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V胶粘剂及含UV胶粘剂的电控PDLC功能膜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444686.3

文献号 : CN11318594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继宝周翠苹

申请人 : 深圳市撒比斯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涉及电控PDLC功能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UV胶粘剂及含UV胶粘剂的电控PDLC功能膜。所述UV胶粘剂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物质:折射率为1.57‑1.62的丙烯酸酯类单体10‑30份、羟基丙烯酸酯类单体10‑30份、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5‑15份、聚氨酯丙烯酸酯5‑15份、柔性丙烯酸树脂1‑5份、光引发剂1‑3份;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选自CN964、MIRAMER M130和CN975中的任意两种。本申请提供的UV胶粘剂,粘结性能好,使电控PDLC功能膜长时间使用后不易开胶,同时可以提高电控PDLC功能膜的开态透光率。

权利要求 :

1.一种UV胶粘剂,其特征在于,其制备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物质:折射率为1.57‑

1.62的丙烯酸酯类单体10‑30份、羟基丙烯酸酯类单体10‑30份、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5‑15份、聚氨酯丙烯酸酯5‑15份、柔性丙烯酸树脂1‑5份、光引发剂1‑3份;

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由MIRAMER M130和CN975按质量比1:(2‑3)混合而成,或者聚氨酯丙烯酸酯由MIRAMER M130和CN964按质量比为1:1混合而成;

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为2‑丙基庚基甲基丙烯酸酯;所述柔性丙烯酸酯单体的牌号为CN710;

所述折射率为1.57‑1.62的丙烯酸酯类单体由邻苯基苯氧乙基丙烯酸酯和9,9‑双[4‑(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芴按质量比为(2‑4):1混合而成;

所述羟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由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和2‑羟‑3‑苯氧基丙基丙烯酸酯按质量比为1:(0.6‑0.8)混合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V胶粘剂,其特征在于,其制备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物质:折射率为1.57‑1.62的丙烯酸酯类单体20份、羟基丙烯酸酯类单体20份、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10份、聚氨酯丙烯酸酯10份、柔性丙烯酸树脂3份、光引发剂2份。

3.一种含UV胶粘剂的电控PDLC功能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导电膜、调光层和下层导电膜;所述调光层的制备原料包括:UV胶粘剂、液晶聚合物和间隔粒子,所述UV胶粘剂、液晶聚合物和间隔粒子的质量比为(15‑25):(20‑40):(0.1‑0.2);所述UV胶粘剂为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UV胶粘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含UV胶粘剂的电控PDLC功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粒子的粒径为2‑5μ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含UV胶粘剂的电控PDLC功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导电膜和下层导电膜均为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

说明书 :

一种UV胶粘剂及含UV胶粘剂的电控PDLC功能膜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电控PDLC功能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UV胶粘剂及含UV胶粘剂的电控PDLC功能膜。

背景技术

[0002] 聚合物分散液晶(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PDLC)作为液晶调光阀,近年已被广泛关注和使用。电控PDLC功能膜包括上下两层导电膜和位于两层导电膜中间的调光层。由电压调节PDLC功能膜的透明度,实现在透明和非透明状态之间的变换。其工作原理是:当无外加电压时,膜间不能形成有规律的电场,液晶微粒的光轴取向随机,呈现无序状态,入射光线被强烈散射,薄膜呈不透明或半透明状。施加了外电压后,液晶微粒的光轴垂直于薄膜表面排列,入射光不会发生散射,薄膜呈透明状。因此,在外加电场的驱动下,PDLC具备光开关特性。
[0003] 目前市场对于PDLC及所制造的产品,开态下较高的透光率一般需要较高的输出电压才能实现。公布号为CN108957826A的专利采用一种含有UV固化的胶粘剂的PDLC调光材料,降低了驱动电压,且提高了开态透光率、降低了开态雾度。但其并未研究UV固化的胶粘剂与液晶混合效果,而胶粘剂与液晶的混合效果是影响PDLC膜粘结性能和开态透光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0004] 胶粘剂与液晶混合后需要是透明溶液,且混合后的折射率需要接近液晶的折射率,对应的PDLC膜起始电压和饱和电压均较低,这就要求胶粘剂的粘度与液晶的粘度接近。而为了使电控PDLC功能膜在长时间使用后不易开胶,需要提高调光层与上下两层导电膜之间的粘结效果,这就需要提高胶粘剂的粘度,但胶粘剂的粘度过大,会降低胶粘剂与液晶的混合效果,从而降低开态下透光率。因此,本申请亟需研发一种可以提高调光层与上下两层导电膜之间的粘结性且不降低开态下透光率的UV胶粘剂及含UV胶粘剂的电控PDLC功能膜。

