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142973.9

文献号 : CN11296529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万业余思慧

申请人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学组件、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所述光学组件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底部;所述第一背板设置在所述光学组件的底部,所述第二背板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背板远离所述光学组件的一侧,且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背板部分相贴;所述侧板环绕所述显示面板和光学组件;所述第一背板和所述第二背板之间形成空腔,所述显示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本申请通过设置两个堆叠的背板,且在两个背板之间设置空腔,容纳显示控制组件,使得显示控制组件不会占用显示装置的边框面积,从而实现了窄边框;另外,显示装置的边框是整体结构,使得显示装置更加美观大方。

权利要求 :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和显示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光学组件,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底部,沿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包括依次堆叠设置的光学膜片、导光板和第一反射片;

第一背板,设置在所述光学组件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反射片相贴,且支撑所述显示面板和光学组件;以及

第二背板,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背板远离所述光学组件的一侧,且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背板部分相贴;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侧板环绕所述显示面板和光学组件;

所述第一背板和所述第二背板之间形成空腔,且所述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是一体成型的结构,所述第一背板的第一端朝向所述底板突出形成第一外凸部,所述第一背板的第二端朝向所述底板突出形成第二外凸部,所述第一外凸部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二外凸部与所述底板相贴;所述显示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内,并与所述显示面板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凸部与所述第一反射片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形状为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中,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朝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延伸,且突出于所述光学组件;

光源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且朝向所述光学组件设置;以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形状为U型,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背板之间,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相贴,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三端设置在所述光源组件的顶部,与所述显示面板抵接,且同时覆盖所述光源组件;所述第二支架由不透光材料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反射片,所述第二反射片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三端,朝向所述光源组件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板的第一外凸部、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一支架均设有对应的螺纹孔,所述第一背板的第一外凸部、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一支架通过螺钉固定;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反射片之间,且所述第一支撑件覆盖所述第一支架的螺纹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组件通过覆晶薄膜与所述显示面板连通,所述覆晶薄膜上设有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朝向所述第二背板的侧板;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固定在所述侧板上,且与所述驱动芯片相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晶薄膜中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的部分位于绑定区,且所述覆晶薄膜与所述显示面板朝向光学组件的一面连接;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覆盖所述绑定区的遮光层。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背板的侧板包括相连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背板的底板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由所述侧板的顶部朝所述底板弯折180°形成,且所述第二侧板的顶部与所述散热板抵接。

8.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第二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一背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显示面板抵接,所述第二外凸部通过所述第三支撑件与所述光学组件抵接;

所述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的制作材料包括泡棉或橡胶。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光学组件;

第一背板,设置在所述光学组件的底部,与所述光学组件相贴;以及第二背板,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背板远离所述光学组件的一侧,且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背板部分相贴;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连接,且环绕所述光学组件;

所述第一背板的第一端朝向所述底板突出形成第一外凸部,所述第一外凸部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第一空腔。

说明书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0002] 液晶显示装置(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众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市场越来越追求电子设备的窄薄化,例如现在的笔记本电
脑、手机、平板电脑等需要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越来越薄,边框越来越窄,因此液晶显
示装置也需要窄薄化。
[0003] 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为该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的背光模组(Backlight Module),由于目前的背光大都采用侧入式光源,且背光模组的侧边还需要
预留散光距离,导致液晶显示装置的边框难以做的更窄;另外,目前液晶显示装置的外边框
大都采用拼接结构,存在拼接痕迹,影响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美观

