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和螺旋弹簧的加工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017816.5

文献号 : CN11310266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尾木真西村拓也北岛凌篠原信一铃木隆之

申请人 : 株式会社欧利生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来使被扩径治具扩径并紧贴于该扩径治具的螺旋弹簧从扩径治具脱离的具体的加工方法,并且提供一种能够使用该加工方法连续地对大量的螺旋弹簧进行如所需那样的加工处理的加工装置。在支承基板(4)的一面(12)连接有扩径治具(6)的基端,并且在支承基板(4)沿着扩径治具(6)的基端的外周形成至少1个贯通孔(18),脱离件(10)在从支承基板(4)的另一面(16)侧穿过贯通孔(18)而向从扩径治具(6)的基端朝向顶端的方向移动时,与位于扩径治具(6)的基端部(24)的螺旋弹簧抵接,使螺旋弹簧朝向扩径治具(6)的顶端部移动。

权利要求 :

1.一种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具有支承基板、压入件、脱离件以及基端与该支承基板的一面相连接的扩径治具,该扩径治具具有外径从该基端朝向顶端逐渐减小的圆锥台形状部,该压入件相对于该扩径治具在从该顶端朝向该基端的工作方向和从该基端朝向该顶端的脱离方向上往复运动自如,该压入件在向该工作方向移动时与被嵌于该扩径治具的顶端部的螺旋弹簧抵接,使螺旋弹簧向该扩径治具的基端部移动并扩径,在该支承基板沿着该扩径治具的该基端的外周形成有至少1个贯通孔,该脱离件从该支承基板的另一面侧穿过该贯通孔而在从该扩径治具的该基端朝向该顶端的工作方向和从该顶端朝向该基端的脱离方向上往复运动自如,该脱离件在向该工作方向移动时与位于该扩径治具的该基端部的螺旋弹簧抵接,使螺旋弹簧向该扩径治具的顶端部移动并从该扩径治具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其中,朝向该扩径治具的该基端部移动的螺旋弹簧被加热部件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其中,该贯通孔呈扇形形状,在直径方向上相对地形成有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其中,该压入件通过将剖面呈圆弧形状并且在其工作方向上以直线状延伸的多个压入作用片组合为圆筒形状而构成,该多个压入作用片各自的基端部被固定,各自的顶端为自由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其中,在该压入件的顶端部的外周面配设有弹性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其中,在该压入件的内侧配设有被第一螺旋弹簧向其工作方向施力的按压片。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其中,该压入件的该顶端的内径比该扩径治具的该顶端部的外径大且比该扩径治具的该基端部的外径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其中,该脱离件具有脱离作用片,该脱离作用片以直线状延伸并具有与该贯通孔的剖面形状相对应的剖面形状,当该脱离件向其工作方向移动时,该脱离作用片的顶端部经过该贯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其中,在该脱离件的外周面安装有第二螺旋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其中,在该支承基板设有多个该扩径治具,针对多个该扩径治具分别形成有该贯通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其中,该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具有输送部件,该输送部件能够使该支承基板沿着预定输送方向相对于该压入件和该脱离件移动。

12.一种螺旋弹簧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螺旋弹簧的加工方法使用具有支承基板、压入件、脱离件以及基端与该支承基板的一面相连接的扩径治具的装置,在该支承基板沿着该扩径治具的该基端的外周形成有至少1个贯通孔,该扩径治具具有外径从该基端朝向顶端逐渐减小的圆锥台形状部,该压入件相对于该扩径治具在从该顶端朝向该基端的工作方向和从该基端朝向该顶端的脱离方向上往复运动自如,该脱离件相对于该扩径治具在从该基端朝向该顶端的工作方向和从该顶端朝向该基端的脱离方向上往复运动自如,该螺旋弹簧的加工方法包括:

