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站立轮椅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259758.7

文献号 : CN11304104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曾长春易永贵

申请人 : 佛山市锐世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站立轮椅,涉及康复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两组组装杆和两组第一支撑架,所述背板的后表面安装有腋下支撑器,两组所述组装杆的底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连动杆,且两组所述组装杆底端靠近第一连动杆的下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连动杆,两组所述第一连动杆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固杆,且两组所述第一连动杆的另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固杆,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架分别位于两组第二连动杆的一侧。本发明中的可站立轮椅,可以将使用者从坐立姿态转换为站立姿态,从而可以解决因长时间坐着导致血液循环不良的问题,有利于下肢康复,并且也可以方便使用者可以站立取物,同时在站立过程中,具备健骑机部分功能。

权利要求 :

1.一种可站立轮椅,包括两组组装杆(1)和两组第一支撑架(7),两组所述组装杆(1)之间固定连接有背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2)的后表面安装有腋下支撑器(17),两组所述组装杆(1)的底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连动杆(3),且两组所述组装杆(1)底端靠近第一连动杆(3)的下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连动杆(6),两组所述第一连动杆(3)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固杆(4),且两组所述第一连动杆(3)的另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固杆(5),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架(7)分别位于两组第二连动杆(6)的一侧,且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架(7)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扣(8),两组所述第二连动杆(6)分别架设在两组卡扣(8)的内部,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架(7)的前表面均卡接有第二支撑架(12),两组所述第二连动杆(6)远离组装杆(1)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架(12)转动连接;

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架(7)的外侧均转动连接有大轮(10),且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架(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加固杆(9),两组所述大轮(10)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手持轮(11),两组所述第二支撑架(12)的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脚架(13),所述脚架(13)与第一加固杆(4)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气缸(16),且脚架(13)与第一气缸(16)连接的部位安装有支撑轮(15),所述脚架(13)的两侧均安装有小轮(14);

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架(7)与脚架(13)的两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加固架(33);

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架(7)的侧面均安装有制动器(22),且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架(7)均为一种F型的构件,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架(7)上侧水平部位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手刹(24),且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架(7)下侧水平部位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斜边,两组所述第二支撑架(12)的顶端均设置有第二斜边,两组第一斜边与两组第二斜边的倾斜角度相同且相互贴合;

所述背板(2)后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25),所述腋下支撑器(17)包括与滑槽(25)滑动连接的滑动板(171)和两组与背板(2)后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二气缸(178),两组所述第二气缸(178)均位于滑动板(171)的下侧且与滑动板(171)的中心线对称分布,两组所述第二气缸(178)的输出端均与滑动板(17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板(171)前表面的一侧安装有第一组装带(172),且滑动板(171)前表面的另一侧粘附连接有母魔术贴(177),所述第一组装带(172)的一端缝纫有松紧带(173),所述松紧带(173)远离第一组装带(172)的一端缝纫有第二组装带(174),所述第二组装带(174)远离松紧带(173)一端的两侧均缝纫有子魔术贴(176),所述第一组装带(172)和第二组装带(174)的上表面均缝纫有防护垫(17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站立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杆(4)和第二加固杆(5)的上表面安装有坐垫(18),两组所述组装杆(1)靠近背板(2)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手扶架(23),且两组所述组装杆(1)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手扶杆(19),两组所述组装杆(1)的后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推杆(21),两组所述手扶杆(19)的外侧均套设有连接套(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站立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2)后表面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盒(26),所述固定盒(26)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平状的电推杆(27),且固定盒(26)内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29),所述卡块(29)的内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电推杆(2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卡杆(28),所述卡杆(28)与连接孔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固定盒(26)下表面的下表面开设有卡槽(30);

