来,实现联动。连接轴承分别
穿设于主轴上,处于主轴远离正反转电机一端的连接轴承内壁设有螺纹,可由限位杆带动
跟随套筒于主轴上作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连杆以水平方向设置,连杆的一端与连接轴承活
动连接,连杆的另一端设有滑块,滑块与转环滑动连接。连杆与连接轴承、连杆与转环均为
活动连接,实现转环与连接轴承的相对运动。拉力弹簧穿设于转环上,拉力弹簧的两端分别
与滑块相连,利用拉力弹簧的弹性特征完成惯性运动。刮料板平行且均匀排布于主轴的四
周,刮料板的一端分别与转环固定连接,刮料板的另一端与装置本体的内侧壁相接触,旨在
避免装置本体的内侧壁上的物料堆积。刮料板的材质具有弹性,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得刮料
板随作用范围呈现不同刚性。具体地,搅拌过程中刮料板呈拉伸状态,此时刮料板呈最大刚
性,可在高速旋转的状态下对装置本体的内侧壁实现最佳的扫刮作用;出料过程中刮料板
呈压缩状态,此时刮料板呈柔性,可相应延长与装置本体的内侧壁的接触时长,有效避免物
料集中堆积,资源浪费的现象;另外在出料过程中,可对搅拌叶机构提供向上的拉力,帮助
实现复位。
[0010]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叶机构还包括出料板和压力弹簧。压力弹簧均匀排布于装置本体底端的内侧壁上,设置的目的在于利用自身弹性特征辅助实现转筒以及出料板的向上
位移。出料板以水平方向穿设于主轴上,出料板的侧壁贴合装置本体的内侧壁设置,出料板
与主轴、装置本体的内侧壁的衔接处分别设有密封橡胶圈,出料板位于套筒与压力弹簧之
间,出料板远离压力弹簧的一侧均匀排布有若干凸起。出料板设置的目的在于:一是全程跟
随主轴运动而运动,结合凸起作用,把装置本体底端的物料的行走轨迹打散混乱,从而达到
物料间充分碰撞接触而混合的目的;二是出料过程中,可实现出料多少的精准控制,同时对
装置本体的内侧壁起到扫刮作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影响物料混合效果以及资源浪费。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内部设有可伸缩部件,可伸缩部件包括支撑块和压缩弹簧,套筒的内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的凹槽,支撑块分别位于凹槽处,压缩弹簧的一端延伸至
凹槽内部与套筒内壁固定连接,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支撑块固定连接。利用压缩弹簧的弹
性特征,实现套筒与主轴不同段落之间的紧密结合。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插杆的底端设有弹簧片,弹簧片呈V字型,出料板远离压力弹簧的一端设有环形的插槽,插槽的开口大小与弹簧片相对应。在弹簧片的变形作用下,实现插杆
与出料板的结合,从而精准控制出料进程。
[0013]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的底端设有电磁线圈,电磁线圈环绕转轴设置,电磁线圈位于各压力弹簧之间。套筒的材质具有磁性,电磁线圈于通电状态下对套筒呈磁性相吸。设
置的目的在于对套筒至整个搅拌叶机构起到限位作用,同时对压力弹簧施加压力,以实现
后续复位。
[0014]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的内侧壁上对应设有环形的限位槽,限位槽的开口大小与推杆的横截面积对应设置。限位槽设置的目的在于限制推杆于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以此
实现推杆的周向运动,完成震动转换作用。
