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测绘的新型自动化多功能远程侦察车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472297.1

文献号 : CN11312011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于乐伟任程庆庄生可宋姿林张洁

申请人 : 张怡萍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测绘的新型自动化多功能远程侦察车,包括检测承载车、主控室、承载柱、综合检测头、避障机构、驱动电池组、无线充电机构及测绘主控电路,检测承载车上端面设操控腔、检测承载腔、动力腔,主控室操控腔内,承载柱下端面嵌于检测承载腔内,上端面与综合检测头连接,驱动电池组和无线充电机构嵌于动力腔内,驱动电池组与动力腔底部连接并与无线充电机构电气连接,无线充电机构位于驱动电池组上方,避障机构与检测承载车外侧面铰接,测绘主控电路嵌于主控室。本新型兼容性好,检测数据通讯能力强,系统运行持续性和稳定性好,可同时有效满足多种数据同步远程测绘作业的需要。

权利要求 :

1.一种基于测绘的新型自动化多功能远程侦察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测绘的新型自动化多功能远程侦察车包括检测承载车、主控室、承载柱、综合检测头、避障机构、驱动电池组、无线充电机构及测绘主控电路,其中所述检测承载车上端面设轴线与车身轴线垂直并相交分布的操控腔、检测承载腔、动力腔,操控腔、检测承载腔、动力腔沿检测承载车轴线从前至后均布,所述的主控室为与操控腔同轴分布的闭合腔体结构,嵌于操控腔内并通过升降驱动机构与操控腔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承载柱下端面嵌于检测承载腔内,与检测承载腔间通过升降驱动机构滑动连接,其上端面与综合检测头连接并同轴分布,承载柱、综合检测头间通过转台机构铰接,所述综合检测头检测作业轴线与水平面呈0°—180°夹角,所述驱动电池组和无线充电机构嵌于动力腔内,驱动电池组与动力腔底部连接并与无线充电机构电气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机构位于驱动电池组上方,并通过升降驱动机构与动力腔侧壁滑动连接,所述主控室、综合检测头及无线充电机构上端面与操控腔、检测承载腔、动力腔底部间间距为操控腔、检测承载腔、动力腔深度的0.5—10倍,所述避障机构至少四个,环绕检测承载车中心均布并通过转台机构与检测承载车外侧面铰接,且所述避障机构检测轴线与水平面呈0°—60°夹角,所述测绘主控电路嵌于主控室内,并分别与综合检测头、避障机构、驱动电池组、升降驱动机构及转台机构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测绘的新型自动化多功能远程侦察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主控室包括承载腔体、通讯天线、电磁屏蔽层、承载托盘、半导体制冷机构、散热风机及接线端子,其中所述承载腔体为轴向截面呈矩形的闭合腔体结构,所述电磁屏蔽层包覆在承载腔体内表面并与承载腔体内表面平行分布,所述承载托盘嵌于承载腔体内,与承载腔体同轴分布并与承载腔体侧壁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承载托盘为横断面呈“H”字形槽状结构,其槽底均布若干透孔,所述测绘主控电路嵌于承载托盘上端面的槽体内,所述半导体制冷机构嵌于承载托盘下端面的槽体内,且所述半导体制冷机构对应的承载腔体底部设散热口,所述散热风机与散热口轴线平行分布并与承载腔体内表面连接,所述通讯天线与承载腔体外表面通过转台机构铰接,并与承载腔体外表面呈0°—180°夹角,所述接线端子至少一个,嵌于承载腔体下端面,所述通讯天线、半导体制冷机构、散热风机及接线端子均与测绘主控电路电气连接,且测绘主控电路通过接线端子分别与综合检测头、避障机构、驱动电池组、升降驱动机构及转台机构电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测绘的新型自动化多功能远程侦察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综合检测头包括检测腔、承载架、隔板、重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GNSS卫星通讯测量装置、三维扫描仪、监控摄像头及激光测距仪,所述检测腔为轴向截面呈矩形的闭合腔体结构,所述重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位于检测腔内,并与检测腔底部连接,所述承载架为与检测腔同轴分布的框架结构,并嵌于检测腔内,所述三维扫描仪、监控摄像头及激光测距仪与承载架连接,并位于承载架上半部,其光轴相互平行分布,并与检测腔轴线垂直分布,所述三维扫描仪、监控摄像头及激光测距仪对应的检测腔前端面设检测窗口,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