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风窗加强结构及车辆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314262.5

文献号 : CN11304381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宋玉斌付尧冯薇丽张远骏刘洪浩陈俊俊邱艺雯

申请人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后风窗加强结构及车辆,其包括:后围外板;加强板,其与所述后围外板固定,所述加强板具有用于收容所述后围外板上的冷凝水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位于后风窗的上方,且所述导向槽的相对两端沿车辆的横向分别延伸至所述后风窗的相对两侧。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后风窗加强结构及车辆,由于在车辆的后风窗周围设置了加强板,加强板设有可以收容冷凝水的导向槽,导向槽位于后风窗的上方,当后围外板上有冷凝水时,冷凝水可以沿着后围外板下流至加强板的导向槽中,并通过导向槽的两端将冷凝水引至后风窗的相对两侧,避免了冷凝水沿着后围外板直接向下流至后风窗玻璃上,因此,不需要在后风窗上部粘贴大量毛毡,成本较低且易于实现。

权利要求 :

1.一种后风窗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后围外板(1);

加强板(2),其与所述后围外板(1)固定,所述加强板(2)具有用于收容所述后围外板(1)上的冷凝水的导向槽(21),所述导向槽(21)位于后风窗(7)的上方,且所述导向槽(21)的相对两端沿车辆的横向分别延伸至所述后风窗(7)的相对两侧;所述加强板(2)具有位于所述导向槽(21)上方的第一上搭接边(22),所述后风窗加强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加强板(2)上方的横梁(3),所述横梁(3)的上端具有与所述后围外板(1)固定的第二上搭接边(31),所述第二上搭接边(31)与所述后围外板(1)之间设有用于供冷凝水通过的第二间隙(32);

所述横梁(3)的下端具有固定于所述后围外板(1)与所述第一上搭接边(22)之间的第二下搭接边(33),所述第二下搭接边(33)与所述后围外板(1)之间设有用于供冷凝水通过的第三间隙(34),所述第三间隙(34)与所述导向槽(21)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风窗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搭接边(22)与所述后围外板(1)固定,且所述第一上搭接边(22)与所述后围外板(1)之间设有用于供冷凝水通过的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导向槽(21)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风窗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下搭接边(33)与所述第一上搭接边(22)之间具有第四间隙(35),所述第四间隙(35)与所述导向槽(21)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风窗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间隙(35)大于所述第三间隙(3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风窗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上搭接边(31)与所述后围外板(1)大致平行,且所述第二上搭接边(31)与所述后围外板(1)通过点焊固定;

所述第二下搭接边(33)与所述后围外板(1)大致平行,且所述第二下搭接边(33)与所述后围外板(1)通过点焊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风窗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21)的下部与所述后围外板(1)之间设置密封胶(4)。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风窗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风窗加强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后风窗(7)左侧的左纵梁(5)和位于所述后风窗(7)右侧的右纵梁(6);

所述加强板(2)还包括位于所述后风窗(7)左侧的左搭接边(25),所述左搭接边(25)连接所述左纵梁(5),以及位于所述后风窗(7)右侧的右搭接边(26),所述右搭接边(26)连接所述右纵梁(6)。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风窗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风窗加强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后风窗(7)左侧的左纵梁(5)和位于所述后风窗(7)右侧的右纵梁(6);

所述导向槽(21)的一端连接所述左纵梁(5),另一端连接所述右纵梁(6),使所述导向槽(21)中的冷凝水通过所述左纵梁(5)和所述右纵梁(6)流出。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驾驶室,以及设置于所述驾驶室上的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风窗加强结构。

说明书 :