压入工序,在该工序中,通过该压入件向其工作方向移动,从而该压入件的顶端与被嵌于该扩径治具的顶端部的螺旋弹簧抵接,使螺旋弹簧向该扩径治具的基端部移动并扩径;

以及

脱离工序,在该工序中,通过在该压入工序之后使该脱离件向其工作方向移动,从而该脱离件的顶端从该支承基板的另一面侧穿过该贯通孔而与位于该扩径治具的该基端部的螺旋弹簧抵接,使螺旋弹簧向该扩径治具的顶端部移动并从该扩径治具脱离。

说明书 :

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和螺旋弹簧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进行将螺旋弹簧临时扩径的加工处理的加工装置和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在制造螺旋弹簧的工序中,为了防止螺旋弹簧的所谓的松弛(日文:へたり)这样的目的,进行被称作“定型”的加工处理。这样的加工处理将螺旋弹簧临时扩径,在冷(常温)或温热(例如200~400度)的条件下进行。作为用于对螺旋弹簧进行定型的加工装置,存在一种下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方式的加工装置。
[0003] 下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具有:扩径治具,其具有外径从基端朝向顶端逐渐减小的圆锥台形状部;以及套圈,其配置于该扩径治具的两端部。在扩径治具的两端部设有小径圆柱形状部和大径圆柱形状部,小径圆柱形状部、圆锥台形上部以及大径圆柱形状部沿轴向串联地连接。螺旋弹簧最初被嵌于小径圆柱形状部,接着,位于小径圆柱形状部侧的套圈朝向大径圆柱形状部移动,从而抵接于该螺旋弹簧,与该螺旋弹簧一起向大径圆柱形状部移动。螺旋弹簧经过圆锥台形上部时扩径,在大径圆柱形状部处紧贴于其外周面。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704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8]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并不一定公开了用来使紧贴于扩径治具的大径圆柱形状部的外周面的螺旋弹簧从扩径治具脱离的具体的手段,无法连续且高效地对大量的螺旋弹簧进行上述的加工处理。
[0009]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事实而完成的,其主要的技术课题在于提出一种用来使被扩径治具扩径并紧贴于该扩径治具的螺旋弹簧从扩径治具脱离的具体的加工方法,并且提供一种能够使用该加工方法连续地对大量的螺旋弹簧进行如所需那样的加工处理的加工装置。
[0010]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1] 本发明的发明人们进行了锐意的研究,其结果发现,能够通过如下的方式来实现上述主要的技术课题:在支承基板的一面连接有扩径治具的基端,并且在支承基板沿着扩径治具的基端的外周形成有至少1个贯通孔,脱离件在从支承基板的另一面侧穿过贯通孔而向从扩径治具的基端朝向顶端的方向移动时,与位于扩径治具的基端部的螺旋弹簧抵接并使螺旋弹簧朝向扩径治具的顶端部移动。
[0012] 即,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作为用于解决上述主要的技术课题的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提供一种螺旋弹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螺旋弹簧加工装置具有支承基板、压入件、脱离件以及基端与该支承基板的一面相连接的扩径治具,
[0013] 该扩径治具具有外径从该基端朝向顶端逐渐减小的圆锥台形状部,
[0014] 该压入件相对于该扩径治具在从该顶端朝向该基端的工作方向和从该基端朝向该顶端的脱离方向上往复运动自如,该压入件在向该工作方向移动时与被嵌于该扩径治具的顶端部的螺旋弹簧抵接,使螺旋弹簧向该扩径治具的基端部移动并扩径,
[0015] 在该支承基板沿着该扩径治具的该基端的外周形成有至少1个贯通孔,
[0016] 该脱离件从该支承基板的另一面侧穿过该贯通孔而在从该扩径治具的该基端朝向该顶端的工作方向和从该顶端朝向该基端的脱离方向上往复运动自如,该脱离件在向该工作方向移动时与位于该扩径治具的该基端部的螺旋弹簧抵接,使螺旋弹簧向该扩径治具的顶端部移动并从该扩径治具脱离。
