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和检查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147423.6

文献号 : CN11295722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初德波刘小静

申请人 : 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海慈医院、青岛市康复医学研究所)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和检查方法,包括支撑组件、消毒组件、升降组件、防护组件和控制组件,在患者躺在检查装置后,通过升降组件调节患者的位置,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观察,防护组件将从患者口腔出飞溅的唾液收集并进行消毒,避免了对医护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在对患者检查完成后,消毒组件对检查装置进行消毒,避免了需要医护人员手动消毒,解决了目前中医科临床检查过程中存在的从患者口腔中飞溅而出的唾液会漂浮在空气中,被医护人员吸入后会对医护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以及由于身高的差异,不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检查,在检查完成一个患者后,需要手动对患者坐过的位置消毒,导致医护人员劳动轻度增加的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100),所述支撑组件(100)包括支撑座(101)、连接架(102)、和踏板(103);

其中,所述支撑座(101)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第一凹槽(10101)和第二凹槽(10102),所述支撑座(101)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凹槽(10103),所述第三凹槽(10103)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10101)和所述第二凹槽(10102)连通,所述第二凹槽(10102)的底部开设有第四凹槽(10104),所述连接架(102)安装于所述支撑座(101)的一侧,所述踏板(103)安装于所述支撑座(101)的另一侧;

消毒组件(200),所述消毒组件(200)包括座位装置(201)、靠背装置(202)、扶手装置(203)和消毒装置(204);

其中,所述座位装置(201)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10101)的内部,所述座位装置(201)与所述第一凹槽(10101)固定连接,所述靠背装置(202)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10102)的内部,且所述靠背装置(20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10102)的内部铰接;

所述扶手装置(203)安装于所述连接架(102)的顶部,所述扶手装置(203)包括第五固定板(20301)、第六固定板(20302)、第三主动轮(20303)、第三托架装置(20304)、第三被动轮(20305)、第三驱动电机(20306)、第三链条(20307)、扶手接触面层(20308)、固定座(20309)、第五齿轮(203010)和第六齿轮(203011);

所述固定座(20309)安装于所述连接架(102)的顶部,所述固定座(20309)的顶部开设有第六凹槽(2030901),所述第六凹槽(2030901)的底部开设有第七凹槽(2030902),所述第五固定板(20301)和所述第六固定板(2030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六凹槽(2030901)的内壁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主动轮(20303)、所述第三托架装置(20304)和所述第三被动轮(20305)从左至右依次安装于所述第五固定板(20301)和所述第六固定板(20302)之间,所述第三主动轮(20303)分别与所述第五固定板(20301)和所述第六固定板(20302)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被动轮(20305)分别与所述第五固定板(20301)和所述第六固定板(20302)转动连接,所述第五齿轮(203010)设置于所述第三主动轮(20303)靠近所述第五固定板(20301)的一侧,所述扶手接触面层(20308)安装于所述第三主动轮(20303)和所述第三被动轮(20305)的表面;

所述第三托架装置(20304)包括第三固定架(2030401)和第三托辊(2030402),所述第三固定架(2030401)安装于所述第五固定板(20301)和所述第六固定板(20302)之间,所述第三托辊(2030402)安装于所述第三固定架(2030401)的内部,所述第三托辊(2030402)与所述第三固定架(2030401)转动连接;

所述第三驱动电机(20306)安装于所述第三固定架(2030401)的内部,所述第六齿轮(203011)安装于所述第三驱动电机(20306)的输出轴靠近所述第五固定板(20301)的一端,所述第六齿轮(203011)与所述第五齿轮(203010)通过所述第三链条(20307)连接;

所述消毒装置(204)包括容器(20401)、水泵(20402)、第一滚轴(20403)、第一海绵(20404)、第二滚轴(20405)、第二海绵(20406)、第一支撑架(20407)、第二支撑架(20708)、第三支撑架(20409)、连接管(204010)、第一弧形板(204011)、安装板(204012)、第一气缸(204013)、第一供水管(204014)、第二供水管(204015)和扶手消毒装置(204018);

所述容器(20401)和所述第一气缸(204013)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10103)的内部一侧,所述水泵(20402)设置于所述容器(20401)的内部,所述容器(20401)的内部填充有消毒液,所述安装板(204012)安装于所述第一气缸(204013)输出轴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撑架(20407)、所述第二支撑架(20708)和所述第三支撑架(20409)从左至右依次安装于所述安装板(204012)的顶部,所述第一滚轴(20403)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架(20407)远离安装板(204012)的一端,所述第一海绵(20404)安装于所述第一滚轴(20403)的表面,所述第二滚轴(20405)安装于所述第三支撑架(20409)远离安装板(204012)的一端,所述第二海绵(20406)安装于所述第二滚轴(20405)的表面,所述连接管(204010)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架(20708)的顶部,所述第一弧形板(204011)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安装于所述连接管(204010)的两端,且与所述连接管(204010)连通,所述第一弧形板(204011)为内部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弧形板(204011)朝向远离所述连接管(204010)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喷水孔,所述第一供水管(204014)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204010)远离所述第一弧形板(204011)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一供水管(204014)的另一端贯通所述容器(20401)的一侧并延伸至所述容器(20401)的内部且与所述水泵(20402)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海绵(20404)的表面与所述座位装置(201)的表面接触,所述第二海绵(20406)的表面与所述靠背装置(202)的表面接触,所述扶手消毒装置(204018)设置于所述第七凹槽(2030902)的内部,所述扶手消毒装置(204018)与所述扶手接触面层(20308)的表面接触,所述第二供水管(20401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供水管(204014)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二供水管(204015)的另一端贯通所述固定座(20309)的底部与所述扶手消毒装置(204018)连通;

升降组件(300),所述升降组件(300)包括液压缸(301)和连接轴(302);

其中,液压缸(301)安装于所述第二凹槽(10102)的内部,所述连接轴(302)的一端与所述液压缸(301)的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302)的另一端贯通所述靠背装置(202)的一侧,与所述靠背装置(202)滑动连接;

防护组件(400),所述防护组件(400)包括悬挂管(401)、手柄(402)、防护环(403)、灯珠(404)、气泵(405)和杀菌装置(406);

其中,所述气泵(405)设置于所述容器(20401)的顶部,所述杀菌装置(406)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10103)的内部另一侧,所述悬挂管(401)的一端依次贯通所述支撑座(101)远离所述液压缸(301)的一侧、所述气泵(405)所述杀菌装置(406)、所述支撑座(101)靠近所述踏板(103)的一侧,并延伸至所述支撑座(101)的外部,所述悬挂管(401)的另一端与所述防护环(403)的一侧连通,所述手柄(402)设置于所述悬挂管(401)靠近所述防护环(403)的一端表面,所述防护环(403)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防护环(403)的内壁一侧开设有进气孔(40301),所述灯珠(404)安装于所述防护环(403)的底部;

