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127461.5

文献号 : CN11287200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高冰魏明磊张康崔泽坤杨鹏宫殿楼

申请人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衡水供电分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属于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架、集热管、集热罩、反光板、供气件、注气管道和抽气管道;集热管转动安装在支撑架上,集热管的外侧设有螺旋件;集热罩安装在支撑架上且套设在集热管的外侧;集热管与集热罩之间形成用于废气通过的废气通道;反光板用于将太阳光反射到集热管上。本发明提供的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利用太阳能对气体进行加热,降低了能源消耗;热脱附产生的废气经过废气通道时,与集热管内的气体进行热交换,利用废气的热量对集热管内的气体进行二次加热,不仅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降低了能源损耗,还提高了集热管内气体的加热效率。

权利要求 :

1.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集热管、集热罩、反光板、供气件、注气管道和抽气管道;所述集热管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集热管的外侧设有螺旋件;所述集热罩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且套设在所述集热管的外侧;所述集热罩与所述集热管之间形成用于废气通过的废气通道;所述反光板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且位于所述集热罩的外侧;所述反光板用于将太阳光反射到所述集热管上,对所述集热管内的气体进行加热;所述供气件用于向所述集热管内通入气体;所述注气管道与所述集热管连通,用于向污染土壤内注入高温气体;所述抽气管道与所述废气通道连通且位于所述注气管道的一侧,用于抽取污染土壤中热脱附产生的废气;

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用于密封所述集热管开口端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集热管的内侧壁滑动配合并将所述集热管的内腔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密封盖上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供气件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出气管连通所述注气管道和所述第二腔体;

在所述支撑架的侧壁上安装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集热管的密封端固定连接,用于带动所述集热管绕所述集热管的中心轴转动;

所述支撑架和所述集热罩之间设有蜗轮蜗杆机构,所述蜗轮蜗杆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集热罩绕所述集热罩的中心轴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罩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集热罩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反光板的连接机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两个支撑杆,转动安装在所述集热罩上,所述支撑杆上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

滑块,与两个所述支撑杆螺纹连接,所述反光板的一端与所述滑块铰接连接;和连杆,分别与所述支撑块和所述反光板铰接连接;

所述支撑杆带动所述滑块沿所述支撑杆的轴向做往复运动,并借助所述连杆驱动所述反光板转动,从而改变所述反光板的折射角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板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布置在所述滑块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集罩,所述收集罩罩设在所述抽气管道外侧,所述收集罩与所述废气通道的进气端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管道的外壁上设有螺旋状的抽气槽,所述抽气槽与所述收集罩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气管道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的侧壁上设有排气孔;所述内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气管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外管的内部;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形成用于高温气体通过的排气通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的孔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说明书 :