发明内容

[0005] 为改善电控PDLC功能膜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开胶和开态下透光率较低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UV胶粘剂及含UV胶粘剂的电控PDLC功能膜。
[0006]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UV胶粘剂,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 一种UV胶粘剂,其制备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物质:折射率为1.57‑1.62的丙烯酸酯类单体10‑30份、羟基丙烯酸酯类单体10‑30份、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5‑15份、聚氨酯丙烯酸酯5‑15份、柔性丙烯酸树脂1‑5份、光引发剂1‑3份;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选自CN964、MIRAMER M130和CN975中的任意两种。
[0008]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折射率为1.57‑1.62的丙烯酸酯类单体、羟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与聚氨酯丙烯酸酯和柔性丙烯酸树脂共同作用,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可以提高UV胶粘剂的粘结性能,使电控PDLC功能膜长时间使用后不易开胶。同时聚氨酯丙烯酸酯为CN964、MIRAMER M130和CN975中的任意两种的复配物,使得UV胶粘剂的粘度与液晶聚合物的粘度和折射率接近,提高了UV胶粘剂与液晶聚合物的混合效果,且紫外光固化时液晶聚合物可以从UV胶粘剂中缓慢析出,形成液晶微滴,并分布在UV胶粘剂固化后的三维网络结构中,提高了电控PDLC功能膜的开态透光率。
[0009] 优选的,所述UV胶粘剂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物质:折射率为1.57‑1.62的丙烯酸酯类单体20份、羟基丙烯酸酯类单体20份、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10份、聚氨酯丙烯酸酯10份、柔性丙烯酸树脂3份、光引发剂2份。
[0010]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折射率为1.57‑1.62的丙烯酸酯类单体和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含量可以提高UV胶粘剂的折射率,使其与液晶聚合物的折射率基本保持一致,提高开态透光率;调节柔性丙烯酸树脂、羟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和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的含量,可以提高UV胶粘剂的粘结性能,使电控PDLC功能膜在长时间使用后不易开胶,同时不易使胶粘剂的粘度过大而降低电控PDLC功能膜的开态透光率。
[0011] 优选的,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由MIRAMER M130和CN975按质量比为1:(2‑3)混合而成。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氨酯丙烯酸酯MIRAMER M130的官能度为1,聚氨酯丙烯酸酯CN975的官能度为6,聚氨酯丙烯酸酯MIRAMER M130与聚氨酯丙烯酸酯CN975两者复配,并控制两者的质量比为1:(2‑3),氨基甲酸酯中氢键的稳定性较强,不仅可以提高UV胶粘剂的折射率,提高电控PDLC功能膜的开态透光率,还能进一步提高UV胶粘剂的粘结性能的同时降低UV胶粘剂的硬度。这是由于氨基甲酸酯中氢键的稳定性较强,大大增强了聚氨酯丙烯酸酯MIRAMER M130与聚氨酯丙烯酸酯CN975的分子间作用力,使UV胶粘剂具有较强的韧性,提高了UV胶粘剂与液晶聚合物的混合效果,有效避免了UV胶粘剂的粘度过高,降低提高UV胶粘剂的粘结性能的同时降低UV胶粘剂的硬度。
[0013] 优选的,所述折射率为1.57‑1.62的丙烯酸酯类单体由邻苯基苯氧乙基丙烯酸酯和9,9‑双[4‑(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芴按质量比为(2‑4):1混合而成。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邻苯基苯氧乙基丙烯酸酯的折射率为1.575、粘度较低,9,9‑双[4‑(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芴的折射率为1.622、粘度较高,邻苯基苯氧乙基丙烯酸酯和9,9‑双[4‑(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芴两者复配,并控制两者质量比为(2‑4):
1,可以在提高UV胶粘剂的折射率和粘结性能,同时不会导致UV胶粘剂的粘度过高。
