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性敷料及其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1253553.7

文献号 : CN11302619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涂世俭陈立义陈胜宋振虎汪仲权

申请人 :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功能性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功能性敷料包括:具有压电性能的纤维层和有机硅层,所述纤维层与所述有机硅层复合,所述有机硅层用于与施用对象接触;所述纤维层为聚偏二氟乙烯纤维膜或聚偏二氟乙烯‑聚硅氧烷共混纤维膜。该功能性敷料可同时起到加速创面愈合并降低瘢痕产生的功能,无需配套充电设备,使用方便,且纤维层与有机硅层结合紧密牢固,透气性好,生物相容性好,具备理想的拉伸性能和强度,易于施用,使用寿命长。本发明功能性敷料的制备方法简便,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易于控制且均一性好,可保证功能性敷料综合性能的发挥。

权利要求 :

1.一种功能性敷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压电性能的纤维层和有机硅层,所述纤维层与所述有机硅层复合,所述有机硅层用于与施用对象接触;所述纤维层为聚偏二氟乙烯纤维膜或聚偏二氟乙烯‑聚硅氧烷共混纤维膜;

所述有机硅层包括硅树脂、硅橡胶、硅泡沫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硅树脂的涂‑4杯黏度为20~100s;所述硅橡胶的动力黏度为500~5000mPa·s;所述硅泡沫的动力黏度为500~

10000mPa·s;

所述纤维层的厚度为0.05~1mm;所述有机硅层的厚度为0.5~5mm;所述有机硅层固化后的邵氏A硬度为30~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性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层的厚度为0.08~0.1mm;

所述有机硅层的厚度为0.8~1.2mm;和/或,所述有机硅层固化后的邵氏A硬度为50~7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能性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硅层固化后的邵氏A硬度为6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层封装于所述有机硅层中。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偏二氟乙烯‑聚硅氧烷共混纤维膜中聚偏二氟乙烯与聚硅氧烷的质量比为(3~5):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能性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偏二氟乙烯‑聚硅氧烷共混纤维膜中聚偏二氟乙烯与聚硅氧烷的质量比为(3~5):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能性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偏二氟乙烯‑聚硅氧烷共混纤维膜中聚偏二氟乙烯与聚硅氧烷的质量比为4: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功能性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偏二氟乙烯‑聚硅氧烷共混纤维膜中聚偏二氟乙烯与聚硅氧烷的质量比为4:1。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能性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偏二氟乙烯的分子量为30~

100万;所述聚硅氧烷的分子量为60~200万。

10.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偏二氟乙烯的分子量为30~100万;所述聚硅氧烷的分子量为60~200万。

11.一种制备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敷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2)和(4)或包括步骤(1)、(3)和(4):(1)将聚偏二氟乙烯溶解于第一挥发性有机溶剂中得第一纺丝液;

(2)将所述第一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得到所述聚偏二氟乙烯纤维膜;

(3)将聚硅氧烷溶解于第二挥发性有机溶剂中得第二纺丝液,将所述第一纺丝液与所述第二纺丝液混合得共混纺丝液,将所述共混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得到所述聚偏二氟乙烯‑聚硅氧烷共混纤维膜;

(4)将所述有机硅层复合于所述聚偏二氟乙烯纤维膜或所述聚偏二氟乙烯‑聚硅氧烷共混纤维膜的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挥发性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挥发性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丙酮、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和/或,所述聚偏二氟乙烯在所述第一挥发性有机溶剂中的质量浓度为20~50%;所述聚硅氧烷在所述第二挥发性有机溶剂中的质量浓度为30~5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挥发性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所述第二挥发性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步骤(3)中的所述静电纺丝的条件如下:纺丝电压为8~12kV,纺丝推进速度为1.5~2.5mL/h,接收距离为18~22cm,纺丝针头内径为0.6~1.0mm,纺丝温度为0~40℃。

15.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敷料或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制备组织修复用制品中的应用。