所述坐垫(18)下表面的后端螺接有固定板(31),所述固定板(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板(32),所述卡板(32)的一端延伸至坐垫(18)的外侧,且卡板(32)的内部开设有贯通孔,所述卡板(32)与卡槽(30)位于同一竖直方向,所述贯通孔的直径不小于卡杆(28)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站立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架(13)包括组装架(135),所述组装架(135)的内部开设有收纳槽(131),所述收纳槽(13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竖直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滑杆(133),所述滑杆(133)的一端延伸至收纳槽(131)的外侧且固定连接有滑块(134),所述滑杆(133)另一端的下表面与收纳槽(131)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32),所述滑块(134)用于与第一气缸(16)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站立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轮(15)包括滑轮(151),所述滑轮(151)通过转轴安装有轮架,所述轮架的上表面与滑块(134)的下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器(15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站立轮椅,其特征在于,该可站立轮椅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使用者把持手持轮(11),将大轮(10)固定,启动第一气缸(16);

步骤二:第一气缸(16)启动后延长,并且将第一加固杆(4)向上抬起,第一加固杆(4)在抬起后,将坐垫(18)从水平状态转变为竖直状态,同时第一气缸(16)的顶端与第一加固杆(4)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并且第一气缸(16)的底端与脚架(13)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在第一气缸(16)延长的同时,向上转动第一支撑架(7),第一支撑架(7)经转动后从水平状态转为竖直状态,并且带动组装杆(1)和背板(2)上升,同时第一支撑架(7)中两组第一斜边与脚架(13)的两组第二斜边分离,并且两组第二连动杆(6)与组装杆(1)和第二支撑架(12)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对组装杆(1)和第二支撑架(12)进行支撑;

步骤三:在第一气缸(16)启动时,其与滑块(134)连接的部位压力加大,通过缓冲器(152)和滑轮(151)对滑块(134)和第一气缸(16)进行支撑和缓冲,同时滑块(134)带动滑杆(133)沿着收纳槽(131)内部的限位杆进行滑动,并且滑杆(133)在滑动时,压缩复位弹簧(132)进行再次缓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站立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通过腋下支撑器(17)对使用者进行支撑和托举,该腋下支撑器(17)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第二组装带(174)一侧的子魔术贴(176)从母魔术贴(177)上取下,然后旋转第二组装带(174)、松紧带(173)和第一组装带(172),将其从背板(2)一侧的后侧旋转到背板(2)的前侧;

S2:使用者将第一组装带(172)顶部的防护垫(175)夹持在一侧的腋下,随后拉伸松紧带(173),使用者将第二组装带(174)顶部的防护垫(175)夹持在另一侧的腋下;

S3:将第二组装带(174)另一侧的子魔术贴(176)转动到背板(2)另一侧的后侧,并且将子魔术贴(176)粘附连接到母魔术贴(177)的外侧;

S4:启动第二气缸(178),第二气缸(178)带动滑动板(171)沿着滑槽(25)滑动,对使用者进行支撑和托举。

说明书 :

一种可站立轮椅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康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站立轮椅。

