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血管内科用智能急救呼吸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380223.5

文献号 : CN11308241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岳媛

申请人 : 西安市第一医院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心血管内科用智能急救呼吸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心血管内科用智能急救呼吸器,包括移动供氧机构和呼吸机构。所述移动供氧机构包括底座、伸缩移动件、氧气瓶、支撑架和限位板,所述呼吸机构包括呼吸箱体、升降件、雾化加热件和呼吸面罩,所述雾化加热件安装于所述升降件顶部,所述雾化加热件包括壳体、加热板和雾化器,所述氧气瓶通过供气管连通于所述壳体一侧的外壁,所述呼吸面罩通过送气管连通于所述壳体另一侧的外壁,本申请能够有效的防止氧气瓶从底座上脱落砸伤使用者,大大提升了该呼吸器在移动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且能够有效的防止低温干燥的氧气对病人的呼吸道产生影响,有利于对病人的治疗。

权利要求 :

1.一种心血管内科用智能急救呼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供氧机构(10),所述移动供氧机构(10)包括底座(110)、伸缩移动件(130)、氧气瓶(140)、支撑架(150)和限位板(160),所述伸缩移动件(130)对称嵌入安装于所述底座(110)底部,所述氧气瓶(140)底部套设于所述底座(110)上开设的固定槽(111)内,所述支撑架(150)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110)顶部一端,所述限位板(160)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150)且通过锁紧螺栓(170)固定,所述限位板(160)滑动套接于所述氧气瓶(140)顶部;

呼吸机构(20),所述呼吸机构(20)包括呼吸箱体(210)、升降件(230)、雾化加热件(240)和呼吸面罩(270),所述呼吸箱体(210)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110)顶部远离所述支撑架(150)的一端,所述升降件(230)安装于所述呼吸箱体(210)内底部,所述雾化加热件(240)安装于所述升降件(230)顶部,所述雾化加热件(240)包括壳体(241)、加热板(242)和雾化器(243),所述氧气瓶(140)通过供气管(180)连通于所述壳体(241)一侧的外壁,所述加热板(242)固定于所述壳体(241)内底部,所述雾化器(243)安装于所述壳体(241)顶部,且所述雾化器(243)的出气口连通于所述壳体(241),所述呼吸面罩(270)通过送气管(280)连通于所述壳体(241)另一侧的外壁,所述呼吸箱体(210)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呼吸箱体(210)开口两侧铰接有两扇相互对开的防护门(211),所述壳体(241)顶部固定罩设有防护罩(250),所述防护罩(250)的大小尺寸小于开口的大小尺寸,所述呼吸面罩(270)通过挂架(271)固定于所述防护罩(250)侧壁,所述呼吸箱体(210)靠近所述挂架(271)一侧的内壁开设有安装槽(212),所述安装槽(212)内安装有紫外杀菌灯(2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内科用智能急救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243)包括水罐(2431)、供水管(2432)和雾化喷头(2433),所述水罐(2431)固定于所述壳体(241)顶部,所述供水管(2432)连通于所述水罐(2431)与所述壳体(241)顶部之间,所述供水管(2432)底端延伸入所述壳体(241)内,所述雾化喷头(2433)均匀设置若干个,且所述雾化喷头(2433)均连通于所述供水管(2432)伸入端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内科用智能急救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件(230)包括第一电动推杆(231)和升降板(232),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31)对称设置两组,所述升降板(232)固定连接于两组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31)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心血管内科用智能急救呼吸器,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31)之间设置有蓄电池(220),所述壳体(241)顶部设置有控制器(2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内科用智能急救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移动件(130)均包括第二电动推杆(131)、滑板(132)和万向轮(133),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31)固定嵌设于所述底座(110)底部开设的凹槽(112)内,所述滑板(13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31)底端,所述滑板(132)滑动连接于所述凹槽(112)侧壁,所述万向轮(133)安装于所述滑板(132)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内科用智能急救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111)内设置有减震件(120),所述减震件(120)包括减震弹簧(121)和橡胶垫(122),所述减震弹簧(121)固定于所述固定槽(111)内底部,所述橡胶垫(122)粘接于所述固定槽(111)与所述氧气瓶(140)底部的接触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内科用智能急救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160)一端固定有T型滑块(161),所述支撑架(150)上开设有与所述T型滑块(161)适配的滑槽(151),所述限位板(160)内开设有与所述氧气瓶(140)周侧壁适配的限位孔(162),所述限位孔(162)与所述氧气瓶(140)周侧壁接触处粘接有防护垫(16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内科用智能急救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50)侧壁的顶端固定有推手(190)。

