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及其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1316810.7

文献号 : CN11299932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彭富全谢嘉伟刘敏石洪超林庆义

申请人 : 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包括肠溶内丸、胃溶层、以及过渡层;其中,所述肠溶内丸由肠溶粉制成;所述肠溶粉由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制成:元胡、荔枝核、干姜、甘草、防风、木香、补骨脂和赤石脂;所述胃溶层由胃溶粉制成;所述胃溶粉由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制成:黄芪、党参、砂仁、白芍、当归、白术和肉桂;所述过渡层采用所述胃溶粉和粘合剂制备而成,所述粘合剂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羟丙甲基纤维素0.5~5%,水20~65%,乙醇30~75%。该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的胃溶层与肠溶层结合紧密,包覆完全,且能够有效保证药物分别在胃和肠道中及时崩解释放。

权利要求 :

1.一种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其特征在于,包括肠溶内丸、胃溶层、以及设置于所述肠溶内丸和胃溶层之间的过渡层;

其中,所述肠溶内丸由肠溶粉制成;所述肠溶粉由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制成:元胡、荔枝核、干姜、甘草、防风、木香、补骨脂和赤石脂;

所述胃溶层由胃溶粉制成;所述胃溶粉由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制成:黄芪、党参、砂仁、白芍、当归、白术和肉桂;

所述过渡层由重量比为1~5:1的所述胃溶粉和粘合剂制备而成,所述粘合剂以重量百分比计,由如下组分组成:羟丙甲基纤维素0.5~5%,水20~65%和乙醇30~75%;

所述羟丙甲基纤维素的粘度为40~50mPa.s;

所述肠溶内丸、过渡层与胃溶层的重量比为3000:300~600:3000~45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以重量百分比计,由如下组分组成:羟丙甲基纤维素1~3%,水40~55%和乙醇42~5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层由重量比为1~3:1的所述胃溶粉和粘合剂制备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层由重量比为2:1或3:1的所述胃溶粉和粘合剂制备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肠溶内丸、过渡层与胃溶层的重量比为3000:340:34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羟丙甲基纤维素的粘度为50mPa.s。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肠溶粉,以重量份计,由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制成:元胡5~13份、荔枝核5~10份、干姜1~4份、甘草5~12份、防风2~7份、木香2~6份、补骨脂1~6份和赤石脂7~17份;及/或,所述胃溶粉,以重量份计,由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制成:黄芪4~12份、党参4~15份、砂仁1~7份、白芍7~17份、当归1~14份、白术5~12份和肉桂1~7份。

8.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肠溶粉的制备:取所述元胡、荔枝核、干姜、甘草、防风、木香、补骨脂和赤石脂,粉碎,即得;

所述胃溶粉的制备:取所述黄芪、党参、砂仁、白芍、当归、白术和肉桂,粉碎,即得;

所述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制备:将所述肠溶粉加辅料泛制成丸,得所述肠溶内丸;

于所述肠溶内丸中加入所述粘合剂和所述胃溶粉,于所述肠溶内丸表面泛制过渡层;再加入所述胃溶粉和辅料,于所述过渡层表面泛制胃溶层;即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的制备步骤包括:于所述水中加入所述羟丙甲基纤维素,于50~60℃温度条件下搅拌溶解,再加入所述乙醇。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肠溶粉泛制成丸和/或泛制所述胃溶层的步骤包括:采用炼蜜和水进行泛制。

说明书 :