[0015] 优选的,所述羟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为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和/或2‑羟‑3‑苯氧基丙基丙烯酸酯;更优选的,所述羟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为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和2‑羟‑3‑苯氧基丙基丙烯酸酯的混合物。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和/或2‑羟‑3‑苯氧基丙基丙烯酸酯交联时可以降低电控PDLC功能膜的起始电压和饱和电压。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具有较强的氢键作用,可以加强其与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分子间作用力,可以提高UV胶粘剂的粘结性能;2‑羟‑3‑苯氧基丙基丙烯酸酯含有苯环,可以提高其与邻苯基苯氧乙基丙烯酸酯和9,9‑双[4‑(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芴的相容性;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和2‑羟‑3‑苯氧基丙基丙烯酸酯复配,进一步提高了UV胶粘剂中各制备原料间的作用力,一定程度上避免了UV胶粘剂的粘度过大,从而提高电控PDLC功能膜的开态透光率。
[0017] 优选的,所述羟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由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和2‑羟‑3‑苯氧基丙基丙烯酸酯按质量比为1:(0.6‑0.8)混合而成。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采用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和2‑羟‑3‑苯氧基丙基丙烯酸酯复配作为羟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并控制两者的质量比为1:(0.6‑0.8),可以进一步提高UV胶粘剂的粘结性能,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其与液晶聚合物的混合效果和电控PDLC功能膜的开态透光率。
[0019] 优选的,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为2‑丙基庚基甲基丙烯酸酯。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2‑丙基庚基甲基丙烯酸酯含有带支链的长碳链,其空间位阻较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UV胶粘剂的交联密度,不易使UV胶粘剂的粘度过高,提高开态透光率,且可以增大固化后的UV胶粘剂的网孔的尺寸,降低UV胶粘剂对液晶聚合物的锚定作用,进而降低电控PDLC功能膜的驱动电压。
[0021]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含UV胶粘剂的电控PDLC功能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含UV胶粘剂的电控PDLC功能膜,包括上层导电膜、调光层和下层导电膜;所述调光层的制备原料包括:UV胶粘剂、液晶聚合物和间隔粒子,所述UV胶粘剂、液晶聚合物和间隔粒子的质量比为(15‑25):(20‑40):(0.1‑0.2)。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含上述UV胶粘剂的电控PDLC功能膜不易开胶,并控制UV胶粘剂、液晶聚合物和间隔粒子的含量,使电控PDLC功能膜的开态透光率较高,开关次数多。
[0023] 优选的,所述间隔粒子的粒径为2‑5μm。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粒径为2‑5μm的间隔粒子,稳定性好,可保持液晶聚合物的光学特性,同时使调光层的厚度较薄,可以提高上层导电膜和下层导电膜的粘结性能和导电均匀性。
[0025] 优选的,所述上层导电膜和下层导电膜均为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
[002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采用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作为上层导电膜和下层导电膜,石墨烯的大共轭体系和二维结构可以提高电控PDLC功能膜的稳定性、柔韧性、导电性,在多次使用后不易开胶。
[0027]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 1、本申请加入折射率为1.57‑1.62的丙烯酸酯类单体、羟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与聚氨酯丙烯酸酯和柔性丙烯酸树脂共同作用,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可以提高UV胶粘剂的粘结性能,使电控PDLC功能膜长时间使用后不易开胶。聚氨酯丙烯酸酯选自CN964、MIRAMER M130和CN975中的任意两种,提高了电控PDLC功能膜的开态透光率。
[0029] 2、本申请采用邻苯基苯氧乙基丙烯酸酯和9,9‑双[4‑(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芴两者复配,并控制两者质量比为(2‑4):1,可以在提高UV胶粘剂的折射率和粘结性能,同时不会导致UV胶粘剂的粘度过高。
[0030] 3、本申请采用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和2‑羟‑3‑苯氧基丙基丙烯酸酯复配作为羟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并控制两者的质量比为1:(0.6‑0.8),可以进一步提高UV胶粘剂的粘结性能,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其与液晶聚合物的混合效果和电控PDLC功能膜的开态透光率。
