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船合拢限位工装及基于该限位工装的半船合拢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448248.4

文献号 : CN11306025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朱腾陆正林周港邓贤贵

申请人 :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船合拢限位工装及基于该限位工装的半船合拢方法,属于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半船合拢限位工装包括楔形块组件和两组基座组件,楔形块组件包括两个倾斜设置的侧导面,楔形块组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个半船的内底板合拢口,楔形块组件的中心线与第一个半船的内底板合拢口的中心线重合;两组基座组件分别包括导向面,两组基座组件沿船体宽度方向相对固定设置在第二个半船上的内底板合拢口,两个导向面及第二个半船的内底板合拢口形成与楔形块组件相配合的楔形槽,楔形槽的中心线与第二个半船的内底板合拢口的中心线重合;楔形块组件卡进楔形槽并形成组合体。本发明的半船合拢限位工装,可减少合拢口错位,提高两个半船的合拢精度。

权利要求 :

1.一种半船合拢限位工装,两个半船(100)沿船体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半船合拢限位工装用于连接两个所述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船合拢限位工装包括:楔形块组件(1),其包括两个倾斜设置的侧导面,所述楔形块组件(1)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个所述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所述楔形块组件(1)沿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第一个所述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沿船体长度方向的中心线重合,且所述楔形块组件(1)的底部宽度小于所述楔形块组件(1)的顶部的宽度;

两组对称设置的基座组件(2),其分别包括导向面,且两组所述基座组件(2)的导向面分别与两个所述侧导面一一对应设置,两组所述基座组件(2)沿船体宽度方向相对固定设置在第二个所述半船(100)上的内底板合拢口(101),两个所述导向面及第二个所述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形成与所述楔形块组件(1)相配合的楔形槽,所述楔形槽沿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第二个所述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沿船体长度方向的中心线重合;

第一个所述半船(100)的吃水深度小于第二个所述半船(100)的吃水深度,所述楔形块组件(1)卡进所述楔形槽并与两组所述基座组件(2)形成组合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船合拢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块组件(1)的底部设置有凸台,所述楔形块组件(1)通过所述凸台与第一个所述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固定设置,所述楔形块组件(1)卡进所述楔形槽,以使所述楔形块组件(1)的底部与第二个所述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船合拢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块组件(1)包括两个侧导板(14),所述侧导板(14)形成所述侧导面,所述楔形块组件(1)还包括分别与两个所述侧导板(14)连接的上封板(11)、下封板(15)、艏封板(12)和艉封板(13),两个所述侧导板(14)、所述上封板(11)、所述下封板(15)、所述艏封板(12)和所述艉封板(13)围成楔形框架,所述上封板(11)的宽度大于所述下封板(15)的宽度;

所述侧导板(14)凸出于所述下封板(15)设置有侧凸出部(141),所述艉封板(13)凸出于所述下封板(15)设置有后凸出部(131),所述侧凸出部(141)与所述后凸出部(131)形成所述凸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船合拢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块组件(1)还包括:

内加强板(17),连接于两个所述侧导板(14);

外加强筋(16),固定设置于所述下封板(15)的背离所述上封板(11)一侧,且连接于两个所述侧凸出部(14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船合拢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第一个所述半船(100)靠近第二个所述半船(100)的一端伸出于所述凸台,使所述凸台与所述基座组件(2)靠近彼此的侧面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半船合拢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第二个所述半船(100)靠近第一个所述半船(100)的一端伸出于所述基座组件(2),使所述基座组件(2)与第一个半船(100)靠近彼此的侧面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半船合拢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组件(2)包括导向板(22),所述导向板(22)形成所述导向面,所述基座组件(2)还包括上顶板(21)和加强肘板(23),所述上顶板(21)的侧边固定设置在所述导向板(22)背离所述楔形槽的侧面上,所述加强肘板(23)相邻的两个侧边分别与所述上顶板(21)和所述导向板(22)固定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船合拢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楔形块组件(1)能够与第一个所述半船(100)焊接;

