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装置及电子设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556511.1

文献号 : CN11311492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杨泽索小波

申请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公开一种拍摄装置,包括摄像头、第一弹性件、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和基板,摄像头、第一弹性件和基板沿摄像头光轴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弹性支撑件和第一安装部,摄像头设于第一安装部,第一连接部连接基板,弹性支撑件支撑并弹性连接于第一安装部和第一连接部之间,摄像头间隔设置于基板,第一驱动件设于摄像头或第一安装部,第二驱动件驱动连接第一驱动件,在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一驱动件运动的情况下,弹性支撑件进行弹性形变,摄像头随第一驱动件进行防抖移动,防抖移动方向与摄像头光轴方向相交,本申请的此种防抖方式适用于补偿距离偏差类型的抖动,尤其适用于微距拍摄和显微拍摄。

权利要求 :

1.一种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头(200)、第一弹性件(300)、第一驱动件(700)、第二驱动件(900)和基板(1100),所述摄像头(200)、所述第一弹性件(300)和所述基板(1100)沿所述摄像头(200)的光轴方向(Z)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弹性件(300)包括第一连接部(310)、弹性支撑件(320)和第一安装部(330),所述摄像头(200)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330),所述第一连接部(310)连接所述基板(1100),所述第一安装部(330)通过所述弹性支撑件(320)弹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310),所述摄像头(200)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300)间隔设置于所述基板(1100),所述第一驱动件(700)设于所述摄像头(200)或所述第一安装部(330),所述第二驱动件(900)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700),在所述第二驱动件(900)驱动所述第一驱动件(700)运动的情况下,所述弹性支撑件(320)可进行弹性形变,所述摄像头(200)可随所述第一驱动件(700)进行防抖移动,所述防抖移动方向与所述光轴方向(Z)相交;

所述弹性支撑件(3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321)、第二连接板(322)和第三连接板(323),所述第一连接板(321)沿所述光轴方向(Z)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322)沿第二方向(Y)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板(323)沿第一方向(X)设置,所述第一方向(X)、所述第二方向(Y)与所述光轴方向(Z)两两相交,所述弹性支撑件(32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32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310),所述弹性支撑件(320)通过所述第三连接板(323)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330),所述第一连接板(321)和所述第一连接部(310)的连接处形成可绕所述第二方向(Y)进行弹性弯曲形变的第一弹性折弯(350),所述第二连接板(322)和所述第三连接板(323)的连接处形成可绕所述光轴方向(Z)进行弹性弯曲形变的第二弹性折弯(360),所述防抖移动方向包括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所述防抖移动包括所述摄像头(200)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移动、以及所述摄像头(200)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322)和所述第三连接板(323)均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330)朝向所述摄像头(200)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板(322)和所述第三连接板(323)均绕所述摄像头(200)的周部进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310)