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306263.5

文献号 : CN11302850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徐坤颜鲁华金兑宪朱彦防

申请人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壳体内形成有安装腔,安装腔内设有风扇组件,壳体上设有面板,面板上设有第一环形出风口,面板的外侧设有风向控制组件,风向控制组件的外周边缘与第一环形出风口的外缘之间形成第二环形出风口,风向控制组件可以相对于面板上下运动及倾斜运动,以调节第二环形出风口的大小,调节从第一环形出风口流出的气流经第二环形出风口流出的方向及风量分布。该空调室内机能够实现360°环绕无死角出风,且具有多种出风角度和出风模式,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权利要求 :

1.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其内形成有安装腔;

风扇组件,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面板,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面板上设有第一环形出风口;

风向控制组件,其设于所述面板的外侧,所述风向控制组件的外周边缘与所述第一环形出风口的外缘之间形成第二环形出风口,所述风向控制组件可以相对于所述面板上下运动及倾斜运动,以调节所述第二环形出风口的大小,调节从所述第一环形出风口流出的气流经所述第二环形出风口流出的方向及风量分布;

所述风向控制组件包括驱动部,通过所述驱动部将所述风向控制组件与所述面板连接在一起,且能够实现所述风向控制组件相对于所述面板的运动;

所述驱动部包括至少两个驱动单元,每个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上下运动驱动组件和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设于所述上下运动驱动组件的下部;

多个所述上下运动驱动组件同步动作时,驱动所述风向控制组件上下运动;

多个所述上下运动驱动组件不同步动作时,所述转动组件发生转动,驱动所述风向控制组件相对于所述面板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向控制组件相对于所述面板的上下运动和倾斜运动可以同时或不同时动作,以达到不同的送风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向控制组件处于最高位时,所述空调室内机进行冷风沉降式送风模式;

所述风向控制组件处于最低位时,所述空调室内机进行瀑布式送风模式;

所述风向控制组件在最低位和最高位之间反复运动时,所述空调室内机进行森林风式送风模式;

所述空调室内机在不同的送风模式下,所述风向控制组件可以倾斜运动,以调节不同送风方向上的风量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上设有安装部,所述第一环形出风口环绕所述安装部的外周设置;

所述风向控制组件还包括包括导风圈和底板,所述底板设于所述导风圈内,所述导风圈的外周边缘与所述第一环形出风口的外缘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环形出风口;

所述驱动部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驱动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底板相对于所述面板上下运动及倾斜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具有三个驱动单元,三个所述驱动单元沿同一圆周均匀间隔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运动驱动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驱动电机、齿轮以及齿条部,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齿轮转动,所述齿条部上设有齿条段,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段啮合,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齿条部的下部从所述开口伸出,所述转动组件设于所述齿条部的下部,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导风圈的顶部设有开孔,所述外壳从所述开孔伸出、并与所述安装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部包括第一齿条部和第二齿条部,所述第一齿条部和所述第二齿条部连接,所述第一齿条部的外侧壁设有所述齿条段,所述齿条部的内腔中设有滚轮,所述滚轮具有部分从所述齿条部露出、并与所述外壳的内壁滚动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基座、滚珠、销钉以及紧固螺钉,所述基座内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的顶部呈收口状,所述滚珠内嵌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紧固螺钉设于所述空腔内、并位于所述滚珠的下方,以对所述滚珠进行限位,所述销钉的一端与所述滚珠连接,所述销钉的另一端与所述上下运动驱动组件连接,所述基座与所述底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下侧设有装饰罩,所述装饰罩与所述导风圈连接。

