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嵌固的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395676.5

文献号 : CN11310698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梁尔斌丁正全薛峰王志康高洪吉张志伟郑凯靳德勇周鑫明刘小勇孙孝锋梁华华刘国龙

申请人 :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嵌固的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0:挖桩孔至下层建筑物,并通过护壁钢筋对桩孔进行加固;步骤S20:对下层建筑物的顶部的与桩孔对应的位置进行凿除,凿除深度为预设深度以露出下层建筑物的格栅钢架主筋,使护壁钢筋的底部伸入下层建筑物的凿除后的凹部内;步骤S30:将护壁钢筋与格栅钢架主筋焊接;步骤S40:将钢筋笼下入桩孔内;步骤S50:向桩孔内浇筑桩体混凝土以形成围护桩。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基坑的围护结构容易变形的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无嵌固的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0:挖桩孔(10)至下层建筑物(1),并通过护壁钢筋(20)对所述桩孔(10)进行加固;

步骤S20:对所述下层建筑物(1)的顶部的与所述桩孔(10)对应的位置进行凿除,凿除深度为预设深度以露出所述下层建筑物(1)的格栅钢架主筋(2),使所述护壁钢筋(20)的底部伸入所述下层建筑物(1)的凿除后的凹部内;

步骤S30:将所述护壁钢筋(20)与所述格栅钢架主筋(2)焊接;

步骤S40:将钢筋笼(50)下入所述桩孔(10)内,所述钢筋笼(50)包括竖向延伸的本体段(51)以及位于所述本体段(51)下方并向内水平弯折的弯折段(52);所述步骤S40还包括使所述弯折段(52)位于至少部分所述格栅钢架主筋(2)的下方;

步骤S50:向所述桩孔(10)内浇筑桩体混凝土以形成围护桩(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壁钢筋(20)采用多个水平环形钢筋(21)以及竖向钢筋(22)绑扎而成,所述步骤S30包括将所述竖向钢筋(22)的底部与所述格栅钢架主筋(2)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环形钢筋(21)包括多个第一水平环形钢筋(211)以及多个第二水平环形钢筋(212),所述第二水平环形钢筋(21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水平环形钢筋(211)的直径,所述第二水平环形钢筋(212)位于所述护壁钢筋(20)的底部,所述步骤S30还包括将所述第二水平环形钢筋(212)与所述格栅钢架主筋(2)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凿除深度为20cm;和/或,所述护壁钢筋(20)伸入所述凹部内的长度为1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包括:分次挖掘所述桩孔(10),每次挖孔的深度不大于1m直至所述桩孔(10)挖掘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结构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所述围护桩(40),每个所述围护桩(40)对应一个所述桩孔(10),所述桩孔(10)采用隔三挖一的跳桩施作原则进行挖掘,在向所述桩孔(10)内浇筑桩体混凝土并等待预设时间后再挖掘与该桩孔(10)相邻的桩孔(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

步骤S60:在所述围护结构的外侧的区域(3)采取地表深孔注浆加固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注浆孔(30)为垂直地面布置的多个,多个所述注浆孔(30)采用梅花形布置,相邻两个所述注浆孔(30)之间的间距在700mm至

900mm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注浆加固选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采用后退式注浆方式,注浆压力0.5~0.8MPa,扩散半径不小于0.5m,注浆加固后土体无侧限‑6抗压强度不小于0.5Mpa,渗透系数≤1.0×10 cm/s。

说明书 :

