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弹性保暖涤纶复合丝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203150.2

文献号 : CN11292142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何孝发杨敏

申请人 : 杭州一方化纤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弹性保暖涤纶复合丝制备方法,其使用了一种上油设备,该上油设备包括底板、安装板、上油装置与回收箱,采用上述上油设备制备高弹性保暖涤纶复合丝时的具体方法流程如下:初生纤维成型、初生纤维上油、初生纤维后加工与卷绕成型,上油装置包括固定杆、转动筒、辅助机构、驱动机构、储油筒、上油海绵套、吸油柱、滑动块、挡油板、限位筒、连接杆、移动杆与固定环。本发明通过上油装置配合现有牵引设备完成初生纤维的上油工作,在上油过程中通过移动杆与固定环之间的相对运动,带动吸油柱与限位筒对润滑油进行搅拌,同时通过辅助机构增大初生纤维与上油海绵套之间的贴合紧密度,以提高上油的均匀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高弹性保暖涤纶复合丝制备方法,其使用了一种上油设备,该上油设备包括底板(1)、安装板(2)、上油装置(3)与回收箱(4),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上油设备制备高弹性保暖涤纶复合丝时的具体方法流程如下:

S1.初生纤维成型:使用熔融纺丝机将按比例混合的原料从喷丝孔挤出,聚合物细流在纺丝场中固化成形后制得初生纤维;

S2.初生纤维上油:使用上油设备配合牵引设备对初生纤维进行上油处理,以提高其抗静电性,并减小初生纤维之间以及初生纤维与其他材料之间的摩擦;

S3.初生纤维后加工:对初生纤维依次进行卷绕、拉伸、热松弛与热定形处理,制得满足纺织加工和使用要求的高弹性保暖涤纶复合丝;

S4.卷绕成型:使用卷绕设备对高弹性保暖涤纶复合丝进行卷绕,制得卷状高弹性保暖涤纶复合丝;

所述底板(1)上前后对称安装有安装板(2),前后对称布置的安装板(2)之间安装有上油装置(3),上油装置(3)下方布置有回收箱(4),回收箱(4)放置在底板(1)上;

所述上油装置(3)包括固定杆(31)、转动筒(32)、辅助机构(33)、驱动机构(34)、储油筒(35)、上油海绵套(36)、吸油柱(37)、滑动块(38)、挡油板(39)、限位筒(310)、连接杆(311)、移动杆(312)与固定环(313),固定杆(31)前端与位置靠前的安装板(2)相连接,固定杆(31)后端与转动筒(32)内壁相紧贴,转动筒(32)前端与位置靠前的安装板(2)转动连接,转动筒(32)后端与位置靠后的安装板(2)转动连接,转动筒(32)上方布置有辅助机构(33),辅助机构(33)安装在前后对称布置的安装板(2)之间,辅助机构(33)与转动筒(32)之间通过安装在位置靠后的安装板(2)上的驱动机构(34)相连接;

转动筒(32)内侧设置有储油筒(35),储油筒(35)与转动筒(32)同心布置,储油筒(35)外壁上沿其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隔板,储油筒(35)后端设置有加油口,加油口与隔板相近布置,转动筒(32)侧壁上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开设有多组与储油筒(35)相间布置的滑动槽,同组的滑动槽从前往后均匀布置,滑动槽左右两侧设置有与其相连通的配合滑槽,滑动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动块(38),滑动块(38)下端安装有限位筒(310),滑动块(38)左右两端均安装有挡油板(39),挡油板(39)未与滑动块(38)连接的一端与配合滑槽内壁滑动连接,转动筒(32)外壁上套设有上油海绵套(36),上油海绵套(36)前后两端与转动筒(32)之间通过胶黏剂相连接;