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特别是涉及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易反复发作的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肠病,以下腹痛、腹泻或大便稀薄、有黏液或便血为临床特点。由于病程
长,反复发作,难于治愈,且有潜在的恶性病变可能,因此,患者十分痛苦。而又由于是一种
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国内外很少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0003] 中国专利CN87106202A公开了一种中成药胃肠分溶型丸剂的制备工艺,根据该制备工艺进一步可制得补脾益肠丸胃肠分溶型中成药双层丸,具有补中益气、健脾温阳、补血
生血的功效,是目前治疗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的理想中成药,获得药品批准文件三十
年来,深受患者喜爱。该制备工艺将原来的两种丸制成内外双层丸,对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特别是方便患者服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该产品组方外层(即胃溶层)药包括黄芪、党参、砂
仁、白芍、当归、白术、肉桂为治本药,使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体质增强。内层(即肠溶)
药包括延胡索、荔枝核、炮干姜、炙甘草、防风、木香、盐制补骨脂、煅赤石脂为治标药。在十
二指肠或小肠中崩解,以提高病灶(结肠)的药物浓度,迅速发挥涩肠止泻、解痉止痛、止血、
生肌消肿的作用,加速炎症和溃肠组织的修复、愈合,提高药物的疗效。
[0004] 该制备工艺步骤如下:1、取外层药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灭菌出柜后摊凉作外层粉;2、取内层药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后,加炼蜜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得内层丸;3、取内层
丸置糖衣缸内,用明胶糖浆及底粉包底粉层,然后用虫胶混合液及适量滑石粉包肠溶衣层,
至符合要求;4、取肠溶衣丸置糖衣缸内,用适量得炼蜜和水作粘合剂,将定量得外层粉全部
包裹在肠溶衣外;5、以活性炭包衣、干燥、置抛光锅内抛光至表面光亮均匀即得成品。
[0005] 上述制备工艺的步骤4中,将肠溶衣丸置于糖衣缸内直接用适量炼蜜和水作合剂,把外层粉包裹在肠溶衣外。在实际生产时常常会出现外层粉无法包覆肠溶衣丸或易脱粉的
情况,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废品率增加,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0006]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该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的胃溶层与肠溶层结合紧密,包覆完全,且能够有效保证药物分别在胃和肠道中及时崩解
释放。
[0007] 一种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包括肠溶内丸、胃溶层、以及设置于所述肠溶内丸和胃溶层之间的过渡层;
[0008] 其中,所述肠溶内丸由肠溶粉制成;所述肠溶粉由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制成:元胡、荔枝核、干姜、甘草、防风、木香、补骨脂和赤石脂;
[0009] 所述胃溶层由胃溶粉制成;所述胃溶粉由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制成:黄芪、党参、砂仁、白芍、当归、白术和肉桂;
[0010] 所述过渡层采用所述胃溶粉和粘合剂制备而成,所述粘合剂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0.5~5%,水20~65%,乙醇30~75%。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合剂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羟丙甲基纤维素1~3%,水40~55%,乙醇42~58%。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层采用重量比为1~5:1的所述胃溶粉和粘合剂制备而成。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层采用重量比为1~3:1的所述胃溶粉和粘合剂制备而成。
[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肠溶内丸、过渡层与胃溶层的重量比为3000:300~600:3000~4500。