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330)背离所述摄像头(200)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300)还包括围边(340),所述第一安装部(330)为载体板,所述围边(340)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330)朝向所述摄像头(200)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板(322)、所述第三连接板(323)和所述围边(340)围成围框,所述围框套设于所述摄像头(2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件(500)、第一载板(1000)和支撑凸缘(1010),所述第一载板(1000)设于所述基板(1100),所述支撑凸缘(1010)设于所述第一载板(1000)朝向摄像头(200)的一侧,所述第二弹性件(500)包括弹条(510)和基部(520),所述基部(520)设于所述摄像头(200)或所述第一安装部(330),所述基部(520)通过所述弹条(510)弹性连接所述支撑凸缘(1010),所述第二弹性件(500)与所述第一载板(1000)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件(900)驱动所述第一驱动件(700)运动的情况下,所述基部(520)可随所述摄像头(200)进行运动,所述弹条(510)可进行弹性形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条(510)包括第一连接条(511)和第二连接条(512),所述第一连接条(511)连接所述基部(520),所述第一连接条(511)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条(512)弹性连接所述支撑凸缘(1010),所述第一连接条(511)和第二连接条(512)的连接处为第三弹性折弯(5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弹性折弯(513)包括折弯段和连接段,所述折弯段具有第一弹性开口,所述连接段连接于所述折弯段,所述连接段对称设于所述第一弹性开口两侧,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条(511),另一个所述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条(51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条(5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弹条(510)设于所述基部(520)两相对侧,所述支撑凸缘(101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支撑凸缘(1010)的位置与所述弹条(510)的位置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700)和所述第二驱动件(900)中的一者为磁体,另一者为电磁线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700)为电磁线圈,所述第二驱动件(900)为磁体,所述电磁线圈包括第一线圈(710)和第二线圈(720),在所述第二驱动件(900)驱动所述第一线圈(710)运动的情况下,所述摄像头(200)可随所述第一线圈(710)向所述第一方向(X)移动,在所述第二驱动件(900)驱动所述第二线圈(720)运动的情况下,所述摄像头(200)可随所述第二线圈(720)向所述第二方向(Y)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7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线圈(710)沿所述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所述第二线圈(7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线圈(720)沿所述第二方向(Y)依次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200)和所述基板(1100)之间具有第一避让间隙,所述第二弹性件(500)、所述支撑凸缘(1010)和所述第一载板(1000)均设于所述第一避让间隙,所述第一安装部(330)至少部分设于第一避让间隙,所述基部(520)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330)背离所述摄像头(200)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500)和所述第一载板(1000)之间具有第二避让间隙,所述第一驱动件(700)和所述第二驱动件(900)均设于所述第二避让间隙,所述第二驱动件(900)设于所述第一载板(1000),所述第一驱动件(700)通过所述基部(520)连接所述摄像头(20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装置还包括第二载板(600),所述基部(520)设有贯通的中空区域,所述第二载板(600)设于所述中空区域,所述第一驱动件(700)通过所述第二载板(600)连接所述基部(520),所述第一驱动件(700)为电磁线圈,所述第二驱动件(900)为磁体,第一弹性件(300)、所述第二载板(600)和所述基板(1100)均为电路板,并且所述基板(1100)可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300)电连接所述第二载板(600)。