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158943.7

文献号 : CN11296113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辉李明王猛刘志远李国强段伟伟马晓宇

申请人 : 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涉及有机光电材料领域。该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的化学结构式如下:其中,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氘、卤素、氰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杂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稠环基;Ar1和Ar2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非取代的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杂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稠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螺环基。该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具有高效的电子阻挡能力及空穴输送能力,利用该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制备获得的器件具有高发光效率、低驱动电压、高耐热性,并且可提高器件色纯度及寿命。其可以广泛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

权利要求 :

1.一种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选自化学式15、

20、24、36、41、44、51、56、59、60、64、68、71、75和76中任一种:。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原料A和原料B反应生成中间体C;中间体C和原料D反应生成化学式15、20、24、36、41、

44、51、56、59、60、64、68、71、75和76中任一种的目标产物;

其中,所述原料A的结构式为: ,所述原料B的结构式为: ,所述中间体C的结构式为: ,所述原料D的结构式为: ;

其中,X为卤素,R1、R2、R3、R4、Ar1和Ar2与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的相同部分表示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A与所述原料B在甲苯、叔丁醇钠、钯催化剂和三叔丁基膦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所述中间体C;

所述中间体C与所述原料D也是在甲苯、叔丁醇钠、钯催化剂和三叔丁基膦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所述目标产物。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以及如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获得的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在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5.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阳极、阴极以及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有机物层,所述有机物层含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物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辅助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

说明书 :