[00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羟丙甲基纤维素的粘度为40~50mPa.s。
[00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肠溶粉,以重量份计,由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制成:元胡5~13份、荔枝核5~10份、干姜1~4份、甘草5~12份、防风2~7份、木香2~6份、补骨脂1
~6份和赤石脂7~17份。
[001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胃溶粉,以重量份计,由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制成:黄芪4~12份、党参4~15份、砂仁1~7份、白芍7~17份、当归1~14份、白术5~12份和肉桂1~
7份。
[0018]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9] 所述肠溶粉的制备:取所述元胡、荔枝核、干姜、甘草、防风、木香、补骨脂和赤石脂,粉碎,即得;
[0020] 所述胃溶粉的制备:取所述黄芪、党参、砂仁、白芍、当归、白术和肉桂,粉碎,即得;
[0021] 所述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制备:将所述肠溶粉泛制成丸,得所述肠溶内丸;于所述肠溶内丸中加入所述粘合剂和所述胃溶粉,于所述肠溶内丸表面泛制过渡层;再加入
所述胃溶粉,与所述过渡层表面泛制胃溶层;即可。
[002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合剂的制备步骤包括:于所述水中加入所述羟丙甲基纤维素,于50~60℃温度条件下搅拌溶解,再加入所述乙醇。
[002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肠溶粉泛制成丸和/或泛制所述胃溶层的步骤包括:采用炼蜜和水进行泛制。
[002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5] 本发明的一种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基于补脾益肠肠溶内丸和胃溶层的药材基础,在肠溶内丸和胃溶层之间的设置过渡层,该过渡层以羟丙甲基纤维素为主要粘合成
分,配合一定重量百分比的乙醇和水制成,其优点如下:
[0026] (1)过渡层与肠溶内丸结合紧密,不影响肠溶内丸的形态,同时过渡层的表面具有一定粗糙度,能够有效增加胃溶粉在其表面附着,包覆完全,粘合紧致,由此可提高外层药
粉包裹在内层肠衣丸表面的成功率,降低废品率和生产成本,提高丸剂的质量,有效解决胃
肠分溶型丸剂的工艺难点。
[0027] (2)采用较少的胃溶层包裹层数或次数即可达到良好的分层释放效果,简化了工艺流程,也节省了物料成本。
[0028] (3)过渡层采用的羟丙甲纤维素是纤维素的部分甲基和部分聚羟丙基醚,它可溶于冷水中形成具有一定粘性的溶液,其性质与泪液中的粘弹性物质(主要是粘蛋白)接近,
具有较好的人体亲和性,不会额外造成使用者胃肠道的负担,刺激性小,同时在本发明的药
物动力学研究中,增加过渡层的丸剂仍然能够及时崩解以释放药物(过渡层在胃部释放),
不影响补脾益肠丸治疗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药效的发挥。
[0029] (4)过渡层采用水和乙醇作为羟丙甲基纤维素的溶剂,在保证良好粘合性的同时,配制方法简单且溶液性质稳定,不容易变质变性,符合车间生产实际,不容易出现质量风
险,而且生产所用设备容易清洗,大大减低工人劳动力且保持车间整洁。
[0030] (5)过渡层采用的原料均来源稳定,符合药政法规要求,安全无毒,可作食品添加剂,价格便宜,容易找到具有资质的供应商,具备工业实操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及其制备方法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2] 实施例1
[0033] 本实施例为一种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其制备方法如下:
[0034] (1)所述肠溶粉的制备:取元胡5份,荔枝核5份,干姜3份,甘草5份,防风6份,木香5份,补骨脂5份,赤石脂15份,粉碎,即得;
[0035] (2)所述胃溶粉的制备:取黄芪10份,党参7.5份,砂仁3份,白芍15份,当归2.5份,白术5份,肉桂1.5份,粉碎,即得;
[0036] (3)粘合剂的配制:取2%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粘度50mPa.s)、47%乙醇和51%水,于所述水中加入所述羟丙甲基纤维素,于50~60℃温度条件下搅拌溶解,再加入所述乙
醇,即得;
[0037] (4)所述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制备:
[0038] (4‑1)于所述肠溶粉中加入适量炼蜜的水溶液(波美度30)泛制成丸,得所述肠溶内丸;
[0039] (4‑2)将所述肠溶内丸置于包衣缸中,加入所述粘合剂和所述胃溶粉,于所述肠溶内丸表面泛制过渡层,即为过渡层丸;其中,所述粘合剂和所述胃溶粉的重量比为1:2;
[0040] (4‑3)再加入所述胃溶粉和适量炼蜜的水溶液(波美度30),于所述过渡层表面泛制胃溶层,按照常规工艺以活性炭包衣、干燥、置抛光锅内抛光至表面光亮均匀,即可。
[0041] 所得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中,肠溶内丸、过渡层和胃溶层的重量比为3000:340:3420。
[0042] 实施例2
[0043] 本实施例为一种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其制备方法如下:
[0044] (1)所述肠溶粉的制备:取元胡5份,荔枝核5份,干姜3份,甘草5份,防风6份,木香5份,补骨脂5份,赤石脂15份,粉碎,即得;
[0045] (2)所述胃溶粉的制备:取黄芪10份,党参7.5份,砂仁3份,白芍15份,当归2.5份,白术5份,肉桂1.5份,粉碎,即得;
[0046] (3)粘合剂的配制:取1.3%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粘度50mPa.s)、56.7%乙醇和42%水,于所述水中加入所述羟丙甲基纤维素,于50~60℃温度条件下搅拌溶解,再加入所
述乙醇,即得;
[0047] (4)所述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制备:
[0048] (4‑1)于所述肠溶粉中加入适量炼蜜的水溶液(波美度30)泛制成丸,得所述肠溶内丸;
[0049] (4‑2)将所述肠溶内丸置于包衣缸中,加入所述粘合剂和所述胃溶粉,于所述肠溶内丸表面泛制过渡层,即为过渡层丸;其中,所述粘合剂和所述胃溶粉的重量比为1:3;
[0050] (4‑3)再加入所述胃溶粉和适量炼蜜的水溶液(波美度30),于所述过渡层表面泛制胃溶层,按照常规工艺以活性炭包衣、干燥、置抛光锅内抛光至表面光亮均匀,即可。
[0051] 所得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中,肠溶内丸、过渡层和胃溶层的重量比为3000:370:3740。
[0052] 实施例3
[0053] 本实施例为一种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其制备方法如下:
[0054] (1)所述肠溶粉的制备:取元胡5份,荔枝核5份,干姜3份,甘草5份,防风6份,木香5份,补骨脂5份,赤石脂15份,粉碎,即得;
[0055] (2)所述胃溶粉的制备:取黄芪10份,党参7.5份,砂仁3份,白芍15份,当归2.5份,白术5份,肉桂1.5份,粉碎,即得;
[0056] (3)粘合剂的配制:1%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粘度50mPa.s)、56%乙醇和43%水。于所述水中加入所述羟丙甲基纤维素,于50~60℃温度条件下搅拌溶解,再加入所述乙醇,
即得;
[0057] (4)所述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制备:
[0058] (4‑1)于所述肠溶粉中加入适量炼蜜的水溶液(波美度30)泛制成丸,得所述肠溶内丸;
[0059] (4‑2)将所述肠溶内丸置于包衣缸中,加入所述粘合剂和所述胃溶粉,于所述肠溶内丸表面泛制过渡层,即为过渡层丸;其中,所述粘合剂和所述胃溶粉的重量比为1:2;
[0060] (4‑3)再加入所述胃溶粉和适量炼蜜的水溶液(波美度30),于所述过渡层表面泛制胃溶层,按照常规工艺以活性炭包衣、干燥、置抛光锅内抛光至表面光亮均匀,即可。
[0061] 所得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中,肠溶内丸、过渡层和胃溶层的重量比为3000:300:4000。
[0062] 实施例4
[0063] 本实施例为一种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其制备方法如下:
[0064] (1)所述肠溶粉的制备:取元胡5份,荔枝核5份,干姜3份,甘草5份,防风6份,木香5份,补骨脂5份,赤石脂15份,粉碎,即得;
[0065] (2)所述胃溶粉的制备:取黄芪10份,党参7.5份,砂仁3份,白芍15份,当归2.5份,白术5份,肉桂1.5份,粉碎,即得;
[0066] (3)粘合剂的配制:取1%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粘度50mPa.s)、63%乙醇和36%水,于所述水中加入所述羟丙甲基纤维素,于50~60℃温度条件下搅拌溶解,再加入所述乙
醇,即得;
[0067] (4)所述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制备:
[0068] (4‑1)于所述肠溶粉中加入适量炼蜜的水溶液(波美度30)泛制成丸,得所述肠溶内丸;