上油海绵套(36)内壁与吸油柱(37)远离固定杆(31)的一端相紧贴,吸油柱(37)可拆卸安装在滑动块(38)中部开设的通孔内,吸油柱(37)为海绵材质,吸油柱(37)靠近固定杆(31)一端的侧壁与限位筒(310)内壁相紧贴,前后相邻的限位筒(310)之间通过连接杆(311)相连接,位置最靠前的限位筒(310)前侧安装有移动杆(312),移动杆(312)未与限位筒(310)相连接的一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穿过储油筒(35)并与固定环(313)后侧相紧贴,固定环(313)前侧与位置靠前的安装板(2)相连接,固定环(313)与转动筒(32)同心布置,固定环(313)后侧为凹凸不平的圆弧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弹性保暖涤纶复合丝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机构(33)包括挤压杆(331)、配合海绵套(332)、回收环(333)、联动杆(334)与连接弯管(335),挤压杆(331)转动安装在前后布置的安装板(2)之间,挤压杆(331)数量为三,三个挤压杆(331)分别位于转动筒(32)正上方、左上方与右上方,挤压杆(331)外壁上套设有配合海绵套(332),配合海绵套(332)前后两端与挤压杆(331)之间通过胶黏剂相连接,配合海绵套(332)外壁上从前往后均匀套设有多个回收环(333),回收环(333)可相对配合海绵套(332)前后移动,前后相邻的回收环(333)之间通过联动杆(334)相连接,位置最靠后的联动杆(334)后端与位置靠后的安装板(2)侧壁滑动连接,位置最靠前的联动杆(334)之间通过连接弯管(335)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弹性保暖涤纶复合丝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4)包括驱动电机(341)、驱动齿轮(342)与从动齿轮(343),驱动电机(341)通过电机座安装在位置靠后的安装板(2)侧壁上,驱动电机(341)输出轴与驱动齿轮(342)后端相连接,驱动齿轮(342)前端与转动筒(32)后端相连接,驱动齿轮(342)正上方、左上方与右上方均啮合有从动齿轮(343),从动齿轮(343)前端与挤压杆(331)后端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弹性保暖涤纶复合丝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筒(35)侧壁上通过转动方式从前往后均匀安装有多个转动锥齿轮(35a),转动锥齿轮(35a)通过转动方式穿过隔板,转动锥齿轮(35a)内侧上下对称开设有卡槽,转动锥齿轮(35a)外侧与从动锥齿轮(35b)相啮合,从动锥齿轮(35b)转动安装在限位筒(310)下端,从动锥齿轮(35b)套设于吸油柱(37)外侧,从动锥齿轮(35b)侧壁上沿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搅拌杆(35c)。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弹性保暖涤纶复合丝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31)为空心结构,固定杆(31)上下两端各开设有一组升降孔,同组的升降孔从前往后均匀布置,且升降孔位置与卡槽位置一一对应,升降孔内滑动安装有升降卡块(31a),升降卡块(31a)与升降孔内壁之间安装有弹簧,升降卡块(31a)靠近固定杆(31)内部的一端与升降杆(31b)一端相连接,升降杆(31b)另一端安装在升降板(31c)上,升降板(31c)前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穿过固定杆(31),升降板(31c)与位置靠前的安装板(2)之间通过调节螺栓(31d)相连接,调节螺栓(31d)与升降板(31c)之间转动连接,调节螺栓(31d)与安装板(2)之间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弹性保暖涤纶复合丝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筒(35)前端开设有环形通槽,前后相邻的转动锥齿轮(35a)之间通过连杆(35d)相连接,连杆(35d)侧壁与环形通槽内壁相紧贴,位置最靠前的转动锥齿轮(35a)前端设置有凸杆(35e),凸杆(35e)前端开设有定位滑槽,定位滑槽内滑动安装有定位杆(35f),定位杆(35f)前方布置有定位孔,定位孔开设在位置靠前的安装板(2)后端面上,定位孔为方型结构,定位孔与定位杆(35f)前端形状凹凸配合,且定位杆(35f)前端为橡胶材质,定位孔内壁上粘贴有橡胶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弹性保暖涤纶复合丝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柱(37)底端为凹凸不平的结构。