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装置还包括补强板(400),所述补强板(400)设于第一避让间隙,所述补强板(400)位于所述基部(520)和所述第一安装部(330)之间,所述基部(520)通过所述补强板(400)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330),所述第二载板(600)连接所述补强板(400)。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装置还包括罩壳(100),所述罩壳(100)具有开口,所述第一载板(1000)封堵设置于所述开口,所述罩壳(100)和所述第一载板(1000)围成容纳腔,所述第一驱动件(700)、所述第二驱动件(900)、所述第二弹性件(500)均设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罩壳(100)背离所述开口的一侧设有通孔,所述摄像头(200)的第一部分设于所述容纳腔,所述摄像头(200)的第二部分可通过所述通孔伸出所述容纳腔外,所述基板(1100)设于所述第一载板(1000)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所述第一弹性件(300)部分设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弹性件(30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310)伸出于所述容纳腔外、并连接所述基板(1100)。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装置还包括传感器(800),所述传感器(800)设于所述第二避让间隙,第一驱动件(700)和所述传感器(800)均于所述第二载板(600)同侧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装置还包括马达(1200),所述马达(1200)设于所述容纳腔,所述马达(1200)套设于所述摄像头(200),所述摄像头(200)通过所述马达(1200)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330),所述马达(1200)可驱动所述摄像头(200)进行沿光轴方向(Z)的对焦运动。

1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装置。

说明书 :

拍摄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通讯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拍摄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拍摄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成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拍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用户的手抖等原因造成成像效果不佳,这样就需要为拍摄装置增加防抖部件,以补偿拍摄过程中的抖动。
[0003] 相关技术中的防抖方式为摄像头通过绕转轴的转动实现防抖,此种防抖方式适用于补偿角度偏差类型的抖动,对于距离偏差类型的抖动来说,通过转动实现防抖的效果不佳,尤其表现在微距拍摄和显微拍摄中。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拍摄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对于距离偏差类型的抖动防抖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5] 在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拍摄装置,包括摄像头、第一弹性件、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和基板,摄像头、第一弹性件和基板沿摄像头的光轴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弹性支撑件和第一安装部,摄像头设于第一安装部,第一连接部连接基板,第一安装部通过弹性支撑件弹性连接第一连接部,摄像头通过第一弹性件间隔设置于基板,第一驱动件设于摄像头或第一安装部,第二驱动件驱动连接第一驱动件,在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一驱动件运动的情况下,弹性支撑件可进行弹性形变,摄像头可随第一驱动件进行防抖移动,防抖移动方向与光轴方向相交。
