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内河船舶的智慧桥梁避碰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405716.X

文献号 : CN11307766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晁艺荧徐祯恩王学锋朱思成曹刚

申请人 : 上海海事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内河船舶的智慧桥梁避碰系统,包括:协同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获取船舶的自身状态信息和航行河道内桥梁的状态信息;自发分析处理模块,与协同数据采集模块连接,自发分析处理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船舶的自身状态信息和航行河道内桥梁的状态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船舶的操作控制指令,以使系统根据该操作控制指令对船舶的航行状态进行智能控制。本发明可解决智慧化趋势下的内河航行安全问题,通过将自动化与人工操作进行结合,降低船舶碰撞桥梁导致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风险,具有较高的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应用于内河船舶的智慧桥梁避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协同数据采集模块(10),用于获取船舶的自身状态信息和航行河道内桥梁的状态信息;

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与所述协同数据采集模块(10)连接,所述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船舶的自身状态信息和所述航行河道内桥梁的状态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所述船舶的操作控制指令,以使避碰系统根据所述操作控制指令对所述船舶的航行状态进行智能控制;

智能操作控制模块(30),与所述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连接,所述智能操作控制模块(30)用于根据所述操作控制指令对所述船舶的航行状态进行智能控制;

所述船舶的所述自身状态信息包括所述船舶的位置信息、最大高度信息、航行速度信息、航行阻力信息、实际排水信息和所述船舶与其前方桥梁的距离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航行河道内所述桥梁的状态信息包括所述桥梁的位置信息和高度信息;

所述船舶的位置信息、所述航行速度信息、所述航行阻力信息、所述实际排水信息和所述桥梁的所述位置信息及其所述高度信息通过所述船舶设置的实时河况导航仪发送得到;

所述船舶的最大高度信息通过所述船舶设置的多个激光测高仪采集得到;无线避碰雷达设置于船舶的上层建筑顶部的一侧面,用于发射超声波信号,并根据超声波信号的回波信号判断船舶能否通过前方的桥梁,以及根据飞行时间法测量出船舶与其前方桥梁之间的距离,以进行测距预警;

当所述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对所述船舶的最大高度信息和所述船舶与其前方桥梁的高度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所述船舶与所述桥梁不会发生碰撞时,所述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不输出任何操作控制指令;否则,所述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输出高度预警指令;

所述智能操作控制模块(30)包括:高度预警子模块(31),与所述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连接,所述高度预警子模块(31)用于根据所述高度预警指令调整所述船舶的航行方向,以使所述船舶的位置位于所述桥梁的中分线上,并发出第一预警提示信息;

所述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还用于:根据所述船舶的所述航行速度信息、所述航行阻力信息和所述实际排水信息计算得到所述船舶的最短停船距离;

当所述船舶的航行方向调整为所述船舶的位置位于所述桥梁的中分线上后,所述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未获取到所述无线避碰雷达采集的回波信息时,所述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不输出任何操作控制指令;否则,所述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在所述船舶与其前方桥梁的距离小于所述船舶的最短停船距离时,输出应急控制指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内河船舶的智慧桥梁避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操作控制模块(30)还包括:

应急控制子模块(32),与所述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连接,所述应急控制子模块(32)用于接收所述应急控制指令,并发出第二预警提示信息,以及控制所述船舶的航行速度降低至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内河船舶的智慧桥梁避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操作控制模块(30)还包括:

恢复控制子模块(33),与所述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连接,所述恢复控制子模块(33)用于在所述船舶通过所述桥梁时,恢复所述避碰系统的各个模块进入工作状态,以进行下一桥梁避碰控制,并对当前避碰处理操作事项进行自动保存;

所述恢复控制子模块(33)还用于在所述船舶未通过所述桥梁时,恢复所述避碰系统的各个模块进入工作状态,以使所述避碰系统重新规划航行路线,并对所述船舶与途经的桥梁预撞风险进行评估。

说明书 :

