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梯田用田坎制件及其使用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059816.1

文献号 : CN11287827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广英王洁王磊蕾高杨

申请人 : 保定市水土保持试验站涞源县富民土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涞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梯田用田坎制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一组件为中空的立体腔槽,第一平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柱,在第一组件的中间开设有中空腔,第二组件设置在第一组件的竖向面平行的另一侧,第二组件为中空槽,本发明通过利用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组成田坎制件,在使用时能根据生态梯田田坎的高度和长度选择合适数量的田坎制件,然后将田坎制件依田坎的方向,完成田坎制件在梯田田坎边上的安装使用,然后在中空槽内放置适量的土,然后将植物种子放入,待植物生长时根部能使得田坎制件外侧连接紧密,能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还能减缓自然降水对田坎的冲刷,经济环保。

权利要求 :

1.一种生态梯田用田坎制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

所述第一组件(1)为中空的立体腔槽,且其顶面为第一平面(11),所述第一平面(1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柱(3),所述第一组件(1)的底侧为第一斜面(12),所述第一组件(1)远离第二组件(2)的一侧为竖向面(13),在所述第一组件(1)的中间开设有中空腔(14),所述第一组件(1)的竖向面(13)上开设有用于与中空腔(14)连通的连通口(15),安装时将竖向面(13)贴近田坎的外侧,在安装后中空腔(14)内填充有梯田田坎的土,便于田坎制件与梯田田坎之间的结合,提高了田坎制件组装后的稳定性;

所述第二组件(2)设置在第一组件(1)的竖向面(13)平行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组件(2)为中空槽(21),所述第二组件(2)的底面与第一平面(11)相平行,所述第二组件(2)的顶面为第二斜面(22),所述第二斜面(22)与第一斜面(12)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组件(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连通孔(23),所述第二组件(2)的底部靠外侧开设有矩形孔(24),所述矩形孔(24)内固定有滤网(25),所述第一连通孔(23)的数量与第一连接柱(3)的数量设置相同,且所述第一连通孔(23)的内径比第一连接柱(3)的外径大2‑3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梯田用田坎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件(1)的一外侧固定有多个第二连接柱(5),所述第一组件(1)的另一外侧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连通孔(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梯田用田坎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柱(5)和第二连通孔(4)均竖向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柱(5)和第二连通孔(4)的数量设置为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态梯田用田坎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通孔(4)的内径比第二连接柱(5)的外径大2‑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梯田用田坎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柱(3)的底部固定有加强座(31),所述加强座(31)嵌在第一组件(1)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梯田用田坎制件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先根据生态梯田田坎的高度和长度选择合适数量的田坎制件,然后从田坎下往上,从田坎一侧到另一侧,依次将田坎制件的第一连接柱(3)卡在第一连通孔(23)内完成竖向的组装,将田坎制件的第二连接柱(5)卡在第二连通孔(4)内完成横向的组装,使得田坎组件组装后长度和宽度不小于生态梯田的田坎长度和宽度,即可完成田坎制件在梯田田坎边上的安装使用。

说明书 :

