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件外皮包覆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125129.5

文献号 : CN11291149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韦哓波

申请人 : 重庆嘉涌电子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领域,公开了配件外皮包覆系统,包括机座,机座上设有切割机构、上胶机构、收边机构和定标机构,切割机构包括镭射器和两个固定块,两个固定块上均设有导向槽,且两个导向槽之间滑动连接有活动块;活动块上设有滑槽,且滑槽内滑动连接有至少两个滑块,镭射器固定在滑块上;还包括第一动力部和第二动力部;上胶机构包括固接在机座上的顶块和底块,顶块上横向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块,第一移动块上设有上胶器和第三动力部,还包括第四动力部;底块上滑动连接有导向块,且导向块上设有用于对罩体限位的限位机构。本方案最主要解决了目前罩体上遮挡布和标签的固定方式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权利要求 :

1.配件外皮包覆系统,包括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上设有切割机构、上胶机构、收边机构和定标机构,

所述切割机构包括镭射器和固接在机座上的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上均设有导向槽,且两个导向槽之间滑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上设有滑槽,且滑槽内滑动连接有至少两个滑块,所述镭射器固定在滑块上;还包括用于带动活动块沿导向槽路径往复移动的第一动力部和用于带动两个滑块沿滑槽路径往复移动的第二动力部;

所述上胶机构包括固接在机座上的顶块和底块,所述顶块上横向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上设有上胶器和用于带动上胶器竖向、横向往复运动的第三动力部,还包括用于带动第一移动块横向移动的第四动力部;所述底块上滑动连接有导向块,且导向块上设有用于对罩体限位的限位机构,还包括用于带动导向块往复移动的第五动力部;

所述收边机构包括固接在机座上的底座和第七气缸,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放入罩体的底槽,所述底槽的中部设有硅胶块,且底槽沿底槽的边缘设有硅胶板,所述硅胶块的厚度和硅胶板的厚度均大于罩体的厚度;所述第七气缸的输出轴设有收边板,所述收边板的底部设有用于挤压硅胶块向四周形变的第一压板和用于挤压硅胶板向底座中心方向形变的第二压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件外皮包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部为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固接在固定块上,且第一气缸的输出轴与活动块固接;所述第二动力部包括固接在活动块上的支撑块和固接在支撑块上的第二气缸,所述支撑块上滑动连接有驱动块,且驱动块与滑块之间设有同步块;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与驱动块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件外皮包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动力部包括开设在第一移动块底部的竖向槽、固接在竖向槽内的第三气缸和在竖向槽内横向、竖向移动的第二移动块,所述上胶器固接在第二移动块的底部;所述第三气缸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三移动块,且第三移动块的底部设有第四气缸,所述第四气缸的输出轴与第二移动块固接;所述第四动力部为第五气缸,所述第五气缸固接在顶块上,所述第五气缸的输出轴与第一移动块固接;所述第五动力部为第六气缸,所述第六气缸固接在底块上,且第六气缸的输出轴与导向块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件外皮包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标机构包括加热板、升降块和固接在机座上的第八气缸;所述加热板固接在升降块的底部;所述升降块的底部两侧均设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底部固