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的直接电化学合成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081822.7

文献号 : CN11292134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美超尹文旭赵灵敏沈振陆

申请人 : 浙江工业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的直接电化学合成方法,反应采用三电极体系,阴极和阳极均为Pt电极,0.1mol/L的硝酸银乙腈溶液作为参比电极;在一定浓度的Bu4NBF4乙腈溶液中,加入亚磷酸三酯和硫醇,在温度25~55℃、0.6~1.4V的恒压条件下搅拌电解反应2~6h,反应结束后经分离处理得到所述的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本发明所述的合成方法使用了清洁的电能为氧化剂,降低了环境成本;反应底物的普适性好。

权利要求 :

1.一种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的直接电化学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采用三电极体系,阴极和阳极均为Pt电极,0.1mol/L的硝酸银乙腈溶液作为参比电极;在一定浓度的Bu4NBF4乙腈溶液中,加入亚磷酸三酯和硫醇,在温度25~55℃、0.6~1.4V的恒压条件下搅拌电解反应2~6h,反应结束后经分离处理得到所述的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

所述亚磷酸三酯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II)所示,硫醇化合物的结构如式(III)所示,对应得到的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

1

式(I)或式(II)中,R为C1~C8烷基;

2

式(I)或式(III)中,R为C1~C12烷基、苄基、取代的苄基、苯基、取代的苯基、杂芳香基、取代的杂芳香基、萘基或取代的萘基;所述的杂芳香基是环内含N、O、S杂原子的芳香基;所述的取代的苄基、取代的苯基、取代的杂芳香基和取代的萘基是指苯环、杂芳香环或萘环上的氢被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所述的取代基各自独立选自下列之一:卤素、C1~C4的烷基、C1‑C4的烷氧基、氨基和羟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的直接电化学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亚磷酸三酯和硫醇的物质的量比为100:100~25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的直接电化学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Bu4NBF4在乙腈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0.15mol/L。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的直接电化学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乙腈的质量用量为所述反应底物亚磷酸三酯质量的50~200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的直接电化学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解温度为35~45℃;电解电压为0.9~1.1V,反应时间为3~5h。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的直接电化学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除溶剂,再进行柱层析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8:1的混合液为洗脱剂,收集含目标化合物的洗脱液,蒸除溶剂即得产物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

说明书 :