[0017] 优选的是,朝向该扩径治具的该基端部移动的螺旋弹簧被加热部件加热。优选的是,该贯通孔呈扇形形状,在直径方向上相对地形成有两个。优选的是,该压入件通过将剖面呈圆弧形状并且在其工作方向上以直线状延伸的多个压入作用片组合为圆筒形状而构成,该多个压入作用片各自的基端部被固定,各自的顶端为自由端。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在该压入件的顶端部的外周面配设有弹性环。另外,优选的是,在该压入件的内侧配设有被螺旋弹簧向其工作方向施力的按压片。并且优选的是,该压入件的该顶端的内径比该扩径治具的该顶端部的外径大且比该扩径治具的该基端部的外径小。优选的是,该脱离件具有脱离作用片,该脱离作用片以直线状延伸并具有与该贯通孔的剖面形状相对应的剖面形状,当该脱离件向其工作方向移动时,该脱离作用片的顶端部经过该贯通孔。优选的是,在该脱离件的外周面安装有螺旋弹簧。优选的是,在该支承基板设有多个该扩径治具,针对多个该扩径治具分别形成有该贯通孔。优选的是,该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具有输送部件,该输送部件能够使该支承基板沿着预定输送方向相对于该压入件和该脱离件移动。
[0018]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螺旋弹簧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0019] 该螺旋弹簧的加工方法使用具有支承基板、压入件、脱离件以及基端与该支承基板的一面相连接的扩径治具的装置,
[0020] 在该支承基板沿着该扩径治具的该基端的外周形成有至少1个贯通孔,
[0021] 该扩径治具具有外径从该基端朝向顶端逐渐减小的圆锥台形状部,
[0022] 该压入件相对于该扩径治具在从该顶端朝向该基端的工作方向和从该基端朝向该顶端的脱离方向上往复运动自如,
[0023] 该脱离件相对于该扩径治具在从该基端朝向该顶端的工作方向和从该顶端朝向该基端的脱离方向上往复运动自如,
[0024] 该螺旋弹簧的加工方法包括:
[0025] 压入工序,在该工序中,通过该压入件向其工作方向移动,从而该压入件的顶端与被嵌于该扩径治具的顶端部的螺旋弹簧抵接,使螺旋弹簧向该扩径治具的基端部移动并扩径;以及
[0026] 脱离工序,在该工序中,通过在该压入工序之后使该脱离件向其工作方向移动,从而该脱离件的顶端从该支承基板的另一面侧穿过该贯通孔,与位于该扩径治具的该基端部的螺旋弹簧抵接,使螺旋弹簧向该扩径治具的顶端部移动并从该扩径治具脱离。
[0027] 发明的效果
[0028] 在本发明的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中,扩径治具的基端与支承基板的一侧相连接,在支承基板沿着扩径治具的基端的外周形成有至少1个贯通孔,(1)在压入件相对于扩径治具向从其顶端朝向基端的工作方向移动时,该压入件与被嵌于扩径治具的顶端部的螺旋弹簧抵接,使该螺旋弹簧向扩径治具的基端部移动并扩径,(2)在脱离件从支承基板的另一面侧穿过贯通孔而向从扩径治具的基端朝向顶端的方向移动时,脱离件与位于扩径治具的基端部的螺旋弹簧抵接,使该螺旋弹簧向扩径治具的顶端部移动并从扩径治具脱离。由此,通过交替地重复上述(1)和(2),能够连续且高效地对大量的螺旋弹簧实施如所需那样的加工处理。

附图说明

[0029] 图1是按照本发明而构成的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简略立体图。
[0030] 图2是在图1所示的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中设有压入件的部分的主视图。
[0031] 图3是图2所示的部分的右视图。
[0032] 图4是在图1所示的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中设有脱离件的部分的主视图。
[0033] 图5是图4所示的部分的右视图。
[0034] 图6‑1是对图1所示的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中的、连接有扩径治具的支承基板从支承基板的一面侧进行观察得到的立体图。
[0035] 图6‑2是对图1所示的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中的、连接有扩径治具的支承基板从支承基板的另一面侧进行观察得到的立体图。
[0036] 图6‑3是以单体示出图1所示的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中的、连接有扩径治具的支承基板的图。
[0037] 图7‑1是以单体示出图1所示的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中的压入件的立体图。
[0038] 图7‑2是示出图7‑1所示的压入件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0039] 图7‑3是以平面示出图7‑1所示的压入件的图。
[0040] 图8‑1是以单体示出图1所示的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的脱离件的立体图。
[0041] 图8‑2是以平面示出图8‑1所示的脱离件的图。
[0042] 图8‑3是在图8‑1所示的脱离件安装有螺旋弹簧的状态的立体图。