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机座的间距小于加热板与机座的间距;所述第八气缸的输出轴与升降块固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件外皮包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的两端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转向轮,两个转向轮之间套接有皮带;两个滑块均位于皮带内,两个滑块均与皮带固接;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活塞筒,且活塞筒与皮带固接,所述活塞筒的运动方向与两个滑块的运动方向相反;所述活塞筒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板,活塞板的两侧均设有推块,且推块与活塞筒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推块的自由端与滑块相抵;所述活塞筒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所述第一气管朝向一个镭射器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气管朝向另一个镭射器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件外皮包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开设在导向块上的凹槽和固定在凹槽侧壁上的中心板,所述中心板的底部两侧均横向设有横向槽,且横向槽内滑动连接有横向块;所述横向块的侧壁上设有在凹槽底部滑动的第一齿条,且第一齿条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与第一齿条之间设有扭簧,且转轴上设有伸出凹槽的摆臂,两个摆臂的间距从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导向块内设有与凹槽相通的腔室,所述导向块的顶部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伸入腔室的圆轴,所述圆轴上设有与第一齿条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用于与摆臂相抵的凸轮,所述凸轮位于导向块上方;还包括用于对横向块止动的止动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件外皮包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部包括竖向滑动在腔室内的竖向块、以竖向块为竖向中心线对称转动连接在腔室内的第二齿轮和开设在导向块两侧的侧孔,所述竖向块的两侧均铰接有联动臂,且联动臂的自由端与横向块铰接;所述竖向块的两侧均设有止动孔,且止动孔位于联动臂下方;所述第一齿条的底部设有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轮上设有挤压块;所述侧孔与腔室相通,且侧孔内间隙配合有用于伸入止动孔内的止动块,所述止动块的顶部设有辅助块,且辅助块位于挤压块的运动轨迹上;所述侧孔上设有与止动块底部相抵的第三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件外皮包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的两侧内壁上均铰接有加强臂,且加强臂与腔室之间设有第四弹簧;所述加强臂的自由端铰接有承载板,且承载板与止动块的底部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件外皮包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的底部设有橡胶块。

说明书 :

配件外皮包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包覆扬声器的外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跑步机的种类多种多样;其中,带有显示屏和扬声器的跑步机深受大家喜爱,其原因是可以在跑步期间听歌或观看视频;现在市面上常见的扬声
器包括发声体、壳体、罩体,发声体安装在壳体内,通过罩体密封壳体,罩体呈椭圆形,且罩
体的中部设有椭圆孔。
[0003] 目前,加工完成后的罩体需要人工在其表面固定遮挡布,遮挡布需要先裁剪成罩体对应的形状,再将裁剪完成后的遮挡布粘接在罩体上,然后在罩体的边缘处和罩体上椭
圆孔的边缘处对应遮挡布的位置进行上胶,最后将其全部粘接在罩体上;遮挡布完成粘接
