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氟虫脲和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201897.4

文献号 : CN11295648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葛家成杨志鹏刘金玲张永芳王玉李晶

申请人 : 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属于农药复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有氟虫脲和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包含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其中活性成分A为氟虫脲,活性成分B为茚虫威,两种活性成分质量比为1:30~30:1。本发明杀虫组合物增效作用明显,对茶叶害虫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并有较好的持效作用,对天敌昆虫安全。

权利要求 :

1.一种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所述的活性成分A为氟虫脲,活性成分B为茚虫威,所述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30 30:1。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氟虫脲与茚虫威的质量比为

1:15 15:1。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杀虫组合物的总重量为

100wt%计,所述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在杀虫组合物中的含量之和为1 85wt%。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杀虫组合物的总重量为

100wt%计,所述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在杀虫组合物中的含量之和为5 60wt%。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组合物还包括辅助剂,所述辅助剂选自润湿剂、分散剂、乳化剂、增稠剂、崩解剂、防冻剂、消泡剂、溶剂、防腐剂、稳定剂、增效剂和载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和辅助剂能够制备农业上可接受的任一剂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剂型包括粉剂、颗粒剂、可溶粉剂、可溶粒剂、可溶片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片剂、微囊悬浮剂、可分散液剂、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悬乳剂、可溶液剂、超低容量液剂中的任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剂型为乳油、微乳剂、悬浮剂中的任一种。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在农业上防治植物害虫的应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茶树。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害虫为同翅目、鳞翅目或缨翅目害虫。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同翅目害虫为茶小绿叶蝉或黑刺粉虱,鳞翅目害虫为茶尺蠖,缨翅目害虫为茶黄蓟马。

13.如权利要求9 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组合物以有效剂量施于需要控制的害虫或其生长的介质上。

说明书 :

一种含有氟虫脲和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药复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含有氟虫脲和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该杀虫组合物能够增加杀虫效果,持效性好。