[0043] 图9‑1是用于说明使用图1所示的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向扩径治具压入螺旋弹簧的工序的简略示意图。
[0044] 图9‑2是用于说明在图9‑1之后使螺旋弹簧从扩径治具脱离的工序的简略示意图。
[0045] 附图标记说明
[0046] 2、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4、支承基板;6、扩径治具;8、压入件;10、脱离件;12、地板面;14、一面;16、另一面;18、贯通孔;22、圆锥台形状部;36、压入作用片;60、脱离作用片;s、螺旋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以下参照添加的附图,对按照本发明而构成的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和加工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48] 如图1所示,整体以序号2所示的、按照本发明而构成的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具有支承基板4、扩径治具6、压入件8以及脱离件10。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压入件8和脱离件10沿着设置于地板面12的后述的输送轨道30串联地配置。
[0049] 参照图6‑1~图6‑3进行说明,支承基板4整体上呈正方形形状,在该支承基板4的一面14连接有扩径治具6的基端。在支承基板4形成有沿着扩径治具6的基端的外周从一面14向另一面16贯通的至少1个贯通孔18(在图1中省略了贯通孔18)。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9个扩径治具6以3行3列的格子状隔有间隔地设置在支承基板4,在9个扩径治具6各自均形成有贯通孔18。贯通孔18均呈扇形形状,在俯视时,在直径方向上相对地各形成有两个。参照图6‑3的下段图进行说明,在剖面呈扇形形状的贯通孔18的内周面中,周向两侧面和径向外侧面均从另一面16朝向一面14垂直地延伸,但径向内侧面从另一面16朝向一面14以向径向外侧倾斜的方式延伸,该面构成脱离件引导面20(也希望参照图6‑1和6‑2)。如参照图6‑1所理解的那样,该脱离件引导面20在一面14与扩径治具6的基端相连接。在支承基板4还形成有从其一面14向另一面16贯通的小孔21。小孔21在支承基板4隔有间隔地设有多个,这些小孔21用于在将支承基板4载置于后述的输送台时进行对位。
[0050] 扩径治具6是从与支承基板4的一面14相连接的基端向图6‑3的中段图的上方延伸的剖面呈圆形形状的轴状构件,扩径治具6具有外径从基端朝向顶端而逐渐减小的圆锥台形状部22。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在扩径治具6形成有与支承基板4的一面14相连接、外径较大且在轴向上一定的基端部24,在基端部24的上端连接有圆锥台形状部22的基端(下端)。基端部24的外径与圆锥台形状部22的基端的外径相同。在圆锥台形状部22的上端还形成有朝向上方鼓出的顶部26。也可以设为,扩径治具6的至少外周面被未图示的加热部件加热。
加热部件既可以是配设于扩径治具6的内部并对扩径治具6从其内侧进行加热的部件,也可以是配设于扩径治具6的外部并对扩径治具6从其外侧进行加热的部件。
[0051]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支承基板4和扩径治具6均为金属制,支承基板4和扩径治具6各自成形之后,利用适当的固定方法被固定在一起,但是,如果希望的话,支承基板4和扩径治具6也可以利用适当的金属加工方法一体地成形。另外,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支承基板4为金属制,但支承基板4也可以是合成树脂制。
[0052] 参照图1进行说明,连接有扩径治具6的支承基板4利用输送部件28相对于压入件8和脱离件10在预定输送方向(在该图中以箭头示出的方向)上移动自如。输送部件28具有配设于地板面12的输送轨道30和能够在输送轨道30上沿着该输送轨道30移动的输送台32。输送台32能够利用未图示的驱动源连续地或间歇地移动。连接有扩径治具6的支承基板4使用小孔21直接配置于输送台32上的预定位置,或者借助后述的辅助台配置于输送台32上的预定位置。