[0069] (4‑2)将所述肠溶内丸置于包衣缸中,加入所述粘合剂和所述胃溶粉,于所述肠溶内丸表面泛制过渡层,即为过渡层丸;其中,所述粘合剂和所述胃溶粉的重量比为1:3;
[0070] (4‑3)再加入所述胃溶粉和适量炼蜜的水溶液(波美度30),于所述过渡层表面泛制胃溶层,按照常规工艺以活性炭包衣、干燥、置抛光锅内抛光至表面光亮均匀,即可。
[0071] 所得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中,肠溶内丸、过渡层和胃溶层的重量比为3000:460:3820。
[0072] 实施例5
[0073] 本实施例为一种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其制备方法如下:
[0074] (1)所述肠溶粉的制备:取元胡5份,荔枝核5份,干姜3份,甘草5份,防风6份,木香5份,补骨脂5份,赤石脂15份,粉碎,即得;
[0075] (2)所述胃溶粉的制备:取黄芪10份,党参7.5份,砂仁3份,白芍15份,当归2.5份,白术5份,肉桂1.5份,粉碎,即得;
[0076] (3)粘合剂的配制:取0.75%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粘度50mPa.s)、63.75%乙醇和35.5%水,于所述水中加入所述羟丙甲基纤维素,于50~60℃温度条件下搅拌溶解,再加
入所述乙醇,即得;
[0077] (4)所述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制备:
[0078] (4‑1)于所述肠溶粉中加入适量炼蜜的水溶液(波美度30)泛制成丸,得所述肠溶内丸;
[0079] (4‑2)将所述肠溶内丸置于包衣缸中,加入所述粘合剂和所述胃溶粉,于所述肠溶内丸表面泛制过渡层,即为过渡层丸;其中,所述粘合剂和所述胃溶粉的重量比为1:2;
[0080] (4‑3)再加入所述胃溶粉和适量炼蜜的水溶液(波美度30),于所述过渡层表面泛制胃溶层,按照常规工艺以活性炭包衣、干燥、置抛光锅内抛光至表面光亮均匀,即可。
[0081] 所得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中,肠溶内丸、过渡层和胃溶层的重量比为3000:340:4360。
[0082] 实施例6
[0083] 本实施例为一种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其制备方法如下:
[0084] (1)所述肠溶粉的制备:取元胡5份,荔枝核5份,干姜3份,甘草5份,防风6份,木香5份,补骨脂5份,赤石脂15份,粉碎,即得;
[0085] (2)所述胃溶粉的制备:取黄芪10份,党参7.5份,砂仁3份,白芍15份,当归2.5份,白术5份,肉桂1.5份,粉碎,即得;
[0086] (3)粘合剂的配制:取1.5%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粘度50mPa.s)、37.5%乙醇和61%水,于所述水中加入所述羟丙甲基纤维素,于50~60℃温度条件下搅拌溶解,再加入所
述乙醇,即得;
[0087] (4)所述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制备:
[0088] (4‑1)于所述肠溶粉中加入适量炼蜜的水溶液(波美度30)泛制成丸,得所述肠溶内丸;
[0089] (4‑2)将所述肠溶内丸置于包衣缸中,加入所述粘合剂和所述胃溶粉,于所述肠溶内丸表面泛制过渡层,即为过渡层丸;其中,所述粘合剂和所述胃溶粉的重量比为1:3;
[0090] (4‑3)再加入所述胃溶粉和适量炼蜜的水溶液(波美度30),于所述过渡层表面泛制胃溶层,按照常规工艺以活性炭包衣、干燥、置抛光锅内抛光至表面光亮均匀,即可。
[0091] 所得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中,肠溶内丸、过渡层和胃溶层的重量比为3000:430:3840。
[0092] 实施例7
[0093] 本实施例为一种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其制备方法如下:
[0094] (1)所述肠溶粉的制备:取元胡5份,荔枝核5份,干姜3份,甘草5份,防风6份,木香5份,补骨脂5份,赤石脂15份,粉碎,即得;
[0095] (2)所述胃溶粉的制备:取黄芪10份,党参7.5份,砂仁3份,白芍15份,当归2.5份,白术5份,肉桂1.5份,粉碎,即得;
[0096] (3)粘合剂的配制:取0.5%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粘度50mPa.s)、71.25%乙醇和28.25%水,于所述水中加入所述羟丙甲基纤维素,于50~60℃温度条件下搅拌溶解,再加
入所述乙醇,即得;
[0097] (4)所述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制备:
[0098] (4‑1)于所述肠溶粉中加入适量炼蜜的水溶液(波美度30)泛制成丸,得所述肠溶内丸;
[0099] (4‑2)将所述肠溶内丸置于包衣缸中,加入所述粘合剂和所述胃溶粉,于所述肠溶内丸表面泛制过渡层,即为过渡层丸;其中,所述粘合剂和所述胃溶粉的重量比为1:3;
