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r-Fe合金棒材锻造热处理方法及Ni-Cr-Fe合金棒材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038400.1

文献号 : CN11287762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岩曾莉李吉东刘浩

申请人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镍基合金板材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Ni‑Cr‑Fe合金棒材锻造热处理方法及Ni‑Cr‑Fe合金棒材。本发明的Ni‑Cr‑Fe合金棒材锻造热处理方法,包括:(1)第一火次:将Ni‑Cr‑Fe合金铸锭坯料加热至1120‑1140℃,终锻温度≥880℃;(2)第二火次:将第一火次得到的Ni‑Cr‑Fe合金中间坯料加热至1120‑1170℃,保温25‑45min,终锻温度≥900℃;(3)锻造完毕后水冷。本发明通过二火次锻造Ni‑Cr‑Fe合金棒材,可以克服镍基合金由于具有变形抗力大、热加工温度区间窄、组织难以调控等一系列问题带来的缺陷,从而提高Ni‑Cr‑Fe合金铸锭坯料变形到成品规格的效率。

权利要求 :

1.一种Ni‑Cr‑Fe合金棒材锻造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第一火次:将Ni‑Cr‑Fe合金铸锭坯料加热至1120‑1140℃,终锻温度≥880℃;

(2)第二火次:将第一火次得到的Ni‑Cr‑Fe合金中间坯料加热至1120‑1170℃,保温25‑

45 min,终锻温度≥900℃;

当所述第一火次锻比≤3.0时,所述Ni‑Cr‑Fe合金中间坯料的加热温度为1120‑1140℃,保温30‑45 min,终锻温度≥900℃;当所述第一火次锻比>3.0时,所述Ni‑Cr‑Fe合金中间坯料的加热温度为1150‑1170℃,保温25‑35 min,终锻温度≥900℃;

(3)锻造完毕后水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i‑Cr‑Fe合金棒材锻造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i‑Cr‑Fe合金中间坯料的加热温度由第一火次锻比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i‑Cr‑Fe合金棒材锻造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Ni‑Cr‑Fe合金包括C≤0.150%,Si≤0.50%,Mn≤1.00%,P≤0.030%,S≤0.015%,Cr 

14.00‑17.00%,Ni≥72.00%,Cu≤0.50%,Fe 6.00%‑10.00%及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i‑Cr‑Fe合金棒材锻造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i‑Cr‑Fe合金铸锭坯料通过采用VIM+ESR或者VIM+VAR方法冶炼获得。

5.一种Ni‑Cr‑Fe合金棒材,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Ni‑Cr‑Fe合金棒材锻造热处理方法获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Ni‑Cr‑Fe合金棒材,其特征在于,所述Ni‑Cr‑Fe合金棒材锻坯表面无裂纹缺陷,组织均匀,探伤满足GB/T4162 B级要求。

说明书 :

Ni‑Cr‑Fe合金棒材锻造热处理方法及Ni‑Cr‑Fe合金棒材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镍基合金板材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Ni‑Cr‑Fe合金棒材锻造热处理方法及Ni‑Cr‑Fe合金棒材。