说明书 :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360°送风的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0002] 顶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壳体,壳体的空腔内安装风扇组件,壳体的面板上开设出风口,出风口处设置导风板,通过导风板实现出风角度的调节。
[0003] 现行四方向顶式空调室内机中,无论导风板的个数、形状以及位置如何优化,都无法实现360°环绕无死角送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环绕出风空调产品。考虑空调凝露试验标准的考量,空调运行时导风板必须开启一定的角度,来避免导风板的凝露问题,因此也没有办法真正实现平行送风模式。在开启制冷模式时,冷风依然可以直接吹到用户身上,无法通过平行送风后的冷风沉降方式实现对制冷空间的均匀制冷。安装有导风板的面板需要给每个导风板配置步进电机,成本相对偏高。另外,设计有导风板的面板外观样式基本定型,很难有颠覆性的外观结构。
[0004]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针对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其能够实现360°环绕无死角出风,且具有多种出风角度和出风模式,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0006]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0008] 壳体,其内形成有安装腔;
[0009] 风扇组件,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0010] 面板,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面板上设有第一环形出风口;
[0011] 风向控制组件,其设于所述面板的外侧,所述风向控制组件的外周边缘与所述第一环形出风口的外缘之间形成第二环形出风口,所述风向控制组件可以相对于所述面板上下运动及倾斜运动,以调节所述第二环形出风口的大小,调节从所述第一环形出风口流出的气流经所述第二环形出风口流出的方向及风量分布。
[0012]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向控制组件相对于所述面板的上下运动和倾斜运动可以同时或不同时动作,以达到不同的送风模式。
[0013]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向控制组件处于最高位时,所述空调室内机进行冷风沉降式送风模式;
[0014] 所述风向控制组件处于最低位时,所述空调室内机进行瀑布式送风模式;
[0015] 所述风向控制组件在最低位和最高位之间反复运动时,所述空调室内机进行森林风式送风模式;
[0016] 所述空调室内机在不同的送风模式下,所述风向控制组件可以倾斜运动,以调节不同送风方向上的风量分布。
[0017]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板上设有安装部,所述第一环形出风口环绕所述安装部的外周设置;
[0018] 所述风向控制组件包括导风圈、底板以及驱动部,所述底板设于所述导风圈内,所述导风圈的外周边缘与所述第一环形出风口的外缘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环形出风口;
[0019] 所述驱动部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驱动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底板相对于所述面板上下运动及倾斜运动。
[0020]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包括至少两个驱动单元,每个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上下运动驱动组件和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设于所述上下运动驱动组件的下部;
[0021] 多个所述上下运动驱动组件同步动作时,驱动所述底板上下运动;
[0022] 多个所述上下运动驱动组件不同步动作时,所述转动组件发生转动,驱动所述底板相对于所述面板倾斜。
[0023]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具有三个驱动单元,三个所述驱动单元沿同一圆周均匀间隔分布。
[0024]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下运动驱动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驱动电机、齿轮以及齿条部,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齿轮转动,所述齿条部上设有齿条段,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段啮合,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齿条部的下部从所述开口伸出,所述转动组件设于所述齿条部的下部,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导风圈的顶部设有开孔,所述外壳从所述开孔伸出、并与所述安装部连接。
[0025]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齿条部包括第一齿条部和第二齿条部,所述第一齿条部和所述第二齿条部连接,所述第一齿条部的外侧壁设有所述齿条段,所述齿条部的内腔中设有滚轮,所述滚轮具有部分从所述齿条部露出、并与所述外壳的内壁滚动接触。
