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篮状菌菌株TF-04及其应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143650.1

文献号 : CN11315100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姜道宏阿克力木·阿巴斯付艳苹程家森谢甲涛

申请人 : 华中农业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篮状菌菌株TF‑04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黄篮状菌Talaromycesflavus菌株TF‑04,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21078。本发明提供的黄篮状菌菌株TF‑04对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的菌丝和菌核具有极强的寄生致腐作用,可在稻田土中致腐水稻纹枯病菌的菌核。同时,本发明提供的黄篮状菌菌株TF‑04能够增强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促进植物的生长。

权利要求 :

1.一种黄篮状菌(Talaromycesflavus)菌株TF‑04,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TF‑04的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21078。

2.权利要求1所述黄篮状菌菌株TF‑04的孢子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孢子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孢子液由所述黄篮状菌菌株TF‑04经PDA培养基培养获得。

5 8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孢子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孢子液的浓度为10 ‑10 孢子/mL。

5.一种生物肥料/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菌株TF‑04或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孢子液。

6.权利要求1所述菌株TF‑04、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孢子液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肥料/药剂在防治水稻纹枯病和/或促进植物生长中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的方式为种子处理、根部处理和土壤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说明书 :

一种黄篮状菌菌株TF‑04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黄篮状菌菌株TF‑04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世界人口数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水稻产量的需求也不断提高。而耕地面积的减少以及水稻病害的猖獗,威胁着水稻的生产安全。在这些病害中,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水稻纹枯病(Rice sheathblight)是水稻上的第二大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现如今,对于这种病害,最常用的控制方法是喷施化学农药。但由于化学防治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等问题,迫切的寻求一种绿色安全、经济高效的防治方法。而利用各种生防因子进行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是一种极佳的选择。
[0003] 黄篮状菌(Talaromycesflavus)是一种主要的重寄生真菌,对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等多种病原菌产生的菌核有重寄生作用,可以抑制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白腐小核菌(Sclerotium cepivorum)等菌丝的生长。通过对病原菌的抑制或寄生作用可以用于防治番茄、马铃薯枯萎病和黄萎病、向日葵菌核病、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甜菜猝倒病等。此外一些菌株可以通过溶磷作用促进植物生长。目前还没有黄篮状菌菌株防治水稻纹枯病、促进水稻健康生长的相关记载。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篮状菌菌株TF‑04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黄篮状菌菌株TF‑04能够增强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促进植物的生长。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篮状菌(Talaromycesflavus)菌株TF‑04,所述菌株TF‑04的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21078。