说明书 :

一种功能性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功能性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采用具有压电性能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医用绷带,称为电绷带(electric bandage)。实验证明,低水平电刺激在理论上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在失重的外太空,伤口的愈合极其缓慢,因此,开发加速创面愈合的新型医用材料绷带具有重大意义。聚硅氧烷(PDMS)敷料也称为“硅酮敷料(Silicon Dressing)”,是一种基于聚硅氧烷的合成类敷料。聚硅氧烷类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特性,例如透明、弹性、化学惰性以及生物相容性,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领域。同时聚硅氧烷敷料在治疗和预防增生性瘢痕方面有着突出的效果。早在1982年,Perking等人就将硅胶材料用于治疗烧伤后的增生性瘢痕,从此硅胶在治疗瘢痕方面的应用之门被打开。聚硅氧烷可以制成薄膜、凝胶甚至是液体状,使用简单,无侵害性和疼痛感,无毒副作用,而且还能降低瘢痕的复发概率。
[0003] 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申请CN102861355A采用聚氨酯(PU)和聚偏二氟乙烯(PVDF)通过电纺制备了具有加速伤口愈合的功能性创伤敷料。中国专利申请CN110090316A通过驻极体层所带微电流刺激创面部位及亲水层吸收渗液维持创面湿性环境从而促进创面愈合。中国专利申请CN110025818A采用壳聚糖压电薄膜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拉伸性能发明制备了一种创面修复敷料。上述现有技术制备的功能性创伤敷料只专注于对创面的加速愈合,均没有治疗和预防增生性瘢痕功能。
[0004] 中国专利申请CN101563113A采用硅树脂或记忆聚合物发明了用于治疗或预防伤疤和/或瘢痕的设备和绷带及其方法和套件。但该专利申请不具备促进和加速伤口愈合的功能。中国专利CN102416219B采用驻极体及中药生理养护液减少疤痕的产生和修复疤痕。但其与中国专利申请CN110090316A一样,均通过驻极体形成的微电流刺激伤口愈合,二者均需采用恒压电晕充电,当放电后需要再次充电方具有加速微电流刺激功能,使用不便,需要配备专用充电设备。
[0005]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功能性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0006]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同时具有加速创面愈合和降低瘢痕效果的功能性敷料。
[0007] 为了实现本发明该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 一种功能性敷料,包括:具有压电性能的纤维层和有机硅层,所述纤维层与所述有机硅层复合,所述有机硅层用于与施用对象接触;所述纤维层为聚偏二氟乙烯纤维膜或聚偏二氟乙烯‑聚硅氧烷共混纤维膜。
[0009] 本发明通过将特定的具有压电性能的纤维层与有机硅层复合,以有机硅层与施用对象(创伤)表面完全覆盖接触,使得功能性敷料可同时发挥加速创面愈合和预防、降低瘢痕的效果,结构简单,无需与其他专用设备配合,满足了患者对创伤综合治疗效果的追求。
[0010] 施用对象(创伤)包括但不限于外伤性皮肤损伤、切口、擦伤、烧伤和外科手术创伤。