[0015]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的内侧壁上对应设有复位块,复位块位于出料口的上方,设置的目的在于出料完成后将插杆与出料板分离开,使得出料板因自身重力而恢复初始位
置,以待下一次工作。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室内施工用低震动环氧地坪漆搅拌装置
[0017] 1、刮料机构设置的目的在于进料到出料的整个过程中,对装置本体的内侧壁实现扫刮作用,避免物料堆积的同时,也可保证物料间的充分混合效果;搅拌叶机构旨在实现环
氧地坪漆搅拌装置的最佳搅拌效果,达到物料间混合更加充分的目的,同时还可将物料内
部的气泡尽数排出。
[0018] 2、搅拌叶机构包括搅拌杆,搅拌杆远离主轴的一端设有震动转换部件,旨在将搅拌运作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力转换为其他方向的搅拌作用力,打乱物料的行走轨迹,从而
实现最佳的搅拌效果,达到物料间混合充分的目的。
[0019] 3、刮料机构包括刮料板,刮料板的材质具有弹性,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得刮料板随作用范围呈现不同刚性。具体地,搅拌过程中刮料板呈拉伸状态,此时刮料板呈最大刚性,
可在高速旋转的状态下对装置本体的内侧壁实现最佳的扫刮作用;出料过程中刮料板呈压
缩状态,此时刮料板呈柔性,可相应延长与装置本体的内侧壁的接触时长,有效避免物料集
中堆积,资源浪费的现象;另外在出料过程中,可对搅拌叶机构提供向上的拉力,帮助实现
复位。
[0020] 4、搅拌叶机构还包括出料板,设置的目的在于:一是全程跟随主轴运动而运动,结合凸起作用,把装置本体底端的物料的行走轨迹打散混乱,从而达到物料间充分碰撞接触
而混合的目的;二是出料过程中,可实现出料多少的精准控制,同时对装置本体的内侧壁起
到扫刮作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影响物料混合效果以及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0021]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2] 图1是本发明室内施工用低震动环氧地坪漆搅拌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是图1中A视图;
[0024] 图3是本发明室内施工用低震动环氧地坪漆搅拌装置的搅拌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是本发明室内施工用低震动环氧地坪漆搅拌装置的搅拌叶机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6] 图5是本发明室内施工用低震动环氧地坪漆搅拌装置的刮料机构的结构正视图;
[0027] 图6是本发明室内施工用低震动环氧地坪漆搅拌装置的刮料机构的结构俯视图;
[0028] 图7是本发明室内施工用低震动环氧地坪漆搅拌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一;
[0029] 图8是图7中B视图;
[0030] 图9是本发明室内施工用低震动环氧地坪漆搅拌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二;
[0031] 图10是图9中C视图;
[0032] 图中:1、装置本体,11、限位槽;2、支架;3、正反转电机;4、进料口,41、阀门;5、主轴;6、搅拌叶机构,61、套筒,611、凹槽,612、支撑块,613、压缩弹簧,62、搅拌杆,621、螺纹
端,63、搅拌板,64、插杆,641、弹簧片,65、出料板,651、插槽,652、凸起,66、压力弹簧,67、密
封橡胶圈;7、刮料机构,71、限位杆,72、连接轴承,73、转环,74、连杆,741、滑块,75、拉力弹
簧,76、刮料板;8、出料口;9、震动转换部件,91、螺纹筒,92、活动环,93、限位环,94、弹性弹
