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诱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389759.3

文献号 : CN11306869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邓建宇沈志杰王富民房明华刘涛沃林峰

申请人 : 浙江农林大学杭州市原种场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害虫防治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诱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和增效剂的性引诱剂,其中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包括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醇,增效剂包括反10‑十六碳烯醛和/或顺10‑十六碳烯醛。本发明将所述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和增效剂进行混用,能够显著增强梨小食心虫的监测与防治效果,能有效诱杀梨小食心虫,并且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安全性高的优势。

权利要求 :

1.一种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性引诱剂的有效成分包括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和增效剂;所述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和增效剂的质量比为20 300μg:0.5 2mg;所~ ~

述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包括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醇;所述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醇的质量比为95:5:5;

所述增效剂包括反10‑十六碳烯醛和顺10‑十六碳烯醛;当所述增效剂包括反10‑十六碳烯醛和顺10‑十六碳烯醛时,所述反10‑十六碳烯醛和顺10‑十六碳烯醛的质量比为8 9:1 2。

~ ~

2.权利要求1所述性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20 300μg:20 200μL进行混合,~ ~

得第一混合药剂;

(2)将增效剂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0.5 2mg:20 200μL进行混合,得第二混合药~ ~

剂;

(3)将第一混合药剂与第二混合药剂等体积混合,得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

步骤(1)和步骤(2)没有时间先后顺序。

3.一种含权利要求1所述性引诱剂或利用权利要求2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性引诱剂的性引诱剂诱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性引诱剂诱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性引诱剂诱芯的容量为100~

200μL。

5.权利要求3或4所述性引诱剂诱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权利要求1所述性引诱剂或利用权利要求2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性引诱剂加入到释放器载体中,得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诱芯。

6.权利要求1所述性引诱剂或利用权利要求2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性引诱剂或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性引诱剂诱芯或利用权利要求5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性引诱剂诱芯在监测与防治梨小食心虫中的应用。

7.一种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含有权利要求3或4所述性引诱剂诱芯或利用权利要求5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性引诱剂诱芯的诱捕器固定在果树1.5 2m高的树枝上。

~

说明书 :