一种后风窗加强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风窗加强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汽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不再仅仅停留在保证安全性、可靠性的层面上,而且还对汽车对舒适性具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汽车的驾驶室。目前,汽车的驾驶室一般是由外部覆盖板件以及内部板件或梁结构组成,当天气变化、气温降低时,驾驶室内的水蒸汽易附着在内部板件上形成冷凝水,特别是驾驶室的后风窗玻璃,经常会出现玻璃缝有水流流出的现象,让用户以为是驾驶室漏水,影响用户驾车体验。
[0003] 相关技术中,为了避免驾驶室内的冷凝水流至后风窗玻璃上,一般会在后风窗上部的平板处设置毛毡,使用毛毡来吸收冷凝水,从而阻止冷凝水继续向下流至后风窗玻璃上。
[0004] 但是,采用设置毛毡的方法,需要在驾驶室大面积的粘贴毛毡才能形成一定的效果,造成汽车成本较高,并且,在后风窗上部采用粘贴工艺增加毛毡实现步骤比较麻烦,拖慢焊接车间的节拍。
[0005]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后风窗加强结构,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后风窗加强结构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后风窗上部设置毛毡的方法成本较高,且实现步骤较麻烦,拖慢焊接车间节拍的问题。
[0007]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后风窗加强结构,其包括:后围外板;加强板,其与所述后围外板固定,所述加强板具有用于收容所述后围外板上的冷凝水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位于后风窗的上方,且所述导向槽的相对两端沿车辆的横向分别延伸至所述后风窗的相对两侧。
[0008]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具有位于所述导向槽上方的第一上搭接边,所述第一上搭接边与所述后围外板固定,且所述第一上搭接边与所述后围外板之间设有用于供冷凝水通过的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导向槽连通。
[0009]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风窗加强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加强板上方的横梁,所述横梁的上端具有与所述后围外板固定的第二上搭接边,所述第二上搭接边与所述后围外板之间设有用于供冷凝水通过的第二间隙;所述横梁的下端具有固定于所述后围外板与所述第一上搭接边之间的第二下搭接边,所述第二下搭接边与所述后围外板之间设有用于供冷凝水通过的第三间隙,所述第三间隙与所述导向槽连通。
[0010]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下搭接边与所述第一上搭接边之间具有第四间隙,所述第四间隙与所述导向槽连通。
[0011]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间隙大于所述第三间隙。
[0012]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上搭接边与所述后围外板大致平行,且所述第二上搭接边与所述后围外板通过点焊固定;所述第二下搭接边与所述后围外板大致平行,且所述第二下搭接边与所述后围外板通过点焊固定。
[0013]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槽的下部与所述后围外板之间设置密封胶。
[0014]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风窗加强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后风窗左侧的左纵梁和位于所述后风窗右侧的右纵梁;所述加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后风窗左侧的左搭接边,所述左搭接边连接所述左纵梁,以及位于所述后风窗右侧的右搭接边,所述右搭接边连接所述右纵梁。
