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α-6微管蛋白基因在提高油菜产量中的应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171142.4

文献号 : CN11289930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汉中师家勤梁华兵王新发詹杰鹏刘贵华

申请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具体涉及油菜α‑6微管蛋白基因在提高油菜产量中的应用,所述的油菜BnaTUA6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其编码蛋白为SEQ ID NO:2所示,通过将该基因在拟南芥中进行过量表达,发现此转基因株系粒重和种子大小显著增加,而每角粒数无显著变化,为最终产量的提高提供保证,因此本发明在油菜等作物高产育种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 :

1.油菜α‑6微管蛋白或编码该蛋白的基因在提高拟南芥产量中的应用,所述的油菜α‑6微管蛋白为SEQ ID NO.2所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所述的基因为SEQ ID NO.1所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所述的应用中,拟南芥产量的提高是通过提高种子重量实现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所述的应用中,拟南芥产量的提高是通过拟南芥种子粒宽的增宽和/或粒长的增长实现的。

说明书 :

油菜α‑6微管蛋白基因在提高油菜产量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更具体涉及油菜α‑6微管蛋白基因在提高油菜产量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在植物生活史中,种子大小是一个重要的适应性性状。种子的散布、萌发、幼苗定居以及种群的分布格局皆与种子重量(大小)有关(Zhu et al.,2012;Zhao et al.,2013)。
在植物的性状中,种子大小处于中心地位,是植物生活史的一个核心特征。而驯化作为一种
特殊的选择方式,在很多作物的栽培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控制着重要农艺性状的许多
基因发生变异。种子重量(大小)是作物驯化和人工育种的目标性状之一(Harlan et al.,
1973)。
[0003] 粒重作为油菜产量的三个构成因子之一,对最终产量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油菜产量的三个构成因子(全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之间呈现不同程度的负相
关,但其相关系数往往不是很大(Gupta et al.,2006),这意味着可以通过提高单个产量构
成因子(如千粒重)来增加最终的产量。近20年中国冬油菜区域汇总资料显示,近年来产量
的增加主要归功于粒重的增加,其次是每角粒数(祝利霞等,2010)。2000‑2009年双低油菜
产量的提高,主要归功于单株结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俞琦英等,2010)。2001到2010年油菜
产量增幅达11.12%,产量构成因子之一千粒重的增幅最大,达到7.10%,表明粒重的增加
是这些年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王健胜等,2012;张芳等,2012)。上述结果皆表明近年来中
国油菜千粒重呈逐年增加趋势,并且产量的增加主要归功于千粒重的增加。多年来中国甘
蓝型油菜区试品种千粒重一般不超过4g,而在油菜种质资源中千粒重最大可稳定在7.5g左
右(Li et al.,2014),因此粒重还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0004] 油菜粒重是典型的数量性状,表型连续分布且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由众多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控制。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利用连锁
或关联分析的方法目前已定位了一百多个油菜粒重的QTL(Bailey‑Wilson et al.,2005;