[0100] (4‑3)再加入所述胃溶粉和适量炼蜜的水溶液(波美度30),于所述过渡层表面泛制胃溶层,按照常规工艺以活性炭包衣、干燥、置抛光锅内抛光至表面光亮均匀,即可。
[0101] 所得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中,肠溶内丸、过渡层和胃溶层的重量比为3000:410:3660。
[0102] 实施例8
[0103] 本实施例为一种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其制备方法如下:
[0104] (1)所述肠溶粉的制备:取元胡5份,荔枝核5份,干姜3份,甘草5份,防风6份,木香5份,补骨脂5份,赤石脂15份,粉碎,即得;
[0105] (2)所述胃溶粉的制备:取黄芪10份,党参7.5份,砂仁3份,白芍15份,当归2.5份,白术5份,肉桂1.5份,粉碎,即得;
[0106] (3)粘合剂的配制:取1%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粘度50mPa.s)、42.5%乙醇和56.5%水,于所述水中加入所述羟丙甲基纤维素,于50~60℃温度条件下搅拌溶解,再加入
所述乙醇,即得;
[0107] (4)所述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制备:
[0108] (4‑1)于所述肠溶粉中加入适量炼蜜的水溶液(波美度30)泛制成丸,得所述肠溶内丸;
[0109] (4‑2)将所述肠溶内丸置于包衣缸中,加入所述粘合剂和所述胃溶粉,于所述肠溶内丸表面泛制过渡层,即为过渡层丸;其中,所述粘合剂和所述胃溶粉的重量比为1:3;
[0110] (4‑3)再加入所述胃溶粉和适量炼蜜的水溶液(波美度30),于所述过渡层表面泛制胃溶层,按照常规工艺以活性炭包衣、干燥、置抛光锅内抛光至表面光亮均匀,即可。
[0111] 所得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中,肠溶内丸、过渡层和胃溶层的重量比为3000:440:3960。
[0112] 实施例9
[0113] 本实施例为一种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其制备方法如下:
[0114] (1)所述肠溶粉的制备:取元胡5份,荔枝核5份,干姜3份,甘草5份,防风6份,木香5份,补骨脂5份,赤石脂15份,粉碎,即得;
[0115] (2)所述胃溶粉的制备:取黄芪10份,党参7.5份,砂仁3份,白芍15份,当归2.5份,白术5份,肉桂1.5份,粉碎,即得;
[0116] (3)粘合剂的配制:取0.6%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粘度50mPa.s)、50%乙醇和49.4%水,于所述水中加入所述羟丙甲基纤维素,于50~60℃温度条件下搅拌溶解,再加入
所述乙醇,即得;
[0117] (4)所述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制备:
[0118] (4‑1)于所述肠溶粉中加入适量炼蜜的水溶液(波美度30)泛制成丸,得所述肠溶内丸;
[0119] (4‑2)将所述肠溶内丸置于包衣缸中,加入所述粘合剂和所述胃溶粉,于所述肠溶内丸表面泛制过渡层,即为过渡层丸;其中,所述粘合剂和所述胃溶粉的重量比为1:3;
[0120] (4‑3)再加入所述胃溶粉和适量炼蜜的水溶液(波美度30),于所述过渡层表面泛制胃溶层,按照常规工艺以活性炭包衣、干燥、置抛光锅内抛光至表面光亮均匀,即可。
[0121] 所得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中,肠溶内丸、过渡层和胃溶层的重量比为3000:560:3480。
[0122] 对比例1
[0123] 本对比例为一种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述粘合剂由2%羧甲基纤维素钠(粘度50mPa.s)、47%乙醇和51%水混合而成。
[0124] 具体步骤如下:
[0125] (1)所述肠溶粉的制备:取元胡5份,荔枝核5份,干姜3份,甘草5份,防风6份,木香5份,补骨脂5份,赤石脂15份,粉碎,即得;
[0126] (2)所述胃溶粉的制备:取黄芪10份,党参7.5份,砂仁3份,白芍15份,当归2.5份,白术5份,肉桂1.5份,粉碎,即得;
[0127] (3)粘合剂的配制:取2%羧甲基纤维素钠、47%乙醇和51%水,于所述水中加入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于50~60℃温度条件下搅拌溶解,再加入所述乙醇,即得;
[0128] (4)所述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制备:
[0129] (4‑1)于所述肠溶粉中加入适量炼蜜的水溶液(波美度30)泛制成丸,得所述肠溶内丸;
[0130] (4‑2)将所述肠溶内丸置于包衣缸中,加入所述粘合剂和所述胃溶粉,于所述肠溶内丸表面泛制过渡层,即为过渡层丸;其中,所述粘合剂和所述胃溶粉的重量比为1:2;
[0131] (4‑3)再加入所述胃溶粉和适量炼蜜的水溶液(波美度30),于所述过渡层表面泛制胃溶层,按照常规工艺以活性炭包衣、干燥、置抛光锅内抛光至表面光亮均匀,即可。