说明书 :

一种心血管内科用智能急救呼吸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心血管内科用智能急救呼吸器。

背景技术

[0002] 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
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
[0003] 心血管内科病人在急救时需要戴上氧气罩进行吸氧,现有的心血管内科用呼吸器对病人进行供氧时,没有设置防止氧气瓶脱落的防护结构,呼吸器在移动时,氧气瓶容易从
呼吸器上脱落砸伤使用者,且不具有加湿加热功能,输出的氧气极为干燥,病人使用的舒适
性较差。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心血管内科用智能急救呼吸器,旨在改善现有的心血管内科用呼吸器没有设置防止氧气瓶脱落的防护结构,容易砸伤使用者,以及
不具有加湿加热功能的问题。
[000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心血管内科用智能急救呼吸器,包括移动供氧机构和呼吸机构。
[0006] 所述移动供氧机构包括底座、伸缩移动件、氧气瓶、支撑架和限位板,所述伸缩移动件对称嵌入安装于所述底座底部,所述氧气瓶底部套设于所述底座上开设的固定槽内,
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顶部一端,所述限位板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且通过
锁紧螺栓固定,所述限位板滑动套接于所述氧气瓶顶部。
[0007] 所述呼吸机构包括呼吸箱体、升降件、雾化加热件和呼吸面罩,所述呼吸箱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顶部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端,所述升降件安装于所述呼吸箱体内底部,所
述雾化加热件安装于所述升降件顶部,所述雾化加热件包括壳体、加热板和雾化器,所述氧
气瓶通过供气管连通于所述壳体一侧的外壁,所述加热板固定于所述壳体内底部,所述雾
化器安装于所述壳体顶部,且所述雾化器的出气口连通于所述壳体,所述呼吸面罩通过送
气管连通于所述壳体另一侧的外壁。
[0008]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伸缩移动件便于呼吸器的移动与固定,通过固定槽和限位板将氧气瓶进行固定,有效的防止氧气瓶从底座上脱落砸伤使用者,大大提升了该呼吸
器在移动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加热板和雾化器对供气管导入壳体内的氧气进行加
热、加湿处理,加热、加湿处理后的氧气经送气管输送至呼吸面罩供病人使用,可以有效的
防止低温干燥的氧气对病人的呼吸道产生影响,有利于对病人的治疗。
[0009]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雾化器包括水罐、供水管和雾化喷头,所述水罐固定于所述壳体顶部,所述供水管连通于所述水罐与所述壳体顶部之间,所述供水管底端延
伸入所述壳体内,所述雾化喷头均匀设置若干个,且所述雾化喷头均连通于所述供水管伸
入端的底部。
[0010]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雾化器工作,将水罐内的水蒸发成水蒸气,顺着供水管及雾化喷头排入到壳体内,对壳体内的氧气进行加湿处理,使排出的氧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
[0011]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升降件包括第一电动推杆和升降板,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对称设置两组,所述升降板固定连接于两组所述第一电动推杆顶部。
[0012]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两组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之间设置有蓄电池,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控制器。