[0053] 参照图1~图3进行说明,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压入件8在其整体从地板面12向上方离开了的状态下由压入件保持构件34保持。也参照图7‑1~图7‑3继续对压入件8进一步进行说明,压入件8通过将剖面呈圆弧形状且在上下方向上以直线状延伸的多个(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为4个)压入作用片36组合为圆筒形状而构成。压入作用片36为金属制,在该压入作用片36的上端部形成有小孔38。压入作用片36通过在小孔38中贯穿如螺栓那样的适当的固定件,从而上端部固定于压入件保持构件34的局部即连接部40(在图7‑2和图7‑3中以双点划线示出)的外周面,下端面与地板面12相对。由此,压入作用片36的上端为固定端,下端为自由端,压入作用片36的下端部能够向径向稍微弹性变形。在压入作用片36的下端设有向径向内侧延伸的扇形形状的端板片42,通过组合多个压入作用片36,从而在压入件8的下端组成在中央形成有开口的端板44。在压入件8的内侧配设有被螺旋弹簧46朝向下方施力的按压片48。按压片48虽然如上述那样被螺旋弹簧46施力,但被端板44限制向压入件8的外侧弹出。在压入作用片36的下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在周向上延伸的槽50,在全部的压入作用片36的槽50安装有通用的弹性环52。
[0054] 参照图2和图3继续进行说明,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压入件保持构件34共保持有3个压入件8,该3个压入件8与连接于支承基板4的一面14的多个扩径治具6相对应地以1行3列排列。也就是说,在预定的状态下,3个压入件8能够同时与3个扩径治具6在预定输送方向上匹配。压入件保持构件34与配置于地板面12的支承台54的顶板56的下表面相连接,能够利用未图示的驱动源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由此,压入件8相对于扩径治具6在从顶端朝向基端的工作方向(在该图中以实线箭头示出的方向,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该图的下方)和从基端朝向顶端的脱离方向(在该图中以虚线箭头示出的方向,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该图的上方)上往复运动自如。
[0055] 参照图4和图5并且参照图1地进行说明,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脱离件10在其整体从地板面12向上方离开了的状态下由脱离件保持构件58保持。参照图8‑1~图8‑3继续对脱离件10进一步进行说明,脱离件10通过将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一对脱离作用片60组合而构成。脱离作用片60为金属制,被划分为上方的基部62和从基部62的下端向下方延伸的爪部64。基部62整体上呈半圆筒形状,在其上端部的周向中央形成有小孔66。爪部64的剖面形状为圆弧形状,与基部62的周向中央的下表面相连接。对于爪部64的周向角度区域而言,除了与基部62的下端相连接的上端部之外,其他区域较小且朝向下方逐渐减小,至少下端部能够经过形成于支承基板4的贯通孔18。爪部64的整体还随着朝向下方去向径向内侧稍微倾斜。脱离作用片60通过在小孔66中贯穿如螺栓那样的适当的固定件,由此上端部固定于脱离件保持构件58的局部即连接部(未图示)的外周面,下端面与地板面12相对。由此,脱离作用片60的上端为固定端,下端为自由端,脱离作用片60的下端部能够向径向稍微弹性变形。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8‑3所示,在脱离件10的外周面配设有螺旋弹簧68。螺旋弹簧68的上端部固定于脱离件10的外周面,下端为自由端。在图1、图4以及图5中,省略了螺旋弹簧
68地进行图示。
[0056] 参照图4和图5继续进行说明,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脱离件保持构件58共保持有3个脱离件10,该3个脱离件10与连接于支承基板4的一面14的扩径治具6相对应地以1行3列排列。也就是说,在预定的状态下,3个脱离件10能够同时与3个扩径治具6在预定输送方向上匹配。脱离件保持构件58与配置于地板面12的支承台70的顶板72的下表面相连接,能够利用未图示的驱动源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由此,脱离件10的至少顶端从支承基板4的另一面16侧穿过贯通孔18而在从扩径治具6的基端朝向顶端的工作方向(在该图中以实线箭头示出的方向,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该图的下方)和在从顶端朝向基端的脱离方向(在该图中以虚线箭头示出的方向,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该图的上方)上往复运动自如。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脱离件10工作时,支承基板4上下翻转,对此的说明见后述。