说明书 :

一种高弹性保暖涤纶复合丝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高弹性保暖涤纶复合丝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复合丝是指使用复合纤维制得的丝线,相比于使用单一纤维制得的丝线,复合丝能够结合多种纤维的优点,性能更为优异,其中涤纶复合丝这种新型的丝线,便因其良好的
弹性与保暖性受到人们的青睐。
[0003] 涤纶复合丝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初生纤维成型、初生纤维上油、后加工、卷绕等几个步骤,其中在初生纤维的上油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0004] (1)储油容器内的润滑油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静置状态,润滑油易产生沉淀,导致位置靠上的润滑油与位置靠下的润滑油之间存在较大差别,使用这两种润滑油进行润滑的初
生纤维的性能也因此无法保证一致;
[0005] (2)在对初生纤维进行上油时,大多使用油轮完成上油动作,在牵引设备的牵引作用下,初生纤维与油轮的接触面积较小,且贴合紧密度较低,导致油轮每次只能够对初生纤
维的一小部分进行上油,上油效率较低,并容易出现上油不均匀的情况。
[0006]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弹性保暖涤纶复合丝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 一种高弹性保暖涤纶复合丝制备方法,其使用了一种上油设备,该上油设备包括底板、安装板、上油装置与回收箱,采用上述上油设备制备高弹性保暖涤纶复合丝时的具体
方法流程如下:
[0009] S1.初生纤维成型:使用熔融纺丝机将按比例混合的原料从喷丝孔挤出,聚合物细流在纺丝场中固化成形后制得初生纤维;
[0010] S2.初生纤维上油:使用上油设备配合牵引设备对初生纤维进行上油处理,以提高其抗静电性,并减小初生纤维之间以及初生纤维与其他材料之间的摩擦;
[0011] S3.初生纤维后加工:对初生纤维依次进行卷绕、拉伸、热松弛与热定形处理,制得满足纺织加工和使用要求的高弹性保暖涤纶复合丝;
[0012] S4.卷绕成型:使用卷绕设备对高弹性保暖涤纶复合丝进行卷绕,制得卷状高弹性保暖涤纶复合丝;
[0013] 所述底板上前后对称安装有安装板,前后对称布置的安装板之间安装有上油装置,上油装置下方布置有回收箱,回收箱放置在底板上;
[0014] 所述上油装置包括固定杆、转动筒、辅助机构、驱动机构、储油筒、上油海绵套、吸油柱、滑动块、挡油板、限位筒、连接杆、移动杆与固定环,固定杆前端与位置靠前的安装板
相连接,固定杆后端与转动筒内壁相紧贴,转动筒前端与位置靠前的安装板转动连接,转动
筒后端与位置靠后的安装板转动连接,转动筒上方布置有辅助机构,辅助机构安装在前后
对称布置的安装板之间,辅助机构与转动筒之间通过安装在位置靠后的安装板上的驱动机
构相连接;
[0015] 转动筒内侧设置有储油筒,储油筒与转动筒同心布置,储油筒外壁上沿其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隔板,储油筒后端设置有加油口,加油口与隔板相近布置,转动筒侧壁上
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开设有多组与储油筒相间布置的滑动槽,同组的滑动槽从前往后均匀布
