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组入壳装置及模组入壳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223509.2

文献号 : CN11296820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周俊杰蔡海生刘丹齐东方

申请人 :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模组入壳装置及模组入壳方法,涉及电芯加工技术领域。装置包括基座、壳体定位组件、模组定位组件和推送组件。壳体定位组件用于夹持壳体,并能够带动壳体转动。模组定位组件和壳体定位组件中的至少一者与基座可滑动地连接,模组定位组件用于定位模组。推送组件被配置为将模组推入壳体。方法包括在壳体定位组件上固定壳体,在模组定位组件上定位模组,壳体定位组件转动,使得壳体的开口端朝向模组,壳体定位组件靠近模组定位组件,缩小壳体与模组的距离,推送组件动作,将模组推入壳体。该装置用壳体定位组件夹紧壳体,用模组定位组件定位模组,通过转动壳体,在推送组件的作用下,将模组送入壳体,过程简单方便,稳定性高。

权利要求 :

1.一种模组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入壳装置包括:基座;

壳体定位组件,所述壳体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壳体定位组件用于夹持定位壳体,并能够带动壳体转动;

模组定位组件,所述模组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模组定位组件用于夹持定位模组,所述模组定位组件和所述壳体定位组件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基座可滑动地连接,所述壳体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夹持组件、安装板和翻转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连接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连接于所述翻转组件,所述翻转组件与所述基座连接;以及推送组件,所述推送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推送组件被配置为将模组推入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组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分别沿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板,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共同夹持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模组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与所述安装板可滑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被配置为沿第二方向夹持壳体,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具有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组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转动轴线垂直于竖直方向,且垂直于所述模组定位组件或所述壳体定位组件的滑动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组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定位组件包括模组放置座和承托组件,所述承托组件包括支撑板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模组放置座的侧面连接,所述支撑板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壳体定位组件和所述模组放置座之间,当所述第一驱动件伸长时,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模组放置座的上表面平齐,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模组放置座共同支撑模组,当所述壳体定位组件靠近所述模组定位组件时,所述第一驱动件缩短,所述支撑板下降,为壳体让出空间,使得部分模组伸入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模组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定位组件包括第五夹爪和第六夹爪,所述第五夹爪和所述第六夹爪位于所述模组放置座的两侧,所述第五夹爪和所述第六夹爪用于贴合在模组两侧,以对模组进行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组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组件包括推送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模组定位组件位于所述推送件和所述壳体定位组件之间,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推送件靠近所述模组定位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组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入壳装置包括壳体在位传感器,所述壳体在位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壳体在所述壳体定位组件上是否安装到位,所述模组入壳装置包括模组在位传感器,所述模组在位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模组在所述模组定位组件上是否安装到位。

9.一种模组入壳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模组入壳装置,所述模组入壳方法包括:

在所述壳体定位组件上固定壳体;

在所述模组定位组件上定位模组;

所述壳体定位组件带动固定其上的壳体转动,使得壳体的开口端朝向所述模组定位组件上定位的模组;

检测壳体的位置与模组的位置是否对正,若未对正,重新调整壳体和/或模组的位置;

若对正,使所述壳体定位组件靠近所述模组定位组件,缩小壳体与模组的距离;

所述推送组件动作,将所述模组定位组件上定位的模组推入所述壳体定位组件上固定的壳体内,完成模组入壳作业。

说明书 :