背景技术

[0002] 茶叶是一种多年生灌木型作物,其树冠密集,树幅宽大,四季常青。中国茶园种植面积广,病虫害发生严重,农业生产中,茶叶病虫害对农药产品的抗药性逐渐增加。并且茶叶病虫害整体发生趋势为虫害重于病害,主要害虫发生稳定,次要害虫偶有发生,小虫重于大虫,特别是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尺蠖、茶黄蓟马等害虫发生程度逐年加重,为害加剧。
[0003] 氟虫脲(flufenoxuron)即1‑[2‑氟‑4‑(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3‑(2,6‑二氟苯甲酰基)脲,属于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是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其杀虫活性、杀虫谱和作用速度均具特色,并有较好的叶面滞留性。尤其对未成熟阶段的螨和害虫有较高的活性,并有较好的持效作用,对捕食性螨和昆虫安全。化学结构式如下:
[0004]
[0005] 茚虫威(indoxacarb),即(S)‑7‑氯‑2‑((甲氧基羰基)(4‑(三氟甲氧基)苯基)氨基甲酰基)‑2,5‑二氢茚并[1,2‑e][1,3,4]噁二嗪基‑4a(3H)‑甲酸甲酯,茚虫威为钠通道抑制剂,主要是阻断害虫神经细胞中的钠离子通道,使神经细胞丧失功能,导致靶标害虫麻痹、协调差,最终死亡,是以胃毒作用为主的低毒杀虫剂,兼具触杀活性,施药后害虫迅速停止取食,达到保护作物的目的,并具有耐雨水冲刷性。化学结构式如下:
[0006]
[0007] 综上所述,茶园虫害发生严重,各种茶园虫害对农药产品的抗性增强。申请人通过室内毒力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惊讶地发现,氟虫脲和茚虫威混配组合具有明显的增效效果;另外氟虫脲、茚虫威对害虫的作用机理不同、环境友好,添加助剂制成新农药组合物,能减少和延缓害虫抗性、扩大防治靶标、减少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0008] 基于以上情况,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氟虫脲和茚虫威的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作物害虫,具有明显的杀虫效果好、持效性好的优点。
[0009]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虫组合物,包含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所述的活性成分A为氟虫脲,活性成分B为茚虫威;
[0010] 进一步地,所述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30~30:1;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的氟虫脲与茚虫威的质量比为1:15~15:1;
[0012] 进一步地,所述的氟虫脲与茚虫威用于防治茶尺蠖,其质量比为1:30、1:15、1:10、1:5、1:1、2:1、5:1、10:1、15:1、30:1;
[0013] 进一步地,所述的氟虫脲与茚虫威用于防治茶小绿叶蝉,其质量比为1:25、1:15、1:10、1:5、1:1、3:1、5:1、10:1、15:1、25:1;
[0014] 进一步地,所述的氟虫脲与茚虫威用于防治黑刺粉虱,其质量比为1:25、1:10、1:5、1:1、5:1、10:1、20:1、30:1;
[0015] 进一步地,所述的氟虫脲与茚虫威用于防治茶黄蓟马,其质量比为1:30、1:15、1:10、1:5、1:1、5:1、10:1、15:1、20:1、30:1;
[0016] 进一步地,以所述杀虫组合物的总重量为100wt%计,所述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在杀虫组合物中的含量之和为1~85wt%,优选为5~60wt%;
[0017] 进一步地,所述杀虫组合物还包括辅助剂,所述辅助剂选自润湿剂、分散剂、乳化剂、增稠剂、崩解剂、防冻剂、消泡剂、溶剂、防腐剂、稳定剂、增效剂和载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8] 润湿剂选自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十二烷基硫酸钠、琥珀酸二辛脂磺酸钠、α烯烃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烷基酚乙氧基化物、脂肪醇乙氧基化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蚕沙、皂角粉、无患子粉、SOPA、净洗剂、乳化剂2000系列和湿润渗透剂F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0019] 分散剂选自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萘磺酸盐、三苯乙烯基苯酚乙氧基化物磷酸酯、脂肪醇乙氧基化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醚缩合物硫酸盐、脂肪胺聚氧乙烯醚、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聚羧酸盐类、聚丙烯酸类、磷酸盐类、EO‑PO嵌段共聚物和EO‑PO接枝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0020] 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脂肪醇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0021] 增稠剂选自黄原胶、有机膨润土、阿拉伯树胶、海藻酸钠、硅酸镁铝、羧甲基纤维素和白炭黑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0022] 崩解剂选自硫酸钠、硫酸铵、氯化铝、氯化钠、氯化铵、膨润土、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尿素、碳酸钠、碳酸氢钠、柠檬酸和酒石酸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0023] 防冻剂选自醇类、醇醚类、氯代烃类和无机盐类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0024] 消泡剂选自C10‑C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8‑C10脂肪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0025] 