控制组件(500),所述控制组件(500)包括控制盒(501)、控制器(502)、电源开关(503)、消毒开关(504)、上升开关(505)、下降开关(506)、照明开关(507)和气泵开关(508);

其中,所述控制盒(501)安装于所述支撑座(101)靠近所述悬挂管(401)的一侧,所述控制器(502)设置于所述控制盒(501)的内部,所述电源开关(503)和所述消毒开关(504)依次设置于所述控制盒(501)的表面,所述上升开关(505)、所述下降开关(506)、所述照明开关(507)和所述气泵开关(508)依次设置于所述手柄(402)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消毒装置(204018)包括第二弧形板(20401801)、第四支撑架(20401802)、第二气缸(20401803)、第三滚轴(20401804)和第三海绵(20401805),所述第二气缸(20401803)安装于所述第七凹槽(2030902)的内部,所述第四支撑架(20401802)靠近所述第二气缸(20401803)的一端与所述第七凹槽(2030902)铰接,所述第三滚轴(20401804)安装于所述第四支撑架(20401802)远离所述第二气缸(20401803)的一端,所述第三海绵(20401805)安装于所述第三滚轴(20401804)的表面,所述第二弧形板(20401801)安装于所述第四支撑架(20401802)靠近第六固定板(20302)的一侧,所述第二弧形板(20401801)为内部中空结构,所述第二弧形板(20401801)朝向所述第三滚轴(20401804)一侧表面开设有喷水孔,所述第二供水管(20401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弧形板(20401801)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气缸(20401803)的输出轴与所述第四支撑架(20401802)远离第六固定板(20302)的一侧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装置(201)包括第一固定板(20101)、第二固定板(20102)、第一主动轮(20103)、第一托架装置(20104)、第一被动轮(20105)、第一驱动电机(20106)、第一链条(20107)、座位接触面层(20108)、第一齿轮(20109)和第二齿轮(201010),所述第一固定板(2010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010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10101)的内壁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主动轮(20103)、所述第一托架装置(20104)和所述第一被动轮(20105)从左至右依次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010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0102)之间,所述第一主动轮(20103)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010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010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被动轮(20105)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010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010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20109)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动轮(20103)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板(20101)的一侧,所述座位接触面层(20108)安装于所述第一被动轮(20105)和所述第一被动轮(20105)的表面,所述座位接触面层(20108)的表面与所述第一海绵(20404)的表面接触;

所述第一托架装置(20104)包括第一固定架(2010401)和第一托辊(2010402),所述第一固定架(2010401)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010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0102)之间,所述第一托辊(2010402)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架(2010401)的内部,所述第一托辊(2010402)与所述第一固定架(2010401)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0106)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架(2010401)的内部,所述第二齿轮(201010)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0106)的输出轴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板(20101)的一端,所述第二齿轮(201010)与所述第一齿轮(20109)通过所述第一链条(2010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装置(202)包括第三固定板(20201)、第四固定板(20202)、第二主动轮(20203)、第二托架装置(20204)、第二被动轮(20205)、第二驱动电机(20206)、第二链条(20207)、靠背接触面层(20208)、第三齿轮(20209)和第四齿轮(202010),所述第三固定板(20201)和所述第四固定板(2020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10102)的内壁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固定板(20201)和所述第四固定板(20202)分别与所述第二凹槽(10102)铰接,所述第三固定板(20201)的表面开设有第五凹槽(2020101),所述连接轴(302)远离所述液压缸(301)的一端位置与所述第五凹槽(2020101)的内部,所述第五凹槽(2020101)的内壁与所述连接轴(302)的内壁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主动轮(20203)、所述第二托架装置(20204)和所述第二被动轮(20205)从左至右依次安装于所述第三固定板(20201)和所述第四固定板(20202)之间,所述第二主动轮(20203)分别与所述第三固定板(20201)和所述第四固定板(2020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被动轮(20205)分别与所述第三固定板(20201)和所述第四固定板(20202)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20209)设置于所述第二主动轮(20203)靠近所述第三固定板(20201)的一侧,所述靠背接触面层(20208)安装于所述第二被动轮(20205)和所述第二被动轮(20205)的表面,所述靠背接触面层(20208)的表面与所述第二海绵(20406)的表面接触;

所述第二托架装置(20204)包括第二固定架(2020401)和第二托辊(2020402),所述第二固定架(2020401)安装于所述第三固定板(20201)和所述第四固定板(20202)之间,所述第二托辊(2020402)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架(2020401)的内部,所述第二托辊(2020402)与所述第二固定架(2020401)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0206)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架(2020401)的内部,所述第四齿轮(202010)安装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0206)的输出轴靠近所述第三固定板(20201)的一端,所述第四齿轮(202010)与所述第三齿轮(20209)通过所述第二链条(20207)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装置(406)包括杀菌箱体(40601)、螺旋铜管(40602)和加热丝(40603),杀菌箱体(40601)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10103)的内部另一侧,所述螺旋铜管(40602)设置于所述杀菌箱体(40601)的内部,所述螺旋铜管(40602)的一端依次贯通所述杀菌箱体(40601)和所述支撑座(101),且所述螺旋铜管(4060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支撑座(101)的外部,所述加热丝(40603)设置于所述螺旋铜管(40602)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管(401)包括波纹管(40101)、隔板(40102)、金属丝(40103)和气管(40404),所述波纹管(40101)的一端安装于所述支撑座(101)的一侧,所述波纹管(40101)的一端与所述防护环(403)的一侧连接,所述隔板(40102)设置于所述波纹管(40101)的内部,所述隔板(40102)的表面由内至外依次开设有第二通孔(4010202)和第一通孔(4010201),所述金属丝(40103)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4010201)的内部,所述金属丝(40103)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101)的一侧焊接,所述金属丝(40103)的另一端与所述防护环(403)的一侧焊接,所述气管(40404)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4010202)的内部,所述气管(40404)的一端与所述防护环(403)连通,所述气管(40404)的另一端依次贯通所述支撑座(101)、所述气泵(405)所述杀菌箱体(40601),且与所述螺旋铜管(40602)的另一端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开关(504)、所述上升开关(505)、所述下降开关(506)、所述照明开关(507)和所述气泵开关(508)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502)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502)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液压缸(301)、所述灯珠(404)、所述加热丝(40603)、所述第一气缸(204013)、所述第二气缸(20401803)、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0106)、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0206)、所述第三驱动电机(20306)、所述水泵(20402)和所述气泵(405)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40103)的材料为铁丝,所述电源开关(503)用于开启检查装置电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接触面层(20108)、所述靠背接触面层(20208)和所述扶手接触面层(20308)的材料为防水尼龙布。