置,滑动槽左右两侧设置有与其相连通的配合滑槽,滑动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动块,滑动块下
端安装有限位筒,滑动块左右两端均安装有挡油板,挡油板未与滑动块连接的一端与配合
滑槽内壁滑动连接,转动筒外壁上套设有上油海绵套,上油海绵套前后两端与转动筒之间
通过胶黏剂相连接;上油海绵套内壁与吸油柱远离固定杆的一端相紧贴,吸油柱可拆卸安
装在滑动块中部开设的通孔内,吸油柱为海绵材质,吸油柱靠近固定杆一端的侧壁与限位
筒内壁相紧贴,前后相邻的限位筒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接,位置最靠前的限位筒前侧安装
有移动杆,移动杆未与限位筒相连接的一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穿过储油筒并与固定环后侧
相紧贴,固定环前侧与位置靠前的安装板相连接,固定环与转动筒同心布置,固定环后侧为
凹凸不平的圆弧面结构;
[0016] 通过加油口将适量润滑油灌入储油筒与转动筒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后,吸油柱能够对润滑油进行吸附,并将润滑油传送至上油海绵套内,使得上油海绵套在辅助机构的配合
作用下,能够将润滑油均匀涂抹在初生纤维表面,在上油过程中,移动杆相对固定环转动,
移动杆与固定环不同位置接触时,其受到的挤压力大小不同,因此移动杆能够带动限位筒
进行前后往复直线运动,进而带动吸油柱进行同步移动,吸油柱与限位筒前后移动时,能够
对润滑油进行搅拌,防止润滑油产生沉淀,同时由于吸油柱与上油海绵套的位置不断变化,
因此保证了上油海绵套各个位置都能够充分吸收润滑油,进而提高了上油的均匀性。
[0017] 优选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挤压杆、配合海绵套、回收环、联动杆与连接弯管,挤压杆转动安装在前后布置的安装板之间,挤压杆数量为三,三个挤压杆分别位于转动筒正上
方、左上方与右上方,挤压杆外壁上套设有配合海绵套,配合海绵套前后两端与挤压杆之间
通过胶黏剂相连接,配合海绵套外壁上从前往后均匀套设有多个回收环,回收环可相对配
合海绵套前后移动,前后相邻的回收环之间通过联动杆相连接,位置最靠后的联动杆后端
与位置靠后的安装板侧壁滑动连接,位置最靠前的联动杆之间通过连接弯管相连接;在上
油过程中,配合海绵套下端与初生纤维上表面相紧贴,使得初生纤维能够被紧紧压在上油
海绵套与配合海绵套之间,以保证初生纤维上下表面均能够均匀覆盖上一层油脂,通过人
工方式推拉连接弯管后,在联动杆的连接作用下,回收环便可前后移动,前后移动过程中,
回收环能够对配合海绵套产生挤压,使得配合海绵套内吸附的油脂被挤出,挤出的油脂落
入回收箱内,工作人员可定期对回收箱内收集的油脂进行回收。
[0018]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座安装在位置靠后的安装板侧壁上,驱动电机输出轴与驱动齿轮后端相连接,驱动齿轮前端
与转动筒后端相连接,驱动齿轮正上方、左上方与右上方均啮合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前端
与挤压杆后端相连接;启动驱动电机后,在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的传动作用下,能够同