簧,95、推杆;10、电磁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4] 请参阅图1‑10,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室内施工用低震动环氧地坪漆搅拌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支架2、正反转电机3、进料口4、主轴5、搅拌叶机构6、刮料机构7和出料口8,装
置本体1与支架2的上端固定连接,支架2的底端与地面相接触,正反转电机3设于装置本体1
的顶端,进料口4位于正反转电机3的一侧,主轴5以竖直方向穿设于装置本体1的内部,主轴
5的一端穿过装置本体1的侧壁与正反转电机3的作用端相连,主轴5与装置本体1之间通过
轴承密封连接,刮料机构7、搅拌叶机构6依次穿设于主轴5上,刮料机构7位于搅拌叶机构6
的上方,刮料机构7的一端与主轴5活动连接,刮料机构7的另一端与搅拌叶机构7固定连接,
刮料机构7横向贴合装置本体1的内侧壁设置,出料口8设于装置本体1的一侧;进料口4、出
料口8均设有阀门41。
[0035] 连通电源,驱动正反转电机3正转,正反转电机3带动主轴5作旋转运动,搅拌叶机构6与主轴5之间作相对运动而产生向下位移至搅拌作用位置;打开阀门41,将物料由进料
口4投入装置本体1的内部,搅拌叶机构6开始对物料进行搅拌作用,实现物料间的充分混
合,同时可将物料内部的气泡尽数排出,与此同时,刮料机构7对装置本体1的内侧壁实现扫
刮作用,避免发生物料堆积,资源浪费的现象;搅拌工作完成后,驱动正反转电机3反转,正
反转电机3带动主轴5作反向旋转运动,打开阀门41,将混合完成后的物料由出料口8排出,
在此过程中可通过调整搅拌叶机构6的位置来控制出料量。
[0036] 搅拌叶机构6包括套筒61、搅拌杆62、搅拌板63和插杆64,套筒61活动穿设于主轴5上,搅拌杆62以水平方向且对称设于套筒61的侧壁上,搅拌杆62远离主轴5的一端设有震动
转换部件9,搅拌板63交错排布于搅拌杆62的侧壁上,插杆64平行于主轴且对称设于套筒61
的底端;主轴5分为螺纹段与平滑段,套筒61内圆壁对应主轴5的螺纹段设有螺纹。
[0037] 套筒61的初始位置位于主轴5的螺纹段,连通电源,主轴5作旋转运动,套筒61与主轴5因螺纹结构作相对运动而产生向下的位移,直至到达主轴5的平滑段即搅拌作用位置,
将物料投入装置本体1内部,此时套筒61随主轴5作同向旋转运动,带动搅拌杆62以及搅拌
板63作旋转运动,从而实现对物料的搅拌作用。
[0038] 震动转换部件9包括螺纹筒91、活动环92、限位环93、弹性弹簧94和推杆95,搅拌杆62远离主轴5的一端设有螺纹端621,螺纹筒91与螺纹端621以螺纹形式相连,活动环92活动
穿设于螺纹端621上,活动环92位于螺纹筒91靠近套筒61的一侧,限位环93位于活动环92远
离螺纹端621的一侧并固定穿设于搅拌杆62上,活动环92与限位环93之间通过弹性弹簧94
相连,推杆95的一端与螺纹筒9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推杆95的另一端与装置本体1的内侧壁
相抵触。
[0039] 震动转换部件9设置的目的在于将搅拌装置运作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力转换为其他方向的搅拌作用力,具体地,推杆95将装置本体1所产生的震动力传递至螺纹筒91,螺纹
筒91将水平方向上的震动力转化为水平方向上的驱动力而发生相对运动,与搅拌杆62的螺
纹端621产生位移,因螺纹结构使得搅拌杆62产生竖直面上的旋转运动,对物料实现竖直方
向的搅拌作用;而螺纹筒91因震动力产生位移的同时,对活动环92产生挤压力,弹性弹簧94
因自身特性被压缩,而当挤压力消失,弹性弹簧94带动活动环92作复位运动,由此实现螺纹
筒91的往复运动,完成震动转换过程。
[0040] 刮料机构7包括限位杆71、连接轴承72、转环73、连杆74、拉力弹簧75和刮料板76,限位杆71平行且对称设于主轴5的外侧,限位杆71的一端与连接轴承72固定连接,限位杆71