发明内容

[0004]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够达到窄边框,又能够使边框为一个整体的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000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和显示控制组件,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学组件、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所述光学组件设置在所述显示面
板的底部,沿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包括依次堆叠设置的光学膜片、导光板和第一反射
片;所述第一背板设置在所述光学组件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反射片相贴,且支撑所述显示面
板和光学组件;所述第二背板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背板远离所述光
学组件的一侧,且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背板部分相贴;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连接,且环绕所
述显示面板和光学组件;所述第一背板和所述第二背板之间形成空腔,所述显示控制组件
设置在所述空腔内。
[0006] 可选的,所述第一背板的第一端朝向所述底板突出形成第一外凸部,所述第一背板的第二端朝向所述底板突出形成第二外凸部,所述第一外凸部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第一
空腔,所述第二外凸部与所述底板相贴;所述显示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内,并与所
述显示面板连通。
[0007] 可选的,所述第一外凸部与所述第一反射片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第一支架、光源组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形状为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设
置在所述第二空腔中,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朝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延伸,且突出于所述
光学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且朝向所述光学组件设置;所述第
二支架的形状为U型,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背
板之间,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相贴,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三端设
置在所述光源组件的顶部,与所述显示面板抵接,且同时覆盖所述光源组件;所述第二支架
由不透光材料构成。
[0008] 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反射片,所述第二反射片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三端,朝向所述光源组件设置。
[0009] 可选的,所述第一背板的第一外凸部、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一支架均设有对应的螺纹孔,所述第一背板的第一外凸部、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一支架通过螺钉固定;所述
背光模组包括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反射
片之间,且所述第一支撑件覆盖所述第一支架的螺纹孔。
[0010] 可选的,所述显示控制组件通过覆晶薄膜与所述显示面板连通,所述覆晶薄膜上设有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朝向所述第二背板的侧板;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散热板,所述散
热板固定在所述侧板上,且与所述驱动芯片相贴。
[0011] 可选的,所述覆晶薄膜中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的部分位于绑定区,且所述覆晶薄膜与所述显示面板朝向光学组件的一面连接;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覆盖所述绑定区的遮光
层。
[0012] 可选的,所述第二背板的侧板包括相连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背板的底板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由所述侧板的顶部朝所述底板弯折180°形成,且
所述第二侧板的顶部与所述散热板抵接。
[0013] 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第二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一背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显示面板抵接,所述第二外凸部通过所述第三支撑件与所述光学
组件抵接;所述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的制作材料包括泡棉或橡胶。
[0014]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上述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学组件、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所述第一背板设置在所述光学组件的底部,与所述光学组件相贴;所
述第二背板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背板远离所述光学组件的一侧,且
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背板部分相贴;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连接,且环绕所述光学组件;所述
第一背板的第一端朝向所述底板突出形成第一外凸部,所述第一外凸部与所述底板之间形
成第一空腔。
[0015] 本申请中,通过设置两个堆叠的背板,且在两个背板之间设置空腔,容纳显示控制组件,使得显示控制组件不会占用显示装置的边框面积,从而实现了窄边框;另外,光学组
件和显示面板都由第一背板支撑,省去了胶框等结构,进一步缩减了边框面积;而且,整个
显示装置的底部和侧面都是由一体结构的第二背板形成,第二背板紧密地环绕着显示面板
和光学组件,因此不存在边框的拼接现象,使得显示装置更加美观大方。

