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透镜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426995.8

文献号 : CN11309337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超计云兵戴付建赵烈烽

申请人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光学成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和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TTL/f

权利要求 :

1.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透镜组仅具有四片透镜,所述光学成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

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和所述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TTL/f<1.0;

所述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和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满足:4.0≦|f/f1|+|f/f2|≦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之间满足:0.5≦T34/CT3≦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和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

0.5≦|(R3+R4)/f2|≦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和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之间满足:0≦(R4+R5)/f1≦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之间满足:0.5≦(CT1+CT2+T12)/(CT3+CT4)≦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234、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满足:0.5≦f234/f2≦

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所述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光阑到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距离SD之间满足:2.0≦TTL/SD≦4.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BFL、所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CT之间满足:2.0≦BFL/∑CT≦3.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和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满足:0≦f1/f4≦0.6。

10.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透镜组仅具有四片透镜,所述光学成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

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

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和所述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TTL/f<1.0;

所述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和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满足:4.0≦|f/f1|+|f/f2|≦5.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和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之间满足:

0.5≦T34/CT3≦2.5。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和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

0.5≦|(R3+R4)/f2|≦1.5。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和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之间满足:0≦(R4+R5)/f1≦2.0。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和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之间满足:0.5≦(CT1+CT2+T12)/(CT3+CT4)≦1.2。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234、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满足:0.5≦f234/f2≦1.2。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所述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光阑到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距离SD之间满足:2.0≦TTL/SD≦4.2。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BFL、所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CT之间满足:2.0≦BFL/∑CT≦3.5。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和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满足:0≦f1/f4≦0.6。

说明书 :

光学成像透镜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

背景技术

[0002] 长焦镜头的焦距长,视角小,在底片上成像大。适合于拍摄远处的对象。由于它的景深范围比标准镜头小,因此可以更有效地虚化背景突出对焦主体,而且被摄主体与照相机一般相距比较远,在人像的透视方面出现的变形较小,拍出的人像更生动。
[0003] 长焦拍摄更加稳定,然而传统的伸缩式镜头存在拍摄不稳定的问题。此外,使用伸缩变焦镜头会影响机身厚度及可靠性,因此内变焦才是手机实现光学变焦的最佳方式。为了能够在超薄机身内实现变焦,长焦镜头逐步开始采用潜望式结构,但是目前长焦镜头存在成像质量差的问题。
[0004]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光学成像透镜组存在成像质量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光学成像透镜组存在成像质量差的问题。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光学成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和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 TTL/f<1.0。
[0007] 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和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 f2之间满足:4.0≦|f/f1|+|f/f2|≦5.0。
[0008] 进一步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之间满足:0.5≦T34/CT3≦2.5。
[0009] 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和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0.5≦|(R3+R4)/f2|≦1.5。
[0010]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和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之间满足:0≦(R4+R5)/f1≦2.0。
[0011]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之间满足:0.5≦(CT1+CT2+T12)/(CT3+CT4)≦1.2。
[0012] 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234、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满足:0.5≦f234/f2≦1.2。
[0013]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光阑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距离SD之间满足:2.0≦TTL/SD≦4.2。
[0014] 进一步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BFL、所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CT之间满足:2.0≦BFL/∑CT≦3.5。
[0015]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和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满足:0≦f1/f4≦0.6。
[0016]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光学成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三透镜,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和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TTL/f<1.0。
[0017] 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和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 f2之间满足:4.0≦|f/f1|+|f/f2|≦5.0。
[0018] 进一步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之间满足:0.5≦T34/CT3≦2.5。
[0019] 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和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0.5≦|(R3+R4)/f2|≦1.5。
[0020]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和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之间满足:0≦(R4+R5)/f1≦2.0。
[0021]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之间满足:0.5≦(CT1+CT2+T12)/(CT3+CT4)≦1.2。
[0022] 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234、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满足:0.5≦f234/f2≦1.2。
[0023]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光阑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距离SD之间满足:2.0≦TTL/SD≦4.2。
[0024] 进一步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BFL、所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CT之间满足:2.0≦BFL/∑CT≦3.5。
[0025]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和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满足:0≦f1/f4≦0.6。
[0026]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光学成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和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TTL/f<1.0。
[0027] 通过合理的分配各个透镜的光焦度,有利于平衡光学成像透镜组产生的像差,大大增加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质量。通过限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和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的比值的范围,有利于实现较大的有效焦距的同时实现较短的光学总长TTL,可以保证远距离拍摄时依然有较好的解像力。