一种模组入壳装置及模组入壳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电芯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组入壳装置及模组入壳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现在电芯加工生产线上,为了服务下个工位,需要将堆叠在一起的电芯模组移送搬运装入电芯壳体中。目前,现有电芯模组入壳方法为采用吸附组件对电芯吸附,通过移送
组件,带动吸附组件移动,进而实现吸附组件搬运的电芯模组移送至壳体上方,将堆叠好的
电芯模组放入壳体内部。现有采用吸附组件吸附电芯模组进行移送入壳的方法不仅采用设
备结构复杂,体积大,而且针对不同种类的电芯模组入壳就需要不同的吸附组件与其相配
合,为了保证电芯移送过程的稳定性,防止电芯模组掉落,对吸附组件的密封性要求以及吸
盘布局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0003]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组入壳装置,其旨在改善相关技术中模组入壳不便的问题。
[000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组入壳装置,该模组入壳装置包括基座、壳体定位组件、模组定位组件和推送组件。壳体定位组件设置于基座上,壳体定位组件用于夹持定位壳
体,并能够带动壳体转动。模组定位组件设置于基座上,模组定位组件用于夹持定位模组,
模组定位组件和壳体定位组件中的至少一者与基座可滑动地连接。推送组件设置于基座
上,推送组件被配置为将模组推入壳体。当进行模组入壳操作时,壳体定位组件夹持定位壳
体,并转动壳体,使得壳体的开口端朝向模组,壳体定位组件靠近模组定位组件,推送组件
将模组推入壳体。
[0005] 该模组入壳装置的壳体定位组件能够夹持定位壳体,模组定位组件能够夹持定位模组,在进行模组入壳操作时,壳体定位组件转动,将壳体的开口端朝向模组,壳体定位组
件和模组定位组件中的至少一者相对于基座移动,使得壳体靠近模组。壳体靠近模组后,推
送组件将模组推入壳体,完成模组入壳。之后,壳体定位组件和/或模组定位组件复位,壳体
定位组件再次转动,将壳体回正,之后可由后续操作设备取走壳体。采用该模组入壳装置进
行入壳操作,过程简单方便,稳定性高。
[0006]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壳体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夹持组件、安装板和翻转组件,第一夹持组件连接于安装板,安装板连接于翻转组件,翻转组件与基座连
接。第一夹持组件用于将壳体夹持定位,安装板可支撑壳体,当翻转组件动作时,带动安装
板转动,使得壳体的开口端朝向模组或回正。
[0007]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分别沿第一方向可
滑动地连接于安装板。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共同夹持壳体,调节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的位
置,能够调节壳体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以使壳体能够正对模组。通过将第一夹爪和第二夹
爪分别可滑动地连接于安装板,便于调节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的位置,便于保证壳体能够
正对模组,方便模组入壳。
[0008]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壳体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与安装板可滑动地连接。第二夹持组件被配置为沿第二方向夹持壳体,第一方向
和第二方向具有夹角。采用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共同夹持壳体,保证对壳体夹持
的稳定性,避免在进行模组入壳操作时,壳体发生移动。
[0009]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三夹爪和第四夹爪,第三夹爪和第四夹爪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三夹爪沿第二方向可滑动地连接于安
装板,第四夹爪沿第二方向可滑动地连接于安装板。第三夹爪和第四夹爪在第二方向上共
同夹持壳体。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分别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对壳体进行夹持,