[0011] 本发明的功能性敷料中,所述有机硅层包括硅树脂、硅橡胶、硅泡沫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硅树脂的涂‑4杯黏度为20~100s;所述硅橡胶的动力黏度为500~5000mPa·s;所述硅泡沫的动力黏度为500~10000mPa·s。
[0012] 优选地,本发明中硅树脂的黏度为涂‑4杯黏度68s,硅橡胶的动力黏度为3450mPa·s,硅泡沫的动力黏度为8500mPa·s,从而使得有机硅层与纤维层既易于复合制备,又结合紧密牢固,并同时保证了加速创面愈合及抗瘢痕效果的同时发挥。
[0013] 本发明的功能性敷料中,所述纤维层的厚度为0.05~1mm,优选为0.08~0.1mm;所述有机硅层的厚度为0.5~5mm,优选为0.8~1.2mm。
[0014] 本发明的功能性敷料中,所述有机硅层固化后的邵氏A硬度为30~80,优选邵氏A硬度为50~70,更优选邵氏A硬度为60。
[0015] 经研究发现,当本发明的有机硅层采用上述厚度、硬度时,既可提升纤维层的强度,又不影响其伸长率,保证了功能性敷料整体的柔韧性与顺应性,且在保证了有机硅层抗瘢痕效果发挥的同时,对PVDF纤维膜和PVDF‑PDMS共混纤维膜的微电流产生、微电流大小影响不大,保证了加速创面愈合的效果。
[0016] 优选地,当所述纤维层的厚度为0.1mm时,所述有机硅层的厚度为0.8mm,邵氏A硬度为60,使得本发明综合效果可更好地发挥。
[0017] 本发明的有机硅层中还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包括但不限于治疗试剂、抗菌剂、医用颜料、染料等。
[0018] 本发明的有机硅层可仅设置于纤维层面向施用对象的一面(即纤维层位于有机硅层之上),也可同时设置于纤维层的上、下两面,从而进一步保护纤维层的结构并使其免受外界污染。
[0019] 本发明的功能性敷料中,所述纤维层封装于所述有机硅层中。
[0020] 本发明以封装形式将所述纤维层的四面均包裹在有机硅层中形成封闭式敷料,可更好地隔绝外界对纤维层的污染、更全面地保护纤维层的结构,以免其压电性由于污染或结构变化被干扰破坏,进一步保证了功能性敷料的综合性能的发挥,并使其可适于反复施用,延长了使用寿命。
[0021] 本发明的功能性敷料中,所述聚偏二氟乙烯‑聚硅氧烷共混纤维膜中聚偏二氟乙烯与聚硅氧烷的质量比为(3~5):1,优选为4:1。
[0022] 经研究发现,将聚偏二氟乙烯与聚硅氧烷以本发明的特定比例混合后制备得到的共混纤维膜的力学性能优良、压电性能得到提升,加速创面愈合和降低瘢痕的综合效果更加理想,尤其当聚偏二氟乙烯与聚硅氧烷的质量比为4:1时,抗瘢痕效果好的同时,创面愈合更加迅速。
[0023] 本发明的功能性敷料中,聚偏二氟乙烯的分子量为30~100万;聚硅氧烷的分子量为60~200万。
[0024]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制备上述功能性敷料的方法。
[0025] 本发明的制备上述功能性敷料的方法包括步骤(1)、(2)和(4)或包括步骤(1)、(3)和(4):
[0026] (1)将聚偏二氟乙烯溶解于第一挥发性有机溶剂中得第一纺丝液;
[0027] (2)将所述第一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得到所述聚偏二氟乙烯纤维膜;
[0028] (3)将聚硅氧烷溶解于第二挥发性有机溶剂中得第二纺丝液,将所述第一纺丝液与所述第二纺丝液混合得共混纺丝液,将所述共混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得到所述聚偏二氟乙烯‑聚硅氧烷共混纤维膜;
[0029] (4)将所述有机硅层复合于所述聚偏二氟乙烯纤维膜或所述聚偏二氟乙烯‑聚硅氧烷共混纤维膜的表面。
[0030] 本发明以静电纺丝方式可简单、有效地制备得到具有压电性能的纤维层。本发明的纤维层还可采用离心纺丝技术、热熔喷丝技术、熔融电纺技术、3D打印技术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制备。