[0006] 在另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拍摄装置。
[000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08] 本申请所公开的拍摄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弹性支撑件和第一安装部,并将摄像头设于第一安装部,第一连接部连接基板,弹性支撑件支撑设置于第一安装部和第一连接部之间,实现摄像头相对于基板的浮动设置,同时通过将第一驱动件设于摄像头或第一安装部,以及第二驱动件驱动连接第一驱动件,可在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一驱动件运动时,通过弹性支撑件的弹性变形实现摄像头的防抖移动,本申请的此种防抖方式适用于补偿距离偏差类型的抖动,尤其适用于微距拍摄和显微拍摄。

附图说明

[0009]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0] 图1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拍摄装置爆炸图;
[0011] 图2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拍摄装置俯视图;
[0012] 图3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图2的A‑A向剖视图;
[0013] 图4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图2的B‑B向剖视图;
[0014] 图5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二弹性件和第一载板组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 图6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摄像头和第一弹性件形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7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拍摄装置去除罩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8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拍摄装置的第一驱动件布局示意图;
[0018] 图9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弹性件结构示意图;
[0019] 图10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图9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0] 图11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二弹性件结构示意图。
[0021] 附图标记说明:
[0022] 100‑罩壳、200‑摄像头、
[0023] 300‑第一弹性件、
[0024] 310‑第一连接部、320‑弹性支撑件、321‑第一连接板、322‑第二连接板、323‑第三连接板、330‑第一安装部、340‑围边、350‑第一弹性折弯、360‑第二弹性折弯、[0025] 400‑补强板、
[0026] 500‑第二弹性件、
[0027] 510‑弹条、511‑第一连接条、512‑第二连接条、513‑第三弹性折弯、520‑基部、[0028] 600‑第二载板、
[0029] 700‑第一驱动件、
[0030] 710‑第一线圈、720‑第二线圈、
[0031] 800‑传感器、900‑第二驱动件、1000‑第一载板、1010‑支撑凸缘、1100‑基板、1200‑马达、
[0032] 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光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4] 如图1~图11所示,本申请公开一种拍摄装置,该拍摄装置可以是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智能设备的镜头模组,具体来说,拍摄装置可以包括摄像头200、第一弹性件300、第一驱动件700、第二驱动件900和基板1100。
[0035] 其中摄像头200用于实现拍摄成像,基板1100为本申请装置的承载基础,具体来说摄像头200、第一弹性件300和基板1100可以沿摄像头200的光轴方向Z依次设置。
[0036] 基板1100可以通过第一弹性件300连接摄像头200。第一弹性件300的设置有助于摄像头200实现防抖运动,以及在防抖运动结束时实现摄像头200的复位。具体来说,第一弹性件30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310、弹性支撑件320和第一安装部330。
[0037] 其中,摄像头200可以设于第一安装部330上,比如将第一安装部330制作成安装板结构,摄像头200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连接固定于安装板。
