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线无线智能切换的充电系统及实现方法、充电设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085529.8

文献号 : CN11286523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杨晓军

申请人 : 深圳市酷鱼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线无线智能切换的充电系统及实现方法、充电设备,包括主控SOC、有线充电模块、无线充电模块、感应模块、电流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和保护电路,所述有线充电模块、所述无线充电模块、所述感应模块、所述电流检测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保护电路均与所述主控SOC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按键控制模块和/或声控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输入充电模式选择指令,包括有线充电模式指令和无线充电模式指令。本发明将无线充电、有线充电有机地整合在一个充电设备中,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携、便利的智能充电服务,用户可以一键或声控随意切换充电模式,且利用电流检测模块和感应模块实现充电模式的智能切换。

权利要求 :

1.一种有线无线智能切换的充电系统,包括有线充电模块、无线充电模块和感应模块,所述有线充电模块连接有充电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控SOC、电流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有线充电模块、所述无线充电模块、所述感应模块、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和所述控制模块均与所述主控SOC连接,

所述感应模块用于检测无线充电区是否有电子设备,并将结果发送给所述主控SOC,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充电头是否有充电电流,并将结果发送给所述主控SOC,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输入充电模式选择指令,包括有线充电模式指令和无线充电模式指令,

所述主控SOC用于控制所述有线充电模块和所述无线充电模块的通断状态,在有线充电模式和无线充电模式中始终择一使用,为外部电子装置充电;

所述有线无线智能切换的充电系统的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开机,系统默认开启无线充电模块,并关闭有线充电模块;

S11、感应模块判断是否有电子设备,包括,S111、检测到电子设备,保持无线充电模块开启;

S112、没有检测到电子设备,关闭无线充电模块,开启有线充电模块,进入步骤S12;

S12、电流检测模块检测是否有充电电流,包括,S121、检测到充电电流,保持有线充电模块开启;

S122、没有检测到充电电流,返回步骤S11;

步骤S2、选择有线充电模式,打开有线充电模块,关闭无线充电模块,或,选择无线充电模式,打开无线充电模块,关闭有线充电模块;

选择有线充电模块时,包括如下步骤,S211、电流检测模块检测是否有充电电流,包括,S2111、检测到充电电流,关闭无线充电模块,保持有线充电模块开启;

S2112、没有检测到充电电流,进入步骤S212;

S212、感应模块判断是否有电子设备,包括,S2121、检测到电子设备,关闭有线充电模块,打开无线充电模块,S2122、没有检测到电子设备,返回步骤S211;

选择无线充电模式时,包括如下步骤,S221、感应模块判断是否有电子设备,包括,S2211、检测到电子设备,关闭有线充电模块,保持无线充电模块开启;

S2212、没有检测到电子设备,进入步骤S222;

S222、电流检测模块检测是否有充电电流,包括,S2221、检测到充电电流,关闭无线充电模块,保持有线充电模块开启;

S2222、没有检测到充电电流,返回步骤S2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线无线智能切换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按键控制模块和/或声控控制模块,所述按键控制模块包括机械按钮,用于选择“有线”模式或“无线”模式,所述声控控制模块包括麦克风和声音识别电路,用于检测、识别人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线无线智能切换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线无线智能切换的充电系统还设有过压保护电路,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第一过压保护电路和第二过压保护电路,所述第一过压保护电路连接电源输入口,所述第二过压保护电路连接所述有线充电模块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线无线智能切换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模块包括接近开关传感器和重力感应传感器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线无线智能切换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线无线智能切换的充电系统还设有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连接该充电系统的电源输入端。

6.一种有线无线智能切换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和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有线无线智能切换的充电系统,所述设备主体设有充电头、无线充电区、电源接入口以及收音口和/或充电模式选择按键,所述充电头用于连接电子设备的充电口,所述无线充电区设有发射线圈组件,该发射线圈组件用于无线连接电子设备内的接收线圈组件。

说明书 :