无嵌固的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嵌固的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明挖基坑之前一般采用在预挖的基坑周围铺设围护桩,待围护桩铺设完毕后对围护桩内所围区域进行挖掘。对于上述基坑来说,基坑的围护结构(即围护桩)不易变形,基坑挖掘效果好。
[0003] 但是对于基坑下方具有既有建筑物的情况而言,明挖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控制较难。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嵌固的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基坑的围护结构容易变形的问题。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嵌固的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0:挖桩孔至下层建筑物,并通过护壁钢筋对桩孔进行加固;步骤S20:对下层建筑物的顶部的与桩孔对应的位置进行凿除,凿除深度为预设深度以露出下层建筑物的格栅钢架主筋,使护壁钢筋的底部伸入下层建筑物的凿除后的凹部内;步骤S30:将护壁钢筋与格栅钢架主筋焊接;步骤S40:将钢筋笼下入桩孔内;步骤S50:向桩孔内浇筑桩体混凝土以形成围护桩。
[0006] 进一步地,护壁钢筋采用多个水平环形钢筋以及竖向钢筋绑扎而成,步骤S30包括将竖向钢筋的底部与格栅钢架主筋焊接。
[0007] 进一步地,水平环形钢筋包括多个第一水平环形钢筋以及多个第二水平环形钢筋,第二水平环形钢筋的直径大于第一水平环形钢筋的直径,第二水平环形钢筋位于护壁钢筋的底部,步骤S30还包括将第二水平环形钢筋与格栅钢架主筋焊接。
[0008] 进一步地,钢筋笼包括竖向延伸的本体段以及位于本体段下方并向内水平弯折的弯折段,步骤S40还包括使弯折段位于至少部分格栅钢架主筋的下方。
[0009] 进一步地,凿除深度为20cm;和/或,护壁钢筋伸入凹部内的长度为15cm。
[0010] 进一步地,步骤S10包括:分次挖掘桩孔,每次挖孔的深度不大于1m直至桩孔挖掘完成。
[0011] 进一步地,围护结构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围护桩,每个围护桩对应一个桩孔,桩孔采用隔三挖一的跳桩施作原则进行挖掘,在向桩孔内浇筑桩体混凝土并等待预设时间后再挖掘与该桩孔相邻的桩孔。
[0012] 进一步地,施工方法还包括:步骤S60:在围护结构的外侧的区域采取地表深孔注浆加固处理。
[0013] 进一步地,注浆孔为垂直地面布置的多个,多个注浆孔采用梅花形布置,相邻两个注浆孔之间的间距在700mm至900mm之间。
[0014] 进一步地,注浆加固选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采用后退式注浆方式,注浆压力0.5~0.8MPa,扩散半径不小于0.5m,注浆加固后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5Mpa,渗透系数‑6≤1.0×10 cm/s。
[0015]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护壁钢筋与格栅钢架主筋焊接,然后将钢筋笼下入桩孔内,最后向桩孔内浇筑桩体混凝土以形成围护桩。这样形成的围护桩能够与下层建筑物的顶部牢固的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围护桩不易变形,有效控制基坑变形。

