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立柱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075540.6

文献号 : CN11290074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任学军王京鞠玉龙武强梁发肖东赵硕贺志刚何勇刚庞海张学荣范利锋康乐惠柯楠石悦吴琪

申请人 : 北京新兴保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立柱,其包括柱本体,所述柱本体内设置有钢筋笼,以及若干个环绕柱本体中心设置的限位筒,所述限位筒的长度方向与柱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相邻两个柱本体之间设置有一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的上下两侧分别固接有若干组与限位筒对应的钩板,所述钩板为弹性板,每组所述钩板至少包括两个钩板,多个所述钩板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限位筒内设置有供钩板卡设的卡接槽。本申请具有有效提升立柱施工效率的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装配式建筑立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柱本体(1),所述柱本体(1)内设置有钢筋笼(10),以及若干个环绕柱本体(1)中心设置的限位筒(2),所述限位筒(2)的长度方向与柱本体(1)的长度方向平行,相邻两个柱本体(1)之间设置有一连接组件(4),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一基板(40),所述基板(40)的上下两侧分别固接有若干组与限位筒(2)对应的钩板(41),所述钩板(41)为弹性板,每组所述钩板(41)至少包括两个钩板(41),多个所述钩板(41)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限位筒(2)内设置有供钩板(41)卡设的卡接槽(21);所述限位筒(2)与柱本体(1)外壁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操作筒(20),所述操作筒(20)一端与限位筒(2)连接,所述操作筒(20)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钩板(41)挡设于操作筒(20)与限位筒(2)的接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柱本体(1)的中部竖向设置有一加强筒(3),所述加强筒(3)的长度与柱本体(1)的长度相等,所述基板(40)的上下两侧分别固接有一与加强筒(3)插接配合的插筒(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筒(3)的内壁上环绕固接有若干个插条(31),所述插条(31)的长度方向与加强筒(3)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插筒(42)外周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与所述插条(31)插接配合的插槽(42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筒(42)内设置有与插筒(42)适配的混凝土柱。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筒(2)与加强筒(3)之间固接有若干个加强杆(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40)面积小于柱本体(1)截面面积,所述柱本体(1)两端分别固接有一钢环(11),所述钢环(11)套设于基板(40)外侧,相邻两个钢环(11)之间设置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筒(2)设置四个,四个所述限位筒(2)呈矩阵布设。

说明书 :