后,需要人工将标签固定在罩体上;采用上述方式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配件外皮包覆系统,以解决目前罩体上遮挡布和标签的固定方式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配件外皮包覆系统,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设有切割机构、上胶机构、收边机构和定标机构,
[0006] 所述切割机构包括镭射器和固接在机座上的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上均设有导向槽,且两个导向槽之间滑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上设有滑槽,且滑槽内滑动连
接有至少两个滑块,所述镭射器固定在滑块上;还包括用于带动活动块沿导向槽路径往复
移动的第一动力部和用于带动两个滑块沿滑槽路径往复移动的第二动力部;
[0007] 所述上胶机构包括固接在机座上的顶块和底块,所述顶块上横向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上设有上胶器和用于带动上胶器竖向、横向往复运动的第三动力
部,还包括用于带动第一移动块横向移动的第四动力部;所述底块上滑动连接有导向块,且
导向块上设有用于对罩体限位的限位机构。
[0008] 基础方案的优点:
[0009] 1、本方案通过切割机构、上胶机构、收边机构和定标机构能够以机械代替人工实现遮挡布的切割处理、上胶、收边处理,以及采用机械代替人工实现定标处理,有效降低了
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0] 2、本方案将布料放置在机座上,使得布料位于两个固定块之间;通过第一动力部和第二动力部能够带动镭射器横向、竖向往复运动,进而从布料上切割出遮挡布的形状;并
且,还能同时切割出两个遮挡布,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1] 进一步,所述第一动力部为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固接在固定块上,且第一气缸的输出轴与活动块固接;所述第二动力部包括固接在活动块上的支撑块和固接在支撑块上
的第二气缸,所述支撑块上滑动连接有驱动块,且驱动块与滑块之间设有同步块;所述第二
气缸的输出轴与驱动块固接。
[0012] 通过上述设置,启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根据遮挡布的形状需要,第一气缸的输出轴带动活动块沿导向槽的路径竖向往复滑动,进而带动镭射器竖向往复移动;第二气缸
的输出轴带动驱动块横向往复移动,驱动块通过同步块带动两个滑块上的镭射器横向往复
移动;因此,通过镭射器横向往复移动和竖向往复移动的配合能够切割出遮挡布的形状;并
且,通过两个镭射器能够同时在布料上切割出两个遮挡布。
[0013] 进一步,所述第三动力部包括开设在第一移动块底部的竖向槽、固接在竖向槽内的第三气缸和在竖向槽内横向、竖向移动的第二移动块,所述上胶器固接在第二移动块的
底部;所述第三气缸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三移动块,且第三移动块的底部设有第四气缸,所述
第四气缸的输出轴与第二移动块固接;所述第四动力部为第五气缸,所述第五气缸固接在
顶块上,所述第五气缸的输出轴与第一移动块固接;所述第五动力部为第六气缸,所述第六
气缸固接在底块上,且第六气缸的输出轴与导向块固接。
[0014] 通过上述设置,遮挡布完成切割后,使得遮挡布呈椭圆状,且遮挡布的中心开有椭圆孔;将遮挡布粘接在罩体的正面上,使得遮挡布上的椭圆孔与罩体的椭圆孔相对应。
[0015] 将正面粘接好遮挡布的罩体放入限位槽内,使得罩体的背面朝上,以此实现对罩体的限位,进而避免罩体在上胶期间发生移动,保证了上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0016] 完成对罩体的限位后,启动第三气缸、第四气缸、第五气缸和第六气缸,第五气缸带动第一移动块移动,进而带动上胶管移动至罩体位置;第三气缸的输出轴带动第三移动
块横向往复移动;第四气缸的输出轴带动第二移动块竖向往复移动,因此,使得上胶管能够
竖向、横向往复移动;第六气缸的输出轴带动导向块在底块上滑动,进而带动导向块内的罩
体同步滑动,即通过上胶管的竖向、横向往复移动和罩体的滑动配合能够让上胶管沿罩体
的边缘处和罩体上椭圆孔的边缘处对应遮挡布的位置移动,再通过控制阀控制上胶管的启
闭,当需要上胶时,通过控制阀控制上胶管开启,使得胶水从上胶管移出完成对遮挡布的上
胶处理,当不需要上胶时,通过控制阀控制上胶管关闭,避免胶水的浪费。
[0017] 进一步,所述收边机构包括固接在机座上的底座和第七气缸,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放入罩体的底槽,所述底槽的中部设有硅胶块,且底槽沿底槽的边缘设有硅胶板,所述硅
胶块的厚度和硅胶板的厚度均大于罩体的厚度;所述第七气缸的输出轴设有收边板,所述