溶剂选自苯、甲苯、二甲苯、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甲酰胺、环己酮、苯乙酮、N‑甲基吡咯烷酮、碳酸亚烃酯、碳酸丙烯酯、柴油、溶剂油、植物油、植物油衍生物和去离子水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0026] 防腐剂选自丙酸、丙酸钠盐、山梨酸、山梨酸钠盐、山梨酸钾盐、苯甲酸、苯甲酸钠盐、对羟基苯甲酸钠盐、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卡松和1,2‑苯并异噻唑啉3‑酮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0027] 稳定剂选自磷酸氢二钠、草酸、丁二酸、己二酸、硼砂、2,6‑二叔丁基对甲酚、油酸三乙醇胺、环氧化植物油、高岭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滑石粉、蒙脱石和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0028] 增效剂选自增效磷、增效醚;和/或
[0029] 载体选自铵盐、磨碎的天然矿物、磨碎的人造矿物、硅酸盐、树脂、蜡、固体肥料、水、有机溶剂、矿物油、植物油和植物油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0] 进一步地,所述活性成分和辅助剂能够制备农业上可接受的任一剂型;
[0031] 进一步地,所述剂型包括粉剂、颗粒剂、可溶粉剂、可溶粒剂、可溶片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微囊颗粒剂、粉剂、水分散片剂、微囊悬浮剂、可分散液剂、乳油、水剂、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悬乳剂、可溶液剂、超低容量液剂中的任一种;
[0032] 再进一步地,所述剂型为乳油、微乳剂、悬浮剂中的任一种。
[0033] 乳油是将高浓度的有效成分溶解到溶剂中,加乳化剂而成的液体。乳化剂大多使用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的混合物。乳油配制比较简单方便,生物效果较高,但是原料费用高,制剂的成本过高,增加了制剂的制造成本;
[0034] 微乳剂是由液态农药、分散剂、水、稳定剂等组成,农药粒子为0.01~0.1微米,以水为介质,不含或少含有有机溶剂,环境污染小、对靶标生物渗透性强、附着力好,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绿色农药制剂;
[0035] 悬浮剂是液体制剂中的一种剂型,但又不同于真溶液,它是一种可流动的多相分散体系。介于胶体分散体系和粗分散体系之间,属于一种不稳定的分散体系。悬浮剂时由农药有效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稳定剂、pH调节剂、防冻剂和消泡剂等组成。一种杀虫组合物在农业、林业、园艺上防治植物害虫的应用;
[0036] 进一步地,所述植物害虫为粮食作物、豆类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瓜类作物、水果类作物、干果类作物、嗜好作物、根茎类作物、油料作物、花卉作物、药用作物、原料作物、绿肥牧草作物;
[0037] 再进一步地,所述嗜好作物为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tze.)。
[0038] 一种含氟虫脲和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植物害虫,所述植物害虫为同翅目(Homoptera)、鳞翅目(Lepidoptera)、缨翅目(Thysanoptera)害虫;
[0039] 进一步地,同翅目害虫为茶小绿叶蝉(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a),鳞翅目害虫为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Prout)、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茶毛虫(Euprocti spseudoconspersa Strand)、缨翅目害虫为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
[0040] 再进一步地,所述杀虫组合物以有效剂量施于需要控制的害虫或其生长的介质上。
[0041] 本发明氟虫脲、茚虫威复配得到的杀虫组合物或其制剂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杀虫效果明显。
[0042]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以下几点:
[0043] (1)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对茶叶虫害的效果相对于各单剂单独使用的效果的综合有明显提高,利于减少用药量或用药次数;
[0044] (2)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扩大了应用靶标,提高作物长势;
[0045] (3)氟虫脲、茚虫威对害虫的作用机理不同,协同增效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目的以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
[0047] 制备例1:15%氟虫脲·茚虫威乳油(10+5)
[0048] 配方及制备方法:氟虫脲10%,茚虫威5%,环己酮9%,二甲基亚砜10%,碳酸丙烯酯10%,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7%,十二烷基苯磺酸钙3%,150#溶剂油补足至100%,即制得本发明所述的乳油。
[0049] 制备例2:20%氟虫脲·茚虫威微乳剂(5+15)
[0050] 配方:氟虫脲5%、茚虫威15%、苯乙酮2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3%、EO‑PO嵌段共聚物15%、乙二醇5%、硅油0.05%,水补足至100%;
[0051] 上述配方中将有效成分、溶剂、乳化剂等混匀制得油相,将防冻液跟水混合均匀制得水相,将油相在搅拌状态下加入水相搅拌均匀,继续剪切10min,在加入硅油消泡剂搅拌均匀,得到油相粒子为0.01~0.1微米的小液滴,即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微乳剂。
[0052] 制备例3:10%氟虫脲·茚虫威悬浮剂(5+5)