一种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诱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害虫防治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诱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蛀果类害虫是果树生产的重要害虫,严重威胁桃、梨等产业。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是我国最重要的蛀果类害虫。其1年可发生3~4代,仅在浙江省对
果树危害面达200万亩。其危害呈现以下两个特点:一蛀果类害虫钻入果实危害,蛀孔处易
腐烂变黑并逐渐扩大呈“黑膏药”,晚期蛀害果实蛀孔小,稍凹陷,周围青绿色,蛀至果心,果
实变形,直接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二,蛀果类害虫非常难于防治,杀虫剂施用后很难达到
理想的效果,并造成果实的农药残留超标。近几年这种蛀果类害虫在桃、梨、李上危害逐年
加重如在2014年水蜜桃成熟季节,梨小食心虫的大量发生,以嘉兴凤桥镇三星村危害最严
重,产量一般地块损失在30%,重的在80%。可见,梨小食心虫危害范围广、面积大、程度重,
是必须予以重视的蛀果类重要害虫。
[0003] 目前,对梨小食心虫两种蛀果害虫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由于蛀果类害虫钻入果实后,杀虫剂很难直接接触到害虫,使用效果往往非常
不理想。这必然导致果农频繁过量的使用化学农药,进而导致了害虫抗药性产生,以及导致
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问题特别突出;农业防治主要包括刮树皮、剪梢、套袋等措施,这些措
施往往依靠手工进行,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无法适应现在规模化、集约型生产要求,耗费了
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果农增加了负担;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性信息素,但目前市售
的性信息素引诱效果并不明显。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诱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述性引诱剂效果明显,能够有效诱杀梨小食心虫,并且具有效率高、成本
低、安全性高的优势。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所述性引诱剂的有效成分包括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和增效剂;所述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和增效剂的质量比为20~300μg:0.5~
2mg;所述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包括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
碳烯醇;所述增效剂包括反10‑十六碳烯醛和/或顺10‑十六碳烯醛。
[0007] 优选的,所述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醇的质量比为95:5:5。
[0008] 优选的,当所述增效剂包括反10‑十六碳烯醛和顺10‑十六碳烯醛时,所述反10‑十六碳烯醛和顺10‑十六碳烯醛的质量比为8~9:1~2。
[0009]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性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 (1)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20~300μg:20~200μL进行混合,得第一混合药剂;
[0011] (2)将增效剂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0.5~2mg:20~200μL进行混合,得第二混合药剂;
[0012] (3)将第一混合药剂与第二混合药剂等体积混合,得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
[0013] 步骤(1)和步骤(2)没有时间先后顺序。
[001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上述性引诱剂或利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性引诱剂的性引诱剂诱芯。
[0015] 优选的,所述性引诱剂诱芯的容量为100~200μL。
[0016] 本发明提供了述性引诱剂诱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 将上述性引诱剂或利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性引诱剂加入到释放器载体中,得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诱芯。
[0018]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性引诱剂或利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性引诱剂或上述的性引诱剂诱芯或利用上述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性引诱剂诱芯在监测与防治梨小食心
虫中的应用。
[0019]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 将含有上述性引诱剂诱芯或利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性引诱剂诱芯的诱捕器固定在果树1.5~2m高的树枝上。
[0021]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和增效剂的性引诱剂,其中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包括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
烯醇,增效剂包括反10‑十六碳烯醛和/或顺10‑十六碳烯醛。本发明将所述梨小食心虫性信
息素和增效剂进行混用,所述增效剂能够显著增强梨小食心虫的嗅觉反应,进而显著增强
梨小食心虫的引诱效果,能有效诱杀梨小食心虫,并且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安全性高的优
势。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所述性引诱剂进行了大田实验,诱虫量能够达到313头。而且,本发明
所述性引诱剂不仅能够诱杀梨小食心虫,还能够诱杀桃蛀螟;所述引诱剂可以应用于栗园、
桃园、梨园等梨小食心虫与桃蛀螟种群同时发生动态监测和防治,经济有效、无环境污染及