背景技术

[0002] 镍基合金具有高的室温和高温强度、良好的抗氧化和耐腐蚀性能,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能源、机械、环保等行业,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军工不可或缺的一类极其重要的材料。
Ni‑Cr‑Fe系镍基合金由于具有优异的抗腐蚀性能,在石油化工管道广泛应用。合金在管坯
锻造过程中经常出现表面开裂、组织混晶等问题,严重影响后续管材的生产与制造,使管材
的服役时间缩短,因此如何实现管坯的高质量锻造是获得性能优异管材的前提。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Ni‑Cr‑Fe合金棒材锻造热处理方法及Ni‑Cr‑Fe合金棒材。
[0004] 一方面,本发明的Ni‑Cr‑Fe合金棒材锻造热处理方法,包括:
[0005] (1)第一火次:将Ni‑Cr‑Fe合金铸锭坯料加热至1120‑1140℃,终锻温度≥880℃;
[0006] (2)第二火次:将第一火次得到的Ni‑Cr‑Fe合金中间坯料加热至1120‑1170℃,保温25‑45min,终锻温度≥900℃;
[0007] (3)锻造完毕后水冷。
[0008] 上述的Ni‑Cr‑Fe合金棒材锻造热处理方法,所述Ni‑Cr‑Fe合金中间坯料的加热温度由第一火次锻比确定。
[0009] 上述的Ni‑Cr‑Fe合金棒材锻造热处理方法,当所述第一火次锻比≤3.0时,所述Ni‑Cr‑Fe合金中间坯料的加热温度为1120‑1140℃,保温30‑45min,终锻温度≥900℃。
[0010] 上述的Ni‑Cr‑Fe合金棒材锻造热处理方法,当所述第一火次锻比>3.0时,所述Ni‑Cr‑Fe合金中间坯料的加热温度为1150‑1170℃,保温25‑35min,终锻温度≥900℃。
[0011] 上述的Ni‑Cr‑Fe合金棒材锻造热处理方法,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Ni‑Cr‑Fe合金包括C≤0.150%,Si≤0.50%,Mn≤1.00%,P≤0.030%,S≤0.015%,Cr 14.00‑17.00%,
Ni≥72.00%,Cu≤0.50%,Fe 6.00%‑10.00%及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
[0012] 上述的Ni‑Cr‑Fe合金棒材锻造热处理方法,所述Ni‑Cr‑Fe合金铸锭坯料通过采用VIM+ESR或者VIM+VAR方法冶炼获得。
[0013]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Ni‑Cr‑Fe合金棒材,由上述的Ni‑Cr‑Fe合金棒材锻造热处理方法获得。
[0014] 上述的Ni‑Cr‑Fe合金棒材,所述Ni‑Cr‑Fe合金棒材锻坯表面无裂纹缺陷,组织均匀,探伤满足GB/T4162 B级要求。
[001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6] (1)本发明通过二火次锻造Ni‑Cr‑Fe合金棒材,可以克服镍基合金由于具有变形抗力大、热加工温度区间窄、组织难以调控等一系列问题带来的缺陷,从而提高Ni‑Cr‑Fe合
金铸锭坯料变形到成品规格的效率;
[0017] (2)本发明的Ni‑Cr‑Fe合金棒材通过特定的锻造热处理方法处理后,锻坯表面无裂纹缺陷,组织均匀,探伤满足GB/T4162 B级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了充分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功效,通过下述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工艺方法除下述内容外,其余均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或装置。下述名词
术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均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
[0019] 具体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Ni‑Cr‑Fe合金棒材锻造热处理方法,包括:
[0020] (1)第一火次:将Ni‑Cr‑Fe合金铸锭坯料加热至1120‑1140℃,终锻温度≥880℃;
[0021] (2)第二火次:将第一火次得到的Ni‑Cr‑Fe合金中间坯料加热至1120‑1170℃,保温25‑45min,终锻温度≥900℃;
[0022] (3)锻造完毕后水冷。
[0023] 本发明通过二火次锻造Ni‑Cr‑Fe合金棒材,可以克服镍基合金由于具有变形抗力大、热加工温度区间窄、组织难以调控等一系列问题带来的缺陷,从而提高Ni‑Cr‑Fe合金铸
锭坯料变形到成品规格的效率。
[0024] 优选的,在第二火次中,所述Ni‑Cr‑Fe合金中间坯料的加热温度由第一火次锻比确定。
[0025] 当第一火次锻比≤3.0时,合金组织相对粗大,因此在第二火次加热时,加热温度应适当降低,以免造成加热过程晶粒过分生长粗晶,从而影响产品组织均匀性。当第一火次
锻比>3.0时,合金组织基本锻透,晶粒相对细小,并且存在一定的形变储能,因此在第二火
次加热时,加热温度应适当升高,可以使锻坯静态再结晶发生的更加完全,组织相对均匀,
从而对后期产品组织均匀性有利。
[0026] 其中,锻比=初始坯料截面积/锻造完毕坯料截面积。
[0027]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火次锻比≤3.0时,所述Ni‑Cr‑Fe合金中间坯料的加热温度为1120‑1140℃,保温30‑45min,终锻温度≥900℃。
[0028] 当第一火次锻比≤3.0时,本发明通过将Ni‑Cr‑Fe合金中间坯料的加热温度控制在1120‑1140℃,保温30‑45min,终锻温度控制在900℃以上,一方面可以使合金动态再结晶
发生的更加完全,组织均匀,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终锻温度低造成的表面开裂现象。
[0029] 经实践证明,在第一火次锻比≤3.0的情况下,当Ni‑Cr‑Fe合金中间坯料的加热温度小于1120℃时,则坯料组织处于混晶状态,加热温度大于1140℃时,则晶粒过分生长粗
晶,最终产品组织性能不易控制。当保温时长小于30min时,组织调整不充分,处于混晶状
态,保温时长大于45min时,晶粒过分生长粗晶,最终产品组织性能不易控制;终锻温度小于
900℃时,组织容易混晶,并且锻坯表面容易开裂。
[0030] 在又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火次锻比>3.0时,所述Ni‑Cr‑Fe合金中间坯料的加热温度为1150‑1170℃,保温25‑35min,终锻温度≥900℃。