时带动转动筒与挤压杆进行转动,使得安装在转动筒上的上油海绵套与安装在挤压杆上的
配合海绵套能够将油脂均匀涂抹在初生纤维表面。
[0019] 优选的,所述储油筒侧壁上通过转动方式从前往后均匀安装有多个转动锥齿轮,转动锥齿轮通过转动方式穿过隔板,转动锥齿轮内侧上下对称开设有卡槽,转动锥齿轮外
侧与从动锥齿轮相啮合,从动锥齿轮转动安装在限位筒下端,从动锥齿轮套设于吸油柱外
侧,从动锥齿轮侧壁上沿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搅拌杆。
[0020]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为空心结构,固定杆上下两端各开设有一组升降孔,同组的升降孔从前往后均匀布置,且升降孔位置与卡槽位置一一对应,升降孔内滑动安装有升降卡
块,升降卡块与升降孔内壁之间安装有弹簧,升降卡块靠近固定杆内部的一端与升降杆一
端相连接,升降杆另一端安装在升降板上,升降板前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穿过固定杆,升降
板与位置靠前的安装板之间通过调节螺栓相连接,调节螺栓与升降板之间转动连接,调节
螺栓与安装板之间螺纹连接。
[0021] 优选的,所述储油筒前端开设有环形通槽,前后相邻的转动锥齿轮之间通过连杆相连接,连杆侧壁与环形通槽内壁相紧贴,位置最靠前的转动锥齿轮前端设置有凸杆,凸杆
前端开设有定位滑槽,定位滑槽内滑动安装有定位杆,定位杆前方布置有定位孔,定位孔开
设在位置靠前的安装板后端面上,定位孔为方型结构,定位孔与定位杆前端形状凹凸配合,
当转动锥齿轮转动至适当位置时,定位孔位于定位杆正前方,此时手动向前拉动定位杆,使
得定位杆前端卡入定位孔,以免转动锥齿轮意外转动,保证卡槽与升降卡块位置一一对应,
此时手动拧动调节螺栓,以对升降板高度进行调整,直至升降卡块卡入卡槽内,此时转动锥
齿轮在升降卡块与卡槽的配合作用下,无法随储油筒同步转动,在储油筒转动时,转动锥齿
轮相对从动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锥齿轮绕自身轴心进行转动,使得搅拌杆能够不断
对油脂进行搅拌,进一步防止油脂沉淀,且定位杆前端为橡胶材质,定位孔内壁上粘贴有橡
胶片,以增大定位杆前端与定位孔内壁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定位杆自动从定位孔内脱落的
情况发生。
[0022] 优选的,所述吸油柱底端为凹凸不平的结构,能够增大其与油脂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吸油速度。
[002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4] 1.本发明通过上油装置配合现有牵引设备完成初生纤维的上油工作,在上油过程中通过移动杆与固定环之间的相对运动,带动吸油柱与限位筒对润滑油进行搅拌,保证润
滑油的分布均匀性,同时通过辅助机构增大初生纤维与上油海绵套之间的贴合紧密度,以
提高上油的均匀性。
[0025] 2.本发明设置的上油装置,在上油过程中能够对润滑油进行搅拌,防止润滑油产生沉淀,同时由于吸油柱与上油海绵套的位置不断变化,因此保证了上油海绵套各个位置
都能够充分吸收润滑油,进而提高了上油的均匀性。
[0026] 3.本发明设置的辅助机构,能够在上油过程中对初生纤维进行挤压,使得初生纤维能够被紧紧压在上油海绵套与配合海绵套之间,以保证初生纤维上下表面均能够均匀覆
盖上一层油脂。