所述基座组件(2)能够与第二个所述半船(100)焊接,且所述加强肘板(23)靠近所述导向板(22)且背离所述上顶板(21)的一侧开设有凹槽(231),所述导向板(22)靠近所述加强肘板(23)的一侧与第二个所述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焊接,以及所述加强肘板(23)与第二个所述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半船合拢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块组件(1)插入所述楔形槽后,两个所述侧导面分别与相应一侧的所述导向面间隔设置。

10.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半船合拢限位工装的半船合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分别标记出两个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中心线,其中,第一个所述半船(100)的吃水深度小于第二个所述半船(100)的吃水深度;

楔形块组件(1)点焊定位于第二个所述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且所述楔形块组件(1)的中心线与第二个所述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的中心线重合;

两组基座组件(2)分别靠拢贴合在所述楔形块组件(1)的两侧,所述基座组件(2)与第二个所述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相焊接,两组所述基座组件(2)的导向面及第二个所述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形成楔形槽;

取出所述楔形块组件(1),并将所述楔形块组件(1)焊接于第一个所述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且所述楔形块组件(1)的中心线与第一个所述半船(100)的中心线重合;

所述楔形块组件(1)卡进所述楔形槽,并与两组所述基座组件(2)形成组合体。

说明书 :

一种半船合拢限位工装及基于该限位工装的半船合拢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船合拢限位工装及基于该限位工装的半船合拢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船舶建造领域中,基本上采用一条半船的串联建造模式,在船舶建造过程中受物资或其他因素影响,同一坞内在建船生产的周期滞后,就会影响在建船舶的交船日期。为了在生产滞后的情况下,不影响生产的周期,就需要利用船厂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不同船坞,同时开工建造艏、艉半船,待出坞后浮船进同一坞内进行浮移坐墩合拢。然而,艏、艉半船水上合拢时,无法目视化观察水下部分合拢口的状态情况,因而无法控制合拢过程,降低了合拢精度。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船合拢限位工装,减少合拢口错位,提高其两个半船的合拢精度,提高船舶建造效率和船舶建造质量。
[0004]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半船合拢限位工装,两个半船沿船体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半船合拢限位工装用于连接两个所述半船的内底板合拢口,所述半船合拢限位工装包括:
[0006] 楔形块组件,其包括两个倾斜设置的侧导面,所述楔形块组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个所述半船的内底板合拢口,所述楔形块组件沿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第一个所述半船的内底板合拢口沿船体长度方向的中心线重合,且所述楔形块组件的底部宽度小于所述楔形块组件的顶部的宽度;
[0007] 两组对称设置的基座组件,其分别包括导向面,且两组所述基座组件的导向面分别与两个所述侧导面一一对应设置,两组所述基座组件沿船体宽度方向相对固定设置在第二个所述半船上的内底板合拢口,两个所述导向面及第二个所述半船的内底板合拢口形成与所述楔形块组件相配合的楔形槽,所述楔形槽沿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第二个所述半船的内底板合拢口沿船体长度方向的中心线重合;
