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包传输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071452.9

文献号 : CN11288706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曹李浩野

申请人 :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数据包传输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涉及网络通信领域。该方法包括:向服务器端发送待发送数据包,并在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时,根据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发送时间以及所述确认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得到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当前往返时延;将最小的当前往返时延作为目标往返时延;根据所述目标往返时延得到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超时重传时间,并根据所述超时重传时间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本公开降低了游戏类应用的延迟。

权利要求 :

1.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服务器端发送待发送数据包,并在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时,根据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发送时间以及所述确认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得到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当前往返时延;

将最小的当前往返时延作为目标往返时延;

根据所述目标往返时延得到所述目标往返时延的加权平均往返时延以及所述目标往返时延的偏差的加权平均值;其中,所述加权平均往返时延的计算为:新的RTTs=(1‑α)×旧的RTTs+α×新的往返时延,0<α<1;

所述目标往返时延的偏差的加权平均值的计算公式为:新的RTTD=(1‑β)×旧的RTTD+β×|RTTs‑新的往返时延|,β<1;

根据所述加权平均往返时延以及所述偏差的加权平均值,得到超时重传时间;

根据所述超时重传时间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服务器端发送待发送数据包,包括:获取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根据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确定发送窗口,并通过发送窗口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超时重传时间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包括:当在所述超时重传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时,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传输方法还包括:当在所述超时重传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时,在预设次数内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

当在所述预设次数内没有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重传的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时,所述重传的数据包的超时重传时间为发送与所述重传的数据包对应的待发送数据包的超时重传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传输方法还包括:当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被跨越时,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被跨越时,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包括:当接收到的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的序列号的顺序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在发送窗口中的顺序不一致时,对所述确认数据包的序列号对应的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

7.一种数据包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前往返时延确定模块,用于向服务器端发送待发送数据包,并在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时,根据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发送时间以及所述确认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得到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当前往返时延;

目标往返时延确定模块,用于将最小的当前往返时延作为目标往返时延;

数据包重传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往返时延得到所述目标往返时延的加权平均往返时延以及所述目标往返时延的偏差的加权平均值;其中,所述加权平均往返时延的计算为:新的RTTs=(1‑α)×旧的RTTs+α×新的往返时延,0<α<1;

所述目标往返时延的偏差的加权平均值的计算公式为:新的RTTD=(1‑β)×旧的RTTD+β×|RTTs‑新的往返时延|,β<1;

根据所述加权平均往返时延以及所述偏差的加权平均值,得到超时重传时间;

根据所述超时重传时间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包传输方法。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包传输方法。

说明书 :