[0053] 配方:氟虫脲5%、茚虫威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聚羧酸钠1%、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黄原胶0.25%、硅酸镁铝1.5%、苯甲酸钠1%、甘油5%、硅油0.5%、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0054] 制备方法:按上述配方中将水、分散剂、湿润剂混合均匀,在搅拌状态下再加入消泡剂、抗冻剂,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加入氟虫脲、茚虫威和硅酸镁铝,继续剪切混匀,然后进入卧式砂磨机中研磨,使物料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再加入增稠剂,剪切均匀即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浮剂。
[0055] 制备例4:18%氟虫脲·茚虫威悬浮剂(3+15)
[0056] 配方:氟虫脲3%、茚虫威1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1%、木质素磺酸钠1.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2%,黄原胶0.25%、硅酸镁铝1.5%、苯甲酸钠1%、丙二醇5%、硅油0.5%、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0057] 制备方法同制备例3。
[0058] 室内毒力试验
[0059] 实施例参考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第6部分:浸虫法NT/T 1154.6‑2006;第9部分:喷雾法NT/T 1154.9‑2008;第7部分:混配的联合作用测定NT/T 1154.7‑2008。
[0060] 95%氟虫脲原药、71.2%茚虫威原药,以上试验药剂均由集团研发中心提供。
[0061] 数据统计与分析:
[0062] 处理后48h检查试虫死亡情况,分别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按公式(1)和(2)计算,计算结果均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0063]
[0064] 式中:
[0065] P——死亡率,单位为百分数(%);
[0066] K——表示死亡虫数,单位为头;
[0067] N——表示处理总虫数,单位为头。
[0068]
[0069] 式中:
[0070] P1——校正死亡率,单位为百分数(%);
[0071] Pt——处理死亡率,单位为百分数(%);
[0072] P0——空白对照死亡率,单位为百分数(%)。
[0073] 若对照死亡率<5%,无需校正;对照死亡率在5%~20%之间,应按照公式(2)进行校正;对照死亡率>20%,试验需重做。
[0074] 采用几率值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可以用IBM SPSS Statistics2.0统计分析系统分析,求出毒力回归线、LC50值及其95%置信限及相关系数r,评价供试药剂对生物试材的活性。
[0075] 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按式(3)、式(4)、式(5)计算:
[0076]
[0077] 式中:
[0078] A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
[0079] S——标准杀虫剂的LC50,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0080] M——混剂的LC50,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0081] TTI=TIA*PA+TIB*PB·······(4)
[0082] 式中:
[0083] 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0084] TIA——A药剂毒力指数;
[0085] PA——A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0086] TIB——B药剂毒力指数;
[0087] PB——B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0088]
[0089] 式中:
[0090] CTC——共毒系数;
[0091] A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
[0092] 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0093] 复配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0094] 同翅目昆虫室内毒力试验
[0095] 试验方法:喷雾法;
[0096] 试验靶标: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
[0097] 供试虫源为研发中心在室内连续饲养繁殖的室内种群。
[0098] 用吸虫器选取生理状态一致的试虫不少于30头放入培养皿中,再将培养皿置于potter喷雾塔底盘进行定量喷雾,喷药量为1mL,药液沉降1min后取出试虫,处理后放置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5%±5%,光照周期16/8h(L/D)进行饲养。
[0099] 每处理不少于4次重复,并设不含药剂(含所有溶剂和乳化剂)的处理作空白对照。
[0100] 鳞翅目幼虫室内毒力试验
[0101] 试验方法:浸虫法;
[0102] 试验靶标:茶尺蠖、茶毛虫;
[0103] 供试虫源为研发中心在室内连续饲养繁殖的室内种群。
[0104] 幼虫采用新鲜茶叶片作为饲料。饲养条件:温度25±1℃恒温养虫室,相对湿度65%±5%,光照L:D=14:10h。
[0105] 测定方法:分别配制单剂母液,并根据混配目的、药剂活性设计5组配比,各单剂及每组配比混剂按照等比的方法配制5个系列质量浓度。选择室内饲养、生理状态一致的2龄幼虫用浸虫器将试虫置于药液中浸渍5s,每处理20头,重复4次,对照组用0.1%的吐温80水溶液处理,处理后将虫体转移至铺有滤纸的直径9.0cm的培养皿中进行饲养,每天更换新鲜叶片。再置于25±1℃光照培养箱中,相对湿度65%±5%,光照L:D=14:10h。
[0106] 缨翅目幼虫室内毒力试验
[0107] 试验方法:玻璃管滚管法;
[0108] 试验靶标:茶黄蓟马;
[0109] 供试虫源为研发中心在室内连续饲养繁殖的室内种群。
[0110] 幼虫采用新鲜茶叶片作为饲料。饲养条件:温度25±1℃恒温养虫室,相对湿度65%±5%,光照L:D=14:10h。
[0111] 测定方法:分别配制单剂母液,并根据混配目的、药剂活性设计5组配比,各单剂及每组配比混剂按照等比的方法配制5个系列质量浓度。每处理30头,重复4次,选用茶黄蓟马成虫。再置于25±1℃光照培养箱中,相对湿度65%±5%,光照L:D=14:10h。