[0031] 4、本申请采用2‑丙基庚基甲基丙烯酸酯,不易使UV胶粘剂的粘度过高,降低电控PDLC功能膜的驱动电压。
[0032] 5、本申请采用含UV胶粘剂的电控PDLC功能膜在多次使用后不易开胶,开态透光率较高,开关次数多。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 本申请使用的原料均可通过市售获得,若无特殊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对比例和应用例中的制备原料没提及的原料均购买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0035] 实施例
[0036] 实施例1‑21提供了一种UV胶粘剂,以下以实施例1为例进行说明。
[0037] 实施例1提供的UV胶粘剂,其制备步骤为:
[0038] 将10g邻苯基苯氧乙基丙烯酸酯、10g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5g甲基丙烯酸乙酯(CAS号97‑63‑2)、5g聚氨酯丙烯酸酯、1g柔性丙烯酸树脂和1g光引发剂混合,在35℃搅拌均匀,得UV胶粘剂;
[0039] 其中,所述邻苯基苯氧乙基丙烯酸酯的折射率为1.575,CAS号为72009‑86‑0;
[0040] 所述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CAS号为25736‑86‑1,购买自日本三菱瓦斯;
[0041] 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由CN964和MIRAMER M130按质量比1:1混合而成;所述CN964的官能度为2,购买自美国沙多玛美源;所述MIRAMER M130的官能度为1,购买自美国沙多玛美源;
[0042] 所述柔性丙烯酸树脂的牌号为CN710,购买自美国沙多玛;
[0043] 所述光引发剂为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CAS号947‑19‑3)。
[0044] 实施例2‑6,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UV胶粘剂的制备原料的质量不同,具体见表1。
[0045] 表1实施例1‑6UV胶粘剂的制备原料的质量
[0046] 制备原料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邻苯基苯氧乙基丙烯酸酯 10g 30g 20g 20g 10g 20g
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 10g 30g 20g 10g 20g 20g
甲基丙烯酸乙酯 5g 15g 10g 5g 10g 10g
聚氨酯丙烯酸酯 5g 15g 10g 10g 5g 5g
柔性丙烯酸树脂 1g 5g 3g 1g 3g 3g
光引发剂 1g 3g 2g 2g 2g 2g
[0047] 实施例7,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由CN964和CN975按质量比1:1混合而成;所述CN975的官能度为6,购买自美国沙多玛。
[0048] 实施例8,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由MIRAMER M130和CN975按质量比1:1混合而成。
[0049] 实施例9,与实施例8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MIRAMER M130和CN975的质量比为1:2。
[0050] 实施例10,与实施例8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MIRAMER M130和CN975的质量比为1:3。
[0051] 实施例11,与实施例8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MIRAMER M130和CN975的质量比为1:2.5。
[0052] 实施例12,与实施例11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折射率为1.57‑1.62的丙烯酸酯类单体由邻苯基苯氧乙基丙烯酸酯和9,9‑双[4‑(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芴按质量比为2:1混合而成;所述9,9‑双[4‑(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芴的折射率为1.622,CAS号为161182‑73‑6。
[0053] 实施例13,与实施例12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邻苯基苯氧乙基丙烯酸酯和9,9‑双[4‑(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芴的质量比为4:1。
[0054] 实施例14,与实施例12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邻苯基苯氧乙基丙烯酸酯和9,9‑双[4‑(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芴的质量比为3:1。
[0055] 实施例15,与实施例11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邻苯基苯氧乙基丙烯酸酯等质量替换为9,9‑双[4‑(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芴。
[0056] 实施例16,与实施例14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等质量替换为2‑羟‑3‑苯氧基丙基丙烯酸酯(CAS号16969‑10‑1)。