省工省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所述性引诱剂的有效成分包括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和增效剂。
[0023] 在本发明中,所述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和增效剂的质量比为20~300μg:0.5~2mg,优选为30~290μg:0.5~1.5mg,更优选为40~280μg:0.5~1mg,最优选为50μg:1mg。
[0024] 在本发明中,所述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包括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Z8‑12:Ac)、反8‑十二碳烯乙酸酯(E8‑12:Ac)和顺8‑十二碳烯醇(Z8‑12:OH)。
[0025] 在本发明中,所述增效剂包括反10‑十六碳烯醛(E10‑16:Ald)和/或顺10‑十六碳烯醛(Z10‑16:Ald)。
[0026] 本发明对所述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和增效剂的原料来源并没有特殊限定,所述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的纯度优选>97.00%,所述反8‑十二烯碳乙酸酯的纯度优选>99.00%,
所述顺8‑十二碳烯醇的纯度优选>99.00%,所述反10‑十六碳烯醛的纯度优选>95.00%,所
述顺10‑十六碳烯醛的纯度优选>95.0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化合物优选均购自于常
州宁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0027] 在本发明所述性引诱剂中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Z8‑12:Ac)、反8‑十二碳烯乙酸酯(E8‑12:Ac)、顺8‑十二碳烯醇(Z8‑12:OH)、反10‑十六碳烯醛(E10‑16:Ald)和/或顺10‑十六
碳烯醛(Z10‑16:Ald)配合使用,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具有远距离引诱作用,反8‑十二碳烯
乙酸酯具有引起雄蛾逆风飞行作用,顺8‑十二碳烯醇具有近距离引诱作用,反10‑十六碳烯
醛和顺10‑十六碳烯醛具有增效作用。
[0028] 在本发明中,所述顺8‑十二烯乙酸酯、反8‑十二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烯醇的质量比优选为95:5:5。本发明当所述增效剂包括反10‑十六碳烯醛和顺10‑十六碳烯醛时,所述
反10‑十六碳烯醛和顺10‑十六碳烯醛的质量比优选为8~9:1~2,更优选为9:1。
[0029] 本发明提供了述性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 (1)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20~300μg:20~200μL进行混合,得第一混合药剂;
[0031] (2)将增效剂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0.5~2mg:20~200μL进行混合,得第二混合药剂;
[0032] (3)将第一混合药剂与第二混合药剂等体积混合,得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
[0033] 步骤(1)和步骤(2)没有时间先后顺序。
[0034] 本发明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20~300μg:20~200μL进行混合,优选为30~250μg:50~120μL,更优选为50μg:100μL,得第一混合药剂。本发明对
所述混合方式没有任何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方式即可。本发明所述正
己烷的纯度优选>97.00%,优选购于上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0035] 本发明将增效剂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0.5~2mg:20~200μL进行混合,优选为0.5~1.5mg:50~120μL,更优选为1mg:100μL,得第二混合药剂。本发明对所述混合方式
没有任何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方式即可。
[0036] 本发明将第一混合药剂与第二混合药剂等体积混合,得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本发明对所述混合方式没有任何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方式即可。
[0037]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上述性引诱剂或利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性引诱剂的性引诱剂诱芯。在本发明中,所述诱芯优选为硅橡胶诱芯;所述诱芯的容量优选为100~200
μL。
[0038]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性引诱剂诱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9] 将上述性引诱剂或利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性引诱剂加入到释放器载体中得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诱芯。
[0040] 本发明对所述加入的方式没有任何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方式即可。
[0041] 本发明所述性引诱剂能够显著增强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能有效诱杀梨小食心虫,并且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安全性高的优势。因此本发明所述性引诱剂能够用于监测与
防治梨小食心虫。
[0042]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性引诱剂或利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性引诱剂或上述的性引诱剂诱芯或利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性引诱剂诱芯在监测与防治梨小食心虫中
的应用。本发明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用量为50μg,增效剂的用量为1000μg的情况下制
备得到的性引诱剂经大田试验证明诱虫量能够达到313头。
[004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4] 将含有上述性引诱剂诱芯或利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性引诱剂诱芯的诱捕器固定在果树1.5~2m高的树枝上。