10.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位置调整,患者躺卧在检查装置上,按下电源开关(503)开启检查装置电源,按下上升开关(505)发送上升信号到控制器(502),控制器(502)控制液压缸(301)伸出带动连接轴(302)沿第五凹槽(2020101)的内壁向上滑动,靠背装置(202)推动患者上半身朝靠近踏板(103)方向运动,将患者上半身抬起,按下下降开关(506)发送上升信号到控制器(502),控制器(502)控制液压缸(301)缩回带动连接轴(302)沿第五凹槽(2020101)的内壁向下滑动,靠背装置(202)推动患者上半身朝远离踏板(103)方向运动,将患者上半身方向,将患者调整至合适的位置;

S2,启动防护装置,进行检查前,按下照明开关(507)和气泵开关(508),照明开关(507)发送信号到控制器(502),气泵开关(508)发送信号到控制器(502),控制器(502)分别控制灯珠(404)、气泵(405)和加热丝(40603)开启,气泵(405)通过气管(40104)在防护环(403)上开设的进气孔(40301)处产生负压,将从患者处飞溅出的唾液从进气孔(40301)吸入,通过气管(40104)输入到螺旋铜管(40602)的内部,加热丝(40603)开启后对螺旋铜管(40602)进行加热,将进入螺旋铜管(40602)内部的唾液和空气进行加热杀菌,并将经过加热杀菌后的唾液和空气排出到外部;

S3,消毒,检查完成后,按下消毒开关(504)发送消毒信号到控制器(502),控制器(502)分别控制第一气缸(204013)伸出、第二气缸(20401803)缩回,第一驱动电机(20106)、第二驱动电机(20206)、第三驱动电机(20306)和水泵(20402)启动,第一气缸(204013)通过安装板(204012)推动第一支撑架(20407)、第二支撑架(20408)和第三支撑架(20409)向上运动,第一支撑架(20407)通过推动第一滚轴(20403)带动第一海绵(20404)与座位接触面层(20108)接触,第三支撑架(20409)通过推动第二滚轴(20405)带动第二海绵(20406)与靠背接触面层(20208)接触,第二支撑架(20408)推动连接管(204010)和第一弧形板(204011)向上运动,第二气缸(20401803)通过第四支撑架(20401802)带动第二弧形板(20401801)、第三滚轴(20401804)和第三海绵(20401805)向上运动,第三海绵(20401805)与扶手接触面层(20308)接触,水泵(20402)将容器(20401)内部的消毒液通过第一供水管(204014)输入到第一弧形板(204011)的内部并喷到第一海绵(20404)和第二海绵(20406)的表面,第二供水管(204015)将消毒液输入第二弧形板(20401801)的内部,并喷到第三海绵(20401805)的表面,第一驱动电机(20106)带动第二齿轮(201010)转动,第二齿轮(201010)通过第一链条(20107)带动第一齿轮(20109)转动,第一齿轮(20109)带动第一主动轮(20103)转动,第一主动轮(20103)带动座位接触面层(20108)和第一被动轮(20105)转动,座位接触面层(20108)与第一海绵(20404)接触,第一海绵(20404)中的消毒液对座位接触面层(20108)消毒,第二驱动电机(20206)带动第四齿轮(202010)转动,第四齿轮(202010)通过第二链条(20207)带动第三齿轮(20209)转动,第三齿轮(20209)带动第二主动轮(20203)转动,第二主动轮(20203)带动靠背接触面层(20208)和第二被动轮(20205)转动,靠背接触面层(20208)与第二海绵(20406)接触,第二海绵(20406)中的消毒液对靠背接触面层(20208)消毒,第三驱动电机(20306)带动第六齿轮(202011)转动,第六齿轮(202011)通过第三链条(20307)带动第五齿轮(203010)转动,第五齿轮(203010)带动第三主动轮(20303)转动,第三主动轮(20303)带动扶手接触面层(20308)和第三被动轮(20305)转动,扶手接触面层(20308)与第三海绵(20401805)接触,第三海绵(20401805)中的消毒液对扶手接触面层(20308)消毒。

说明书 :