保证壳体夹持的稳定性。在安装壳体时,第三夹爪和第四夹爪互相靠近即可夹紧壳体,进行
入壳操作时容易调节壳体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
[0010]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安装板的转动轴线垂直于竖直方向,且垂直于模组定位组件或壳体定位组件的滑动方向。便于转动安装板,使得壳体的开口端与
模组对应。
[0011]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模组定位组件包括模组放置座和承托组件,承托组件位于壳体定位组件和模组放置座之间。承托组件和模组放置座共同支撑模组。
当壳体定位组件靠近模组定位组件时,承托组件下降,为壳体让出空间,使得部分模组伸入
壳体。通过设置模组放置座和承托组件,共同对模组进行支撑。模组的重心落在模组放置座
上,当壳体靠近模组时,降下承托组件,壳体继续靠近模组,模组的靠近壳体的一侧会先伸
入壳体,此时,推送组件再动作,就容易将模组推入壳体内。
[0012]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承托组件包括支撑板和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与模组放置座的侧面连接,支撑板连接于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当第一驱动件伸
长时,支撑板与模组放置座的上表面平齐。当第一驱动件缩短时,支撑板下降,为壳体让出
空间。调节第一驱动件的伸缩状态即可调节支撑板对模组的支撑状态,较为方便。
[0013]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模组定位组件包括第五夹爪和第六夹爪,第五夹爪和第六夹爪位于模组放置座的两侧。第五夹爪和第六夹爪用于贴合在模组两
侧,以对模组进行定位。第五夹爪和第六夹爪共同定位模组,保证模组的位置正确,使得壳
体转动后,壳体的开口端能够正对模组。
[0014]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推送组件包括推送件和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与基座连接,模组定位组件位于推送件和壳体定位组件之间,第二驱动件用于驱
动推送件靠近模组定位组件。当第二驱动件动作时,推送件靠近模组定位组件,以将模组推
入壳体,或推送件远离模组定位组件。
[0015]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模组入壳装置包括壳体在位传感器,壳体在位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壳体在壳体定位组件上是否安装到位。模组入壳装置包括模组
在位传感器,模组在位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模组在模组定位组件上是否安装到位。通过设
置壳体在位传感器和模组在位传感器,便于保证壳体和模组的位置准确无误。
[0016]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模组入壳方法,该模组入壳方法包括在壳体定位组件上固定壳体,在模组定位组件上定位模组,壳体定位组件带动固定其上的壳体转动,使得壳
体的开口端朝向模组定位组件上定位的模组,检测壳体的位置与模组的位置是否对正,若
未对正,重新调整壳体和/或模组的位置;若对正,使壳体定位组件靠近模组定位组件,缩小
壳体与模组的距离;推送组件动作,将模组定位组件上定位的模组推入壳体定位组件上固
定的壳体内,完成模组入壳作业。采用该模组入壳方法,能够简单方便地将模组送入壳体
内。
[0017] 该模组入壳装置的壳体定位组件能够夹持定位壳体,模组定位组件能够夹持定位模组,在进行模组入壳操作时,壳体定位组件转动,将壳体的开口端朝向模组,壳体定位组
件和模组定位组件中的至少一者相对于基座移动,使得壳体靠近模组。壳体靠近模组后,推
送组件将模组推入壳体,完成模组入壳。之后,壳体定位组件和/或模组定位组件复位,壳体
定位组件再次转动,将壳体回正,之后可由后续操作设备取走壳体。采用该模组入壳装置进
行入壳操作,过程简单方便,稳定性高。相比于现有技术,该模组入壳装置避免了使用吸附
组件进行吸附吊装,对气密性无要求,采用夹具进行安装定位,结构简单,体积小。在模组入
壳操作时,壳体和模组不易掉落,稳定性和安全性更高,针对不同规格的模组,可通过调整
夹具的位置进行适应,具有较好地适应性。采用该模组入壳装置进行模组入壳操作,精度较
高,用时较短,能够节省电芯加工生产线的加工时间。