一种生态梯田用田坎制件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梯田田坎制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梯田用田坎制件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田坎是指梯田自然形成或人工修筑的台阶状构筑物。传统的梯田田坎主要利用石料制作石坎,但对石料紧缺的地区尤其片麻岩山区易造成资源破坏,另外石坎生态不易恢
复,视觉性差,造价高,施工难度大,既不经济,也不环保。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态梯田用田坎制件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态梯田用田坎制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
[0005] 所述第一组件为中空的立体腔槽,且其顶面为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组件的底侧为第一斜面,所述第一组件远离第二组件的一侧为
竖向面,在所述第一组件的中间开设有中空腔;
[0006] 所述第二组件设置在第一组件的竖向面平行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组件为中空槽,所述第二组件的底面与第一平面相平行,所述第二组件的顶面为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
与第一斜面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组件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连通孔。
[0007] 优选的,所述第二组件的底部靠外侧开设有矩形孔,所述矩形孔内固定有滤网。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通孔的数量与第一连接柱的数量设置相同,且所述第一连通孔的内径比第一连接柱的外径大2‑3mm。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一组件的竖向面上开设有用于与中空腔连通的连通口。
[0010] 优选的,所述第一组件的一外侧固定有多个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组件的另一外侧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连通孔。
[0011]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柱和第二连通孔均竖向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柱和第二连通孔的数量设置为相同。
[0012]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内径比第二连接柱的外径大2‑3mm。
[0013]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底部固定有加强座,所述加强座嵌在第一组件的顶部。
[0014] 一种生态梯田用田坎制件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生态梯田田坎的高度和长度先选择合适数量的田坎制件,然后从田坎下往上,从田坎一侧到另一侧,依次将田坎制
件的第一连接柱卡在第一连通孔内完成竖向的组装,将田坎制件的第二连接柱卡在第二连
通孔内完成横向的组装,即可完成田坎制件在梯田田坎边上的安装使用。
[0015]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6] 本发明通过利用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组成田坎制件,在使用时能根据生态梯田田坎的高度和长度选择合适数量的田坎制件,然后将田坎制件依田坎的方向,从田坎下往上,
从田坎一侧到另一侧,依次将相邻的田坎制件的第一连接柱卡在第一连通孔内,完成竖向
的组装,将横向相邻的田坎制件的第二连接柱卡在第二连通孔内,完成横向的组装,即可完
成田坎制件在梯田田坎边上的安装使用,然后在中空槽内放置适量的土,然后将植物种子
放入,待植物生长时根部能使得田坎制件外侧连接紧密,能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还能减缓
自然降水对田坎的冲刷,而且是利用粉煤灰或者废弃建筑材料制作而成,经济环保。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侧剖视图;
[0018] 图2是本发明整体结构侧视图;
[0019] 图3是本发明整体结构俯视图;
[0020]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组装示意图。
[0021] 附图标记说明:
[0022] 1‑第一组件;11‑第一平面;12‑第一斜面;13‑竖向面;14‑中空腔;15‑连通口;2‑第二组件;21‑中空槽;22‑第二斜面;23‑第一连通孔;24‑矩形孔;25‑滤网;3‑第一连接柱;4‑
第二连通孔;5‑第二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4]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生态梯田用田坎制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均由粉煤灰或者废弃建筑材
料压制而成,经济环保。
[0025] 所述第一组件1为中空的立体腔槽,且其顶面为第一平面11,所述第一平面1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柱3,所述第二组件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连通孔23,第一连接柱3与另
一个田坎制件的第一连通孔23相互配套使用,用于在竖向上将多个田坎制件依次连接,完
成竖向的连接使用。
[0026] 为了便于连接的稳定性,所述第一连通孔23的数量与第一连接柱3的数量设置相同,且所述第一连通孔23的内径比第一连接柱3的外径大2‑3mm。
[0027] 为了增加第一连接柱3的稳定性,所述第一连接柱3的底部固定有加强座31,所述加强座31嵌在第一组件1的顶部。
[0028] 所述第一组件1的底侧为第一斜面12,所述第一组件1远离第二组件2的一侧为竖向面13,在所述第一组件1的中间开设有中空腔14,所述第一组件1的竖向面13上开设有用
于与中空腔14连通的连通口15,安装时将竖向面13贴近田坎的外侧,在安装后中空腔14内
填充有梯田田坎的的土,便于田坎制件与梯田田坎之间的结合,提高了田坎制件组装后的
稳定性。
[0029] 所述第二组件2设置在第一组件1的竖向面13平行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组件2为中空槽21,安装时将中空槽21朝向外侧,田坎制件组装完成后,在中空槽21内放置适量的土,
然后将植物种子放入,待植物生长时根部能使得田坎制件外侧连接紧密,能起到水土保持
的作用。
[0030] 所述第二组件2的底面与第一平面11相平行,便于组装的平稳性,所述第二组件2的顶面为第二斜面22,所述第二斜面22与第一斜面12相互平行设置,当多余的自然降水进
入第二组件2内部后,所述第二组件2的底部靠外侧开设有矩形孔24,所述矩形孔24内固定
有滤网25,在滤网25的作用下将多余的水分漏出,既能避免水分积累过多造成田坎制件的
坍塌,也能避免自然降水对田坎造成的冲刷,方便实用。
[0031] 为了便于田坎组件在横向上相互组装连接使用,所述第一组件1的一外侧固定有多个第二连接柱5,所述第一组件1的另一外侧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连通孔4,所述第二连接柱
5和第二连通孔4均竖向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柱5和第二连通孔4的数量设置为相同,所述
第二连通孔4的内径比第二连接柱5的外径大2‑3mm。
[0032] 实施例2,如图4所示,先根据生态梯田田坎的高度和长度,选择合适数量的田坎制件,然后从田坎下往上,从田坎一侧到另一侧,依次将田坎制件的第一连接柱3卡在第一连
通孔23内完成竖向的组装,将田坎制件的第二连接柱5卡在第二连通孔4内完成横向的组
装,即可完成田坎制件在梯田田坎边上的安装使用,然后在中空槽21内放置适量的土,然后
将植物种子放入,待植物生长时根部能使得田坎制件外侧连接紧密,能起到水土保持的作
用,还能减缓自然降水对田坎的冲刷,经济环保。
[0033]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
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
所固有的要素。
[0034]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
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