附图说明

[002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28]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0029] 图2是本发明上油设备的右视图;
[0030] 图3是本发明上油设备的右向剖视图;
[0031] 图4是本发明图2的A—A向剖视图;
[0032] 图5是本发明图3的X向局部放大图;
[0033] 图6是本发明图3的Y向局部放大图;
[0034] 图7是本发明图4的Z向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36] 如图1到图7所示,一种高弹性保暖涤纶复合丝制备方法,其使用了一种上油设备,该上油设备包括底板1、安装板2、上油装置3与回收箱4,采用上述上油设备制备高弹性保暖
涤纶复合丝时的具体方法流程如下:
[0037] S1.初生纤维成型:使用熔融纺丝机将按比例混合的原料从喷丝孔挤出,聚合物细流在纺丝场中固化成形后制得初生纤维;
[0038] S2.初生纤维上油:使用上油设备配合牵引设备对初生纤维进行上油处理,以提高其抗静电性,并减小初生纤维之间以及初生纤维与其他材料之间的摩擦;
[0039] S3.初生纤维后加工:对初生纤维依次进行卷绕、拉伸、热松弛与热定形处理,制得满足纺织加工和使用要求的高弹性保暖涤纶复合丝;
[0040] S4.卷绕成型:使用卷绕设备对高弹性保暖涤纶复合丝进行卷绕,制得卷状高弹性保暖涤纶复合丝;
[0041] 所述底板1上前后对称安装有安装板2,前后对称布置的安装板2之间安装有上油装置3,上油装置3下方布置有回收箱4,回收箱4放置在底板1上;
[0042] 所述上油装置3包括固定杆31、转动筒32、辅助机构33、驱动机构34、储油筒35、上油海绵套36、吸油柱37、滑动块38、挡油板39、限位筒310、连接杆311、移动杆312与固定环
313,固定杆31前端与位置靠前的安装板2相连接,固定杆31后端与转动筒32内壁相紧贴,转
动筒32前端与位置靠前的安装板2转动连接,转动筒32后端与位置靠后的安装板2转动连
接,转动筒32上方布置有辅助机构33,辅助机构33安装在前后对称布置的安装板2之间,辅
助机构33与转动筒32之间通过安装在位置靠后的安装板2上的驱动机构34相连接;
[0043] 转动筒32内侧设置有储油筒35,储油筒35与转动筒32同心布置,储油筒35外壁上沿其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隔板,储油筒35后端设置有加油口,加油口与隔板相近布置,
转动筒32侧壁上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开设有多组与储油筒35相间布置的滑动槽,同组的滑动
槽从前往后均匀布置,滑动槽左右两侧设置有与其相连通的配合滑槽,滑动槽内滑动安装
有滑动块38,滑动块38下端安装有限位筒310,滑动块38左右两端均安装有挡油板39,挡油
板39未与滑动块38连接的一端与配合滑槽内壁滑动连接,转动筒32外壁上套设有上油海绵
套36,上油海绵套36前后两端与转动筒32之间通过胶黏剂相连接;
[0044] 上油海绵套36内壁与吸油柱37远离固定杆31的一端相紧贴,吸油柱37可拆卸安装在滑动块38中部开设的通孔内,吸油柱37为海绵材质,吸油柱37底端为凹凸不平的结构,能
够增大其与油脂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吸油速度,吸油柱37靠近固定杆31一端的侧壁与限
位筒310内壁相紧贴,前后相邻的限位筒310之间通过连接杆311相连接,位置最靠前的限位
筒310前侧安装有移动杆312,移动杆312未与限位筒310相连接的一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穿
过储油筒35并与固定环313后侧相紧贴,固定环313前侧与位置靠前的安装板2相连接,固定
环313与转动筒32同心布置,固定环313后侧为凹凸不平的圆弧面结构;
[0045] 通过加油口将适量润滑油灌入储油筒35与转动筒32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后,吸油柱37能够对润滑油进行吸附,并将润滑油传送至上油海绵套36内,使得上油海绵套36在辅助
机构33的配合作用下,能够将润滑油均匀涂抹在初生纤维表面,在上油过程中,移动杆312
相对固定环313转动,移动杆312与固定环313不同位置接触时,其受到的挤压力大小不同,
因此移动杆312能够带动限位筒310进行前后往复直线运动,进而带动吸油柱37进行同步移
动,吸油柱37与限位筒310前后移动时,能够对润滑油进行搅拌,防止润滑油产生沉淀,同时
由于吸油柱37与上油海绵套36的位置不断变化,因此保证了上油海绵套36各个位置都能够
充分吸收润滑油,进而提高了上油的均匀性。