位于承载架下半部并与承载架连接,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对应的检测腔侧壁设若干环绕检测腔轴线均布的透孔,所述透孔沿斜向下方向分布,其轴线与检测腔轴线相交并呈30°—60°夹角,所述GNSS卫星通讯测量装置嵌于承载架内,并与承载架同轴分布并位于温湿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上方,所述隔板与检测腔同轴分布,与承载架连接并位于GNSS卫星通讯测量装置与温湿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之间位置,且隔板与隔板上的检测腔间构成密闭腔体结构;所述重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GNSS卫星通讯测量装置、三维扫描仪、监控摄像头及激光测距仪均与测绘主控电路电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测绘的新型自动化多功能远程侦察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检测腔上端面设与检测腔同轴分布的防护盖,所述防护盖直径为检测腔直径的至少

1.5倍,且防护盖外径与检测承载腔内径一致,防护盖外侧面与检测承载腔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检测窗口另设滤波防护玻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测绘的新型自动化多功能远程侦察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检测承载车包括车身、防护盖板、履带驱动机构、行走轮、太阳能发电板、可调悬挂、水平仪及基于FPGA芯片的驱动电路,所述车身左侧面及右侧面分别设一个履带驱动机构和至少两个行走轮,所述履带驱动机构包覆在车身侧表面外,且履带驱动机构外表面超出车身外表面至少5毫米,所述行走轮通过可调悬挂与车身侧表面铰接,且各行走轮沿车身轴线方向均布,行走轮下端面超出履带驱动机构下端面负10毫米至行走轮轮径的2/3,所述太阳能发电板嵌于车身上端面,并与车身上端面平行分布,所述防护盖板与车身上端面铰接,分别包覆在操控腔、检测承载腔、动力腔上端面,并与操控腔、检测承载腔、动力腔间构成密闭腔体结构,所述水平仪嵌于车身内并与车身同轴分布,所述基于FPGA芯片的驱动电路嵌于车身内,并分别与履带驱动机构、行走轮、太阳能发电板、可调悬挂、水平仪及测绘主控电路电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测绘的新型自动化多功能远程侦察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承载柱包括电动伸缩杆、底座、滑块、回转机构,所述滑块至少三个,环绕检测承载腔轴线均布,并通过升降驱动机构与检测承载腔底部连接,所述滑块外侧面与检测承载腔侧壁滑动连接,内侧面通过回转机构与底座滑动连接,所述底座与检测承载腔同轴分布,其上端面与电动伸缩杆下端面连接并同轴分布,所述电动伸缩杆上端面通过转台机构与综合检测头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测绘的新型自动化多功能远程侦察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避障机构为微波雷达、激光测距仪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转台机构为三维转台及二维转台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为电动伸缩杆、气动伸缩杆、液压伸缩杆、齿轮齿条机构及丝杠机构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测绘的新型自动化多功能远程侦察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测绘主控电路为基于FPGA芯片、DSP芯片及PID芯片中任意一种或几种共用的驱动电路,且所述测绘主控电路另设基于蓝牙模块、WIFI模块、Zigbee模块、GPRS模块、3G/4G/5G模块及RIDF射频模块中任意一种或几种共用的无线数据通讯模块。

说明书 :