Quijada et al.,2006;Udall et al.,2006;易斌等,2006;Radoev et al.,2008;Shi et 
al.,2009;Basunanda et al.,2010a,b;Fan et al.,2010;王峰等,2010;Zhang et al.,
2011;Yang et al.,2012;朱恒星等,2012;Li et al.,2014;Qi et al.,2014)。这些粒重
QTL在甘蓝型油菜所有19个染色体上都有分布,将其中连锁标记序列信息已知的整合到基
因组物理图谱上就有134个(Zhou et al.,2014),而且只在A7(Basunanda et al.,2010;
Fan et al.,2010;Shi et al.,2009)和A9(Li et al.,2014;Qi et al.,2014;Yang et 
al.,2012;朱恒星等,2012)染色体上检测到了少数几个主效QTL。这极有力地说明了油菜粒
重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基础十分复杂。
[0005] 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的相继开展,通过突变体分析、图位克隆、基因表达分析和功能验证等方法在主要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已克隆了数十个影响种子
重量(大小)的基因(李娜,2015)。截至目前,油菜中只有几个基因被证明和粒重有关,如Bna 
ARF18(Liu et al.,2015),BnaCYP78A9(Shi et al.,2019)。
[0006] 申请人发现将(油菜α‑6微管蛋白基因,本发明或称为BnaTUA6基因)通过在拟南芥中过表达能显著增加粒重,目前该基因调控种子重量的功能尚未有报道。属于粒重调控新
基因,因而将其应用到作物育种中,可以提高粒重和产量。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油菜α‑6微管蛋白基因在提高油菜产量中的应用,所述的油菜α‑6微管蛋白为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的基因可用于拟南芥和甘蓝型油菜。通过
模式植物拟南芥证实,BnaTUA6通过增加粒长、粒宽最终增加粒重。
[0008]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0009] 油菜BnaTUA6基因(基因序列链接:http://cbi.hzau.edu.cn/cgi‑bin/bnapus/gene?org=ZS11&locus=BnaC06G0043700ZS)在提高油菜产量中的应用,包括利用本领域
的常规方式,将BnaTUA6基因在植物中进行过表达,可筛选得到种子粒重或/和种子粒长或/
和粒宽提高的转基因植株,因此可用于提高植物的种子产量。
[0010] 以上所述的方案,优选的,所述的植物为甘蓝型油菜或拟南芥。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12] 本发明首次公开了油菜基因BnaTUA6在调控种子大小的功能中的应用。利用拟南芥为受体的转基因结果证实,BnaTUA6增加了粒重和种子大小。本发明实验结果表明
BnaTUA6基因的种子粒重与野生型受体相比均有显著的提高。因此本发明提出可利用
BnaTUA6的过量表达来增加粒重。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BnaTUA6转拟南芥T1种子在卡那霉素抗性平皿上的筛选过程;
[0014] 箭头表示阳性植株。
[0015] 图2为BnaTUA6不同的转基因单株的分子水平阳性鉴定示意图;
[0016] 其中:BnaTUA6‑1‑1~12为BnaTUA6‑1该株系下的1~12个不同的单株PCR阳性鉴定;
[0017] BnaTUA6‑2‑1~12为BnaTUA6‑2该株系下的1~12个不同的单株PCR阳性鉴定;
[0018] BnaTUA6‑3‑1~12为BnaTUA6‑3该株系下的1~12个不同的单株PCR阳性鉴定;
[0019] BnaTUA6‑4‑1~12为BnaTUA6‑4该株系下的1~12个不同的单株PCR阳性鉴定;
[0020] BnaTUA6‑9‑1~12为BnaTUA6‑9该株系下的1~12个不同的单株PCR阳性鉴定;
[0021] BnaTUA6‑10‑1~12为BnaTUA6‑10该株系下的1~12个不同的单株PCR阳性鉴定;
[0022] BnaTUA6‑11‑1~12为BnaTUA6‑11该株系下的1~12个不同的单株PCR阳性鉴定;
[0023] BnaTUA6‑12‑1~12为BnaTUA6‑12该株系下的1~12个不同的单株PCR阳性鉴定;
[0024] BnaTUA6‑13‑1~12为BnaTUA6‑13该株系下的1~12个不同的单株PCR阳性鉴定。
[0025] 图3为各阳性转基因株系叶片中BnaTUA6的相对表达水平。
[0026] **表示在P<0.01水平差异显著。