背景技术

[0002] 轮椅是装有轮子可以帮助替代行走的椅子,分为电动和手动折叠轮椅。用于伤员、病员、残疾人居家康复、周转运输、就诊、外出活动的重要移动工具,轮椅它不仅满足肢体伤
残者和行动不便人士的代步,更重要的是方便家属移动和照顾病员,使病员借助于轮椅进
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市场上的轮椅种类很多,可变形的轮椅是市场中常见的一种,
可变形轮椅可让人由坐姿转换为站立状态,可以对使用者起到康复作用。
[0003] 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站立轮椅车(公开号:CN106137576A),该专利包括底盘行走机构、固定支架、扶手机构、胸腹支撑机构、腰背支撑机构、臀部支撑机构、膝盖
支撑机构;其中固定支架位于底盘行走机构的前部上方且固定支架的上方还设置有扶手机
构、胸腹支撑机构与扶手机构相连接、臀部支撑机构则与固定支架相连接。
[0004] 目前市场上可以让人由座姿转换为站立状态的轮椅都是电动轮椅,结构复杂、成本高、而且体积庞大,导致无法让大部分的残疾者所使用,并且现有可站立式轮椅的结构较
为复杂,并且占用空间较大。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克服上述目前市场上可以让人由座姿转换为站立状态的轮椅都是电动轮椅,结构复杂、成本高、而且体积庞大,导致无法让大部分的残疾者所使用,并且现有可站立式
轮椅的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占用空间较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站立
轮椅。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 一种可站立轮椅,包括两组组装杆和两组第一支撑架,两组所述组装杆之间固定连接有背板,所述背板的后表面安装有腋下支撑器,两组所述组装杆的底端均转动连接有
第一连动杆,且两组所述组装杆底端靠近第一连动杆的下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连动杆,两
组所述第一连动杆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固杆,且两组所述第一连动杆的另一端之
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固杆,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架分别位于两组第二连动杆的一侧,且两组
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扣,两组所述第二连动杆分别架设在两组卡扣的内
部,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前表面均卡接有第二支撑架,两组所述第二连动杆远离组装杆
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架转动连接;
[0008] 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外侧均转动连接有大轮,且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架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加固杆,两组所述大轮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手持轮,两组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底
端之间固定连接有脚架,所述脚架与第一加固杆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气缸,且脚架与第一
气缸连接的部位安装有支撑轮,所述脚架的两侧均安装有小轮;
[0009] 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架与脚架的两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加固架。
[0010]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加固杆和第二加固杆的上表面安装有坐垫,两组所述组装杆靠近背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手扶架,且两组所述组装杆的顶端均固定连
接有手扶杆,两组所述组装杆的后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推杆,两组所述手扶杆的外侧均套
设有连接套。
[0011]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侧面均安装有制动器,且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架均为一种F型的构件,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架上侧水平部位的一端均固定连
接有手刹,且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架下侧水平部位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斜边,两组所述第二支
撑架的顶端均设置有第二斜边,两组第一斜边与两组第二斜边的倾斜角度相同且相互贴
合。
[0012]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背板后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腋下支撑器包括与滑槽滑动连接的滑动板和两组与背板后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二气缸,两组所述第二
气缸均位于滑动板的下侧且与滑动板的中心线对称分布,两组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均与
滑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板前表面的一侧安装有第一组装带,且滑动板前表面
的另一侧粘附连接有母魔术贴,所述第一组装带的一端缝纫有松紧带,所述松紧带远离第
