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叶片结冰实验的压力测试系统及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318881.1

文献号 : CN11307490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锐刘坤

申请人 :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摘要 :

一种基于叶片结冰实验的压力测试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氮气瓶、储气罐、气泵、压力扫描阀及测压抑冰转换器,氮气瓶用于驱动测压抑冰转换器内的多孔滑块换位,实现测压与抑冰的转换;气泵用于储气罐补气;储气罐通过卸压排气以抑制叶片测压孔结冰堵塞;压力扫描阀用于测量叶片表面压力。方法为:计算储气罐的抑冰设定压力;按照抑冰设定压力误差高限进行补气;将测压抑冰转换器调整到抑冰位,由储气罐采用间歇式卸压排气方式清除叶片测压孔内的水,避免水在测压孔内结冰,当储气罐内的实际压力低于抑冰设定压力的误差下限时,则执行补气动作;当叶片表面开始结冰后,将测压抑冰转换器调整到测压位,由压力扫描阀采集叶片表面压力。

权利要求 :

1.一种基于叶片结冰实验的压力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氮气瓶、储气罐、气泵、压力扫描阀及测压抑冰转换器;所述测压抑冰转换器包括壳体及多孔滑块;所述壳体采用直筒型结构,所述多孔滑块位于壳体内,多孔滑块在壳体内仅具有直线滑移自由度;在所述多孔滑块内开设有若干透气通孔,若干透气通孔平行分布且位于同一平面内,透气通孔的数量与叶片上的测压孔数量相等,透气通孔通过管路与叶片上的测压孔相连通;所述壳体内沿轴向划分为测压位和抑冰位;在所述测压位所对应的壳体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测压通气孔,测压通气孔的数量与透气通孔的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测压通气孔通过管路与压力扫描阀相连通;当所述多孔滑块位于测压位时,所述叶片上的测压孔依次通过透气通孔及测压通气孔与压力扫描阀相连通;在所述抑冰位所对应的壳体侧壁上开设有抑冰通气孔,抑冰通气孔内端孔口所在侧的壳体侧壁内表面开设有抑冰通气沟槽,抑冰通气孔外端孔口通过管路与储气罐的出气口相连通,储气罐的进气口与气泵的出气口相连通,气泵的进气口与大气相连通;当所述多孔滑块位于抑冰位时,所述叶片上的测压孔依次通过透气通孔、抑冰通气沟槽及抑冰通气孔与储气罐相连通,在抑冰通气孔与储气罐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动截止阀;在所述测压位所在侧的壳体端部壁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换位进气口和第一换位出气口;在所述抑冰位所在侧的壳体端部壁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二换位进气口和第二换位出气口;所述氮气瓶的出气口分两路输出,第一路与第一换位进气口相连通,第二路与第二换位进气口相连通,在第一换位进气口与氮气瓶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电动截止阀,在第二换位进气口与氮气瓶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电动截止阀;所述第一换位出气口与大气相连通,在第一换位出气口与大气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四电动截止阀;所述第二换位出气口与大气相连通,在第二换位出气口与大气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五电动截止阀;在所述测压位所在侧的壳体内部腔室中设置有第一换位驱动波纹管,第一换位驱动波纹管一端管口密封连接在多孔滑块上,第一换位驱动波纹管另一端管口密封连接在壳体端部壁板上,所述第一换位进气口和第一换位出气口均与第一换位驱动波纹管的管内腔室相连通,在第一换位进气口与第一换位出气口之间的壳体端部壁板内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在所述抑冰位所在侧的壳体内部腔室中设置有第二换位驱动波纹管,第二换位驱动波纹管一端管口密封连接在多孔滑块上,第二换位驱动波纹管另一端管口密封连接在壳体端部壁板上,所述第二换位进气口和第二换位出气口均与第二换位驱动波纹管的管内腔室相连通,在第二换位进气口与第二换位出气口之间的壳体端部壁板内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叶片结冰实验的压力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气罐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对储气罐的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计算机进行电连接;在所述储气罐外部设置有压力控制器,压力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计算机进行电连接,压力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气泵的信号输入端进行电连接;所述压力扫描阀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压力扫描数据处理器与计算机进行电连接;在风洞内安装有风速传感器,通过风速传感器对风洞内的实时风速进行监测,风速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计算机进行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截止阀、第二电动截止阀、第三电动截止阀、第四电动截止阀及第五电动截止阀的信号输入端均与计算机进行电连接。