[0027] 图4为转基因阳性株BnaTUA6‑1的种子与野生型对照种子的大小比较示意图。
[0028] 其中左图为野生型(Col)对照,右图为转基因BnaTUA6‑1株系的种子。
[0029] 图5为BnaTUA6的各转基因株系与野生型(Col)对照粒重相关表型性状。
[0030] *、**、***分别表示在P<0.05、P<0.01、P<0.005水平差异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如未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案;所述试剂或材料,如未特别说明,均来源于商业渠道。
[0032] 实施例1:
[0033] 油菜BnTUA6基因编码区的克隆:
[0034] 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中双11号的cDNA第一链为模板对BnTUA6基因进行PCR扩增,BnTUA6正向引物:5’‑ACGGGGGACTGGTACATGAGGGAGTGCATCTCGATC‑3’,反向引
物:5’‑GCTCACCATGGGATCGTACTCCTCGCCTTCGTCATC‑3’,最终获得包含SEQ ID NO:1所示的核
苷酸序列,编码SEQ ID NO:2所示的蛋白。
[0035] 以上方案中,为了实现和载体的连接,在正向和反向引物的5’端分别加了Kpn I酶切位点(5’‑GGTACC‑3’)和BamH I酶切位点(5’‑GGATCC‑3’)和相应的保护碱基。
[0036] 实施例2:
[0037]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0038] 将克隆得到的油菜BnTUA6的PCR产物和质粒表达载体pCAMBIA2300S(即在pCAMBIA2300载体骨架的基础上在其多克隆位点处添加了35S启动子)均进行双酶切,其反应体
系如下:
[0039]
[0040] 37℃反应>1小时。
[0041] 然后,双酶切质粒与PCR产物分别利用试剂盒按照说明书进行纯化回收,回收结果利用1%琼脂糖凝胶检测其浓度。
[0042] 目标基因与表达质粒载体的连接与转化,具体步骤如下:
[0043] a.配置连接反应体系(10μl)
[0044] 10×T4 DNA ligase Buffer 1μl
[0045] T4 DNA ligase 1μl
[0046] DNA片段(DNA片段的摩尔数控制在载体DNA的3‑10倍载体DNA)
[0047] ddH2O至 10μl
[0048] b.16℃培养箱反应>12h;
[0049] c.全量加入100μl DH5α感受态细胞中,冰中放置25min;
[0050] d.42℃加热90s后,冰水浴放置3min;
[0051] e.加入890μl LB液体培养基,37℃,150rpm/min振荡培养60min;
[0052] f.在含有卡那霉素(Kan,50mg/L)的LB固体培养基上培养过夜;
[0053] g.挑取单菌落于划板的LB固体培养基(Kan,50mg/L)培养12小时左右,同时PCR菌落检测阳性克隆。
[0054] 实施例3:
[0055] 根癌农杆菌GV3101的转化
[0056] 质粒的提取利用质粒提取试剂盒操作参照说明书进行。利用双酶切检测目标片段是否与表达载体成功连接。
[0057] 冰融法转化农杆菌,方法步骤如下:
[0058] (1)将2μg纯化的质粒加入到100μl感受态农杆菌GV3101中,轻轻振荡混匀;
[0059] (2)冰上放置5min,立即置入液氮中,5min;
[0060] (3)37℃水浴5min;
[0061] (4)加800μl的LB培养基,在28℃的摇床上200rpm/min振荡培养1h;
[0062] (5)离心去大部分上清,沉淀,用枪轻轻吸附混匀,取下部约100μl菌液,涂于含50m g/L的Rif、Gen和Kan的LB平板上;
[0063] (6)28℃培养48小时,可见有抗性菌落长出。挑单菌落接种至2ml LB培养基(Rif、G en、Kan均50mg/L)中,28℃振荡培养过夜;
[0064] (7)PCR鉴定阳性菌落。
[0065] 实施例4:
[0066] 农杆菌介导的浸花法转化拟南芥:
[0067] 浸染液配置:5%蔗糖+0.015%表面活性剂;
[0068] YEP培养基配制:酵母提取物:10g/L,蛋白胨:10g/L,NaCl:5g/L;121℃,18min高压灭菌。
[0069] 转化具体步骤如下:
[0070] (1)挑取单菌落于10ml YEP培养基(Kan+:50mg/L,Gen+:25mg/L,Rif+:25mg/L)中,28℃,200rpm/min振荡培养8h;
[0071] (2)取(1)中500μl菌液+200ml YEP培养基(Kan:50mg/L,Gen:25mg/L,Rif:25mg/L),于28℃,200rpm/min振荡培养至OD600=1.5‑2.0;
[0072] (3)6000rpm/min离心(2)中的菌液10min。沉淀用转化浸染液充分悬浮,并使最终OD600在1.5‑2.0之间;