一种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的直接电化学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的直接电化学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分子内同时含有磷和硫的有机化合物性质特殊、用途广泛。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是含硫磷有机化合物中的重要一类,这类化合物在医药、农药、生物以及材料等各领域有着
广泛的用途。传统的这类化合物的合成方式是以卤代磷酸酯和硫醇为原料制得,但卤代磷
酸酯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复杂、操作不方便。近些年来,以氢亚磷酸二酯和硫醇为原料,经CDC
反应合成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的方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文献已有较多的报道。
[0003] 亚磷酸三酯类化合物价格便宜,亲核能力强。因此如能以亚磷酸三酯类化合物为原料合成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也是较好的选择。文献报道了K2CO3促进的以亚磷酸三酯和
硫醇为原料制备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的反应,反应时间一般为5‑12h(RSC Advanced 2017,
7,45416),但该反应只能适用于芳基硫醇,脂肪族硫醇不反应。中国专利(CN10884260)报道
了一种亚磷酸三酯和二硫醚反应制备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反应无需催化剂或促进
剂;但该反应只能适用于二芳基二硫醚底物,而且二硫醚类化合物还是需要从硫醇为原料
制得。最近,有文献报道了以三氯异氰尿酸(TCCA)为促进剂,以亚磷酸三酯和硫醇为原料合
成硫代磷酸酯的方法(Phosphorus,Sulfur,and  Silicon and  the  Related 
Elements2021,196,19)。以上各种方法各有优越性,但也各有不足,比如有些方法需使用化
学计量的氧化剂、有些方法底物受限、有些方法所需的原料价格比较高、有些方法所需的反
应时间长。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以亚磷酸三酯和硫醇为原料,制备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的直接电化学方法。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的直接电化学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采用三电极体系,阴极和阳极均为Pt电极,0.1mol/L的硝
酸银乙腈溶液作为参比电极;在一定浓度的Bu4NBF4乙腈溶液中,加入亚磷酸三酯和硫醇,在
温度25~55℃、0.6~1.4V的恒压条件下搅拌电解反应2~6h,反应结束后经分离处理得到
所述的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
[0006] 所述亚磷酸三酯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II)所示,硫醇化合物的结构如式(III)所示,对应得到的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
[0007]
[0008] 式(I)或式(II)中,R1为C1~C8烷基,优选为乙基、异丙基或正丁基;
[0009] 式(I)或式(III)中,R2为C1~C12烷基、苄基、取代的苄基、苯基、取代的苯基、杂芳香基、取代的杂芳香基、萘基或取代的萘基;所述的杂芳香基可以是环内含N、O、S等杂原子
的芳香基;所述的取代的苄基、取代的苯基、取代的杂芳香基和取代的萘基是指苯环、杂芳
香环或萘环上的氢被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所述的取代基各自独立选自下列之一:卤素、
2
C1~C4的烷基、C1‑C4的烷氧基、氨基和羟基;优选R为环己基、卤代苯基、烷基取代苯基、烷
氧基取代苯基、萘基或噻吩基。
[0010] 本发明中,所述亚磷酸三酯和硫醇的物质的量比为100:100~250,优选100:160~200。
[0011] 本发明中,推荐Bu4NBF4在乙腈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0.15mol/L。
[0012] 推荐乙腈的质量用量为所述反应底物亚磷酸三酯质量的50~200倍。
[0013] 优选所述的电解温度为35~45℃;优选电解电压为0.9~1.1V,反应时间为3~5h。
[0014] 所述反应液后处理的方法为: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除溶剂,再进行柱层析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8:1的混合液为洗脱剂,收集含目标化合物的洗脱液,蒸除溶剂即
得产物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
[0015] 具体推荐本发明所述的合成方法为:反应采用三电极体系,阴极和阳极均为Pt电极,0.1mol/L的硝酸银乙腈溶液作为参比电极。在0.05~0.15mol/L的Bu4NBF4乙腈溶液中,
加入亚磷酸三酯和硫醇,在温度35~45℃、0.9~1.1V的恒压条件下搅拌电解反应3~5h后,
减压蒸除溶剂,再进行柱层析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8:1的混合液为洗脱剂,收集
含目标化合物的洗脱液,蒸除溶剂即得产物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所述亚磷酸三酯和硫醇
类化合物的物质的量比为100:160~200。
[0016] 本发明所述的合成方法,其有益效果主要在于:(1)使用了清洁的电能为氧化剂,降低了环境成本;(2)反应底物的普适性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0018] 下述实施例所制得的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分别如式(1)~(15)所示:
[0019]
[0020]
[0021] 实施例1:O,O‑二乙基‑S‑对甲苯基硫代磷酸酯(式(I‑1))的制备