附图说明

[0028]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9]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一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至图4分别示出了图1中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0031]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二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6至图8分别示出了图5中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0033]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三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0至图12分别示出了图9中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0035] 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四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14至图16分别示出了图13中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0037] 图17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五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18至图20分别示出了图17中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0039] 图21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六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22至图24分别示出了图21中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0041] 图25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七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0042] 图26至图28分别示出了图25中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0043] 图29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八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0044] 图30至图32分别示出了图29中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0045]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46] STO、光阑;E1、第一透镜;S1、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2、第一透镜的像侧面;E2、第二透镜;S3、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4、第二透镜的像侧面;E3、第三透镜;S5、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6、第三透镜的像侧面;E4、第四透镜;S7、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8、第四透镜的像侧面;E5、滤光片;S9、滤光片的物侧面;S10、滤光片的像侧面;S11、成像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48]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49]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0050]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0051]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实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0052]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靠近物侧的表面成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靠近像侧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的面形的判断可依据该领域中通常知识者的判断方式,以R值,(R指近轴区域的曲率半径,通常指光学软件中的透镜数据库(lens data)上的R值)正负判断凹凸。以物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凸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凹面;以像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凹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凸面。
[0053]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光学成像透镜组存在成像质量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
[0054] 实施例一
[0055] 如图1至图32所示,光学成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和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TTL/f<1.0。
[0056] 通过合理的分配各个透镜的光焦度,有利于平衡光学成像透镜组产生的像差,大大增加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质量。通过限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和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的比值的范围,有利于实现较大的有效焦距的同时实现较短的光学总长TTL,可以保证远距离拍摄时依然有较好的解像力。
[0057] 优选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和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0.8
[0058]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和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满足:4.0≦|f/f1|+|f/f2|≦5.0。通过限制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和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的范围,能够保证各个透镜的光焦度分布合理,有利于光学系统的小像差的实现。优选地,4.0≦|f/f1|+|f/f2|≦4.5。
[0059]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之间满足:0.5≦T34/CT3≦2.5。这样设置有利于减缓光线偏折,调整整个光学系统的场曲,降低敏感程度,进而获得更好的成像质量。优选地,0.8≦T34/CT3≦2.5。
[0060]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和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0.5≦|(R3+R4)/f2|≦1.5。这样设置有利于控制轴外视场光线在像面的入射角度,增加与感光元件和带通滤光片的匹配性。优选地,0.7≦|(R3+R4)/f2|≦1.3。
[006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和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之间满足:0≦(R4+R5)/f1≦2.0。通过限制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和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之间的关系,可以降低光学畸变,确保较好的成像品质。优选地,0.7≦(R4+R5)/f1≦1.8。
[006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和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之间满足:0.5≦(CT1+CT2+T12)/(CT3+CT4)≦1.2。通过限制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和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之间的关系,可以保证光学透镜具有良好的可加工特性,便于各个透镜的加工与制作。优选地,0.7≦(CT1+CT2+T12)/(CT3+CT4)≦1.2。
[0063]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234、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 f2之间满足:0.5≦f234/f2≦1.2。通过控制第二透镜和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有助于改善色差。优选地,0.5≦f234/f2≦1.15。
[006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光阑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距离SD之间满足:2.0≦TTL/SD≦4.2。这样设置可以减少加工难度,同时使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组装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优选地,2.7≦TTL/SD≦4.1。