收边板的底部设有用于挤压硅胶块向四周形变的第一压板和用于挤压硅胶板向底座中心
方向形变的第二压板。
[0018] 通过上述设置,完成对遮挡布的上胶处理后,将罩体和遮挡布一起从限位槽内取出;再将罩体和遮挡布转移至底槽内,使得罩体的正面朝下,罩体的背面朝上;由于罩体的
正面朝下,使得罩体边缘处的遮挡布与硅胶板相贴,罩体上椭圆孔边缘处的遮挡布与硅胶
块相贴,同时罩体边缘处和罩体上椭圆孔边缘处的遮挡布被挤压与罩体相贴。
[0019] 启动第七气缸,第七气缸的输出轴带动收边板向罩体的方向移动;利用第一压板挤压硅胶块向四周的方向形变,同时利用第二压板挤压硅胶板向底槽的中心方向形变;由
于罩体边缘处和罩体上椭圆孔边缘处的遮挡布均完成上胶出力,通过硅胶块和硅胶板的形
变能够使罩体边缘处和罩体上椭圆孔边缘处的遮挡布与罩体粘接,以此实现收边处理。
[0020] 进一步,所述定标机构包括加热板、升降块和固接在机座上的第八气缸;所述加热板固接在升降块的底部;所述升降块的底部两侧均设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底部固接
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机座的间距小于加热板与机座的间距;所述第八气缸的输出轴与
升降块固接。
[0021] 通过上述设置,完成收边处理后,需要将标签固定在罩体上;现在的罩体侧壁上开有用于标签伸入的侧槽,罩体的顶部固接有塑料棒,塑料棒位于侧槽正上方,且塑料棒垂直
标签;将标签伸入侧槽内限位,再将罩体放置在机座上,使得罩体的正面朝下,罩体的背面
和塑料棒朝上,且加热板位于塑料棒上方;启动第八气缸,第八气缸的输出轴升降块向下移
动,进而带动加热板向下移动;利用加热板作用于塑料棒,使得塑料棒熔化成液体并转移至
标签上,进而将标签粘接在罩体上,以此实现对标签的定位。
[0022] 进一步,所述活动块的两端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转向轮,两个转向轮之间套接有皮带;两个滑块均位于皮带内,两个滑块均与皮带固接;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活塞筒,且活
塞筒与皮带固接,所述活塞筒的运动方向与两个滑块的运动方向相反;所述活塞筒内滑动
连接有活塞板,活塞板的两侧均设有推块,且推块与活塞筒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推块的自由
端与滑块相抵;所述活塞筒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所述第一气管朝向一个
镭射器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气管朝向另一个镭射器方向设置。
[0023] 通过上述设置,两个滑块往复移动期间,当两个滑块在滑槽内向左移动时,两个滑块带动皮带的前侧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皮带的后侧向右移动,即从俯视方向查看,皮带顺时
针移动;此时,活塞筒的运动方向与两个滑块的运动方向相反,右边的推块受到右边滑块挤
压,使得活塞板在活塞筒内向左滑动,右边的第二弹簧压缩;活塞筒向左滑动产生的气流经
第一气管作用在左边镭射器加工的布料位置,既能吹走切割布料时产生粉尘,又能吹起切
割后不要的废料,使得工作人员更容易取出废料和保护层。
[0024] 反之,当两个滑块在滑槽内向右移动时,两个滑块带动第二皮带的前侧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二皮带的后侧向左移动,即从俯视方向查看,第二皮带逆时针移动;此时,活塞
筒的运动方向与两个滑块的运动方向相反,左边的推块受到左边滑块挤压,使得活塞板在
活塞筒内向右滑动,左边的第二弹簧压缩;活塞筒向右滑动产生的气流经第二气管作用在
右边镭射器加工的布料位置。
[0025] 进一步,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开设在导向块上的凹槽和固定在凹槽侧壁上的中心板,所述中心板的底部两侧均横向设有横向槽,且横向槽内滑动连接有横向块;所述横向块
的侧壁上设有在凹槽底部滑动的第一齿条,且第一齿条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
与第一齿条之间设有扭簧,且转轴上设有伸出凹槽的摆臂,两个摆臂的间距从上至下逐渐
减小;所述导向块内设有与凹槽相通的腔室,所述导向块的顶部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伸入腔
室的圆轴,所述圆轴上设有与第一齿条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用于与摆臂相抵的凸轮,所述凸
轮位于导向块上方;还包括用于对横向块止动的止动部。