[0008] 第一个所述半船的吃水深度小于第二个所述半船的吃水深度,所述楔形块组件卡进所述楔形槽并与两组所述基座组件形成组合体。
[0009] 可选地,所述楔形块组件的底部设置有凸台,所述楔形块组件通过所述凸台与第一个所述半船的内底板合拢口固定设置,以使所述楔形块组件卡进所述楔形槽的底部与第二个所述半船的内底板合拢口间隔设置。
[0010] 可选地,所述楔形块组件包括两个侧导板,所述侧导板形成所述侧导面,所述楔形块组件还包括分别与两个所述侧导板连接的上封板、下封板、艏封板和艉封板,两个所述侧导板、所述上封板、所述下封板、所述艏封板和所述艉封板围成楔形框架,所述上封板的宽度大于所述下封板的宽度;
[0011] 所述侧导板凸出于所述下封板设置有侧凸出部,所述艉封板凸出于所述下封板设置有后凸出部,所述侧凸出部与所述后凸出部形成所述凸台。
[0012] 可选地,所述楔形块组件还包括:
[0013] 内加强板,连接于两个所述侧导板;
[0014] 外加强筋,固定设置于所述下封板的背离所述上封板一侧,且连接于两个所述侧凸出部。
[0015] 可选地,第一个所述半船靠近第二个所述半船的一端伸出于所述凸台,使所述凸台与所述基座组件靠近彼此的侧面间隔设置。
[0016] 可选地,第二个所述半船靠近第一个所述半船的一端伸出于所述基座组件,使所述基座组件与第一个半船靠近彼此的侧面间隔设置。
[0017] 可选地,所述基座组件包括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形成所述导向面,所述基座组件还包括上顶板和加强肘板,所述上顶板的侧边固定设置在所述导向板背离所述楔形槽的侧面上,所述加强肘板相邻的两个侧边分别与所述上顶板和所述导向板固定设置。
[0018] 可选地,所述楔形块组件能够与第一个所述半船焊接;
[0019] 所述基座组件能够与第二个所述半船焊接,且所述加强肘板靠近所述导向板且背离所述上顶板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导向板靠近所述加强肘板的一侧与第二个所述半船的内底板合拢口焊接,以及所述加强肘板与第二个所述半船的内底板合拢口焊接。
[0020] 可选地,所述楔形块组件插入所述楔形槽后,两个所述侧导面分别与相应一侧的所述导向面间隔设置。
[0021]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船合拢方法,减少合拢口错位,提高其两个半船的合拢精度,提高船舶建造效率和船舶建造质量。
[0022]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23] 一种基于上述的半船合拢限位工装的半船合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 分别标记出两个半船的内底板合拢口中心线,其中,第一个所述半船的吃水深度小于第二个所述半船的吃水深度;
[0025] 楔形块组件点焊定位于第二个所述半船的内底板合拢口,且所述楔形块组件的中心线与第二个所述半船的内底板合拢口的中心线重合;
[0026] 两组基座组件分别靠拢贴合在所述楔形块组件的两侧,所述基座组件与第二个所述半船的内底板合拢口相焊接,两组所述基座组件的导向面及第二个所述半船的内底板合拢口形成楔形槽;
[0027] 取出所述楔形块组件,并将所述楔形块组件焊接于第一个所述半船的内底板合拢口,且所述楔形块组件的中心线与第一个所述半船的中心线重合;
[0028] 所述楔形块组件卡进所述楔形槽,并与两组所述基座组件形成组合体。
[002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30]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半船合拢限位工装,当楔形块组件卡进楔形槽后,两组基座组件能够对楔形块组件沿船体宽度方向限位并且形成组合体;通过楔形块组件的中心线与第一个半船的内底板合拢口的中心线重合,楔形槽的中心线与第二个半船的内底板合拢口的中心线重合,楔形块组件和基座组件分别固定两个半船,使第一个半船的内底板合拢口的中心线与第二个半船的内底板合拢口的中心线重合,进而保证第一个半船的中心线与第二个半船的中心线重合,减少两个半船的环形大合拢口错位,提高了两个半船合拢的直线度和合拢的装配精度。通过分别建造半船,以及通过半船合拢限位工装进行半船合拢形成整船,提高了船舶建造效率和建造质量,缩短了船舶建造的生产周期,本实施例中的半船合拢限位工装尤其适用于重吊船和集装箱船型等。
[0031]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半船合拢方法,基于上述的半船合拢限位工装进行两个半船合拢前的限位设置,减少合拢口错位,提高其两个半船的合拢精度,提高船舶建造效率和船舶建造质量。