[0038] 第一连接部310用于连接基板1100,比如第一连接部310设置为连接板结构,第一连接部310和基板1100之间可以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实现连接。这样第一弹性件300和基板1100的连接更加牢固。
[0039] 利用弹性支撑件320受力时可弹性形变的特性,有助于实现摄像头200的防抖运动,以及结束防抖运动时摄像头200的复位。具体来说,弹性支撑件320可以支撑于第一安装部330和第一连接部310之间,第一安装部330通过弹性支撑件320弹性连接第一连接部310。比如弹性支撑件320可以设置为弹簧、弹性条等,并且第一安装部330、弹性支撑件320和第一连接部310可以沿光轴方向Z依次设置。
[0040] 同时,通过第一弹性件300的设置,摄像头200将间隔设置于基板1100。此种摄像头200浮动在基板1100上方的设置方式,即使用较小的驱动力,也能够驱动摄像头200出现运动,也就是说,第一弹性件300的设置,不仅能够保证摄像头200的有效防抖,而且能够在摄像头200进行防抖时,减小拍摄装置的整体功耗。
[0041] 第一驱动件700和第二驱动件900的相互配合,可以产生摄像头200进行防抖运动所需要的驱动力。具体来说,第一驱动件700和第二驱动件900构成的整体为防抖驱动机构,第二驱动件900驱动连接于第一驱动件700,比如防抖驱动机构为活塞机构、磁致伸缩材料为主体的伸缩机构等。其中第一驱动件700可以设于摄像头200上,以便防抖驱动机构直接驱动摄像头200进行防抖运动,第一驱动件700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安装部330上,以便防抖驱动机构间接驱动摄像头200进行防抖运动。
[0042]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上述防抖驱动机构的设置方式,所产生的驱动力将使摄像头200的防抖运动具体方式为移动,即摄像头200将进行防抖移动。下面介绍摄像头200防抖移动的原理:
[0043] 在拍摄过程中,如果用户出现手抖等异常情况,该异常数据将传递至拍摄装置内,拍摄装置迅速做出反馈。具体来说,此时第二驱动件900将驱动第一驱动件700进行运动,在此种情况下,摄像头200将随第一驱动件700进行防抖移动。防抖移动方向可以与光轴方向Z相交,以补偿用户手抖时摄像头200出现的距离偏差。
[0044] 同时,弹性支撑件320将随着摄像头200的防抖移动而进行弹性形变,具体为根据防抖驱动机构所给予的驱动力方向不同,使弹性支撑件320产生与驱动力方向适配的弹性形变,比如对于弹簧和弹条类结构的弹性支撑件320来说,此时将出现弯曲形变。
[0045] 在结束拍摄后,第一驱动件700和第二驱动件900将停止对摄像头200施加驱动力,此时弹性支撑件320的弹性形变将逐渐恢复,弹性支撑件320此时产生的弹性形变力将驱动摄像头200逐渐复位至初始位置。
[0046] 综上,第一驱动件700和第二驱动件900的设置,将给予摄像头200以驱动力,以实现摄像头200的防抖移动,从而保证拍摄过程中摄像头200的位置稳定;而第一弹性件300的设置,将实现摄像头200间隔设置于基板1100,此种浮动结构,既能够实现对摄像头200的稳定支撑,也能够减小第一驱动件700和第二驱动件900之间的产生的驱动力,从而降低拍摄装置拍摄过程中的总体功耗,还能够实现拍摄结束后摄像头200的复位,尤其适宜于微距拍摄和显微拍摄。
[0047] 对于第一弹性件300的具体结构来说,可以如图9和图10所示,将第一连接部310设置为连接板结构,以及将第一安装部330设置为载体板结构。同时,可以设置弹性支撑件3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321、第二连接板322和第三连接板323,其中第一连接板321沿光轴方向Z设置,第二连接板322沿第二方向Y设置,第三连接板323沿第一方向X设置。
[0048] 上述的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与光轴方向Z两两相交,以使第一弹性件300可以构成一个三维折弯板。
[0049] 弹性支撑件320通过第一连接板321连接第一连接部310,并且第一连接板321和第一连接部310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弹性折弯350。在受外力时,第一弹性折弯350可绕第二方向Y进行弹性弯曲形变,从而改变第一连接板321和第一连接部310之间的夹角大小。
[0050] 弹性支撑件320通过第三连接板323连接第一安装部330,并且第二连接板322和第三连接板323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弹性折弯360。在受外力时,第二弹性折弯360可绕光轴方向Z进行弹性弯曲形变,从而改变第二连接板322和第三连接板323之间的夹角大小。
[0051] 如上文所述,拍摄过程中,为实现摄像头200的防抖,第二驱动件900将驱动第一驱动件700运动。在此种情况下,第一安装部330可随摄像头200进行沿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的移动,以适应摄像头200的位置变化。