一种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机电致发

光器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有机光电材料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000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宽视角、响应时间短、驱动电压低等特性,并可通过三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红色,绿色和蓝色)来实现全色OLED显示器,是最新一代平板显示技术,可用于平板显示器和照明光源,目前商品化的平板显示器已投入市场。照明光源由于其自身的绝对优势也很快将产业化。电致发光器件具有全固态结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是构成该器件的核心和基础。新材料的开发是推动电致发光技术不断进步的源动力,对原有材料制备和器件优化也是现在有机电致发光产业的研究热点。
[000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寿命及驱动电压等相互具有关联,若效率增加,则驱动电压相对降低,而在降低驱动电压并驱动时所发生的基于有机物质结晶化减少,最终呈现出寿命提高的倾向。但即使单纯地改善上述有机层,也无法将效率极大化。这是因为,只有在各有机物层之间的能量等级及T1值、物质的固有特性形成最佳的组合时,才能同时实现长寿命和高效率。近来,对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为了解决空穴传输层中的发光问题和驱动电压问题。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之间须存在发光辅助层,因此需要开发根据每个发光层的不同发光辅助层。
[0004]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0006]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0007]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其化学结构式如式1所示:
[0008]
[0009] 其中,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氘、卤素、氰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6‑C18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4元‑12元杂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8~C16的稠环基;
[0010] Ar1和Ar2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非取代的C6~C60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元~60元杂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6~C60稠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5~C60螺环基。
[0011]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如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0012] 原料A和原料B反应生成中间体C;中间体C和原料D反应生成结构式为式1的目标产物;
[0013] 其中,所述原料A的结构式为:Ar1‑NH2,所述原料B的结构式为:Ar2‑X,所述中间体C的结构式为: 所述原料D的结构式为:
[0014] 其中,X为卤素,R1、R2、R3、R4、Ar1和Ar2与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的式1中相同部分表示一致。
[0015]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以及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获得的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在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0016]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包括阳极、阴极以及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有机物层,所述有机物层含有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
[0017]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 本申请提供的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具有杂环结构,其具有高效的电子阻挡能力及空穴输送能力,利用本申请提供的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制备获得的器件具有高发光效率、低驱动电压、高耐热性,并且可提高器件色纯度及寿命。其可以广泛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尤其是将其作为发光辅助层的材料,其最高占据分子轨道值在空穴传输层与发光层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值之间,且具有高T1值,可以获得高发光效率、低驱动电压、高耐热性、使用寿命长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20]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其化学结构式如式1所示:
[0021]
[0022] 其中,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氘、卤素、氰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杂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稠环基;烷基为直链烷基、支链烷基或环烷基(也即是,取代或非取代的烷基可以为直链烷基、支链烷基、环烷基、至少1个取代基取代的直连烷基、至少1个取代基取代的支链烷基或至少1个取代基取代的环烷基);其中,烷基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氘、氰基和羟基中的一种或几种;芳基的取代基独立地选自卤素、氘、氨基、氰基、硝基和羟基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芳基的取代基独立地选自卤素、氘、氨基、氰基、硝基和羟基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杂芳基中的杂原子为氮、硫或氧。
[0023] 优选地,R1、R2、R3和R4中的烷基为C1‑C6烷基;芳基为C6‑C18芳基;杂芳基为4元‑12元杂芳基;稠环基为C8~C16稠环基。