[0015]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风窗加强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后风窗左侧的左纵梁和位于所述后风窗右侧的右纵梁;所述导向槽的一端连接所述左纵梁,另一端连接所述右纵梁,使所述导向槽中的冷凝水通过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流出。
[0016]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驾驶室,以及设置于所述驾驶室上的上述的后风窗加强结构。
[0017]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风窗加强结构及车辆,由于在车辆的后风窗周围设置了加强板,且加强板设有可以收容冷凝水的导向槽,导向槽位于后风窗的上方,当后围外板上有冷凝水时,冷凝水可以沿着后围外板下流至加强板的导向槽中,并通过导向槽的两端将冷凝水引至后风窗的相对两侧,避免了冷凝水沿着后围外板直接向下流至后风窗玻璃上,因此,不需要在后风窗上部粘贴大量毛毡,成本较低且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风窗加强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0021] 图2为图1中B‑B的剖视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风窗加强结构的导向槽的放大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风窗加强结构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0024] 图5为图4中C‑C的剖视示意图;
[0025] 图6为图4中D‑D的剖视示意图;
[0026]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风窗加强结构的加强板的主视示意图。
[0027] 图中:
[0028] 1、后围外板;
[0029] 2、加强板;21、导向槽;211、水平槽;212、弧形槽;213、第一倾斜段;214、竖直段;215、第二倾斜段;22、第一上搭接边;23、涂胶面;24、框体;25、左搭接边;26、右搭接边;27、第一下搭接边;28、风窗上止口;
[0030] 3、横梁;31、第二上搭接边;32、第二间隙;33、第二下搭接边;34、第三间隙;35、第四间隙;
[0031] 4、密封胶;5、左纵梁;6、右纵梁;7、后风窗;P、焊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风窗加强结构及车辆,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在后风窗上部设置毛毡的方法成本较高,且实现步骤较麻烦,拖慢焊接车间节拍的问题。
[0034] 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风窗加强结构,其可以包括:后围外板1,本实施例中,后围外板1可以设置于驾驶室的后部,且位于驾驶室的外侧;加强板2,其可以与后围外板1固定,本实施例中,加强板2固定于后围外板1的内侧,加强板2可以具有用于收容后围外板1上的冷凝水的导向槽21,也就是说,后围外板1上的冷凝水可以向下流至导向槽21中,导向槽21可以位于后风窗7的上方,使得导向槽21在后风窗7的上方将冷凝水拦截至导向槽21中,并使冷凝水沿着导向槽21的特定延伸方向流动,且导向槽21的相对两端可以沿车辆的横向分别延伸至后风窗7的相对两侧,本实施例中,导向槽21的左端沿横向向左延伸至后风窗7的左侧,导向槽21的右端沿横向向右延伸至后风窗7的右侧,使得导向槽21中的部分冷凝水流向后风窗7的左侧,部分冷凝水流向后风窗7的右侧,设置具有导水功能的加强板2,可以防止车辆内部冷凝水沿着后围外板1直接向下流至后风窗7玻璃上;避免了冷凝水沿着后围外板1直接向下流至后风窗7玻璃上,同时,也可以防止冷凝水在后风窗7上部的止口堆积,造成后风窗7上部的止口生锈。
[0035] 参见图2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板2可以具有位于导向槽21上方的第一上搭接边22,本实施例中,第一上搭接边22的下端与导向槽21连接,第一上搭接边22可以与后围外板1直接固定或者间接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一搭接边与后围外板1间接固定,且第一上搭接边22可以与后围外板1之间设有用于供冷凝水通过的第一间隙,其中,第一间隙与导向槽21连通,也就是说,当后围外板1上具有冷凝水时,后围外板1上的冷凝水向下流至第一上搭接边22与后围外板1的连接处时,可以通过第一间隙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而然的进入导向槽21中,使得冷凝水不能继续沿着原来在后围外板1上的路径继续向下流动,通过设置第一上搭接边22,既增加了加强板2与后围外板1的连接强度,也为后围外板1上的冷凝水提供了进入导向槽21的通道。