[0031] 当第一火次锻比>3.0时,本发明通过将Ni‑Cr‑Fe合金中间坯料的加热温度控制在1150‑1170℃,保温25‑35min,终锻温度控制在900℃以上,一方面可以使合金动态再结晶
发生的更加完全,组织均匀,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终锻温度低造成的表面开裂现象。
[0032] 经实践证明,在第一火次锻比>3.0的情况下,当Ni‑Cr‑Fe合金中间坯料的加热温度小于1150℃时,锻坯静态再结晶发生不完全,容易混晶,加热温度大于1170℃时,部分晶
粒存在异常生长现象;当保温时长小于25min时,静态再结晶发生不完全,容易混晶,保温时
长大于35min时,晶粒过分生长,产品晶粒度不易控制;终锻温度小于900℃时,锻坯表面容
易开裂。
[0033] 其中,所述Ni‑Cr‑Fe合金,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150%,Si≤0.50%,Mn≤1.00%,P≤0.030%,S≤0.015%,Cr 14.00‑17.00%,Ni≥72.00%,Cu≤0.50%,Fe 
6.00%‑10.00%及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
[0034] 为了保证合金的冶金纯净度及综合质量,所述Ni‑Cr‑Fe合金铸锭坯料通过采用VIM+ESR或者VIM+VAR方法冶炼获得。
[0035] 其中,所述VIM+ESR为真空感应冶炼+电渣重熔,所述VIM+VAR为真空感应冶炼+真空自耗。
[0036] 可选的,采用VIM+ESR或者VIM+VAR方法冶炼Ni‑Cr‑Fe合金铸锭坯料时的工艺参数为本领域现有的,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0037] 一种Ni‑Cr‑Fe合金棒材,其由上述的Ni‑Cr‑Fe合金棒材锻造热处理方法获得。
[0038] 其中,所述Ni‑Cr‑Fe合金棒材,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150%,Si≤0.50%,Mn≤1.00%,P≤0.030%,S≤0.015%,Cr 14.00‑17.00%,Ni≥72.00%,Cu≤0.50%,Fe 
6.00%‑10.00%及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
[0039] 本发明的Ni‑Cr‑Fe合金棒材通过特定的锻造热处理方法处理后,锻坯表面无裂纹缺陷,组织均匀,探伤满足GB/T4162 B级要求。
[0040] 实施例
[0041]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
[0042] 其中,各实施例Ni‑Cr‑Fe合金棒材成分含量(%)见下表。
[0043]   C Si Mn P S Cr Ni Cu Fe要求 ≤0.150 ≤0.50 ≤1.00 ≤0.030 ≤0.015 14.00‑17.00 ≥72.00 ≤0.50 6.00‑10.00
实施例1 0.05 0.20 0.66 0.004 0.001 15.50 余 0.02 7.80
实施例2 0.047 0.24 0.58 0.003 0.001 15.56 余 0.04 8.20
实施例3 0.052 0.23 0.54 0.004 0.001 15.78 余 0.04 8.90
[0044] 实施例1
[0045] 采用VIM+ESR工艺获得镍基合金铸锭,其实际成分见上表,铸锭初始规格φ600mm。铸锭坯料加热温度1130℃,终锻温度910℃,锻造规格φ400mm,第一火次锻比2.25。锻坯回
炉加热温度1140℃,时间35min,终锻温度920℃,锻造完毕后水冷。经检测,锻坯表面无裂纹
缺陷,组织均匀,探伤满足GB/T4162B级要求。
[0046] 实施例2
[0047] 采用VIM+ESR工艺获得镍基合金铸锭,其实际成分见上表,铸锭初始规格φ600mm。铸锭坯料加热温度1120℃,终锻温度900℃,锻造规格φ360mm,第一火次锻比2.78。锻坯回
炉加热温度1130℃,时间35min,终锻温度910℃,锻造完毕后水冷。经检测,锻坯表面无裂纹
缺陷,组织均匀,探伤满足GB/T4162B级要求。
[0048] 实施例3
[0049] 采用VIM+ESR工艺获得镍基合金铸锭,其实际成分见上表,铸锭初始规格φ600mm。铸锭坯料加热温度1130℃,终锻温度910℃,锻造规格φ320mm,第一火次锻比3.5。锻坯回炉
加热温度1160℃,时间30min,终锻温度930℃,锻造完毕后水冷。经检测,锻坯表面无裂纹缺
陷,组织均匀,探伤满足GB/T4162B级要求。
[0050] 对比例1
[0051] 采用VIM+ESR工艺获得镍基合金铸锭,其成分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铸锭初始规格φ600mm。铸锭坯料加热温度1130℃,终锻温度910℃,锻造规格φ400mm,第一火次锻比
2.25。锻坯回炉加热温度1110℃,时间35min,终锻温度920℃,锻造完毕后水冷。经检测,锻
坯表面无裂纹缺陷,但是组织存在混晶现象,探伤不能满足GB/T4162 B级要求。
[0052] 对比例2
[0053] 采用VIM+ESR工艺获得镍基合金铸锭,其成分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铸锭初始规格φ600mm。铸锭坯料加热温度1120℃,终锻温度900℃,锻造规格φ360mm,第一火次锻比
2.78。锻坯回炉加热温度1130℃,时间55min,终锻温度870℃,锻造完毕后水冷。经检测,锻
坯表面出现裂纹缺陷,组织混晶,探伤不满足GB/T4162 B级要求。
[0054] 对比例3
[0055] 采用VIM+ESR工艺获得镍基合金铸锭,其成分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铸锭初始规格φ600mm。铸锭坯料加热温度1130℃,终锻温度910℃,锻造规格φ320mm,第一火次锻比3.5。
锻坯回炉加热温度1180℃,时间30min,终锻温度910℃,锻造完毕后水冷。经检测,锻坯表面
无裂纹缺陷,但是组织混晶,探伤不满足GB/T4162 B级要求。
[0056] 本发明在上文中已以优选实施例公开,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发明,而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应注意的是,凡是与这些实施
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视为涵盖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所界定的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