[0024] 优选地,R1、R2、R3和R4的取代位置为所在环的任意位置。
[0025] 优选地,R1取代基的数量为0~3,R2、R4取代基的数量为0~4,R3取代基的数量为0~5。
[0026] 优选地,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与所在环上其他取代基相互形成取代或非取代的C3~C30脂肪族环、取代或非取代的C6~C60芳环、取代或非取代的2元~60元芳杂环、取代或非取代的C5~C60螺环。
[0027] 优选地,R1、R2、R3、R4之间相互形成取代或非取代的C3~C30脂肪族环、取代或非取代的C6~C60芳环、取代或非取代的2元~60元芳杂环、取代或非取代的C5~C60螺环;其中,脂肪族环、芳环、芳杂环、螺环上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至少选自氢、氘、卤素、氰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6‑C18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元~60元杂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5~C60螺环基中的一种。
[0028] 优选地,R3独立地选自氢、氘、氰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6烷基;R1、R2和R4为氢。
[0029] Ar1和Ar2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非取代的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杂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稠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螺环基。Ar1和Ar2中的芳基、杂芳基、稠环基和螺环基上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至少选自氢、氘、卤素、氰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6‑C18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元~60元杂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8~C16的稠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5~C60螺环基中的一种。优选地,Ar1和Ar2中的芳基为C6~C60芳基、杂芳基为2元~60元杂芳基、稠环基为C6~C60稠环基、螺环基为C5~C60螺环基。
[0030] 本申请中的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选自以下化学式1‑87中任一种:
[0031]
[0032]
[0033]
[0034]
[0035]
[0036]
[0037]
[0038]
[0039]
[0040]
[0041] 以上仅列举了一些具体的结构形式,但是本申请的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不局限上述分子结构,凡是这些基团及其取代位置简单变换都可以得到其他具体的分子结构均包含在本申请的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范围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42] 本申请提供的具有杂环结构的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具有高效的电子阻挡能力及空穴输送能力。
[0043]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上述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44] 步骤一:原料A和原料B反应生成中间体C。
[0045]
[0046] 将原料A与原料B溶解在甲苯中,置换掉空气,氮气环境下加入NaOt‑Bu、Pd2(dba)3、P(t‑Bu)3,加热回流,经薄层色谱确认反应终点,将反应冷却至室温,分液、水洗,有机相进行浓缩,得到固体进行干燥,柱层析提纯,得到中间体化合物C。
[0047] 步骤二:中间体C和原料D反应生成结构式为式1的目标产物。
[0048]
[0049] 将中间体C与原料D溶解在甲苯中,置换掉体系空气,氮气环境下加入NaOt‑Bu、Pd2(dba)3、P(t‑Bu)3,加热回流,经薄层色谱确认反应终点,将反应冷却至室温,过滤得到固体,固体进行水洗,过滤,干燥,柱层析提纯,得到结构式为式1的目标产物。
[0050] 其中,X为卤素(例如可以为氯、溴或碘),R1、R2、R3、R4、Ar1和Ar2与上述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的式1中相同部分表示一致。
[0051]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上述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在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具体来说,上述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用于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发光辅助层的材料。
[0052]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包括阳极、阴极以及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有机物层,有机物层含有上述所述的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
[0053] 本申请中的有机物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辅助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上述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作为所述发光辅助层的材料。
[0054]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55] 实施例1:制备化合物2
[0056] 步骤一:中间体2‑1合成
[0057]
[0058] 将4‑溴联苯(19.0g,81.6mmol),苯胺(7.6g,81.6mmol),叔丁醇钠(15.7g,163.2mmol)加入反应瓶中,氮气置换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甲苯(160ml),氮气置换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三(二亚苄基丙酮)双钯(0.75g,0.816mmol),50%三叔丁基膦(0.66g,
1.632mmol),氮气置换3次,升温至120℃搅拌10h。冷却至室温,加入160ml水搅拌30min,抽滤得固体烘干,通过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固体化合物15.4g,收率77%。