[0026]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基座、滚珠、销钉以及紧固螺钉,所述基座内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的顶部呈收口状,所述滚珠内嵌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紧固螺钉设于所述空腔内、并位于所述滚珠的下方,以对所述滚珠进行限位,所述销钉的一端与所述滚珠连接,所述销钉的另一端与所述上下运动驱动组件连接,所述基座与所述底板连接。
[0027]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多个上下运动驱动组件可以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交替动作,使底板和导风圈绕面板的中心轴绕动,使不同方向上的送风角度和送风量实现周期性变化。
[0028]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下侧设有装饰罩,所述装饰罩与所述导风圈连接。
[0029]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出风口处设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格栅。
[0030]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件包括风扇、电机以及风扇护圈,所述电机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风扇动作,所述风扇护圈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风扇位于所述风扇护圈所围区域内,所述风扇护圈的底部与所述第一环形出风口的外周边缘正对。
[003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32] 本申请中的空调室内机首先在外形结构上与传统的室内机具有明显的不同,出风口为环形结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360°环绕无死角送风。
[0033] 形成于面板上的第一环形出风口处无需设置导风结构,风向的调节是通过单独的风向控制组件来实现的。
[0034] 风向控制组件可以相对于面板上下运动及倾斜运动,以调节第二环形出风口的大小,调节从第一环形出风口流出的气流经第二环形出风口流出的方向及风量分布,实现多种送风模式及出风角度,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0035] 风向控制组件相对于面板的上下运动和倾斜运动可以同时或不同时动作,通过风向控制组件的上下运动和倾斜运动的多种配合形式,可以达到不同的送风模式,实现送风角度及送风量的精准控制。
[0036]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003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8] 图1为根据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2为根据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爆炸图;
[0040] 图3为根据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在冷风沉降式送风模式下的剖视图;
[0041] 图4为根据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在瀑布式送风模式下的剖视图;
[0042] 图5为根据实施例的风向控制组件相对于面板倾斜运动时的剖视图;
[0043] 图6为根据实施例的面板和驱动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44] 图7为根据实施例的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5] 图8为根据实施例的风向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6] 图9为根据实施例的风向控制组件的爆炸图;
[0047] 图10为根据实施例的驱动部的爆炸图;
[0048] 图11为根据实施例的驱动部省略部分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0049] 图12为根据实施例的转动组件的爆炸图;
[0050] 图13为根据实施例的转动组件的剖视图。
[0051] 附图标记:
[0052] 100‑风向控制组件,110‑底板,120‑导风圈,121‑开孔,130‑驱动单元,131‑上下运动驱动组件,1311‑外壳,13111‑第一外壳,13112‑第二外壳,13113‑第一开口,13114‑延伸耳,1312‑齿轮,1313‑驱动电机,1314‑齿条部,13141‑第一齿条部,13142‑第二齿条部,13143‑齿条段,13144‑限位槽,1315‑滚轮;132‑转动组件,1321‑滚珠,1322‑基座,1323‑连接盘,1324‑紧固螺钉,1325‑销钉,1326‑空腔,140‑装饰罩,150‑第二环形出风口;
[0053] 200‑风扇组件,210‑风扇,220‑电机,230‑风扇护圈;
[0054] 300‑面板,310‑第一环形出风口,311‑格栅,320‑安装部,321‑第二开口,322‑限位部;
[0055] 400‑壳体;
[0056] A‑第一环形出风口的外缘;