[0007] 优选的,所述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边缘整齐,绒状,菌丝茂盛致密,菌落边缘为黄色颗粒状子囊果,中心部分淡粉红色至黄褐色;分生孢子梗单轮帚状分支,分生孢子椭圆形,子囊果球形或近球形,子囊孢子椭圆形。
[0008] 优选的,所述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28℃,最适pH为4‑5。
[0009] 优选的,所述菌株的ITS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0010]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黄篮状菌菌株TF‑04的孢子液。
[0011] 优选的,所述孢子液由所述黄篮状菌菌株TF‑04经PDA培养基培养获得。
[0012] 优选的,所述孢子液的浓度为105‑108孢子/mL。
[001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生物肥料/药剂,包括所述菌株TF‑04或所述的孢子液。
[0014]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菌株TF‑04、所述的孢子液或所述的生物肥料/药剂在防治水稻纹枯病和/或促进植物生长中的应用。
[0015] 优选的,所述应用的方式为种子处理、根部处理和土壤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001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篮状菌菌株TF‑04,对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的菌丝和菌核具有极强的寄生致腐作用,可在稻田土中致腐水稻纹枯病菌的菌核,能够增强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促进水稻的健康生长。
[0017] 生物保藏说明
[0018] 本发明所述的黄篮状菌菌株TF‑04,分类命名:黄篮状菌TF‑04,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 M 2021078,保藏日期2021年1月15日,保藏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利用水稻纹枯病菌菌株WH‑1诱捕本发明菌株TF‑04所形成的菌落;
[0020] 图2为本发明菌株TF‑04的菌落形态;其中,A为菌落;B为孢子梗;C和D为孢子形态;
[0021] 图3为本发明TF‑04菌株寄生水稻纹枯病菌菌株WH‑1的菌丝效果图;
[0022] 图4为本发明TF‑04菌株寄生水稻纹枯病菌菌株WH‑1菌株的菌核效果图;其中,A为TF‑04对菌核的寄生致腐效果图;B为21天后TF‑04对WH‑1菌核的腐烂指数;
[0023] 图5为TF‑04菌株菌丝处理水稻种子对水稻的促生作用;其中,A为灭菌土,B为未灭菌土;黑色为灭菌土,灰色为未灭菌土;C为TF‑04对地上部分长的影响;D为TF‑04对根长的影响;E为TF‑04对地上部分鲜重的影响;F为TF‑04对根鲜重的影响;G为TF‑04对地上部分干重的影响;H为TF‑04对根干重的影响;
[0024] 图6为不同浓度TF‑04孢子液种子处理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图;
[0025] 图7为温室条件下107孢子/mL孢子液浸种6h处理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效果图;其中,A为TF‑04孢子液对水稻生长的促进效果图;B为对地上部分长的影响;C为对根长的影响;D为对地上部分鲜重的影响;E为地上部分干重的影响;F为对根鲜重的影响;G为对根干重的影响;
[0026] 图8为温室条件下107孢子/mL孢子液蘸根6h处理对水稻生长的促进效果图;其中,A为对水稻生长的促进效果图;B为对地上部分长的影响;C为对根长的影响;D为对地上部分鲜重的影响;E为地上部分干重的影响;F为对根鲜重的影响;G为对根干重的影响;
[0027] 图9为107孢子/mL的孢子液浸种处理对水稻的株高和分蘖数影响图;其中,A为对水稻株高的影响;B为对水稻分蘖数的影响;
[0028] 图10为107孢子/mL的孢子液浸种处理对水稻植株的生长的影响;
[0029] 图11为活体接种水稻纹枯病菌方法示意图;
[0030] 图12为温室条件下菌株TF‑04和水稻纹枯病菌接种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图;其中,A为对水稻株高的影响;B为对水稻鲜重的影响;C为对水稻干重的影响;D为对总分蘖数的影响;E为对有效分蘖数的影响;F为对水稻穗长的影响;