一种基于测绘的新型自动化多功能远程侦察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绘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测绘的新型自动化多功能远程侦察车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进行室内外测量工作,将测绘设备与诸如遥控车辆平台、遥控船舶平台配合使用,成为了当前提高测绘作业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实际测绘工作中,尤其是野外复杂环境测绘作业中,当前所使用的测绘设备一方面往往自动化程度较低,需要测绘人员全程操控测绘设备进行测绘作业,在增加作业成本和劳动强度时,也极易因人为因素而导致测绘精度差和测绘作业稳定性差的缺陷;另一方面在测绘作业时,当前的测绘设备均不同程度存在环境适应能力差和测绘手段单一的缺陷,从而导致当前的测绘设备使用的灵活性、通用性差,且检测作业工作效率低下并极易因使用环境因素制约而无法有效满足测绘作业的需要,如专利申请号为“201820349008.2 ”的“一种履带式移动测绘机器人”、专利申请号为“201820349008.2 ”的“一种履带式移动测绘机器人”。
[0003] 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财务票据整理设备及其相应的整理方法,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测绘的新型自动化多功能远程侦察车,该新型模块化、集成化程度高、兼容性好,检测数据通讯能力强,系统运行持续性和稳定性好,续航能力强,可同时有效满足多种数据同步远程测绘作业的需要,并极大的提高了测绘作业的工作效率及精度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测绘作业的工作成本和劳动强度。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 一种基于测绘的新型自动化多功能远程侦察车,包括检测承载车、主控室、承载柱、综合检测头、避障机构、驱动电池组、无线充电机构及测绘主控电路,其中检测承载车上端面设轴线与车体轴线垂直并相交分布的操控腔、检测承载腔、动力腔,操控腔、检测承载腔、动力腔沿检测承载车轴线从前至后均布,主控室为与操控腔同轴分布的闭合腔体结构,嵌于操控腔内并通过升降驱动机构与操控腔侧壁滑动连接,承载柱下端面嵌于检测承载腔内,与检测承载腔间通过升降驱动机构滑动连接,其上端面与综合检测头连接并同轴分布,承载柱、综合检测头间通过转台机构铰接,综合检测头检测作业轴线与水平面呈0°—180°夹角,驱动电池组和无线充电机构嵌于动力腔内,驱动电池组与动力腔底部连接并与无线充电机构电气连接,无线充电机构位于驱动电池组上方,并通过升降驱动机构与动力腔侧壁滑动连接,主控室、综合检测头及无线充电机构上端面与操控腔、检测承载腔、动力腔底部间间距为操控腔、检测承载腔、动力腔深度的0.5—10倍,避障机构至少四个,环绕检测承载车中心均布并通过转台机构与检测承载车外侧面铰接,避障机构检测轴线与水平面呈0°—60°夹角,测绘主控电路嵌于主控室内,并分别与综合检测头、避障机构、驱动电池组、升降驱动机构及转台机构电气连接。
[0007]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控室包括承载腔体、通讯天线、电磁屏蔽层、承载托盘、半导体制冷机构、散热风机及接线端子,其中所述承载腔体为轴向截面呈矩形的闭合腔体结构,所述电磁屏蔽层包覆在承载腔体内表面并与承载腔体内表面平行分布,所述承载托盘嵌于承载腔体内,与承载腔体同轴分布并与承载腔体侧壁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承载托盘为横断面呈“H”字形槽装结构,其槽底均布若干透孔,所述测绘主控电路嵌于承载托盘上端面的槽体内,所述半导体制冷机构嵌于承载托盘下端面的槽体内,且所述半导体制冷机构对应的承载腔体底部设散热口,所述散热风机与散热口同轴分布并与承载腔体内表面连接,所述通讯天线与承载腔体外表面通过转台机构铰接,并与承载腔体外表面呈0°—180°夹角,所述接线端子至少一个,嵌于承载腔体下端面,所述通讯天线、半导体制冷机构、散热风机及接线端子均与测绘主控电路电气连接,且测绘主控电路通过接线端子分别与综合检测头、避障机构、驱动电池组、升降驱动机构及转台机构电气连接。
[0008] 进一步的,所述的综合检测头包括检测腔、承载架、隔板、重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温度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GNSS卫星通讯测量装置、三维扫描仪、监控摄像头及激光测距仪,所述检测腔为轴向截面呈矩形的闭合腔体结构,所述重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位于检测腔内,并与检测腔底部连接,所述承载架为与检测腔同轴分布的框架结构,并嵌于检测腔内,所述三维扫描仪、监控摄像头及激光测距仪与承载架连接,并位于承载架上半部,其光轴相互平行分布,并与检测腔轴线垂直分布,所述三维扫描仪、监控摄像头及激光测距仪对应的检测腔前端面设检测窗口,所述温度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位于承载架下半部并与承载架连接,所述温度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对应的检测腔侧壁设若干环绕检测腔轴线均布的透孔,所述透孔沿斜向下方向分布,其轴线与与检测腔轴线相交并呈30°—60°夹角,所述GNSS卫星通讯测量装置嵌于承载架内,并与承载架同轴分布并位于温度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上方,所述隔板与检测腔同轴分布,与承载架连接并位于GNSS卫星通讯测量装置与温度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之间位置,且隔板与隔板上上的检测腔间构成密闭腔体结构;所述重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温度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GNSS卫星通讯测量装置、三维扫描仪、监控摄像头及激光测距仪均与测绘主控电路电气连接。