一种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和检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医科临床检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和检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中医对患者进行诊治时通常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式来进行检查,通过观察患者的气色,舌苔和脉搏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在观察患者的舌苔的过程中,需患者将口腔
张开,在观察的过程中,从患者口腔中飞溅而出的唾液会漂浮在空气中,被医护人员吸入后
会对医护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同时,在现有检查过程中,患者坐在座椅上,由于身高的差
异,不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检查,在检查完成一个患者后,需要手动对患者坐过的位置
消毒,导致医护人员劳动轻度增加。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和检查方法,通过增加支撑组件、升降组件、消毒组件和防护组件,在患者躺在检查装置后,通过升降组件调节患者的位
置,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观察,在检查过程中通过防护组件将从患者口腔出飞溅的唾
液收集并进行消毒,避免了对医护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在对患者检查完成后,消毒组件对
检查装置进行消毒,避免了需要医护人员手动消毒,解决了目前中医科临床检查过程中存
在的在观察的过程中,从患者口腔中飞溅而出的唾液会漂浮在空气中,被医护人员吸入后
会对医护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以及由于身高的差异,不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检查,在
检查完成一个患者后,需要手动对患者坐过的位置消毒,导致医护人员劳动轻度增加的问
题。
[0004]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0005] 一种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包括:
[0006]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连接架、和踏板;
[0007] 其中,所述支撑座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支撑座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第
二凹槽的底部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连接架安装于所述支撑座的一侧,所述踏板安装于所
述支撑座的另一侧;
[0008] 消毒组件,所述消毒组件包括座位装置、靠背装置、扶手装置和消毒装置;
[0009] 其中,所述座位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所述座位装置与所述第一凹槽固定连接,所述靠背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且所述靠背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
凹槽的内部铰接;
[0010] 所述扶手装置安装于所述连接架的顶部,所述扶手装置包括第五固定板、第六固定板、第三主动轮、第三托架装置、第三被动轮、第三驱动电机、第三链条、扶手接触面层、固
定座、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
[0011] 所述固定座安装于所述连接架的顶部,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开设有第六凹槽,所述第六凹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七凹槽,所述第五固定板和所述第六固定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六
凹槽的内壁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主动轮、所述第三托架装置和所述第三被动轮从左至右
依次安装于所述第五固定板和所述第六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三主动轮分别与所述第五固定
板和所述第六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被动轮分别与所述第五固定板和所述第六固定板
转动连接,所述第五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三主动轮靠近所述第五固定板的一侧,所述扶手接
触面层安装于所述第三主动轮和所述第三被动轮的表面;
[0012] 所述第三托架装置包括第三固定架和第三托辊,所述第三固定架安装于所述第五固定板和所述第六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三托辊安装于所述第三固定架的内部,所述第三托
辊与所述第三固定架转动连接;
[0013] 所述第三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三固定架的内部,所述第六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靠近所述第五固定板的一端,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五齿轮通过所述第
三链条连接;
[0014] 所述消毒装置包括容器、水泵、第一滚轴、第一海绵、第二滚轴、第二海绵、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连接管、第一弧形板、安装板、第一气缸、第一供水管、第二
供水管和扶手消毒装置;
[0015] 所述容器和所述第一气缸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的内部一侧,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容器的内部,所述容器的内部填充有消毒液,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第一气
缸输出轴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和所述第三支撑架从左至右依次安装
于所述安装板的顶部,所述第一滚轴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架远离安装板的一端,所述第一
海绵安装于所述第一滚轴的表面,所述第二滚轴安装于所述第三支撑架远离安装板的一
端,所述第二海绵安装于所述第二滚轴的表面,所述连接管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顶部,
所述第一弧形板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安装于所述连接管的两端,且与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
第一弧形板为内部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弧形板朝向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喷水
孔,所述第一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第一弧形板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一供水
管的另一端贯通所述容器的一侧并延伸至所述容器的内部且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所
述第一海绵的表面与所述座位装置的表面接触,所述第二海绵的表面与所述靠背装置的表
面接触,所述扶手消毒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七凹槽的内部,所述扶手消毒装置与所述扶手接
触面层的表面接触,所述第二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供水管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二供水
管的另一端贯通所述固定座的底部与所述扶手消毒装置连通;
[0016] 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液压缸和连接轴;
[0017] 其中,液压缸安装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贯通所述靠背装置的一侧,与所述靠背装置滑
动连接;
[0018] 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悬挂管、手柄、防护环、灯珠、气泵和杀菌装置;
[0019] 其中,所述气泵设置于所述容器的顶部,所述杀菌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的内部另一侧,所述悬挂管的一端依次贯通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液压缸的一侧、所述气泵所述
杀菌装置、所述支撑座靠近所述踏板的一侧,并延伸至所述支撑座的外部,所述悬挂管的另
一端与所述防护环的一侧连通,所述手柄设置于所述悬挂管靠近所述防护环的一端表面,
所述防护环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防护环的内壁一侧开设有进气孔,所述灯珠安装于所
述防护环的底部;
[0020]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盒、控制器、电源开关、消毒开关、上升开关、下降开关、照明开关和气泵开关;
[0021] 其中,所述控制盒安装于所述支撑座靠近所述悬挂管的一侧,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控制盒的内部,所述电源开关和所述消毒开关依次设置于所述控制盒的表面,所述上