[0057] 参照图1进行说明,图示的实施方式的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2还具有支承基板翻转部件74。支承基板翻转部件74在从预定输送方向上看时,设于压入件8与脱离件10之间。上下翻转后的支承基板4在由辅助台76支承的状态下配置在输送台32上。辅助台76具有呈大致正方形形状并且比支承基板4大的顶板78和从该顶板78的四个角向下方垂下的腿80,辅助台76配置于输送台32上的预定位置。在顶板78形成有与扩径治具6和贯通孔18相对应的贯通孔,对此省略了图示,在使支承基板4的上下翻转并且该支承基板4被支承在顶板78上时,扩径治具6经过上述的形成于顶板78的未图示的贯通孔。由此,如在图1的下方所示,连接有扩径治具6的支承基板4被支承于辅助台76,形成于支承基板4的贯通孔18在上方暴露。上述的支承基板4的翻转操作既可以由人通过手动进行,也可以利用机械臂、其他机构自动地进行。
[0058] 接着,参照图9‑1和图9‑2并且参照图1,说明使用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2对螺旋弹簧s进行加工的工序。通过对线材进行适当的机械加工而形成的螺旋弹簧s在图9‑1所示的压入工序中,被向扩径治具6的基端部24压入而被扩径,然后在图9‑2所示的脱离工序中,从扩径治具6脱离。
[0059] 最初如图9‑1的(a)所示,螺旋弹簧s被嵌于扩径治具6的圆锥台形状部22的上端部的外周面。嵌有螺旋弹簧s的扩径治具6与连接有该扩径治具6的基端的支承基板4一起配置于输送台32上的预定位置(也希望参照图1)。这时,压入件8的下端位于比扩径治具6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接着,在输送台32向图1中以箭头示出的预定输送方向(或与其相反的方向)适当移动之后,位于预定输送方向的最前端的3列扩径治具6在与压入件8匹配的位置停止。
[0060] 接着,如图9‑1的(b)所示,压入件8下降(即,向在该图中以实线示出的工作方向移动)。当压入件8下降时,扩径治具6从压入件8的下端起向内侧进入,被嵌于扩径治具6的圆锥台形状部22的上端部的螺旋弹簧s与设于压入件8的下端的端板44抵接,且向下方移动至基端部24。这时,螺旋弹簧s被圆锥台形状部22逐渐扩径,在扩径的状态下紧贴于基端部24的外周面。另外,设于自由状态下的压入件8的下端的端板44的内径比扩径治具6的上端部(至少圆锥台形状部22的上端)的外径大且比扩径治具6的基端部24的外径小,因此,在压入件8下降时,在下降初期,压入件8的下端的内周面与扩径治具6的外周面在水平方向上离开,但当压入件8下降预定程度时,压入件8的下端的内周面与扩径治具6的外周面抵接。当从压入件8的下端的内周面与扩径治具6的外周面抵接的状态起,压入件8进一步下降时,压入作用片36的下端沿着扩径治具6的外周面移动,由此,压入作用片36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稍微弹性变形。这时,由于在压入件8的下端部的外周面配设有弹性环52,因此,对压入作用片36的下端部赋予将其向径向内侧按压的力,压入件8能够在不使其下端越过螺旋弹簧s的情况下充分可靠地使该螺旋弹簧s移动至扩径治具6的基端部24。在扩径治具6从其顶端向压入件8的内侧进入时,扩径治具6的顶端进一步与被螺旋弹簧46向下方施力的按压片48抵接,从该按压片48受到向下方作用的反作用力。
[0061] 然后,如图9‑1的(c)所示,压入件8上升(即,向在该图中以虚线示出的脱离方向移动)并从扩径治具6脱离,在扩径治具6的基端部24残留螺旋弹簧s。这时,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压入件8的下端部的外周面配设有弹性环52,因此,有可能压入件8的下端部把持扩径治具6,使连接有该扩径治具6的基端的支承基板4与该扩径治具6一起上升,但通过使扩径治具6的上端与被向下方施力的按压片48抵接,能够防止扩径治具6和支承基板4的上述上升。
[0062] 接着,在输送台32再次向预定输送方向移动之后,位于从预定输送方向的前方起第2个位置的3列扩径治具6在与压入件8匹配的位置停止,实施上述的螺旋弹簧s的一系列的压入工序。针对被嵌于与支承基板4相连接的扩径治具6的、全部螺旋弹簧s进行该压入工序。这样来进行用于防止螺旋弹簧的所谓松弛的定型加工。在此,也存在这样的情况:上述的压入工序在利用上述的未图示的加热部件对扩径治具6进行了加热的状态下实施。另外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在压入工序完成之后,扩径治具6由加热部件加热。还存在这样的情况:在压入工序完成之后,放置预定时间。
[0063] 在配设于支承基板4的全部螺旋弹簧s的压入工序完成之后,输送台32再次向预定输送方向移动,支承基板4被支承基板翻转部件74翻转。然后,支承基板4如上所述借助辅助台76再次配置于输送台32上的预定位置。由此,支承基板4的另一面16在上方暴露。然后,在输送台32再次向预定输送方向移动之后,如图9‑2的(a)所示,位于预定输送方向的最前端的3列扩径治具6在与脱离件10匹配的位置停止。这时,脱离件10的下端位于比支承基板4的另一面16靠上方的位置。