附图说明

[0032] 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半船合拢限位工装用于半船合拢状态下的主视图;
[0033] 图2是图1的A处放大图;
[0034] 图3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半船合拢限位工装用于半船合拢状态下的侧视图;
[0035] 图4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楔形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5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楔形块组件固定于第一个半船状态下的侧视图;
[0037] 图6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基座组件固定于第二个半船状态下的侧视图;
[0038] 图7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基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中:
[0040] 100、半船;101、内底板合拢口;
[0041] 1、楔形块组件;11、上封板;12、艏封板;13、艉封板;131、后凸出部;14、侧导板;141、侧凸出部;15、下封板;16、外加强筋;17、内加强板;
[0042] 2、基座组件;21、上顶板;22、导向板;23、加强肘板;23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4]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5]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船合拢限位工装,如图1‑图3所示,两个半船100沿船体长度方向布置,两个半船100靠近彼此的一侧设置有内底板合拢口101,半船合拢限位工装包括楔形块组件1和两组对称设置的基座组件2;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楔形块组件1包括两个倾斜设置的侧导面,楔形块组件1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个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楔形块组件1的沿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第一个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的沿船体长度方向的中心线重合,且楔形块组件1的底部宽度小于楔形块组件1的顶部的宽度;两组基座组件2分别包括导向面,且两组基座组件2的导向面分别与两个侧导面一一对应设置,两组基座组件2相对固定设置在第二个半船100上的内底板合拢口101,两个导向面及第二个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形成与楔形块组件1相配合的楔形槽,楔形槽的沿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第二个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的沿船体长度方向的中心线重合;第一个半船100的吃水深度小于第二个半船100的吃水深度,楔形块组件1卡进楔形槽并与两组基座组件2形成组合体。
[0047] 当楔形块组件1卡进楔形槽后,两组基座组件2能够对楔形块组件1沿船体宽度方向限位并且形成组合体;通过楔形块组件1的中心线与第一个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的中心线重合,楔形槽的中心线与第二个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的中心线重合,楔形块组件1和基座组件2分别固定两个半船,使第一个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的中心线与第二个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的中心线重合,进而保证第一个半船100的中心线与第二个半船100的中心线重合,减少两个半船100的环形大合拢口错位,提高了两个半船100合拢的直线度和合拢的装配精度。通过分别建造半船100,以及通过半船合拢限位工装进行半船100合拢形成整船,提高了船舶建造效率和建造质量,缩短了船舶建造的生产周期,本实施例中的半船合拢限位工装尤其适用于重吊船和集装箱船型等。
[0048] 具体地,半船100包括甲板和内底板,半船合拢限位工装连接两个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以保证两个半船100的高度方向的安装精度。具体地,楔形块组件1的底部与内底板合拢口101焊接,基座组件2的底部与内底板合拢口101焊接。
[0049] 具体地,两个半船100水上合拢时,使半船100受到浮力以便于调整半船100沿船体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位置,使楔形块组件1在长度和宽度方向上完全卡进楔形槽内;第一个半船100的吃水深度小于第二个半船100的吃水深度,即两个半船100的吃水深度不同,通过调整至两个半船100的高度相同时,使楔形块组件1在高度方向完全卡进楔形槽内,楔形块组件1的底部宽度小于楔形块组件1的顶部的宽度,即倾斜设置的侧导面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便于楔形块组件1在高度方向上卡进楔形槽内;具体地,两个半船100的浮态时的吃水差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便于调整半船100船体以及楔形块组件1与楔形槽的配合即可,不进行限定;优选地,两个半船100吃水相差至少为500mm浮态状态情况下使用,以保证半船100在坐墩过程中其的中心匹配。本实施例中,两个侧导面对称设置,且两组基座组件2的导向面对称设置,即楔形块组件1和楔形槽均为沿船体的宽度方向对称设置,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具体地,两个半船100可以是艏半船100和艉半船100。