3.一种基于叶片结冰实验的压力测试方法,采用了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叶片结冰实验的压力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第一电动截止阀、第二电动截止阀、第三电动截止阀、第四电动截止阀及第五电动截止阀均调整为关闭状态;

步骤二:打开氮气瓶,预设多孔滑块换位时的供气压力;

步骤三:启动气泵,向储气罐内充气,直到储气罐内的压力达到初始预设值;

步骤四:通过风速传感器对风洞内的实时风速进行监测;

步骤五:根据公式P=P0×(1+0.01×V)计算储气罐的抑冰设定压力,式中,P为储气罐的抑冰设定压力,P0为储气罐的初始预设压力,V为风洞内实际风速;其中,风洞内实际风速只采用稳定风速,且风洞内实际风速的允许误差为±1m/s;

步骤六:启动气泵,向储气罐内补气,直到储气罐内的压力达到抑冰设定压力,且抑冰设定压力的允许误差为±0.01MPa;其中,按照抑冰设定压力的误差上限进行补气,且抑冰设定压力处于允许误差范围内时,则无需执行补气动作;

步骤七:当风洞内开展叶片结冰实验时,将第二电动截止阀和第五电动截止阀调整到开启状态,由氮气瓶向第二换位驱动波纹管内充气,使第二换位驱动波纹管充气伸长以驱动多孔滑块向抑冰位移动,直到多孔滑块顶靠在第一限位块上,此时叶片上的测压孔依次通过透气通孔和抑冰通气沟槽与抑冰通气孔相连通;

步骤八:将第二电动截止阀和第五电动截止阀调整为关闭状态,同时将第一电动截止阀调整为开启状态,此时抑冰通气孔与储气罐相连通,储气罐通过卸压排气气流清除叶片测压孔内的水,避免水在测压孔内结冰;其中,储气罐的卸压排气采用间歇式卸压排气方2

式,并按照公式T=T0‑0.5×V 计算储气罐的单次卸压排气时长,式中,T为储气罐的单次卸压排气时长,T0为卸压排气间隔设定时长,V为风洞内实际风速;其中,当储气罐内的实际压力低于抑冰设定压力的误差下限时,则执行补气动作,并按照抑冰设定压力的误差上限进行补气;

步骤九:当叶片表面开始结冰后,将第三电动截止阀和第四电动截止阀调整到开启状态,由氮气瓶向第一换位驱动波纹管内充气,使第一换位驱动波纹管充气伸长以驱动多孔滑块向测压位移动,直到多孔滑块顶靠在第二限位块上,此时叶片上的测压孔依次通过透气通孔及测压通气孔与压力扫描阀相连通,通过压力扫描阀采集叶片表面压力,之后经过压力扫描数据处理器的处理后上传至计算机中;

步骤十:将第三电动截止阀和第四电动截止阀调整到关闭状态,同时将第二电动截止阀和第五电动截止阀调整到开启状态,使多孔滑块重新回到抑冰位,之后继续执行间歇式卸压排气,防止叶片测压孔结冰堵塞。

说明书 :