[0026] 通过上述设置,罩体伸入凹槽内,使得罩体位于两个摆臂之间;按压罩体向下移动,使得位于中心板上;由于两个摆臂的间距从上至下逐渐减小,罩体向下移动期间,罩体
挤压两个摆臂同时发生转动,扭簧形变,使得摆臂与罩体的侧壁相贴。
[0027] 摆臂转动期间,摆臂带动第一齿条横向移动,使得两个第一齿条的间距增大;第一齿条横向移动期间,通过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的啮合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圆轴转
动,圆轴带动凸轮转动;当摆臂与罩体的侧壁相贴时,凸轮的凸起部与摆臂的上端相抵;因
此,通过扭簧对摆臂的反正作用力和凸轮与摆臂相抵能够实现对罩体的限位,进而避免罩
体在上胶期间发生偏移,保证了上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再通过止动部对横向块进行止动,
进而实现对第一齿条、凸轮的限位,进而加强了对罩体限位的稳定性。
[0028] 进一步,所述止动部包括竖向滑动在腔室内的竖向块、以竖向块为竖向中心线对称转动连接在腔室内的第二齿轮和开设在导向块两侧的侧孔,所述竖向块的两侧均铰接有
联动臂,且联动臂的自由端与横向块铰接;所述竖向块的两侧均设有止动孔,且止动孔位于
联动臂下方;所述第一齿条的底部设有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轮上设有
挤压块;所述侧孔与腔室相通,且侧孔内间隙配合有用于伸入止动孔内的止动块,所述止动
块的顶部设有辅助块,且辅助块位于挤压块的运动轨迹上;所述侧孔上设有与止动块底部
相抵的第三弹簧。
[0029] 通过上述设置,第一齿条移动期间,第一齿条带动横向块在横向槽内同步横向滑动,使得两个横向块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即两个横向块的间距增大;横向块移动期间,横向
块通过联动臂带动竖向块向上移动;当摆臂与罩体的侧壁相贴时,竖向块与伸入凹槽内与
支撑块相抵,实现对支撑块的支撑,进而加强支撑块对罩体支撑的稳定性。
[0030] 第一齿条移动期间,第一齿条带动第二齿条同步移动;通过第二齿条与第二齿轮的啮合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推块同步转动,推块挤压辅助块带动止动块向竖
向块的方向移动;当摆臂与罩体的侧壁相贴时,止动块伸入止动孔内,进而实现对竖向块、
联动臂、横向块和第一齿条的限位,一方面能够通过竖向块进一步提高对支撑块支撑的稳
定性,另一方面还能通过第一齿条加强对摆臂、凸轮的限位效果,进而提高对罩体限位的稳
定性。
[0031] 止动块移动期间,通过第三弹簧对止动块起到支撑作用,提高止动块移动的稳定性。
[0032] 进一步,所述腔室的两侧内壁上均铰接有加强臂,且加强臂与腔室之间设有第四弹簧;所述加强臂的自由端铰接有承载板,且承载板与止动块的底部相抵。
[0033] 通过上述设置,止动块移动期间,通过承载板能够对止动块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止动块移动的稳定性。并且,通过承载板代替加强臂与止动块接触,增大了接触面积,
进而加强了对止动块的支撑效果。
[0034] 进一步,所述定位板的底部设有橡胶块。
[0035] 通过上述设置,由于橡胶块为柔性材质,通过橡胶块代替定位板直接与罩体接触,有效避免对罩体的磨损。

附图说明

[0036] 图1为本发明配件外皮包覆系统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0037] 图2为切割机构主视方向的剖视图;
[0038] 图3为图2中的俯视图;
[0039] 图4为上胶机构主视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0040] 图5为收边机构主视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0041] 图6为定标机构的主视图;
[0042] 图7为本发明配件外皮包覆系统实施例二中切割机构主视方向的剖视图;
[0043] 图8为图7中A处放大图;
[0044] 图9为导向块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6]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座1、切割机构111、上胶机构112、收边机构113、定标机构114、罩体115、塑料棒116、镭射器2、固定块3、导向槽4、活动块5、滑槽6、滑块7、顶
块8、底块9、第一移动块10、上胶管11、控制阀12、导向块13、第一气缸14、支撑块15、第二气
缸16、驱动块17、同步块18、第三气缸19、第二移动块20、第三移动块21、第四气缸22、第五气
缸23、第六气缸24、底座25、第七气缸26、底槽27、硅胶块28、硅胶板29、收边板30、第一压板
31、第二压板32、加热板33、升降块34、第八气缸35、第一弹簧36、定位板37、转向轮38、皮带