数据包传输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网络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数据包传输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网络数据传输中存在各种不可预料的状况会导致数据丢失,经典的ARQ(Automatic Repeat‑reQuest,自动重传请求)采用退让式流控的方案,可以解决因网络拥塞而导致的数据包丢失的问题,但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以及网络环境的改变,又提出了UDT(UDP‑based Data Transfer Protocol,基于UDP的数据传输协议)以及BBR(Bottleneck Bandwidth and RTT,瓶颈带宽和往返时延)。
[0003] 但是,UDT主要用于解决远距离广域网上的传输问题,没有解决应用软件中因数据包丢失导致的往返时延增大,进而使得延迟增大的问题;BBR虽然可以解决大部分场景中由于数据包丢失而导致的往返时延增大的问题,但是,其以内核模块的方式安装使用,并没有在终端机器上由游戏类应用软件自主控制使用的基础条件。
[0004]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数据包传输方法。
[0005]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发明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数据包传输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在游戏类应用中因数据包丢失而造成延迟的问题。
[0007]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包传送方法,包括:
[0008] 向服务器端发送待发送数据包,并在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时,根据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发送时间以及所述确认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得到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当前往返时延;
[0009] 将最小的当前往返时延作为目标往返时延;
[0010] 根据所述目标往返时延得到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超时重传时间,并根据所述超时重传时间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
[0011]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向服务器端发送待发送数据包,包括:
[0012] 获取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根据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数量确定发送窗口,并通过所述发送窗口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包。
[0013]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目标往返时延得到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超时重传时间,包括:
[0014] 根据所述目标往返时延得到所述目标往返时延的加权平均往返时延以及所述目标往返时延的偏差的加权平均值;
[0015] 根据所述加权平均往返时延以及所述偏差的加权平均值,得到所述超时重传时间。
[0016]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超时重传时间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包括:
[0017] 当在所述超时重传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时,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
[0018]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0019] 当在所述超时重传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时,在预设次数内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
[0020] 当在所述预设次数内没有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重传的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时,所述重传的数据包的超时重传时间为发送与所述重传的数据包对应的待发送数据包的超时重传时间。
[0021]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0022] 当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被跨越时,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
[0023]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被跨越时,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包括:
[0024] 当接收到的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的序列号的顺序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在发送窗口中的顺序不一致时,对所述确认数据包的序列号对应的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
[0025]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包传输装置,包括:
[0026] 当前往返时延确定模块,用于向服务器端发送待发送数据包,并在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时,根据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发送时间以及所述待确认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得到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当前往返时延;
[0027] 目标往返时延确定模块,用于将最小的当前往返时延作为目标往返时延;
[0028] 数据包重传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往返时延得到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超时重传时间,并根据所述超时重传时间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
[0029]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包传输方法。
[0030]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0031] 处理器;以及
[0032]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0033]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包传输方法。
[0034]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一方面,向服务器端发送待发送数据包,并在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时,根据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发送时间以及所述确认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得到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当前往返时延;将最小的当前往返时延作为目标往返时延;根据所述目标往返时延得到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超时重传时间,并根据所述超时重传时间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由于对待发送数据包的当前往返时延进行排序,得到最小往返时延,并根据最小往返时延得到待发送数据包的超时重传时间,当发生数据包丢失时,根据该超时重传时间对数据包进行重传,减少了数据包超时重传时间,进而解决了数据包丢失时因往返时延增大而导致的游戏类应用延迟增大的问题。
[0035]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0036]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7] 图1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0038] 图2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包传输系统的框图。