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
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
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9]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组入壳装置在第一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组入壳装置在第二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定位组件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定位组件在第四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组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组放置座和承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夹爪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标:10‑模组入壳装置;100‑基座;110‑移送驱动;120‑第一位置传感器;130‑第二位置传感器;200‑壳体定位组件;210‑第一夹持组件;211‑第一夹爪;2111‑第一板体;
2112‑第一电机;212‑第二夹爪;2121‑第三电机;2122‑主动轮;2123‑从动轮;2124‑传动带;
2125‑第一螺杆;2126‑第二板体;220‑安装板;230‑翻转组件;231‑第二电机;232‑第一机
架;240‑第二夹持组件;241‑第三夹爪;2411‑第四电机;2412‑带轮机构;2413‑第二螺杆;
242‑第四夹爪;250‑壳体在位传感器;300‑模组定位组件;310‑模组放置座;320‑承托组件;
321‑第一驱动件;322‑支撑板;330‑第五夹爪;331‑第三板体;332‑第三驱动件;333‑第二机
架;3331‑承载板;334‑导向件;340‑第六夹爪;350‑模组在位传感器;400‑推送组件;410‑推
送件;420‑第二驱动件;500‑壳体;600‑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
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
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8]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
围。
[0029]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0]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
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
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31]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2]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
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
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
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33] 实施例
[0034] 请参照图1,配合参照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组入壳装置10,该模组入壳装置10包括基座100、壳体定位组件200、模组定位组件300和推送组件400。壳体定位组件200设
置于基座100上,壳体定位组件200用于夹持定位壳体500,并能够带动壳体500转动。模组定
位组件300设置于基座100上,模组定位组件300用于夹持定位模组600,模组定位组件300和
壳体定位组件200中的至少一者与基座100可滑动地连接。推送组件400设置于基座100上,
推送组件400被配置为将模组600推入壳体500。当进行模组600入壳操作时,壳体定位组件
200夹持定位壳体500,并转动壳体500,使得壳体500的开口端朝向模组600,壳体定位组件
200靠近模组定位组件300,推送组件400将模组600推入壳体500。
[0035] 该模组入壳装置10的壳体定位组件200能够夹持定位壳体500,模组定位组件300能够夹持定位模组600,在进行模组600入壳操作时,壳体定位组件200转动,将壳体500的开
口端朝向模组600,壳体定位组件200和模组定位组件300中的至少一者相对于基座100移
动,使得壳体500靠近模组600。壳体500靠近模组600后,推送组件400将模组600推入壳体
500,完成模组600入壳。之后,壳体定位组件200和/或模组定位组件300复位,壳体定位组件
200再次转动,将壳体500回正,之后可由后续操作设备取走壳体500。采用该模组入壳装置
10进行入壳操作,过程简单方便,稳定性高。
[0036] 请参照图1,配合参照图2,图中,壳体500已经被壳体定位组件200夹持定位,模组600已经被模组定位组件300夹持定位。此时,若需要将模组600装入壳体500中,先让壳体定
位组件200动作,使得壳体500转动90°,由原本的开口端朝上,改为开口端朝向模组600。之
后,让壳体500靠近模组600,壳体500靠近模组600后,推送组件400将模组600推入壳体500,
完成模组600入壳。