[0059] 步骤二:化合物2合成
[0060]
[0061] 将中间体2‑1(15.4g,62.8mmol),化合物E:4‑(4’‑氯‑[1,1’:2’,1”‑三联苯]‑4‑基)二苯并[b,d]呋喃(27g,62.8mmol),叔丁醇钠(12g,125.6mmol)加入反应瓶中,氮气置换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甲苯(150ml),氮气置换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三(二亚苄基丙酮)双钯(0.58g,0.628mmol),50%三叔丁基膦(0.51g,1.256mmol),氮气置换3次,升温至120℃搅拌
10h。冷却至室温,加入160ml水搅拌30min,抽滤得固体烘干,通过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固体化合物26g,收率65%。
[0062] 质谱:计算值为639.78;测试值为639.58。元素分析:计算值为C:90.11%;H:5.20%;N:2.19%;O:2.5%;测试值为C:89.87%;H:5.38%;N:2.20%;O:2.55%。
[0063] 实施例2:制备化合物6
[0064] 步骤一:中间体6‑1合成
[0065]
[0066] 将4‑(2‑萘基)苯胺(10.4g,47.4mmol),2‑(4‑溴苯基)萘(13.4g,47.4mmol),叔丁醇钠(9.1g,94.8mmol)加入反应瓶中,氮气置换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甲苯(100ml),氮气置换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三(二亚苄基丙酮)双钯(0.43g,0.474mmol),50%三叔丁基膦(0.38g,0.948mmol),氮气置换3次,升温至120℃搅拌10h。冷却至室温,加入100ml水搅拌30min,抽滤得固体烘干,通过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固体化合物15g,收率75%。
[0067] 步骤二:化合物6合成
[0068]
[0069] 将中间体6‑1(15g,35.6mmol),化合物E:4‑(4’‑氯‑[1,1’:2’,1”‑三联苯]‑4‑基)二苯并[b,d]呋喃(15.34g,35.6mmol),叔丁醇钠(6.84g,71.2mmol)加入反应瓶中,氮气置换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甲苯(100ml),氮气置换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三(二亚苄基丙酮)双钯(0.33g,0.356mmol),50%三叔丁基膦(0.29g,0.712mmol),氮气置换3次,升温至120℃搅拌10h。冷却至室温,加入100ml水搅拌30min,抽滤得固体烘干,通过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固体化合物19.1g,收率66%。
[0070] 质谱:计算值为815.32;测试值为815.48。元素分析:计算值为C:91.26%;H:5.06%;N:1.72%;O:1.96%;测试值为C:91.32%;H:5.0%;N:1.70%;O:1.98%。
[0071] 实施例3:制备化合物7
[0072] 步骤一:中间体7‑1合成
[0073]
[0074] 将4‑(1‑萘基)苯胺(10.4g,47.4mmol),1‑(4‑溴苯基)萘(13.4g,47.4mmol),叔丁醇钠(9.1g,94.8mmol)加入反应瓶中,氮气置换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甲苯(100ml),氮气置换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三(二亚苄基丙酮)双钯(0.43g,0.474mmol),50%三叔丁基膦(0.38g,0.948mmol),氮气置换3次,升温至120℃搅拌10h。冷却至室温,加入100ml水搅拌30min,抽滤得固体烘干,通过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固体化合物15g,收率75%。
[0075] 步骤二:化合物7合成
[0076]
[0077] 将中间体7‑1(15g,35.6mmol),化合物E:4‑(4’‑氯‑[1,1’:2’,1”‑三联苯]‑4‑基)二苯并[b,d]呋喃(15.34g,35.6mmol),叔丁醇钠(6.84g,71.2mmol)加入反应瓶中,氮气置换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甲苯(100ml),氮气置换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三(二亚苄基丙酮)双钯(0.33g,0.356mmol),50%三叔丁基膦(0.29g,0.712mmol),氮气置换3次,升温至120℃搅拌10h。冷却至室温,加入100ml水搅拌30min,抽滤得固体烘干,通过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固体化合物19g,收率65%。
[0078] 质谱:计算值为815.32;测试值为815.98。元素分析:计算值为C:91.26%;H:5.06%;N:1.72%;O:1.96%;测试值为C:91.31%;H:5.02%;N:1.71%;O:1.96%。
[0079] 实施例4:制备化合物19
[0080] 步骤一:中间体19‑1合成
[0081]
[0082] 将3‑氨基联苯(9.4g,55.3mmol),2‑溴‑9,9‑二甲基‑9H‑芴(15.1g,55.3mmol),叔丁醇钠(10.6g,110.6mmol)加入反应瓶中,氮气置换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甲苯(110ml),氮气置换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三(二亚苄基丙酮)双钯(0.5g,0.553mmol),50%三叔丁基膦(0.45g,1.106mmol),氮气置换3次,升温至120℃搅拌10h。冷却至室温,加入100ml水搅拌30min,抽滤得固体烘干,通过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固体化合物16g,收率80%。
[0083] 步骤二:化合物19合成
[0084]
[0085] 将中间体19‑1(16g,44.3mmol),化合物E:4‑(4’‑氯‑[1,1’:2’,1”‑三联苯]‑4‑基)二苯并[b,d]呋喃(19.1g,44.3mmol),叔丁醇钠(8.5g,88.6mmol)加入反应瓶中,氮气置换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甲苯(100ml),氮气置换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三(二亚苄基丙酮)双钯(0.41g,0.443mmol),50%三叔丁基膦(0.36g,0.886mmol),氮气置换3次,升温至120℃搅拌10h。冷却至室温,加入100ml水搅拌30min,抽滤得固体烘干,通过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固体化合物22.8g,收率68%。