一种基于叶片结冰实验的压力测试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风洞实验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叶片结冰实验的压力测试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航空领域,飞机在结冰气象条件下飞行时,容易在机翼、发动机进气道、叶片等部件发生结冰现象,特别是机翼前缘表面结冰时,会引起翼型阻力增大,进而导致升力和临
界攻角减小,轻则造成飞机失速,重则会导致飞机最大升力小于自身重力,结果就是机毁人
亡。因此,为了满足适航要求,了解机翼结冰过程对气动力的影响非常重要。
[0003] 此外,在民用风机发电领域,叶片的气动性能直接关系到风力机的工作效率,而在结冰气象条件下,会在叶片表面凝结冰层,进而造成风力机的工作效率降低,最终导致发电
量不足。因此,风力机叶片表面的结冰对其性能影响的研究迫在眉睫。
[0004] 在国外,很早就注意到飞机结冰问题,并且对飞机结冰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同时开展了对大水滴结冰的试验和数值模拟以及全尺度翼型结冰模拟等,形成
了许多比较成熟的数值分析软件和完备的冰风洞试验条件。在国内,对飞机结冰的研究起
步较晚,主要是对翼面结冰过程的数值模拟,以及水滴撞击特性、传质传热效应对结冰影响
的分析等,并且对于叶片结冰也主要在于冰型研究,以及对叶片结冰时的测力研究,但对传
统的叶片测压却无法在结冰实验中应用,主要原因在于叶片结冰时会堵塞叶片表面的测压
孔,导致在叶片结冰实验中只能进行宏观测力,但叶片结冰对叶片局部微观气动影响是无
法从宏观测力中获得,只能依靠测压方式获得。因此,为了研究叶片结冰对叶片局部微观气
动的影响,设计一套能够在叶片结冰实验中应用的压力测试系统及方法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叶片结冰实验的压力测试系统及方法,能够在叶片结冰实验中有效抑制叶片测压孔结冰堵塞,同时不会影响叶片结冰实验
中叶片表面的正常结冰,实现了在叶片结冰实验中测量叶片表面压力的目的,为研究叶片
结冰对叶片局部微观气动的影响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叶片结冰实验的压力测试系统,包括氮气瓶、储气罐、气泵、压力扫描阀及测压抑冰转换器;所述测压抑冰转换器包
括壳体及多孔滑块;所述壳体采用直筒型结构,所述多孔滑块位于壳体内,多孔滑块在壳体
内仅具有直线滑移自由度;在所述多孔滑块内开设有若干透气通孔,若干透气通孔平行分
布且位于同一平面内,透气通孔的数量与叶片上的测压孔数量相等,透气通孔通过管路与
叶片上的测压孔相连通;所述壳体内沿轴向划分为测压位和抑冰位;在所述测压位所对应
的壳体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测压通气孔,测压通气孔的数量与透气通孔的数量相等且位置一
一对应,测压通气孔通过管路与压力扫描阀相连通;当所述多孔滑块位于测压位时,所述叶
片上的测压孔依次通过透气通孔及测压通气孔与压力扫描阀相连通;在所述抑冰位所对应
的壳体侧壁上开设有抑冰通气孔,抑冰通气孔内端孔口所在侧的壳体侧壁内表面开设有抑
冰通气沟槽,抑冰通气孔外端孔口通过管路与储气罐的出气口相连通,储气罐的进气口与
气泵的出气口相连通,气泵的进气口与大气相连通;当所述多孔滑块位于抑冰位时,所述叶
片上的测压孔依次通过透气通孔、抑冰通气沟槽及抑冰通气孔与储气罐相连通,在抑冰通
气孔与储气罐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动截止阀;在所述测压位所在侧的壳体端部壁板
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换位进气口和第一换位出气口;在所述抑冰位所在侧的壳体端部壁板上
分别开设有第二换位进气口和第二换位出气口;所述氮气瓶的出气口分两路输出,第一路
与第一换位进气口相连通,第二路与第二换位进气口相连通,在第一换位进气口与氮气瓶
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电动截止阀,在第二换位进气口与氮气瓶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
三电动截止阀;所述第一换位出气口与大气相连通,在第一换位出气口与大气之间的管路
上设置有第四电动截止阀;所述第二换位出气口与大气相连通,在第二换位出气口与大气
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五电动截止阀;在所述测压位所在侧的壳体内部腔室中设置有第一
换位驱动波纹管,第一换位驱动波纹管一端管口密封连接在多孔滑块上,第一换位驱动波
纹管另一端管口密封连接在壳体端部壁板上,所述第一换位进气口和第一换位出气口均与