[0036] 参见图2、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上搭接边22与后围外板1大致平行,也就是说,后围外板1对应第一上搭接边22的部位与第一上搭接边22平行,使得第一上搭接边22直接放置于后围外板1的内侧,可以与后围外板1间隔贴合,且第一上搭接边22与后围外板1可以通过点焊直接或者间接固定,由于第一上搭接边22与后围外板1之间采用的是点焊固定,使得第一上搭接边22与后围外板1在横向不是完全封闭的,相邻两个焊点P之间可以形成所述第一间隙,且不需要将第一上搭接边22或者后围外板1多次弯折来形成第一间隙,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组装。
[0037] 参见图1、图2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后风窗加强结构还可以包括位于加强板2上方的横梁3,本实施例中,横梁3也位于后围外板1的内侧,横梁3的上端可以具有与后围外板1固定的第二上搭接边31,第二上搭接边31与后围外板1之间可以设有用于供冷凝水通过的第二间隙32,也就是说,后围外板1上的冷凝水可以先通过第二间隙32进入横梁3与后围外板1之间的梁腔中,在梁腔中继续沿着后围外板1的内壁向下流动;横梁3的下端可以具有固定于后围外板1与第一上搭接边22之间的第二下搭接边33,也就是说,第二下搭接边33与后围外板1固定,且第二下搭接边33位于后围外板1的内侧,第一上搭接边22与第二下搭接边33固定,且第一上搭接边22位于第二下搭接边33的内侧,第二下搭接边33与后围外板1之间设有用于供冷凝水通过的第三间隙34,第三间隙34与导向槽21连通,同时,第三间隙34通过梁腔与上方的第二间隙32连通,通过设置第三间隙34,使得后围外板1上进入第二间隙32的冷凝水进一步流至第三间隙34,并通过第三间隙34流至导向槽21中,由于横梁3的上端和下端均与后围外板1之间具有间隙,使得后围外板1内壁上的冷凝水在经过横梁3位置处,受横梁3的影响较小,冷凝水依然能够沿着后围外板1的内壁穿过横梁3进入导向槽21中,避免了大量的冷凝水流至横梁3靠近车内的内表面上,并沿着横梁3的内表面向下流动至后风窗7玻璃上。
[0038] 参见图6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下搭接边33与第一上搭接边22之间可以具有第四间隙35,第四间隙35也可以与导向槽21连通,由于在第二下搭接边33与第一上搭接边22之间设置了第四间隙35,当少量的冷凝水从第二上搭接边31处与后围外板1分离,流至横梁3外表面时,该部分少量的冷凝水可以沿着横梁3向下流至第二下搭接边33,进而再从第四间隙35进入导向槽21中。
[0039] 参见图2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间隙35可以大于第三间隙34,也就是说,第一上搭接边22与第二下搭接边33之间的间隙大于第二下搭接边33与后围外板1之间的间隙,本实施例中,由于后围外板1上还固设了横梁3,横梁3的第二下搭接边33延伸至加强板2的第一上搭接边22与后围外板1之间,因此,第一间隙也就等于第三间隙34与第四间隙35之和,由于将第一上搭接边22与第二下搭接边33之间的间隙设置的较大,能够保证横梁3内表面上的部分冷凝水全部通过第四间隙35进入导向槽21中,从而通过位于第一上搭接边22处的第三间隙34和第四间隙35为冷凝水流入导向槽21提供了双重流通通道,实现双重保障,保证冷凝水可以完全进入导向槽21,尽量避免冷凝水流至后风窗7玻璃上。
[0040] 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横梁3包括连接第二上搭接边31的第一斜板,其中,第一斜板自与第二上搭接边31的连接处向车辆的内侧(也就是向远离后围外板1的方向)倾斜延伸,横梁3还包括与第一斜板的下端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与连接部的下端连接的第二斜板,第二斜板自与连接部的连接处向车辆的外侧(也就是向靠近后围外板1的方向)倾斜延伸形成,进而第二斜板连接至第二下搭接边33的上部,从而使得当后围外板1上的冷凝水部分越过第二上搭接边31流动至第一斜板上时,该部分冷凝水能够通过连接部、第二倾斜板进而流动至第二下搭接边33上,通过第二下搭接边33与第一上搭接边22之间的第四间隙35进入导向槽21中。