[0031] 图13为温室条件下TF‑04菌株种子处理对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影响效果图;其中A、B、C为对水稻植株的影响;D为对病情指数的影响;
[0032] 图14为室外条件下TF‑04菌株种子处理和水稻纹枯病菌接种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图;其中,A为对水稻株高的影响;B为对水稻鲜重的影响;C为对水稻干重的影响;D为对总分蘖数的影响;E为对有效分蘖数的影响;F为对水稻穗长的影响;G为对产量的影响;H为对千粒重的影响;
[0033] 图15为室外条件下TF‑04菌株种子处理对水稻对纹枯病抗性的影响效果图;其中,A、B、C、D为对水稻植株的影响效果;E为对病情指数的影响;
[0034] 图16为室外条件下TF‑04菌株蘸根处理对水稻对纹枯病抗性的影响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篮状菌(Talaromycesflavus)菌株TF‑04,所述菌株TF‑04的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21078。
[0036] 本发明所述的黄篮状菌菌株TF‑04分离自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校园水稻田0‑15cm表层土壤,使用的水稻品种为黄花占。本发明所述菌株TF‑04于2021年1月15日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0037] 本发明所述菌株的形态特征为:PDA培养基上,菌落边缘整齐,绒状菌丝茂盛致密。菌落边缘为黄色颗粒状子囊果,中心部分淡粉红色至黄褐色。分生孢子梗单轮帚状分支,分生孢子椭圆形,子囊果球形、近球形,子囊孢子椭圆形。
[0038] 本发明通过分子鉴定TF‑04菌株是黄篮状菌。本发明对所述分子鉴定的方法和过程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常规菌种鉴定方法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分子鉴定过程优选如下:
[0039] 1.菌丝的培养、收集
[0040] 将菌株TF‑04接种在铺有玻璃纸的PDA平板上,28℃培养1d后刮取菌丝。
[0041] 2.采用CTAB法提取菌株DNA
[0042] 称取0.2g菌丝在液氮中研磨成粉末,转入1mL 65℃预热的抽提缓冲液(0.01M Tris‑HCL,pH8.0;2%CTAB,W/V;1.4M NaCl,121℃灭菌30min),65℃温育5‑8min,每2min颠倒混匀;加入等体积的苯酚/氯仿(1/1),振荡器上充分混匀,12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再抽提一次;12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加入0.1倍体积的3M醋酸钠溶液和0.6倍体积的异丙醇轻轻混匀,‑20℃静置沉淀30min,12000r/min离心15min,弃上清,将沉淀用70﹪乙醇洗两遍,置37℃温箱干燥后,加入适量20μL TE溶解,‑20℃保存。
[0043] 3.PCR扩增
[0044] 分别以表1中的ITS1/ITS4、BT2a/BT2b、CMD5/CMD6和5F/7CR为引物,上述DNA为模板,对菌株TF‑04的ITS、β‑tubulin基因(BenA)、钙调蛋白基因(CaM)和RNA聚合酶基因(RPB2)序列进行PCR扩增。
[0045] 表1引物序列
[0046]
[0047] 反应体系为25μL,包括:ddH2O 19.8μL,10mM含MgCl2的10×buffer 2.5μL,2.5mM dNTP 0.5μL,10μΜ的上游引物0.5μL,10μΜ的下游引物0.5μL,Taq酶1U(5U/uL),DNA模板(50ng/μL)1μL。
[0048] ITS、BenA和CaM片段的反应程序为:94℃3min;94℃40s,55℃45s,72℃1min,循环35次;72℃1min延伸,4℃下保存。
[0049] RPB2的反应程序为:94℃3min;94℃40s,50℃45s,72℃1min,循环35次;72℃1min延伸,4℃下保存。
[0050] PCR产物用回收试剂盒回收并连接到pMD18‑T(购自TaKaRa公司,中国大连)上进行序列测定,测序后ITS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BenA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CaM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和RPB2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http://blast.ncbi.nlm.nih.gov)中已知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并进行进化分析,发现TF‑04菌株与黄篮状菌(Talaromycesflavus)聚为一支。