[0064] 接着,如图9‑2的(b)所示,脱离件10下降(即,向在该图中以实线示出的工作方向移动)。当脱离件10下降时,脱离件10的下端即一对脱离作用片60各自的爪部64的下端从支承基板4的另一面16侧经过贯通孔18(和形成于辅助台76的顶板78的未图示的贯通孔)与紧贴于扩径治具6的基端部24的外周面的螺旋弹簧s抵接,将该螺旋弹簧s向下方强行按压。这样使螺旋弹簧s从扩径治具6脱离。这时,由于在支承基板4形成有脱离件引导面20,因此脱离件10的下端能够从另一面16侧顺畅地向支承基板4的贯通孔18进入。另外,一对脱离作用片60各自的爪部64由于其整体随着朝向下方去向径向内侧倾斜地延伸,因此,在爪部64的下端部因扩径治具6而向径向外侧稍微弹性变形的情况下,利用其恢复力产生向径向内侧按压的力。由此,脱离件10能够在不使其下端越过螺旋弹簧s的情况下充分可靠地将该螺旋弹簧s向下方强行按压。当脱离件10下降时,螺旋弹簧68与支承基板4的另一面16抵接而被压缩,因此,脱离件10克服螺旋弹簧68的弹性斥力而下降。
[0065] 然后,如图9‑2的(c)所示,脱离件10上升(即,向在该图中以虚线示出的脱离方向移动)并从扩径治具6脱离。这时,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在脱离件10的外周面安装有螺旋弹簧68,与压入件8上升时同样地,能够防止脱离件10把持扩径治具6而使扩径治具6和支承基板4上升。
[0066] 接着,在输送台32再次向预定输送方向移动之后,位于从预定输送方向的前方起第2个位置的3列扩径治具6在与脱离件10匹配的位置停止,实施上述的螺旋弹簧s的一系列的脱离工序。针对紧贴于与支承基板4相连接的扩径治具6的基端部24的外周面的、全部螺旋弹簧s进行该脱离工序。这样,被嵌于与支承基板4相连接的扩径治具6的全部螺旋弹簧s从加工装置2脱离。然后,支承基板4在预定输送方向上向相反的一侧移动,螺旋弹簧s恢复为被嵌于扩径治具6之前的状态。另一方面,从扩径治具6脱离的螺旋弹簧s被如料斗这样的未图示的适当的收集部件收集。
[0067] 在本发明的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中,扩径治具的基端与支承基板的一侧相连接,在支承基板沿着扩径治具的基端的外周形成有至少1个贯通孔,(1)在压入件相对于扩径治具向从其顶端朝向基端的工作方向移动时,该压入件与被嵌于扩径治具的顶端部的螺旋弹簧抵接,使该螺旋弹簧向扩径治具的基端部移动并扩径,(2)在脱离件从支承基板的另一面侧穿过贯通孔而向从扩径治具的基端朝向顶端的方向移动时,脱离件与位于扩径治具的基端部的螺旋弹簧抵接,使该螺旋弹簧向扩径治具的顶端部移动并从扩径治具脱离。由此,通过交替地重复上述(1)和(2),能够连续且高效地对大量的螺旋弹簧进行如所需那样的加工处理。
[0068] 以上参照添加的附图,对按照本发明而构成的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螺旋弹簧的加工装置的形态,可以考虑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的多种变形例。例如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扩径治具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压入件和脱离件都在上下方向上往复运动自如,但也可以替代该方式,使扩径治具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使压入件和脱离件都在左右方向上往复运动自如。
[0069] 另外,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压入件的工作方向(和脱离方向)和脱离件的工作方向(和脱离方向)均为同一方向,但这些方向也可以彼此相反。在该情况下,不必设置支承基板翻转部件,但也需在对支承基板进行支承的板构件(例如输送台)形成供脱离件的顶端经过的、如所需那样的贯通孔。
[0070] 另外,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输送轨道是有终端的,但也可以将输送轨道设为如带式输送机那样的环状,在将输送轨道设为环状的情况下,能够沿着预定输送方向连续地输送支承基板,能够更加高效地对螺旋弹簧进行加工。
[0071] 另外,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扩径治具具有外径在轴向上一定的基端部,但这不是必须的,扩径治具的整体也可以是圆锥台形状部。
[0072] 另外,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压入件和脱离件沿着设置于地板面的输送轨道串联地配置,但也能够替代该方式,而是通过每次将压入件和脱离件互换来省略支承基台的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