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热脱附技术是通过加热污染土壤至目标污染物沸点之上,达到污染物与土壤颗粒分离、去除的目的。在加热过程中目标污染物经过蒸发、蒸馏、沸腾、氧化和热解等作用,污
染物从一相转化为另一相,流动性大大提高。原位热脱附技术在不改变污染土壤位置的前
提下将目标污染物在负压条件下从土壤中分离出来,最终在废气处理设施中彻底消除或浓
缩收集。该修复技术能够高效地去除污染土壤中的挥发及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
烃、农药、石油烃、多氯联苯),污染物去除率最高可达99.98%以上。
[0003] 热脱附技术根据处理位置不同可分为原位热脱附和异位热脱附,相比于异位热脱附,原位热脱附技术无需对污染土壤进行清挖,二次污染小;且对于污染物深度较深、污染
物浓度较大的污染土壤有着更出色的修复效果。
[0004] 热脱附修复技术是重要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之一,目前在国外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中有着成熟且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在国内也出现了一些热脱附的工艺和装置,但均存在
一定的不足,例如:能耗较高,废气收集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污染土壤原位热脱附装置存在能耗较高,废气收集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包括:支撑架、集热管、集热罩、反光板、供气件、注气管道和抽气管道;所述集
热管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集热管的外侧设有螺旋件;所述集热罩安装在所述支
撑架上且套设在所述集热管的外侧;所述集热罩与所述集热管之间形成用于废气通过的废
气通道;所述反光板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且位于所述集热罩的外侧;所述反光板用于将太
阳光反射到所述集热管上,对所述集热管内的气体进行加热;所述供气件用于向所述集热
管内通入气体;所述注气管道与所述集热管连通,用于向污染土壤内注入高温气体;所述抽
气管道与所述废气通道连通且位于所述注气管道的一侧,用于抽取污染土壤中热脱附产生
的废气。
[0007]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用于密封所述集热管开口端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集热管的内侧壁滑动配合并将所述集热管
的内腔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密封盖上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
进气管连通所述供气件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出气管连通所述注气管道和所述第二腔体。
[0008]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集热罩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集热罩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反光板的连接机构。
[0009]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0010] 两个支撑杆,转动安装在所述集热罩上,所述支撑杆上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
[0011] 滑块,与两个所述支撑杆螺纹连接,所述反光板的一端与所述滑块铰接连接;和
[0012] 连杆,分别与所述支撑块和所述反光板铰接连接;
[0013] 所述支撑杆带动所述滑块沿所述支撑杆的轴向做往复运动,并借助所述连杆驱动所述反光板转动,从而改变所述反光板的折射角度。
[0014]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反光板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布置在所述滑块的两侧。
[0015]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支撑架和所述集热罩之间设有蜗轮蜗杆机构,所述蜗轮蜗杆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集热罩绕轴转动。
[0016]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还包括收集罩,所述收集罩罩设在所述抽气管道外侧,所述收集罩与所述废气通道的进气端连通。
[0017]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抽气管道的外壁上设有螺旋状的抽气槽,所述抽气槽与所述收集罩连通。
[0018]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注气管道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的侧壁上设有排气孔;所述内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气管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外管的内部;所述内管和所
述外管之间形成用于高温气体通过的排气通道。