应用于内河船舶的智慧桥梁避碰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内河船舶的智慧桥梁避碰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内河航运是综合运输体系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流域经济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服务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过去由于我国建设重点为
沿海运输,忽略了内河基础设施的同步发展,内河范围内的老旧桥梁在高度、坚固性等方面
都有待于改善;当前,由于内河航运需求的推动,内河船舶逐渐向大型化、高度化等方面发
展,由此很容易出现船舶撞击桥梁的事故,造成不可逆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即当前内
河航道体系难以适应运输发展的现实需求,在实际航行中,利用桥梁避碰系统让船舶安全、
智能地通过途径的桥梁显得尤为重要。
[0003] 现有的内河船舶航行中,避碰桥梁主要靠人工操作的方法,容易产生人为操作不当的情况,而导致船舶碰撞桥梁;相关技术中,也提供了一种桥梁避碰及通航净高显示系
统,但是这类系统主要问题是无法使正在前进的船舶及时发现前方无法通过的桥梁,也无
法自动采取紧急避险措施,即紧急避险功能不够完善。目前的技术只能单纯地依靠人工测
量数据判断船舶是否能够通过桥梁,即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在内河航运的应用较为落后。
[0004] 同时,相关技术忽视了船舶因载重、风浪等因素的影响,船舶经常会出现倾斜等情况,使船舶的实际最大高度与在平稳航行中(船舶基本处于水平状态)的高度相比有差值
(即此时出现高度差),而这增加的高度差在船舶高度与桥梁高度接近的情况下,若还采用
船舶在平稳中航行的船舶高度数据,将极易出现船舶碰撞桥梁的事故出现。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应用于内河船舶的智慧桥梁避碰系统,以解决智慧化趋势下的内河
航行安全问题,通过将自动化与人工操作进行结合,降低船舶碰撞桥梁导致的生命和财产
损失风险,具有较高的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 一种应用于内河船舶的智慧桥梁避碰系统,包括:协同数据采集模块10,用于获取所述船舶的自身状态信息和航行河道内桥梁的状态信息;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与所述协
同数据采集模块10连接,所述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船舶的自身状态信
息和所述航行河道内桥梁的状态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所述船舶的操作控制指令,以使所
述系统根据所述操作控制指令对所述船舶的航行状态进行智能控制。
[0008] 可选地,所述船舶的所述自身状态信息包括所述船舶的位置信息、最大高度信息、航行速度信息、航行阻力信息、实际排水信息和所述船舶与其前方桥梁的距离信息中的一
种或多种;航行河道内所述桥梁的状态信息包括所述桥梁的位置信息和高度信息。
[0009] 可选地,所述船舶的位置信息、所述航行速度信息、所述航行阻力信息、所述实际排水信息和所述桥梁的所述位置信息及其所述高度信息通过所述船舶设置的实时河况导
航仪发送得到;所述船舶的最大高度信息通过所述船舶设置的多个激光测高仪采集得到;
所述船舶与其前方桥梁的距离信息通过所述船舶设置的无线避碰雷达测量得到。
[0010] 可选地,当所述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对所述船舶的最大高度信息和所述船舶与其前方桥梁的高度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所述船舶与所述桥梁不会发生碰撞时,所述自发分
析处理模块20不输出任何操作控制指令;否则,所述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输出高度预警指
令。
[0011]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智能操作控制模块30,与所述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连接,所述智能操作控制模块30用于根据所述操作控制指令对所述船舶的航行状态进行智能
控制。
[0012] 可选地,所述智能操作控制模块30包括:高度预警子模块31,与所述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连接,所述高度预警子模块31用于根据所述高度预警指令调整所述船舶的航行方
向,以使所述船舶的位置位于所述桥梁的中分线上,并发出第一预警提示信息。
[0013] 可选地,所述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还用于:根据所述船舶的所述航行速度信息、所述航行阻力信息和所述实际排水信息计算得到所述船舶的最短停船距离。
[0014] 可选地,当所述船舶的航行方向调整为所述船舶的位置位于所述桥梁的中分线上后,所述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未获取到所述无线避碰雷达采集的回波信息时,所述自发分
析处理模块20不输出任何操作控制指令;否则,所述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在所述船舶与其
前方桥梁的距离小于所述船舶的最短停船距离时,输出应急控制指令。
[0015] 可选地,所述智能操作控制模块30还包括:应急控制子模块32,与所述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连接,所述应急控制子模块32用于接收所述应急控制指令,并发出第二预警提示
信息,以及控制所述船舶的航行速度降低至零。