[0046] 所述辅助机构33包括挤压杆331、配合海绵套332、回收环333、联动杆334与连接弯管335,挤压杆331转动安装在前后布置的安装板2之间,挤压杆331数量为三,三个挤压杆
331分别位于转动筒32正上方、左上方与右上方,挤压杆331外壁上套设有配合海绵套332,
配合海绵套332前后两端与挤压杆331之间通过胶黏剂相连接,配合海绵套332外壁上从前
往后均匀套设有多个回收环333,回收环333可相对配合海绵套332前后移动,前后相邻的回
收环333之间通过联动杆334相连接,位置最靠后的联动杆334后端与位置靠后的安装板2侧
壁滑动连接,位置最靠前的联动杆334之间通过连接弯管335相连接;在上油过程中,配合海
绵套332下端与初生纤维上表面相紧贴,使得初生纤维能够被紧紧压在上油海绵套36与配
合海绵套332之间,以保证初生纤维上下表面均能够均匀覆盖上一层油脂,通过人工方式推
拉连接弯管335后,在联动杆334的连接作用下,回收环333便可前后移动,前后移动过程中,
回收环333能够对配合海绵套332产生挤压,使得配合海绵套332内吸附的油脂被挤出,挤出
的油脂落入回收箱4内,工作人员可定期对回收箱4内收集的油脂进行回收。
[0047] 所述驱动机构34包括驱动电机341、驱动齿轮342与从动齿轮343,驱动电机341通过电机座安装在位置靠后的安装板2侧壁上,驱动电机341输出轴与驱动齿轮342后端相连
接,驱动齿轮342前端与转动筒32后端相连接,驱动齿轮342正上方、左上方与右上方均啮合
有从动齿轮343,从动齿轮343前端与挤压杆331后端相连接;启动驱动电机341后,在驱动齿
轮342与从动齿轮343之间的传动作用下,能够同时带动转动筒32与挤压杆331进行转动,使
得安装在转动筒32上的上油海绵套36与安装在挤压杆331上的配合海绵套332能够将油脂
均匀涂抹在初生纤维表面。
[0048] 所述储油筒35侧壁上通过转动方式从前往后均匀安装有多个转动锥齿轮35a,转动锥齿轮35a通过转动方式穿过隔板,转动锥齿轮35a内侧上下对称开设有卡槽,转动锥齿
轮35a外侧与从动锥齿轮35b相啮合,从动锥齿轮35b转动安装在限位筒310下端,从动锥齿
轮35b套设于吸油柱37外侧,从动锥齿轮35b侧壁上沿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搅拌杆35c。
[0049] 所述固定杆31为空心结构,固定杆31上下两端各开设有一组升降孔,同组的升降孔从前往后均匀布置,且升降孔位置与卡槽位置一一对应,升降孔内滑动安装有升降卡块
31a,升降卡块31a与升降孔内壁之间安装有弹簧,升降卡块31a靠近固定杆31内部的一端与
升降杆31b一端相连接,升降杆31b另一端安装在升降板31c上,升降板31c前端通过滑动配
合方式穿过固定杆31,升降板31c与位置靠前的安装板2之间通过调节螺栓31d相连接,调节
螺栓31d与升降板31c之间转动连接,调节螺栓31d与安装板2之间螺纹连接。
[0050] 所述储油筒35前端开设有环形通槽,前后相邻的转动锥齿轮35a之间通过连杆35d相连接,连杆35d侧壁与环形通槽内壁相紧贴,位置最靠前的转动锥齿轮35a前端设置有凸
杆35e,凸杆35e前端开设有定位滑槽,定位滑槽内滑动安装有定位杆35f,定位杆35f前方布
置有定位孔,定位孔开设在位置靠前的安装板2后端面上,定位孔为方型结构,定位孔与定
位杆35f前端形状凹凸配合,当转动锥齿轮35a转动至适当位置时,定位孔位于定位杆35f正
前方,此时手动向前拉动定位杆35f,使得定位杆35f前端卡入定位孔,以免转动锥齿轮35a
意外转动,保证卡槽与升降卡块31a位置一一对应,此时手动拧动调节螺栓31d,以对升降板
31c高度进行调整,直至升降卡块31a卡入卡槽内,此时转动锥齿轮35a在升降卡块31a与卡
槽的配合作用下,无法随储油筒35同步转动,在储油筒35转动时,转动锥齿轮35a相对从动
锥齿轮35b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锥齿轮35b绕自身轴心进行转动,使得搅拌杆35c能够不断对
油脂进行搅拌,进一步防止油脂沉淀,且定位杆35f前端为橡胶材质,定位孔内壁上粘贴有
橡胶片,以增大定位杆35f前端与定位孔内壁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定位杆35f自动从定位孔
内脱落的情况发生。
[0051]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
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
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
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