[0019]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排气孔的孔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0020] 本发明提供的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供气件将气体通入到集热管内,太阳光
经过反光板的反射照设到集热管上,从而对集热管内的气体进行加热,加热后的高温气体
经过注气管道通入到污染土壤内,使污染土壤内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热脱附,本申请利用太
阳能对气体进行加热,降低了能源消耗,并且加热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驱动集
热管绕轴转动,使得集热管内的气体加热更加均匀,提高了加热效率;集热管带动螺旋件同
步转动,在集热管与集热罩之间形成的废气通道内形成负压,为抽气管道提供了抽取废气
的动力,使得抽气管道附近的废气能够快速进入到抽气管道内,提高了废气的收集效率以
及废气的收集率;热脱附产生的废气经过废气通道时,与集热管内的气体进行热交换,利用
废气的热量对集热管内的气体进行二次加热,不仅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降低了能源损耗,
还提高了集热管内气体的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2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
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
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结构图;
[0024] 图3为图1中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 图4为图1中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6] 图5为图1中的D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密封盖与隔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8] 图中:1、支撑架;101、密封盖;102、隔板;103、进气管;104、出气管;105、豁口;106、旋转压板;107、驱动电机;108、电加热元件;2、集热管;201、螺旋件;202、废气通道;203、第
一腔体;204、第二腔体;205、太阳能电池板;3、集热罩;301、保温层;302、支撑杆;303、滑块;
304、连杆;305、支撑块;4、反光板;5、供气件;6、注气管道;601、内管;602、外管;603、排气
孔;7、抽气管道;701、抽气槽;8、蜗轮蜗杆机构;801、蜗轮;802、蜗杆;9、收集罩;10、废气处
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
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30]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发明提供的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进行说明。所述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包括:支撑架1、集热管2、集热罩3、反光
板4、供气件5、注气管道6和抽气管道7;集热管2转动安装在支撑架1上,集热管2的外侧设有
螺旋件201;集热罩3安装在支撑架1上且套设在集热管2的外侧;集热管2与集热罩3之间形
成用于废气通过的废气通道202;反光板4安装在支撑架1上且位于集热罩3的外侧;反光板4
用于将太阳光反射到集热管2上,从而对集热管2内的气体进行加热;供气件5用于向集热管
2内通入气体;注气管道6与集热管2连通,用于向污染土壤内注入高温气体;抽气管道7与废
气通道202连通且位于注气管道6的一侧,用于抽取污染土壤中热脱附产生的废气。
[0031] 本发明提供的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供气件5将气体通入到集热管2内,太阳光经过反光板4的反射照射到集热管2上,从而对集热管2内的
气体进行加热,加热后的高温气体经过注气管道6通入到污染土壤内,使污染土壤内的有机
污染物进行热脱附,本申请利用太阳能对气体进行加热,降低了能源消耗,并且加热结构简
单,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驱动集热管2绕轴转动,使得集热管2内的气体加热更加均匀,提
高了加热效率;集热管2带动螺旋件201同步转动,在集热管2与集热罩3之间形成的废气通
道202内形成负压,为抽气管道7提供了抽取废气的动力,使得抽气管道7附近的废气能够快
速进入到抽气管道7内,提高了废气的收集效率以及废气的收集率;热脱附产生的废气经过
废气通道202时,与集热管2内的气体进行热交换,利用废气的热量对集热管2内的气体进行
二次加热,不仅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降低了能源损耗,还提高了集热管2内气体的加热效
率。
[0032] 本实施例中,集热管2和集热罩3均为筒状,沿水平方向安装在支撑架1上。螺旋件201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集热管2的外壁上,并且与集热罩3的内壁滑动配合。集热管2和
集热罩3采用玻璃材质,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以及耐高温的特性,保证太阳光能够顺利穿过集
热罩3和集热管2,然后对气体进行升温加热。
[0033] 反光板4为弧形板,反光板4的内侧面为反光面,反光板4借助反光面将光线集中折射到集热管2上。
[0034] 供气件5可以为鼓风机或空压机等。
[0035]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支撑架1上设有用于密封集热管2开口端的密封盖101,密封盖101上安装有