[0050] 坞门打开,半船100在通江状态下,船舶坞内的杂物随水会流存留在内底板合拢口101处,可能会导致坐墩合拢时发生难以意料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可选地,楔形块组件
1的底部设置有凸台,楔形块组件1通过凸台与第一个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固定设置,以使楔形块组件1卡进楔形槽的底部与第二个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间隔设置,即使楔形块组件1的底部与第二个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形成离空设计,以适应杂物留存在半船100时导致的两半船100之间的尺寸变化。优选地,凸台的高度为30mm,即进行离空
30mm匹配设计,使两个半船100最多能够适应30mm的尺寸变化。
[0051] 可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楔形块组件1包括两个侧导板14,侧导板14形成侧导面,楔形块组件1还包括分别与两个侧导板14连接的上封板11、下封板15、艏封板12和艉封板13,两个侧导板14、上封板11、下封板15、艏封板12和艉封板13围成楔形框架,使用时两个侧导板14的底部与半船100焊接,上述楔形框架结构,结构强度能够满足要求,且重量轻,成本低又方便使用;具体地,上封板11的宽度大于下封板15的宽度,以使楔形块组件1的底部宽度小于顶部的宽度。
[0052] 可选地,如图5所示,侧导板14凸出于下封板15设置有侧凸出部141,艉封板13凸出于下封板15设置有后凸出部131,侧凸出部141与后凸出部131形成凸台;使用时,两个侧凸出部141与半船100焊接,上述凸台的结构强度能够满足要求,且加工方便,具体地,侧导板14与侧凸出部141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具体地,后凸出部131和艉封板13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
[0053] 可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楔形块组件1还包括内加强板17,内加强板17连接于两个侧导板14之间,内加强板17设置在楔形的框架结构的内部,用于加强两个侧导板14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楔形块组件1的结构强度;具体地,内加强板17可以设置在上封板11和下封板15之间,也可以设置在艏封板12和艉封板13之间,或者内加强板17也可以沿侧导板14的延伸方向设置;具体地,当设置有多个内加强板17时,内加强板17相互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两个内加强板17间隔设置于艏封板12和艉封板13之间,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需求进行设置,不进行限定。
[0054] 可选地,如图5所示,楔形块组件1还包括外加强筋16,外加强筋16固定设置于下封板15的背离上封板11一侧,且连接于两个侧凸出部141,用于加强两个侧凸出部141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凸台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外加强筋16与后凸出部131相对设置,具体地,其一个侧边与下封板15焊接,两个相对的侧边分别与两个侧凸出部141焊接。
[0055] 本实施例中,两个侧导板14、上封板11、艏封板12、艉封板13、下封板15、内加强板17和外加强筋16之间分别焊接连接,焊接强度高;具体地,以上封板11为基面,依次焊接内加强板17、艏封板12、艉封板13、侧导板14、下封板15及外加强筋16。具体地,两个侧导板14、上封板11、艏封板12、艉封板13、内加强板17和外加强筋16之间均为全焊焊接,仅下封板15为单面焊接,且焊脚高度不小于8mm,以保证连接强度,避免发生结构变形。
[0056] 可选地,楔形块组件1能够与第一个半船100焊接,焊接强度高;具体地,楔形块组件1的底部与半船100焊接,进一步具体地,侧导板14的底部与半船100焊接。
[0057] 可选地,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一个半船100靠近第二个半船100的一端伸出于凸台,使凸台与基座组件2靠近彼此的侧面间隔设置,通过间隔设置以适应两个半船100的合拢口位置沿船体长度方向的尺寸误差,减少结构干涉,提高半船合拢限位工装的适用性;可选地,凸台与基座组件2靠近彼此的侧面间隔距离为a,即半船合拢限位工装能够适应两个半船100的合拢口位置沿船体长度方向尺寸为a的误差,具体a的大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不进行限定;本实施例中,间隔距离a为30mm。
[0058] 可选地,如图3和图6所示,第二个半船100靠近第一个半船100的一端伸出于基座组件2,使基座组件2与第一个半船100靠近彼此的侧面间隔设置,通过间隔设置以适应两个半船100的合拢口位置沿船体长度方向的尺寸误差,减少结构干涉,提高半船合拢限位工装的适用性;可选地,基座组件2与第一个半船100靠近彼此的侧面间隔距离为b,即半船合拢限位工装能够适应两个半船100的合拢口位置沿船体长度方向尺寸为b的误差,具体a的大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不进行限定;本实施例中,间隔距离b为30mm。
[0059] 可选地,如图7所示,以其中一组基座组件2为例进行说明,另一组基座组件2呈对称结构设置。具体地,基座组件2包括导向板22,导向板22形成导向面,基座组件2还包括上顶板21和加强肘板23,上顶板21的侧边固定设置在导向板22背离楔形槽的侧面上,加强肘板23相邻的两个侧边分别与上顶板21和导向板22固定设置。
