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工厂化栽培的香菇菌种及其分子鉴定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890312.X

文献号 : CN11308845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谢宝贵刘芳王瑞清蔡鹏岑光红赖丽红王圣铕刘新锐吴小平

申请人 : 福建农林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香菇菌种‘农香152’,属于香菇属(Lentinus edodes),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由于本发明所提供的‘农香152’菌种具有出菇早,无需转色即可出菇,菌柄上下等粗,无绒毛。菇体单生,出菇整齐,数量多,生物转化率高,一潮出菇集中等优良香菇菌种的品质特点。改良了其亲本‘SK11’菇体颜色和生物学转化率(产量),出菇周期比对照品种“农香2号”早7天,无需转色即可出菇。并具有亲本‘SK11’产量集中,栽培周期短等的优点,综合性状优良,由于一潮出菇集中,尤其适合工厂化栽培,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权利要求 :

1.一种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株‘农香152’,其特征在于,该菌株的分类命名为:香菇(Lentinula edodes)农香152,已于2020年6月1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204。

说明书 :

一种适合工厂化栽培的香菇菌种及其分子鉴定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香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合工厂化栽培的香菇菌种农香152及其分子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香菇[Lentinus edodes (Berk.)sing] 隶属于伞菌亚门、伞菌纲、伞菌亚纲、伞菌目、光茸菌科、香菇属,是市场常见食用真菌。香菇应市场要求分为干菇和鲜菇两种方式销
售。一般食用的部位主要为香菇的菇盖,鲜香菇可脱水制成干香菇,便于运输保存,干鲜香
菇在中国菜中广泛使用,是一宗重要的南北货。目前含水量低、菇盖厚度适中、开伞度适中、
菇腿短、菇型好等成为鲜香菇市场的主要趋势。现有的香菇主要栽培品种中,工厂化栽培的
品种‘SK11’,产量集中在前三潮菇,采用大口径(折径20cm)短袋栽培,每袋装干料600g,三
潮菇平均单袋产量360g左右,生物学转化率60%左右,栽培周期90天~100天。随着市场的发
展,国内生产企业香菇的后备品种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选育品质优、产量高、商品性佳、市
场前景好的优良品种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生产中使用的香菇品种可食率低、菇柄占比高,朵形差、第一潮产量低、菇盖颜色深等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株可食率高,菇柄短小、朵形好、
菇盖颜色浅、第一潮产量高的香菇菌种。、
[0004] 本发明的香菇(Lentinula edodes)农香152,已于2020年6月1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204。
[0005] ‘农香152’菌种在菌丝洁白稀疏,PDA平皿上长势慢。子实体菌盖呈浅褐色圆形,周围有少量鳞片;菌褶为白色,排列方式为波状;菌柄上下等粗,无绒毛。菇体单生,出菇整齐,
数量多。菇盖颜色浅适合作为鲜菇进行生产销售。
[0006] ‘农香152’由多个亲本进行多轮杂交组配后筛选而出,在筛选试验中‘农香152’编号为‘Le0152’,其亲本是‘SK11’。‘SK11’是日本用于工厂化栽培的品种,产量集中在前三潮
菇,采用大口径(折径20cm)短袋栽培,每袋装干料600g,三潮菇平均单袋产量360g左右,生
物学转化率60%左右,栽培周期90天~100天。栽培试验表明,‘Le0152’中低温出菇型品种,
出菇早,无需转色即可出菇,菌柄上下等粗,无绒毛。菇体单生,出菇整齐,数量多,生物转化
率高,一潮出菇集中,尤其适合工厂化栽培。‘Le0152’改良了其亲本‘SK11’菇体颜色和生物
学转化率(产量),出菇周期比对照品种“农香2号”早7天,且无需转色即可出菇。并具有亲本
‘SK11’产量集中,栽培周期短等的优点,综合性状优良,且由于一潮出菇集中,尤其适合工
厂化栽培,定名为‘农香152’(图1)。
[0007] 菌株的拮抗反应,‘农香152’与其亲本菌株‘SK11’及对照品种“农香2号”的菌株的拮抗反应结果表明,3个供试香菇菌株彼此之间交界处菌丝均有较为明显的拮抗线,进一步
推定待检菌株香菇‘农香152’是不同于亲本和对照菌株的新品种。
[0008] 本发明的香菇菌种采用ISSR和SRAP多态性分析差异片段。以ISSR引物和SRAP引物,对农香152、SK11和农香2号进行扩增,从图3中可以得到,ISSR和SRAP多态性分析结果表
明,农香152既具有与其亲本‘SK11’相同的条带,也具有与其亲本不同的条带,表明该杂交
种是亲本多孢自交后遗传物质发生了重新组合得到的,它和农香2号则有明显的不同,表明
农香152和农香2号是不同的菌株。DNA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这三个菌株具有特异性,是不同的
品种。
[000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农香152’子实体发育温度12‑14℃。而目前主栽品种的子实体发育最适出菇温度在12℃ 20℃之间。根据子实体发育温度,‘农香
~
152’属于中低温品种。目前主栽品种的中低温品种通常都是种植时间长出菇晚,而‘农香
152’接种到采收时间比省认定品种农香2号还要短7天,耐低温且出菇早采收时间早,无需
转色即可出菇;且其具备菌柄上下等粗,无绒毛,菇体单生,出菇整齐,数量多,生物转化率
高等优良香菇菌种的品质特点。‘农香152’在生产性试验中平均一潮产量达340g/袋,是对
照品种“农香2号”的3.7倍(差异极显著),菇盖颜色浅一潮出菇集中,尤其适合作为鲜菇工
厂化生产销售。