[0065]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BFL、所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CT之间满足:2.0≦BFL/∑CT≦3.5。合理的尺寸布局,保证光学成像透镜组具有较长的后焦。优选地,2.2≦BFL/∑CT≦3.5。
[0066]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和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满足:0≦f1/f4≦ 0.6。合理控制第一透镜和第四透镜的光焦度,有效降低第一透镜和第四透镜的光学敏感度,更有利于实现批量化生产。优选地,0.2≦f1/f4≦0.55。
[0067] 实施例二
[0068] 如图1至图32所示,光学成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和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TTL/f<1.0。
[0069] 通过合理分配各个透镜的面型和光焦度,降低各个透镜的公差敏感度,减小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像差,保证光学成像透镜组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通过限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和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的比值的范围,有利于实现较大的有效焦距的同时实现较短的光学总长TTL,可以保证远距离拍摄时依然有较好的解像力。
[0070] 优选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和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0.8
[0071]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和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满足:4.0≦|f/f1|+|f/f2|≦5.0。通过限制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和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的范围,能够保证各个透镜的光焦度分布合理,有利于光学系统的小像差的实现。优选地,4.0≦|f/f1|+|f/f2|≦4.5。
[007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之间满足:0.5≦T34/CT3≦2.5。这样设置有利于减缓光线偏折,调整整个光学系统的场曲,降低敏感程度,进而获得更好的成像质量。优选地,0.8≦T34/CT3≦2.5。
[0073]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和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0.5≦|(R3+R4)/f2|≦1.5。这样设置有利于控制轴外视场光线在像面的入射角度,增加与感光元件和带通滤光片的匹配性。优选地,0.7≦|(R3+R4)/f2|≦1.3。
[007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和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之间满足:0≦(R4+R5)/f1≦2.0。通过限制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和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之间的关系,可以降低光学畸变,确保较好的成像品质。优选地,0.7≦(R4+R5)/f1≦1.8。
[0075]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之间满足:0.5≦(CT1+CT2+T12)/(CT3+CT4)≦1.2。通过限制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之间的关系,可以保证光学透镜具有良好的可加工特性,便于各个透镜的加工与制作。优选地,0.7≦(CT1+CT2+T12)/(CT3+CT4)≦1.2。
[0076]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234、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 f2之间满足:0.5≦f234/f2≦1.2。通过控制第二透镜和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有助于改善色差。优选地,0.5≦f234/f2≦1.15。
[0077]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光阑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距离SD之间满足:2.0≦TTL/SD≦4.2。这样设置可以减少加工难度,同时使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组装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优选地,2.7≦TTL/SD≦4.1。
[0078]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BFL、所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CT之间满足:2.0≦BFL/∑CT≦3.5。合理的尺寸布局,保证光学成像透镜组具有较长的后焦。优选地,2.2≦BFL/∑CT≦3.5。
[0079]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和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满足:0≦f1/f4≦ 0.6。合理控制第一透镜和第四透镜的光焦度,有效降低第一透镜和第四透镜的光学敏感度,更有利于实现批量化生产。优选地,0.2≦f1/f4≦0.55。
[0080] 可选地上述光学成像透镜组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0081] 在本申请中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述的四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形、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距离等,可有效增大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孔径、降低镜头的敏感度并提高镜头的可加工性,使得光学成像透镜组更有利于生产加工并且可适用于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上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还具有孔径大、视场角大。超薄、成像质量佳的优点,能够满足智能电子产品微型化的需求。
[0082] 在本申请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
[0083] 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成像透镜组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四片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光学成像透镜组不限于包括四片透镜。如需要,该光学成像透镜组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0084]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具体面型、参数的举例。
[0085]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的例子一至例子八中的任何一个例子均适用于本申请的所有实施例。
[0086] 例子一
[0087] 如图1至图4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一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图1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0088] 如图1所示,光学成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滤光片E5和成像面S11。
[008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凸面。滤光片 E5具有滤光片的物侧面S9和滤光片的像侧面S10。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 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
[0090] 在本例子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为26.99mm,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最大半视场角FOV为6.11°光学成像透镜组的Fno为4.15。
[0091] 表1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092]
[0093]
[0094] 表1
[0095] 在例子一中,第一透镜E1至第四透镜E4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0096]
[0097]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 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例子一中各非球面镜面S5‑S8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
[0098]面号 A4 A6 A8 A10
S5 ‑1.6019E‑03 ‑1.0506E‑04 ‑7.4381E‑06 0.0000E+00
S6 ‑2.1443E‑03 ‑2.2961E‑04 ‑4.2817E‑05 0.0000E+00
S7 4.7466E‑04 3.7707E‑04 ‑9.2452E‑05 7.7123E‑06
S8 ‑9.9270E‑04 2.4869E‑04 ‑7.4299E‑05 5.3934E‑06
[0099] 表2
[0100] 图2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3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101] 根据图2至图4可知,例子一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02] 例子二