[0022] 在30ml的烧杯内加入0.1mol/L Bu4NBF4的乙腈溶液(15mL)、亚磷酸三乙酯(0.5mmol)和对甲苯硫酚(0.9mmol)。40℃,1.0V下恒电位电解,4h后反应结束。减压蒸除溶
剂,再进行柱层析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8:1的混合液为洗脱剂,收集含目标化合
物的洗脱液,蒸除溶剂即得产物O,O‑二乙基‑S‑对甲苯基硫代磷酸酯,分离收率为68%。
[0023] 实施例2:O,O‑二乙基‑S‑对甲苯基硫代磷酸酯(式(I‑1))的制备
[0024] 反应步骤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电压改为0.6V,对甲苯硫酚的用量改为0.9mmol,O,O‑二乙基‑S‑对甲苯基硫代磷酸酯的分离收率为55%。
[0025] 实施例3:O,O‑二乙基‑S‑对甲苯基硫代磷酸酯(式(I‑1))的制备
[0026] 反应步骤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对甲苯硫酚的用量改为0.75mmol,O,O‑二乙基‑S‑对甲苯基硫代磷酸酯的分离收率为51%。
[0027] 实施例4:O,O‑二乙基‑S‑对甲苯基硫代磷酸酯(式(I‑1))的制备
[0028] 反应步骤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反应温度改为35℃,反应5h后,O,O‑二乙基‑S‑对甲苯基硫代磷酸酯的分离收率为67%。
[0029] 实施例5:O,O‑二乙基‑S‑对甲苯基硫代磷酸酯(式(I‑1))的制备
[0030] 反应步骤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Bu4NBF4乙腈溶液的浓度改为0.05mol/L,反应5.5h后,O,O‑二乙基‑S‑对甲苯基硫代磷酸酯的分离收率为60%。
[0031] 实施例6:O,O‑二乙基‑S‑邻甲苯基硫代磷酸酯(式(I‑2))的制备
[0032] 反应步骤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对甲苯酚改为邻甲苯酚,O,O‑二乙基‑S‑邻甲苯基硫代磷酸酯的分离收率为48%。
[0033] 实施例7:O,O‑二乙基‑S‑间甲苯基硫代磷酸酯(式(I‑3))的制备
[0034] 反应步骤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对甲苯酚改为间甲苯酚,O,O‑二乙基‑S‑间甲苯基硫代磷酸酯的分离收率为49%。
[0035] 实施例8:O,O‑二乙基‑S‑对甲氧基苯基硫代磷酸酯(式(I‑4))的制备
[0036] 反应步骤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对甲苯酚改为对甲氧基苯酚,O,O‑二乙基‑S‑对甲氧基苯基硫代磷酸酯的分离收率为44%。
[0037] 实施例9:O,O‑二乙基‑S‑对异丙基苯基硫代磷酸酯(式(I‑5))的制备
[0038] 反应步骤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对甲苯酚改为对异丙基苯酚,O,O‑二乙基‑S‑对异丙基苯基硫代磷酸酯的分离收率为45%。
[0039] 实施例10:O,O‑二乙基‑S‑对叔丁基苯基硫代磷酸酯(式(I‑6))的制备
[0040] 反应步骤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对甲苯酚改为对叔丁基苯酚,O,O‑二乙基‑S‑对叔丁基苯基硫代磷酸酯的分离收率为44%。
[0041] 实施例11:O,O‑二乙基‑S‑对氟苯基硫代磷酸酯(式(I‑7))的制备
[0042] 反应步骤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对甲苯酚改为对氟苯酚,O,O‑二乙基‑S‑对氟苯基硫代磷酸酯的分离收率为63%。
[0043] 实施例12:O,O‑二乙基‑S‑对氯苯基硫代磷酸酯(式(I‑8))的制备
[0044] 反应步骤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对甲苯酚改为对氯苯酚,O,O‑二乙基‑S‑对氯苯基硫代磷酸酯的分离收率为58%。
[0045] 实施例13:O,O‑二乙基‑S‑对溴苯基硫代磷酸酯(式(I‑9))的制备
[0046] 反应步骤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对甲苯酚改为对溴苯酚,O,O‑二乙基‑S‑对溴苯基硫代磷酸酯的分离收率为42%。
[0047] 实施例14:O,O‑二乙基‑S‑(2,4‑二甲基苯基)硫代磷酸酯(式(I‑10))的制备
[0048] 反应步骤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对甲苯酚改为2,4‑二甲基苯酚,O,O‑二乙基‑S‑(2,4‑二甲基苯基)硫代磷酸酯的分离收率为41%。
[0049] 实施例15:O,O‑二乙基‑S‑(萘‑2‑基)硫代磷酸酯(式(I‑11))的制备
[0050] 反应步骤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对甲苯酚改为萘‑2‑硫酚,O,O‑二乙基‑S‑(2,4‑二甲基苯基)硫代磷酸酯的分离收率为63%。
[0051] 实施例16:O,O‑二乙基‑S‑(噻吩‑2‑基)硫代磷酸酯(式(I‑12))的制备
[0052] 反应步骤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对甲苯酚改为噻吩‑2‑硫酚,O,O‑二乙基‑S‑(噻吩‑2‑基)硫代磷酸酯的分离收率为52%。
[0053] 实施例17:O,O‑二异丙基‑S‑对甲苯基硫代磷酸酯(式(I‑13))的制备
[0054] 反应步骤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亚磷酸三乙酯改为亚磷酸三异丙酯,O,O‑二异丙基‑S‑对甲苯基硫代磷酸酯的分离收率为43%。
[0055] 实施例18:O,O‑二叔丁基‑S‑对甲苯基硫代磷酸酯(式(I‑14))的制备
[0056] 反应步骤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亚磷酸三乙酯改为亚磷酸三叔丁酯,O,O‑二叔丁基‑S‑对甲苯基硫代磷酸酯的分离收率为47%。
[0057] 实施例19:O,O‑二乙基‑S‑环己基硫代磷酸酯(式(I‑15))的制备
[0058] 反应步骤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对甲苯酚改为环己硫醇,O,O‑二乙基‑S‑环己基硫代磷酸酯的分离收率为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