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腔正畸用间接粘接导板及制造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519404.1

文献号 : CN11314350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永达姜英奇于学保张宝祥王振强陈桂廖赞杨阳

申请人 : 有研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涉及牙齿矫正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口腔正畸用间接粘接导板及制造方法,导板包括包裹托槽并与牙齿形状相适配的分层包裹组件,所述的分层包裹组件上开设置有多个便于托槽牵引钩露出的牵引钩预留孔。本申请具有分层包裹组件包裹住托槽,其辅助托槽定位在牙面上,托槽的牵引钩通过牵引钩预留孔露出分层包裹组件,从而使牵引钩不会影响分层包裹组件辅助托槽定位,能够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托槽粘接的速度,提升托槽粘接的准确性的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口腔正畸用间接粘接导板,辅助多个托槽(1)定位,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裹托槽(1)并与牙齿形状相适配的分层包裹组件(2),所述的分层包裹组件(2)上设置有多个便于托槽(1)牵引钩露出的牵引钩预留孔(213);

所述的分层包裹组件(2)包括柔性的内软膜层(21)和外硬壳层(22),所述的内软膜层(21)靠近托槽(1)的侧面上开设多个放置托槽(1)的容纳槽(211),相邻的两个容纳槽(211)之间的内软膜层(21)的侧面与牙面相接触,所述的外硬壳层(22)包裹在内软膜层(21)远离托槽(1)的侧面上且形状与内软膜层匹配;

所述的内软膜层(21)部分包裹托槽(1),内软膜层(21)的颊侧全包裹托槽(1),内软膜层(21)的舌侧包裹至牙齿舌面1/2处;

所述的分层包裹组件(2)靠近托槽(1)的侧面上开设有容纳托槽(1)与牙面之间的粘结剂的多个沟槽(212),所述的沟槽(212)呈V形靠近托槽(1)的底板位置。

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腔正畸用间接粘接导板的制造方法,其步骤为:S100、获取患者牙齿三维模型数据;

S200、根据三维模型数据设计托槽定位方案;

S300、根据三维模型数据及托槽定位方案计算得出内软膜层与外硬壳层,并将其3D打印成型;

S400、成型后,组装内软膜层与外硬壳层为间接粘接导板:打印完成后对打印件进行后处理,使用98%纯度酒精清洗打印件20min,取出在自然风下吹干打印件表面的水分,放入光固化箱在60°条件下后固化20min,取出使用支撑去除钳剪断支撑,去除基座,然后将支撑点从外硬壳层与内软膜层表面完全去除,将内软膜层与对应的外硬壳层嵌套组装为间接粘接导板。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口腔正畸用间接粘接导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0中对患者牙齿进行扫描,依次扫描牙合面、舌侧面和颊侧面,获取牙齿的三维模型数据。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口腔正畸用间接粘接导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0包括:

S210、将患者牙齿的三维模型导入计算机中,并对牙齿的三维模型进行修复;

S220、采用FA点法、高度法和边缘嵴平齐法定位托槽在牙齿上的位置。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口腔正畸用间接粘接导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00包括:

S310、将托槽与牙齿模型合并,封闭槽沟;

S320、创建内软膜层与外硬壳层的三维模型文件;

S330、分别对内软膜层与外硬壳层的三维模型进行3D打印。

说明书 :

一种口腔正畸用间接粘接导板及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牙齿矫正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口腔正畸用间接粘接导板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托槽(bracket)是固定矫治技术的重要部件,用粘结剂直接粘接于牙冠表面,弓丝通过托槽而对牙施以各种类型的矫治力。
[0003] 目前的托槽定位粘接方式主要为直接粘接,医护人员将托槽逐个粘接至牙面,粘接速度慢且粘接准确性不高。
[0004] 有些机构也会采用粘接导板辅助托槽在牙齿上的定位,但是相关技术中的粘接导板采用手工制作,在石膏模型上粘接托槽后压制膜片再对膜片手工修剪,形成粘接导板,整
个制作过程误差大,成本高,造成粘接导板的制造效率低下,且手工制作的粘接导板设计程
度低,导致使用率低,以上原因造成粘接导板的普及程度低。
[0005]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粘接导板采用手工制作,整个制作过程误差大,成本高,造成粘接导板的制造效率低下,且手工制作的粘接导板设计程度低,导致使用
率低。