[0051] 本发明的黄篮状菌菌株TF‑04可以利用PDA培养基,在24‑28℃的温度,pH为4‑5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005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黄篮状菌菌株TF‑04的孢子液。本发明中,所述孢子液由所述黄篮状菌菌株TF‑04经培养基培养获得。所述培养基优选为PDA培养基。本发明中,所述孢子5 8 7
液的浓度优选为10‑10孢子/mL,更优选为10孢子/mL。
[005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生物肥料/药剂,所述生物肥料/药剂包括上述菌株TF‑04或上述孢子液。
[0054]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菌株TF‑04、所述的孢子液或所述的生物肥料/药剂在防治水稻纹枯病和/或促进植物生长中的应用。本发明中,所述应用的方式优选为种子处理、根部处理和土壤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0055]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0056] 实施例1
[0057] 菌株的分离
[0058] 1、水稻纹枯病菌菌株WH‑1菌核的制备:水稻纹枯病菌菌株WH‑1分离自湖北省武汉市,属于AG‑1A。胡萝卜切块,装入三角瓶,121℃高压蒸汽灭菌30min。菌株WH‑1在PDA培养基上(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0g,补充蒸馏水至1000mL,调pH至7.0,121℃高压蒸汽灭菌30min)活化3天后,接种于灭菌的胡萝卜培养基,28℃培养15天,然后收集形成的菌核,水洗、晾干。
[0059] 2、TF‑04菌株的诱捕:将水稻纹枯病菌菌株WH‑1的菌核15粒用尼龙袋包裹,埋在9×11cm的苗钵中,罐内装有100g稻田土,上覆盖2cm土层。保持土壤含水量为50%。28℃培养4周后,将苗钵中的土壤铺在消毒的托盘上,用镊子取出菌核。菌核先用75%乙醇消毒3min,再用1%次氯酸钠消毒1min,然后用无菌水冲洗5次。将菌核放置在无菌培养皿内保湿的滤纸上28℃培养一周,得到真菌菌落如附图1所示。将真菌菌落进一步培养在新鲜PDA培养基上进行单孢纯化,获得真菌菌株TF‑04。TF‑04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培养,观察其菌落、孢子梗及孢子形态如附图2所示。得到的真菌菌株TF‑04采用PDA斜面4℃保存或于25%甘油(V/V)中‑20℃保存。
[0060] 由附图1‑2可知,TF‑04菌株在PDA上培养7天,菌落边缘整齐,绒状菌丝茂盛致密。菌落边缘为黄色颗粒状子囊果,中心部分淡粉红色至黄褐色。分生孢子梗单轮帚状分支,分生孢子椭圆形,子囊果球形、近球形,子囊孢子椭圆形。
[0061] 实施例2
[0062] TF‑04菌株寄生水稻纹枯病菌菌株WH‑1的菌丝和菌核
[0063] 1、TF‑04菌株寄生水稻纹枯病菌菌株WH‑1的菌丝
[0064] 自活化的TF‑04菌株和水稻纹枯病菌菌株WH‑1的菌落边缘,用6mm的打孔器打取菌丝块,将二者接种在铺有玻璃纸的PDA平板上,之间相距4cm,28℃培养,对峙培养48h后进行显微观察,得到附图3。
[0065] 由附图3可以看出,两个菌落接触后,TF‑04菌株的菌丝缠绕菌株WH‑1的菌丝生长,破坏其结构的完整性,导致原生质体渗漏、菌丝空瘪;继续生长,菌株TF‑04覆盖菌株WH‑1的菌落并在其菌落上形成大量的孢子。
[0066] 2、TF‑04菌株寄生水稻纹枯病菌菌株WH‑1的菌核
[0067] 菌株TF‑04孢子液的制备:菌株TF‑04在PDA培养基中28℃培养14d。以无菌水冲洗菌落表面,以两层无菌的擦镜纸过滤除去残留的菌丝片段,血球计数板计数,制备浓度为6
10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
[0068] 菌核腐烂程度分级如下:
[0069] 0级,菌核坚硬,表面无TF‑04的菌丝;
[0070] 1级,菌核坚硬,部分表面覆盖TF‑04的菌丝;
[0071] 2级,菌核坚硬,表面全部覆盖TF‑04的菌丝;
[0072] 3级,菌核部分腐烂,表面全部覆盖TF‑04的菌丝,可见子囊果;
[0073] 4级,整个菌核腐烂,着生大量的子囊果。
[0074] 菌核腐烂指数=Σ(菌核数×腐烂代表数值)/(菌核数总和×腐烂4级代表数值)×100
[0075] 1)在灭菌沙中对WH‑1菌核的寄生:将制备的WH‑1菌核在TF‑04的孢子悬浮液中浸泡30min,然后菌核1/3埋入装有灭菌细沙的培养皿中,每皿沙盘放菌核15粒,设3个重复,以无菌水处理的菌核为对照,28℃保湿培养21d。记录TF‑04对菌核的寄生致腐作用,得到附图4。
[0076] 由附图4可以看出,本发明的TF‑04菌株对WH‑1菌核均有极强的寄生能力,21天后对WH‑1菌核的腐烂指数均达到了87.7。
[0077] 2)在稻田土壤中对WH‑1菌核的寄生:采集稻田土壤一份经121℃灭菌90min,一份不灭菌。将稻田灭菌和不灭菌的土壤分别装入苗盆(9×11cm),100g/盆,保持土壤相对湿度6
75%。将制备的WH‑1菌核在TF‑04的10孢子悬浮液中浸泡30min。然后菌核埋入各土壤中