[0057] B‑风向控制组件的外周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0058]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59]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60]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61]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62] 本申请中的空调室内机为一种顶式全方向出风的空调室内机。
[0063] 参照图1和图2,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400,壳体400构成室内机的外部轮廓,其内部形成有安装腔,用于安装风扇组件、换热器等部件。
[0064] 壳体400的底部敞口,敞口处固定设有面板300,面板300上设有第一环形出风口310。
[0065] 第一环形出风口310的形状可以为圆环型的,也可以为矩型等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形出风口310为圆环型。
[0066] 在风扇组件200的作用下,气流经第一环形出风口310吹出。
[0067] 该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风向控制组件100,其设于面板300的外侧。
[0068] 再结合3至图5,风向控制组100件的外周边缘B与第一环形出风口310的外缘A之间形成第二环形出风口150,气流依次经第一环形出风口310和第二环形出风口150流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360°环绕无死角送风。
[0069] 风向控制组件100可以相对于面板300上下运动及倾斜运动,以调节第二环形出风口150的大小,调节从第一环形出风口310流出的气流经第二环形出风口150流出的方向及风量分布,实现多种送风模式及出风角度,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0070] 本申请中的空调室内机首先在外形结构上与传统的室内机具有明显的不同,出风口为环形结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360°环绕无死角送风。
[0071] 第一环形出风口310处无需设置导风结构,风向的调节是通过风向控制组件100来实现的,从而实现不同的送风模式,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0072]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风向控制组件100相对于面板300的上下运动和倾斜运动可以同时或不同时动作,通过风向控制组件100的上下运动和倾斜运动的多种配合形式,可以达到不同的送风模式,实现送风角度及送风量的精准控制。
[0073] 具体的,参照3,风向控制组件100向上运动至最高位时,此时风向控制组件100的外周边缘B比较靠近第一环形出风口310的外缘A,第二环形出风口150较小、且靠近第一环形出风口310,从第一环形出风口310流出的气流发生比较大的风向改变后从第二环形出风口150流出,实现小角度的近似水平送风,由于空调室内机位于房间的顶部,水平吹出的气流再沉降,实现冷风沉降式送风模式。
[0074] 冷风沉降式送风模式能够避免冷风直吹用户,实现无风感送风,为用户提供较为均匀、舒适的降温体验。
[0075] 参照图4,风向控制组件100向下运动至最低位时,此时风向控制组件100的外周边缘B远离第一环形出风口310的外缘A,第二环形出风口150较大、且远离第一环形出风口310,与冷风沉降式送风模式相比较而言,从第一环形出风口310流出的气流发生较小的风向改变后从第二环形出风口150流出,实现近似竖直向下的瀑布式送风模式。
[0076] 瀑布式送风模式可以增强用户的吹风体感,吹风更为直接,制冷降温快。
[0077] 参照图5,风向控制组件100在最低位和最高位之间反复上下运动时,第二环形出风口150的大小反复变化,第二环形出风口150与第一环形出风口310之间的距离也反复变化,从第二环形出风口150吹出的风的状态在冷风沉降式送风和瀑布式送风之间切换变化,称之为森林风式送风模式。
[0078] 在森林风式送风模式下,用户仿佛置身于森林中,感受到的是一阵一阵的气流吹向身体,享受到更为接近自然风的吹风体验。
[0079] 空调室内机在不同的送风模式下,风向控制组件100可以倾斜运动,也可以不倾斜运动。当风向控制组件100倾斜运动时,可以调节不同送风方向上的风量分布,不满不同方向上的送风需求。
[0080]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面板300上设有安装部320,第一环形出风口310环绕安装部320的外周设置,安装部320用于安装风向控制组件100。
[0081] 参照图6和图8,风向控制组件100包括导风圈120、底板110以及驱动部。
[0082] 导风圈120为圆锥结构或喇叭口结构,导风圈120自其顶部至外周边缘斜向下延伸。上文提到的“风向控制组件的外周边缘”实则为导风圈120的外周边缘。参照图3,导风圈120的外周边缘与第一环形出风口310的外缘A之间形成第二环形出风口150。
[0083] 底板110设于导风圈120内,底板110通过螺钉、卡扣等方式与导风圈120的内壁固定连接。
[0084] 底板110用于安装驱动部,驱动部带动底板110运动,从而实现风向控制组件100整体的运动。
[0085] 驱动部的一端(具体为下端)与底板110固定连接,驱动部的另一端(具体为顶端)与安装部320固定连接,通过驱动部将风向控制组件100与面板300间接地连接在一起,且能够实现风向控制组件100相对于面板300的运动。
[0086] 驱动部用于驱动底板110相对于面板300上下运动及倾斜运动,由于底板110与导风圈120固定连接,进而实现导风圈120相对于面板300的上下运动及倾斜运动,实现风向和风量的调节。
[0087]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至图11,驱动部包括至少两个驱动单元130,每个驱动单元130包括上下运动驱动组件131和转动组件132,转动组件132设于上下运动驱动组件131的下部。
