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地基结构施工工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423191.2

文献号 : CN11310696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宋德三

申请人 : 山东国士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地基结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打出基坑,确定桩基位置;打入外筒,取出,形成桩孔;铺设防护垫层,将灌注钢筋笼插入桩孔;向桩孔中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形成混凝土基底,放入内筒,填土,与桩孔内壁共同形成紧实的环状土层;取出内筒,灌注混凝土,凝固形成环状混凝土层;向桩孔中放入内筒,填土,又一次共同形成紧实的环状土层,取出内筒,灌注混凝土,又一次形成环状混凝土层,循环重复填充;向基坑中浇筑混凝土;通过上述施工,能够使桩基的环状混凝土层与桩孔的环状土层之间形成相互交替扣合的环台结构,能够有效的解决桩基容易发生下沉的问题,使桩基提升了稳定性而更加稳固。

权利要求 :

1.一种建筑地基结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0:实地勘察,根据施工地点的岩质情况,打出基坑,在基坑中选取确定各个桩基的位置;

步骤S200:在所选取的桩基位置,分别打入外筒,通过旋转打洞机分别将外筒内的土取出,形成桩孔后,取出外筒;

步骤S300:在所形成的桩孔底部铺设防护垫层,并将桩孔内壁抹平,然后将3‑4组灌注钢筋笼按圆周排布均匀垂直插入桩孔中,同时使各个灌注钢筋笼插入位置应位于外筒的半径中点附近,不得将各个灌注钢筋笼与外筒之间接触;

步骤S400:向桩孔中灌注混凝土,使混凝土先灌入桩孔底部;

步骤S500:待所述步骤S400中灌入的混凝土凝固后,形成混凝土基底,向各个桩孔中放入内筒并固定,内筒的半径要求需全部包围桩孔中的各个灌注钢筋笼,同时内筒的半径尺寸需小于桩孔的半径尺寸,内筒放入后,向内筒与桩孔之间填土,使填入的土覆盖桩孔底部凝固的混凝土基底,由人工进行夯实抹平,与桩孔内壁共同形成紧实的环状土层;

步骤S600:取出内筒,再次向桩孔中灌注混凝土,使灌入的混凝土淹没并覆盖环状土层,混凝土凝固形成环状混凝土层;

步骤S700:重复步骤S500的操作,向各个桩孔中放入内筒并固定,同时向内筒与桩孔之间填土,使填入的土覆盖桩孔底部凝固的环状混凝土层,由人工进行夯实,与桩孔内壁又一次共同形成紧实的环状土层,人工夯实抹平后,重复步骤S600的操作,取出内筒,再次向桩孔中灌注混凝土,使灌入的混凝土淹没并覆盖环状土层,灌入的混凝土凝固后又一次形成环状混凝土层,循环重复步骤S500和步骤S600的步骤,直至填充至与桩孔平齐;

步骤S800:向基坑中浇筑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地基结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0中的防护垫层包括有无纺布层、沥青防水卷材层和防护钢网层,其中所述无纺布层覆盖设置于所述防护钢网层上侧,所述沥青防水卷材层覆盖设置于所述防护钢网层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地基结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00与所述步骤S300之间还包括有步骤S301,所述步骤S301为将各个灌注钢筋笼进行固定,避免各个灌注钢筋笼在桩孔灌入混凝土后发生上浮和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地基结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00中环状土层的厚度以及所述步骤S600中环状混凝土层的厚度相同,所述步骤S500中混凝土基底的厚度高于所述步骤S500中环状土层的厚度100mm‑2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地基结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00前还包括有步骤S701,所述步骤S701为向基坑中安装地基钢筋笼,将地基钢筋笼与各个桩基的灌注钢筋笼上侧焊接固定。

说明书 :