39、活塞筒40、活塞板41、推块42、第二弹簧43、第一气管44、第二气管45、凹槽46、中心板47、
横向块48、第一齿条49、摆臂50、腔室51、圆轴52、第一齿轮53、凸轮54、竖向块55、第二齿轮
56、侧孔57、联动臂58、止动孔59、第二齿条60、挤压块61、止动块62、辅助块63、第三弹簧64、
加强臂65、第四弹簧66、承载板67。
[0047] 实施例一
[0048] 基本如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5和附图6所示:配件外皮包覆系统,包括机座1,机座1上设置有切割机构111、上胶机构112、收边机构113和定标机构114。
[0049] 切割机构111包括镭射器2和固接在机座1上的两个固定块3,两个固定块3上均开有导向槽4,且两个导向槽4之间滑动连接有活动块5;活动块5上开有滑槽6,且滑槽6内滑动
连接有两个滑块7,镭射器2固定在滑块7上;还包括用于带动活动块5沿导向槽4路径往复移
动的第一动力部和用于带动两个滑块7沿滑槽6路径往复移动的第二动力部;第一动力部为
第一气缸14,第一气缸14固接在固定块3上,且第一气缸14的输出轴与活动块5固接;第二动
力部包括固接在活动块5上的支撑块15和固接在支撑块15上的第二气缸16,支撑块15上滑
动连接有驱动块17,且驱动块17与滑块7之间固接有同步块18;第二气缸16的输出轴与驱动
块17固接。
[0050] 上胶机构112包括固接在机座1上的顶块8和底块9,顶块8上横向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块10,第一移动块10上设置有上胶器和用于带动上胶器竖向、横向往复运动的第三动
力部,还包括用于带动第一移动块10横向移动的第四动力部;第三动力部包括开设在第一
移动块10底部的竖向槽、固接在竖向槽内的第三气缸19和在竖向槽内横向、竖向移动的第
二移动块20,上胶器固接在第二移动块20的底部;第三气缸19的输出轴上固接有第三移动
块21,且第三移动块21的底部固接有第四气缸22,第四气缸22的输出轴与第二移动块20的
顶部固接;第四动力部为第五气缸23,第五气缸23固接在顶块8上,第五气缸23的输出轴与
第一移动块10固接。本实施例中,上胶器包括固定在第二移动块20底部的上胶管11和安装
在上胶管11上的控制阀12,通过控制阀12实现上胶管11的启闭。
[0051] 底块9上滑动连接有导向块13,且导向块13上设有用于对罩体115限位的限位机构。本实施例中,限位机构为开设在导向块13顶部的限位槽,且限位槽与罩体115间隙配合。
还包括用于带动导向块13往复移动的第五动力部,第五动力部为第六气缸24,第六气缸24
固接在底块9上,且第六气缸24的输出轴与导向块13固接。
[0052] 收边机构113包括固接在机座1上的底座25和第七气缸26,底座25上开有用于放入罩体115的底槽27,且底槽27呈椭圆状;底槽27的中部固接有硅胶块28,且硅胶块28也呈椭
圆状,底槽27沿底槽27的边缘固接有硅胶板29,硅胶块28的厚度和硅胶板29的厚度均大于
罩体115的厚度;第七气缸26的输出轴固接有收边板30,且收边板30位于底槽27上方,收边
板30的底部固接有用于挤压硅胶块28向四周形变的第一压板31和用于挤压硅胶板29向底
座25中心方向形变的第二压板32。
[0053] 定标机构114包括加热板33、升降块34和固接在机座1上的第八气缸35;加热板33固接在升降块34的底部;升降块34的底部两侧均固接有第一弹簧36,且第一弹簧36的底部
固接有定位板37,定位板37与机座1的间距小于加热板33与机座1的间距;第八气缸35的输
出轴与升降块34固接。
[0054]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0055] 使用时,将布料放置在机座1上,使得布料位于两个固定块3之间。
[0056] 启动第一气缸14和第二气缸16,根据遮挡布的形状需要,第一气缸14的输出轴带动活动块5沿导向槽4的路径竖向往复滑动,进而带动镭射器2竖向往复移动;第二气缸16的
输出轴带动驱动块17横向往复移动,驱动块17通过同步块18带动两个滑块7上的镭射器2横
向往复移动;因此,通过镭射器2横向往复移动和竖向往复移动的配合能够切割出遮挡布的
形状;并且,通过两个镭射器2能够同时在布料上切割出两个遮挡布。
[0057] 遮挡布完成切割后,使得遮挡布呈椭圆状,且遮挡布的中心开有椭圆孔;将遮挡布粘接在罩体115的正面上,使得遮挡布上的椭圆孔与罩体115的椭圆孔相对应。
[0058] 将正面粘接好遮挡布的罩体115放入限位槽内,使得罩体115的背面朝上,以此实现对罩体115的限位,进而避免罩体115在上胶期间发生移动,保证了上胶的有效性和准确
性。
[0059] 完成对罩体115的限位后,启动第三气缸19、第四气缸22、第五气缸23和第六气缸24,第五气缸23带动第一移动块10移动,进而带动上胶管11移动至罩体115位置;第三气缸
19的输出轴带动第三移动块21横向往复移动;第四气缸22的输出轴带动第二移动块20竖向