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的检测腔上端面设与检测腔同轴分布的防护盖,所述防护盖直径为检测腔直径的至少1.5倍,且防护盖外径与检测承载腔内径一致,防护盖外侧面与检测承载腔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检测窗口另设滤波防护玻片。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的检测承载车包括车身、防护盖板、履带驱动机构、行走轮、太阳能发电板、可调悬挂、水平仪及基于FPGA芯片为基础的驱动电路,所述车身左侧面及有侧面分别与一个履带驱动机构和至少两个行走轮,所述履带驱动机构包覆在车身侧表面外,且履带驱动机构外表面超出车身外表面至少5毫米,所述行走轮通过可调悬挂与车身侧表面铰接,且各行走轮沿车身轴线方向均布,行走轮下端面超出履带驱动机构下端面‑10毫米至行走轮轮径的2/3,所述太阳能发电板嵌于车身上端面,并与车身上端面平行分布,所述防护盖板与车身上端面铰接,分别包覆在操控腔、检测承载腔、动力腔上端面,并与操控腔、检测承载腔、动力腔间构成密闭腔体结构,所述水平仪嵌于车体内并与车体同轴分布,所述基于FPGA芯片为基础的驱动电路嵌于车身内,并分别与履带驱动机构、行走轮、太阳能发电板、可调悬挂、水平仪及测绘主控电路电气连接。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柱包括电动伸缩杆、底座、滑块、回转机构机构,所述滑块至少三个,环绕检测承载腔轴线均布,并通过升降驱动机构与检测承载腔底部连接,所述滑块外侧面与检测承载腔侧壁滑动连接,内侧面通过回转机构机构与底座滑动连接,所述底座与检测承载腔同轴分布,其上端面与电动伸缩杆下端面连接并同轴分布,所述电动伸缩杆上端面通过转台机构与综合检测头铰接。
[0012] 进一步的,所述的避障机构为微波雷达、激光测距仪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转台机构为三维转台及二维转台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为电动伸缩杆、气动伸缩杆、液压伸缩杆、齿轮齿条机构及丝杠机构中的任意一种。
[0013] 进一步的,所述的测绘主控电路为基于FPGA芯片、DSP芯片及PID芯片中任意一种或几种共用基础的驱动电路,且所述测绘主控电路另设基于蓝牙模块、WIFI模块、Zigbee模块、GPRS模块、3G/4G/5G模块及RIDF射频模块中任意一种或几种共用为基础的的无线数据通讯模块。
[0014] 本新型模块化、集成化程度高、兼容性好,检测数据通讯能力强,系统运行持续性和稳定性好,续航能力强,可同时有效满足多种数据同步远程测绘作业的需要,并极大的提高了测绘作业的工作效率及精度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测绘作业的工作成本和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16] 图1为本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检测承载车车身横断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主控室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综合检测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1] 如图1‑4所示,一种基于测绘的新型自动化多功能远程侦察车,包括检测承载车1、主控室2、承载柱3、综合检测头4、避障机构5、驱动电池组6、无线充电机构7测绘主控电路8其中检测承载车1端面设轴线与车体轴线垂直并相交分布的操控腔101、检测承载腔102、动力腔103,操控腔101、检测承载腔102、动力腔103沿检测承载车1轴线从前至后均布,主控室2为与操控腔101同轴分布的闭合腔体结构,嵌于操控腔101内并通过升降驱动机构9与操控腔101侧壁滑动连接,承载柱3下端面嵌于检测承载腔102内,与检测承载腔102间通过升降驱动机构9滑动连接,其上端面与综合检测头4连接并同轴分布,承载柱3、综合检测头4间通过转台机构10铰接,综合检测头4检测作业轴线与水平面呈0°—180°夹角,驱动电池组6和无线充电机构7嵌于动力腔103内,驱动电池组6与动力腔103底部连接并与无线充电机构7电气连接,无线充电机构7位于驱动电池组6上方,并通过升降驱动机构9与动力腔103侧壁滑动连接,主控室2、综合检测头4及无线充电机构7上端面与操控腔101、检测承载腔102、动力腔103底部间间距为操控腔101、检测承载腔102、动力腔103深度的0.5—10倍,避障机构5至少四个,环绕检测承载车1中心均布并通过转台机构10与检测承载车1外侧面铰接,避障机构5检测轴线与水平面呈0°—60°夹角,测绘主控电路8嵌于主控室2内,并分别与综合检测头4、避障机构5、驱动电池组6、升降驱动机构9及转台机构10电气连接。