附图说明

[0016]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 图1示出了采用本发明的无嵌固的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的实施例的基坑平面示意图;
[0018] 图2示出了图1的基坑端部的剖面示意图;
[0019] 图3示出了图1的基坑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图3示出了注浆加固的区域;
[0020] 图4示出了图3的基坑在注浆加固时的注浆孔布置的示意图;
[0021] 图5示出了图1的基坑的桩孔内的护壁钢筋与格栅钢架主筋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示出了图1的基坑的桩孔内的钢筋笼与格栅钢架主筋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以及[0023]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无嵌固的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0024]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5] 1、下层建筑物;2、格栅钢架主筋;3、区域;10、桩孔;20、护壁钢筋;21、水平环形钢筋;211、第一水平环形钢筋;212、第二水平环形钢筋;22、竖向钢筋;30、注浆孔;40、围护桩;50、钢筋笼;51、本体段;52、弯折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27] 如图1、图2、图5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无嵌固的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0:挖桩孔10至下层建筑物1,并通过护壁钢筋20对桩孔10进行加固;步骤S20:对下层建筑物1的顶部的与桩孔10对应的位置进行凿除,凿除深度为预设深度以露出下层建筑物1的格栅钢架主筋2,使护壁钢筋20的底部伸入下层建筑物1的凿除后的凹部内;步骤S30:将护壁钢筋20与格栅钢架主筋2焊接;步骤S40:将钢筋笼50下入桩孔10内;步骤S50:向桩孔10内浇筑桩体混凝土以形成围护桩40。
[0028]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护壁钢筋20与格栅钢架主筋2焊接,然后将钢筋笼50下入桩孔10内,最后向桩孔10内浇筑桩体混凝土以形成围护桩40。这样形成的围护桩40能够与下层建筑物1的顶部牢固的连接在一起,形成“吊脚桩”状态,充分利用下层建筑物1嵌固作用,从而使得围护桩40不易变形,有效控制基坑变形。
[0029]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护壁钢筋20采用多个水平环形钢筋21以及竖向钢筋22绑扎而成,步骤S30包括将竖向钢筋22的底部与格栅钢架主筋2焊接。上述结构使得护壁钢筋20的主要钢筋(竖向钢筋22)能够与格栅钢架主筋2焊接,保证围护桩40与下层建筑物1的顶部的嵌固效果,从而进一步使得围护桩40不易变形,有效控制基坑变形。
[0030]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水平环形钢筋21包括多个第一水平环形钢筋211以及多个第二水平环形钢筋212,第二水平环形钢筋212的直径大于第一水平环形钢筋211的直径,第二水平环形钢筋212位于护壁钢筋20的底部,步骤S30还包括将第二水平环形钢筋212与格栅钢架主筋2焊接。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护壁钢筋20与下层建筑物1的格栅钢架主筋2连接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围护桩40与下层建筑物1的顶部的嵌固效果,从而进一步使得围护桩40不易变形,有效控制基坑变形。
[0031] 本实施例利用护壁结构及桩底镶嵌作用,对“吊脚桩”桩底形成一定的嵌固效果。
[0032]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钢筋笼50包括竖向延伸的本体段51以及位于本体段51下方并向内水平弯折的弯折段52,步骤S40还包括使弯折段52位于至少部分格栅钢架主筋2的下方。当钢筋笼50具有向上移动的趋势时,弯折段52能够阻止钢筋笼50向上移动,以保证钢筋笼50的下端能够位于下层建筑物1的凿除后的凹部内,注浆后进一步提高围护桩40与下层建筑物1的顶部的嵌固效果,从而进一步使得围护桩40不易变形,有效控制基坑变形。
[0033] 在本实施例中,凿除深度为20cm。如果凿除深度过小,则护壁钢筋20与格栅钢架主筋2的焊接点较少,嵌固效果不理想;而如果凿除深度过大,则可能影响下层建筑物1本身的结构,对下层建筑物1造成负面影响。
[0034] 在本实施例中,护壁钢筋20伸入凹部内的长度为15cm。如果护壁钢筋20伸入凹部内的长度过小,则护壁钢筋20与格栅钢架主筋2的焊接点较少,嵌固效果不理想;如果护壁钢筋20伸入凹部内的长度过长,则增加施工时间,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
[0035]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0包括:分次挖掘桩孔10,每次挖孔的深度不大于1m直至桩孔10挖掘完成,上述步骤能够有效地保证桩孔10的质量,避免重复施工。
[0036]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围护结构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围护桩40,每个围护桩40对应一个桩孔10,桩孔10采用隔三挖一的跳桩施作原则进行挖掘,在向桩孔10内浇筑桩体混凝土并等待预设时间后再挖掘与该桩孔10相邻的桩孔10。人工挖孔桩按照“隔三挖一”跳桩施作原则,要求最小施工间距不得小于4.5m;当桩孔开挖完成并浇筑桩体混凝土24h后方可进行邻桩成孔施工。上述结构能够保证每个围护桩40的质量。
[0037]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还包括:步骤S60:在围护结构的外侧的区域3采取地表深孔注浆加固处理。上述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土体性能,提高桩后土体抗变形能力。优选地,注浆加固区域宽度3.0m,深度自地面下3.7m位置至下方车站初期支护。
[0038]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注浆孔30为垂直地面布置的多个,多个注浆孔30采用梅花形布置,相邻两个注浆孔30之间的间距在700mm至900mm之间。上述结构能够保证注浆效果,并提高注浆效率。
[0039] 在本实施例中,注浆加固选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采用后退式注浆方式,注浆压力0.5~0.8MPa,扩散半径不小于0.5m,注浆加固后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5Mpa,渗‑6透系数≤1.0×10 cm/s,上述结构能够保证注浆效果。
[0040]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部分注浆区临近既有车站及军事通道结构,需严格控制注浆压力,并做好实时监测,严防因压力太大造成浆液渗入既有结构内。
[004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