一组装带的一端缝纫有第二组装带,所述第二组装带远离松紧带一端的两侧均缝纫有子魔
术贴,所述第一组装带和第二组装带的上表面均缝纫有防护垫。
[0013]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背板后表面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平状的电推杆,且固定盒内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
卡块的内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电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与连接孔处于
同一水平高度,所述固定盒下表面的下表面开设有卡槽;
[0014] 所述坐垫下表面的后端螺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的一端延伸至坐垫的外侧,且卡板的内部开设有贯通孔,所述卡板与卡槽位于同一
竖直方向,所述贯通孔的直径不小于卡杆的直径。
[0015]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脚架包括组装架,所述组装架的内部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竖直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
滑杆的一端延伸至收纳槽的外侧且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杆另一端的下表面与收纳槽底
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滑块用于与第一气缸转动连接。
[0016]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轮包括滑轮,所述滑轮通过转轴安装有轮架,所述轮架的上表面与滑块的下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器。
[0017]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脚架的下表面螺接有放置架,放置架用于放置使用者的双脚,放置架为一种L型的构件,且放置架的前表面不超过小轮的前表面。
[0018]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该可站立轮椅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 步骤一:使用者把持手持轮,将大轮固定,启动第一气缸;
[0020] 步骤二:第一气缸启动后延长,并且将第一加固杆向上抬起,第一加固杆在抬起后,将坐垫从水平状态转变为竖直状态,同时第一气缸的顶端与第一加固杆之间发生相对
转动,并且第一气缸的底端与脚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0021] 在第一气缸延长的同时,向上转动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经转动后从水平状态转为竖直状态,并且带动组装杆和背板上升,同时第一支撑架中两组第一斜边与脚架的两
组第二斜边分离,并且两组第二连动杆与组装杆和第二支撑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对组装
杆和第二支撑架进行支撑;
[0022] 步骤三:在第一气缸启动时,其与滑块连接的部位压力加大,通过缓冲器和滑轮对滑块和第一气缸进行支撑和缓冲,同时滑块带动滑杆沿着收纳槽内部的限位杆进行滑动,
并且滑杆在滑动时,压缩复位弹簧进行再次缓冲。
[0023]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二中,通过腋下支撑器对使用者进行支撑和托举,该腋下支撑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 S1:将第二组装带一侧的子魔术贴从母魔术贴上取下,然后旋转第二组装带、松紧带和第一组装带,将其从背板一侧的后侧旋转到背板的前侧;
[0025] S2:使用者将第一组装带顶部的防护垫夹持在一侧的腋下,随后拉伸松紧带,使用者将第二组装带顶部的防护垫夹持在另一侧的腋下;
[0026] S3:将第二组装带另一侧的子魔术贴转动到背板另一侧的后侧,并且将子魔术贴粘附连接到母魔术贴的外侧;
[0027] S4:启动第二气缸,第二气缸带动滑动板沿着滑槽滑动,对使用者进行支撑和托举。
[002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9] 1、本发明中的可站立轮椅,可以将使用者从坐立姿态转换为站立姿态,从而可以解决因长时间坐着导致血液循环不良的问题,有利于下肢康复,并且也可以方便使用者可
以站立取物,同时在站立过程中,具备健骑机部分功能,例如增强人体的心肺功能,活动全
身主要关节,发展上下肢和腰背部力量,还能通过运动按摩内脏增强消化系统功能,改善髋
关节的灵活性等,并且本发明中的轮椅结构紧凑,可以在较小的空间使用,另一方面也可以
降低包装的体积,方便运输,同时可以起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0030] 2、本发明中的可站立轮椅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启动第一气缸,并且转动大轮,同时向上提升手刹和第一支撑架,可以带动第一加固杆、第二加固杆和第一支撑架转
动,将其从水平状态调整为竖直状态,并且第一加固杆、第二加固杆和第一支撑架在转动的
同时,可以将组装杆和背板提升,从而可以使用者从坐姿转换为站姿。
[0031] 3、本发明中通过腋下支撑器,可以在使用者改变姿态时对其进行支撑和托举,腋下支撑器在不适用时安装在背板的后侧并且通过魔术贴进行固定,在使用时,直接将两组
魔术贴进行分离即可,在将腋下支撑器中的第二组装带转动一周后,再使用魔术贴即可将
其进行固定,通过防护垫,可以增加两组组装带夹持时的舒适度,同时通过第二气缸,可以
带动腋下支撑器沿着滑槽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对使用者的支撑和托举。
[0032] 4、本发明中的可站立轮椅在转换为站立姿态后,坐垫下侧的卡板会嵌入到固定盒中,通过启动电推杆,可以将卡杆贯穿卡板,并且嵌入到卡块中,从而可以对坐垫和背板进