[0060] 具体地,导向板22、上顶板21和加强肘板23之间分别焊接连接,焊接结构强度高;具体地,以上顶板21为基面,依次焊接加强肘板23和导向板22。具体地,导向板22、上顶板21及加强肘板23之间为全焊焊接,且焊脚高度不小于8mm,以保证连接强度,避免发生结构变形。
[0061] 可选地,基座组件2能够与第二个半船100焊接;具体地,导向板22靠近加强肘板23的一侧与第二个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焊接,且加强肘板23靠近导向板22且背离上顶板21的一侧开设有凹槽231,焊接时,以使导向板22与第二个半船100在凹槽231位置实现焊接,避免加强肘板23影响导向板22与第二个半船100之间的焊接,提高焊接强度;具体地,加强肘板23与第二个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焊接,增加基座组件2与第二个半船100之间的连接,提高连接强度。
[0062] 可选地,楔形块组件1插入楔形槽后,两个侧导面分别与相应一侧的导向面间隔设置,以允许两个半船100中心线之间出现误差,本实施例中两个侧导板14与两个导线板之间分别间隔设置;可选地,单边间隔距离为1mm‑2mm。
[0063] 具体地,楔形块组件1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以及楔形块组件1与半船100的连接尺寸等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不进行限定;具体地,基座组件2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尺寸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不进行限定。本实施例中,楔形块组件1沿船体长度方向与第一个半船100的连接的长度为500mm,保证楔形块组件1与第一个半船100之间的连接强度;基座组件2的长度为300mm,且楔形块组件1卡进楔形槽的长度为300mm,保证楔形块组件1与楔形槽之间的卡接可靠性;具体地,楔形块组件1与第二个半船100相焊接,以保证楔形块组件1卡进楔形槽后两个半船100横向受力的强度。
[0064]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的半船合拢限位工装的半船合拢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65] S1:分别标记出两个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中心线,其中,第一个半船100的吃水深度小于第二个半船100的吃水深度;
[0066] S2:楔形块组件1点焊定位于第二个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且楔形块组件1的中心线与第二个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的中心线重合;
[0067] S3:两组基座组件2分别靠拢贴合在楔形块组件1的两侧,基座组件2与第二个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相焊接,两组基座组件2的导向面及第二个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
101形成楔形槽;
[0068] S4:取出楔形块组件1,并将楔形块组件1焊接于第一个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且楔形块组件1的中心线与第一个半船100的中心线重合;
[0069] S5:楔形块组件1卡进楔形槽,并与两组基座组件2形成组合体。
[0070] 通过楔形块组件1先与第二个半船100定位连接,再将两组基座组件2靠拢贴合在楔形块组件1的两侧,通过楔形块组件1以实现基座组件2在第二个半船100上的定位,通过楔形块组件1的中心线与第二个半船100的中心线重合,即可实现楔形槽的中心线与第二个半船100的中心线重合,提高了楔形槽的结构精度;取下楔形块组件1后,再将楔形块组件1与第一个半船100焊接,且楔形块组件1的中心线与第一个半船100的中心线重合,当楔形块组件1卡进楔形槽时,以保证两个半船100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从而保证两个半船100的中心线匹配,提高了两个半船100的合拢精度。楔形块组件1与楔形槽焊接后,后续可进行两个半船100的合拢连接,之后可拆卸半船合拢限位工装,以进行下一次半船合拢的限位。
[0071] 具体地,楔形块组件1通过点焊定位于第二个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以便于后续取下楔形块组件1。具体地,楔形块组件1可以与两组基座组件2分别焊接,本实施例中,楔形块组件1与第二个半船100的内底板合拢口101相焊接,以保证楔形块组件1卡进楔形槽后两个半船100横向受力的强度。
[0072] 具体地,根据模拟搭载数据,画出半船100的内底板中心线,并将修正后的内底板中心线标记出来,具体中心线的标记方法可参照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0073] 可选地,两个侧导面分别与相应一侧的导向面间隔设置,允许两个半船100的中心线出现允许范围内的偏差;具体地,在两组基座组件2分别靠拢贴合在楔形块组件1的两侧之前,还包括:
[0074] S300:侧导面和导向面之间夹设有垫板,基座组件2焊接完毕后,取出楔形块组件1和垫板。
[0075] 通过设置垫板以形成两个侧导面分别与相应一侧的导向面间隔距离,便于间隔设置,且垫板的厚度即为间隔距离的大小,便于间隔距离大小的控制;可选地,垫板厚度为1mm‑2mm;具体地,垫板可以是不锈钢垫板。
[0076] 具体地,楔形块组件1和基座组件2与内底板合拢口101焊接的焊脚高度均不小于10mm,且要保证不可有虚焊,两个半船100合拢时受力大,防止半船合拢限位工装受船体落墩晃动时变形。
[0077]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