隔板102,隔板102与集热管2的内侧壁滑动配合并将集热管2的内腔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
腔体203和第二腔体204;密封盖101上有进气管103和出气管104,进气管103连通供气件5与
第一腔体203,出气管104连通注气管道6和第二腔体204。本实施例中,集热管2的一端为开
口结构,另一端为密封结构。支撑架1上设有用于安装密封盖101的安装孔,密封盖101通过
螺纹固定在支撑架1上并封堵集热管2的开口。隔板102固定在密封盖101上并延伸至集热管
2的内部,集热管2相对隔板102发生相对转动。在工作过程中,进气管103和出气管104均处
于静止状态,所以降低了管路的装配难度。隔板102远离密封盖101的一端设有豁口105,该
豁口105用于连通第一腔体203和第二腔体204。气体依次经过进气管103、第一腔体203、豁
口105、第二腔体204和出气管104,最终进入到注气管道6内。通过在集热管2内设置隔板
102,延长了气体在集热管2内通过的路径,增大了气体的受热面积,从而保证气体能够得到
充分加热。
[0036]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6,密封盖101上设有与隔板102插接配合的插槽,隔板102的侧面设有限位凹
槽,密封盖101上对应设有与限位凹槽配合的旋转压板106。先将隔板102的端部插入到插槽
内,然后借助旋转压板106与限位凹槽的配合安装将隔板102限位固定在密封盖101。隔板
102采用上述的安装方式,无需安装螺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旋转压板106为圆盘状,旋转
压板106的旋转轴偏心设置。旋转压板106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布置在隔板102的两侧,保证
隔板102的受力更加平衡。旋转压板106位于密封盖101的外侧,在对隔板102进行维修更换
时,只需从外侧解除旋转压板106对隔板102的限位,即可将隔板102从插槽内抽出,而无需
将密封盖101从支撑架1上拆下,大大提高了维修效率。
[0037]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5,在集热罩3的外壁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205,太阳能电池板205正对
反光板4。太阳能电池板205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
[0038] 在支撑架1的侧壁上安装驱动电机107,驱动电机107的输出轴与集热管2的密封端固定连接,用于带动集热管2绕轴转动。太阳能电池板205与驱动电机107电连接,为驱动电
机107提供电能,保证驱动电机107持续工作。
[0039] 在隔板102的内部设有电加热元件108,电加热元件108与太阳能电池板205电连接。在没有阳光的情况下(例如夜晚或者阴天),将太阳能电池板205与电加热元件108导通,
利用电加热元件108对集热管2内的气体进行加热,从而满足在没有阳光的环境条件下,依
然能够保证该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的正产运行。
[0040] 电加热元件108是将电能转化成热能的元器件。
[0041] 1、按其结构分为单一电热元件和复合电热元件两大类:单一电热元件由一种材料组成;复合电热元件是由几种材料组成的。
[0042] 2、按其材质不同可分为金属电热元件和非金属电热元件两种:金属电热元件如镍铬丝(Ni‑Cr)、铁铬铝丝(Fe‑Cr‑Al)、镍铁丝(Ni‑Fe)、镍铜丝(Ni‑Cu))等;非金属电热元件
有碳化硅、硅钼棒、PTC电热元件、电热涂料等。
[0043] 3、按其形状不同又可分为金属管状、石英管状、陶瓷管状、板状、方形、椭圆形、圆形、陶瓷包复状电热元件等。
[0044] 本申请所采用的电加热元件108为金属管状电加热元件,金属管状电热元件简称电热管,是所有电热元件中应用广泛、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的一种密封式电热
元件。
[0045] 在集热罩3的内壁上设有保温层301,从而避免集热罩3内的热量与外界发生热交换,降低热量损耗。
[0046]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集热罩3转动安装在支撑架1上,集热罩3上设有用于安装反光板4的连接机
构。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相对的两侧面设有环形凹槽,集热罩3转动设置在环形凹槽内。反
光板4借助连接机构安装在集热罩3上。由于太阳光的照射角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
化,所以为了保证反光板4对太阳光的反射效果,可以通过转动集热罩3使反光板4的角度与
太阳光的照射角度相匹配。
[0047]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连接机构包括:两个支撑杆302、滑块303和连杆304。两个支撑杆302转动安
装在集热罩3上,支撑杆302上设有支撑块305,支撑块305与支撑杆302转动连接;滑块303与
两个支撑杆302螺纹连接,反光板4的一端与滑块303铰接连接;连杆304分别与支撑块305和
反光板4铰接连接;支撑杆302带动滑块303沿支撑杆302的轴向做往复运动,并借助连杆304
驱动反光板4转动,从而改变反光板4的折射角度。本实施例中,支撑杆302与集热罩3的外表
面垂直设置并且固定在集热罩3上,支撑杆302具有绕其轴向转动的自由度。支撑块305固定
安装在支撑杆302上且具有绕支撑杆302的轴向转动的自由度。支撑块305借助轴用挡圈固
定在支撑杆302上。轴用挡圈是一种安装于槽轴上,用于固定零部件的孔向运动,这类挡圈
的内径比装配轴径稍小。安装时须用卡簧钳,将钳嘴插入挡圈的钳孔中,扩张挡圈,才能放
入预先加工好的轴槽上。通过驱动支撑杆302绕轴转动,带动滑块303沿支撑杆302的轴向做