升开关、所述下降开关、所述照明开关和所述气泵开关依次设置于所述手柄的表面。
[0022]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技术方案,还采用了如下技术措施。
[0023] 进一步的,所述扶手消毒装置包括第二弧形板、第四支撑架、第二气缸、第三滚轴和第三海绵,所述第二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七凹槽的内部,所述第四支撑架靠近所述第二气
缸的一端与所述第七凹槽铰接,所述第三滚轴安装于所述第四支撑架远离所述第二气缸的
一端,所述第三海绵安装于所述第三滚轴的表面,所述第二弧形板安装于所述第四支撑架
靠近第六固定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弧形板为内部中空结构,所述第二弧形板朝向所述第三
滚轴一侧表面开设有喷水孔,所述第二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底部连通,所
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第四支撑架远离第六固定板的一侧铰接。
[0024] 进一步的,所述座位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主动轮、第一托架装置、第一被动轮、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链条、座位接触面层、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
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主动轮、
所述第一托架装置和所述第一被动轮从左至右依次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
定板之间,所述第一主动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
被动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
主动轮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所述座位接触面层安装于所述第一被动轮和所述第一
被动轮的表面,所述座位接触面层的表面与所述第一海绵的表面接触;
[0025] 所述第一托架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架和第一托辊,所述第一固定架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一托辊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内部,所述第一托
辊与所述第一固定架转动连接;
[0026]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内部,所述第二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端,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通过所述第
一链条连接。
[0027] 进一步的,所述靠背装置包括第三固定板、第四固定板、第二主动轮、第二托架装置、第二被动轮、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链条、靠背接触面层、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三
固定板和所述第四固定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固定板和
所述第四固定板分别与所述第二凹槽铰接,所述第三固定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五凹槽,所述
连接轴远离所述液压缸的一端位置与所述第五凹槽的内部,所述第五凹槽的内壁与所述连
接轴的内壁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主动轮、所述第二托架装置和所述第二被动轮从左至
右依次安装于所述第三固定板和所述第四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二主动轮分别与所述第三固
定板和所述第四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被动轮分别与所述第三固定板和所述第四固定
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二主动轮靠近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一侧,所述靠背
接触面层安装于所述第二被动轮和所述第二被动轮的表面,所述靠背接触面层的表面与所
述第二海绵的表面接触;
[0028] 所述第二托架装置包括第二固定架和第二托辊,所述第二固定架安装于所述第三固定板和所述第四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二托辊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架的内部,所述第二托
辊与所述第二固定架转动连接;
[0029] 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架的内部,所述第四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靠近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一端,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通过所述第
二链条连接。
[0030] 进一步的,所述杀菌装置包括杀菌箱体、螺旋铜管和加热丝,杀菌箱体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的内部另一侧,所述螺旋铜管设置于所述杀菌箱体的内部,所述螺旋铜管的一端
依次贯通所述杀菌箱体和所述支撑座,且所述螺旋铜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支撑座的外部,
所述加热丝设置于所述螺旋铜管的表面。
[0031] 进一步的,所述悬挂管包括波纹管、隔板、金属丝和气管,所述波纹管的一端安装于所述支撑座的一侧,所述波纹管的一端与所述防护环的一侧连接,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
波纹管的内部,所述隔板的表面由内至外依次开设有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所述金属丝设
置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所述金属丝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的一侧焊接,所述金属丝的另
一端与所述防护环的一侧焊接,所述气管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部,所述气管的一端与
所述防护环连通,所述气管的另一端依次贯通所述支撑座、所述气泵所述杀菌箱体,且与所
述螺旋铜管的另一端连通。
[0032] 进一步的,所述消毒开关、所述上升开关、所述下降开关、所述照明开关和所述气泵开关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
分别与所述液压缸、所述灯珠、所述加热丝、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第二气缸、所述第一驱动电
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三驱动电机、所述水泵和所述气泵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
[0033]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丝的材料为铁丝,所述电源开关用于开启检查装置电源。
[0034] 进一步的,所述座位接触面层、所述靠背接触面层和所述扶手接触面层的材料为防水尼龙布。
[0035] 一种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的检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6] S1,位置调整,患者躺卧在检查装置上,按下电源开关开启检查装置电源,按下上升开关发送上升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液压缸伸出带动连接轴沿第五凹槽的内壁向上
滑动,靠背装置推动患者上半身朝靠近踏板方向运动,将患者上半身抬起,按下下降开关发
送上升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液压缸缩回带动连接轴沿第五凹槽的内壁向下滑动,靠
背装置推动患者上半身朝远离踏板方向运动,将患者上半身方向,将患者调整至合适的位
置;
[0037] S2,启动防护装置,进行检查前,按下照明开关和气泵开关,照明开关发送信号到控制器,气泵开关发送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分别控制灯珠、气泵和加热丝开启,气泵通过
气管在防护环上开设的进气孔处产生负压,将从患者处飞溅出的唾液从进气孔吸入,通过
气管输入到螺旋铜管的内部,加热丝开启后对螺旋铜管进行加热,将进入螺旋铜管内部的
唾液和空气进行加热杀菌,并将经过加热杀菌后的唾液和空气排出到外部;
[0038] S3,消毒,检查完成后,按下消毒开关发送消毒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分别控制第一气缸伸出、第二气缸缩回,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第三驱动电机和水泵启动,第一
气缸通过安装板推动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向上运动,第一支撑架通过推
动第一滚轴带动第一海绵与座位接触面层接触,第三支撑架通过推动第二滚轴带动第二海
绵与靠背接触面层接触,第二支撑架推动连接管和第一弧形板向上运动,第二气缸通过第
四支撑架带动第二弧形板、第三滚轴和第三海绵向上运动,第三海绵与扶手接触面层接触,
水泵将容器内部的消毒液通过第一供水管输入到第一弧形板的内部并喷到第一海绵和第
二海绵的表面,第二供水管将消毒液输入第二弧形板的内部,并喷到第三海绵的表面,第一