[0057] 实施例16,与实施例14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羟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由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和2‑羟‑3‑苯氧基丙基丙烯酸酯按质量比为1:0.6混合而成。
[0058] 实施例17,与实施例16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和2‑羟‑3‑苯氧基丙基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1:0.8。
[0059] 实施例18,与实施例16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和2‑羟‑3‑苯氧基丙基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1:0.7。
[0060] 实施例19,与实施例18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甲基丙烯酸乙酯等质量替换为2‑丙基庚基甲基丙烯酸酯(CAS号149021‑58‑9)。
[0061] 实施例20,与实施例18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甲基丙烯酸乙酯等质量替换为甲基丙烯酸月桂酯(CAS号142‑90‑5)。
[0062] 实施例21,与实施例19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光引发剂为光引发剂IRGACURE 907,购买自巴斯夫。
[0063] 对比例
[0064] 对比例1,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为MIRAMER M130。
[0065] 对比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为CN975。
[0066] 对比例3,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柔性丙烯酸树脂等质量替换为甲基丙烯酸四氢呋喃酯。
[0067] 对比例4,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柔性丙烯酸树脂等质量替换为聚酯丙烯酸酯齐聚物,所述聚酯丙烯酸酯齐聚物的牌号为CN8200 NS,购买自美国沙多玛。
[0068] 应用例
[0069] 应用例1‑28提供了一种含UV胶粘剂的电控PDLC功能膜,以下以应用例1为例进行说明。
[0070] 应用例1提供的含UV胶粘剂的电控PDLC功能膜,包括上层导电膜、调光层和下层导电膜,其制备步骤为:
[0071] (1)将15g UV胶粘剂、20g液晶聚合物和0.1g间隔粒子混合,在40℃下搅拌均匀,得到调光层材料;
[0072] (2)取两份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分别记为上层导电膜和下层导电膜,调节上层导电膜和下层导电膜间的距离为2μm并夹好;
[0073] (3)将步骤(1)得到的调光层材料注胶在上层导电膜和下层导电膜之间,锟压夹2 2
胶,先在紫外光强250mJ/cm下固化1.5min,后在紫外光强650mJ/cm下固化4min,得到含UV胶粘剂的电控PDLC功能膜;
[0074] 其中,所述UV胶粘剂来源于实施例1;
[0075] 所述液晶聚合物为LCP A150,购买自日本宝理;
[0076] 所述间隔粒子的粒径为2μm,购买自镇江爱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0077] 所述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型号为GTCF01,购买自德阳烯碳科技有限公司。
[0078] 应用例2‑21,与应用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UV胶粘剂来源不同,具体见表2。
[0079] 表2应用例1‑21UV胶粘剂来源
[0080]
[0081] 应用例22,与应用例19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液晶聚合物为LCP 6140,购买自美国杜邦。
[0082] 应用例23‑24,与应用例19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调光层材料的制备原料的质量不同,具体见表3。
[0083] 表3应用例19、23‑24调光层材料的制备原料的质量
[0084] 调光层材料的制备原料 应用例19 应用例23 应用例24胶粘剂 15g 25g 20g
液晶聚合物 20g 40g 30g
间隔粒子 0.1g 0.2g 0.15g
[0085] 应用例25,与应用例24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上层导电膜和下层导电膜间距离为5μm;所述间隔粒子的粒径为5μm。
[0086] 应用例26,与应用例24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上层导电膜和下层导电膜间距离为3.5μm;所述间隔粒子的粒径为3.5μm。
[0087] 应用例27,与应用例24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上层导电膜和下层导电膜间距离为10μm;所述间隔粒子的粒径为10μm。
[0088] 应用例28,与应用例26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替换为ITO导电膜,购买自日本尾池。
[0089] 应用对比例
[0090] 应用对比例1‑4,与应用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UV胶粘剂来源不同,具体见表4。