[0086] 质谱:计算值为755.94;测试值为755.67。元素分析:计算值为C:90.50%;H:5.39%;N:1.92%;O:2.19%;测试值为C:90.68%;H:5.35%;N:1.86%;O:2.11%。
[0087] 实施例5:制备化合物28
[0088] 步骤一:中间体28‑1合成
[0089]
[0090] 将4‑氨基联苯(6.97g,41.2mmol),4‑溴‑9,9‑二苯基‑9H‑芴(16.37g,41.2mmol),叔丁醇钠(7.92g,82.4mmol)加入反应瓶中,氮气置换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甲苯(100ml),氮气置换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三(二亚苄基丙酮)双钯(0.38g,0.412mmol),50%三叔丁基膦(0.33g,0.824mmol),氮气置换3次,升温至120℃搅拌10h。冷却至室温,加入100ml水搅拌30min,抽滤得固体烘干,通过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固体化合物16.4g,收率82%。
[0091] 步骤二:化合物28合成
[0092]
[0093] 将中间体28‑1(16.4g,33.8mmol),化合物E:4‑(4’‑氯‑[1,1’:2’,1”‑三联苯]‑4‑基)二苯并[b,d]呋喃(14.56g,33.8mmol),叔丁醇钠(6.5g,67.6mmol)加入反应瓶中,氮气置换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甲苯(100ml),氮气置换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三(二亚苄基丙酮)双钯(0.31g,0.338mmol),50%三叔丁基膦(0.27g,0.676mmol),氮气置换3次,升温至120℃搅拌10h。冷却至室温,加入100ml水搅拌30min,抽滤得固体烘干,通过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固体化合物18.7g,收率63%。
[0094] 质谱:计算值为879.35;测试值为880.11。元素分析:计算值为C:91.44%;H:5.15%;N:1.59%;O:1.82%;测试值为C:91.20%;H:5.20%;N:1.69%;O:1.91%。
[0095] 实施例6:制备化合物53
[0096] 步骤一:中间体53‑1合成
[0097]
[0098] 将4‑氨基联苯(8.2g,48.5mmol),4‑溴三苯胺(15.7g,48.5mmol),叔丁醇钠(9.3g,97mmol)加入反应瓶中,氮气置换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甲苯(100ml),氮气置换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三(二亚苄基丙酮)双钯(0.44g,0.485mmol),50%三叔丁基膦(0.39g,0.97mmol),氮气置换3次,升温至120℃搅拌10h。冷却至室温,加入100ml水搅拌30min,抽滤得固体烘干,通过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固体化合物16.3g,81.5%。
[0099] 步骤二:化合物53合成
[0100]
[0101] 将中间体53‑1(16.3g,39.5mmol),化合物E:4‑(4’‑氯‑[1,1’:2’,1”‑三联苯]‑4‑基)二苯并[b,d]呋喃(17g,39.5mmol),叔丁醇钠(7.6g,79mmol)加入反应瓶中,氮气置换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甲苯(100ml),氮气置换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三(二亚苄基丙酮)双钯(0.36g,0.395mmol),50%三叔丁基膦(0.32g,0.79mmol),氮气置换3次,升温至120℃搅拌10h。冷却至室温,加入100ml水搅拌30min,抽滤得固体烘干,通过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固体化合物20.3g,收率64%。
[0102] 质谱:计算值为806.99;测试值为806.26。元素分析:计算值为C:89.30%;H:5.25%;N:3.47%;O:1.98%;测试值为C:89.35%;H:5.16%;N:3.45%;O:2.04%。
[0103] 实施例7:制备化合物83
[0104] 步骤一:中间体83‑1合成
[0105]
[0106] 将2‑氨基蒽(15g,77.6mmol),2‑溴芘(22g,77.6mmol),叔丁醇钠(14.9g,155.2mmol)加入反应瓶中,氮气置换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甲苯(200ml),氮气置换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三(二亚苄基丙酮)双钯(0.7g,0.776mmol),50%三叔丁基膦(0.62g,
0.155mmol),氮气置换3次,升温至120℃搅拌10h。冷却至室温,加入100ml水搅拌30min,抽滤得固体烘干,通过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固体化合物24.5g,收率62.3%。
[0107] 步骤二:化合物83合成
[0108]
[0109] 将中间体83‑1(24.5g,62.3mmol),化合物E:4‑(4’‑氯‑[1,1’:2’,1”‑三联苯]‑4‑基)二苯并[b,d]呋喃(26.8g,62.3mmol)、叔丁醇钠(11.9g,125.6mmol)加入反应瓶中,氮气置换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甲苯(150ml),氮气置换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三(二亚苄基丙酮)双钯(0.57g,0.628mmol),50%三叔丁基膦(0.5g,1.256mmol),氮气置换3次,升温至120℃搅拌10h。冷却至室温,加入160ml水搅拌30min,抽滤得固体烘干,通过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固体化合物34.3g,收率70%。
[0110] 质谱:计算值为787.94;测试值为787.6。元素分析:计算值为C:91.46%;H:4.73%;N:1.78%;O:2.03%;测试值为C:91.45%;H:4.65%;N:1.74%;O:2.06%。
[0111] 其他实施例测试数据见表1。
[0112] 表1.实施例8‑23制备的化合物的质谱和元素分析结果表
[0113]
[0114]
[011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以上化合物。
[0116] 为了更进一步的描述本发明,以下列举更具体的实施例。
[0117] 器件实施例1