发明内容

[0006] 为了解决粘接导板采用手工制作,整个制作过程误差大,成本高,造成粘接导板的制造效率低下,且手工制作的粘接导板设计程度低,导致使用率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
口腔正畸用间接粘接导板。
[0007]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口腔正畸用间接粘接导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 一种口腔正畸用间接粘接导板,辅助多个托槽定位,包括包裹托槽并与牙齿形状相适配的分层包裹组件,所述的分层包裹组件上开设置有多个便于托槽牵引钩露出的牵引
钩预留孔。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层包裹组件包裹住托槽,其辅助托槽定位在牙面上,托槽的牵引钩通过牵引钩预留孔露出分层包裹组件,从而使牵引钩不会影响分层包裹组件辅
助托槽定位,能够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托槽粘接的速度,提升托槽粘接的准确性。
[0010] 可选的,所述的分层包裹组件包括柔性的内软膜层和外硬壳层,所述的内软膜层靠近托槽的侧面上开设多个放置托槽的容纳槽,相邻的两个容纳槽之间的内软膜层的侧面
与牙面相接触,所述的外硬壳层包裹在内软膜层远离托槽的侧面上。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内软膜层可以使外硬壳层顺利拆除,同时保证托槽不会发生位移,外硬壳层对内软膜层具有支撑作用,保证托槽定位的准确性。
[0012] 可选的,所述的分层包裹组件靠近托槽的侧面上开设有容纳托槽与牙面之间的粘结剂的多个沟槽,所述的沟槽呈V形靠近托槽的底板位置。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托槽与牙面粘接时,挤压出的多余的粘结剂会流入沟槽,防止粘结剂流向内软膜层的其他区域,保证了内软膜层能够顺利的拆除。
[0014] 可选的,所述的内软膜层部分包裹托槽。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软膜层仅包裹托槽的下部,不包裹靠近牙龈的牙面,降低了医护人员在托槽上涂抹粘结剂时将粘接剂涂抹在内软膜层上的情况,同时也能够保证
托槽在导板内部安装的稳定性。
[0016]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口腔正畸用间接粘接导板的制造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7] 一种口腔正畸用间接粘接导板的制造方法,其步骤为:
[0018] S100、获取患者牙齿三维模型数据;
[0019] S200、根据三维模型数据设计托槽定位方案;
[0020] S300、根据三维模型数据及托槽定位方案计算得出内软膜层与外硬壳层,并将其3D打印成型;
[0021] S400、成型后,组装内软膜层与外硬壳层为间接粘接导板。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硬壳层与内软膜层均使用3D打印技术直接制造而成,减少了制作过程产生的误差,提高了托槽定位的准确性,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提高了间接
粘接导板的制造效率,有助于间接粘接导板临床普及使用。
[0023] 可选的,步骤S100中对患者牙齿进行扫描,依次扫描牙合面、舌侧面和颊侧面,获取牙齿的三维模型数据。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扫描患者的牙齿,全面获取牙齿的数据,保证在后续的托槽定位、内软膜层与外硬壳层打印成型的工作过程中,减少误差,保证间接粘接导板的质
量。
[0025] 可选的,步骤S200包括:
[0026] S210、将患者牙齿的三维模型导入计算机中,并对牙齿的三维模型进行修复;
[0027] S220、采用FA点法、高度法和边缘嵴平齐法定位托槽在牙齿上的位置。
[002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多个方位确定托槽在牙面上的位置,提高了托槽定位的准确性,保证了托槽与牙面的安装位置。
[0029] 可选的,步骤S300包括:
[0030] S310、将托槽与牙齿模型合并,封闭槽沟;
[0031] S320、创建内软膜层与外硬壳层的三维模型文件;
[0032] S330、分别对内软膜层与外硬壳层的三维模型进行3D打印。
[003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硬壳层与内软膜层均使用3D打印技术直接制造而成,减少了制作过程产生的误差,提高托槽定位的准确性,保证了间接粘接导板的质量。
[0034]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35] 1、本申请的分层包裹组件包裹住托槽,其辅助托槽定位在牙面上,托槽的牵引钩通过牵引钩预留孔露出分层包裹组件,从而使牵引钩不会影响分层包裹组件辅助托槽定
位,能够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托槽粘接的速度,提升托槽粘接的准确性;
[0036] 2、本申请的外硬壳层与内软膜层均使用3D打印技术直接制造而成,减少了制作过程产生的误差,提高了托槽定位的准确性,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提高了间接粘接导板的制
造效率,有助于间接粘接导板临床普及使用。