[0031] 本发明的方法中,所述第一挥发性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N,N‑二甲基甲酰胺;所述第二挥发性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丙酮、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四氢呋喃。
[0032] 本发明的方法中,所述聚偏二氟乙烯在所述第一挥发性有机溶剂中的质量浓度为20~50%;所述聚硅氧烷在所述第二挥发性有机溶剂中的质量浓度为30~50%。
[0033] 优选地,当第一挥发性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时,第二挥发性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可获得综合性能更佳的终产品。
[0034] 本发明通过特别选择挥发性有机溶剂及聚合物在纺丝液中的浓度,使得在后续静电纺丝中既实现了纺丝效率的提高,又获得了性质均一的电纺丝,使最终获得的功能性敷料产品一致性好,综合性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尤其,当制备PVDF‑PDMS共混纺丝液时,不同溶剂及浓度的选择还将影响两者的混合分散性,以本发明的方式制备得到的共混纺丝液,两者分散均匀,获得的共混纤维膜压电协同效果均一,进一步保证了功能性敷料的性能稳定发挥。
[0035] 本发明的方法中,步骤(2)和步骤(3)中的所述静电纺丝的条件如下:纺丝电压为8~12kV,纺丝推进速度为1.5~2.5mL/h,接收距离为18~22cm,纺丝针头内径为0.6~1.0mm,纺丝温度为0~40℃。
[0036] 本发明针对特定纤维层的制备对静电纺丝的条件进行了优化,使得获得的纤维膜性质均一、孔隙均匀、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及强度,进而使最终制得的功能性敷料透气性良好、产品一致性好,促进伤口愈合及预防瘢痕的效果好,且易于施用、使用寿命长。
[0037] 优选地,所述静电纺丝的条件为:纺丝电压10kV,纺丝推进速度2mL/h,接收距离20cm,纺丝针头内径为0.8mm,纺丝温度为20~30℃,以更好的实现功能性敷料的综合效果。
[0038] 本发明中,聚偏二氟乙烯在第一挥发性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在0~80℃油浴中进行,优选50℃,以更好地促进溶解分散,保证终产品性能。
[0039] 本发明中,纤维层与有机硅层的复合方式具体为:将硅树脂、硅橡胶、硅泡沫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浇铸到固定有纤维层的模具中或直接涂布到纤维层上,在加热硫化条件下通过氢硅加成或脱醇缩合形式固化得到本发明的功能性敷料。
[004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功能性敷料或上述方法在制备组织修复用制品中的应用。
[0041] 组织修复用制品可以是绷带、创口贴、创面修复片、人工皮肤等。
[004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
[0043] 本发明提供的功能性敷料,其包括具有优异压电性的PVDF纤维膜或PVDF‑PDMS共混纤维膜及与纤维层复合的有机硅层,可同时起到通过提供微电流刺激创面加速愈合并降低创面加速愈合过程中瘢痕产生的功能。其微电流可以通过指压、拉伸或声波等便携形式产生,不需要专用充电设备对该功能性敷料进行充电,使用方便。此外,该功能性敷料纤维层与有机硅层结合紧密牢固,透气性好,生物相容性好,具备理想的拉伸性能和强度,易于施用,且可反复使用、使用寿命长。
[0044] 本发明的功能性敷料的制备方法简便,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易于控制且均一性好,可保证功能性敷料综合性能的发挥。