第一换位驱动波纹管的管内腔室相连通,在第一换位进气口与第一换位出气口之间的壳体
端部壁板内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在所述抑冰位所在侧的壳体内部腔室中设置有第二换
位驱动波纹管,第二换位驱动波纹管一端管口密封连接在多孔滑块上,第二换位驱动波纹
管另一端管口密封连接在壳体端部壁板上,所述第二换位进气口和第二换位出气口均与第
二换位驱动波纹管的管内腔室相连通,在第二换位进气口与第二换位出气口之间的壳体端
部壁板内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块。
[0007] 在所述储气罐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对储气罐的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计算机进行电连接;在所述储气罐外部设置有压力控制器,
压力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计算机进行电连接,压力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气泵的信号输
入端进行电连接;所述压力扫描阀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压力扫描数据处理器与计算机进行电
连接;在风洞内安装有风速传感器,通过风速传感器对风洞内的实时风速进行监测,风速传
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计算机进行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截止阀、第二电动截止阀、第三电动
截止阀、第四电动截止阀及第五电动截止阀的信号输入端均与计算机进行电连接。
[0008] 一种基于叶片结冰实验的压力测试方法,采用了所述的基于叶片结冰实验的压力测试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0009] 步骤一:将第一电动截止阀、第二电动截止阀、第三电动截止阀、第四电动截止阀及第五电动截止阀均调整为关闭状态;
[0010] 步骤二:打开氮气瓶,预设多孔滑块换位时的供气压力;
[0011] 步骤三:启动气泵,向储气罐内充气,直到储气罐内的压力达到初始预设值;
[0012] 步骤四:通过风速传感器对风洞内的实时风速进行监测;
[0013] 步骤五:根据公式P=P0×(1+0.01×V)计算储气罐的抑冰设定压力,式中,P为储气罐的抑冰设定压力,P0为储气罐的初始预设压力,V为风洞内实际风速;其中,风洞内实际
风速只采用稳定风速,且风洞内实际风速的允许误差为±1m/s;
[0014] 步骤六:启动气泵,向储气罐内补气,直到储气罐内的压力达到抑冰设定压力,且抑冰设定压力的允许误差为±0.01MPa;其中,按照抑冰设定压力的误差上限进行补气,且
抑冰设定压力处于允许误差范围内时,则无需执行补气动作;
[0015] 步骤七:当风洞内开展叶片结冰实验时,将第二电动截止阀和第五电动截止阀调整到开启状态,由氮气瓶向第二换位驱动波纹管内充气,使第二换位驱动波纹管充气伸长
以驱动多孔滑块向抑冰位移动,直到多孔滑块顶靠在第一限位块上,此时叶片上的测压孔
依次通过透气通孔和抑冰通气沟槽与抑冰通气孔相连通;
[0016] 步骤八:将第二电动截止阀和第五电动截止阀调整为关闭状态,同时将第一电动截止阀调整为开启状态,此时抑冰通气孔与储气罐相连通,储气罐通过卸压排气气流清除
叶片测压孔内的水,避免水在测压孔内结冰;其中,储气罐的卸压排气采用间歇式卸压排气
2
方式,并按照公式T=T0‑0.5×V 计算储气罐的单次卸压排气时长,式中,T为储气罐的单次
卸压排气时长,T0为卸压排气间隔设定时长,V为风洞内实际风速;其中,当储气罐内的实际
压力低于抑冰设定压力的误差下限时,则执行补气动作,并按照抑冰设定压力的误差上限
进行补气;
[0017] 步骤九:当叶片表面开始结冰后,将第三电动截止阀和第四电动截止阀调整到开启状态,由氮气瓶向第一换位驱动波纹管内充气,使第一换位驱动波纹管充气伸长以驱动
多孔滑块向测压位移动,直到多孔滑块顶靠在第二限位块上,此时叶片上的测压孔依次通
过透气通孔及测压通气孔与压力扫描阀相连通,通过压力扫描阀采集叶片表面压力,之后
经过压力扫描数据处理器的处理后上传至计算机中;
[0018] 步骤十:将第三电动截止阀和第四电动截止阀调整到关闭状态,同时将第二电动截止阀和第五电动截止阀调整到开启状态,使多孔滑块重新回到抑冰位,之后继续执行间
歇式卸压排气,防止叶片测压孔结冰堵塞。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0] 本发明的基于叶片结冰实验的压力测试系统及方法,能够在叶片结冰实验中有效抑制叶片测压孔结冰堵塞,同时不会影响叶片结冰实验中叶片表面的正常结冰,实现了在
叶片结冰实验中测量叶片表面压力的目的,为研究叶片结冰对叶片局部微观气动的影响提