[0091] 表4应用对比例1‑4UV胶粘剂来源
[0092] 电控PDLC功能膜 应用对比例1 应用对比例2 应用对比例3 应用对比例4UV胶粘剂来源 对比例1 对比例2 对比例3 对比例4
[0093] 性能检测试验
[0094] 针对本申请应用例1‑28和对比应用例1‑4提供的电控PDLC功能膜,进行如下的性能检测。
[0095] 1、粘结性能:将应用例1‑28和对比应用例1‑4提供的电控PDLC功能膜长时间使用,观察电控PDLC功能膜是否出现开胶,记录开始出现开胶的时间,测试结果见表5。
[0096] 2、透光率:将应用例1‑28和对比应用例1‑4提供的电控PDLC功能膜连接不同电压下(0V、10V、20V、30V、40V、50V)的交流电,用TU‑18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购买自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测试应用例1‑28和对比应用例1‑4提供的电控PDLC功能膜的透光率,测试波长定为550nm,以空气作为参比,不同电压下的透光率的测试结果见表5。
[0097] 表5性能测试数据
[0098]
[0099]
[0100] 以下结合表6提供的检测数据,详细说明本申请。
[0101] 将应用例1和应用例1‑2的性能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可知,应用例1中聚氨酯丙烯酸酯为CN964和MIRAMER M130,提高了粘结性能和开态透光率,且降低了饱和电压值;对比应用例1聚氨酯丙烯酸酯为CN964,其官能度为1,交联密度较小,粘结性能较差;对比应用例2中聚氨酯丙烯酸酯为CN975,其官能度为6,交联密度较大,柔性较差,虽然粘结性能较好,但开态透光率较低,饱和电压值较高。
[0102] 将应用例1‑6的性能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可知,调节邻苯基苯氧乙基丙烯酸酯和聚氨酯丙烯酸酯CN964、MIRAMER M130的含量可以提高UV胶粘剂的折射率,使其与液晶聚合物的折射率基本保持一致,提高开态透光率;调节柔性丙烯酸树脂KDR2031、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乙酯的含量,可以提高UV胶粘剂的粘结性能,使电控PDLC功能膜在长时间使用后不易开胶。综合考虑,应用例3的开胶时间较长、开态透光率较高。
[0103] 将应用例3、7‑11的性能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可知,应用例8中聚氨酯丙烯酸酯由MIRAMER M130和CN975混合而成,应用例8制备的电控PDLC功能膜的开胶时间较长,开态透光率较高;应用例7中聚氨酯丙烯酸酯由CN964和CN975混合而成,其开胶时间较长,但开态透光率较低。MIRAMER M130和CN975的质量比为1:2.5对应的电控PDLC功能膜的开胶时间更长,开态透光率更高。
[0104] 将应用例11‑15的性能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可知,邻苯基苯氧乙基丙烯酸酯和9,9‑双[4‑(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芴两者复配,可以大幅提高开态透光率,同时邻苯基苯氧乙基丙烯酸酯和9,9‑双[4‑(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芴的质量比为3:1时,电控PDLC功能膜的开胶时间更长,开态透光率更高。
[0105] 将应用例14、16‑18的性能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可知,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和2‑羟‑3‑苯氧基丙基丙烯酸酯复配,可以提高电控PDLC功能膜的开态透光率,延长开胶时间;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和2‑羟‑3‑苯氧基丙基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1:0.7对应的电控PDLC功能膜的开胶时间更长,开态透光率更高。
[0106] 将应用例18、19‑20的性能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可知,2‑丙基庚基甲基丙烯酸酯含有带支链的长碳链,其空间位阻较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UV胶粘剂的交联密度,不易使UV胶粘剂的粘度过高,从而提高开态透光率。
[0107] 将应用例19、23‑24的性能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可知,不同质量的UV胶粘剂、液晶聚合物和间隔粒子制得的电控PDLC功能膜的粘结性能和开态透光率不同,其中,应用例24对应的电控PDLC功能膜的开态透光率较高,开胶时间较长。
[0108] 将应用例24‑27的性能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可知,间隔粒子的粒径和上层导电膜和下层导电膜间距离相等,可以提高导电均匀性,其中,粒径为3.5μm的间隔粒子对应的电控PDLC功能膜的开胶时间较长、开态透光率较高。
[0109] 将应用例26、28的性能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可知,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作为上层导电膜和下层导电膜,石墨烯的大共轭体系和二维结构可以提高电控PDLC功能膜的稳定性、柔韧性、导电性,在长时间使用后不易开胶。
[0110]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