往复移动,因此,使得上胶管11能够竖向、横向往复移动;第六气缸24的输出轴带动导向块
13在底块9上滑动,进而带动导向块13内的罩体115同步滑动,即通过上胶管11的竖向、横向
往复移动和罩体115的滑动配合能够让上胶管11沿罩体115的边缘处和罩体115上椭圆孔的
边缘处对应遮挡布的位置移动,再通过控制阀12控制上胶管11的启闭,当需要上胶时,通过
控制阀12控制上胶管11开启,使得胶水从上胶管11移出完成对遮挡布的上胶处理,当不需
要上胶时,通过控制阀12控制上胶管11关闭,避免胶水的浪费。
[0060] 完成对遮挡布的上胶处理后,将罩体115和遮挡布一起从限位槽内取出;再将罩体115和遮挡布转移至底槽27内,使得罩体115的正面朝下,罩体115的背面朝上;由于罩体115
的正面朝下,使得罩体115边缘处的遮挡布与硅胶板29相贴,罩体115上椭圆孔边缘处的遮
挡布与硅胶块28相贴,同时罩体115边缘处和罩体115上椭圆孔边缘处的遮挡布被挤压与罩
体115相贴。
[0061] 启动第七气缸26,第七气缸26的输出轴带动收边板30向罩体115的方向移动;利用第一压板31挤压硅胶块28向四周的方向形变,同时利用第二压板32挤压硅胶板29向底槽27
的中心方向形变;由于罩体115边缘处和罩体115上椭圆孔边缘处的遮挡布均完成上胶出
力,通过硅胶块28和硅胶板29的形变能够使罩体115边缘处和罩体115上椭圆孔边缘处的遮
挡布与罩体115粘接,以此实现收边处理。
[0062] 完成收边处理后,需要将标签固定在罩体115上;现在的罩体115侧壁上开有用于标签伸入的侧槽,罩体115的顶部固接有塑料棒116,塑料棒116位于侧槽正上方,且塑料棒
116垂直标签;将标签伸入侧槽内限位,再将罩体115放置在机座1上,使得罩体115的正面朝
下,罩体115的背面和塑料棒116朝上,且加热板33位于塑料棒116上方;启动第八气缸35,第
八气缸35的输出轴升降块34向下移动,进而带动加热板33向下移动;利用加热板33作用于
塑料棒116,使得塑料棒116熔化成液体并转移至标签上,进而将标签粘接在罩体115上,以
此实现对标签的定位。
[0063] 因此,本方案采用机械代替人工实现遮挡布的切割处理、上胶、收边处理,以及采用机械代替人工实现定标处理,有效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0064] 实施例二
[0065] 基本如附图7、附图8和附图9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和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活动块5的两端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转向轮38,两个转向轮38之间套接
有皮带39;两个滑块7均位于皮带39内,两个滑块7均与皮带39固接;滑槽6内滑动连接有活
塞筒40,且活塞筒40与皮带39固接,活塞筒40的运动方向与两个滑块7的运动方向相反;活
塞筒40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板41,活塞板41的两侧均固接有推块42,且推块42与活塞筒40之
间固接有第二弹簧43,推块42的自由端与滑块7相抵;活塞筒40的两侧分别连通有第一气管
44和第二气管45,第一气管44朝向一个镭射器2方向设置,第二气管45朝向另一个镭射器2
方向设置。
[0066] 限位机构包括开设在导向块13上的凹槽46和固定在凹槽46侧壁上的中心板47,中心板47的底部两侧均横向开有横向槽,且横向槽内滑动连接有横向块48;横向块48的侧壁
上固接有在凹槽46底部滑动的第一齿条49,且第一齿条49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与
第一齿条49之间固接有扭簧,且转轴上固接有伸出凹槽46的摆臂50,两个摆臂50的间距从
上至下逐渐减小;导向块13内开有与凹槽46相通的腔室51,导向块13的顶部两侧均转动连
接有伸入腔室51的圆轴52,圆轴52上固接有与第一齿条49啮合的第一齿轮53和用于与摆臂
50相抵的凸轮54,凸轮54位于导向块13上方;还包括用于对横向块48止动的止动部。
[0067] 止动部包括竖向滑动在腔室51内的竖向块55、以竖向块55为竖向中心线对称转动连接在腔室51内的第二齿轮56和开设在导向块13两侧的侧孔57,竖向块55的两侧均铰接有
联动臂58,且联动臂58的自由端与横向块48铰接;竖向块55的两侧均开有止动孔59,且止动
孔59位于联动臂58下方;第一齿条49的底部固接有与第二齿轮56啮合的第二齿条60,第二
齿轮56上固接有挤压块61;侧孔57与腔室51相通,且侧孔57内间隙配合有用于伸入止动孔
59内的止动块62,止动块62的顶部固接有辅助块63,且辅助块63位于挤压块61的运动轨迹
上;侧孔57上固接有与止动块62底部相抵的第三弹簧64。
[0068] 腔室51的两侧内壁上均铰接有加强臂65,且加强臂65与腔室51之间固接有第四弹簧66;加强臂65的自由端铰接有承载板67,且承载板67与止动块62的底部相抵。