[0112] 实施例1
[0113] 氟虫脲和茚虫威单剂、混配对茶小绿叶蝉的联合毒力测定
[0114] 由表1结果看出,氟虫脲和茚虫威混配对茶小绿叶蝉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氟虫脲与茚虫威不同配比对茶小绿叶蝉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显示,茚虫威对茶小绿叶蝉LC50值为23.820mg/L;氟虫脲对茶小绿叶蝉的LC50值为23.446mg/L。氟虫脲与茚虫威质量比在1:25~
25:1范围内,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氟虫脲:茚虫威1:1增效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为
169.620。
[0115] 表1氟虫脲和茚虫威不同配比对茶小绿叶蝉的毒力测定结果
[0116]
[0117]
[0118] 实施例2
[0119] 氟虫脲和茚虫威单剂、混配对黑刺粉虱的联合毒力测定
[0120] 由表2结果看出,氟虫脲和茚虫威混配对黑刺粉虱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氟虫脲与茚虫威不同配比对黑刺粉虱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显示,茚虫威对黑刺粉虱LC50值为31.439mg/L;氟虫脲对黑刺粉虱的LC50值为31.462mg/L。氟虫脲与茚虫威质量比在1:25~
30:1范围内,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氟虫脲:茚虫威1:1增效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为
186.285。
[0121] 表2氟虫脲和茚虫威不同配比对黑刺粉虱的毒力测定结果
[0122]
[0123] 实施例3
[0124] 氟虫脲和茚虫威单剂、混配对茶尺蠖的联合毒力测定
[0125] 由表3结果看出,氟虫脲和茚虫威混配对茶尺蠖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氟虫脲与茚虫威不同配比对茶尺蠖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显示,茚虫威对茶尺蠖LC50值为42.641mg/L;氟虫脲对茶尺蠖的LC50值为46.355mg/L。氟虫脲与茚虫威质量比在1:30~30:1范围内,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氟虫脲:茚虫威1:1增效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为183.140。
[0126] 表3氟虫脲和茚虫威不同配比对茶尺蠖的毒力测定结果
[0127]
[0128] 实施例4
[0129] 氟虫脲和茚虫威单剂、混配对茶黄蓟马的联合毒力测定
[0130] 由表4结果看出,氟虫脲和茚虫威混配对茶黄蓟马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氟虫脲与茚虫威不同配比对茶黄蓟马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显示,茚虫威对茶黄蓟马LC50值为52.709mg/L;氟虫脲对茶黄蓟马的LC50值为42.837mg/L。氟虫脲与茚虫威质量比在1:30~
30:1范围内,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氟虫脲:茚虫威1:1增效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为
187.039。
[0131] 表4氟虫脲和茚虫威不同配比对茶黄蓟马的毒力测定结果
[0132]
[0133]
[0134] 田间药效试验
[0135] 田间药效计算方法:药效按式(6)、式(7)计算:
[0136]
[0137]
[0138] 实施例5不同药剂防治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试验
[0139] 试验对象为茶小绿叶蝉,试验作物为茶树。
[0140] 试验地点为湖北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王家店村茶园进行,所有试验小区栽培条件(丘陵坡地、肥力中等)均匀一致,并与当地的农业栽培实践(GAP)相一致。
[0141] 试验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相邻小区间设保护行,小区面积30m2,每重复4次。施药时期为2020年9月8日,茶小绿叶蝉若虫数量达到百叶10头以上,喷雾处理(圆锥雾化喷头,流速540毫升/min),用药1次,施药当天晴天,温度在21‑26℃。
[0142] 施药前于各小区固定茶行,每次调查随机取5点,每点1m2,调查时间为早上8:30前完成,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3、15d调查残虫数量,共调查3次,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
[0143] 试验期间观察各处理小区茶树生长良好,各处理均未见药害发生。
[0144] 表5不同供试药剂对茶小绿叶蝉田间试验结果
[0145]
[0146] 注:上表中的防效(%)为各重复平均值。小写字母代表5%水平差异显著,大写字母代表1%水平差异显著。
[0147]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如表5所示,氟虫脲和茚虫威各混配药剂对茶小绿叶蝉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d,15%氟虫脲·茚虫威乳油(10+5)、20%氟虫脲·茚虫威微乳剂(5+15)、10%氟虫脲·茚虫威悬浮剂(5+5)、18%氟虫脲·茚虫威悬浮剂(3+15)防效分别为83.19%、82.39%、87.22%、80.36%,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效果。从表中可以看出,药后15d,随着时间的增加,防效增大,15%氟虫脲·茚虫威乳油(10+5)、20%氟虫脲·茚虫威微乳剂(5+15)、10%氟虫脲·茚虫威悬浮剂(5+5)、18%氟虫脲·茚虫威悬浮剂(3+15)防效分别为89.56%、90.23%、91.25%、84.94%,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
[0148] 实施例6不同药剂防治黑刺粉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0149] 试验对象为黑刺粉虱,试验作物为茶树。