[0013]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呼吸箱体顶部开设有开口,开口两侧所述呼吸箱体铰接有两扇相互对开的防护门,所述壳体顶部固定罩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大小尺
寸小于开口的大小尺寸。
[0014]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两组所述第一电动推杆推动所述升降板向上移动,使得升降板上的雾化加热件从所述呼吸箱体顶部的开口露出,便于使用所述呼吸机构,防护罩,
用于对其下部的各组件进行防护,防止因防护门未及时打开而被遭到撞击损毁。
[0015]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呼吸面罩通过挂架固定于所述防护罩侧壁,所述呼吸箱体靠近所述挂架一侧的内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紫外杀菌灯。
[0016]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利用紫外杀菌灯对呼吸面罩进行消毒杀菌,消毒杀菌后直接使用,防止交叉感染。
[0017]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伸缩移动件均包括第二电动推杆、滑板和万向轮,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固定嵌设于所述底座底部开设的凹槽内,所述滑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
电动推杆底端,所述滑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凹槽侧壁,所述万向轮安装于所述滑板底部。
[0018]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使用时,通过第二电动推杆带动滑板下移,带动万向轮抵于地面,将底座升起,便于医务人员推动装置移动至固定的位置,当移动到固定位置后,通过第
二电动推杆带动万向轮收回至凹槽内,使底座的底部抵于地面,便于将装置固定,防止在使
用时装置晃动。
[0019]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槽内设置有减震件,所述减震件包括减震弹簧和橡胶垫,所述减震弹簧固定于所述固定槽内底部,所述橡胶垫粘接于所述固定槽与所
述氧气瓶底部的接触处。
[0020]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固定槽将所述氧气瓶底部固定住,防止所述氧气瓶脱落,通过减震弹簧和橡胶垫的设置,可对氧气瓶的底部进行有效保护,防止在移动过程中产生
的震动造成氧气瓶损坏,同时也避免摩擦产生噪音。
[0021]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限位板一端固定有T型滑块,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与所述T型滑块适配的滑槽,所述限位板内开设有与所述氧气瓶周侧壁适配的限位孔,所述
限位孔与所述氧气瓶周侧壁接触处粘接有防护垫。
[0022]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T型滑块在滑槽内上下滑动,使所述限位板能够沿所述支撑架上下移动,并通过锁紧螺栓锁紧固定,从而将氧气瓶固定套设于限位板的限位孔内,进
而对氧气瓶上部进行固定,有效的防止氧气瓶从底座上脱落砸伤使用者,大大提升了该呼
吸器在移动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0023]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架侧壁的顶端固定有推手。
[0024]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推手便于医务人员推动该呼吸器移动。