一种有线无线智能切换的充电系统及实现方法、充电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充电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有线无线智能切换的充电系统及实现方法、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蓬勃发展,无线充电效率有所提升,但与有线充电相比较,无线充电效率低,充电速度慢,故无线充电在日常生活中常作为一种辅助充电方式,只有在电
子设备不缺电,用户不着急充电的情况下,才进行无线充电,因此用户外出时还是需要同时
携带无线充电器和有线充电器。
[0003] 为了解决携带两个充电器造成的不便利问题,市面上出现了将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融合在一起的充电设备,但该设备存在用电安全的问题,例如当用户采用有线充电为电
子设备充电时,由于电子设备靠近无线充电区域,导致无线充电感应并启动,从而使得无线
和有线充电电路同时为电子设备供应电流,导致电流过大,容易损坏电子产品,充电设备也
存在用电隐患。
[0004] 因此,搭载上述系统的充电设备一般携带较长的充电线,让电子设备在有线充电时远离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区,或者将充电设备的尺寸做大,拉开有线充电区和无线充电
区的距离,但该充电设备则显得笨重,不方便携带。
[0005] 以上问题,值得解决。

发明内容

[0006]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有线无线智能切换的充电系统及实现方法、充电设备。
[0007]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0008] 一种有线无线智能切换的充电系统,包括有线充电模块、无线充电模块和感应模块,所述有线充电模块连接有充电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控SOC、电流检测模块和控制模
块,所述有线充电模块、所述无线充电模块、所述感应模块、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和所述控制
模块均与所述主控SOC连接,所述感应模块用于检测无线充电区是否有电子设备,并将结果
发送给所述主控SOC,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充电头是否有充电电流,并将结果发
送给所述主控SOC,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输入充电模式选择指令,包括有线充电模式指令和无
线充电模式指令,所述主控SOC用于控制所述有线充电模块和所述无线充电模块的通断状
态。
[0009]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按键控制模块和/或声控控制模块。
[0010] 进一步的,所述按键控制模块包括机械按钮,用于选择“有线”模式或“无线”模式。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声控控制模块包括麦克风和声音识别电路,用于检测、识别人声。
[0012]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线无线智能切换的充电系统还设有过压保护电路,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第一过压保护电路和第二过压保护电路,所述第一
过压保护电路连接电源输入口,所述第二过压保护电路连接所述有线充电模块的输出端。
[0013]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模块包括接近开关传感器和重力感应传感器中的一种。
[0014]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线无线智能切换的充电系统还设有开关电路,用于控制该系统与供电电源的通断。
[001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有线无线智能切换的充电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16] 步骤S1、开机,系统默认开启无线充电模块,并关闭有线充电模块;
[0017] 步骤S2、选择有线充电模式,打开有线充电模块,关闭无线充电模块;
[0018] 或,选择无线充电模式,打开无线充电模块,关闭有线充电模块。
[0019]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
[0020] S11、感应模块判断是否有电子设备,包括,
[0021] S111、检测到电子设备,保持无线充电模块开启;
[0022] S112、没有检测到电子设备,关闭无线充电模块,开启有线充电模块,进入步骤S12;
[0023] S12、电流检测模块检测是否有充电电流,包括,
[0024] S121、检测到充电电流,保持有线充电模块开启;
[0025] S122、没有检测到充电电流,返回步骤S11。
[0026]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选择有线充电模式时,包括如下步骤,
[0027] S211、电流检测模块检测是否有充电电流,包括,
[0028] S2111、检测到充电电流,关闭无线充电模块,保持有线充电模块开启;
[0029] S2112、没有检测到充电电流,进入步骤S212;
[0030] S212、感应模块判断是否有电子设备,包括,
[0031] S2121、检测到电子设备,关闭有线充电模块,打开无线充电模块,
[0032] S2122、没有检测到电子设备,返回步骤S211。
[0033]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选择无线充电模式时,包括如下步骤,
[0034] S221、感应模块判断是否有电子设备,包括,
[0035] S2211、检测到电子设备,关闭有线充电模块,保持无线充电模块开启;
[0036] S2212、没有检测到电子设备,进入步骤S222;
[0037] S222、电流检测模块检测是否有充电电流,包括,
[0038] S2221、检测到充电电流,关闭无线充电模块,保持有线充电模块开启;
[0039] S2222、没有检测到充电电流,返回步骤S221。
[004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有线无线智能切换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和上述方案中的有线无线智能切换的充电系统,所述设备主体设有充电头、无线充电区、电源
接入口以及收音口和/或充电模式选择按键,所述充电头用于连接电子设备的充电口,所述
无线充电区设有发射线圈组件,发射线圈组件用于无线连接电子设备内的接收线圈组件。
[0041]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发明,其有益效果在于:
[0042] 本发明将无线充电、有线充电有机地整合在一个充电设备中,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携、便利的智能充电服务,用户可以一键或声控随意切换充电模式;
[0043] 本发明具有智能检测、切换充电模式的功能,可以防止因用户误操作而导致充电失败,确保充电不中断,提供用户体验度较高的充电服务;
[0044] 进一步的,本发明通过智能切换,避免无线和有线充电电路同时为电子设备供应电流,导致电流过大,损坏电子产品或充电设备。