[0052] 在第一安装部330沿第一方向X运动的情况下,第一连接板321将相对于第一连接部310进行绕第二方向Y的偏摆,以使第一弹性折弯350进行弹性弯曲形变,和/或,第三连接板323将相对于第二连接板322进行绕光轴方向Z的偏摆,以使第二弹性折弯360进行弹性弯曲形变。
[0053] 而在第一安装部330沿第二方向Y运动的情况下,第三连接板323将相对于第二连接板322进行绕光轴方向Z的偏摆,以使第二弹性折弯360进行弹性弯曲形变。
[0054] 防抖移动方向包括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防抖移动包括摄像头200沿第一方向X的移动、以及摄像头200沿第二方向Y的移动。
[0055] 上述第一弹性件300的设计方式,可以使第一弹性件300沿特定方向进行形变,进而实现对摄像头200的防抖移动方向进行导向,防止摄像头200偏离运动轨迹,提高摄像头200防抖移动的精度,进一步的提高拍摄质量。
[0056] 更为具体的,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和光轴方向Z之间可以两两垂直,这样更易于对摄像头200的防抖移动进行控制。
[0057] 在弹性支撑件320的布局上,第二连接板322和第三连接板323可以均位于第一安装部330朝向摄像头200的一侧,第二连接板322和第三连接板323均绕摄像头200的周部进行设置。
[0058] 同时,第一连接部310位于第一安装部330背离摄像头200的一侧,这样第一连接板321的两相对端将分别位于第一安装部330朝向摄像头200的一侧、以及位于第一安装部330背离摄像头200的一侧。
[0059] 此种设置方式,第二连接板322、第三连接板323和摄像头200可实现共用同一堆叠高度,进而提高拍摄装置的集成度,减小拍摄装置所占用的体积。
[0060] 当然,第二连接板322和第三连接板323也可以均位于第一安装部330背离摄像头200的一侧,这里不再详述。
[0061] 在更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第一弹性件300还可以包括围边340。第一安装部330为载体板,围边340可以设于第一安装部330朝向摄像头200的一侧。第二连接板322、第三连接板323和围边340围成围框,围框套设于摄像头200,这样可以增加摄像头200与第一弹性件300之间的连接牢固性。
[0062] 更进一步的,第一安装部330为矩形载体板,围边340为“L”型的围板,并且可以沿第一安装部330的其中两相邻边缘进行设置,第二连接板322和第三连接板323所构成的整体可以沿第一安装部330的另外两相邻边缘进行设置,从而构成位于第一安装部330的矩形围框,实现对摄像头200的围绕。
[0063]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如图3~图5所示,拍摄装置还可以设置防抖支撑机构,以配合第一弹性件300进行使用。具体来说拍摄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弹性件500、第一载板1000和支撑凸缘1010,第二弹性件500、第一载板1000和支撑凸缘1010所构成的整体即为防抖支撑机构。
[0064] 其中第一载板1000为防抖支撑机构安装基础,第一载板1000设于基板1100,比如通过胶粘、焊接等方式实现相互连接固定。支撑凸缘1010可以实现对第二弹性件500的支撑,并使第二弹性件500和第一载板1000相互间隔,具体来说支撑凸缘1010可以设于第一载板1000朝向摄像头200的一侧,比如支撑凸缘1010和第一载板1000进行一体化设置形成整体结构,或者支撑凸缘1010和第一载板1000为分体结构,支撑凸缘1010可拆卸连接在第一载板1000上。
[0065] 如图11所示,第二弹性件500可以包括弹条510和基部520。基部520设于摄像头200或第一安装部330,比如基部520为镂空结构,并且套设在摄像头200或者第一安装部330上。同时,基部520通过弹条510弹性连接支撑凸缘1010,比如连接在支撑凸缘1010的周部,或者支撑凸缘1010背离第一载板1000的端面等处,从而实现第二弹性件500与第一载板1000间隔设置。
[0066] 可见此种设置方式,可以使第二弹性件500浮动在第一载板1000上,并能够通过弹条510的弹性形变,实现第二弹性件500相对于第一载板1000的移动。同时,第二弹性件500、第一载板1000和支撑凸缘1010所构成的防抖支撑机构,能够配合第一弹性件300进行使用,其原理如下:
[0067] 在拍摄过程中,第二驱动件900将驱动第一驱动件700运动,此种情况下,摄像头200可随第一驱动件700进行防抖移动,为适应摄像头200的位置变化,防抖支撑机构也将开始运动,具体为基部520可随摄像头200进行运动,弹条510可发生弹性形变,同时第一弹性件300也可跟随摄像头200的位置变化而弹性形变,具体为弹性支撑件320的弹性形变。
[0068] 拍摄结束后,弹条510和弹性支撑件320的弹性形变均将逐渐恢复,此恢复过程中,弹条510和弹性支撑件320均给予摄像头200以驱动力,并使摄像头200逐渐复位至预设位置。待回到预设位置后,第一弹性件300和防抖支撑机构将相互配合,以重新对摄像头200进行浮动支撑。
[0069] 综上,第二弹性件500、第一载板1000和支撑凸缘1010所构成的防抖支撑机构,配合第一弹性件300的使用,将对摄像头200起到更为稳定的支撑效果和更加有效的复位效果。
[0070] 对于弹条510的具体结构来说,可以设置为弹簧结构。本申请如图11所示,可以设置弹条510包括第一连接条511和第二连接条512。第一连接条511连接基部520,第一连接条511通过第二连接条512弹性连接支撑凸缘1010。具体来说,第一连接条511一端连接基部