[0132] 所得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中,肠溶内丸、过渡层和胃溶层的重量比为3000:340:3420。
[0133] 对比例2
[0134] 本对比例为一种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述粘合剂由8%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粘度50mPa.s)、30%乙醇和62%水混合而
成。
[0135] 具体步骤如下:
[0136] (1)所述肠溶粉的制备:取元胡5份,荔枝核5份,干姜3份,甘草5份,防风6份,木香5份,补骨脂5份,赤石脂15份,粉碎,即得;
[0137] (2)所述胃溶粉的制备:取黄芪10份,党参7.5份,砂仁3份,白芍15份,当归2.5份,白术5份,肉桂1.5份,粉碎,即得;
[0138] (3)粘合剂的配制:取2%羧甲基纤维素钠、47%乙醇和51%水,于所述水中加入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于50~60℃温度条件下搅拌溶解,再加入所述乙醇,即得;
[0139] (4)所述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制备:
[0140] (4‑1)于所述肠溶粉中加入适量炼蜜的水溶液(波美度30)泛制成丸,得所述肠溶内丸;
[0141] (4‑2)将所述肠溶内丸置于包衣缸中,加入所述粘合剂和所述胃溶粉,于所述肠溶内丸表面泛制过渡层,即为过渡层丸;其中,所述粘合剂和所述胃溶粉的重量比为1:2;
[0142] (4‑3)再加入所述胃溶粉和适量炼蜜的水溶液(波美度30),于所述过渡层表面泛制胃溶层,按照常规工艺以活性炭包衣、干燥、置抛光锅内抛光至表面光亮均匀,即可。
[0143] 所得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中,肠溶内丸、过渡层和胃溶层的重量比为3000:340:3420。
[0144] 对上述实施例1‑9和对比例1‑2的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剂(成品丸)进行性能测试:
[0145] (二)试验结果及评分(表1)。
[0146] 表1实施例1‑9和对比例1‑2的成品丸性能对比
[0147]
[0148]
[0149] 注:A项:每公斤肠溶内丸增重10%所需肠溶粉量(kg);
[0150] B项:每公斤过渡层丸达到成品丸增重95%所需的胃溶粉量(kg);
[0151] “光头”:外层粉不能黏附内芯的现象;
[0152] “双层丸”:现有的补脾益肠丸胃肠分溶型中成药双层丸,即按照中国专利CN87106202A制备的双层丸,未采用所述过渡层,以下简称“双层丸”。
[0153] (三)以实施例1为例进行粘合剂性质考察
[0154] 3.1配制水温考察(表2)
[0155] 表2配制水温考察
[0156]
[0157] 结论:所述粘合剂在配制时,用50℃~60℃温水进行配制效果较好,溶解较快,稳定。
[0158] 3.2储存温度考察(表3)
[0159] 表3储存温度考察
[0160]
[0161] 结论:粘合剂在不同温度下可保持稳定。
[0162] 3.3不同粘度HPMC制备效果比较
[0163] 根据不同粘度HPMC规格,选取15mPa.s、30mPa.s和50mPa.s三种粘度的HPMC,按照实施例1提及的粘合剂配制方法进行,并制备过渡层以及成品丸。
[0164] 结果如下表4‑5:
[0165] 表4不同粘度HPMC制备效果比较
[0166]
[0167]
[0168] 表5不同粘度HPMC的崩解效果比较
[0169]
[0170] 结论:三种粘度HPMC所制备的成品丸均符合崩解时限的要求。但是,两种低粘度HPMC所制备的成品均偶有“光头”现象出现,并容易在过渡到成品丸时,被炼蜜水溶液洗脱
下来。因此,粘度为50mPa.s的HPMC制备的粘合剂最为理想。
[0171] (四)以实施例1为例进行醋酸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考察
[0172] 取180‑220g清洁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吡啶组、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实施例1)组和“双层丸”组。
[0173] 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禁食24h,不禁水,按乙酸模型法造模。大鼠造模后第2天各组大鼠开始灌胃给药,连续14d,正常对照组灌入等体积生理盐水。
[0174] 末次给药后,禁食12h,不禁水,称体重后,肉眼观察结肠变化,进行结肠组织形态学评分,取近肛门8cm结肠段(1cm)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结肠黏膜组织学
改变进行评分。
[0175] 评分方法:
[0176] 结肠组织形态学评分标准:
[0177]
[0178] 结肠病理组织损伤评分:
[0179] 包括溃疡炎症肉芽肿,纤维化,按有无及轻重评分(无、轻、重分别计为0,1,2分),病变损害深度(至黏膜下层1分,至肌层2分,至浆膜层3分),各项相加即为总分。
[0180] 评分结果如下表6所示:
[0181] 表6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实施例1)对醋酸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
[0182]
[0183]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0184] 结果表明: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实施例1)能明显减少结肠组织损伤,表明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实施例1)对醋酸型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与“双层丸”相近。
[0185] (五)以实施例1为例进行对2,4,6‑三硝基苯磺酸与乙醇诱发大鼠结肠炎的影响考察
[0186] 取180‑220g清洁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吡啶组、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实施例1)组和“双层丸”组。除正常对照组
外,其他组禁食24h,不禁水,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造模。大鼠造模后第2天各
组大鼠开始灌肠给药,连续14d,正常组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
[0187] 大鼠末次给药后,禁食12h,不禁水,称体重后,肉眼观察结肠变化,进行结肠组织形态学评分,取近肛门8cm结肠段(1cm)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结肠黏膜组
织学改变进行评分。另取大鼠结肠组织,按照MPO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0188] 表7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实施例1)对2,4,6‑三硝基苯磺酸与乙醇诱发大鼠结肠炎的影响
[0189]
[0190]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0191] 结果表明: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实施例1)能明显减少结肠组织损伤,MPO的含量降低,表明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实施例1)对2,4,6‑三硝基苯磺酸型结肠炎有一定的
治疗作用,与“双层丸”相近。
[0192] (六)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实施例1)与现有工艺的“双层丸”的工艺对比
[0193] 6.1关键工艺参数对比(表8)
[0194] 表8关键工艺参数对比
[0195]
[0196] 与现有工艺的“双层丸”相比较,实施例1的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辅料用量减少,相同外层粉要求下包裹至合格丸重所需层数减少,节省操作时间。
[0197] 6.2现象和外层合格率对比(表9)
[0198] 表9现象和外层合格率对比
[0199]
[0200] 与现有工艺的“双层丸”相比较,实施例1的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的操作性和包裹效果优于现有工艺。
[0201] 6.3质量对比(表10)
[0202] 表10质量对比
[0203]
[0204] 与现有工艺的“双层丸”相比较,实施例1的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的废品率低,崩解时限相对快,发挥药效时间较短。
[0205] 综上可知,现有工艺的“双层丸”制备中,由于炼蜜的流动性不强,容易造成局部粘连,难以均匀。另外,由于肠衣材料为醇溶性,与水溶粘合剂存在材料性质差异,使粘合力下
降。肠衣表面光滑,摩擦力低。以上原因都不利于使外层药粉包裹肠衣上,从而造成产品质
量不合格,废品率增加,增加成本。实施例1的补脾益肠胃肠分溶型丸经过加入过渡层的改
进工艺后,有效解决粘合剂流动性不足和材料差异问题。大大提高产品合格率,且粘合材料
易得,配制方便,辅料用量减少,相同外层粉要求下包裹至合格丸重所需层数减少,节省操
作时间,便于操作、符合生产实际。
[0206]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207]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
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