附图说明

[0045] 图1为本发明的充电系统连接框图;
[0046] 图2为有线无线智能切换的充电实现方法中开机启动时的流程图;
[0047] 图3为有线无线智能切换的充电实现方法中选择有线充电模式时的流程图;
[0048] 图4为有线无线智能切换的充电实现方法中选择无线充电模式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讲解说明。同时声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
用于限定本发明。
[0050]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
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51] 如图1所示,一种有线无线智能切换的充电系统,包括有线充电模块、无线充电模块和感应模块,所述有线充电模块连接有充电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控SOC、电流检测模
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有线充电模块、所述无线充电模块、所述感应模块、所述电流检测模块
和所述控制模块均与所述主控SOC连接,所述感应模块用于检测无线充电区是否有电子设
备,并将结果发送给所述主控SOC,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充电头是否有充电电
流,并将结果发送给所述主控SOC,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输入充电模式选择指令,包括有线充
电模式指令和无线充电模式指令,所述主控SOC用于控制所述有线充电模块和所述无线充
电模块的通断状态。
[0052] 控制模块包括按键控制模块和/或声控控制模块,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同时具备按键控制模块和声控控制模块,为用户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操作方式。
[0053] 按键控制模块包括机械按钮,用于选择“有线”模式或“无线”模式,使用时,用户根据自身需要将按键控制模块切换至其中一种模式即可;声控控制模块包括麦克风和声音识
别电路,用于检测、识别人声,使用时,用户可以喊出“有线”或喊出“无线”进行模式选择,该
系统能够拾取并判断人声,进而做出相应地指令动作。
[0054] 有线无线智能切换的充电系统还设有过压保护电路,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第一过压保护电路和第二过压保护电路,所述第一过压保护电路连接电源输入口,所述第二过
压保护电路连接所述有线充电模块的输出端。过压保护电路可以防止电路中充电电压太大
而损坏充电设备或电子产品,为用户提供充电保障。
[0055] 本发明中的主控SOC可运行智能充电软件操作系统,负责充电任务的调度、内存管理及控制指令的输入输出等;无线充电模块具有无线充电管理功能,为电子设备的无线充
电提供稳定的电压电流输出;有线充电模块具有有线充电管理功能,为电子设备的有线充
电提供稳定的电压电流输出,有线充电模块还具有提供不同档位的电流输出模式,可以给
用户提供慢充和快充服务。
[0056] 在本实施例中,感应模块包括接近开关传感器和重力感应传感器中的一种。其中,接近开关传感器是一种无需接触而可以操作的位置开关,当电子设备接近该传感器的感应
面时,接近传感器输出反馈信号给主控SOC,若感应到待充电电子设备,主控SOC控制无线充
电模块启动,开始充电。接近开关传感器具有动作可靠、性能稳定、频率响应快、应用寿命
长,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可以提升系统的稳定性,接近开关传感器为电感式、电容式、霍尔
式、交流型或直流型中的一种。
[0057] 重力感应传感器设有压力感应区,当电子设备放置在压力感应区时,重力传感器输出反馈信号给主控SOC,从而驱动无线充电模块,对电子设备充电。
[0058] 本发明的有线无线智能切换的充电系统还设有开关电路,用于控制该系统与供电电源的通断。当用户长时间不使用时,可以切断系统电源,提升该系统的安全性。
[0059]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线无线智能切换的充电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60] 步骤S1、开机,系统默认开启无线充电模块,并关闭有线充电模块;
[0061] 步骤S2、选择有线充电模式,打开有线充电模块,关闭无线充电模块;
[0062] 或,选择无线充电模式,打开无线充电模块,关闭有线充电模块。
[0063] 本发明不仅满足用户可以自主选择其中一种充电模式进行充电,而且该系统能够在有线充电模式和无线充电模式中始终择一使用,确保充电系统处于安全的充电环境,避