[0039] 图3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一种计算待发送数据包的往返时延的示意图。
[0040] 图4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一种计算超时重传时间的流程图。
[0041] 图5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一种对丢失的数据包进行重传的方法流程图。
[0042] 图6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包传输的方法流程图。
[0043] 图7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一种采用不对超时重传时间进行增长的数据包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0044] 图8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一种当确认数据包被跨越时,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的方法流程图。
[0045] 图9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包传输装置的框图。
[0046] 图10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数据包传输方法的电子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发明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0048] 此外,附图仅为本发明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0049] 经典的ARQ通过使用确认和超时这两个机制,在不可靠服务的基础上实现可靠的信息传输,ARQ包括停止等待ARQ协议和连续ARQ协议,由于在停止等待ARQ协议中信道利用率太低,所以,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连续ARQ协议,但是连续ARQ协议不能向发送方反映出接收方已经正确收到的所有的分组信息。
[0050] 以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中的ARQ为例,当发送数据包之后,开启计时器,当在计时器时间内没有收到与该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包时,就对该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直到接收到与该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包,通常情况下,第一次发送数据包后设置的超时重传时间为1.5秒,此后,该超时重传时间在上一次超时重传时间的基础上增加1倍,直到该超时重传时间达到64秒,一共重传12次,大约9分钟才放弃数据包重传。由于经典的ARQ协议在数据包发生丢失时会导致超时重传时间不断变长,不利于延迟敏感的游戏类应用的实际体验。
[0051] 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与主要终端网络环境从固网到移动网的改变,出现了UDT以及BBR,UDT提出了一种基于带宽预测的新型流控方法,在使用控制发送窗口的经典流控的同时,基于往返时延和两次确认字符之间的时间间隔,得到理论带宽值,并基于该理论带宽值得到理论发包速率,UDT解决了超大数据在远距离广域网上的传输问题,但是,并没有考虑往返时延,因此UDT在游戏类应用中对改善时延的效果有限;BBR使用一种对数据丢失不敏感的流控方案代替了TCP中退让式流控方案,并改进了往返时延的计算方式,每隔10秒钟进入“探测”阶段,取该探测阶段中最小的往返时延作为下个阶段的往返时延,在大部分情况下,BBR可以解决由于数据包丢失导致的往返时延变大的问题,但是,存在浪费服务器资源的问题,同时,由于BBR是以内核模块的方式安装使用的,没有在终端机器上由应用软件自主控制使用的基础条件。
[0052] 基于上述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本示例实施方式首先提供了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运行于设备终端,该设备终端可以包括PC端、移动端等,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求在其他平台运行本发明的方法,本示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参考图1所示,该数据包传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053] 步骤S110.向服务器端发送待发送数据包,并在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时,根据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发送时间以及所述待确认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得到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当前往返时延;
[0054] 步骤S120.将最小的当前往返时延作为目标往返时延;
[0055] 步骤S130.根据所述目标往返时延得到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超时重传时间,并根据所述超时重传时间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
[0056] 上述数据包传输方法,一方面,向服务器端发送待发送数据包,并在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时,根据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发送时间以及所述待确认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得到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当前往返时延;将最小的当前往返时延作为目标往返时延;根据所述目标往返时延得到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超时重传时间,并根据所述超时重传时间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由于对待发送数据包的当前往返时延进行排序,得到最小往返时延,并根据最小往返时延得到待发送数据包的超时重传时间,当发生数据包丢失时,根据该超时重传时间对数据包进行重传,减少了数据包超时重传时间,进而解决了数据包丢失时因往返时延增大而导致的游戏类应用延迟增大的问题。
[0057] 以下,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数据包传输方法中涉及的各步骤进行详细的解释以及说明。
[0058] 首先,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以及发明目的进行解释以及说明。
[0059] 具体的,本公开示例实施例可以用于对延迟敏感的游戏类应用中,主要用于降低数据包传输过程中发生数据包丢失时待发送数据包的往返时延以及超时重传时间,进而改善游戏类应用中由于数据包丢失而造成延迟的问题,提升游戏类应用的实际体验。
[0060] 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以待发送数据包的当前往返时延为基础,对待发送数据包的当前往返时延进行排序,将最小的当前往返时延作为目标往返时延,降低了往返时延,并且根据目标往返时延计算得到超时重传时间,同时降低了超时重传时间,当发生数据包丢失时,根据该超时重传时间对数据包进行重传,进而解决了数据包丢失时由于往返时延增大而导致的游戏类应用延迟增大的问题。
[0061] 其次,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涉及的数据包传输系统进行解释以及说明。参考图2所示,该数据包传输系统可以包括游戏客户端210以及服务器端220。其中,游戏客户端210,用于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发送以及对丢失的数据包进行重传,其中,该游戏客户端210可以包括时间计算模块211,该时间计算模块211,用于计算待发送数据包的目标往返时延以及超时重传时间;服务器端220,与游戏客户端210网络连接,用于向游戏客户端210发送与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
[0062] 以下,将结合图2对步骤S110‑步骤S130进行解释以及说明。
[0063] 在步骤S110中,向服务器端发送待发送数据包,并在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时,根据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发送时间以及所述待确认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得到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当前往返时延。
[0064] 其中,可以由游戏客户端210发送待发送数据包,当前往返时延可以为游戏客户端210接收到确认数据包的接收时间与游戏客户端210发送待发送数据包的发送时间之差。