附图说明

[0037] 图1是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2是本申请与牙齿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3是本申请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0040] 附图标记说明:1、托槽,2、分层包裹组件,21、内软膜层,211、容纳槽,212、沟槽,213、牵引钩预留孔,22、外硬壳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2]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口腔正畸用间接粘接导板。
[0043]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口腔正畸用间接粘接导板,可以放置多个托槽1,辅助托槽1定位,导板包括分层包裹组件2,分层包裹组件2包括采用柔性透明树脂材料制成的内软膜层
21,在内软膜层21远离托槽1的侧面上包裹有采用硬性透明材料制成的外硬壳层22,内软膜
层21的形状与牙齿形状相适配,外硬壳层22的形状与内软膜层21靠近外硬壳层22的侧面的
形状相适配。
[0044] 分层包裹组件2靠近托槽1的侧面上开设多个容纳槽211,托槽1位于容纳槽211内,同时由于内软膜层21为柔性透明树脂材料制成的,其与托槽1之间产生摩擦力,增加了托槽
1安装的稳固性。
[0045] 相邻的两个容纳槽211之间的内软膜层21的侧面与牙面相接触,内软膜层21靠近托槽1的侧面上开设有多个V形的沟槽212,一个托槽1对应两个沟槽212,两个沟槽212上下
设置,沟槽212的深度为1mm,沟槽212靠近容纳槽211,其开口方向朝向托槽1与牙面的连接
部位,托槽1粘接在牙面上时,多余的粘结剂会被挤压出托槽1与牙面的连接部位,挤压出的
粘结剂流入沟槽212内,避免粘结剂流向牙面与内软膜层21的侧面,防止牙面与内软膜层21
粘连。
[0046] 在分层包裹组件2上设置有多个牵引钩预留孔213,当托槽1置于容纳槽211内时,托槽1上的牵引钩穿过牵引钩预留孔213,露出内软膜层21。
[0047] 内软膜层21部分包裹托槽1,内软膜层21的颊侧全包裹托槽1,不包裹托槽1靠近牙龈的牙面部分;内软膜层21的的舌侧包裹至牙齿舌面1/2处,方便医护人员在托槽上涂抹树
脂粘结剂时,不会涂抹在内软膜层21上,使外硬壳层22易于向牙合方向拆除。
[0048] 外硬壳层22部分包裹内软膜层21,外硬壳层22的长度等于内软膜层21的长度。
[0049] 导板可以分段设计,前牙1号牙至3号牙切分为一组、后牙4号牙‑7号牙切分为一组,分段设计能够更好地保证托槽定位粘接准确性,导板分段切割处均设计为圆角结构,可
以减少导板划伤患者口内软组织的可能性。
[0050]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口腔正畸用间接粘接导板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将多个托槽1与牙齿粘接时,首先将内软膜层21与外硬壳层22进行安装,再将多个托槽1放置在容纳槽
211内,在托槽1上涂抹粘结剂,然后将导板与牙齿进行安装,使托槽1与牙面粘接,多余的粘
结剂流出并流入沟槽212内,待托槽1与牙面间的粘结剂固化后,再依次拆除外硬壳层22和
内软膜层21,并对流入沟槽212内的粘结剂进行处理,即可完成导板辅助托槽1与牙齿间粘
接固定的工作。
[0051] 参照图3,一种口腔正畸用间接粘接导板的制造方法,其步骤为:
[0052] S100、获取患者牙齿三维模型数据:
[0053] 使用口内3D扫描仪或齿科桌面3D扫描仪扫描患者牙齿,扫描完成后将上下颌模型以3D模型文件格式导出:
[0054] 计算机连接扫描仪,新建患者信息,点击扫描,从牙列的最后一颗开始扫描,先扫描牙合面,一直到前牙,再向另一侧扫描一直到最后一颗牙齿;牙合面扫描完成后转向舌侧
扫描,沿着最后一颗牙齿的舌侧面向前扫描,直到对侧最后一颗牙齿的舌侧面;舌侧扫描完
成后转向颊侧扫描,沿着最后一颗牙齿的颊侧面向前扫描,直到对侧最后一颗牙齿的颊侧
面;扫描完成后导出患者牙齿模型为三维模型文件。
[0055] S200、根据三维模型数据设计托槽定位方案:
[0056] S210、将患者牙齿的三维模型导入计算机中,并对牙齿的三维模型进行修复:
[0057] 将牙齿三维模型导入齿科CAD软件后进行修复操作,填补三维模型上的孔洞、面片重叠、石膏模型的气泡等;
[0058] 确定坐标系以确定牙齿的视图方向,进行牙列的分割,使用曲线分割指令将牙齿与牙龈分离,标注牙齿牙位号;
[0059] 确定牙齿的临床冠长轴,其中“临床冠”指牙龈健康的替牙晚期和恒牙列肉眼见到的牙冠。其中牙齿的临床冠长轴位于牙冠唇(颊)面中部,由龈方至牙合方,牙冠最凸的部
分;
[0060] S220、采用FA点法、高度法和边缘嵴平齐法定位托槽在牙齿上的位置:
[0061] FA点法(临床冠中心法):“临床冠中心”指临床冠长轴与牙冠水平线的交点,位于牙冠高度的一半处,定位时将托槽槽沟、颊面管的中心点与临床冠中心相重合,托槽垂直标
志线与临床冠长轴相重合,托槽翼上标志点位于牙齿的远中龈方;
[0062] 高度法:根据牙齿大小选择合适的托槽定位高度确定托槽槽沟的中心位置,托槽垂直标志线与临床冠长轴重合,托槽翼上标志点位于牙齿的远中龈方,针对每一个病例首
先分别测量其前牙临床冠中心的高度值,再与各组别的前牙数据进行对比,选择与测量数
据最接近的组别数据进行托槽定位,标出临床冠长轴,根据前牙临床冠平均长度确定前牙
定位高度,依据托槽定位表中的数据定位其他牙齿高度;
[0063] 边缘嵴平齐法:后牙边缘嵴是不受牙齿萌出程度及磨耗影响的稳定解剖标志,将其排列在一个平面上有助于稳定后牙咬合关系的建立。使用边缘嵴定位法的步骤:标出临
床冠长轴,标出后牙的近远中边缘嵴连线,标出第一磨牙的临床冠中心点以确定第一磨牙
托槽的位置,测量第一磨牙托槽位置与边缘嵴连线的距离,在其他后牙上划出与其边缘嵴
连线相同距离的平行线,此平行线即为后牙托槽粘接的位置,以尖牙托槽比第一前磨牙高
0.5mm来确定尖牙的托槽高度,继而确定切牙的托槽高度。
[0064] S300、根据三维模型数据及托槽定位方案计算得出内软膜层与外硬壳层,并将其3D打印成型:
[0065] 步骤S300包括:
[0066] S310、将托槽与牙齿模型合并,封闭槽沟:
[0067] 打开已完成托槽定位方案设计需制作间接粘接导板的患者病例,将托槽与牙模合并为一个零件,封闭槽沟;
[0068] S320、创建内软膜层与外硬壳层的三维模型文件:
[0069] 创建内软膜层,厚度选择1mm,不移除倒凹,不使用偏移,颊侧定义线位于托槽龈方贴近托槽主体的位置,切牙舌侧定义线位于牙齿高度一半处;
[0070] 内软膜层添加ID标签,标签类型选择integrated,文本深度选择‑0.5,字体高度选择3.5;
[0071] 创建外硬壳层,不移除倒凹、不使用偏移,颊侧定义线位于托槽包裹上部不高于托槽主体的位置,舌侧定义线位置沿内软膜层边缘;
[0072] 将制作完成的内软膜层与外硬壳层导出为三维模型文件;
[0073] 按照前后牙区将导板分为三段,切割倒角2mm、各段之间预留1mm间隙;切割完成后壳体转零件、重命名零件、导出所有零件以备3D打印;
[0074] S330、分别对内软膜层与外硬壳层的三维模型进行3D打印:
[0075] 将设计完成的外硬壳层与内软膜层分别导入模型排版切片软件,外硬壳层材料选用硬性透明树脂材料、内软膜层选用软性透明树脂材料,外硬壳层与内软膜层均牙合面向
下排版,打印支撑点密度选择0.7,支撑点大小选择0.4mm,支撑高度选择3.5mm,基底厚度选
择1.5mm将,外硬壳层与内软膜层分别上传至相应的打印机进行3D打印。
[0076] S400、成型后,组装内软膜层与外硬壳层为间接粘接导板:
[0077] 打印完成后对打印件进行后处理,使用98%纯度酒精清洗打印件20min,取出在自然风下吹干打印件表面的水分,放入光固化箱在60°条件下后固化20min,取出使用支撑去
除钳剪断支撑,去除基座,然后将支撑点从外硬壳层与内软膜层表面完全去除,将内软膜层
与对应的外硬壳层嵌套组装为间接粘接导板。
[0078] 导板的临床使用:
[0079] 在托槽底面龈方二分之一处涂抹适量树脂粘结剂,并铺平,刮除托槽底面四周溢出树脂粘结剂,确保导板上无残留;将导板以45度角倾斜放在牙冠上,在牙合侧按压导板,
使托槽底板与牙面完全贴合;
[0080] 检查托槽/颊面管位置,自龈方做光固化处理(较常规光固化时间增加10s);均匀撬动导板外硬壳层,使外硬壳层向牙合方脱位;从舌侧轻轻撕下内软膜层,使内软膜层向
唇/颊侧脱位;导板移除后从牙合方做二次光固化(较常规光固化时间增加10s);托槽粘接
完成。
[0081]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