[0103] 如图5至图8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二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在本例子及以下例子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例子二相似的描述。图5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结构示意图。
[0104] 如图5所示,光学成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滤光片E5和成像面S11。
[0105]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凸面。滤光片 E5具有滤光片的物侧面S9和滤光片的像侧面S10。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 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
[0106] 在本例子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为26.99mm,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最大半视场角FOV为6.12°光学成像透镜组的Fno为4.15。
[0107] 表3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08]
[0109] 表3
[0110] 表4示出了可用于例子二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二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11]面号 A4 A6 A8 A10
S5 ‑1.7893E‑03 ‑1.1466E‑04 ‑9.2100E‑06 0.0000E+00
S6 ‑2.7058E‑03 ‑3.2368E‑04 ‑4.0632E‑05 0.0000E+00
S7 1.6726E‑04 1.4995E‑04 ‑6.4341E‑05 6.8410E‑06
S8 ‑5.8424E‑04 1.5201E‑04 ‑6.5983E‑05 6.6284E‑06
[0112] 表4
[0113] 图6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7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114] 根据图6至图8可知,例子二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15] 例子三
[0116] 如图9至图12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三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在本例子及以下例子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例子三相似的描述。图9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结构示意图。
[0117] 如图9所示,光学成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滤光片E5和成像面S11。
[0118]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凸面。滤光片 E5具有滤光片的物侧面S9和滤光片的像侧面S10。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 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
[0119] 在本例子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为26.99mm,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最大半视场角FOV为6.13°光学成像透镜组的Fno为3.90。
[0120] 表5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21]
[0122] 表5
[0123] 表6示出了可用于例子三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三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24] 面号 A4 A6 A8 A10S5 ‑2.0386E‑03 ‑1.4254E‑04 ‑8.4158E‑06 0.0000E+00
S6 ‑3.0186E‑03 ‑4.0149E‑04 ‑2.4811E‑05 0.0000E+00
S7 8.3003E‑05 ‑3.2321E‑06 ‑3.0269E‑05 3.8359E‑06
S8 ‑5.2153E‑04 1.3540E‑05 ‑3.3594E‑05 3.7871E‑06
[0125] 表6
[0126] 图10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1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127] 根据图10至图12可知,例子三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28] 例子四
[0129] 如图13至图16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四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在本例子及以下例子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例子四相似的描述。图13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结构示意图。
[0130] 如图13所示,光学成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滤光片E5和成像面S11。
[0131]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凸面。滤光片 E5具有滤光片的物侧面S9和滤光片的像侧面S10。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 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
[0132] 在本例子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为27.01mm,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最大半视场角FOV为6.11°光学成像透镜组的Fno为4.16。
[0133] 表7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34]
[0135]
[0136] 表7
[0137] 表8示出了可用于例子四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四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38] 面号 A4 A6 A8 A10S5 ‑2.5724E‑03 ‑8.4059E‑05 1.5908E‑06 0.0000E+00
S6 ‑2.3319E‑03 ‑1.4013E‑04 1.4963E‑05 0.0000E+00
S7 1.7603E‑03 ‑2.9137E‑05 2.8887E‑05 2.4601E‑07
S8 9.4865E‑04 4.7840E‑07 1.3992E‑05 1.6492E‑06
[0139] 表8
[0140] 图14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5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6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141] 根据图14至图16可知,例子四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42] 例子五
[0143] 如图17至图20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五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在本例子及以下例子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例子五相似的描述。图17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结构示意图。
[0144] 如图17所示,光学成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滤光片E5和成像面S11。
[0145]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凸面。滤光片 E5具有滤光片的物侧面S9和滤光片的像侧面S10。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 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
[0146] 在本例子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为27.01mm,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最大半视场角FOV为6.11°光学成像透镜组的Fno为4.16。
[0147] 表9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48]
[0149] 表9
[0150] 表10示出了可用于例子五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五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51] 面号 A4 A6 A8 A10S5 ‑2.1412E‑03 ‑9.8681E‑05 4.7163E‑08 0.0000E+00
S6 ‑1.1857E‑03 ‑1.4764E‑04 2.4755E‑05 0.0000E+00
S7 ‑5.5697E‑04 ‑3.6139E‑05 ‑4.4463E‑07 ‑2.3778E‑07
S8 ‑1.0841E‑03 ‑4.5632E‑05 ‑4.3826E‑06 ‑2.2404E‑07
[0152] 表10