驱动电机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通过第一链条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
一主动轮转动,第一主动轮带动座位接触面层和第一被动轮转动,座位接触面层与第一海
绵接触,第一海绵中的消毒液对座位接触面层消毒,第二驱动电机带动第四齿轮转动,第四
齿轮通过第二链条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带动第二主动轮转动,第二主动轮带动靠
背接触面层和第二被动轮转动,靠背接触面层与第二海绵接触,第二海绵中的消毒液对靠
背接触面层消毒,第三驱动电机带动第六齿轮转动,第六齿轮通过第三链条带动第五齿轮
转动,第五齿轮带动第三主动轮转动,第三主动轮带动扶手接触面层和第三被动轮转动,扶
手接触面层与第三海绵接触,第三海绵中的消毒液对扶手接触面层消毒。
[0039]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加支撑组件、升降组件、消毒组件和防护组件,在患者躺在检查装置后,通过升降组件调节患者的位置,便于医护人员对
患者进行观察,在检查过程中通过防护组件将从患者口腔出飞溅的唾液收集并进行消毒,
避免了对医护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在对患者检查完成后,消毒组件对检查装置进行消毒,
避免了需要医护人员手动消毒,解决了目前中医科临床检查过程中存在的在观察的过程
中,从患者口腔中飞溅而出的唾液会漂浮在空气中,被医护人员吸入后会对医护人员的健
康造成危害,以及由于身高的差异,不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检查,在检查完成一个患者
后,需要手动对患者坐过的位置消毒,导致医护人员劳动轻度增加的问题。
[0040]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
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4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2]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3]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44]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0045] 图5为图4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6] 图6为图4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7]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座位装置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0048] 图8为图7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9]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靠背装置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0050] 图10为图9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51]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扶手装置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0052] 图12为图1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53]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防护环的结构示意图;
[0054]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控制盒的正剖结构示意图;
[0055]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悬挂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56]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通信框图;
[0057]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的检查方法流程示意图。
[0058] 附图标记:100‑支撑组件;101‑支撑座;10101‑第一凹槽;10102‑第二凹槽;10103‑第三凹槽;10104‑第四凹槽;102‑连接架;103‑踏板;200‑消毒组件;201‑座位装置;20101‑
第一固定板;20102‑第二固定板;20103‑第一主动轮;20104‑第一托架装置;2010401‑第一
固定架;2010402‑第一托辊;20105‑第一被动轮;20106‑第一驱动电机;20107‑第一链条;
20108‑座位接触面层;20109‑第一齿轮;201010‑第二齿轮;202‑靠背装置;20201‑第三固定
板;2020101‑第五凹槽;20202‑第四固定板;20203‑第二主动轮;20204‑第二托架装置;
2020401‑第二固定架;2020402‑第二托辊;20205‑第二被动轮;20206‑第二驱动电机;
20207‑第二链条;20208‑靠背接触面层;20209‑第三齿轮;202010‑第四齿轮;203‑扶手装
置;20301‑第五固定板;20302‑第六固定板;20303‑第三主动轮;20304‑第三托架装置;
2030401‑第三固定架;2030402‑第三托辊;20305‑第三被动轮;20306‑第三驱动电机;
20307‑第三链条;20308‑扶手接触面层;20309‑固定座;2030901‑第六凹槽;2030902‑第七
凹槽;203010‑第五齿轮;203011‑第六齿轮;204‑消毒装置;20401‑容器;20402‑水泵;
20403‑第一滚轴;20404‑第一海绵;20405‑第二滚轴;20406‑第二海绵;20407‑第一支撑架;
20408‑第二支撑架;20409‑第三支撑架;204010‑连接管;204011‑第一弧形板;204012‑安装
板;204013‑第一气缸;204014‑第一供水管;204015‑第二供水管;204018‑扶手消毒装置;
20401801‑第二弧形板;20401802‑第四支撑架;20401803‑第二气缸;20401804‑第三滚轴;
20401805‑第三海绵;300‑升降组件;301‑液压缸;302‑连接轴;400‑防护组件;401‑悬挂管;
40101‑波纹管;40102‑隔板;4010201‑第一通孔;4010202‑第二通孔;40103‑金属管;40104‑
气管;402‑手柄;403‑防护环;40301‑进气孔;404‑灯珠;405‑气泵;406‑杀菌装置;40601‑杀
菌箱体;40602‑螺旋铜管;40603‑加热丝;500‑控制组件;501‑控制盒;502‑控制器;503‑电
源开关;504‑消毒开关;505‑上升开关;506‑下降开关;507‑照明开关;508‑气泵开关。
具体实施例
[005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60] 参照附图1‑16所示,一种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其包括支撑组件100,支撑组件100包括支撑座101、连接架102、和踏板103,支撑座101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第一凹
槽10101和第二凹槽10102,支撑座101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凹槽10103,第三凹槽10103分别与
第一凹槽10101和第二凹槽10102连通,第二凹槽10102的底部开设有第四凹槽10104,连接
架102焊接于支撑座101的一侧,踏板103焊接于支撑座101的另一侧,消毒组件200包括座位
装置201、靠背装置202、扶手装置203和消毒装置204,座位装置201设置于第一凹槽10101的
内部,用于承托患者的下半身,座位装置201与第一凹槽10101固定连接,靠背装置202设置
于第二凹槽10102的内部,且靠背装置202的一端与第二凹槽10102的内部铰接,靠背装置
202可以以铰接为轴心转动,靠背装置202用于承托患者的上半身,扶手装置203安装于连接
架102的顶部,扶手装置203用于承托患者的手臂,扶手装置203包括第五固定板20301、第六
固定板20302、第三主动轮20303、第三托架装置20304、第三被动轮20305、第三驱动电机
20306、第三链条20307、扶手接触面层20308、固定座20309、第五齿轮203010和第六齿轮
203011,固定座20309安装于连接架102的顶部,固定座20309的顶部开设有第六凹槽
2030901,第六凹槽2030901的底部开设有第七凹槽2030902,第五固定板20301和第六固定
板20302分别设置于第六凹槽2030901的内壁相对的两侧,第三主动轮20303、第三托架装置
20304和第三被动轮20305从左至右依次安装于第五固定板20301和第六固定板20302之间,
第三主动轮20303分别与第五固定板20301和第六固定板20302转动连接,第三被动轮20305
分别与第五固定板20301和第六固定板20302转动连接,第五齿轮203010设置于第三主动轮
20303靠近第五固定板20301的一侧,扶手接触面层20308安装于第三主动轮20303和第三被
动轮20305的表面,扶手接触面层20308的材料为防水尼龙布,第三托架装置20304包括第三
固定架2030401和第三托辊2030402,第三固定架2030401安装于第五固定板20301和第六固
定板20302之间,第三托辊2030402安装于第三固定架2030401的内部,用于支撑扶手接触面
层20308,第三托辊2030402与第三固定架2030401转动连接,第三驱动电机20306安装于第
三固定架2030401的内部,第六齿轮203011安装于第三驱动电机20306的输出轴靠近第五固
定板20301的一端,第六齿轮203011与第五齿轮203010通过第三链条20307连接,消毒装置
204包括容器20401、水泵20402、第一滚轴20403、第一海绵20404、第二滚轴20405、第二海绵
20406、第一支撑架20407、第二支撑架20708、第三支撑架20409、连接管204010、第一弧形板