一种建筑地基结构施工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地基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地基结构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地基是基础下面的土层,它的作用是承受基础传来的全部荷载,基础是建筑物埋在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承受建筑物传下来的全部
荷载,并将这些荷载连同自重传给下面的土层。
[0003] 在修建地基结构时,由于土质地基的本身承载能力有限,因此,在地面修建地基结构时,需要打孔,采用灌注混凝土桩的方式埋桩,进行地基修建,以保证地基结构的稳定性,
在常规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通常是采用向地面打入护筒,然后通过大型取土机械将护
筒内圈的土取出形成桩孔,然后直接下放灌注钢筋笼,通过混凝土浇筑形成桩基,然而在这
样的处理方式下,桩基在桩孔中没有阻挡,桩基容易发生下沉。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建筑地基结构施工工艺,以解决现有常规的地基结构施工中,桩基在桩孔中没有阻挡,桩基容易发生下沉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建筑地基结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7] 步骤S100:实地勘察,根据施工地点的岩质情况,打出基坑,在基坑中选取确定各个桩基的位置;
[0008] 步骤S200:在所选取的桩基位置,分别打入外筒,通过旋转打洞机分别将外筒内的土取出,形成桩孔后,取出外筒;
[0009] 步骤S300:在所形成的桩孔底部铺设防护垫层,并将桩孔内壁抹平,然后将3‑4组灌注钢筋笼按圆周排布均匀垂直插入桩孔中,同时使各个灌注钢筋笼插入位置应位于外筒
的半径中点附近,不得将各个灌注钢筋笼与外筒之间接触;
[0010] 步骤S400:向桩孔中灌注混凝土,使混凝土先灌入桩孔底部;
[0011] 步骤S500:待所述步骤S400中灌入的混凝土凝固后,形成混凝土基底,向各个桩孔中放入内筒并固定,内筒的半径要求需全部包围桩孔中的各个灌注钢筋笼,同时内筒的半
径尺寸需小于桩孔的半径尺寸,内筒放入后,向内筒与桩孔之间填土,使填入的土覆盖桩孔
底部凝固的混凝土基底,由人工进行夯实抹平,与桩孔内壁共同形成紧实的环状土层;
[0012] 步骤S600:取出内筒,再次向桩孔中灌注混凝土,使灌入的混凝土淹没并覆盖环状土层,混凝土凝固形成环状混凝土层;
[0013] 步骤S700:重复步骤S500的操作,向各个桩孔中放入内筒并固定,同时向内筒与桩孔之间填土,使填入的土覆盖桩孔底部凝固的环状混凝土层,由人工进行夯实,与桩孔内壁
又一次共同形成紧实的环状土层,人工夯实抹平后,重复步骤S600的操作,取出内筒,再次
向桩孔中灌注混凝土,使灌入的混凝土淹没并覆盖环状土层,灌入的混凝土凝固后又一次
形成环状混凝土层,循环重复步骤S500和步骤S600的步骤,直至填充至与桩孔平齐;
[0014] 步骤S800:向基坑中浇筑混凝土。
[0015] 其中,所述步骤S300中的防护垫层包括有无纺布层、沥青防水卷材层和防护钢网层,其中所述无纺布层覆盖设置于所述防护钢网层上侧,所述沥青防水卷材层覆盖设置于
所述防护钢网层下侧。通过沥青防水卷材层502打底以及无纺布层501的铺设,能够有效的
避免地下水浸入,防护钢网层503能够进行防护,同时保持桩孔4底部的平面度。
[0016] 其中,所述步骤S400与所述步骤S300之间还包括有步骤S301,所述步骤S301为将各个灌注钢筋笼进行固定,避免各个灌注钢筋笼在桩孔灌入混凝土后发生上浮和倾斜。
[0017] 其中,所述步骤S500中环状土层的厚度以及所述步骤S600中环状混凝土层的厚度相同,所述步骤S500中混凝土基底的厚度高于所述步骤S500中环状土层的厚度100mm‑
250mm。
[0018] 其中,所述步骤S800前还包括有步骤S701,所述步骤S701为向基坑中安装地基钢筋笼,将地基钢筋笼与各个桩基的灌注钢筋笼上侧焊接固定。使接下来向基坑1中灌入混凝
土时,取下预固定,各个灌注钢筋笼6能够通过固定基底8不会出现上浮和歪斜。
[0019] 通过上述步骤的施工,能够使桩基的环状混凝土层与桩孔的环状土层之间形成相互交替扣合的环台结构,能够有效的解决桩基容易发生下沉的问题,使桩基提升了稳定性
而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0020] 本发明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一种建筑地基结构施工工艺实施例的地基结构的施工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发明一种建筑地基结构施工工艺实施例的外筒、桩孔、灌注钢筋笼以及内筒的示意图;
[0023] 图3为本发明一种建筑地基结构施工工艺实施例的防护垫层以及固定基底的施工示意图;
[0024] 图4为本发明一种建筑地基结构施工工艺实施例的混凝土基底施工示意图;
[0025] 图5为本发明一种建筑地基结构施工工艺实施例的环状土层施工示意图;
[0026] 图6为本发明一种建筑地基结构施工工艺实施例的环状混凝土层施工示意图;