[0073] (4)转化前把开过花的角果剪掉;
[0074] (5)浸染花序,浸染30s‑1min,于黑暗中培养24h后转为正常培养。
[0075] (6)一周后再浸染花序转化一次,正常培养至开花结果,收获种子记为T0代。
[0076] 实施例5:
[0077] 筛选阳性转基因拟南芥:
[0078] 1/2MS固体培养基配置:1/2MS+24%蔗糖+0.8%琼脂(微生物培养专用)配制:
[0079] (1)称取2.215g MS(Murashing&Skoog basal mediun w/vitamins),加纯水溶解(少量);
[0080] (2)称取24g蔗糖,溶解,定容至1L;
[0081] (3)称取8g琼脂;
[0082] (4)调节PH为5.8;
[0083] (5)分装,高压灭菌(120℃,20min)。
[0084] 拟南芥种子消毒,具体步骤如下:
[0085] (1)75%乙醇洗1遍,3‑5min;
[0086] (2)ddH2O洗3遍;
[0087] (3)10%次氯酸钠洗一遍,3‑5min;
[0088] (4)ddH2O洗3遍;
[0089] (5)加少量的0.1%琼脂悬浮。
[0090] 抗性筛选转基因拟南芥及PCR阳性鉴定:
[0091] 将收获的T0拟南芥种子消毒后,在含有卡那霉素(50mg/L)和美罗陪南(抑菌作用25mg/L)的抗性平板上筛选,7‑10天后,未转化的拟南芥种子不生根,黄化死亡,而转化的拟
南芥幼苗能够正常生长(图1)。待开花结种后,单株系收取种子,记为T1代。将T1代拟南芥抗
性苗所结的T1种子再次进行抗性筛选,T1代种子会有不同比例的分离,将分离比接近3:1的
株系单株收取T2代种子,T2代种子抗性筛选后种植长势正常的抗性苗,T2代抗性苗的每个株
系(共挑选了9个株系,分别命名为BnaTUA6‑1、BnaTUA6‑2、BnaTUA6‑3、B naTUA6‑4、
BnaTUA6‑9、BnaTUA6‑10、BnaTUA6‑11、BnaTUA6‑12、BnaTUA6‑13)挑选12个单株,提取叶片全
基因组DNA,然后对这些植株进行PCR阳性鉴定。
[0092] 鉴定引物如下:载体反向引物:pC2300s‑R:5’–gagaaactcgagcttgcatgc‑3’目的片段正向引物TU‑VT‑F1:5’–CACAAGTTCGATCTCATGTACG‑3’扩增体系及方法如下:
[0093] 20μL反应体系如表1:
[0094] 表1阳性植株的PCR反应体系
[0095]
[0096] PCR反应程序:
[0097] 扩增反应程序如下:94℃预变性2min;94℃变性30s,58℃退火30s,72℃退火延伸45s(依据片段长短调整时间,约1min扩增1kb),34个循环;72℃延伸10min,4℃保存备用。然
后对以上PCR产物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
[0098] 图2显示,卡那霉素的筛选存在一定的假阳性,需要结合PCR阳性鉴定才能准确判断阳性情况。
[0099] 实施例6:
[0100] 实时荧光定量RCR检测转化基因的表达情况:
[0101] 实施例5中转化超表达载体的9个T2代株系的所有单株经过阳性鉴定后,每个株系选取阳性单株的混合叶片进行RNA的提取并进行反转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来检测该基因
的表达情况。
[0102] 拟南芥β‑actin1(at2g37620)(Rus et al.,2006)为内参基因。BnTUA6基因正向引物为5’–GTCACTTCTCCTTGAGAGGCT‑3’,反向引物为5’–CGTCTGCAGATGTCGTAGATAG‑3’。
[0103] 拟南芥叶片RNA提取、反转录cDNA第一链、荧光定量PCR均利用试剂盒参照说明书进行。其结果如图3所示,BnTUA6在某些转基因株系中强烈表达,在转基因株系BnTUA6‑1、
BnTUA6‑2、BnTUA6‑3、BnTUA6‑4的表达量分别是粒重未显著增加的株系(BnTUA6‑9、BnTUA6‑
10、BnTUA6‑11、BnTUA6‑12、BnTUA6‑13)均值(Average)的依次8、5、5、6倍。
[0104] 实施例7:
[0105] T2代转基因株系表型鉴定
[0106] 实施例6中所用的T2代拟南芥种子,千粒重性状考查使用SC‑G型考种及千粒重自动分析仪(万深)进行,1200pbi的分辨率。每个株系取五个角果,数出数量,称重,计算出千
粒重和每角粒数。
[0107] 结果如图4和图5所示:BnTUA6‑1、BnTUA6‑2、BnTUA6‑3、BnTUA6‑4的转基因株系显著的增加粒长、粒宽和粒重。此外,大部分转基因株系的每角粒数和Col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图5),说明粒重的增加没有以每角粒数的减少作为补偿,这个基因可通过增加粒重来提高
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