[0022]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主控室2包括承载腔体21、通讯天线22、电磁屏蔽层23、承载托盘24、半导体制冷机构25、散热风机26及接线端子27,其中所述承载腔体21为轴向截面呈矩形的闭合腔体结构,所述电磁屏蔽层23包覆在承载腔体21内表面并与承载腔体21内表面平行分布,所述承载托盘24嵌于承载腔体21内,与承载腔体21同轴分布并与承载腔体21侧壁通过滑槽28滑动连接,承载托盘24为横断面呈“H”字形槽装结构,其槽底均布若干透孔29,所述测绘主控电路8嵌于承载托盘24上端面的槽体内,所述半导体制冷机构25嵌于承载托盘24下端面的槽体内,且所述半导体制冷机构25对应的承载腔体21底部设散热口20,所述散热风机26与散热口20同轴分布并与承载腔体21内表面连接,所述通讯天线22与承载腔体21外表面通过转台机构10铰接,并与承载腔体21外表面呈0°—180°夹角,所述接线端子27至少一个,嵌于承载腔体21下端面,所述通讯天线22、半导体制冷机构25、散热风机26及接线端子27均与测绘主控电路8电气连接,且测绘主控电路8通过接线端子27分别与综合检测头4、避障机构5、驱动电池组6、升降驱动机构9及转台机构10电气连接。
[0023] 重点说明的,所述的综合检测头4包括检测腔41、承载架42、隔板43、重力传感器44、加速度传感器45、温度度传感器46、空气质量传感器47、GNSS卫星通讯测量装置48、三维扫描仪49、监控摄像头401及激光测距仪402,所述检测腔41为轴向截面呈矩形的闭合腔体结构,所述重力传感器44、加速度传感器45位于检测腔41内,并与检测腔41底部连接,所述承载架42为与检测腔41同轴分布的框架结构,并嵌于检测腔41内,所述三维扫描仪49、监控摄像头401及激光测距仪402与承载架42连接,并位于承载架42上半部,其光轴相互平行分布,并与检测腔41轴线垂直分布,所述三维扫描仪49、监控摄像头401及激光测距仪402对应的检测腔41前端面设检测窗口403,所述温度度传感器46、空气质量传感器47位于承载架42下半部并与承载架42连接,所述温度度传感器46、空气质量传感器47对应的检测腔41侧壁设若干环绕检测腔41轴线均布的透孔29,所述透孔29沿斜向下方向分布,其轴线与与检测腔41轴线相交并呈30°—60°夹角,所述GNSS卫星通讯测量48装置嵌于承载架内,并与承载架42同轴分布并位于温度度传感器46、空气质量传感器47上方,所述隔板43与检测腔41同轴分布,与承载架42连接并位于GNSS卫星通讯测量装置48与温度度传感器46、空气质量传感器47之间位置,且隔板43与隔板43上上的检测腔41间构成密闭腔体结构;所述重力传感器44、加速度传感器45、温度度传感器46、空气质量传感器47、GNSS卫星通讯测量装置48、三维扫描仪49、监控摄像头401及激光测距仪402均与测绘主控电路8电气连接。
[0024]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的检测腔41上端面设与检测腔41同轴分布的防护盖,所述防护盖404直径为检测腔41直径的至少1.5倍,且防护盖404外径与检测承载腔102内径一致,防护盖404外侧面与检测承载腔102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检测窗口403另设滤波防护玻片405。
[0025] 需要说明的,所述的检测承载车1包括车身111、防护盖板112、履带驱动机构113、行走轮114、太阳能发电板115、可调悬挂116、水平仪117及基于FPGA芯片为基础的驱动电路118,所述车身111左侧面及有侧面分别与一个履带驱动机构113和至少两个行走轮114,所述履带驱动机构113包覆在车身111侧表面外,且履带驱动机构113外表面超出车身111外表面至少5毫米,所述行走轮114通过可调悬挂116与车身111侧表面铰接,且各行走轮114沿车身111轴线方向均布,行走轮114下端面超出履带驱动机构113下端面‑10毫米至行走轮114轮径的2/3,所述太阳能发电板115嵌于车身111上端面,并与车身111上端面平行分布,所述防护盖板112与车身111上端面铰接,分别包覆在操控腔101、检测承载腔102、动力腔103上端面,并与操控腔101、检测承载腔102、动力腔103间构成密闭腔体结构,所述水平仪117嵌于车体111内并与车体111同轴分布,所述基于FPGA芯片为基础的驱动电路118嵌于车身111内,并分别与履带驱动机构113、行走轮114、太阳能发电板115、可调悬挂116、水平仪117及测绘主控电路8电气连接。