一种装配式建筑立柱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立柱。

背景技术

[0002]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柱、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
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0003] 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因为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
的代表。
[0004] 柱作为承重部件,用来承接由楼板传递的荷载,在建筑结构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0005]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传统的柱采用现场绑扎钢筋、支护模板、浇筑混凝土后成型,对周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施工周期长,施工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0006] 为了有效提升立柱的施工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立柱。
[0007]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立柱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 一种装配式建筑立柱,包括柱本体,所述柱本体内设置有钢筋笼,以及若干个环绕柱本体中心设置的限位筒,所述限位筒的长度方向与柱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相邻两个柱
本体之间设置有一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的上下两侧分别固接有
若干组与限位筒对应的钩板,所述钩板为弹性板,每组所述钩板至少包括两个钩板,多个所
述钩板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限位筒内设置有供钩板卡设的卡接槽。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先将一个柱本体固定在地面上,然后将连接组件运输至该柱本体上方,将基板上的钩板插设在限位筒内,使钩板钩设在卡接槽内,从而使
连接组件与该柱本体固定在一起,随后可吊运另一个柱本体至连接组件的上方,并下放位
于上方的柱本体,使上方的柱本体内的限位筒与基板上侧的钩板插接固定,从而使两个柱
本体连接在一起;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现场制作立柱的方式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且环保无污
染。
[0010] 可选的,所述限位筒与柱本体外壁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操作筒,所述操作筒一端与限位筒连接,所述操作筒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钩板挡设于操作筒与限位筒的接口处。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筒将限位筒与外界连通,当钩板钩设在限位筒内时,工作人员可使用焊机焊接钩板与限位筒,从而提升了钩板与限位筒的连接强度,同时操作
筒预埋于柱本体内且与限位筒焊接固定,同时提升了限位筒在柱本体内的稳定性。
[0012] 可选的,所述柱本体的中部竖向设置有一加强筒,所述加强筒的长度与柱本体的长度相等,所述基板的上下两侧分别固接有一与加强筒插接配合的插筒。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筒与加强筒相互配合,从而提升了相邻两个柱本体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提升立柱整体的抗弯性能。
[0014] 可选的,所述加强筒的内壁上环绕固接有若干个插条,所述插条的长度方向与加强筒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插筒外周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与所述插条插接配合的插槽。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条与插槽配合,可有效提升加强筒和插筒的连接强度,同时便于相邻两个柱本体对位,使两个柱本体的衔接面平整。
[0016] 可选的,所述插筒内设置有与插筒适配的混凝土柱。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柱可增强插筒整体的抗压性能。
[0018] 可选的,所述限位筒与加强筒之间固接有若干个加强杆。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杆连接限位筒和加强筒,提升了加强筒和限位筒在柱本体内的稳定性,同时增加了立柱的整体性。
[0020] 可选的,所述基板面积小于柱本体截面面积,所述柱本体两端分别固接有一钢环,所述钢环套设于基板外侧,相邻两个钢环之间设置有间隙。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组件与两个柱本体连接在一起后,可使用焊机焊接钢环与基板的衔接处,从而提升了连接组件与柱本体连接的稳定性,进而提升了立柱整体
的稳定性。
[0022] 可选的,所述限位筒设置四个,四个所述限位筒呈矩阵布设。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个限位筒设置在柱本体中心的四周,从而四个限位筒受力均匀,立柱整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得到提升。
[0024]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5] 1.工作人员先将一个柱本体固定在地面上,然后将连接组件运输至该柱本体上方,将基板上的钩板插设在限位筒内,使钩板钩设在卡接槽内,从而使连接组件与该柱本体
固定在一起,随后可吊运另一个柱本体至连接组件的上方,并下放位于上方的柱本体,使上
方的柱本体内的限位筒与基板上侧的钩板插接固定,从而使两个柱本体连接在一起;相比
于相关技术中现场制作立柱的方式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且环保无污染;
[0026] 2.操作筒将限位筒与外界连通,当钩板钩设在限位筒内时,工作人员可使用焊机焊接钩板与限位筒,从而提升了钩板与限位筒的连接强度,同时操作筒预埋于柱本体内且
与限位筒焊接固定,同时提升了限位筒在柱本体内的稳定性;
[0027] 3.插筒与加强筒相互配合,从而提升了相邻两个柱本体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提升立柱整体的抗弯性能。