附图说明

[0016]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
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
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0017]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0018]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0019] 图3是图1中另一种A的放大示意图;
[0020] 图4是图1中B的放大示意图;
[0021]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0022] 其中,100、显示装置;200、显示面板;210、第一偏光片;220、第二偏光片;230、阵列基板;240、彩膜基板;250、遮光层;300、背光模组;310、光学组件;311、光学膜片;312、导光
板;313、第一反射片;314、挡光板;320、第一背板;321、第一背板的第一端;322、第一外凸
部;323、第一背板的第二端;324、第二外凸部;325、弯曲部;330、第二背板;331、底板;332、
侧板;3321、第一侧板;3322、第二侧板;340、空腔;341、第一空腔;342、第二空腔;350、第一
支架;351、第一支架的第一端;352、第一支架的第二端;360、光源组件;361、光源电路板;
362、光源;370、第二支架;371、第二支架的第一端;372、第二支架的第二端;373、第二支架
的第三端;380、第二反射片;390、散热板;400、显示控制组件;410、覆晶薄膜;411、绑定区;
420、驱动芯片;500、第一支撑件;510、第二支撑件;520、第三支撑件;600、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
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0024]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除非另有说明,限定有“第一”、“第
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
以上。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为不排他的包含,可能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
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0025] 另外,“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相对位置关系描述的,仅
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6] 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
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27] 目前显示装置大多将印刷电路板或其它显示控制组件做在边框内,这样使得显示装置的边框面积增大;而且,目前通常用胶框和背板结合的方式固定和保护显示面板以及
显示装置内的其它结构,这样同样会使得显示装置的边框面积增大,还会导致显示装置的
外边框由多个结构拼接而成,不仅安装麻烦,还影响产品的外观形象。
[0028]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改善上述技术问题。如图1‑3所示,所述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面板200、背光模组300和显示控制组件400,所述显示控制组件400包括印
刷电路板、电源板等控制组件,所述背光模组300包括光学组件310、第一背板320和第二背
板330,所述光学组件310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200的底部,沿背离所述显示面板200的方向
包括依次堆叠设置的光学膜片311、导光板312和第一反射片313;所述第一背板320设置在
所述光学组件310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反射片313相贴;所述第二背板330包括底板331和侧
板332,所述底板331设置在所述第一背板320远离所述光学组件310的一侧,且所述底板331
与所述第一背板320部分相贴;所述侧板332与所述底板331连接,且环绕所述显示面板200
和光学组件310;所述第一背板320和所述第二背板330之间形成空腔340,所述显示控制组
件400设置在所述空腔340内。
[0029] 本申请中,通过设置两个堆叠的背板,且在两个背板之间设置空腔340,容纳显示控制组件400,使得显示控制组件400不会占用显示装置100的边框面积,从而实现了窄边
框;另外,光学组件310和显示面板200都由第一背板320支撑,省去了胶框等结构,进一步缩
减了边框面积;而且,整个显示装置100的底部和侧面都是由一体结构的第二背板330形成,
第二背板330紧密地环绕着显示面板200和光学组件310,因此不存在边框的拼接现象,使得
显示装置100更加美观大方。
[0030]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背板的第一端321朝向所述底板331突出形成第一外凸部322,所述第一背板的第二端323朝向所述底板331突出形成第二外凸部324,所述第一
外凸部322与所述底板331之间形成第一空腔341,即上述空腔340;所述第二外凸部324与所
述底板331相贴;所述显示控制组件400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341内,并与所述显示面板200
连通。另外,所述第一背板320的两端之间可以同样设置多个朝向所述底板331突出的外凸
部。外凸部的设计不仅使得第一背板320与光学组件310之间形成空腔容纳其它器件,还能