[0016] 可选地,所述智能操作控制模块30还包括:恢复控制子模块33,与所述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连接,所述恢复控制子模块33用于在所述船舶通过所述桥梁时,恢复所述系统的
各个模块进入工作状态,以进行下一桥梁避碰控制,并对当前避碰处理操作事项进行自动
保存;所述恢复控制子模块33还用于在所述船舶未通过所述桥梁时,恢复所述系统的各个
模块进入工作状态,以使所述系统重新规划航行路线,并对所述船舶与途经的桥梁预撞风
险进行评估。
[0017]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18] 本发明可实现智能辅助航行的目标,提升智慧化水平,将信息化融入到内河航行技术,同时,本发明充分考虑到避免由于成本问题导致的难以实现的问题,旨在发明具有普
适价值的技术,以打造安全保障系统,降低事故风险,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具有较高的系
统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内河船舶的智慧桥梁避碰系统的结构框图;
[0020]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船舶甲板上端立体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内河船舶的智慧桥梁避碰系统的结构框图;
[0022]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内河船舶的智慧桥梁避碰系统的结构框图;
[0023]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内河船舶的智慧桥梁避碰系统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
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5]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施例的应用于内河船舶的智慧桥梁避碰系统。
[0026] 参考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内河船舶的智慧桥梁避碰系统1包括协同数据采集模块10和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协同数据采集模块10用于获取船舶的自身状态
信息和航行河道内桥梁的状态信息。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与协同数据采集模块10连接,自
发分析处理模块20用于根据船舶的自身状态信息和航行河道内桥梁的状态信息分析处理
得到船舶的操作控制指令,以使系统根据该操作控制指令对船舶的航行状态进行智能控
制。
[0027]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应用于内河船舶的智慧桥梁避碰系统1可设置有智慧控制驾驶台100。参考图2所示,智慧控制驾驶台100设置在船舶的甲板上。该智慧控制驾驶台100包
括上述的协同数据采集模块10和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输出船舶的操
作控制指令后,该系统通过该操作控制指令对船舶进行航行控制,从而实现船桥的避碰控
制。
[0028]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船舶的甲板上还设有数字测高避碰装置和上层建筑200。其中,数字测高避碰装置包括多个激光测高仪300和无线避碰雷达400。该数字测高避
碰装置可通过多个激光测高仪300和无线避碰雷达400检测得到的多组数据对航行是否安
全进行自发评估,并赋予预警、应急和记忆功能,或者将检测得到的多组数据通过无线通讯
方式,发送至智慧控制驾驶台100中的协同数据采集模块10,以进行信息汇总,从而实现多
维度的风险控制,并提高智慧化程度。
[0029] 本实施例中的船舶的自身状态信息包括船舶的位置信息、最大高度信息、航行速度信息、航行阻力信息、实际排水信息和船舶与其前方桥梁的距离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航
行河道内桥梁的状态信息包括桥梁的位置信息和高度信息。
[0030] 其中,船舶的位置信息、航行速度信息、航行阻力信息、实际排水信息和桥梁的位置信息及其高度信息通过船舶设置的实时河况导航仪发送得到;船舶的最大高度信息通过
船舶设置的多个激光测高仪300采集得到;船舶与其前方桥梁的距离信息通过船舶设置的
无线避碰雷达400测量得到。
[0031] 具体地,船舶的智慧控制驾驶台100还可设有实时河况导航仪。实时河况导航仪可提供船舶或附近区域内桥梁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等地理位置信息,并且在该数据基础
上,实时河况导航仪还可增设预计航行内河航道图以及相关数据信息,主要为涉及的预通
过桥梁高度数据。
[0032] 本实施例中的最大高度信息指船舶的上层建筑200的最高点与水面的垂直距离。具体而言,船舶在实际航运过程中,因受装载的货物及风浪等因素的影响,船舶产生倾斜、
晃动等情况,从而使船舶的最大高度会比在船舶处于水平平稳情况下的高度稍大,两者有
一个高度差,此时船舶的最大高度等于船舶处于水平平稳情况下的高度加上所述高度差。
实际中船舶的上层建筑200在船舶中最高,其高度亦即为船舶最大高度。
[0033] 参考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数字测高避碰装置可设置有四个激光测高仪300,用于测算船舶因倾斜而导致的高度差。其中,四个激光测高仪300分别设置于船舶的首部左
侧、首部右侧、尾部左侧及尾部右侧四个位置,分别如图2中A、B、C、D四点所示,其中位于首
部左侧和首部右侧的激光测高仪300与位于尾部左侧及尾部右侧的激光测高仪300中间隔
有装载货物500。在船舶整体处于水平状态下,四个激光测高仪300的高度一致,若船舶有倾
斜,则四个激光测高仪300的高度会不同。四个激光测高仪300先分别测量自身所处位置距