行加固,并且提高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3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4] 图1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0035] 图2是本发明中坐垫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36] 图3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0037] 图4是本发明的底视图;
[0038] 图5是本发明中背板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0039] 图6是本发明图5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0040] 图7是本发明中脚架的局部剖视图。
[0041] 图中:1、组装杆;2、背板;3、第一连动杆;4、第一加固杆;5、第二加固杆;6、第二连动杆;7、第一支撑架;8、卡扣;9、第三加固杆;10、大轮;11、手持轮;12、第二支撑架;13、脚
架;14、小轮;15、支撑轮;16、第一气缸;17、腋下支撑器;18、坐垫;19、手扶杆;20、连接套;
21、推杆;22、制动器;23、手扶架;24、手刹;25、滑槽;26、固定盒;27、电推杆;28、卡杆;29、卡
块;30、卡槽;31、固定板;32、卡板;33、加固架;171、滑动板;172、第一组装带;173、松紧带;
174、第二组装带;175、防护垫;176、子魔术贴;177、母魔术贴;178、第二气缸;131、收纳槽;
132、复位弹簧;133、滑杆;134、滑块;135、组装架;151、滑轮;152、缓冲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3] 请参阅图1‑7所示,一种可站立轮椅,包括两组组装杆1和两组第一支撑架7,两组组装杆1之间固定连接有背板2,背板2的后表面安装有腋下支撑器17,两组组装杆1的底端
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连动杆3,且两组组装杆1底端靠近第一连动杆3的下侧均转动连接有第
二连动杆6,两组第一连动杆3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固杆4,且两组第一连动杆3的
另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固杆5,两组第一支撑架7分别位于两组第二连动杆6的一侧,
且两组第一支撑架7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扣8,两组第二连动杆6分别架设在两组卡扣8的
内部,两组第一支撑架7的前表面均卡接有第二支撑架12,两组第二连动杆6远离组装杆1的
一端与第二支撑架12转动连接;
[0044] 两组第一支撑架7的外侧均转动连接有大轮10,且两组第一支撑架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加固杆9,两组大轮10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手持轮11,两组第二支撑架12的底端之间
固定连接有脚架13,脚架13与第一加固杆4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气缸16,且脚架13与第一气
缸16连接的部位安装有支撑轮15,脚架13的两侧均安装有小轮14;
[0045] 两组第一支撑架7与脚架13的两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加固架33。
[0046] 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47] 第一加固杆4和第二加固杆5的上表面安装有坐垫18,两组组装杆1靠近背板2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手扶架23,且两组组装杆1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手扶杆19,两组组装杆1的
后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推杆21,两组手扶杆19的外侧均套设有连接套20。
[0048] 两组第一支撑架7的侧面均安装有制动器22,且两组第一支撑架7均为一种F型的构件,两组第一支撑架7上侧水平部位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手刹24,且两组第一支撑架7下
侧水平部位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斜边,两组第二支撑架12的顶端均设置有第二斜边,两组第
一斜边与两组第二斜边的倾斜角度相同且相互贴合,在轮椅为坐姿时,第一支撑架7和第二
支撑架12的斜边贴合在一起进行支撑。
[0049] 背板2后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25,腋下支撑器17包括与滑槽25滑动连接的滑动板171和两组与背板2后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二气缸178,两组第二气缸178均位于滑动板
171的下侧且与滑动板171的中心线对称分布,两组第二气缸178的输出端均与滑动板171的
下表面固定连接,滑动板171前表面的一侧安装有第一组装带172,且滑动板171前表面的另
一侧粘附连接有母魔术贴177,第一组装带172的一端缝纫有松紧带173,松紧带173远离第
一组装带172的一端缝纫有第二组装带174,第二组装带174远离松紧带173一端的两侧均缝
纫有子魔术贴176,第一组装带172和第二组装带174的上表面均缝纫有防护垫175,通过防
护垫175,可以增加使用者的舒适度。
[0050] 背板2后表面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盒26,固定盒26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平状的电推杆27,且固定盒26内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29,卡块29的内部开设有连接孔,
电推杆2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卡杆28,卡杆28与连接孔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固定盒26下表