的另一端与套筒61的顶端固定连接,连接轴承72分别穿设于主轴5上,处于主轴5远离正反
转电机3一端的连接轴承72内壁设有螺纹,连杆74以水平方向设置,连杆74的一端与连接轴
承72活动连接,连杆74的另一端设有滑块741,滑块741与转环73滑动连接,拉力弹簧75穿设
于转环73上,拉力弹簧75的两端分别与滑块741的一侧相连,刮料板76平行且均匀排布于主
轴5的四周,刮料板76的一端分别与转环73固定连接,刮料板76的另一端与装置本体1的内
侧壁相接触,刮料板76的材质具有弹性。
[0041] 连通电源,主轴5开始作旋转运动,连接轴承72与主轴5之间产生相对运动,连接轴承72带动连杆74运动,在拉力弹簧75的作用下,滑块741与转环73相对滑动,转环73带动刮
料板76作旋转运动,此过程开始时间稍晚于主轴5;
[0042] 与此同时,处于主轴5远离正反转电机3一端的连接轴承72由限位杆71带动,跟随搅拌叶机构6于主轴5上产生竖直向下的位移直至达到搅拌作用位置,刮料板76此时被拉伸
变形呈最大刚性,可在高速旋转的状态下对装置本体1的内侧壁实现最佳的扫刮作用;
[0043] 搅拌作用结束后,主轴5在正反转电机3的作用下立即停止运动,而连杆74在拉力弹簧75的作用下,带动转环73连带刮料板76因惯性力继续作旋转运动,避免物料遗留于装
置本体1内侧壁;另外,出料过程中刮料板76呈压缩状态,此时刮料板76呈柔性,可相应延长
与装置本体1的内侧壁的接触时长,有效避免物料集中堆积,资源浪费的现象,同时因刮料
板76的弹性特征,可对搅拌叶机构6提供向上的拉力,帮助实现复位。
[0044] 搅拌叶机构6还包括出料板65和压力弹簧66,压力弹簧66均匀排布于装置本体1底端的内侧壁上,出料板65以水平方向穿设于主轴5上,出料板65的侧壁贴合装置本体1的内
侧壁设置,出料板65与主轴5、装置本体1的内侧壁的衔接处分别设有密封橡胶圈67,出料板
65位于套筒61与压力弹簧66之间;出料板65远离压力弹簧66的一侧均匀排布有若干凸起
652。
[0045] 连通电源,主轴5带动出料板65作旋转运动,搅拌过程中,凸起652可将装置本体1底端的物料的行走轨迹打散混乱,从而达到物料间充分碰撞接触而混合的目的;
[0046] 出料过程中,可通过控制出料板65的位置来控制出料量,同时在出料板65发生位移的过程中,对装置本体1的内侧壁起到扫刮作用,可最大程度上避免影响资源浪费以及物
料混合效果。
[0047] 套筒61内部设有可伸缩部件,可伸缩部件包括支撑块612和压缩弹簧613,套筒61的内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的凹槽611,支撑块612分别位于凹槽611处,压缩弹簧613的
一端延伸至凹槽611内部与套筒61内壁固定连接,压缩弹簧613的另一端与支撑块612固定
连接。利用压缩弹簧613的弹性特征,实现套筒61与主轴5不同段落之间的紧密结合。
[0048] 插杆64的底端设有弹簧片641,弹簧片641呈V字型,出料板65远离压力弹簧66的一端设有环形的插槽651,插槽651的开口大小与弹簧片641相对应。在弹簧片641的变形作用
下,实现插杆64与出料板65的结合,从而精准控制出料进程。
[0049] 装置本体1的底端设有电磁线圈10,电磁线圈10环绕主轴5设置,电磁线圈10位于各压力弹簧66之间,套筒61的材质具有磁性,电磁线圈10于通电状态下对套筒61呈磁性相
吸。设置的目的在于对套筒61至整个搅拌叶机构6起到限位作用,同时对压力弹簧66施加压
力,以实现后续复位。
[0050] 装置本体1的内侧壁上对应设有环形的限位槽11,所述限位槽11的开口大小与推杆95的横截面积对应设置。限位槽11设置的目的在于限制推杆95于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以
此实现推杆95的周向运动,完成震动转换作用。
[0051] 装置本体1的内侧壁上对应设有复位块,复位块位于出料口8的上方,设置的目的在于出料完成后,利用复位块将插杆64与出料板65分离开,使得出料板65因自身重力而恢