附图说明

[002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
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
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6]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心血管内科用智能急救呼吸器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移动供氧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限位板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呼吸机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雾化加热件结构示意图。
[0031] 图中:10‑移动供氧机构;110‑底座;111‑固定槽;112‑凹槽;120‑减震件;121‑减震弹簧;122‑橡胶垫;130‑伸缩移动件;131‑第二电动推杆;132‑滑板;133‑万向轮;140‑氧气
瓶;150‑支撑架;151‑滑槽;160‑限位板;161‑T型滑块;162‑限位孔;163‑防护垫;170‑锁紧
螺栓;180‑供气管;190‑推手;20‑呼吸机构;210‑呼吸箱体;211‑防护门;212‑安装槽;220‑
蓄电池;230‑升降件;231‑第一电动推杆;232‑升降板;240‑雾化加热件;241‑壳体;242‑加
热板;243‑雾化器;2431‑水罐;2432‑供水管;2433‑雾化喷头;250‑防护罩;260‑控制器;
270‑呼吸面罩;271‑挂架;280‑送气管;290‑紫外杀菌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0033] 为使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
施方式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
保护的范围。
[0034]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
保护的范围。
[0035]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6]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
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
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
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37]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8]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
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
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
含义。
[0039]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
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
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
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0] 请参阅图1‑5,本申请提供一种心血管内科用智能急救呼吸器,包括移动供氧机构10和呼吸机构20。
[0041] 请参阅图2、3,移动供氧机构10包括底座110、伸缩移动件130、氧气瓶140、支撑架150和限位板160,伸缩移动件130对称嵌入安装于底座110底部,具体的,伸缩移动件130均
包括第二电动推杆131、滑板132和万向轮133,第二电动推杆131固定嵌设于底座110底部开
设的凹槽112内,凹槽112对称开设于底座110底部,第二电动推杆131通过螺栓或焊接固定
于凹槽112顶壁,滑板132固定连接于第二电动推杆131底端,滑板132滑动连接于凹槽112侧
壁,对万向轮133上下滑动进行限位,万向轮133安装于滑板132底部,使用时,通过第二电动
推杆131带动滑板132下移,带动万向轮133抵于地面,将底座110升起,便于医务人员推动装
置移动至固定的位置,当移动到固定位置后,通过第二电动推杆131带动万向轮133收回至
凹槽112内,使底座110的底部抵于地面,便于将装置固定,防止在使用时装置晃动。
[0042] 在本申请中,氧气瓶140底部套设于底座110上开设的固定槽111内,固定槽111内设置有减震件120,减震件120包括减震弹簧121和橡胶垫122,减震弹簧121固定于固定槽
111内底部,橡胶垫122粘接于固定槽111与氧气瓶140底部的接触处,通过固定槽111将氧气
瓶140底部固定住,防止氧气瓶140脱落,通过减震弹簧121和橡胶垫122的设置,可对氧气瓶
140的底部进行有效保护,防止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造成氧气瓶140损坏,同时也避免
摩擦产生噪音,支撑架150固定连接于底座110顶部一端,支撑架150与底座110通过焊接固
定,限位板160一端滑动连接于支撑架150且通过锁紧螺栓170固定,限位板160滑动套接于
氧气瓶140顶部,具体的,限位板160一端固定有T型滑块161,支撑架150上开设有与T型滑块
161适配的滑槽151,限位板160内开设有与氧气瓶140周侧壁适配的限位孔162,限位孔162
与氧气瓶140周侧壁接触处粘接有防护垫163,用于防止氧气瓶140周侧壁被刮花,使用时,
通过T型滑块161在滑槽151内上下滑动,使限位板160能够沿支撑架150上下移动,并通过锁
紧螺栓170锁紧固定,从而将氧气瓶140固定套设于限位板160的限位孔162内,进而对氧气
瓶140上部进行固定,有效的防止氧气瓶140从底座110上脱落砸伤使用者,大大提升了该呼