[0045] 在本发明中,所述诱捕器优选为桶型诱捕器或三角型诱捕器。
[0046] 本发明将所述性引诱剂置于诱芯后,优选还包括挥发正己烷。本发明对所述挥发的方式没有任何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方式即可。
[0047]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诱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
限定。
[0048] 实施例1
[0049] (1)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醇的质量比为95:5:5)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50μg:100μL进行混合,得第一混
合药剂,第一混合药剂的浓度为0.5μg/μL;
[0050] (2)将增效剂(反10‑十六碳烯醛和顺10‑十六碳烯醛的质量比为9:1)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1mg:100μL进行混合,得第二混合药剂;
[0051] (3)将第一混合药剂与第二混合药剂等体积混合,加入到硅橡胶载体中待溶剂挥发后得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
[0052] 实施例2
[0053] (1)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醇的质量比为95:5:5)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50μg:100μL进行混合,得第一混
合药剂,第一混合药剂的浓度为0.5μg/μL;
[0054] (2)将增效剂(反10‑十六碳烯醛)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1mg:100μL进行混合,得第二混合药剂;
[0055] (3)将第一混合药剂与第二混合药剂等体积混合,加入到硅橡胶载体中待溶剂挥发后得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
[0056] 实施例3
[0057] (1)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醇的质量比为95:5:5)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50μg:100μL进行混合,得第一混
合药剂,第一混合药剂的浓度为0.5μg/μL;
[0058] (2)将增效剂(顺10‑十六碳烯醛)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1mg:100μL进行混合,得第二混合药剂;
[0059] (3)将第一混合药剂与第二混合药剂等体积混合,加入到硅橡胶载体中待溶剂挥发后得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
[0060] 实施例4
[0061] (1)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醇的质量比为95:5:5)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50μg:100μL进行混合,得第一混
合药剂,第一混合药剂的浓度为0.5μg/μL;
[0062] (2)将反10‑十六碳烯醛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0.5mg:100μL进行混合,得第二混合药剂;
[0063] (3)将第一混合药剂与第二混合药剂等体积混合,加入到硅橡胶载体中待溶剂挥发后得性引诱剂。
[0064] 实施例5
[0065] (1)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醇的质量比为95:5:5)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50μg:100μL进行混合,得第一混
合药剂,第一混合药剂的浓度为0.5μg/μL;
[0066] (2)将反10‑十六碳烯醛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1mg:100μL进行混合,得第二混合药剂;
[0067] (3)将第一混合药剂与第二混合药剂等体积混合,加入到硅橡胶载体中待溶剂挥发后得性引诱剂。
[0068] 实施例6
[0069] (1)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醇的质量比为95:5:5)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50μg:100μL进行混合,得第一混
合药剂,第一混合药剂的浓度为0.5μg/μL;
[0070] (2)将顺10‑十六碳烯醛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0.5mg:100μL进行混合,得第二混合药剂;
[0071] (3)将第一混合药剂与第二混合药剂等体积混合,加入到硅橡胶载体中待溶剂挥发后得性引诱剂。
[0072] 实施例7
[0073] (1)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醇的质量比为95:5:5)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50μg:100μL进行混合,得第一混
合药剂,第一混合药剂的浓度为0.5μg/μL;
[0074] (2)将顺10‑十六碳烯醛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1000μg:100μL进行混合,得第二混合药剂;
[0075] (3)将第一混合药剂与第二混合药剂等体积混合,加入到硅橡胶载体中待溶剂挥发后得性引诱剂。
[0076] 对比例1
[0077] 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醇的质量比为95:5:5)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50μg:200μL进行混合,得性引诱剂。
[0078] 对比例2
[0079] 将反10‑十六碳烯醛和顺10‑十六碳烯醛的(质量比为9:1)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1mg:200μL进行混合,加入到硅橡胶载体中待溶剂挥发后得性引诱剂。
[0080] 对比例3
[0081] (1)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醇的质量比为95:5:5)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50μg:200μL进行混合,得第一混
合药剂,第一混合药剂的浓度为0.5μg/μL;
[0082] (2)将反10‑十六碳烯醛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0mg:100μL进行混合,得第二混合药剂;
[0083] (3)将第一混合药剂与第二混合药剂等体积混合,加入到硅橡胶载体中待溶剂挥发后得性引诱剂。