[0153] 图18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9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0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154] 根据图18至图20可知,例子五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55] 例子六
[0156] 如图21至图24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六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在本例子及以下例子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例子六相似的描述。图21示出了例子六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结构示意图。
[0157] 如图21所示,光学成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滤光片E5和成像面S11。
[0158]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凸面。滤光片 E5具有滤光片的物侧面S9和滤光片的像侧面S10。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 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
[0159] 在本例子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为26.99mm,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最大半视场角FOV为6.12°光学成像透镜组的Fno为4.15。
[0160] 表11示出了例子六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61]
[0162] 表11
[0163] 表12示出了可用于例子六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六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64]
[0165]
[0166] 表12
[0167] 图22示出了例子六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3示出了例子六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4示出了例子六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168] 根据图22至图24可知,例子六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69] 例子七
[0170] 如图25至图28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七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在本例子及以下例子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例子七相似的描述。图25示出了例子七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结构示意图。
[0171] 如图25所示,光学成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滤光片E5和成像面S11。
[0172]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凹面。滤光片 E5具有滤光片的物侧面S9和滤光片的像侧面S10。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 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
[0173] 在本例子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为27mm,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最大半视场角 FOV为6.13°光学成像透镜组的Fno为4.15。
[0174] 表13示出了例子七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75]
[0176]
[0177] 表13
[0178] 表14示出了可用于例子七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七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79] 面号 A4 A6 A8 A10S5 ‑2.3818E‑03 ‑1.5882E‑04 ‑4.1301E‑06 0.0000E+00
S6 ‑3.3905E‑03 ‑3.8120E‑04 1.1775E‑06 0.0000E+00
S7 1.6357E‑03 ‑4.0640E‑05 2.2624E‑05 1.2024E‑07
S8 1.2635E‑03 ‑6.3953E‑06 1.3387E‑05 1.2619E‑06
[0180] 表14
[0181] 图26示出了例子七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7示出了例子七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8示出了例子七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182] 根据图26至图28可知,例子七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83] 例子八
[0184] 如图29至图32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八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在本例子及以下例子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例子八相似的描述。图29示出了例子八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结构示意图。
[0185] 如图29所示,光学成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滤光片E5和成像面S11。
[0186]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凸面。滤光片 E5具有滤光片的物侧面S9和滤光片的像侧面S10。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 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
[0187] 在本例子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为26.99mm,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最大半视场角FOV为6.13°光学成像透镜组的Fno为4.15。
[0188] 表15示出了例子八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89]
[0190] 表15
[0191] 表16示出了可用于例子八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八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92]面号 A4 A6 A8 A10
S5 ‑2.1453E‑03 ‑1.5272E‑04 ‑1.0499E‑05 0.0000E+00
S6 ‑2.7869E‑03 ‑3.9382E‑04 ‑3.8479E‑05 0.0000E+00
S7 1.9312E‑04 2.4344E‑05 ‑2.8581E‑05 3.5514E‑06
S8 ‑5.6058E‑04 3.5177E‑05 ‑3.1522E‑05 3.4423E‑06
[0193] 表16
[0194] 图30示出了例子八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31示出了例子八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32示出了例子八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195] 根据图30至图32可知,例子八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96] 综上,例子一至例子八分别满足表17中所示的关系。
[0197]
[0198] 表17
[0199] 表18给出了例子一至例子八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4,最大半视场角FOV。
[0200]实施例参数 1 2 3 4 5 6 7 8
f 26.99 26.99 26.99 27.01 27.01 26.99 27.00 26.99
f1 12.07 11.65 11.38 9.70 9.68 11.24 10.71 11.20
f2 ‑14.69 ‑13.90 ‑13.76 ‑20.93 ‑19.15 ‑13.51 ‑14.44 ‑13.28 f3 ‑34.06 ‑39.02 ‑37.33 ‑11.67 ‑13.40 ‑38.06 ‑25.78 ‑34.97 f4 22.80 25.75 27.76 28.37 33.76 27.17 29.78 26.25
TTL 24.00 24.00 24.00 24.00 24.00 24.00 24.00 24.00
ImgH 2.90 2.90 2.90 2.90 2.90 2.90 2.90 2.90
Semi‑FOV 6.11 6.12 6.13 6.11 6.11 6.12 6.13 6.13
Fno 4.15 4.15 3.90 4.16 4.16 4.15 4.15 4.15
[0201] 表18
[0202]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成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该成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
[0203]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204]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205]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020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