[0037] 请参照图1和图2,配合参照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壳体定位组件200包括第一夹持组件210、安装板220和翻转组件230,第一夹持组件210连接于安装板220,安装板220连
接于翻转组件230,翻转组件230与基座100连接。第一夹持组件210用于将壳体500夹持定
位,安装板220可支撑壳体500,当翻转组件230动作时,带动安装板220转动,使得壳体500的
开口端朝向模组600或回正。
[0038] 请参照图3,配合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组件210包括第一夹爪211和第二夹爪212,第一夹爪211和第二夹爪212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一夹爪211和第二夹爪
212分别沿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连接于安装板220。第一夹爪211和第二夹爪212共同夹持壳体
500,调节第一夹爪211和第二夹爪212的位置,能够调节壳体500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以使
壳体500能够正对模组60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基座100的长度方向。通过将第一夹
爪211和第二夹爪212分别可滑动地连接于安装板220,便于调节第一夹爪211和第二夹爪
212的位置,便于保证壳体500能够正对模组600,方便模组600入壳。请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
中,第一夹爪211包括第一电机2112和第一板体2111,第一电机2112固定连接于安装板220
的上表面,第一电机2112的输出端连接有螺杆。第一板体2111与安装板220可滑动地连接,
第一板体2111与螺杆螺纹连接。当第一电机2112正向转动时,第一板体2111相对于安装板
220滑动,第一板体2111靠近第二夹爪212,与第二夹爪212一起对壳体500进行夹持定位。当
第一电机2112反向转动时,第一板体2111相对于安装板220滑动,第一板体2111远离第二夹
爪212,松开壳体500。
[0039] 请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夹爪212包括第三电机2121、主动轮2122、从动轮2123、传动带2124、第一螺杆2125和第二板体2126。第三电机2121固定连接于安装板220的
下表面,第三电机2121的输出端与主动轮2122传动连接。第一螺杆2125可转动地连接于安
装板220的下方,从动轮2123与第一螺杆2125的一端连接,传动带2124连接主动轮2122和从
动轮2123。第二板体2126与安装板220可滑动地连接,第二板体2126与第一螺杆2125螺纹连
接。第二板体2126自安装板220的下方,延伸至安装板220的上方,以与第一板体2111共同作
用,夹持壳体500。当第三电机2121转动时,带动主动轮2122转动,经过传动带2124传动,带
动从动轮2123转动,从动轮2123带动第一螺杆2125转动,第一螺杆2125带动第二板体2126
相对于安装板220移动,使得第二板体2126靠近或者远离第一板体2111。
[0040] 安装板220的转动轴线垂直于竖直方向,且垂直于模组定位组件300或壳体定位组件200的滑动方向。便于转动安装板220,使得壳体500的开口端与模组600对应。在本实施例
中,在翻转组件230转动前,调节第一夹爪211和第二夹爪212的位置,改变壳体500在第一方
向上的位置,即可改变翻转组件230转动后壳体500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或者,翻转组件
230在转动后发现壳体500的高度与模组600的高度不对应,可以先使翻转组件230转动,让
壳体500回正,再调节壳体500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使得壳体500在翻转后的高度能够与模
组600的高度对应。
[0041] 请参照图3,配合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翻转组件230包括第一机架232和第二电机231,第二电机231与第一机架232固定连接,第二电机231的输出端与安装板220的一侧连
接,安装板220的另一侧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机架232。当第二电机231转动时,带动安装板
220相对于第一机架232转动,改变壳体500的角度。
[0042] 请参照图1和图2,配合参照图3和图4,壳体定位组件200包括第二夹持组件240,第二夹持组件240与安装板220可滑动地连接。第二夹持组件240被配置为沿第二方向夹持壳
体500,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具有夹角。第一夹持组件210和第二夹持组件240共同夹持壳体
500。采用第一夹持组件210和第二夹持组件240共同夹持壳体500,保证对壳体500夹持的稳
定性,避免在进行模组600入壳操作时,壳体500发生移动。第二夹持组件240包括第三夹爪
241和第四夹爪242,第三夹爪241和第四夹爪242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三夹爪241沿第
二方向可滑动地连接于安装板220,第四夹爪242沿第二方向可滑动地连接于安装板220。第
三夹爪241和第四夹爪242在第二方向上共同夹持壳体50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和第二
方向垂直,第二方向为基座100的宽度方向。第一夹持组件210和第二夹持组件240分别从第