[0088] 上下运动驱动组件131与安装部320固定连接,转动组件132与底板110固定连接。
[0089] 多个上下运动驱动组件131同步动作时,能够驱动底板110上下运动。
[0090] 具体的,多个上下运动驱动组件131同步动作并驱动底板110水平向上运动至最高点时,空调室内机进行冷风沉降式送风模式;多个上下运动驱动组件131同步动作并驱动底板110水平向下运动至最低点时,空调室内机进行瀑布式送风模式。
[0091] 多个上下运动驱动组件131不同步动作时,转动组件132发生转动,驱动底板110相对于面板300倾斜。
[0092] 具体的,假设其中一个上下运动驱动组件(标记为C1)不运动,另外的上下运动驱动组件(标记为C2)同步动作并驱动该侧底板110向下运动时,参照图5,此时转动组件132会发生转动,使底板110绕着上下运动驱动组件C1所对应的转动组件132为支点进行倾斜,实现底板110相对于面板300的倾斜,进而实现导风圈120相对于面板300的倾斜运动,实现不同方向上送风角度和送风量的调节。
[0093]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多个上下运动驱动组件131可以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交替动作,能够实现底板110和导风圈120绕面板300中心轴的绕动,使不同方向上的送风角度和送风量得到周期性变化调节的效果。
[0094] 本实施例中,驱动部具有三个驱动单,130,三个驱动单元130沿同一圆周均匀间隔分布。
[0095]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0和图11,上下运动驱动组件131包括外壳1311,外壳1311为两半式结构,包括第一外壳13111和第二外壳13112,第一外壳13111和第二外壳13112通过螺钉、卡扣等方式固定连接。
[0096] 外壳1311的内腔中设有驱动电机1313、齿轮1312以及齿条部1314,外壳1311的两半式结构便于内部结构的安装。
[0097] 齿条部1314上设有齿条段13143,齿轮1312与齿条段13143啮合,外壳1311的底部设有开口(标记为第一开口13113),齿条部1314的下部从第一开口1311伸出。
[0098] 转动组件132与齿条部1314的下部连接,转动组件132的下部通过螺钉等方式与底板110固定连接。
[0099] 参照图6和图8,导风圈120的顶部设有开孔121,外壳1311从开孔121伸出、并通过螺钉等方式与安装部320固定连接。
[0100] 驱动电机1313用于驱动齿轮1312转动,齿轮1312转动带动齿条段13143上下运动,进而带动齿条部1314整体上下运动,由于齿条部1314与转动组件132连接,转动组件132又与底板110固定连接,从而能够实现风向控制组件100整体的上下运动。
[0101] 齿条部1314也为两半式结构,其包括第一齿条部13141和第二齿条部13142,第一齿条部13141和第二齿条部13142通过螺钉、卡扣等方式固定连接,第一齿条部13141的外侧壁设有齿条段13143。
[0102] 齿条部1314的内腔中设有滚轮1315,齿条部1314的两半式结构便于滚轮1315的安装。滚轮1315具有部分从齿条部1314露出、并与外壳1311的内壁滚动接触。
[0103] 滚轮1315有助于提高齿条部1314上下运动的可靠性以及平稳性,同时有助于减小运动摩擦。
[0104] 参照图6和图7,安装部320上设有开口(标记为第二开口321),驱动部的外壳1311的上端经第二开口321伸出。
[0105] 外壳1311的外壁上设有延伸耳13114,延伸耳13114通过螺钉与安装部320固定连接,实现上下运动驱动组件131与安装部320之间的固定连接。
[0106]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2和图13,转动组件132包括基座1322、滚珠1321、销钉1325以及紧固螺钉1324。
[0107] 基座1322内形成有空腔1326,空腔1326的顶部呈收口状,滚珠1321内嵌于空腔1326内,紧固螺钉1324设于空腔1326内、并位于滚珠1321的下方,以对滚珠1321进行限位。
滚珠1321能够在空腔1326内转动。
[0108] 销钉1325的一端与滚珠1321固定连接,销钉1325的另一端伸入齿条部1314内,齿条部1314内设有用于对销钉1325进行固定限位的限位槽13144,通过销钉1325将转动组件132和上下运动驱动组件131连接在一起,并且不影响二者的动作。
[0109] 基座1322的底部设有连接盘1323,连接盘1323通过螺钉与底板110固定连接,实现转动组件132与底板110之间的固定连接。
[0110]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底板110的下侧设有装饰罩140,装饰罩140与导风圈120通过卡扣等方式固定连接,装饰罩140用于对底板110进行遮挡。
[0111]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第一环形出风口310处沿其周向设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格栅311,格栅311斜向设置,格栅311将流经第一环形出风口310的气流打散,有利于提高出风舒适度。
[0112]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风扇组件200包括风扇210、电机220以及风扇护圈230,电机220与壳体400固定连接、用于驱动风扇210动作,风扇护圈230设于安装腔内,风扇210位于风扇护圈230所围区域内,风扇护圈230的底部与第一环形出风口310的外缘A正对。
[0113]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114]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