够提高第二背板330的刚性,防止显示装置100受到挤压时导致第二背板330开裂,还能减小
第一背板320与第一反射片313之间的磨损。
[0031] 除第一外凸部322外,其它的外凸部均与第二背板330的底板331抵接,提高第一背板320的稳定性;第一外凸部322与第二背板330的底板331之间存在间隙,形成第一空腔
341,显示控制组件400设置在第一空腔341内;由于第一外凸部322是由第一背板的第一端
321外凸形成的,连接显示面板200和印刷电路板的线路较短,有利于减少材料成本。显示控
制组件400固定在第一外凸部322上,这样当显示装置100受到撞击或者晃动的时候,能够减
轻从第二背板330传递出的震动感,可以起到加强对显示控制组件400的保护效果;至于显
示控制组件400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
[0032] 第一背板320中的所有外凸部的形状可以相同,相邻两个外凸部之间的间距也可以相同,这样有利于同时对第一背板320中的外凸部进行加工;第二背板330中的底板331可
以是高度不同的结构,在第一外凸部322附近的底部深度较大,从而与第一外凸部322之间
形成第一空腔341;其它位置的底部深度较小,从而与其它外凸部抵接。第一背板320和第二
背板330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是两个分开的结构,后续通过将第一外凸部322与
底板331粘接或焊接固定。
[0033]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外凸部322与所述第一反射片313之间形成第二空腔342,所述背光模组300包括第一支架350、光源组件360和第二支架370,所述第一支架350的
形状为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351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342中,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
352朝所述显示面板200的方向延伸,且突出于所述光学组件310;所述光源组件360固定在
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352,且朝向所述光学组件310设置;所述第二支架370的形状为U型,
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371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351与所述第一背板320之间,所
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372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352相贴,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三端373设
置在所述光源组件360的顶部,与所述显示面板200抵接,支撑所述显示面板200;而且第二
支架的第三端373同时覆盖所述光源组件360。所述第二支架370由不透光材料构成,因此位
于光源组件360顶部的第二支架的第三端373可以将光线阻挡住,防止漏光。
[0034] 另外,第一支架350采用金属铝材料,由铝挤工艺形成;光源组件360包括光源电路板361和光源362,光源电路板361粘贴在第一支架的第二端352;当显示面板200长时间工作
时,光源电路板361会发热,由于铝金属的散热效果较好,因此能够及时将光源电路板361产
生的热量散发掉。本申请中的显示装置100内部结构排列紧密,极大地缩小了显示装置100
的厚度和边框宽度,若散热效果差很容易导致显示装置100升温,影响使用寿命;基于此,本
申请将光源电路板361、印刷电路板都与金属材料相贴,极大地增加了散热效果。
[0035]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模组300还包括第二反射片380,所述第二反射片380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三端373,朝向所述光源组件360设置。第二反射片380能够将光源362发出
的光反射回来,使得光线只能进入到导光板312中,因此可以提高光源362的利用率。
[0036] 另外,所述显示控制组件400通过覆晶薄膜(COF,Chip On Film)410与所述显示面板200连通,所述覆晶薄膜410上设有驱动芯片420(Driver IC),所述驱动芯片朝向所述第
二背板330的侧板332;而在第二背板330的侧板332上设有散热板390,散热板390与驱动芯
片420相贴,对驱动芯片420进行散热,而且散热板390、驱动芯片420、覆晶薄膜410和第一支
架350依次抵接,使得覆晶薄膜410不易松动,能够与印刷电路板以及显示面板200之间保持
良好的连接效果。
[0037] 其中,所述覆晶薄膜410中与所述显示面板200连接的部分(COF bonding)位于绑定区411,且所述覆晶薄膜410与所述显示面板200朝向光学组件310的一面连接;所述显示
面板200包括覆盖所述绑定区411的遮光层250。搭配显示面板200的COF bonding在显示面
板200玻璃的下侧,可被设置在显示面板200玻璃四周的BM遮盖,可视面看不到COF(Chip On 
Film,覆晶薄膜)组件,更加美观。
[0038] 具体的,所述显示面板200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230和彩膜基板240,阵列基板230外侧设有第一偏光片210,彩膜基板240的外侧设有第二偏光片220;本申请中,阵列基板
230设置在出光面,即面向使用者,阵列基板230的边缘突出于彩膜基板240,在该突出位置
设有GOA电路和遮光层250,COF bonding连接在该GOA电路中,且被遮光层250遮挡住。
[0039] 所述第一背板320的第一外凸部322、所述第二支架370和所述第一支架350通过螺钉600固定,所述第一背板320的第一外凸部322、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371和所述第一支