[0150] 试验地点为江苏省扬州郊区平山茶场进行,所有试验小区栽培条件(丘陵坡地、肥力中等)均匀一致,并与当地的农业栽培实践(GAP)相一致。
[0151] 试验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相邻小区间设保护行,小区面积30m2,每重复4次。施药时期为2020年6月19日,黑刺粉虱发生盛期,喷雾处理(圆锥雾喷头,流速540毫升/min),用药1次,施药当天晴天,温度在24~27℃。
[0152] 施药前于各小区固定茶行,每次调查随机取5点,每点1m2,调查时间为早上8:30前完成,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3、15d调查残虫数量,共调查3次,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
[0153] 试验期间观察各处理小区茶树生长良好,各处理均未见药害发生。
[0154] 表6不同供试药剂对黑刺粉虱田间试验结果
[0155]
[0156] 注:上表中的防效(%)为各重复平均值。小写字母代表5%水平差异显著,大写字母代表1%水平差异显著。
[0157]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如表6所示,氟虫脲和茚虫威各混配药剂对黑刺粉虱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d,15%氟虫脲·茚虫威乳油(10+5)、20%氟虫脲·茚虫威微乳剂(5+15)、10%氟虫脲·茚虫威悬浮剂(5+5)、18%氟虫脲·茚虫威悬浮剂(3+15)防效分别为86.47%、87.35%、90.27%、85.46%,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效果。药后15d,氟虫脲和茚虫威混配制剂对黑刺粉虱防效均大于80%,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
[0158] 实施例7不同药剂防治茶尺蠖的田间药效试验
[0159] 试验对象为茶尺蠖,试验作物为茶树。
[0160] 试验地点为安徽省舒城县舒茶镇,茶尺蠖发生较普遍,所有试验小区栽培条件(丘陵坡地、肥力中等)均匀一致,并与当地的农业栽培实践(GAP)相一致。
[0161] 试验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相邻小区间设保护行,小区面积40m2,每重复4次。施药时期为2020年5月18日,茶尺蠖2代1~3龄幼虫发生期,喷雾处理(圆锥雾喷头,流速540毫升/min),用药1次,施药当天晴天,温度在20~31℃。
[0162] 施药前于各小区固定茶行,每次调查随机取5点,每点1m2,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3、20天调查残虫数量,共调查3次,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
[0163] 表7不同供试药剂对茶尺蠖田间试验结果
[0164]
[0165] 注:上表中的防效(%)为各重复平均值。小写字母代表5%水平差异显著,大写字母代表1%水平差异显著。
[0166]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如表7所示,氟虫脲和茚虫威各混配药剂对茶尺蠖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d,15%氟虫脲·茚虫威乳油(10+5)、20%氟虫脲·茚虫威微乳剂(5+15)、10%氟虫脲·茚虫威悬浮剂(5+5)、18%氟虫脲·茚虫威悬浮剂(3+15)防效分别为93.09%、93.24%、93.45%、86.75%,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效果。药后20d,氟虫脲和茚虫威混配制剂对茶尺蠖防效均大于80%,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其中10%氟虫脲·茚虫威悬浮剂(5+5)防效最好,为90.73%。
[0167] 实施例8不同药剂防治茶黄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
[0168] 试验对象为茶黄蓟马,试验作物为茶树。
[0169] 试验地点为安徽省舒城县舒茶镇,茶黄蓟马发生较普遍,所有试验小区栽培条件(丘陵坡地、肥力中等)均匀一致,并与当地的农业栽培实践(GAP)相一致。
[0170] 试验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相邻小区间设保护行,小区面积20m2,每重复4次。施药时期为2020年7月10日,茶黄蓟马发生初期,喷雾处理(圆锥雾喷头,流速540毫升/min),用药1次,施药当天晴天,温度在12~18℃。
[0171] 施药前于各小区固定茶行,每次调查随机取5点,每点1m2,拍打法调查,调查时间为早上8:30前完成,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3、15d调查残虫数量,共调查3次,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
[0172] 表8不同供试药剂对茶黄蓟马田间试验结果
[0173]
[0174] 注:上表中的防效(%)为各重复平均值。小写字母代表5%水平差异显著,大写字母代表1%水平差异显著。
[0175] 如表8所示,氟虫脲和茚虫威各混配药剂对茶黄蓟马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5d,15%氟虫脲·茚虫威乳油(10+5)、20%氟虫脲·茚虫威微乳剂(5+15)、10%氟虫脲·茚虫威悬浮剂(5+5)、18%氟虫脲·茚虫威悬浮剂(3+15)防效分别为85.24%、86.34%、
84.89%、85.62%,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效果,与对照药剂50克/升氟虫脲可分散液剂、150克/升茚虫威乳油相比,存在显著差异,防效远远高于单剂防效。
[0176]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以及在田间茶树上进行试验,本发明所述的氟虫脲、茚虫威进行复配的杀虫组合物,对同翅目、鳞翅目、缨翅目害虫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本发明复配所得杀虫组合物或其制剂防效显著,在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延长持药性方面优于单剂。并且在试验中未发现复配药剂对作物产生药害,说明在所得杀虫组合物或制剂的杀虫协同增效提高的情况下,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对作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