附图说明

[0028]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立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0] 图3是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 附图标记说明:1、柱本体;10、钢筋笼;11、钢环;2、限位筒;20、操作筒;21、卡接槽;3、加强筒;30、加强杆;31、插条;4、连接组件;40、基板;41、钩板;42、插筒;420、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装配式建筑立柱。参照图1和图2,一种装配式建筑立柱,包括若干个柱本体1,以及预埋于柱本体1内的若干个限位筒2;柱本体1呈四棱柱状,其相邻两
个侧壁的衔接处设置有弧形倒角,在柱本体1内设置有钢筋笼10,从而使柱本体1同时具备
抗压和抗拉的性能;限位筒2为钢筒,限位筒2设置有四个且呈矩阵排布,四个限位筒2均位
于钢筋笼10内,限位筒2的长度与柱本体1的长度相等,限位筒2的长度方向与柱本体1的长
度方向平行。
[0034] 参照图1和图2,在限位筒2周壁上沿限位筒2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两组操作筒20,每组操作筒20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操作筒20,操作筒20与邻近的柱本体1侧壁垂直,操作筒20
为钢筒,操作筒20一端与限位筒2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在柱本体1的中部位置预埋有一
加强筒3,加强筒3为一钢筒,加强筒3的长度方向与柱本体1的长度方向平行,加强筒3的外
径大于限位筒2的外径;在每个限位筒2与加强筒3之间均焊接固接有若干个加强杆30,若干
个加强杆30沿加强筒3的长度方向均匀排排布,加强杆30为钢杆,从而使加强筒3与限位筒2
连接呈一个整体,提升了立柱的整体性。
[0035] 参照图1和图3,在相邻两个柱本体1之间还设置有一连接组件4,连接组件4包括一基板40,基板40为一矩形的钢板,基板40的边长小于柱本体1的边长;参照图2和图3,在基板
40的上下两侧分别垂直固接有四组钩板41,四组钩板41分别对应同一个柱本体1内的四个
限位筒2,每组钩板41包括三个钩板41,三个钩板41形成围成一个圆筒状结构,且三个钩板
41之间设置有间隙;钩板41为弹性钢板,且悬挑端的端部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形成卡沿,
相应的在每个限位筒2的内壁上开设有与卡沿卡接配合的卡接槽21,同一个限位筒2上开设
有两个卡接槽21,卡接槽21为环型槽且截面为三角形,卡沿与卡接槽21适配。
[0036] 参照图2和图3,当钩板41插入限位筒2中后,钩板41发生弹性变形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聚拢,当钩板41卡沿对准卡接槽21时,卡沿在钩板41自动的弹性驱使下自动嵌入卡接槽
21内,从而限制钩板41与限位筒2脱离,进而使相邻两柱本体1连接在一起;当钩板41与限位
筒2卡接后,工作人员可使用焊机通过操作筒20对限位筒2与钩板41衔接的位置进行电焊,
从而使钩板41更加不易脱离限位筒2,进而提升了相邻两个柱本体1的连接强度,当焊接完
成后,工作人员可从新在操作筒20内填筑混凝土。
[0037] 参照图2和图3,在基板40上下两侧的中心位置分别垂直固接有一插筒42,插筒42的长度等于柱本体1长度的二分之一,插筒42可拆卸插设于加强筒3内;在插筒42内浇筑有
混凝土,从而使插筒42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和抗拉性能,插筒42与加强筒3配合进一步提升
了拼接后的立柱整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在加强筒3内壁上均匀焊接固定有若干个插条31,插
条31的长度方向与加强筒3的轴线方向平行,相应的在插筒42外周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
与插条31配合的插槽420,通过插条31与插槽420的配合提升了加强筒3与插筒42配合后的
稳定性,同时使相邻两个柱本体1衔接处平整。
[0038] 参照图1和图2,为了提升相邻两个柱本体1的连接强度,在柱本体1的上下两端部还分别固接有一钢环11,钢环11的外径与柱本体1的外径相等,钢环11的内径与基板40的外
径适配,从而使基板40可嵌设在上下相邻两个钢环11内,随后工作人员可使用焊接对钢环
11与基板40的衔接处进行焊接。
[0039]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建筑立柱的实施原理为:工作人员先将一个柱本体1固定于地面上,然后将连接组件4安装在柱本体1顶端,使位于基板40下侧的钩板41插入限位
筒2内,钩板41与限位筒2卡接固定,使用电焊机通过操作筒20焊接钩板41和限位筒2,此时
插筒42插设在加强筒3内;随后吊起另一个柱本体1,使位于基板40上侧的钩板41对准限位
筒2,插筒42对准加强筒3,将该柱本体1安装在连接组件4上,同样使用焊接的方式固定限位
筒2和钩板41;随后对上下相邻两个钢环11与基板40的衔接处进行焊接,使上下相邻两个柱
本体1完整的组装到一起;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现场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的方式,有效提高
了施工效率。
[0040]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