附图说明

[0010] 图1‘农香152’的菌丝图片和标准出菇图片;
[0011] 图2‘农香152’与‘SK11’和‘农香2号’拮抗试验;
[0012] 图3农香152菌株ISSR鉴定电泳图;
[0013] 其中M为5000 bp Marker;CK为不加模板的阴性对照;1为农香152;2为SK11;3为农香2号;
[0014] 图4农香152菌株SRAP鉴定电泳图;
[0015] 其中M为5000 bp Marker;CK为不加模板的阴性对照;1为农香152;2为SK11;3为农香2号。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实施例1:选用主栽的香菇‘SK11’做亲本,获得杂交菌株99个,其中有82个有锁状联合,最后筛选出24长势较好且有锁状联合的杂交菌株进行初筛出菇实验,经过初筛和复
筛,发现产量同时高于对照和亲本菌株的杂交子只有1个,即Le0152。该菌株在后熟期结束
时,菌袋表面起瘤,随后就有大量的原基形成,原基多、出菇快,但菇体较小。该杂交菌株定
名为‘农香152’。
[0017] 以拮抗反应法对‘农香152’菌株与其亲本和对照菌株进行差异对比。
[0018] 检测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845‑2010 食用菌菌种区别性鉴定拮抗反应》进行待检样品的接种、培养和观察。
[0019] 检测材料:香菇菌株3个,其中待检菌株为‘农香152’,对峙菌株2株分别为亲本‘SK11’和对照菌株‘农香2号’。
[0020] 检验方法: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用Φ8 mm 打孔器分别打取活化后适龄菌种菌落边缘作接种块,两接种块间隔10 mm,菌丝朝上。在25℃的温度下,通风、避光培养至接种块菌
丝接触后,继续培养5‑7 d。
[0021] 结果与分析:在灯下或自然光下,观察培养物表面两菌株交界处菌丝反应,结果如图所示(图2)。
[0022] 检测结论:从图2的拮抗结果可看出,‘农香152’、‘SK11’与‘农香2号’之间均存在较明显的拮抗,‘农香152’和‘SK11’菌丝偏稀疏,两者之间菌丝形态无明显区别。
[0023] 实施例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730‑2009 食用菌菌种真实性鉴定 ISSR法》,对本菌株进行与其亲本的DNA差异对比。
[0024] 检测材料:香菇菌株3个,其中待检菌株为‘农香152’,对照菌株2株分别为‘SK11’和‘农香2号’。
[0025] 检验方法:ISSR试验引物序列(表1)主要参考文献《中国黑木耳主要栽培菌株ISSR指纹分析及SCAR标记》、《黑龙江地区野生黑木耳菌种的ISSR指纹分析》、《黑木耳栽培菌株
的ISSR分析》,引物由擎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
[0026] 待检菌株菌丝体活化,培养,基因组DNA提取,质量检测,PCR扩增及电泳检测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730‑2009 食用菌菌种真实性鉴定 ISSR法》。
[0027] 菌种真实性鉴定所用引物如下
[0028] 表1 ISSR引物
[0029]
[0030] 表2 SRAP引物
[0031]
[0032] 结果与分析:从图3和图4中可以得到,ISSR和SRAP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农香152既具有与其亲本‘SK11’相同的条带,也具有与其亲本不同的条带,表明该杂交种是亲本多
孢自交后遗传物质发生了重新组合得到的,它和农香2号则有明显的不同,表明农香152和
农香2号是不同的菌株。DNA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这三个菌株具有特异性,是不同的品种。
[0033] 检测结论:ISSR和SRAP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农香152和亲本‘SK11’、农香2号是不同的菌株。DNA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这三个菌株具有特异性,是不同的品种。
[0034] 实施例3:‘农香152’共进行了多次稳产性试验,结果表明,‘农香152’具备工厂化栽培的要求,产量高于对照农香2号。
[0035] 稳产性试验参试菌株:省认定品种农香2号。
[0036] 试验地点:国家品种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福建尤溪)。
[0037] 试验安排:菌种统一制作,试验点按照当地生产管理方式进行栽培管理。
[0038] 试验结果:试验发现,‘农香152’菌丝在 PDA 中,菌丝洁白稀疏,长势慢,最适生长温度为 22‑25 ℃。
[0039] 栽培发现:(1) 接种到采收的时间,“农香152”比省认定品种农香2号短7天、比亲本‘SK11’短2天;(2) 第一潮菇鲜菇产量,“农香152”是省认定品种农香2号的3.7倍,比亲本
提高62.8%;(3) “农香152”、‘SK11’和“农香2号”的盖柄比分别为1.46、1.62和1.24,说明
“农香152”可食率最高(柄短);(4) “农香152”、‘SK11’和“农香2号”的单朵重分别为9.6g、
27.5g和19.1g,说明“农香152”菇小,更适合生产鲜香菇;(5) 菇盖颜色,“农香2号”最深、
“农香152”最浅。根据目前鲜菇(保鲜菇)市场的情况,浅色香菇畅销,“农香152”适合鲜菇销
售要求(表3)。
[0040] 稳产性试验菌株产量结果统计:
[0041] 表3杂交子批次试验结果
[0042]
[0043] 注:第一批次试验中,亲本’SK11’(Le0623)未做栽培试验,杂交子Le0152分为两个小批次,1‑1为直接出菇,1‑2为冷刺激出菇。
[0044] 试验菌株产量统计学分析:经产量统计学分析,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第一潮菇鲜菇产量,‘农香152’是省认定品种农香2号的3.7倍,比亲本提高62.8%;(差异极显著)。‘农香
152’的菇体小,颜色浅,菇型好,菇柄短,耐储存,为市场所需要的优质鲜香菇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