离水面的高度数据,再根据所测得的高度数据计算船舶的最高点与水面的垂直距离,即为
船舶的最大高度。
[0034] 作为一个示例,参考图2所述,船舶最大高度的测算方法如下:四个激光测高仪300所处位置分别为A、B、C、D四点,分别测得其自身所处位置的高度数值为a、b、c和d。x为船舶
上层建筑200的后部边缘到CD所在直线的距离,船舶上层建筑200最高处到甲板的距离为l,
船舶上层建筑200底面中心点距离此上层建筑200底面最边缘的距离为r(r可作如下理解,
即从上层建筑200俯视图的角度看,假如最高上层建筑200的横切面为圆形,r为圆的半径,
假如为矩形,r为中心点到对角点的距离)。
[0035] 设∠DAC=λ,假设a最小,d最大,a,d所对应的激光测高仪300所在位置A、D之间的倾角 若θ≤Φ(Φ为最高上层建筑侧视图中,对角线与垂直边之间
的夹角),分两种情况:
[0036] 第一种情况为l·tanθ≤r,则船舶上层建筑200最高处高度为:
[0037]
[0038] 其中,lCD为CD的距离;
[0039] 第二种情况为l·tanθ>r,则最高处高度为:
[0040]
[0041] 若θ>Φ,则最高处高度为:
[0042]
[0043]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公式适用于a最小,d最大的所有状态。如果b最小,c最大,则将公式中的a改成b,d改成c;如果c最小,b最大,则除了将a改成c,d改成b之外,还要将x的距离
改为至船首距离;d最小,a最大的情况适用于c最小,b最大的情况。
[0044]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无线避碰雷达400设置于船舶的上层建筑200顶部的一侧面,用于发射超声波信号,并根据超声波信号的回波信号判断船舶能否通过前方的桥梁,以
及根据飞行时间法测量出船舶与其前方桥梁之间的距离,以进行测距预警。
[0045] 根据现有数据,集装箱船水面线以上最高高度可达17米,内河桥梁拱顶到水面高度最低为10米,加上内河中存在的老旧桥梁多为拱形,具有两边低中间高的特点,因此,桥
梁碰撞风险主要由两方面导致,第一,船舶的航行路线并非桥梁中线处的最大通过高度对
应的路线;第二,船舶本身高度限制无法通过。
[0046] 对于第一种情况,当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对船舶的最大高度信息和船舶与其前方桥梁的高度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船舶与桥梁不会发生碰撞时,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不输
出任何操作控制指令即不作出任何响应动作;否则,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输出高度预警指
令。
[0047] 作为一个示例,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可获取船舶的最大高度信息以及船舶前方桥梁的高度信息,当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对比分析得出船舶的最大高度信息小于船舶前方桥
梁的高度信息时,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认定为船舶与桥梁不会发生碰撞,自发分析处理模
块20不输出任何操作控制指令。当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对比分析得出船舶的最大高度信息
大于或等于船舶前方桥梁的高度信息时,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认定为船舶与桥梁会发生碰
撞,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输出高度预警指令。
[0048]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内河船舶的智慧桥梁避碰系统1还包括智能操作控制模块30。智能操作控制模块30与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连接,智能操作控制模
块30用于根据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输出的操作控制指令对船舶的航行状态进行智能控制。
[0049] 如图4所示,智能操作控制模块30包括高度预警子模块31。高度预警子模块31与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连接,高度预警子模块31用于接收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输出的高度预警
指令,并根据该高度预警指令调整船舶的航行方向,以使船舶的位置位于桥梁的中分线上,
并发出第一预警提示信息。
[0050] 具体地,高度预警子模块31接收到高度预警指令后,向智慧控制驾驶台100发出第一预警提示信息,具体为向智慧控制驾驶台的终端界面发出红色感叹号的图案提示信息,
同时通过蜂鸣器发出“滴滴”的急促预警声音。本实施例中的智能操作控制模块30还包括遥
控控制设备。如图5所示,高度预警子模块31还可根据高度预警指令对应输出变向操作控制
指令,以使遥控控制设备执行对应的变向操作控制指令,从而调整船舶的航行方向至桥梁
中心位置对应的方向。
[0051] 本实施例中,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还用于根据船舶的航行速度信息、航行阻力信息和实际排水信息计算得到船舶的最短停船距离。
[0052] 具体地,对于第二种情况,考虑到由于船舶自身高度限制无法通过,以及人工未及时做出合理操作的情况,为全面提升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本实施例可增设应急减缓操作。
在危机情况下,可根据Lovett式估算法,估算出货船紧急停船时间为:
[0053]
[0054] 最短停船距离为:
[0055]
[0056] 其中,t为所需时间(min),W为船舶实际排水量(吨),R0为船速为当前船速V0时的船舶阻力。