供了可行性方案。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叶片结冰实验的压力测试系统(多孔滑块处于测压位)的结构原理图;
[0022]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叶片结冰实验的压力测试系统(多孔滑块处于抑冰位)的结构原理图;
[0023] 图中,1—氮气瓶,2—储气罐,3—气泵,4—压力扫描阀,5—壳体,6—多孔滑块,7—透气通孔,8—叶片,9—测压通气孔,10—抑冰通气孔,11—抑冰通气沟槽,12—第一电
动截止阀,13—第一换位进气口,14—第一换位出气口,15—第二换位进气口,16—第二换
位出气口,17—第二电动截止阀,18—第三电动截止阀,19—第四电动截止阀,20—第五电
动截止阀,21—第一换位驱动波纹管,22—第一限位块,23—第二换位驱动波纹管,24—第
二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5] 如图1、2所示,一种基于叶片结冰实验的压力测试系统,包括氮气瓶1、储气罐2、气泵3、压力扫描阀4及测压抑冰转换器;所述测压抑冰转换器包括壳体5及多孔滑块6;所述壳
体5采用直筒型结构,所述多孔滑块6位于壳体5内,多孔滑块6在壳体5内仅具有直线滑移自
由度;在所述多孔滑块6内开设有若干透气通孔7,若干透气通孔7平行分布且位于同一平面
内,透气通孔7的数量与叶片8上的测压孔数量相等,透气通孔7通过管路与叶片8上的测压
孔相连通;所述壳体5内沿轴向划分为测压位和抑冰位;在所述测压位所对应的壳体5侧壁
上开设有若干测压通气孔9,测压通气孔9的数量与透气通孔7的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
测压通气孔9通过管路与压力扫描阀4相连通;当所述多孔滑块6位于测压位时,所述叶片8
上的测压孔依次通过透气通孔7及测压通气孔9与压力扫描阀4相连通;在所述抑冰位所对
应的壳体5侧壁上开设有抑冰通气孔10,抑冰通气孔10内端孔口所在侧的壳体5侧壁内表面
开设有抑冰通气沟槽11,抑冰通气孔10外端孔口通过管路与储气罐2的出气口相连通,储气
罐2的进气口与气泵3的出气口相连通,气泵3的进气口与大气相连通;当所述多孔滑块6位
于抑冰位时,所述叶片8上的测压孔依次通过透气通孔7、抑冰通气沟槽11及抑冰通气孔10
与储气罐2相连通,在抑冰通气孔10与储气罐2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动截止阀12;在
所述测压位所在侧的壳体5端部壁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换位进气口13和第一换位出气口
14;在所述抑冰位所在侧的壳体5端部壁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二换位进气口15和第二换位出
气口16;所述氮气瓶1的出气口分两路输出,第一路与第一换位进气口13相连通,第二路与
第二换位进气口15相连通,在第一换位进气口13与氮气瓶1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电动
截止阀17,在第二换位进气口15与氮气瓶1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电动截止阀18;所述第
一换位出气口14与大气相连通,在第一换位出气口14与大气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四电动
截止阀19;所述第二换位出气口16与大气相连通,在第二换位出气口16与大气之间的管路
上设置有第五电动截止阀20;在所述测压位所在侧的壳体5内部腔室中设置有第一换位驱
动波纹管21,第一换位驱动波纹管21一端管口密封连接在多孔滑块6上,第一换位驱动波纹
管21另一端管口密封连接在壳体5端部壁板上,所述第一换位进气口13和第一换位出气口
14均与第一换位驱动波纹管21的管内腔室相连通,在第一换位进气口13与第一换位出气口
14之间的壳体5端部壁板内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块22;在所述抑冰位所在侧的壳体5内部腔
室中设置有第二换位驱动波纹管23,第二换位驱动波纹管23一端管口密封连接在多孔滑块
6上,第二换位驱动波纹管23另一端管口密封连接在壳体5端部壁板上,所述第二换位进气
口15和第二换位出气口16均与第二换位驱动波纹管23的管内腔室相连通,在第二换位进气
口15与第二换位出气口16之间的壳体5端部壁板内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块24。
[0026] 在所述储气罐2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对储气罐2的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计算机进行电连接;在所述储气罐2外部设置有压力控制