面的下表面开设有卡槽30;
[0051] 坐垫18下表面的后端螺接有固定板31,固定板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板32,卡板32的一端延伸至坐垫18的外侧,且卡板32的内部开设有贯通孔,卡板32与卡槽30位于同
一竖直方向,贯通孔的直径不小于卡杆28的直径。
[0052] 脚架13包括组装架135,组装架135的内部开设有收纳槽131,收纳槽13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竖直的限位杆,限位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滑杆133,滑杆133的一端延伸至收纳槽
131的外侧且固定连接有滑块134,滑杆133另一端的下表面与收纳槽131底部之间固定连接
有复位弹簧132,滑块134用于与第一气缸16转动连接,通过限位杆可以增大滑杆133移动时
的稳定度。
[0053] 支撑轮15包括滑轮151,滑轮151通过转轴安装有轮架,轮架的上表面与滑块134的下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器152,通过缓冲器152,可以对滑轮151进行缓冲,并且对第一
气缸16进行支撑,减少脚架13承受的压力,从而可以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
[0054] 脚架13的下表面螺接有放置架,放置架用于放置使用者的双脚,放置架为一种L型的构件,且放置架的前表面不超过小轮14的前表面。
[0055]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实施例:
[0056] 实施例1
[0057] 使用者在手扶架23的带动下,可独立从坐姿转为站姿时,使用者把持手持轮11,将大轮10固定,启动第一气缸16;
[0058] 第一气缸16启动后延长,并且将第一加固杆4向上抬起,第一加固杆4在抬起后,将坐垫18从水平状态转变为竖直状态,同时第一气缸16的顶端与第一加固杆4之间发生相对
转动,并且第一气缸16的底端与脚架13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0059] 在第一气缸16延长的同时,向上转动第一支撑架7,第一支撑架7经转动后从水平状态转为竖直状态,并且带动组装杆1和背板2上升,同时第一支撑架7中两组第一斜边与脚
架13的两组第二斜边分离,并且两组第二连动杆6与组装杆1和第二支撑架12之间发生相对
转动,对组装杆1和第二支撑架12进行支撑;
[0060] 在第一气缸16启动时,其与滑块134连接的部位压力加大,通过缓冲器152和滑轮151对滑块134和第一气缸16进行支撑和缓冲,同时滑块134带动滑杆133沿着收纳槽131内
部的限位杆进行滑动,并且滑杆133在滑动时,压缩复位弹簧132进行再次缓冲;
[0061] 在坐垫18转动时,其下侧的卡板32会通过卡槽30嵌入到固定盒26中,启动电推杆27,电推杆27带动卡杆28移动,卡杆28移动时贯穿卡板32的贯通孔,并移动至卡块29的连接
孔内部,对背板2和坐垫18进行加固。
[0062] 实施例2
[0063] 使用者在手扶架23的带动下,不方便从坐姿转为站姿时,将第二组装带174一侧的子魔术贴176从母魔术贴177上取下,然后旋转第二组装带174、松紧带173和第一组装带
172,将其从背板2一侧的后侧旋转到背板2的前侧,使用者将第一组装带172顶部的防护垫
175夹持在一侧的腋下,随后拉伸松紧带173,使用者将第二组装带174顶部的防护垫175夹
持在另一侧的腋下,将第二组装带174另一侧的子魔术贴176转动到背板2另一侧的后侧,并
且将子魔术贴176粘附连接到母魔术贴177的外侧,使用者把持手持轮11,将大轮10固定,启
动第一气缸16和第二气缸178,第二气缸178带动滑动板171沿着滑槽25滑动,对使用者进行
支撑和托举;
[0064] 第一气缸16启动后延长,并且将第一加固杆4向上抬起,第一加固杆4在抬起后,将坐垫18从水平状态转变为竖直状态,同时第一气缸16的顶端与第一加固杆4之间发生相对
转动,并且第一气缸16的底端与脚架13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向上转动第一支撑架7,第一支
撑架7经转动后从水平状态转为竖直状态,并且带动组装杆1和背板2上升,同时第一支撑架
7中两组第一斜边与脚架13的两组第二斜边分离,并且两组第二连动杆6与组装杆1和第二
支撑架12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对组装杆1和第二支撑架12进行支撑,在坐垫18转动时,其下
侧的卡板32会通过卡槽30嵌入到固定盒26中,启动电推杆27,电推杆27带动卡杆28移动,卡
杆28移动时贯穿卡板32的贯通孔,并移动至卡块29的连接孔内部,对背板2和坐垫18进行加
固,同时通过支撑轮15,对第一气缸16进行支撑。
[0065] 实施例3
[0066] 脚架13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开槽,方便使用者的双脚穿过开槽放置在地面上,在使用时,先将腋下支撑器17安装到使用者的腋下,再将轮椅转为站立状态,坐垫18转为竖直状
态,与此同时,使用者的双脚接触到地面,并且在腋下支撑器17和轮椅的帮助下保持站立,
随后使用者即可通过扶持轮椅,即可进行短距离的移动,并且通过轮椅,也可以实现使用者
进行转向的操作。
[0067]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
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
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
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
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
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68]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
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
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
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