[0069]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0070] 两个滑块7往复移动期间,当两个滑块7在滑槽6内向左移动时,两个滑块7带动皮带39的前侧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皮带39的后侧向右移动,即从俯视方向查看,皮带39顺时针
移动;此时,活塞筒40的运动方向与两个滑块7的运动方向相反,右边的推块42受到右边滑
块7挤压,使得活塞板41在活塞筒40内向左滑动,右边的第二弹簧43压缩;活塞筒40向左滑
动产生的气流经第一气管44作用在左边镭射器2加工的布料位置,既能吹走切割布料时产
生粉尘,又能吹起切割后不要的废料,使得工作人员更容易取出废料和保护层。
[0071] 反之,当两个滑块7在滑槽6内向右移动时,两个滑块7带动第二皮带39的前侧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二皮带39的后侧向左移动,即从俯视方向查看,第二皮带39逆时针移动;
此时,活塞筒40的运动方向与两个滑块7的运动方向相反,左边的推块42受到左边滑块7挤
压,使得活塞板41在活塞筒40内向右滑动,左边的第二弹簧43压缩;活塞筒40向右滑动产生
的气流经第二气管45作用在右边镭射器2加工的布料位置。
[0072] 罩体115伸入凹槽46内,使得罩体115位于两个摆臂50之间;按压罩体115向下移动,使得位于中心板47上;由于两个摆臂50的间距从上至下逐渐减小,罩体115向下移动期
间,罩体115挤压两个摆臂50同时发生转动,扭簧形变,使得摆臂50与罩体115的侧壁相贴。
[0073] 摆臂50转动期间,摆臂50带动第一齿条49横向移动,使得两个第一齿条49的间距增大;第一齿条49横向移动期间,通过第一齿条49与第一齿轮53的啮合带动第一齿轮53转
动,进而带动圆轴52转动,圆轴52带动凸轮54转动;当摆臂50与罩体115的侧壁相贴时,凸轮
54的凸起部与摆臂50的上端相抵;因此,通过扭簧对摆臂50的反正作用力和凸轮54与摆臂
50相抵能够实现对罩体115的限位,进而避免罩体115在上胶期间发生偏移,保证了上胶的
有效性和准确性。
[0074] 第一齿条49移动期间,第一齿条49带动横向块48在横向槽内同步横向滑动,使得两个横向块48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即两个横向块48的间距增大;横向块48移动期间,横向块
48通过联动臂58带动竖向块55向上移动;当摆臂50与罩体115的侧壁相贴时,竖向块55与伸
入凹槽46内与支撑块15相抵,实现对支撑块15的支撑,进而加强支撑块15对罩体115支撑的
稳定性。
[0075] 第一齿条49移动期间,第一齿条49带动第二齿条60同步移动;通过第二齿条60与第二齿轮56的啮合带动第二齿轮56转动,第二齿轮56带动推块42同步转动,推块42挤压辅
助块63带动止动块62向竖向块55的方向移动;当摆臂50与罩体115的侧壁相贴时,止动块62
伸入止动孔59内,进而实现对竖向块55、联动臂58、横向块48和第一齿条49的限位,一方面
能够通过竖向块55进一步提高对支撑块15支撑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还能通过第一齿条49加
强对摆臂50、凸轮54的限位效果,进而提高对罩体115限位的稳定性。
[0076] 止动块62移动期间,通过第三弹簧64和承载板67能够对止动块62起到支撑作用,提高止动块62移动的稳定性。
[0077] 完成上胶处理后,向下按压止动块62,使得止动块62向下移动,第三弹簧64压缩;同时,止动块62通过承载板67挤压加强臂65向下摆动,第四弹簧66拉伸。
[0078] 止动块62向下移动期间,由于此时止动块62位于止动孔59内,使得止动块62带动竖向块55同步向下移动,竖向块55通过两侧的联动臂58带动两个横向块48相向移动,使得
两个横向块48的间距减小;横向块48带动第一齿条49反向移动,通过第一齿条49与第一齿
轮53啮合带动第一齿轮53反向转动,进而带动圆轴52反向转动,圆轴52带动凸轮54反向转
动,使得凸轮54的凸起部不再挤压摆臂50。
[0079] 第一齿条49反向移动期间,使得第一齿条49对摆臂50的作用力消失,摆臂50在扭簧的作用下反向转动,进而通过摆臂50推出上胶完成的罩体115,实现方便固定和取拿。
[0080] 本实施例中,定位板37的底部固接有橡胶块;由于橡胶块为柔性材质,通过橡胶块代替定位板37直接与罩体115接触,有效避免对罩体115的磨损。
[0081]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
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
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
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