520,第一连接条511另一端延伸至连接第二连接条512的一端,第二连接条512的另一端延伸至连接支撑凸缘1010。
[0071] 第一连接条511和第二连接条512的连接处为第三弹性折弯513,第三弹性折弯513可绕光轴方向Z进行弹性弯曲形变,以使第一连接条511和第二连接条512之间的夹角变化。
[0072] 摄像头200在进行防抖移动时,基部520将跟随摄像头200进行沿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的移动,此种情况下,第三弹性折弯513可进行弹性弯曲形变,使第二连接条512相对于第一连接条511进行偏摆,以适应基部520的位置变化,进而保证摄像头200的有效防抖。
[0073] 更为具体的,基部520外轮廓可设置为矩形,弹条510可以设置为“L”型折弯条,第一连接条511和第二连接条512分别为该“L”型折弯条的两侧边。“L”型折弯条沿基部520的外缘设置。
[0074] 如图11所示,对于第三弹性折弯513的具体结构来说,可以设置第三弹性折弯513包括折弯段和连接段。折弯段具有第一弹性开口,连接段连接于折弯段,连接段对称设于第一弹性开口两侧。其中一个连接段连接第一连接条511,另一个连接段连接第二连接条512。
[0075] 这样,当第三弹性折弯513发生弹性弯曲形变时,折弯段的曲率半径将进行变换,第一弹性开口的开口尺寸将随折弯段进行调整,进而使第一连接条511和第二连接条512的相对位置改变,此种设置可以使弹条510更易发生弹性形变,进一步降低拍摄防抖时的功耗。
[0076] 更进一步的,弹条51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弹条510设于基部520两相对侧。支撑凸缘1010的数量为两个,支撑凸缘1010的位置与弹条510的位置对应。
[0077] 两个弹条510构成的整体形成对基部520外轮廓的围绕。其中,两个第一连接条511可以沿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两个第二连接条512可以沿第二方向Y依次设置,此种设置方式能够使第二弹性件500更为牢固的设置在第一载板1000上,进而形成对摄像头200更为稳定的支撑效果,也更易使基部520随摄像头200进行防抖移动。
[0078]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如图2~图4所示,第一驱动件700和第二驱动件900中的一者为磁体,另一者为电磁线圈,比如第二驱动件900为电磁线圈,第一驱动件700为磁体,这样便以电磁驱动的方式实现摄像头200的防抖移动。
[0079] 如图8所示,本申请中将第一驱动件700设置为电磁线圈,第二驱动件900设置为磁体。同时设置电磁线圈包括第一线圈710和第二线圈720,这样可以对摄像头200产生更好的驱动效果,以使摄像头200能够沿所需的方向进行防抖移动。
[0080] 具体来说,在第二驱动件900驱动第一线圈710运动的情况下,摄像头200可随第一线圈710向第一方向X移动。而在第二驱动件900驱动第二线圈720运动的情况下,摄像头200可随第二线圈720向第二方向Y移动。
[0081] 更进一步的,第一线圈71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线圈710沿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从而使第二驱动件900和第一线圈710相互配合,以便产生足够的驱动力,以驱动摄像头200进行防抖移动。同理,第二线圈720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二线圈720沿第二方向Y依次设置。
[0082] 在更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请参考图3、图4和图7,如上文所述,基板1100通过第一弹性件300实现对摄像头200的支撑,并且使摄像头200浮动于基板1100上方,这样摄像头200和基板1100之间便具有第一避让间隙。第二弹性件500、第一载板1000和支撑凸缘1010所构成的防抖支撑机构可以设置在第一避让间隙中,以便充分利用第一避让间隙所预留的空间。
[0083] 同时,第一安装部330可以至少部分设于第一避让间隙,比如对于载体板结构的第一安装部330来说,可以整个设置在第一避让间隙中,并与摄像头200进行贴敷设置;而对于安装框结构的第一安装部330来说,其底板可以设置在第一避让间隙中、并与摄像头200贴敷,而其围框则位于第一避让间隙外,并对摄像头200进行围绕。
[0084] 而基部520可以设于第一安装部330背离摄像头200的一侧,比如粘贴在第一安装部330,以便进一步的减小对空间的占用。
[0085] 第一载板1000、支撑凸缘1010、第二弹性件500和摄像头200可以沿摄像头200光轴方向Z依次设置,这样第一载板1000、支撑凸缘1010、第二弹性件500所构成的防抖支撑机构,在和第一弹性件300在相互配合的作用下,不仅可实现对摄像头200提供稳定支撑和复位,还能够通过设置于第一避让间隙中来提高拍摄装置的空间利用率,从而提高设备集成度。