[0041] 参见图2、图5和图6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上搭接边31与后围外板1可以大致平行设置,也就是说,后围外板1对应第二上搭接边31的部位与第二上搭接边31平行,使得第二上搭接边31直接放置于后围外板1的内侧,能够与后围外板1贴合,且第二上搭接边31与后围外板1优选通过点焊固定,由于第二上搭接边31与后围外板1之间采用的是点焊固定,使得第二上搭接边31与后围外板1在横向不是完全封闭的,相邻两个焊点P之间可以形成所述第二间隙32,且沿横向方向第二间隙32的宽度大致相同,不需要将第二上搭接边31或者后围外板1多次弯折来形成所述第二间隙32,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组装;第二下搭接边33与后围外板1也可以大致平行设置,也就是说,后围外板1对应第二下搭接边33的部位与第二下搭接边33平行,使得第二下搭接边33直接放置于后围外板1的内侧,可以与后围外板1贴合,且第二下搭接边33与后围外板1通过点焊固定,由于第二下搭接边33与后围外板1之间采用的也是点焊固定,使得第二下搭接边33与后围外板1在横向不是完全封闭的,使得相邻两个焊点P之间可以形成所述第三间隙34,沿横向方向第三间隙34的宽度也大致相同,同时,也不需要将第二下搭接边33或者后围外板1多次弯折来形成所述第三间隙34,本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个焊点P之间的间距为30‑60mm。
[0042] 参见图3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导向槽21可以包括位于后风窗7上方的水平槽211,也就是说,水平槽211从车辆的左侧水平延伸至右侧,以及连接于水平槽211左右两侧的弧形槽212,其中,两侧的弧形槽212分别对应设于后风窗7左上角的拐角处和后风窗7右上角的拐角处,通过设置位于两侧的弧形槽212,以将水平槽211中的冷凝水顺滑的引至后风窗7的相对两侧,同时,保证冷凝水不会进入后风窗7玻璃缝中。
[0043] 参见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槽21的下部可以与后围外板1之间设置密封胶4,具体的,导向槽21的底部连接一涂胶面23,涂胶面23大致呈竖直状态,使得涂胶面23与后围外板1平行,在涂胶面23上涂覆有密封胶4,且密封胶4位于涂胶面23与后围外板1之间,使加强板2通过密封胶4与后围外板1的对应位置粘接在一起,从而将导向槽21的底部与后围外板1进行密封严实,防止导向槽21底部漏水,进而流至后风窗7玻璃上,本实施例中,涂胶面23可以按照导向槽21的延伸路径,从导向槽21的左端一直延伸至导向槽21的右端,同时,涂胶面23的左侧也延伸至后风窗7的左上拐角处,涂胶面23的右侧延伸至后风窗7的右上拐角处。
[0044] 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导向槽21包括与第一上搭接边22的下端连接的第一倾斜段213,其中,第一倾斜段213自与第一上搭接边22的连接处向车辆的内侧(也就是向远离后围外板1的方向)倾斜延伸,导向槽21还包括与第一倾斜段213的下端连接的竖直段214以及与竖直段214的下端连接的第二倾斜段215,第二倾斜段215自与竖直段214的连接处向车辆的外侧(也就是向靠近后围外板1的方向)倾斜延伸形成,从而使得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一倾斜段213、竖直段214、第二倾斜段215围成一个槽形,便于容纳冷凝水,并且,由于第一倾斜段213是向远离后围外板1的方向倾斜延伸的,当上方的冷凝水流至第一上搭接边22的下端时,冷凝水可以沿着第一倾斜段213的壁面流动,避免冷凝水直接滴落至导向槽21的底部,对导向槽21的底部进行冲击,本实施例中,第二倾斜段215的末端与涂胶面23连接,也就是说,导向槽21顶部的冷凝水有可能直接从导向槽21顶部直接滴落至涂胶面23的密封胶4上,进而会对密封胶4进行破坏,通过设置第一倾斜段213,冷凝水沿着第一倾斜段213的壁面流动,可以有效防止冷凝水对密封胶4的破坏,使得导向槽21底部密封完好,使用寿命久。
[0045] 参见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加强板2包括四方的框体24,四方的框体24包围于后风窗7的外围,其中,导向槽21位于框体24的上方,且导向槽21通过涂胶面23与框体24连接。
[0046] 参见图1和图7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后风窗加强结构还可以包括位于后风窗7左侧的左纵梁5和位于后风窗7右侧的右纵梁6,本实施例中,左纵梁5与后围外板1焊接固定,且左纵梁5的上端与横梁3的左侧焊接固定,右纵梁6也与后围外板1焊接固定,且右纵梁6的上端与横梁3的右侧焊接固定;加强板2还可以包括位于后风窗7左侧的左搭接边25,左搭接边25自框体24的左侧向左延伸形成,且左搭接边25延伸进入左纵梁5与后围外板