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对壳体500进行夹持,保证壳体500夹持的稳定性。在安装壳体500时,第
三夹爪241和第四夹爪242互相靠近即可夹紧壳体500,进行入壳操作时容易调节壳体500在
第二方向上的位置。
[0043] 请参照图3,配合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夹持组件240还包括第四电机2411、带轮机构2412和第二螺杆2413。第四电机2411安装于安装板220的下表面,第四电机2411的
输出端与带轮机构2412的输入端连接,带轮机构2412的输出端与第二螺杆2413连接。第二
螺杆2413可转动地连接于安装板220的下方。第二螺杆2413包括两段螺纹,两段螺纹的旋向
相反。第三夹爪241和第四夹爪242分别与两段螺纹螺纹连接。第三夹爪241和第四夹爪242
均从安装板220的下方延伸至安装板220的上方,以便于共同夹持壳体500。当第四电机2411
转动时,经过带轮机构2412传动,带动第二螺杆2413转动,由于第二螺杆2413上的两段螺纹
的旋向相反,第三夹爪241和第四夹爪242在第二螺杆2413的作用下,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
离。
[0044] 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三夹爪241固定于安装板220,第四夹爪242可滑动地连接于安装板220。第二夹持组件240还包括直线驱动件,直线驱动件的输出端与第四夹爪
242连接,当直线驱动件伸长时,第四夹爪242靠近第三夹爪241,夹持定位壳体500。当直线
驱动件缩短时,第四夹爪242远离第三夹爪241,放松壳体500。
[0045] 请再次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板220上还安装有壳体在位传感器250。壳体在位传感器250用于检测壳体500是否安装到位,当壳体在位传感器250检测到壳体500未安
装到位时,需重新调整壳体500的位置,保证壳体500安装到位。在壳体在位传感器250检测
到壳体500安装到位后,才能进行模组600入壳操作。
[0046] 请参照图1,配合参照图3,壳体定位组件200与基座100可滑动地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00上设置有滑轨和移送驱动110,第一机架232与滑轨滑动配合。移送驱动110与第
一机架232连接,用于驱动壳体定位组件200相对于基座100移动。移送驱动110可以为直线
气缸、直线油缸或直线电机等。请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00上还连接有第一位置传
感器120和第二位置传感器130,第一位置传感器120和第二位置传感器130分别限定出移送
驱动110的极限移动位置。换句话说,壳体定位组件200只能在第一位置传感器120和第二位
置传感器130之间移动。当第一位置传感器120和第二位置传感器130被触发时,移送驱动
110停止工作。
[0047] 请参照图1和图2,配合参照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模组定位组件300包括模组放置座310和承托组件320,承托组件320位于壳体定位组件200和模组放置座310之间。承托
组件320和模组放置座310共同支撑模组600。当壳体定位组件200靠近模组定位组件300时,
承托组件320下降,为壳体500让出空间,使得部分模组600伸入壳体500。通过设置模组放置
座310和承托组件320,共同对模组600进行支撑。模组600的重心落在模组放置座310上,当
壳体500靠近模组600时,降下承托组件320,壳体500继续靠近模组600,模组600的靠近壳体
500的一侧会先伸入壳体500,此时,推送组件400再动作,就容易将模组600推入壳体500内。
请参照图6,在本实施例中,承托组件320包括支撑板322和第一驱动件321。第一驱动件321
与模组放置座310的侧面连接,支撑板322连接于第一驱动件321的输出端。当第一驱动件
321伸长时,支撑板322与模组放置座310的上表面平齐。当第一驱动件321缩短时,支撑板
322下降,为壳体500让出空间。调节第一驱动件321的伸缩状态即可调节支撑板322对模组
600的支撑状态,较为方便。
[0048] 请参照图5,为了进一步降低推动模组600时的阻力,减小对模组600的伤害,在支撑板322和模组放置座310上分别凸设有棱条。当第一驱动件321伸长时,支撑板322上的棱
条的上表面与模组放置座310上的棱条的上表面平齐。通过设置棱条,减小了模组600与支
撑板322、模组放置座310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推送组件400推送时,模组600所受的摩擦力。
[0049]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板322的长度小于模组放置座310的长度,这样,当模组600放置于模组放置座310和支撑板322上时,才能使模组600的重心落在模组放置座310上,即便
失去支撑板322的支撑,模组600也不会失衡。
[0050] 请参照图1和图2,配合参照图5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模组定位组件300包括第五夹爪330和第六夹爪340,第五夹爪330和第六夹爪340位于模组放置座310的两侧。第五夹爪
330和第六夹爪340用于贴合在模组600两侧,以对模组600进行定位。第五夹爪330和第六夹
爪340共同定位模组600,保证模组600的位置正确,使得壳体500转动后,壳体500的开口端
能够正对模组600。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模组600伸入壳体500内,第五夹爪330和第六夹
爪340可以让出模组600靠近壳体500的一端的部分位置,第五夹爪330和第六夹爪340贴合