吸器在移动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支撑架150侧壁的顶端固定有推手190,便于医务人员推
动该呼吸器移动。
[0043] 请参阅图4、5,呼吸机构20包括呼吸箱体210、升降件230、雾化加热件240和呼吸面罩270,呼吸箱体210固定连接于底座110顶部远离支撑架150的一端,呼吸箱体210与底座
110通过焊接固定,升降件230安装于呼吸箱体210内底部,具体的,升降件230包括第一电动
推杆231和升降板232,第一电动推杆231对称设置两组,升降板232固定连接于两组第一电
动推杆231顶部,雾化加热件240安装于升降件230顶部,呼吸箱体210顶部开设有开口,开口
两侧呼吸箱体210铰接有两扇相互对开的防护门211,使用时,打开防护门211,通过两组第
一电动推杆231推动升降板232向上移动,使得升降板232上的雾化加热件240从呼吸箱体
210顶部的开口露出,便于使用呼吸机构20。
[0044] 请参阅图5,雾化加热件240包括壳体241、加热板242和雾化器243,氧气瓶140通过供气管180连通于壳体241一侧的外壁,供气管180一端连通于氧气瓶140出气端,且出气端
上设置有氧气流量电控阀,氧气流量电控阀与控制器260电连接,用于对供气管180导入气
体的氧气浓度进行控制,供气管180另一端贯穿呼吸箱体210侧壁并连通入壳体241内,加热
板242固定于壳体241内底部,加热板242底部固定有台架,雾化器243安装于壳体241顶部,
且雾化器243的出气口连通于壳体241,通过加热板242和雾化器243对供气管180导入壳体
241内的氧气进行加热、加湿处理,使得氧气经加热板242加热、加湿后供病人使用,可以有
效的防止低温干燥的氧气对病人的呼吸道产生影响,有利于对病人的治疗,壳体241的底部
一侧还连通有排水管,用于及时排出积水,以免影响雾化加热件240的正常使用。在具体设
置时,雾化器243包括水罐2431、供水管2432和雾化喷头2433,水罐2431固定于壳体241顶
部,供水管2432连通于水罐2431与壳体241顶部之间,供水管2432上设置有电磁阀,电磁阀
与控制器260电连接,以便控制水罐2431中的水蒸气经供水管2432流入壳体241内的流量,
供水管2432底端延伸入壳体241内,雾化喷头2433均匀设置若干个,且雾化喷头2433均连通
于供水管2432伸入端的底部,雾化器243工作,将水罐2431内的水蒸发成水蒸气,顺着供水
管2432及雾化喷头2433排入到壳体241内,对壳体241内的氧气进行加湿处理,使排出的氧
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
[0045]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41顶部固定罩设有防护罩250,防护罩250的大小尺寸小于开口的大小尺寸,用于对其下部的各组件进行防护,防止因防护门211未及时打开而被遭到撞
击损毁,呼吸面罩270通过送气管280连通于壳体241另一侧的外壁,通过加热板242和雾化
器243加热、加湿处理后的氧气经送气管280输送给呼吸面罩270,以供病人吸氧使用,呼吸
面罩270通过挂架271固定于防护罩250侧壁,呼吸箱体210靠近挂架271一侧的内壁开设有
安装槽212,安装槽212内安装有紫外杀菌灯290,使用完后,利用紫外杀菌灯290对呼吸面罩
270进行消毒杀菌,消毒杀菌后直接使用,防止交叉感染。
[0046] 需要说明的是,两组第一电动推杆231之间设置有蓄电池220,壳体241顶部设置有控制器260,第二电动推杆131、蓄电池220、第一电动推杆231、加热板242、紫外杀菌灯290均
与控制器260电性连接,以实现智能化性能。
[0047] 该心血管内科用智能急救呼吸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第二电动推杆131带动滑板132下移,带动万向轮133抵于地面,将底座110升起,便于医务人员推动装置移动至固
定的位置,当移动到固定位置后,控制器260控制第二电动推杆131带动万向轮133收回至凹
槽112内,使底座110的底部抵于地面,便于将装置固定,防止在使用时装置晃动,通过固定
槽111将氧气瓶140底部固定住,通过T型滑块161在滑槽151内上下滑动,使限位板160能够
沿支撑架150上下移动,并通过锁紧螺栓170锁紧固定,从而将氧气瓶140固定套设于限位板
160的限位孔162内,进而对氧气瓶140上部进行固定,有效的防止氧气瓶140从底座110上脱
落砸伤使用者,大大提升了该呼吸器在移动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打开防护门211,控制器
260控制两组第一电动推杆231推动升降板232向上移动,使得升降板232上的雾化加热件
240从呼吸箱体210顶部的开口露出,控制器260打开氧气瓶140出气端上的氧气流量电控
阀,使氧气经供气管180导入壳体241内,控制器260加热板242和雾化器243对供气管180导
入壳体241内的氧气进行加热、加湿处理,加热、加湿处理后的氧气经送气管280输送至呼吸
面罩270,利用紫外杀菌灯290对呼吸面罩270进行消毒杀菌,消毒杀菌后直接供病人使用,
可以有效的防止低温干燥的氧气对病人的呼吸道产生影响,有利于对病人的治疗,使用完
后,控制器260控制升降件230将雾化加热件240和呼吸面罩270降落至呼吸箱体210内,关上
防护门211。
[0048]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电动推杆131和第一电动推杆231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
[0049] 第二电动推杆131和第一电动推杆231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0050]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
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
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
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51]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
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