附图说明

[0045] 图1为本发明测定纤维膜输出电压的方法示意图;其中,F代表施加的外力;
[0046]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PVDF纤维膜与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PVDF‑PDMS共混纤维膜的压电电压波形图;其中,横坐标为时间(Time),纵坐标为电压(Voltage);Neat PVDF代表实施例1的PVDF纤维膜,20%PDMS代表实施例2的PVDF‑PDMS共混纤维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以下实施例的给出仅是为了起到说明的目的,并不是用于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宗旨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替换。
[0048]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49] 实施例1
[0050] 将PVDF粉末(分子量55万)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50℃油浴搅拌溶解得到质量浓度为25%的均匀透明的溶液(第一纺丝液),用10mL注射器抽取5mL上述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将纤维丝接收为膜状结构,得到纤维膜,纤维膜厚度为0.08mm。静电纺丝参数为:纺丝电压10kV,纺丝推进速度2mL/h,接收距离20cm,纺丝针头内径0.8mm,纺丝温度为25℃,接收时间2h。将制备好的纤维膜用液体硅树脂(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1053硅树脂80份+18份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GY209‑3羟基硅油+2份山东曲阜化工有限公司KH550,涂‑4杯黏度68s,固化后邵A硬度为50),涂抹封装得到厚度为1.2mm的功能性敷料。
[0051] 实施例2
[0052] 将PDMS(江西蓝星星火有机硅有限公司RTV108,分子量100万)溶解在四氢呋喃(THF)中室温搅拌得到质量浓度为45%的均匀透明的溶液(第二纺丝液),将PVDF粉末(分子量55万)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50℃油浴搅拌溶解得到质量浓度为30%的均匀透明的溶液(第一纺丝液)。将配置好的两种聚合物溶液(第一纺丝液和第二纺丝液)按照PVDF/PDMS质量比4:1的比例进行混合,混合以后的溶液在室温磁力搅拌2h得到均匀透明的纺丝液(共混纺丝液)。用10mL注射器抽取5mL上述混合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将纤维丝接收为膜状结构,得到共混纤维膜,共混纤维膜厚度为0.1mm。静电纺丝参数为:纺丝电压10kV,纺丝推进速度2mL/h,接收距离20cm,纺丝针头内径0.8mm,纺丝温度为25℃,接收时间2h。制备好的共混纤维膜用液体硅橡胶(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GXJ‑2硅橡胶,黏度3450mPa·s,固化后邵A硬度为60)在模具中浇铸封装得到厚度为0.8mm的功能性敷料。
[0053] 实施例3
[0054] 将PDMS(江西蓝星星火有机硅有限公司RTV108,分子量100万)溶解在四氢呋喃中室温搅拌得到质量浓度为50%的均匀透明的溶液,将PVDF粉末(分子量55万)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50℃油浴搅拌溶解得到质量浓度为25%的均匀透明的溶液。将配置好的两种聚合物溶液按照PVDF/PDMS质量比5:1的比例进行混合,混合以后的溶液在室温磁力搅拌2h得到均匀透明的纺丝液。用10mL注射器抽取5mL上述混合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将纤维丝接收为膜状结构,得到共混纤维膜,共混纤维膜厚度为0.1mm。静电纺丝参数为:纺丝电压10kV,纺丝推进速度2mL/h,接收距离20cm,纺丝针头内径0.8mm,纺丝温度为25℃,接收时间
2h。制备好的共混纤维膜用液体硅橡胶(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GXJ‑2硅橡胶,黏度
3450mPa·s,固化后邵A硬度为50)在模具中封装得到厚度为0.8mm的功能性敷料。
[0055] 实施例4
[0056] 将PDMS(江西蓝星星火有机硅有限公司RTV108,分子量100万)溶解在四氢呋喃中室温搅拌得到质量浓度为45%的均匀透明的溶液,将PVDF粉末(分子量55万)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50℃油浴搅拌溶解得到质量浓度为35%的均匀透明的溶液。将配置好的两种聚合物溶液按照PVDF/PDMS质量比5:1的比例进行混合,混合以后的溶液在室温磁力搅拌2h得到均匀透明的纺丝液。用10mL注射器抽取5mL上述混合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将纤维丝接收为膜状结构,得到共混纤维膜,共混纤维膜厚度为0.1mm。静电纺丝参数为:纺丝电压10kV,纺丝推进速度2mL/h,接收距离20cm,纺丝针头内径0.8mm,纺丝温度为25℃,接收时间