204011、安装板204012、第一气缸204013、第一供水管204014、第二供水管204015和扶手消
毒装置204018,容器20401和第一气缸204013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于第三凹槽10103的内部一
侧,水泵20402设置于容器20401的内部,容器20401的内部填充有消毒液,安装板204012安
装于第一气缸204013输出轴的顶部,第一支撑架20407、第二支撑架20708和第三支撑架
20409从左至右依次安装于安装板204012的顶部,第一滚轴20403安装于第一支撑架20407
远离安装板204012的一端,第一海绵20404安装于第一滚轴20403的表面,第二滚轴20405安
装于第三支撑架20409远离安装板204012的一端,第二海绵20406安装于第二滚轴20405的
表面,连接管204010安装于第二支撑架20708的顶部,第一弧形板204011的数量为两个,分
别安装于连接管204010的两端,且与连接管204010连通,第一弧形板204011为内部中空结
构,第一弧形板204011朝向远离连接管204010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喷水孔,第一供水管
204014的一端与连接管204010远离第一弧形板204011的一侧连通,第一供水管204014的另
一端贯通容器20401的一侧并延伸至容器20401的内部且与水泵20402的进水口连通,第一
海绵20404的表面与座位装置201的表面接触,第二海绵20406的表面与靠背装置202的表面
接触,扶手消毒装置204018设置于第七凹槽2030902的内部,扶手消毒装置204018与扶手接
触面层20308的表面接触,第二供水管204015的一端与第一供水管204014的一侧连通,第二
供水管204015的另一端贯通固定座20309的底部与扶手消毒装置204018连通,升降组件
300,升降组件300包括液压缸301和连接轴302,液压缸301安装于第二凹槽10102的内部,连
接轴302的一端与液压缸301的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轴302的另一端贯通靠背装置
202的一侧,与靠背装置202滑动连接,防护组件400,防护组件400包括悬挂管401、手柄402、
防护环403、灯珠404、气泵405和杀菌装置406,气泵405设置于容器20401的顶部,杀菌装置
406设置于第三凹槽10103的内部另一侧,悬挂管401的一端依次贯通支撑座101远离液压缸
301的一侧、气泵405杀菌装置406、支撑座101靠近踏板103的一侧,并延伸至支撑座101的外
部,悬挂管401的另一端与防护环403的一侧连通,手柄402设置于悬挂管401靠近防护环403
的一端表面,防护环403的内部为中空结构,防护环403的内壁一侧开设有进气孔40301,灯
珠404安装于防护环403的底部,用于照明,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检查,控制组件500,控
制组件500包括控制盒501、控制器502、电源开关503、消毒开关504、上升开关505、下降开关
506、照明开关507和气泵开关508,控制盒501安装于支撑座101靠近悬挂管401的一侧,控制
器502设置于控制盒501的内部,电源开关503和消毒开关504依次设置于控制盒501的表面,
上升开关505、下降开关506、照明开关507和气泵开关508依次设置于手柄402的表面,在患
者躺在检查装置后,通过升降组件300调节患者的位置,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观察,在
检查过程中通过防护组件400将从患者口腔出飞溅的唾液收集并进行消毒,避免了对医护
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在对患者检查完成后,消毒组件200对检查装置进行消毒,避免了需
要医护人员手动消毒,解决了目前中医科临床检查过程中存在的在观察的过程中,从患者
口腔中飞溅而出的唾液会漂浮在空气中,被医护人员吸入后会对医护人员的健康造成危
害,以及由于身高的差异,不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检查,在检查完成一个患者后,需要
手动对患者坐过的位置消毒,导致医护人员劳动轻度增加的问题。
[006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电机20306带动第六齿轮202011转动,第六齿轮202011通过第三链条20307带动第五齿轮203010转动,第五齿轮203010带动第三主动轮20303转动,
第三主动轮20303带动扶手接触面层20308和第三被动轮20305转动,扶手接触面层20308与
第三海绵20401805接触,第三海绵20401805中的消毒液对扶手接触面层20308消毒,避免医
护人员需要手动对患者坐过的位置消毒,导致医护人员劳动轻度增加的问题。
[0062] 本发明实施例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实现。
[0063] 参照附图1、3‑4、11‑1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扶手消毒装置204018包括第二弧形板20401801、第四支撑架20401802、第二气缸20401803、第三滚轴20401804和第三海绵
20401805,第二气缸20401803安装于第七凹槽2030902的内部,第四支撑架20401802靠近第
二气缸20401803的一端与第七凹槽2030902铰接,第三滚轴20401804安装于第四支撑架
20401802远离第二气缸20401803的一端,第三海绵20401805安装于第三滚轴20401804的表
面,第二弧形板20401801安装于第四支撑架20401802靠近第六固定板20302的一侧,第二弧
形板20401801为内部中空结构,第二弧形板20401801朝向第三滚轴20401804一侧表面开设
有喷水孔,第二供水管204015的另一端与第二弧形板20401801的底部连通,第二气缸
20401803的输出轴与第四支撑架20401802远离第六固定板20302的一侧铰接。
[0064]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气缸20401803通过第四支撑架20401802带动第二弧形板20401801、第三滚轴20401804和第三海绵20401805向上运动,第三海绵20401805与扶手接
触面层20308接触,水泵20402将容器20401内部的消毒液通过第二供水管204015将消毒液
输入第二弧形板20401801的内部,并喷到第三海绵20401805的表面,第三海绵20401805与
扶手接触面层20308接触对扶手接触面层20308消毒,避免医护人员需要手动对患者坐过的
位置消毒,导致医护人员劳动轻度增加的问题。
[0065] 参照附图1、3‑4、7‑8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座位装置201包括第一固定板20101、第二固定板20102、第一主动轮20103、第一托架装置20104、第一被动轮20105、第一
驱动电机20106、第一链条20107、座位接触面层20108、第一齿轮20109和第二齿轮201010,
第一固定板20101和第二固定板20102分别设置于第一凹槽10101的内壁相对的两侧,第一
主动轮20103、第一托架装置20104和第一被动轮20105从左至右依次安装于第一固定板
20101和第二固定板20102之间,第一主动轮20103分别与第一固定板20101和第二固定板
20102转动连接,第一被动轮20105分别与第一固定板20101和第二固定板20102转动连接,
第一齿轮20109设置于第一主动轮20103靠近第一固定板20101的一侧,座位接触面层20108
安装于第一被动轮20105和第一被动轮20105的表面,座位接触面层20108的表面与第一海
绵20404的表面接触,座位接触面层20108的材料为防水尼龙布,第一托架装置20104包括第
一固定架2010401和第一托辊2010402,第一固定架2010401安装于第一固定板20101和第二
固定板20102之间,第一托辊2010402安装于第一固定架2010401的内部,用于支撑座位接触
面层20108,第一托辊2010402与第一固定架2010401转动连接,第一驱动电机20106安装于
第一固定架2010401的内部,第二齿轮201010安装于第一驱动电机20106的输出轴靠近第一
固定板20101的一端,第二齿轮201010与第一齿轮20109通过第一链条20107连接。
[0066] 在本实施例中,水泵20402将容器20401内部的消毒液通过第一供水管204014输入到第一弧形板204011的内部并喷到第一海绵20404的表面,第一气缸204013通过安装板
204012推动第一支撑架20407向上运动,第一支撑架20407通过推动第一滚轴20403带动第
一海绵20404与座位接触面层20108接触,第一驱动电机20106带动第二齿轮201010转动,第
二齿轮201010通过第一链条20107带动第一齿轮20109转动,第一齿轮20109带动第一主动
轮20103转动,第一主动轮20103带动座位接触面层20108和第一被动轮20105转动,座位接
触面层20108与第一海绵20404接触,第一海绵20404中的消毒液对座位接触面层20108消
毒,避免医护人员需要手动对患者坐过的位置消毒,导致医护人员劳动轻度增加的问题。
[0067] 参照附图1、3‑4、9‑10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靠背装置202包括第三固定板20201、第四固定板20202、第二主动轮20203、第二托架装置20204、第二被动轮20205、第二
驱动电机20206、第二链条20207、靠背接触面层20208、第三齿轮20209和第四齿轮202010,
第三固定板20201和第四固定板20202分别设置于第二凹槽10102的内壁相对的两侧,第三
固定板20201和第四固定板20202分别与第二凹槽10102铰接,第三固定板20201的表面开设
有第五凹槽2020101,连接轴302远离液压缸301的一端位置与第五凹槽2020101的内部,第
五凹槽2020101的内壁与连接轴302的内壁之间滑动连接,第二主动轮20203、第二托架装置
20204和第二被动轮20205从左至右依次安装于第三固定板20201和第四固定板20202之间,
第二主动轮20203分别与第三固定板20201和第四固定板20202转动连接,第二被动轮20205
分别与第三固定板20201和第四固定板20202转动连接,第三齿轮20209设置于第二主动轮
20203靠近第三固定板20201的一侧,靠背接触面层20208安装于第二被动轮20205和第二被
动轮20205的表面,靠背接触面层20208的表面与第二海绵20406的表面接触,靠背接触面层
20208的材料为防水尼龙布,第二托架装置20204包括第二固定架2020401和第二托辊