免无线和有线充电电路同时为电子设备供应电流,导致电流过大,损坏电子产品或充电设
备。
[0064] 如图2所示,执行上述步骤S1开机启动时,包括,
[0065] S11、感应模块判断是否有电子设备,包括,
[0066] S111、检测到电子设备,保持无线充电模块开启;
[0067] S112、没有检测到电子设备,关闭无线充电模块,开启有线充电模块,进入步骤S12;
[0068] S12、电流检测模块检测是否有充电电流,包括,
[0069] S121、检测到充电电流,保持有线充电模块开启;
[0070] S122、没有检测到充电电流,返回步骤S11。
[0071] 该步骤可以为系统节省电量,而且可以快捷地为用户提供无线充电模式,用户开机即可享受无线充电服务。
[0072] 如图3所示,执行上述步骤S2中的选择有线充电模式时,包括如下步骤,
[0073] S211、电流检测模块检测是否有充电电流,包括,
[0074] S2111、检测到充电电流,关闭无线充电模块,保持有线充电模块开启;
[0075] S2112、没有检测到充电电流,进入步骤S212;
[0076] S212、感应模块判断是否有电子设备,包括,
[0077] S2121、检测到电子设备,关闭有线充电模块,打开无线充电模块,
[0078] S2122、没有检测到电子设备,返回步骤S211。
[0079] 如图4所示,执行上述步骤S2中的选择有线充电模式时,包括如下步骤,
[0080] S221、感应模块判断是否有电子设备,包括,
[0081] S2211、检测到电子设备,关闭有线充电模块,保持无线充电模块开启;
[0082] S2212、没有检测到电子设备,进入步骤S222;
[0083] S222、电流检测模块检测是否有充电电流,包括,
[0084] S2221、检测到充电电流,关闭无线充电模块,保持有线充电模块开启;
[0085] S2222、没有检测到充电电流,返回步骤S221。
[0086] 可见,本发明提供的有线无线智能切换方案具有智能检测、切换充电模式的功能,当用户选择了有线充电模式,但是忘记将电子设备通过充电头进行有线连接,则系统自动
启用无线充电模式,确保充电不中断;当用户选择无线充电模式,但是却没有将电子设备放
在无线充电区而且插上了充电头,则系统自动启用有线充电模式;当用户选择了无线充电
模式,也将电子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区,同时误操作插上了充电头,则系统也会关闭有线充
电模式,只保留无线充电模式。
[0087] 因此,本发明具有智能检测、切换充电模式的功能,可以防止因用户误操作而导致充电失败,确保充电不中断,提供用户体验度较高的充电服务。
[0088] 在一个具体施例中,输入选择指令为按键输入指令方式,按键输入选择方式包括将功能按键切换至“有线”状态,进入有线充电模式,或将功能按键切换至“无线”状态,进入
无线充电模式。
[0089] 在一个具体施例中,输入选择指令为声控输入指令方式,声控输入指令方式包括喊出“有线充电”,进入有线充电模式,或喊出“无线充电”,进入无线充电模式。
[009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有线无线智能切换的充电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上述方案中的有线无线智能切换的充电系统,所述设备主体设有充电头、无线充电区、收音口、充电模式
选择按键和电源接入口,所述充电头用于连接电子设备的充电口,所述无线充电区设有发
射线圈组件,发射线圈组件用于无线连接电子设备内的接收线圈组件。
[0091]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将声控、无线充电、有线充电有机地整合在一个充电设备中,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携、便利的智能充电服务,用户可以一键或声控随意切换充电模式。
[0092]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系统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主控SOC内置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可读取存储介质
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
[0093]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
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94]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
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