2cm深,15粒菌核/盆,每处理设3个重复,以无菌水处理的菌核为对照,20℃、24℃、28℃和32℃培养28d。记录TF‑04对菌核的寄生致腐作用,结果见表2。
[0078] 表2 TF‑04菌株在灭菌和未灭菌的土壤中对WH‑1菌株菌核的寄生
[0079]
[0080] A=灭菌土壤,NA=未灭菌土壤。P<0.05
[0081] 可以看出,所有的供试温度下,无论是在灭菌的土壤中还是未灭菌的土壤中,TF‑04菌株都可以有效寄生水稻纹枯病菌的菌核,28℃灭菌的土壤中寄生效果最为显著。
[0082] 3)不同浓度的TF‑04的孢子悬浮液对WH‑1菌核的寄生:将稻田土壤分别装入苗盆(9×11cm),100g/盆,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5%。将制备的WH‑1菌核在TF‑04的孢子悬浮液中4 6 8
浸泡30min,孢子悬浮液浓度分别设置为10孢子/mL、10 孢子/mL和10孢子/mL。然后菌核埋入各土壤中2cm深,15粒菌核/盆,每处理设3个重复,以无菌水处理的菌核为对照,28℃培养
14d和28d。记录TF‑04对菌核的寄生致腐作用,结果见表3。
[0083] 表3 TF‑04菌株不同浓度的孢子液对WH‑1菌株菌核的寄生
[0084]
[0085] 可以看出,106孢子/mL和108孢子/mL的孢子液在28天均能有效寄生纹枯病菌的菌核,使腐烂指数分别达到88.3和93.1。
[0086] 结果表明,本发明的黄篮状菌菌株TF‑04对水稻纹枯病菌菌株WH‑1的菌丝和菌核均具有强烈的寄生致腐作用,可以在稻田土等不同环境中致腐水稻纹枯病菌的菌核,进而防治水稻纹枯病。
[0087] 实施例3
[0088] TF‑04菌株促进水稻生长
[0089] 稻田土壤取自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校园水稻田0‑15cm表层土壤。使用的水稻品种为黄花粘。
[0090] 1.生长箱条件下菌株TF‑04对水稻生长的促进作用
[0091] 将活化的TF‑04菌株5个菌丝块接种在含有100mL PDB的500mL三角瓶中,180r/min 28℃振荡培养7d。水稻(黄花粘)种子吸水12h,75%乙醇表面消毒1min,4%NaOCL表面消毒
15min,无菌水清洗6次。然后放置在培养皿(15cm)中,添加10mL TF‑04菌株的培养液,28℃黑暗处理2h、4h或6h,以PDB培养基为对照。处理的种子吹干表面的水分,在无菌的培养皿中萌发,5天后播种于盛有灭菌和不灭菌的稻田土的苗盆(9×11cm)中,10株/盆,每处理4盆。
16h光照/8h黑暗条件下28℃培养。21天后,统计植株地上部分长、鲜重和根长、鲜重。将水稻苗地上部分和根于60℃烘干5天至恒重,称量干重。结果见附图5。
[0092] 根据附图5可以看出,利用本发明TF‑04菌株菌丝对水稻的种子进行处理可以显著促进水稻地上部分长和根长,其中6h处理效果最为显著。
[0093] 2.温室条件下菌株TF‑04对水稻生长的促进作用
[0094] 将活化的TF‑04菌株接种在PDA培养基中28℃培养14天,制备浓度分别为104孢子/5 6 7
mL、10孢子/mL、10孢子/mL和10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
[0095] (1)种子处理。表面消毒的水稻种子分别浸泡在上述不同浓度的孢子液中4h、6h和8h,以无菌水处理为对照。处理的种子在无菌的培养皿中萌发,100粒/培养皿,每处理3重复。5天后统计种子萌发率。将处理后的材料栽种于盛有稻田土的苗盆(9×11cm)中,10株/盆,每处理4盆。16h/8h黑暗条件下28℃培养。21天后,统计植株地上部分长、鲜重、干重和根长、鲜重、干重。将水稻苗地上部分和根在60℃烘箱中烘干5天至恒重,称量干重。结果见下表4和附图6‑7。
[0096] 表4种子处理对水稻苗期生长的促进作用(21d)
[0097]
[0098]
[0099] 可见,所有处理的浓度在浸种4h和6h对种子萌发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所有浓度浸种处理4h、6h和8h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稻苗期地上部分长、鲜重、干重或根长、跟鲜重和7
干重,其中10 孢子/mL浸种6h处理的提高作用最为明显,对地上部分长、鲜重、干重和根长、
7
跟鲜重和干重分别提高34%、60.7%、84.2%、50.8%、254.8%和66.7%,表明10 孢子/mL浸种6h处理效果显著。
[0100] (2)幼苗蘸根处理。表面消毒的种子在培养皿中萌发,7天后,将萌发的种子的根分别浸泡在上述不同浓度的孢子液中4h、6h和8h,以无菌水处理为对照。将处理后的材料栽种于盛有稻田土的苗盆(9×11cm)中,10株/盆,每处理4盆。16h光照/8h黑暗条件下28℃培养。21天后,统计植株地上部分长、鲜重、干重和根长、鲜重、干重。将水稻苗地上部分和根在60℃烘箱中烘干5天至恒重,称量干重。统计结果如表5和附图8所示。
[0101] 表5蘸根处理对水稻苗期生长的促进作用(21d)
[0102]
[0103] 结果表明,所有浓度蘸根处理4h、6h和8h都可以显著提高水稻苗期地上部分长、鲜7
重、干重和根长、跟鲜重和干重,其中10浸种6h的提高作用最为明显,对地上部分长、鲜重、干重和根长、跟鲜重和干重分别提高42.1%、40.5%、50%、46.6%、136.7%和50%,表明
7
10孢子/mL蘸根6h处理效果显著。
[0104] 3.室外条件下菌株TF‑04对水稻生长的促进作用