[0118] 本发明的化合物用做发光辅助层物质并采用通常的方法来制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首先,在形成于有机基板的ITO层上以60nm的厚度真空沉积4,4',4”‑三[2‑萘基苯基氨基]三苯基胺(2‑TNATA)作为空穴注入层,在形成的空穴注入层上面真空蒸镀厚度为30nm的N'‑二(1‑萘基)‑N,N'‑二苯基‑(1,1'‑联苯)‑4,4'‑二胺(NPB)作为空穴传输层,在上述空穴注入层上以10nm的厚度真空沉积本发明的化合物2来形成发光辅助层,然后在上述辅助层上蒸镀厚度为30nm的9,10‑二(萘‑2‑基)蒽(ADN)作为主体材料和掺杂材料4,4'‑双[4‑(二对甲苯基氨基)苯乙烯基]联苯(DPAVBi)。主体材料和掺杂材料的重量比为97:3。接着,在上述发光层上以10nm的厚度真空沉积(1,1‑二苯基)‑4‑二(2‑甲基‑8‑喹啉酮)铝(简称:BAlq)来形成空穴阻挡层,在上述空穴阻挡层上以40nm的厚度真空沉积三(8‑羟基喹啉)铝(简称:Alq3)来形成电子传输层。然后,以0.2nm的厚度沉积作为卤化碱金属的LiF来形成电子注入层,接着,以150nm的厚度沉积铝来形成阴极,制备出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0119]
[0120] 器件实施例2
[0121] 除了用化合物6替代化合物2以外,用与器件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发光器件。
[0122] 器件实施例3
[0123] 除了用化合物7替代化合物2以外,用与器件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发光器件。
[0124] 器件实施例4
[0125] 除了用化合物15替代化合物2以外,用与器件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发光器件。
[0126] 器件实施例5
[0127] 除了用化合物19替代化合物2以外,用与器件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发光器件。
[0128] 器件实施例6
[0129] 除了用化合物20替代化合物2以外,用与器件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发光器件。
[0130] 器件实施例7
[0131] 除了用化合物24替代化合物2以外,用与器件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发光器件。
[0132] 器件实施例8
[0133] 除了用化合物28替代化合物2以外,用与器件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发光器件。
[0134] 器件实施例9
[0135] 除了用化合物36替代化合物2以外,用与器件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发光器件。
[0136] 器件实施例10
[0137] 除了用化合物41替代化合物2以外,用与器件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发光器件。
[0138] 器件实施例11
[0139] 除了用化合物44替代化合物2以外,用与器件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发光器件。
[0140] 器件实施例12
[0141] 除了用化合物48替代化合物2以外,用与器件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发光器件。
[0142] 器件实施例13
[0143] 除了用化合物51替代化合物2以外,用与器件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发光器件。
[0144] 器件实施例14
[0145] 除了用化合物53替代化合物2以外,用与器件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发光器件。
[0146] 器件实施例15
[0147] 除了用化合物56替代化合物2以外,用与器件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发光器件。
[0148] 器件实施例16
[0149] 除了用化合物59替代化合物2以外,用与器件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发光器件。
[0150] 器件实施例17
[0151] 除了用化合物60替代化合物2以外,用与器件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发光器件。
[0152] 器件实施例18
[0153] 除了用化合物64替代化合物2以外,用与器件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发光器件。
[0154] 器件实施例19
[0155] 除了用化合物68替代化合物2以外,用与器件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发光器件。
[0156] 器件实施例20
[0157] 除了用化合物71替代化合物2以外,用与器件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发光器件。
[0158] 器件实施例21
[0159] 除了用化合物75替代化合物2以外,用与器件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发光器件。
[0160] 器件实施例22
[0161] 除了用化合物76替代化合物2以外,用与器件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发光器件。
[0162] 器件实施例23
[0163] 除了用化合物83替代化合物2以外,用与器件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发光器件。
[0164] 对比例1
[0165] 除了用化合物N‑([1,1’‑联苯]‑4‑基)‑3’‑(9H‑咔唑‑9‑基)‑N‑(4‑(二苯并[b,d]呋喃‑4‑基)苯基)‑[1,1’‑联苯]‑4‑胺(IK‑HTM636)替代化合物2以外,用与器件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发光器件。
[0166]
[0167] 对于所有制作的有机EL元件,施加电压使得电流密度达到10mA/cm2,进行外部量2
子效率的评价。另外,对有机EL元件施加电压使得电流密度达到50mA/cm ,进行90%寿命(LT90)的评价。结果示于表2。在此,90%寿命(LT90)是指,在恒电流驱动时亮度下降至初始亮度的90%为止的时间(hr)。
[0168] 表2.器件实施例1‑23以及对比例1制备获得的器件的性能评价表
[0169]
[0170]
[0171] 从测试数据看,本发明的化合物用作发光辅助层材料来制作蓝色电致发光元件,与对比例相比发光效率相当,寿命方面略优。
[0172]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具有高效的电子阻挡能力及空穴输送能力,利用该有机发光辅助层材料制备获得的器件具有高发光效率、低驱动电压、高耐热性,并且可提高器件色纯度及寿命。其可以广泛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尤其是将其作为发光辅助层的材料,其最高占据分子轨道值在空穴传输层与发光层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值之间,且具有高T1值,可以获得高发光效率、低驱动电压、高耐热性、使用寿命长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017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