在模组600的中部,这样,当壳体500靠近模组600时,模组600靠近壳体500的一侧能够很方
便地伸入壳体500,而没有任何阻挡。
[0051] 下面以第五夹爪330为例进行介绍,第五夹爪330包括第三板体331、第三驱动件332、第二机架333和导向件334,第二机架333连接于基座100,第三驱动件332与第二机架
333固定连接,第三板体331连接于第三驱动件332的输出端。导向件334与第二机架333连
接,导向件334为伸缩结构,导向件334的伸缩端与第三板体331连接。当第三驱动件332伸长
时,导向件334同步伸长,第三板体331推出。当第三驱动件332缩短时,导向件334同步缩短,
第三板体331缩回。导向件334起到导向支撑的作用,提升第三板体331推出和缩回的稳定
性。在本实施例中,导向件334设置有两个,两个导向件334分别位于第三驱动件332的两边。
请再次参照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机架333上连接有承载板3331,模组放置座310连接于
承载板3331上。
[0052] 请再次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机架333上还安装有模组在位传感器350。模组在位传感器350用于检测模组600是否到位,当模组在位传感器350检测到模组600未到位
时,需重新调整模组600的位置,保证模组600到位。在模组在位传感器350检测到模组600到
位后,才能进行模组600入壳操作。
[0053] 请再次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推送组件400包括推送件410和第二驱动件420。第二驱动件420与基座100连接,模组定位组件300位于推送件410和壳体定位组件200
之间,第二驱动件420用于驱动推送件410靠近模组定位组件300。当第二驱动件420动作时,
推送件410靠近模组定位组件300,以将模组600推入壳体500,或推送件410远离模组定位组
件300。
[005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组入壳装置10,该模组入壳装置10包括基座100、壳体定位组件200、模组定位组件300和推送组件400。壳体定位组件200用于夹持定位壳体500,并能
够带动壳体500转动。模组定位组件300和壳体定位组件200中的至少一者与基座100可滑动
地连接,模组定位组件300用于夹持定位模组600。推送组件400被配置为将模组600推入壳
体500。当进行模组600入壳操作时,壳体定位组件200夹持定位壳体500,并转动壳体500,使
得壳体500的开口端朝向模组600,壳体定位组件200靠近模组定位组件300,推送组件400将
模组600推入壳体500。壳体定位组件200包括第一夹持组件210、安装板220和翻转组件230,
第一夹持组件210连接于安装板220,安装板220连接于翻转组件230。第一夹持组件210包括
第一夹爪211和第二夹爪212,第一夹爪211和第二夹爪212分别可滑动地连接于安装板220,
第一夹爪211和第二夹爪212共同夹持壳体500,调节第一夹爪211和第二夹爪212的位置,能
够调节壳体500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以使壳体500能够正对模组600。壳体定位组件200包
括第二夹持组件240,第二夹持组件240与安装板220连接,第一夹持组件210和第二夹持组
件240共同夹持壳体500。模组定位组件300包括模组放置座310和承托组件320,承托组件
320位于壳体定位组件200和模组放置座310之间,承托组件320和模组放置座310共同支撑
模组600,当壳体定位组件200靠近模组定位组件300时,承托组件320下降,为壳体500让出
空间,使得部分模组600伸入壳体500。
[0055] 该模组入壳装置10的壳体定位组件200能够夹持定位壳体500,模组定位组件300能够夹持定位模组600,在进行模组600入壳操作时,壳体定位组件200转动,将壳体500的开
口端朝向模组600,壳体定位组件200和模组定位组件300中的至少一者相对于基座100移
动,使得壳体500靠近模组600。壳体500靠近模组600后,推送组件400将模组600推入壳体
500,完成模组600入壳。之后,壳体定位组件200和/或模组定位组件300复位,壳体定位组件
200再次转动,将壳体500回正,之后可由后续操作设备取走壳体500。采用该模组入壳装置
10进行入壳操作,过程简单方便,稳定性高。相比于现有技术,该模组入壳装置10避免了使
用吸附组件进行吸附吊装,对气密性无要求,采用夹具进行安装定位,结构简单,体积小。在
模组600入壳操作时,壳体500和模组600不易掉落,稳定性和安全性更高,针对不同规格的
模组600,可通过调整夹具的位置进行适应,具有较好地适应性。采用该模组入壳装置10进
行模组600入壳操作,精度较高,用时较短,能够节省电芯加工生产线的加工时间。
[0056]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模组入壳方法,该模组入壳方法包括在壳体定位组件200上固定壳体500;在模组定位组件300上定位模组600;壳体定位组件200带动固定其上的壳
体500转动,使得壳体500的开口端朝向模组定位组件300上定位的模组600;检测壳体500的
位置与模组600的位置是否对正,若未对正,重新调整壳体500和/或模组600的位置;若对
正,使壳体定位组件200靠近模组定位组件300,缩小壳体500与模组600的距离;推送组件
400动作,将模组定位组件300上定位的模组600推入壳体定位组件200上固定的壳体500,完
成模组600入壳作业。采用该模组入壳方法,能够简单方便地将模组600送入壳体500内。
[0057]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
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