器,压力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计算机进行电连接,压力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气泵3的信
号输入端进行电连接;所述压力扫描阀4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压力扫描数据处理器与计算机
进行电连接;在风洞内安装有风速传感器,通过风速传感器对风洞内的实时风速进行监测,
风速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计算机进行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截止阀12、第二电动截止阀
17、第三电动截止阀18、第四电动截止阀19及第五电动截止阀20的信号输入端均与计算机
进行电连接。
[0027] 本实施例中,叶片8的弦长为100mm,叶片8的展长为300mm,叶片8的上下表面各开设有10个测压孔,叶片8的翼型为NACA0018。
[0028] 一种基于叶片结冰实验的压力测试方法,采用了所述的基于叶片结冰实验的压力测试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0029] 步骤一:将第一电动截止阀12、第二电动截止阀17、第三电动截止阀18、第四电动截止阀19及第五电动截止阀20均调整为关闭状态;
[0030] 步骤二:打开氮气瓶1,预设多孔滑块6换位时的供气压力;本实施例中,多孔滑块6换位时的供气压力的预设值为0.8MPa;
[0031] 步骤三:启动气泵3,向储气罐2内充气,直到储气罐2内的压力达到初始预设值;
[0032] 步骤四:通过风速传感器对风洞内的实时风速进行监测;
[0033] 步骤五:根据公式P=P0×(1+0.01×V)计算储气罐2的抑冰设定压力,式中,P为储气罐2的抑冰设定压力,P0为储气罐2的初始预设压力,V为风洞内实际风速;其中,风洞内实
际风速只采用稳定风速,且风洞内实际风速的允许误差为±1m/s;本实施例中,储气罐2的
初始预设压力P0为0.1MPa,风洞内实际风速V为20m/s,可得储气罐2的抑冰设定压力P为
0.12MPa;
[0034] 步骤六:启动气泵3,向储气罐2内补气,直到储气罐2内的压力达到抑冰设定压力,且抑冰设定压力的允许误差为±0.01MPa;其中,按照抑冰设定压力的误差上限进行补气,
且抑冰设定压力处于允许误差范围内时,则无需执行补气动作;本实施例中,抑冰设定压力
P的误差上限为0.13MPa,抑冰设定压力P的误差下限为0.11MPa;
[0035] 步骤七:当风洞内开展叶片结冰实验时,将第二电动截止阀17和第五电动截止阀20调整到开启状态,由氮气瓶1向第二换位驱动波纹管23内充气,使第二换位驱动波纹管23
充气伸长以驱动多孔滑块6向抑冰位移动,直到多孔滑块6顶靠在第一限位块22上,此时叶
片8上的测压孔依次通过透气通孔7和抑冰通气沟槽11与抑冰通气孔10相连通;
[0036] 步骤八:将第二电动截止阀17和第五电动截止阀20调整为关闭状态,同时将第一电动截止阀12调整为开启状态,此时抑冰通气孔10与储气罐2相连通,储气罐2通过卸压排
气气流清除叶片8测压孔内的水,避免水在测压孔内结冰;其中,储气罐2的卸压排气采用间
2
歇式卸压排气方式,并按照公式T=T0‑0.5×V计算储气罐2的单次卸压排气时长,式中,T为
储气罐2的单次卸压排气时长,T0为卸压排气间隔设定时长,V为风洞内实际风速;其中,当
储气罐2内的实际压力低于抑冰设定压力的误差下限时,则执行补气动作,并按照抑冰设定
压力的误差上限进行补气;本实施例中,卸压排气间隔设定时长为1000ms,风洞内实际风速
V为20m/s,可得储气罐2的单次卸压排气时长T为800ms,当储气罐2内的实际压力低于
0.11MPa的抑冰设定压力误差下限时,则执行补气动作,并按照0.13MPa的抑冰设定压力误
差上限进行补气;
[0037] 步骤九:当叶片8表面开始结冰后,将第三电动截止阀18和第四电动截止阀19调整到开启状态,由氮气瓶1向第一换位驱动波纹管21内充气,使第一换位驱动波纹管21充气伸
长以驱动多孔滑块6向测压位移动,直到多孔滑块6顶靠在第二限位块24上,此时叶片8上的
测压孔依次通过透气通孔7及测压通气孔9与压力扫描阀4相连通,通过压力扫描阀4采集叶
片8表面压力,之后经过压力扫描数据处理器的处理后上传至计算机中;
[0038] 步骤十:将第三电动截止阀18和第四电动截止阀19调整到关闭状态,同时将第二电动截止阀17和第五电动截止阀20调整到开启状态,使多孔滑块6重新回到抑冰位,之后继
续执行间歇式卸压排气,防止叶片8测压孔结冰堵塞。
[0039] 当此次的叶片结冰实验结束后,可以通过改变叶片8的攻角或者实验风速,继续在其他工况条件下的叶片结冰实验中对叶片8的表面压力进行测量。
[0040] 实施例中的方案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