[0084] 得性引诱剂E1。
[0085] 对比例4
[0086] (1)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烯醇的质量比为95:5:5)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50μg:100μL进行混合,得第一混合
药剂,第一混合药剂的浓度为0.5μg/μL;
[0087] (2)将反10‑十六碳烯醛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10μg:100μL进行混合,得第二混合药剂;
[0088] (3)将第一混合药剂与第二混合药剂等体积混合,加入到硅橡胶载体中待溶剂挥发后得性引诱剂。
[0089] 对比例5
[0090] (1)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醇的质量比为95:5:5)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50μg:100μL进行混合,得第一混
合药剂,第一混合药剂的浓度为0.5μg/μL;
[0091] (2)将反10‑十六碳烯醛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100μg:100μL进行混合,得第二混合药剂;
[0092] (3)将第一混合药剂与第二混合药剂等体积混合,加入到硅橡胶载体中待溶剂挥发后得性引诱剂。
[0093] 对比例6
[0094] (1)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醇的质量比为95:5:5)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50μg:100μL进行混合,得第一混
合药剂,第一混合药剂的浓度为0.5μg/μL;
[0095] (2)将反10‑十六碳烯醛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200μg:100μL进行混合,得第二混合药剂;
[0096] (3)将第一混合药剂与第二混合药剂等体积混合,加入到硅橡胶载体中待溶剂挥发后得性引诱剂。
[0097] 对比例7
[0098] (1)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醇的质量比为95:5:5)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50μg:100μL进行混合,得第一混
合药剂,第一混合药剂的浓度为0.5μg/μL;
[0099] (2)将顺10‑十六碳烯醛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0mg:100μL进行混合,得第二混合药剂;
[0100] (3)将第一混合药剂与第二混合药剂等体积混合,加入到硅橡胶载体中待溶剂挥发后得性引诱剂。
[0101] 对比例8
[0102] (1)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醇的质量比为95:5:5)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50μg:100μL进行混合,得第一混
合药剂,第一混合药剂的浓度为0.5μg/μL;
[0103] (2)将顺10‑十六碳烯醛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10μg:100μL进行混合,得第二混合药剂;
[0104] (3)将第一混合药剂与第二混合药剂等体积混合,加入到硅橡胶载体中待溶剂挥发后得性引诱剂。
[0105] 对比例9
[0106] (1)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醇的质量比为95:5:5)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50μg:100μL进行混合,得第一混
合药剂,第一混合药剂的浓度为0.5μg/μL;
[0107] (2)将顺10‑十六碳烯醛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100μg:100μL进行混合,得第二混合药剂;
[0108] (3)将第一混合药剂与第二混合药剂等体积混合,加入到硅橡胶载体中待溶剂挥发后得性引诱剂。
[0109] 对比例10
[0110] (1)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醇的质量比为95:5:5)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50μg:100μL进行混合,得第一混
合药剂,第一混合药剂的浓度为0.5μg/μL;
[0111] (2)将顺10‑十六碳烯醛与正己烷按照质量体积比为200μg:100μL进行混合,得第二混合药剂;
[0112] (3)将第一混合药剂与第二混合药剂等体积混合,加入到硅橡胶载体中待溶剂挥发后得性引诱剂。
[0113] 应用例1
[0114] 不同性引诱剂组成诱蛾试验
[0115] 试验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一桃园。试验1时间为2018年7月13日~2019年8月1日;试验2时间为2019年6月5日~2019年8月6日;试验3时间为2019年6月24日~2019年8
月21日。
[0116] 诱芯制作:将不同的性引诱剂置于200μL的硅橡胶诱芯中,待正己烷挥发后,得性引诱剂诱芯。
[0117] 诱捕器设置:将制作好的诱芯固定于三角形诱捕器上,诱捕器用铁丝固定于桃树中部树枝上,距离地面约2m,均匀地排布于果园内,每一排包含所有处理诱捕器,每个处理
诱捕器间隔10~12米。
[0118] 小组设计:
[0119] 试验1:处理1为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性引诱剂;处理2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处理3为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处理4为实施例3制备得
到的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每个处理重复4次;
[0120] 试验2:处理1为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性引诱剂;处理2为对比例2制备得到的性引诱剂;处理3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处理4为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梨小食
心虫性引诱剂;处理5为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每个处理重复4次;
[0121] 试验3:处理1为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性引诱剂;处理2为对比例2制备得到的性引诱剂;处理3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处理4为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梨小食