往复运动,使得滑块303靠近或远离支撑块305,并在连杆304的作用下驱动反光板4绕轴转
动。反光板4随集热罩3同步转动的同时,还能够依靠该连接机构实现反光板4自身的转动,
从而增强了反光板4的角度调节范围,使反光板4能够适应不同的光照环境。
[0048]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反光板4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布置在滑块303的两侧。本实施例中,滑块303的长度
方向与集热罩3的轴向保持一致,反光板4沿滑块303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在滑块303的两
侧。支撑杆302能够带动两个反光板4同时绕轴转动,实现两个反光板4开合角度的变化。两
个反光板4能够覆盖更广的区域,将更多的太阳光集中折射到集热管2上,从而提高了太阳
能的收集效率。
[0049]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支撑架1和集热罩3之间设有蜗轮蜗杆机构8,蜗轮蜗杆机构8用于驱动集热
罩3绕轴转动。本实施例中,蜗轮蜗杆机构8包括蜗轮801和蜗杆802;蜗轮801安装在集热罩3
上,蜗杆802转动安装在支撑架1上且位于集热罩3的一侧;通过驱动蜗杆802带动集热罩3绕
轴转动,采用机械传动的方式带动集热罩3转动,使得集热罩3的运行更加平稳,并且蜗轮蜗
杆机构8能够为集热罩3提供自锁功能,优化了整体结构,无需再设置集热罩3的限位结构。
[0050]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还包括收集罩9,收集罩9罩设在抽气管道7
外侧,收集罩9与废气通道202的进气端连通。本实施例中,抽气管道7的数量为多个,围设在
注气管道6的四周。注气管道6贯穿收集罩9并插入到污染土壤内。收集罩9固定在污染土壤
的表面,并且将抽气管道7和注气管道6所处的区域全部覆盖住。热脱附产生的废气大部分
会进入到抽气管道7内,但靠近地表的废气来不及进入到抽气管道7内,则会直接排放到外
部大气内。由于收集罩9覆盖了抽气管道7和注气管道6所处的区域,所以收集罩9不仅能够
对抽气管道7内的废气进行收集,而且还能够将少量进入到大气内的废气进行收集,降低了
废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抽气管道7与竖直方向呈夹角设置,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可以增
大抽气管道7与周围土壤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对废气的收集效率。抽气管道7与竖直方向
的夹角可根据污染土壤内的污染物的性质以及分布情况进行选择,夹角范围为30°~45°。
[0051]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5,抽气管道7的外壁上设有螺旋状的抽气槽701,抽气槽701与收集罩9连通。本实施
例中,抽气管道7的顶端凸出污染土壤的表面并沿延伸至收集罩9内。抽气管道7为中空结
构,位于抽气管道7下方的废气经过抽气管道7的内腔进入到收集罩9内,位于抽气管道7侧
面的废气经过抽气槽701进入到收集罩9内。螺旋状的抽气槽701能够实现对周围废气的快
速抽取,提升了抽气管道7抽气废气的效率。
[0052]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注气管道6包括内管601和外管602;外管602的侧壁上设有排气孔603;内管601的
一端与出气管104连通,另一端延伸至外管602的内部;内管601和外管602之间形成用于高
温气体通过的排气通道。本实施例中,废气内管601为中空结构,插入到污染土壤内。外管
602的上下两端均为开口结构,外管602的顶部开口与收集罩9连通。排气孔603均匀布置在
外管602的侧壁上。内管601延伸至外管602的底端并且内管601的底部与外管602连通。高温
气体经过内管601进入到外管602的底端,然后分别从外管602的底部开口和侧面的排气孔
603进入到污染土壤中,对污染土壤进行热脱附,剩余的高温气体从外管602的顶部开口进
入到收集罩9内,与废气混合进入到废气通道202内。
[0053]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本申请的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还包括废气处理装置10,废气处理
装置10与废气通道202连通,废气处理装置10的内部装有催化剂。废气与氧气在收集罩9内
混合在一起,然后经过废气通道202进入到废气处理装置10内进行催化氧化反应,最终废气
被催化降解。通过将外管602的顶端与收集罩9连通,从而为催化氧化反应提供了充足的氧
气,结构更加紧凑。废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进入到废气通道202时,集热罩3上的螺旋件201
对该混合气体起到搅拌作用,使得废气与氧气混合的更加均匀,于此同时反光板4利用太阳
光对该混合气体进行加热,从而提升了该混合气体的温度,最终加快了废气处理装置10内
的催化氧化反应速率。
[0054]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污染土壤原位太阳能热脱附修复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排气孔603的孔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本实施例中,由于排气孔603的尺寸自上而
下逐渐增大,所以高温气体更容易进入到污染土壤内,并且可以提高进入到深层土壤的高
温气体的含量,由于高温气体的密度小,会自动向上运动,而进入到深层土壤的高温气体越
多,则会延长高温气体在污染土壤中的停留时间,最终提升对污染土壤进行热脱附的效果。
[005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