2020402,第二固定架2020401安装于第三固定板20201和第四固定板20202之间,第二托辊
2020402安装于第二固定架2020401的内部,第二托辊2020402与第二固定架2020401转动连
接,用于支撑靠背接触面层20208,第二驱动电机20206安装于第二固定架2020401的内部,
第四齿轮202010安装于第二驱动电机20206的输出轴靠近第三固定板20201的一端,第四齿
轮202010与第三齿轮20209通过第二链条20207连接,杀菌装置406包括杀菌箱体40601、螺
旋铜管40602和加热丝40603,杀菌箱体40601设置于第三凹槽10103的内部另一侧,螺旋铜
管40602设置于杀菌箱体40601的内部,螺旋铜管40602的一端依次贯通杀菌箱体40601和支
撑座101,且螺旋铜管40602的一端延伸至支撑座101的外部,加热丝40603设置于螺旋铜管
40602的表面。
[0068] 在本实施例中,水泵20402将容器20401内部的消毒液通过第一供水管204014输入到第一弧形板204011的内部并喷到第二海绵20406的表面,第一气缸204013通过安装板
204012推动第三支撑架20409向上运动,第三支撑架20409通过推动第二滚轴20405带动第
二海绵20406与靠背接触面层20208接触,第二驱动电机20206带动第四齿轮202010转动,第
四齿轮202010通过第二链条20207带动第三齿轮20209转动,第三齿轮20209带动第二主动
轮20203转动,第二主动轮20203带动靠背接触面层20208和第二被动轮20205转动,靠背接
触面层20208与第二海绵20406接触,第二海绵20406中的消毒液对靠背接触面层20208消
毒,避免医护人员需要手动对患者坐过的位置消毒,导致医护人员劳动轻度增加的问题。
[0069] 参照附图1‑6、13、15‑16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悬挂管401包括波纹管40101、隔板40102、金属丝40103和气管40404,波纹管40101的一端安装于支撑座101的一侧,波纹管
40101的一端与防护环403的一侧连接,隔板40102设置于波纹管40101的内部,隔板40102的
表面由内至外依次开设有第二通孔4010202和第一通孔4010201,金属丝40103设置于第一
通孔4010201的内部,金属丝40103的一端与支撑座101的一侧焊接,金属丝40103的另一端
与防护环403的一侧焊接,气管40404设置于第二通孔4010202的内部,气管40404的一端与
防护环403连通,气管40404的另一端依次贯通支撑座101、气泵405杀菌箱体40601,且与螺
旋铜管40602的另一端连通,金属丝40103的材料为铁丝,电源开关503用于开启检查装置电
源,消毒开关504、上升开关505、下降开关506、照明开关507和气泵开关508的信号输出端分
别与控制器502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控制器502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液压缸301、灯珠
404、加热丝40603、第一气缸204013、第二气缸20401803、第一驱动电机20106、第二驱动电
机20206、第三驱动电机20306、水泵20402和气泵405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
[007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金属丝40103自身的强度和可形变性能,医护人员弯折防悬挂管401将护环403调整至合适的位置后固定,进行检查前,按下照明开关507和气泵开关508,
照明开关507发送信号到控制器502,气泵开关508发送信号到控制器502,控制器502分别控
制灯珠404、气泵405和加热丝40603开启,气泵405通过气管40104在防护环403上开设的进
气孔40301处产生负压,将从患者处飞溅出的唾液从进气孔40301吸入,通过气管40104输入
到螺旋铜管40602的内部,加热丝40603开启后对螺旋铜管40602进行加热,将进入螺旋铜管
40602内部的唾液和空气进行加热杀菌,并将经过加热杀菌后的唾液和空气排出到外部,在
检查过程中通过防护组件400将从患者口腔出飞溅的唾液收集并进行消毒,避免了对医护
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
[0071] 参照附图1‑17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的检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2] S1,位置调整,患者躺卧在检查装置上,按下电源开关503开启检查装置电源,按下上升开关505发送上升信号到控制器502,控制器502控制液压缸301伸出带动连接轴302沿
第五凹槽2020101的内壁向上滑动,靠背装置202推动患者上半身朝靠近踏板103方向运动,
将患者上半身抬起,按下下降开关506发送上升信号到控制器502,控制器502控制液压缸
301缩回带动连接轴302沿第五凹槽2020101的内壁向下滑动,靠背装置202推动患者上半身
朝远离踏板103方向运动,将患者上半身方向,将患者调整至合适的位置;
[0073] S2,启动防护装置,进行检查前,按下照明开关507和气泵开关508,照明开关507发送信号到控制器502,气泵开关508发送信号到控制器502,控制器502分别控制灯珠404、气
泵405和加热丝40603开启,气泵405通过气管40104在防护环403上开设的进气孔40301处产
生负压,将从患者处飞溅出的唾液从进气孔40301吸入,通过气管40104输入到螺旋铜管
40602的内部,加热丝40603开启后对螺旋铜管40602进行加热,将进入螺旋铜管40602内部
的唾液和空气进行加热杀菌,并将经过加热杀菌后的唾液和空气排出到外部;
[0074] S3,消毒,检查完成后,按下消毒开关504发送消毒信号到控制器502,控制器502分别控制第一气缸204013伸出、第二气缸20401803缩回,第一驱动电机20106、第二驱动电机
20206、第三驱动电机20306和水泵20402启动,第一气缸204013通过安装板204012推动第一
支撑架20407、第二支撑架20408和第三支撑架20409向上运动,第一支撑架20407通过推动
第一滚轴20403带动第一海绵20404与座位接触面层20108接触,第三支撑架20409通过推动
第二滚轴20405带动第二海绵20406与靠背接触面层20208接触,第二支撑架20408推动连接
管204010和第一弧形板204011向上运动,第二气缸20401803通过第四支撑架20401802带动
第二弧形板20401801、第三滚轴20401804和第三海绵20401805向上运动,第三海绵
20401805与扶手接触面层20308接触,水泵20402将容器20401内部的消毒液通过第一供水
管204014输入到第一弧形板204011的内部并喷到第一海绵20404和第二海绵20406的表面,
第二供水管204015将消毒液输入第二弧形板20401801的内部,并喷到第三海绵20401805的
表面,第一驱动电机20106带动第二齿轮201010转动,第二齿轮201010通过第一链条20107
带动第一齿轮20109转动,第一齿轮20109带动第一主动轮20103转动,第一主动轮20103带
动座位接触面层20108和第一被动轮20105转动,座位接触面层20108与第一海绵20404接
触,第一海绵20404中的消毒液对座位接触面层20108消毒,第二驱动电机20206带动第四齿
轮202010转动,第四齿轮202010通过第二链条20207带动第三齿轮20209转动,第三齿轮
20209带动第二主动轮20203转动,第二主动轮20203带动靠背接触面层20208和第二被动轮
20205转动,靠背接触面层20208与第二海绵20406接触,第二海绵20406中的消毒液对靠背
接触面层20208消毒,第三驱动电机20306带动第六齿轮202011转动,第六齿轮202011通过
第三链条20307带动第五齿轮203010转动,第五齿轮203010带动第三主动轮20303转动,第
三主动轮20303带动扶手接触面层20308和第三被动轮20305转动,扶手接触面层20308与第
三海绵20401805接触,第三海绵20401805中的消毒液对扶手接触面层20308消毒。
[0075] 具体的,按下电源开关503开启检查装置电源,通过操作上升开关505和下降开关506调整靠背装置202的位置,是患者的位置到到达合适的位置,进行检查前,按下照明开关
507和气泵开关508,照明开关507发送信号到控制器502,气泵开关508发送信号到控制器
502,控制器502分别控制灯珠404、气泵405和加热丝40603开启,灯珠404点亮后,便于医护
人员检查,气泵405通过气管40104在防护环403上开设的进气孔40301处产生负压,将从患
者处飞溅出的唾液从进气孔40301吸入,通过气管40104输入到螺旋铜管40602的内部,加热
丝40603开启后对螺旋铜管40602进行加热,将进入螺旋铜管40602内部的唾液和空气进行
加热杀菌,并将经过加热杀菌后的唾液和空气排出到外部,检查完成后,按下消毒开关504
发送消毒信号到控制器502,控制器502控制消毒组件200进行自动消毒,解决了目前中医科
临床检查过程中存在的在观察的过程中,从患者口腔中飞溅而出的唾液会漂浮在空气中,
被医护人员吸入后会对医护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以及由于身高的差异,不便于医护人员
对患者进行检查,在检查完成一个患者后,需要手动对患者坐过的位置消毒,导致医护人员
劳动轻度增加的问题。
[0076] 需要说明的是,消毒开关504、上升开关505、下降开关506、照明开关507、气泵开关508、控制器502、液压缸301、灯珠404、加热丝40603、第一气缸204013、第二气缸20401803、
第一驱动电机20106、第二驱动电机20206、第三驱动电机20306、水泵20402和气泵405具体
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
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0077] 消毒开关504、上升开关505、下降开关506、照明开关507、气泵开关508、控制器502、液压缸301、灯珠404、加热丝40603、第一气缸204013、第二气缸20401803、第一驱动电
机20106、第二驱动电机20206、第三驱动电机20306、水泵20402和气泵405的供电及其原理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0078]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
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