心虫性引诱剂;处理5为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每个处理重复4次。
[0122] 每次调查后更换诱捕器位置,总计诱蛾量及相对诱蛾率,调查结果见表1。
[0123] 相对诱蛾率(%)=(各处理某一小区重复的诱蛾量/同一小区所有处理的总诱蛾量)*100,式Ⅰ。
[0124] 表1不同性引诱剂果园诱蛾试验结果
[0125]
[0126]
[0127] 注:表中数字后不含相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试验1:F=7.004,df=3,8,P=0.013;试验2:F=10.426,df=4,15,P<0.001;试验3:F=62.233,df=4,15,P<0.001。
[0128] 由表1记载的试验数据可知,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制备得到的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的梨小食心虫平均诱虫量分别是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性引诱剂的2.29~2.82倍、1.71~
2.38倍及1.69~3.21倍。此外,采用对比例2制备得到的性引诱剂在低虫口密度试验2中诱
到5头桃蛀螟成虫,而采用实施例制备得到的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在试验2中分别诱到了8
头与9头桃蛀螟成虫。由此可见,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制备得到的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能够显
著提高梨小食心虫的引诱率的同时,还能诱导桃蛀螟。
[0129] 应用例2
[0130] 反10‑十六碳烯醛用量的优化
[0131] 试验于2019年6月至8月进行,试验地点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启平家庭农场(30°24′33″N,120°2′35″E)桃园:桃园的株距3m、行距3m、株高2.5m、树龄5年。
[0132] 诱芯制作:将不同的性引诱剂置于200μL的硅橡胶诱芯中,待正己烷挥发后,得性引诱剂诱芯。
[0133] 诱捕器设置:将制作好的诱芯固定于三角形诱捕器上,诱捕器用铁丝固定于桃树中部树枝上,距离地面约2m,均匀地排布于果园内,每一排包含所有处理诱捕器,每个处理
诱捕器间隔10~12米。
[0134] 小组设计:
[0135] E1为对比例3制备得到的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E2为对比例4制备得到的性引诱剂;E3为对比例5制备得到的性引诱剂;E4为对比例6制备得到的性引诱剂;E5为实施例4制
备得到的性引诱剂;E6为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每个处理重复4次。
[0136] 每次调查后更换诱捕器位置,总计诱蛾量及相对诱蛾率,调查结果见表2。
[0137] 相对诱蛾率的计算公式为应用例1中的式Ⅰ。
[0138] 表2反‑10‑十六碳烯醛对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蛾效果的影响
[0139]
[0140] 注:表中数字后不含相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F=44.954,df=5,18,P<0.001。
[0141] 由表2记载的试验数据可知,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醇)中加入剂量500μg的反‑10‑十六碳烯醛的E5及1000μg
的反‑10‑十六碳烯醛组分的E6,梨小食心虫的诱蛾数分别是仅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顺8‑
十二碳烯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醇)处理的3.48倍与7.90倍。
[0142] 应用例3
[0143] 顺10‑十六碳烯醛用量的优化
[0144] 试验于2019年6月至8月进行,试验地点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启平家庭农场(30°24′33″N,120°2′35″E)桃园:桃园的株距3m、行距3m、株高2.5m、树龄5年。
[0145] 诱芯制作:将不同的性引诱剂置于200μL的硅橡胶诱芯中,待正己烷挥发后,得性引诱剂诱芯。
[0146] 诱捕器设置:将制作好的诱芯固定于三角形诱捕器上,诱捕器用铁丝固定于桃树中部树枝上,距离地面约2m,均匀地排布于果园内,每一排包含所有处理诱捕器,每个处理
诱捕器间隔10~12米。
[0147] 小组设计:
[0148] F1为对比例7制备得到的性引诱剂;F2为对比例8制备得到的性引诱剂;F3为对比例9制备得到的性引诱剂;F4为对比例10制备得到的性引诱剂;F5为实施例6制备得到的梨
小食心虫性引诱剂;F6为实施例7制备得到的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每个处理重复4次。
[0149] 每次调查后更换诱捕器位置,总计诱蛾量及相对诱蛾率,调查结果见表3。
[0150] 相对诱蛾率的计算公式为应用例1中的式Ⅰ。
[0151] 表3顺‑10‑十六碳烯醛对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蛾效果的影响
[0152]性信息素处理组 相对诱蛾率(%) 总梨小食心虫数/头
F1 10.43±1.36c 36
F2 10.37±2.15c 36
F3 7.31±0.25c 26
F4 8.30±1.08c 29
F5 19.71±1.93b 74
F6 43.87±2.12a 149
[0153] 注:表中数字后不含相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F=74.288,df=5,18,P<0.001。
[0154] 由表3记载的试验数据可知,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醇)中加入剂量500μg的顺‑10‑十六碳烯醛的F5及1000μg
的顺‑10‑十六碳烯醛组分的F6,梨小食心虫的诱蛾数分别是仅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顺8‑
十二碳烯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醇)处理的2.06倍与4.14倍。
[0155] 综上所述可知,当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醇)的基础上加入适量的反‑10‑十六碳烯醛或顺‑10‑十六碳烯醛或
反‑10‑十六碳烯醛与顺‑10‑十六碳烯醛的混合物可以显著提高对梨小食心虫的诱蛾效果。
此外加入反‑10‑十六碳烯醛与顺‑10‑十六碳烯醛的混合物也可以同时诱捕桃蛀螟。此外这
些物质为果园昆虫本身分泌物,对人畜安全,对环境无污染。
[0156]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的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各种改动和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