复初始位置,以待下一次工作。
[0052]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1、连通电源,驱动正反转电机3正转,正反转电机3带动主轴5作旋转运动,套筒61的初始位置位于主轴5的螺纹段,套筒61与主轴5因螺纹结构作相对运
动而产生向下的位移,直至到达主轴5的平滑段;
[0053] 处于主轴5远离正反转电机3一端的连接轴承72由限位杆71带动,跟随套筒61于主轴5上产生竖直向下的位移,刮料板76此时呈拉伸状态;连接轴承72与主轴5之间产生相对
运动,连接轴承72带动连杆74运动,在拉力弹簧75的作用下,滑块741与转环73相对滑动,转
环73带动刮料板76作旋转运动,此过程开始时间稍晚于主轴5;
[0054] 2、电磁线圈10于通电状态下对套筒61呈磁性相吸,弹簧片641发生变形后与插槽651对应插合,实现插杆64与出料板65的结合;同时因磁吸作用,套筒61由插杆64对出料板
65施加压力,出料板65对压力弹簧66施加压力,使得压力弹簧66呈压缩状态,且推杆95远离
套筒61的一端与限位槽11对应结合,限制推杆95于竖直方向上的位移;
[0055] 2、打开阀门41,将物料由进料口4投入装置本体1的内部,套筒61随主轴5作同向旋转运动,带动搅拌杆62以及搅拌板63作旋转运动,从而实现对物料的搅拌作用,同时可将物
料内部的气泡尽数排出;
[0056] 转环73带动刮料板76作旋转运动,刮料板76因被拉伸变形呈最大刚性,可在高速旋转的状态下对装置本体1的内侧壁实现最佳的扫刮作用;
[0057] 出料板65跟随主轴5作旋转运动,凸起652可将装置本体1底端的物料的行走轨迹打散混乱,从而达到物料间充分碰撞接触而混合的目的;
[0058] 3、搅拌过程中,推杆95将装置本体1所产生的震动力传递至螺纹筒91,螺纹筒91将水平方向上的震动力转化为水平方向上的驱动力而发生相对运动,与搅拌杆62的螺纹端
621产生位移,因螺纹结构使得搅拌杆62产生竖直面上的旋转运动,对物料实现竖直方向的
搅拌作用;而螺纹筒91因震动力产生位移的同时,对活动环92产生挤压力,弹性弹簧94因自
身特性被压缩,而当挤压力消失,弹性弹簧94带动活动环92作复位运动,由此实现螺纹筒91
的往复运动,完成震动转换过程;
[0059] 4、搅拌作用结束后,打开阀门41,将混合完成后的物料直接由出料口8排出;主轴5在正反转电机3的作用下立即停止运动,而连杆74在拉力弹簧75的作用下,带动转环73连带
刮料板76因惯性力继续于出料过程中作旋转运动,可有效清理遗留于装置本体1内侧壁的
物料;
[0060] 5、当需要对出料量进行控制时,驱动正反转电机3反转,带动主轴5作反向旋转运动,并将电磁线圈10的电源切断,电磁线圈10对套筒61的吸力消失,压力弹簧66因弹性特征
作复位运动,同时刮料板76因弹性特征对套筒61提供向上的拉力,将套筒61带动至主轴5的
螺纹段,使得套筒61带动出料板65于主轴5上产生竖直向上的位移,将物料向上推动,从而
控制出料量;
[0061] 同时在出料板65发生位移的过程中,对装置本体1的内侧壁起到扫刮作用;刮料板76对装置本体1的内侧壁也起到扫刮作用, 且刮料板76由拉伸变为压缩状态,呈柔性,可相
应延长与装置本体1的内侧壁的接触时长,有效避免物料集中堆积,资源浪费的现象;
[0062] 直至出料板65运动至出料口8的上方,此时物料全部由出料口8排出,套筒61持续上升,而出料板65因复位块的阻挡停止向上并脱离插杆64,后因重力作用恢复至初始位置,
以待下一次工作。
[0063]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
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
所固有的要素。
[0064]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
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