[0105] 种子采用TF‑04菌株105孢子/mL、106孢子/mL和107孢子/mL的孢子液浸种6h,然后播种于苗盆(60×40×40cm),在室外栽培。常规水肥管理,不施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每15天统计株高和每兜分蘖数,成熟期统计株高、鲜重、干重、每兜分蘖数、有效分蘖数、穗长、产量和千粒重,统计结果见附图9‑10和表6。
[0106] 表6 107孢子/mL的孢子液浸种处理促进水稻植株的生长和产量
[0107]
[0108] 可以看出,自播种后15天‑90天,107孢子/mL的孢子液浸种处理均显著提高水稻的7
株高,并能显著增加水稻植株的分蘖数。在成熟期,10孢子/mL的孢子液浸种处理能显著提高株高、鲜重、干重、每兜分蘖数、有效分蘖数、穗长、产量和千粒重,分别提高25.3%、
115.1%、65.5%、66.9%、105.6%、17.5%、103.0%和15.7%。
[0109] 实施例4
[0110] 菌株TF‑04增强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
[0111] 1.温室条件下菌株TF‑04增强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
[0112] 表面消毒的水稻种子以107孢子/mL的孢子液中处理6h,以无菌水处理为对照。将处理的种子栽种于盛有稻田土的苗盆(30×20×40cm)中,每盆添加N:P:K肥1.5:0.5:0.5。定殖为6株/盆,每处理4盆。16h光照/8h黑暗条件下28℃温室栽培。40天后,活体接种水稻纹枯病菌。接种方法为:水稻纹枯病菌菌株WH‑1活化3天;自每盆中随机选择5株水稻,将6mm的菌株WH‑1的菌丝块接种于基部第二叶叶鞘内接种部位以保鲜膜缠绕(如附图11所示),控制湿度为80‑100%。接种后20天,统计水稻株高、鲜重、干重、每兜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和病情指数。结果见附图12‑13。
[0113] 可以看出,无论是接种还是未接种病原菌的条件下,与水对照相比,107孢子/mL的孢子液浸种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株高、鲜重、干重、总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降低水稻纹枯病病情指数,防效为52.6%。
[0114] 2.室外条件下菌株TF‑04增强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
[0115] 水稻种子采用TF‑04菌株107孢子/mL的孢子液浸种6h,播种于苗盆(60×40×40cm),在室外栽培,以无菌水处理为对照,每处理4盆。常规水肥管理,不施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40天后,活体接种水稻纹枯病菌WH‑1的菌丝块,接种方法同上。接种后20天,统计水稻株高、鲜重、干重、总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和病情指数。结果见附图14‑15。
[0116] 由附图可知,无论是接种还是未接种条件下,与水对照相比,107孢子/mL的孢子液浸种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株高、鲜重、干重、总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降低水稻纹枯病病情指数,防效为53.1%。
[0117] 水稻种子采用TF‑04菌株107孢子/mL的孢子液蘸根6h,播种于苗盆(60×40×40cm),在室外栽培,以无菌水处理为对照,每处理4盆。常规水肥管理,不施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40天后,活体接种水稻纹枯病菌WH‑1的菌丝块,接种方法同上。接种后20天,统计水稻株高、鲜重、干重、每兜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和病情指数。结果见表7和附图16。
[0118] 表7 107孢子/mL的孢子液蘸根处理促进水稻植株的生长和产量
[0119]
[0120] 由此可以表明,无论是接种还是未接种条件下,与水对照相比,107孢子/mL的孢子液蘸根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株高、鲜重、干重、总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降低水稻纹枯病病情指数,防效为55%。
[0121]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黄篮状菌菌株TF‑04,对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的菌丝和菌核具有极强的寄生致腐作用,可在稻田土中致腐水稻纹枯病菌的菌核,无论是在温室还是大田条件下均能增强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促进水稻的健康生长。
[012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