1之间,使得左搭接边25可以焊接固定于左纵梁5与后围外板1之间,以及位于后风窗7右侧的右搭接边26,右搭接边26自框体24的右侧向右延伸形成,且右搭接边26延伸进入右纵梁6与后围外板1之间,使得右搭接边26可以焊接固定于右纵梁6与后围外板1之间,通过设置左搭接边25和右搭接边26,使得框体24的左侧能够通过左搭接边25连接至车辆的左纵梁5,框体24的右侧能够通过右搭接边26连接至车辆的右纵梁6,增强加强板2与车辆的连接强度,同时,也增强了左纵梁5与右纵梁6的连接强度,提升整车性能。
[0047] 参见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左纵梁5靠近后风窗7的一侧可以具有左翻边,右纵梁6靠近后风窗7的一侧可以具有右翻边,导向槽21的左端可以连接至左翻边,导向槽21的右端可以连接至右翻边,使得流进导向槽21中的冷凝水部分可以流向导向槽21的左端,进而从导向槽21的左端进入左翻边,从左翻边流走,同时,流进导向槽21中的冷凝水部分可以流向导向槽21的右端,进而从导向槽21的右端进入右翻边,从右翻边流走,本实施例中,左纵梁5和右纵梁6连接至车辆地板梁,使得左翻边和右翻边延伸至车辆地板梁腔,冷凝水可以通过左翻边和右翻边流至地板梁腔,进而从地板梁腔孔流出驾驶室。
[0048] 参见图2和图7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加强板2于后风窗7的上部可以设置风窗上止口28,风窗上止口28可以自框体24向下延伸形成,使得风窗上止口28与后风窗7的顶部贴合,加强板2于后风窗7的下部可以设置风窗下止口,风窗下止口可以自框体24向上延伸形成,使得风窗下止口与后风窗7的底部贴合,同时,加强板2于后风窗7的左侧可以设置风窗左止口,风窗左止口可以自框体24向右延伸形成,使得风窗左止口与后风窗7的左侧贴合,加强板2于后风窗7的右侧可以设置风窗右止口,风窗右止口可以自框体24向左延伸形成,使得风窗右止口与后风窗7的底部贴合,通过在后风窗7的四周设置风窗上止口28、风窗下止口、风窗左止口和风窗右止口,使得加强板2将后风窗7的四周包围,对后风窗7形成保护,同时可以加强风窗止口强度以及刚性,使后风窗安装牢靠;框体24的底部还向下延伸形成第一下搭接边27,第一下搭接边27位于后风窗7的下方,且第一下搭接边27与后围外板1焊接固定;本实施例中,通过框体24可以将左搭接边25、右搭接边26、下搭接边连成一个整体,使得加强板2的四周能够与后风窗7周围的结构形成稳定的连接。
[0049]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可以包括:驾驶室,以及设置于驾驶室的上述后风窗加强结构,其中,后围外板1位于驾驶室的后部且位于外侧,加强板2位于后围外板1的内侧,加强板2具有用于收容后围外板1上的冷凝水的导向槽21,使得后围外板1上部的冷凝水可以流至导向槽21内,导向槽21位于后风窗7的上方,且导向槽21的相对两端沿车辆的横向分别延伸至后风窗7的相对两侧,可以避免冷凝水沿着后围外板1直接向下流至后风窗7玻璃上,从而避免了用户产生驾驶室漏水的错觉。
[0050]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导向槽21的下部可以与后围外板1之间设置密封胶4;后风窗加强结构还可以包括位于后风窗7左侧的左纵梁5和位于后风窗7右侧的右纵梁6;导向槽21的一端连接左纵梁5,另一端连接右纵梁6,使导向槽21中的冷凝水通过左纵梁5和右纵梁6连接至车辆的底板梁腔孔流出驾驶室;加强板2还可以包括位于后风窗7左侧的左搭接边25,左搭接边25连接左纵梁5,以及位于后风窗7右侧的右搭接边26,右搭接边26连接右纵梁6。
[005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风窗加强结构及车辆的原理为:
[0052] 由于在车辆的后风窗7周围设置了加强板2,且加强板2设有可以收容后围外板1上的冷凝水的导向槽21,导向槽21位于后风窗7的上方,当后围外板1上有冷凝水存在时,冷凝水可以沿着后围外板1的内壁下流至加强板2的导向槽21中,后续冷凝水可以沿着导向槽21设置的流水路径流动,冷凝水流动到导向槽21的端部后,可以通过导向槽21的两端将冷凝水引至后风窗7的相对两侧,避免了冷凝水沿着后围外板1直接向下流至后风窗7玻璃上,同时,也可以防止冷凝水在后风窗7上部的止口堆积,造成后风窗7上部的止口生锈,因此,不需要在后风窗7上部粘贴大量毛毡,成本较低且易于实现。
[0053]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5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5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