[0057] 当船舶的航行方向调整为桥梁中心位置对应的方向后,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未获取到无线避碰雷达400采集的回波信息时,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不输出任何操作控制指令;
否则,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在船舶与其前方桥梁的距离小于船舶的最短停船距离时,输出
应急控制指令。
[0058] 具体地,当调整方向后,无线避碰雷达400未接收到其发出的超声波信号对应的回波信号时,表明船舶能够通过桥梁的中心位置,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不输出任何操作控制
指令。当无线避碰雷达400接收到其发出的超声波信号对应的回波信号时,表明船舶不能够
通过桥梁的中心位置即最大可通过高度。此时,当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根据从无线避碰雷
达400处采集的船舶与桥梁的距离信息,进一步判断当该距离小于船舶的最短停船距离时,
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输出应急控制指令。
[0059] 如图4所示,智能操作控制模块30还包括应急控制子模块32。应急控制子模块32与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连接,应急控制子模块32用于接收应急控制指令,并发出第二预警提
示信息,以及控制船舶的航行速度降低至零。
[0060] 具体地,应急控制子模块32接收到应急控制指令后,通过蜂鸣器发出第二预警提示信息,并提高蜂鸣器的预警声量和预警频率,以提醒操作员和周围船舶此船异常,同时应
急控制指令通过船舶无线电通信技术传递给周围船舶以警示,并如图5所示输出船速急速
下降至零的控制指令至遥控控制设备,以使遥控控制设备执行该指令并控制船舶的航行速
度降低至零。
[0061] 如图4所示,智能操作控制模块30还包括恢复控制子模块33。恢复控制子模块33与自发分析处理模块20连接,恢复控制子模块33用于在船舶通过桥梁时,恢复系统的各个模
块进入工作状态,以进行下一桥梁避碰控制,并对当前避碰处理操作事项进行自动保存;恢
复控制子模块33还用于在船舶未通过桥梁时,恢复系统的各个模块进入工作状态,以使系
统重新规划航行路线,并对船舶与途经的桥梁预撞风险进行评估。
[0062] 具体地,根据智慧控制驾驶台100提供的船舶当前位置信息和桥梁位置信息,智慧控制驾驶台100的终端界面显示船舶安全驶离“异常”桥梁时,恢复控制子模块33恢复系统
的各个模块进入工作状态,以便进行下次桥梁避碰控制,并自动保存异常情况下的操作过
程对应的操作事件,以用于日后责任划分的依据。
[0063] 当智慧控制驾驶台100的终端界面显示船舶未通过桥梁且停止行驶时,人工介入执行后续操作,恢复控制子模块33恢复系统的各个模块进入工作状态,实时河况导航仪重
新规划航线,并对船舶与途经的桥梁预撞风险进行评估。具体而言,在在重新规划航行路线
时,需要调整原有船舶方向,并增加船速,需要合理评估周围船舶环境是否安全,此时,评估
安全距离方法为:到达速度V1所需的时间为:
[0064]
[0065] 所需距离为:
[0066]
[0067] 其中,R1为t1时刻下航行速度V1时船舶所受的阻力,W1为船舶实际排水量。
[0068] 进一步地,若评估无碰撞风险,则不触发智能操作控制模块30。
[0069] 本实施例的应用于内河船舶的智慧桥梁避碰系统可实现智能辅助航行的目标,提升智慧化水平,将信息化融入到内河航行技术,同时,本发明充分考虑到避免由于成本问题
导致的难以实现的问题,旨在发明具有普适价值的技术,以打造安全保障系统,降低事故风
险,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具有较高的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
[007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
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
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
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71] 应当注意的是,在本文的实施方式中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
根据本文的多个实施方式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
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或代码的一部分,所
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
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
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
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
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
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于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
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0072] 另外,在本文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0073]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
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