[0027] 图7为本发明一种建筑地基结构施工工艺实施例的桩基施工完成示意图;
[0028] 图8为本发明一种建筑地基结构施工工艺实施例的防护垫层结构示意图;
[0029] 图9为本发明一种建筑地基结构施工工艺实施例的施工流程示意图;
[0030]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31] 基坑1、桩基2、外筒3、桩孔4、防护垫层5、无纺布层501、沥青防水卷材层502、防护钢网层503、灌注钢筋笼6、连杆7、固定基底8、混凝土基底9、内筒10、环状土层11、环状混凝
土层12、地基钢筋笼13。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33] 如图1‑图9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建筑地基结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34] 步骤S100:实地勘察,根据施工地点的岩质情况,打出基坑1,在基坑1中选取确定各个桩基2的位置;
[0035] 基坑1形状呈矩形,各个桩基2的位置分别选取与基坑1各边以及基坑1长边的中点连线上,桩基2的位置呈日字形结构;
[0036] 步骤S200:在所选取的桩基2位置,分别打入外筒3,通过旋转打洞机分别将外筒3内的土取出,形成桩孔4后,取出外筒3;
[0037] 外筒3采用厚度为8mm的钢板卷曲焊接成型,并在外筒3上侧焊接加工出吊环;
[0038] 步骤S300:在所形成的桩孔4底部铺设防护垫层5,并将桩孔4内壁抹平,然后将3‑4组灌注钢筋笼6按圆周排布均匀垂直插入桩孔4中,同时使各个灌注钢筋笼6插入位置应位
于外筒3的半径中点附近,使各个灌注钢筋笼6与外筒3之间留出不小于250mm的间隙;
[0039] 防护垫层5包括有无纺布层501、沥青防水卷材层502和防护钢网层503,其中所述无纺布层501覆盖设置于所述防护钢网层上侧,所述沥青防水卷材层502覆盖设置于所述防
护钢网层503下侧,通过沥青防水卷材层502打底以及无纺布层501的铺设,能够有效的避免
地下水浸入,防护钢网层503能够进行防护,同时保持桩孔4底部的平面度;
[0040] 步骤S301:将各个灌注钢筋笼6进行固定,避免各个灌注钢筋笼6在桩孔4灌入混凝土后发生上浮和倾斜;
[0041] 其中,各个灌注钢筋笼6之间通过焊接连杆7连接成一体结构,连杆7焊接于各个灌注钢筋笼6最下端;
[0042] 对各个灌注钢筋笼6进行固定时,先预固定,将各个灌注钢筋笼6通过压板保持平直和避免上浮,然后通过向桩孔4先灌入混凝土,使混凝土灌入高度高过连杆7约100mm,待
其凝固后,形成固定基底8后,即可取下预固定,接下来向基坑1中灌入混凝土时,各个灌注
钢筋笼6能够通过固定基底8不会出现上浮和歪斜;
[0043] 步骤S400:向桩孔4中灌注混凝土,使混凝土先灌入桩孔4底部;
[0044] 灌入的混凝土覆盖固定基底8,且覆盖的高度至少大于600mm;
[0045] 步骤S500:待所述步骤S400中灌入的混凝土凝固后,形成混凝土基底9,向各个桩孔4中放入内筒10并固定,内筒10的半径要求需全部包围桩孔4中的各个灌注钢筋笼6,同时
内筒10的半径尺寸需小于桩孔4的半径尺寸,内筒10放入后,向内筒10与桩孔4之间填土,使
填入的土覆盖桩孔底部凝固的混凝土基底9,由人工进行夯实抹平,与桩孔4内壁共同形成
紧实的环状土层11;
[0046] 内筒10采用厚度为8mm的钢板卷曲焊接成型,并在内筒10上侧焊接加工出吊钩,混凝土基底9的厚度大于环状土层11的厚度100mm‑250mm;
[0047] 步骤S600:取出内筒10,再次向桩孔4中灌注混凝土,使灌入的混凝土淹没并覆盖环状土层11,混凝土凝固形成环状混凝土层12;
[0048] 环状混凝土层12的厚度与环状土层11的厚度相同;
[0049] 步骤S700:重复步骤S500的操作,向各个桩孔4中放入内筒10并固定,同时向内筒10与桩孔4之间填土,使填入的土覆盖桩孔底部凝固的环状混凝土层12,由人工进行夯实,
与桩孔4内壁又一次共同形成紧实的环状土层11,人工夯实抹平后,重复步骤S600的操作,
取出内筒10,再次向桩孔4中灌注混凝土,使灌入的混凝土淹没并覆盖环状土层11,灌入的
混凝土凝固后又一次形成环状混凝土层12,循环重复步骤S500和步骤S600的步骤,直至填
充至与桩孔4平齐;
[0050] 环状土层11和环状混凝土层12在此步骤的施工下形成相互交替扣合的环台结构,使混凝土浇灌后形成的桩基2提升了稳定性;
[0051] 步骤S701:向基坑1中安装地基钢筋笼13,将地基钢筋笼13与各个桩基2的灌注钢筋笼6上侧焊接固定;
[0052] 地基钢筋笼13形状与各个桩基2的位置相对应,呈日字形结构;
[0053] 步骤S800:向基坑中浇筑混凝土;
[0054] 地基钢筋笼13与各个桩基2的灌注钢筋笼6上侧焊接固定,向基坑1中浇筑混凝土时地基钢筋笼13不会发生上浮和晃动,混凝土凝固后,形成地基。
[0055] 通过上述步骤的施工,能够使桩基2的环状混凝土层12与桩孔4的环状土层11之间形成相互交替扣合的环台结构,能够有效的解决桩基2容易发生下沉的问题,使桩基2提升
了稳定性而更加稳固。
[0056] 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
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
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