[0065]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向服务器端发送待发送数据包,包括:
[0066] 获取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根据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确定发送窗口,并通过发送窗口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包。
[0067] 其中,窗口可以为游戏客户端210发送的待发送数据包的数据字节序列,发送窗口的大小代表窗口的字节容量,在TCP中标准窗口的大小为65535个字节,在本公开中由于游戏客户端发出的数据量极小,基于现阶段的网络基建情况可以认为该游戏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包对主干网络的拥塞情况没有任何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因此,不对游戏客户端210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流控,发送窗口的大小由待发送数据包的大小决定,当不对发送窗口进行流控时,可以显著降低延迟,提高收敛效率,其中,收敛效率可以为发生数据包丢失后连接恢复到数据包丢失之前的状态的效率。
[0068] 根据待发送数据包的大小确定发送窗口后,可以根据待发送数据包的发送时间以及确认数据包的确认时间得到该待发送数据包的当前往返时延,其中,确认数据包中包括的确认字符可以为ACK,也可以为UNA,ACK表示某一特定的数据包已确认接收无误,UNA表示该序列号之前的所有数据包已确认接受无误,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对确认字符不做具体限定。参考图3所示,确认待发送数据包的往返时延包括:步骤S310.游戏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待发送数据包的第一个比特,其中发送时间记为t1;步骤S320.基于待发送数据包的第一比特,游戏客户端继续向服务器端发送待发送数据,直到待发送数据包的最后一个比特,其中,最后一个比特的发送时间记为t2;步骤S330.服务器端接收游戏客户端发送的待发送数据包,当待发送数据包的最后一个比特到达服务器端时,服务器端向游戏客户端发送确认数据包;步骤S340.游戏客户端接收服务器端发送的确认数据包,其中,确认数据包的到达时间记为t3。根据t1、t2以及t3,可得该待发送数据包的当前往返时延为t3‑t2。
[0069] 在步骤S120中,将最小的当前往返时延作为目标往返时延。
[0070]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可以采取最乐观的往返时延计算方法,当数据传输过程中没有发生数据包丢失时,获取该发送窗口中发送的所有待发送数据包的最小当前往返时延,下一次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生数据包丢失时,则根据该最小当前往返时延计算超时重传时间。具体的,获取最小当前往返时延可以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获取发送窗口中包括的所有待发送数据包的当前往返时延,并对待发送数据包的当前往返时延进行排序,获得排序结果,并将排序结果中最小的当前往返时延作为目标往返时延,即,当下一次数据包传输过程中发生数据包丢失时,基于该目标往返时延计算丢失数据包的超时重传时间。
[0071] 举例而言,发送窗口第一次发送待发送数据包时,最小的往返时延为300ms,第二次发送的待发送数据包的最小往返时延为280ms,第三次发送的待发送数据包的最小往返时延为320ms,当第四次数据包传输过程中发生数据包丢失时,则根据数据包传输过程中没有发生数据包丢失时最小的当前往返时延作为本次数据包丢失时的目标往返时延,即,在第四次数据包传输过程中,往返时延为280ms,可以根据280ms计算第四次数据包传输过程中的超时重传时间。
[0072] 在步骤S130中,根据所述目标往返时延得到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超时重传时间,并根据所述超时重传时间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
[0073] 其中,游戏客户端210发送待发送数据包之后开启一个计时器,在一定时间内如果没有接收到与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时,就重传该待发送数据包,其中,一定时间即为超时重传时间。
[0074]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参考图4所示,根据所述目标往返时延得到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超时重传时间,包括:
[0075] 步骤S410.根据所述目标往返时延得到所述目标往返时延的加权平均往返时延以及所述目标往返时延的偏差的加权平均值;
[0076] 步骤S420.根据所述加权平均往返时延以及所述偏差的加权平均值,得到所述超时重传时间。
[0077] 以下将对步骤S410以及步骤S420进行解释以及说明,具体的,当获得发送窗口中包括的待发送数据包的目标往返时延后,首先,根据该目标往返时延获得该目标往返时延的平均加权往返时延RTTS,当第一次测量时,该目标往返时延的平均加权往返时延为该目标往返时延,但,之后每次获得新的目标往返时延后平均加权往返时延的计算公式为:新的RTTs=(1‑α)×(旧的RTTs)+α×(新的往返时延),其中,0<α<1,当α的值接近0时,表示旧的RTTS的值和新的RTTS值相比变化不大,即,新的往返时延对加权平均往返时延的影响不大;当α的值接近1时,表示新的平均加权往返时延受新的目标往返时延的影响较大;然后,根据待发送数据包的平均加权往返时延得到待发送数据包的往返时延的偏差的加权平均值,往返时延的偏差的加权平均值RTTD与加权平均往返时延以及新的往返时延之差有关,当第一次计算时,往返时延的偏差的加权平均值为往返时延的一半,在之后的计算过程中,往返时延的偏差的加权平均值的计算公式为:新的RTTD=(1‑β)×(旧的RTTD)+β×|RTTs‑新的往返时延|,其中,β<1;最后,根据待发送数据包的加权平均往返时延以及目标往返时延的偏差的加权平均值,得到超时重传时间RTO,具体的计算公式为:RTO=RTTS+4×RTTD。
[0078] 此外,当传输过程中发生数据包丢失时,还可以根据数据包未发生丢失时的超时重传时间计算得到,具体为:数据包发生丢失时,超时重传时间为数据包未发生丢失时的超时重传时间的2倍。
[0079] 本示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参考图5所示,该数据包传输方法可以包括步骤:
[0080] 步骤S510.当在所述超时重传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时,在预设次数内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
[0081] 步骤S520.当在所述预设次数内没有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重传的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时,所述重传的数据包的超时重传时间为发送与所述重传的数据包对应的待发送数据包的超时重传时间。
[0082] 以下,对步骤S510以及步骤S520进行解释以及说明。具体的,当待发送数据包传输过程中发生丢失时,游戏客户端会对该丢失的数据包进行重传,直到游戏客户端210接收到服务器端220发送的与该丢失的数据包对应的数据确认包为止。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数据包重传导致拥塞加剧而不断增加游戏客户端的超时重传时间,但是,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当游戏客户端210多次对丢失的数据包进行重传且都没有接收到服务器端发送的确认数据包时,该丢失的数据包的超时重传时间为第一次发送与该丢失数据包对应的待发送数据包时的超时重传时间,通过不增长丢失的数据包的超时重传时间,减少了网络空闲时间,提高了网络的利用效率,进而减少了游戏中的延迟。
[0083]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超时重传时间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包括:
[0084] 当在所述超时重传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时,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
[0085] 具体的,当计算得到待发送数据包的超时重传时间后,当数据包发生丢失时,游戏客户端210在超时重传时间内没有接收到与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时,对丢失的数据包进行重传。
[0086] 本示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该数据包传输方法可以包括步骤:当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被跨越时,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
[0087]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当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被跨越时,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包括:
[0088] 当接收到的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的序列号的顺序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在发送窗口中的顺序不一致时,对所述确认数据包的序列号对应的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
[0089] 具体的,可以采用更主动的数据传输方式对丢失的数据包进行重传,在经典的ARQ中,当发生数据包丢失时,游戏客户端可以通过等待超时重传时间对丢失的数据包进行重传,但是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更主动的数据重传方法,当游戏客户端接受到的确认数据包的顺序被跨越时,可以对该被跨越的数据包进行重传,具体的,确认数据包的顺序被跨越可以为:游戏客户端接收到的确认数据包的序列号的顺序与该确认数据包对应的待发送数据包在发送窗口中的顺序不一致。举例而言,在发送窗口中包括序列号分别为1、2、3、4、5的5个待发送数据包,当游戏客户端发送这5个待发送数据包时,理论上游戏客户端接收到与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的序列号为1、2、3、4、5,但是,在实际数据包传输过程中,可能存在游戏客户端接收到确认数据包的顺序与该确认数据包在发送窗口中的顺序不同,当游戏客户端接收到确认数据包的序列号为1、2、4、3、5时,可以认为与序列号为3的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被跨越1次,当游戏客户端接收到的确认数据包的序列号为
1、2、4、5、3时,可以认为与序列号为3的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被跨越2次,当确认数据包被跨越1次或者确认数据包被跨越2次时,可以对与该确认数据包对应的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对确认数据包的跨越次数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确定确认数据包的跨越次数。
[0090] 在游戏类应用的实际场景中,游戏客户端发往服务器端的数据量很少,但由于Wi‑Fi以及蜂窝网络的物理信道条件和运营商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等因素共同作用,客户端发出的数据反而更易丢失,由此可以认为游戏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网络环境是不对称的,基于该游戏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网络环境不对称的事实可以认为游戏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ARQ也是不对称的,因此,本示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为在服务器端采用经典的ARQ,也可以为对经典的ARQ不做太乐观的优化。其中,经典的ARQ的步骤为:首先,服务器端通过发送窗口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发送,其中,当发生数据包丢失时,将发送窗口的值设置为1;其次,游戏客户端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待发送数据包后,向服务器端发送确认数据包;再次,服务器端根据待发送数据包的发送时间与确认数据包的接收时间确定该待发送数据包的当前往返时延,当服务器端没有接收到游戏客户端发送的确认数据包时,通过该当前往返时延计算游戏客户端的超时重传时间,并根据该超时重传时间对该丢失的数据包进行重传,当该数据包多次丢失时,对该丢失的数据包的超市重传时间进行翻倍处理,直到服务器端接收到与该丢失的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
[0091] 本公开示例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具有可插拔可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数据包传输方法,本公开示例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以及数据包传输系统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92] 一方面,当游戏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待发送数据包时,不对游戏客户端发送的待发送数据包,降低了数据包传输过程中不必要报文的产生,提高了待发送数据包的发送效率;
[0093] 另一方面,采用最乐观的往返时延计算方法,即,当数据包没有发生丢失时,获取数据包传输过程中最小的往返时延,并将该最小的往返时延作为目标往返时延,当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生数据丢失时,可以通过目标往返时延计算得到丢失的数据包的超时重传时间,降低了游戏客户端的等待时间,进一步降低了游戏过程中的延迟;
[0094] 再一方面,当不采用最乐观的往返时延计算方法,且发生数据包丢失时,不增长游戏客户端的超时重传时间,减少了网络空闲时间,提高了网络的利用效率,进而减少了游戏中的延迟;
[0095] 进一步的,通过使用更主动的数据重传策略,当游戏客户端接受到的确认数据包被跨越时,对该被跨越的数据包进行重传,降低了超时重传时间,提高了数据包的重传效率。
[0096] 以下,将结合图6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具有可插拔可配置的数据包传输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以及说明。其中,参考图6所示,数据包传输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610‑步骤S630,具体为:
[0097] 步骤S610.游戏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待发送数据包,在接收到服务器端发送的确认数据包后,获取待发送数据包的最小往返时延;
[0098] 步骤S620.当游戏客户端没有收到服务器端发送的确认数据包时,根据待发送数据包的最小往返时延计算丢失的数据包的超时重传时间;
[0099] 步骤S630.游戏客户端根据得到的超时重传时间对丢失的数据包进行重传。
[0100] 参考图7示,数据包传输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710‑步骤S750:
[0101] 步骤S710.游戏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待发送数据包,在接收到服务器端发送的确认数据包后,根据待发送数据包的发送时间以及确认数据包的接收时间,确定待发送数据包的往返时延;
[0102] 步骤S720.当游戏客户端没有接收到服务器端发送的确认数据包时,根据待发送数据包的往返时延得到丢失的数据包的第一超时重传时间;
[0103] 步骤S730.游戏客户端根据第一超时重传时间对丢失的数据包进行重传;
[0104] 步骤S740.当游戏客户端没有收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重传的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时,丢失的数据包的第二超时重传时间为第一超时重传时间;
[0105] 步骤S750.游戏客户端根据第二超时重传时间对丢失的数据包进行重传。
[0106] 参考图8所示,数据包传输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810‑步骤S830:
[0107] 步骤S810.游戏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待发送数据包,在接收到服务器端发送的确认数据包后,根据待发送数据包的发送时间以及确认数据包的接收时间,确定待发送数据包的往返时延;
[0108] 步骤S820.根据待发送数据包的往返时延计算其超时重传时间,判断游戏客户端在超时重传时间内接收到的确认数据包的顺序是否被跨越;
[0109] 步骤S830.当游戏客户端接收到的确认数据包的顺序被跨越时,对该被跨越的数据包进行重传。
[0110] 本公开示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包传输装置,参考图9所示,该数据包传输装置可以包括:当前往返时延确定模块910、目标往返时延确定模块920以及数据包重传模块930。其中:
[0111] 当前往返时延确定模块910,用于向服务器端发送待发送数据包,并在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时,根据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发送时间以及所述待确认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得到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当前往返时延;
[0112] 目标往返时延确定模块920,用于将最小的当前往返时延作为目标往返时延;
[0113] 数据包重传模块930,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往返时延得到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超时重传时间,并根据所述超时重传时间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
[0114]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向服务器端发送待发送数据包,包括:
[0115] 获取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根据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数量确定发送窗口,并通过所述发送窗口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包。
[0116]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目标往返时延得到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超时重传时间,包括:
[0117] 根据所述目标往返时延得到所述目标往返时延的加权平均往返时延以及所述目标往返时延的偏差的加权平均值;
[0118] 根据所述加权平均往返时延以及所述偏差的加权平均值,得到所述超时重传时间。
[0119]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超时重传时间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包括:
[0120] 当在所述超时重传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时,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
[0121]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0122] 当在所述超时重传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时,在预设次数内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
[0123] 当在所述预设次数内没有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重传的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时,所述重传的数据包的超时重传时间为发送与所述重传的数据包对应的待发送数据包的超时重传时间。
[0124]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0125] 当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被跨越时,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
[0126]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被跨越时,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包括:
[0127] 当接收到的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的序列号的顺序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在发送窗口中的顺序不一致时,对所述确认数据包的序列号对应的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
[0128] 上述数据包传输装置中各模块的具体细节已经在对应的数据包传输方法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0129]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0130]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发明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0131]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上述数据包传输方法的电子设备。
[0132]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0133] 下面参考图10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0。图10显示的电子设备10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0134] 如图10所示,电子设备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1010、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10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1020和处理单元1010)的总线1030以及显示单元1040。
[0135] 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被所述处理单元1010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单元10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单元1010可以执行如图1中所示的步骤S110:向服务器端发送待发送数据包,并在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确认数据包时,根据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发送时间以及所述确认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得到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当前往返时延;步骤S120:将最小的当前往返时延作为目标往返时延;步骤S130:根据所述目标往返时延得到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超时重传时间,并根据所述超时重传时间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重传。
[0136] 存储单元10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1020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10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10203。
[0137] 存储单元10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10205的程序/实用工具10204,这样的程序模块1020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0138] 总线10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0139] 电子设备10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10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10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10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10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10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10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1060通过总线1030与电子设备10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10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0140]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方法。
[0141]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0142]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其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发明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0143] 所述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0144]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0145]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0146]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0147] 此外,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0148]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发明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发明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