[0086] 对于第一驱动件700和第二驱动件900的设置位置来说,可以将摄像头200、第一驱动件700和第二驱动件900依次沿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依次设置,以提供摄像头200防抖所需的驱动力。本申请为进一步提高拍摄装置的空间利用率,将第一驱动件700、第二驱动件900均设于第二弹性件500和第一载板1000之间。
[0087] 具体来说,由于支撑凸缘1010的存在,第二弹性件500和第一载板1000之间将形成第二避让间隙。这样第一驱动件700和第二驱动件900便可以均设于第二避让间隙中,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胶水粘接等方式使第二驱动件900设于第一载板1000,同理,也可通过胶水粘接方式使第一驱动件700设于基部520背向摄像头200的一侧,进而使第一驱动件700通过基部520连接摄像头200。
[0088] 此种布局使第二驱动件900、第一驱动件700和沿摄像头200光轴方向Z依次设置,第二驱动件900给与第一驱动件700的驱动力,将依次经第二弹性件500和第一弹性件300传递至摄像头200,从而使摄像头200实现防抖,并且此过程中第二弹性件500和第一弹性件300也将随摄像头200的防抖移动而进行弹性形变。此种设置方式尤其适用于第二驱动件
900和第一驱动件700为磁体和电磁线圈的电磁驱动机构组合,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驱动机构,比如第二驱动件900和第一驱动件700构成的整体为摇杆机构,该摇杆机构通过摇杆摇摆的方式驱动摄像头200的防抖移动,此处不再详述。
[0089] 更进一步的,拍摄装置还包括第二载板600。基部520设有贯通的中空区域,第二载板600设于中空区域,第一驱动件700通过第二载板600连接基部520,第二载板600的设置可以加强基部520的整体结构强度,使其不易受外力产生形变,同时也作为安装基础,使第一驱动件700和第二弹性件500更为牢固的结合在一起。
[0090] 同时对于第一驱动件700为电磁线圈,第二驱动件900为磁体的情况来说,第一弹性件300、第二载板600和基板1100均可设置为电路板,并且基板1100可通过第一弹性件300电连接第二载板600,此种设置可使基板1100从外界获取的电能,一方面通过第一弹性件300传递至摄像头200,进而实现摄像头200的拍摄成像,另一方面通过第二载板600传递至第一驱动件700,从而使第一驱动件700和第二驱动件900之间产生电磁驱动力,以驱动摄像头200实现防抖移动,实现了相关部件的功能复用。
[0091] 更进一步的,如图1~图4所示,拍摄装置还可以包括补强板400。补强板400设于第一避让间隙。补强板400具有结构增强的作用,具体来说补强板400位于基部520和第一安装部330之间,基部520通过补强板400连接第一安装部330,第二载板600连接补强板400。这样,通过补强板400配合第二载板600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加固基部520,以防止其受力形变。
[0092] 补强板400可以是金属板,以便第二载板600通过补强板400实现与第一安装部330的导电。补强板400也可以设置为绝缘板,此种情况下,第二载板600上可以设置引脚片,该引脚片可穿过或者绕过补强板400与第一安装部330电连接,从而实现第二载板600和第一安装部330之间的导电。
[0093] 更为具体的,如图1~图4所示,拍摄装置还可以包括罩壳100。罩壳100可以为相关部件提供遮罩保护,以提高拍摄装置的使用寿命。具体来说,罩壳100可以具有开口,第一载板1000封堵设置于开口,罩壳100和第一载板1000围成容纳腔,第一驱动件700、第二驱动件900、第二弹性件500均设于容纳腔中。罩壳100背离开口的一侧可以设有通孔,对于伸缩镜头类的摄像头200来说,摄像头200的第一部分可以设于容纳腔,摄像头200的第二部分可通过通孔伸出容纳腔外,从而实现拍摄对焦。
[0094] 同时基板1100可以设于第一载板1000背离容纳腔的一侧,第一弹性件300部分设于容纳腔,第一弹性件300通过第一连接部310伸出于容纳腔外、并连接基板1100,以便实现与基板1100的电连接,进而实现为摄像头200和作为电磁线圈的第一驱动件700供电。
[0095] 更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拍摄装置还可以包括传感器800。传感器800可收集拍摄过程中由于抖动产生的误差数据,收集该误差数据后反馈给拍摄装置,并由拍摄装置内部的控制系统驱动摄像头200进行防抖移动,以实现对误差的补偿,此种设置可以提高摄像头200防抖移动的精度,更为有效的保证拍摄质量。具体来说,传感器800可以设于第二避让间隙,第一驱动件700和传感器800均于第二载板600同侧设置,以提高设备的空间利用率。
[0096] 更为具体的,第一线圈710和第二线圈720构成的整体形成围圈,传感器800可以设置在围圈中,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
[0097] 更进一步的,拍摄装置还可以包括马达1200。马达1200设于容纳腔,马达1200套设于摄像头200,摄像头200通过马达1200设于第一安装部330,马达1200可驱动摄像头200进行沿光轴方向Z的对焦运动,从而使摄像头200实现拍摄过程中的对焦。
[0098]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电子设备的具体种类。
[0099]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