架的第一端351可以均设有对应的螺纹孔;也可以只在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351上开设螺
纹孔,在第一背板320的第一外凸部322、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371对应地开设通孔;螺钉
600从第一背板320伸入,朝上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371和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351固
定;螺钉600的数量可以有多个,可以多排多列地分布在所述第一背板320的底部,加强第一
背板320、第一支架350和第二支架370的固定强度。
[0040] 另外,所述背光模组300包括第一支撑件500,所述第一支撑件500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351与所述第一反射片313之间,且所述第一支撑件500覆盖所述第一支架350
的螺纹孔。当拧紧螺钉600时,为了避免第一反射片313受到较大的挤压力,将第一支架的第
一端351的顶部做部分下沉设计,使得第一支架的第一端351的一部分与第一反射片313抵
接,支撑光学组件310,第一支架的第一端351的另一部与第一反射片313之间存在间隙,以
容纳第一支撑件500,第一支撑件500可采用泡棉或橡胶等材质,对第一支架350和第一反射
片313进行缓冲,避免在拧紧螺钉600时,使得第一反射片313受到较大的挤压力,导致第一
反射片313破裂。
[0041] 图4中,在显示装置100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背板的第二端323朝向所述显示面板200的方向弯曲形成弯曲部325,该弯曲部325上套设有第二支撑件510,使得第一背板的第
二端323通过所述第二支撑件510与所述显示面板200抵接,第二支撑件510采用泡棉或橡胶
等柔性材料,从而使第一背板320在对显示面板200进行支撑的同时,还防止损伤显示面板
200。
[0042] 在第一背板320的第二外凸部324与光学组件310之间还设有第三支撑件520,第三支撑件520同样采用泡棉或橡胶等柔性材料,第三支撑件520在对光学组件310进行支撑的
同时,还防止刮伤第一反射片313。第三支撑件520可以填充整个第二外凸部324与光学组件
310围成的空间内,也可以只设置在光学组件310的边缘位置。
[0043] 而且,在导光板312的侧面还设有挡光板314,挡光板314设置在导光板312与第一背板320的弯曲部325之间,贴在导光板312的侧面,使光线集成地朝导光板312的正面散发
出去。
[0044] 在图1‑4中,所述第二背板330的侧板332的顶部是光滑的,可以通过将侧板332的弯折,使侧板332弯折形成相连的第一侧板3321和第二侧板3322,所述第一侧板3321与所述
第二背板330的底板331连接,所述第二侧板3322由所述侧板332的顶部朝所述底板331弯折
180°形成;将侧板332的顶部形成光滑圆润的圆角后,能够防止刮伤。且所述第二侧板3322
的顶部与所述散热板390抵接,第二侧板3322的侧面还与显示面板200、光学组件310相贴,
这样不需要额外在第二背板330和显示组件中填充其它的结构,就能够达到稳固的效果,且
防止外界观察到显示装置100中的内部结构,起到美观的效果。
[0045] 如图5所示,作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上述显示装置100中的背光模组300,所述背光模组300包括光学组件310、第一背板320和第二背板330,所述第
一背板320设置在所述光学组件310的底部,与所述光学组件310相贴;所述第二背板330包
括底板331和侧板332,所述底板331设置在所述第一背板320远离所述光学组件310的一侧,
且所述底板331与所述第一背板320部分相贴;所述侧板332与所述底板331连接,且环绕所
述光学组件310;所述第一背板的第一端321朝向所述底板331突出形成第一外凸部322,所
述第一外凸部322与所述底板331之间形成第一空腔341。
[0046] 采用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300不仅存在第一空腔341容纳显示装置100中的控制组件,减小边框,同时还背光模组300中的第一背板320对显示装置100中的显示组件进行支
撑,第二背板330与第一背板320之间存在空腔,当第二背板330受到撞击或晃动时,空腔结
构可以对第一背板320以及与第一背板320连接的显示组件进行缓冲;第二背板330是一个
整体结构,能够同时环绕显示组件的底部和四周,不需要和其它结构进行拼接,因此使得显
示装置100外部具有较好的美观效果。
[0047] 本申请所陈述各种结构的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在此仅区别同一结构的不同端。
[0048]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广泛用于各种显示面板,如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显示面板、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型)显示面板、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配向型)显示面板、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象限垂直
配向型)显示面板,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显示面板,如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均可适用上述方案。
[0049]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
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
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