2h。制备好的共混纤维膜用液体硅树脂(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1053硅树脂80份+18份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GY209‑3羟基硅油+2份山东曲阜化工有限公司KH550。涂‑4杯黏度68s,固化后邵A硬度为68)在模具中封装得到厚度为1.0mm的功能性敷料。
[0057] 实施例5
[0058] 将PDMS溶解在四氢呋喃中室温搅拌得到质量浓度为35%的均匀透明的溶液,将PVDF粉末(分子量55万)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50℃油浴搅拌溶解得到质量浓度为45%的均匀透明的溶液。将配置好的两种聚合物溶液按照PVDF/PDMS质量比3:1的比例进行混合,混合以后的溶液在室温磁力搅拌2h得到均匀透明的纺丝液。用10mL注射器抽取5mL上述混合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将纤维丝接收为膜状结构,得到共混纤维膜,共混纤维膜厚度为0.1mm。静电纺丝参数为:纺丝电压10kV,纺丝推进速度2mL/h,接收距离20cm,纺丝针头内径0.8mm,纺丝温度为25℃,接收时间2h。制备好的共混纤维膜用液体硅橡胶(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GXJ‑2硅橡胶,黏度3450mPa·s,固化后邵A硬度为50)在模具中封装得到厚度为0.8mm的功能性敷料。
[0059] 实施例6
[0060] 将PVDF粉末(分子量55万)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50℃油浴搅拌溶解得到质量浓度为35%的均匀透明的溶液,用10mL注射器抽取5mL上述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将纤维丝接收为膜状结构,得到纤维膜,纤维膜厚度为0.08mm。静电纺丝参数为:纺丝电压10kV,纺丝推进速度2mL/h,接收距离20cm,纺丝针头内径0.8mm,纺丝温度为25℃,接收时间2h。制备好的纤维膜用液体硅橡胶(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GXJ‑2硅橡胶,黏度3450mPa·s,固化后邵A硬度为50)涂抹封装得到厚度为1.2mm的功能性敷料。
[0061] 实施例7
[0062] 将PVDF粉末(分子量55万)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50℃油浴搅拌溶解得到质量浓度为30%的均匀透明的溶液,用10mL注射器抽取5mL上述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将纤维丝接收为膜状结构,得到纤维膜,纤维膜厚度为0.08mm。静电纺丝参数为:纺丝电压10kV,纺丝推进速度2mL/h,接收距离20cm,纺丝针头内径0.8mm,纺丝温度为25℃,接收时间2h。制备好的纤维膜用液体硅泡沫(市售泰亚电子,TY640,液体硅泡沫黏度8500mPa·s,不加发泡剂固化后邵A硬度为70)在模具中封装得到厚度为1.2mm的功能性敷料。
[0063] 对比例1
[0064] 按照中国专利申请CN102861355A中实施例7的方法制备创伤敷料(PU/PVDF电纺膜作为功能性创伤敷料)。
[0065] 对比例2
[0066] 以与本发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制备功能性敷料,区别仅在于:功能性敷料不含共混纤维膜,只包括硅橡胶层。
[0067] 实验例1
[0068] 将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PVDF纤维膜与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PVDF‑PDMS共混纤维膜分别通过指压的方式施加外力(F),测定输出电压,测试方法示意图见图1,获得的压电电压波形图见图2。通过比较PVDF纤维膜与PVDF‑PDMS共混纤维膜的输出电压可知,混合有PDMS的纤维膜压电性能得到提升。
[0069] 实验例2
[0070] 以预处理(先在70%的酒精溶液中浸泡60分钟,再在生理盐水中浸泡4小时)后的实施例1‑7及对比例1‑2的各功能性敷料进行SD大鼠的背部皮肤创面修复实验:取SD大鼠(购自西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体重15~20克,年龄60~70天)30只进行编号后,分别在SD大鼠背部切除直径1cm的圆形全层皮肤,将各功能性敷料完全覆盖贴合于对应编号的SD大鼠创面上,使有机硅层一侧直接与创面接触,每7天更换一次,连续观察伤口情形。记录创面恢复一半时间、创面完全恢复时间、瘢痕大小、瘢痕颜色。测试结果见表1。
[0071] 表1测试结果
[0072]
[0073] 由表1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性敷料相比于对比例1,SD大鼠伤口愈合后伤口瘢痕明显小,且颜色浅;相比于对比例2愈合速度大大提升。
[0074]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