[0026] 同时,所述车身111为密闭腔体结构,其总浮力为车身111最大承载质量的至少1.5倍,车身111底部均布若干与车身111底部垂直分布的导流板119。
[0027] 值得注意的,所述的承载柱3包括电动伸缩杆31、底座32、滑块33、回转机构机构34,所述滑块33至少三个,环绕检测承载腔102轴线均布,并通过升降驱动机构9与检测承载腔102底部连接,所述滑块33外侧面与检测承载腔102侧壁滑动连接,内侧面通过回转机构机构34与底座32滑动连接,所述底座32与检测承载腔102同轴分布,其上端面与电动伸缩杆
31下端面连接并同轴分布,所述电动伸缩杆31上端面通过转台机构10与综合检测头4铰接。
[0028]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的避障机构5为微波雷达、激光测距仪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转台机构10为三维转台及二维转台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升降驱动机构9为电动伸缩杆、气动伸缩杆、液压伸缩杆、齿轮齿条机构及丝杠机构中的任意一种。
[0029]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测绘主控电路8为基于FPGA芯片、DSP芯片及PID芯片中任意一种或几种共用基础的人工智能电路系统,且所述测绘主控电路另设基于蓝牙模块、WIFI模块、Zigbee模块、GPRS模块、3G/4G/5G模块及RIDF射频模块中任意一种或几种共用为基础的的无线数据通讯模块。
[0030]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测绘主控电路8采用树莓派电路模块。
[0031]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对构成本新型的检测承载车、主控室、承载柱、综合检测头、避障机构、驱动电池组、无线充电机构及测绘主控电路进行组装作业,然后通过无线充电机构对驱动电池组进行充电,最后将测绘主控电路与外部的远程操控终端建立数据连接,即可完成系统预制。
[0032] 在进行测绘作业时,将组装后的本新型运送至指定的工作位置,然后通过外部的远程操控终端对本新型进行远程操控测绘作业,在测绘作业时,由检测承载车根据规划的测绘路线运行,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升降驱动机构和承载柱调整综合检测头的工作高度和综合检测头检测轴与水平面的夹角,从而满足测绘作业的需要,并在检测过程中通过避障机构对行进路径进行检测,克服地形对检测作业造成的影响;同时另可通过升降驱动机构调整主控室的工作位置,从而在满足测绘作业的同时另有效实现对远程通讯信号进行增强的目的。
[0033] 在测绘作业中,通过重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对测绘位置地形起伏及测绘速度进行检测;通过温度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对测绘环境的空气质量和环境温度计湿度参数;通过三维扫描仪、监控摄像头及激光测距仪对测绘现场进行视频数据采集、三维扫描识别及测距作业;通过GNSS卫星通讯测量装置进行卫星测量定位的同时,另利用GPS‑RTK技术技术提高卫星测量作业的精度。
[0034] 同时,在测量作业中,一方面通过车身的浮力系数,有效满足本新型实现陆地及水面运行作业的需要,同时通过履带驱动机构、行走轮、可调悬挂实现对行进地形的适应能力,提高检测作业的通过性;另一方面通过防护盖板对车身上的操控腔、检测承载腔、动力腔进行密封防护,从而达到对主控室、承载柱、综合检测头、驱动电池组、无线充电机构及测绘主控电路进行保护作业的目的。
[0035] 与此同时,本新型在运行中,一方面可通过太阳能发电板对本新型进行同步充电作业,提高本新型续航能力和连续运行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无线充电机构实现非接触式充电,提高充电作业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0036] 除此之外,本新型在测绘作业时,通过检测承载车的水平仪和综合检测头的重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配合运行,实现对本新型运行时倾斜角度检测,并根据检测倾斜角度对综合检测头的工作位置进行检测调整,确保综合检测头检测作业运行的稳定性。
[0037] 本新型模块化、集成化程度高、兼容性好,检测数据通讯能力强,系统运行持续性和稳定性好,续航能力强,可同时有效满足多种数据同步远程测绘作业的需要,并极大的提高了测绘作业的工作效率及精度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测绘作业的工作成本和劳动强度。
[0038]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